- 相关推荐
《异类》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异类》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异类》读后感1
《异类》这本书于我来说最好的地方在于它通过科学严谨的逻辑分析,将一个个传奇人物的成功经历抽丝剥茧,还原成一堆看似不相关的随机事件,最终直指本心,将玄之又玄的成功学还原成可以进行科学分析的条件组合,即:出生的时代,所处的`文化环境,生长的家庭背景,个人后天的努力等不确定因素,正如书中所说:所谓“异类”从来就不是异类,书本有效的衰减了人们对“异类”的盲目崇拜。
其次在于该书中不同于以往鸡汤文过分强调努力的意义,似乎努力了就一定会成功,读多了反而个人发展不利。该书传导的理念是:一个人的成功不单单是努力的结果。“10000小时法则”也只是说明了努力是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不然同样家庭背景,社会背景,同样机遇的人在整个全球范围内不知道海到哪里去,最后成为“异类”的也是寥寥无几。总结一句话就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能成功。
其三,成功多数时候并不是一代人努力的结果,往大了说社会文化背景是上千年历史的沉淀,往小了说家庭阶级背景是几代人奋斗的积累。所以对于个人努力与成果不成正比方面完全可以稍稍放平点心态,毕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何妨不在历史长河中来下一盘大棋?
《异类》读后感2
《异类》这本书带我们走进了成功人士的世界,让我们看到能影响人一生的数据,而能捉住这些数据都是都是异类。
书中的例举了很多异类,我对分析比尔盖茨的内容印象深刻。比尔盖茨的成功在于他诞生的年代有了分时系统的计算机终端、他所在的学校恰好有这类便捷计算机终端、学校的家长会基金足够为孩子们支付高昂的上机费用……再比如分析人类有史以来最富有的'75人名单,其中20%最富有的人居然都诞生在同一国家(美国)同一年时期(约1831至1839)。
从1860年到1880年,美国经济正步入历史上的转型期,此时铁路事业方兴未艾,华尔街金融业崭露头角,工业大生产的序曲正在奏响,旧时期的经济信条被打破,新时期的规则正在构成。如果你诞生在19世纪40年代晚期(此时约20岁)你就错过机遇了:你太年轻,以致没法掌控住时期的大好机遇;如果你诞生在19世纪20年代(此时大概50多岁),你的年龄就太大了,你的思想还是处在内战之前的模式。而恰正是那短短9年间诞生的人,才有幸洞察未来的潜力何在。
每个时期每个领域的异类都是准确看到机遇并抓住它。用我们古人总结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时势造英雄,找准自己的方向,锲而不舍刻意练习,顺势而为!
【《异类》读后感】相关文章:
《关键对话》读后感-读后感07-07
繁星春水读后感 读后感03-05
《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01-24
雷雨读后感 雷雨读后感02-25
爱的教育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03-05
雾都孤儿读后感_读后感01-10
《老人与海》读后感 读后感03-04
母亲的传说读后感推荐_读后感06-03
《昆虫记》读后感 -读后感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