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道德经》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天荒地老”,这些来自《道德经》的语句我早在很久之前就耳熟能详,但一直以来对其含义却未能深刻理解,心中充满疑惑。对《道德经》阅读总是犹豫不定,只是在不同场合下访问过一些片段,算得上是浮光掠影,无法说出什么深刻的理解。在楚老师的《政治学》课程中,他列举的13本必读书籍含有三部是中国的经典著作:《论语》、《孟子》和《道德经》,这都是广为流传的主要作品,是治国理政的教材,务必认真对待。随着“明德人生导航计划”的启动,我们与人生导师张师兄一致决定,一同阅读《道德经》,并把它思想与公共管理的实践相结合。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道德经》的内容晦涩、语言简练,思想深遂,而我对文言文的掌握尚浅,因此在阅读中经常困惑不已。《道德经》经历过数千年的传承,不同的读者有着不同的解读,在各个的时代背景下也会带来各异的了解。目前,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潮中对《道德经》的探索正全面展开,各种版本层出不穷。我手上是指北京燕山出版社的版本,要在北京大学的周末书市上购买的,此外还买了《论语》和《孟子》,三本书一共只花了十元,购回后我认真阅读了《论语》两遍,正在阅读《孟子》和《道德经》。目前我已看到第19章,并未真正了解其深意。下列简易分享一些将信将疑的体验。第九章中,我提及:“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能长保。”
“把东西拿的太多,反而不如掌握分寸;过于追求锐利,终归不能长久。满堂金玉,却难以守护;富贵而骄,最后自招其祸。功成身退,乃是天道。”这让我想到解决物质生活时应该适当,秉持“中庸思想”,明白随意胜败。这让我联想起中国政界的“59岁状况”。一些有追求的优秀干部,无法抵挡物质引诱,心里的不当思想使他们一时迷失,从前的清正生活被破坏。的确,这和中国官员考核激励制度密切相关。在中国的官员体系里,很多薪资福利与其职级相符合,退休后没法带去。法制建设不完善、人民思想价值观杂乱的时代,通常让一些游走于制度漏洞的人游刃有余,而严苛遵守纪律的人却难以施展才能。在这种奖惩制度下,大部分官员难以保护自己。我们应该机会和动因,机遇来自制度环境,所有人都面临同样的制度约束,而不同的权利带来不同的机遇。如果能维持清正,没有动因,就不受腐蚀。所以在封建社会的后期,总有一些道德高尚、为人民请命的清官和青天。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先祖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道路,那便是物质追求应掌握分寸,维持胜败的权利才是正道。
【《道德经》读后感】相关文章:
道德经读后感01-14
道德经读后感11-10
《道德经》读后感02-23
《道德经》读后感01-15
道德经的读后感10-19
道德经读后感12-10
《道德经》读后感11-10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2-30
【必备】道德经读后感12-17
[推荐]道德经读后感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