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

时间:2024-11-17 07:41:3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合集)呼兰河传读后感3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合集)呼兰河传读后感3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1

  我们的语文老师很喜欢作家萧红,我也爱屋及乌,知道了她是一位多情多才的女子,被称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继而怀着崇敬和好奇的心情阅读了《呼兰河传》,细细品读,我很快被她的文字吸引,也深深地感受到萧红内心的痛苦。

  “人活着就是为了穿衣吃饭。”这就是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城人的人生追求。他们麻木地虚度光阴,还愚昧地在享受所谓的精神盛举,在他们卑琐的一生中,他人的不幸似乎是呼兰河城人生活的调味剂。

  她,我不知道她的真名叫什么,只知道是老胡家买来的童养媳,被别人称为小团圆媳妇,一个很不像媳妇的团圆媳妇。她只有十二岁啊,一个鲜活、活泼、乐观的少女,在婆家受尽了折磨,小小年纪的她有过反抗,但有什么用呢,反抗的结果却是给她带来更残酷的虐待。婆家听信神婆的话,认为她招惹了鬼怪,决定用滚烫的开水给她洗澡。小团圆媳妇在开水中呼叫挣扎,围观的.人们没有一个伸出援手,直到她被活活烫死。她死了,看热闹的人散了,一切都是那么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可怕可恨的人啊,如此愚昧迂腐,苍生灵魂如何安生?

  有二伯也是个可怜可悲可笑之人,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就是因受时代的影响,内心早已麻木。他以偷盗为生,被许多人所厌恶,到后来即使不是他偷的,也难逃被诬陷的命运。自欺欺人是他保全人格的活法,因为与祖父有血缘关系,便无时无刻把自己摆在主子的位子,时刻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称谓,除了祖父,绝不容忍别人叫他乳名有子。性情古怪的他明知和大黄狗、砖头说话没有用,还一个劲地说;明知哭泣和叫骂没有用,还常常半夜三更在院子里哭骂。在人们眼里,有二伯就是一个可笑的疯子,但我觉得有二伯是被封建社会毒害的可怜人,萧红笔下的阿Q。

  正如文中所说“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在何处,为什么这么悲凉?”合上了书,望着天花板,我陷入了沉思。当一个人的命运不再由自己做主,任由其他人摆布或践踏时,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唉,封建的社会,人性的无知,才造就了一桩桩可怕的事件。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简直与那时天壤之别,活在当下,把握幸福。

呼兰河传读后感2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呼兰河传》:“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所描述的就是作者的故乡——呼兰河。

  整本书处处显示着时代带来的不幸,那封闭落后的小城市时时刻刻都上演的一幕幕荒唐至极的情节,让人无一不愤怒,感慨至深……

  老胡家年仅十二岁的天天乐呵呵的团圆媳妇只因大方一点,就被人背地里说作不知羞;只因吃多了一些,就被邻里乡亲里外嘲讽;只因个头高,就怕被人说闲话被迫更改年龄。这就是当时那个愚昧社会所反应出来的情景。团圆媳妇来老胡家时还百病皆无,但在他家却一天比一天黄瘦,直至卧床不起。

  那天黄昏,还未完全坠入大海的太阳将剩余的阳光全投在一缸咕噜咕噜冒着泡的开水,可谁又能想到这竟是给团圆媳妇洗澡用的水呢?被人硬生生扒了衣服的她在缸里叫着,喊着,逃命似的狂喊,死死扒着缸沿奋力想要逃出这苦海,可那滚烫的开水却一点点浇灭了她反抗的想法,可等她受不住昏倒时,周围看热闹的人却一个个说着这事儿干的可真残忍之类的可笑话语,装着一副心慈的模样。最荒唐的是她的婆婆看到这副场景也只是说一句:“赤身裸体的羞不羞!”仿佛早就忘了,刚才她喊着号令要给团圆媳妇撕下来衣服的尖酸模样。

  小团圆媳妇当晚被热水烫三次,烫一次昏一次,果然没有多久她便匆匆离开了人世,而让她的家人辛酸的却不是她的死,而是她婆婆用了那么多的钱,使了那么大的劲,结果却是一个亏本的买卖。与其说团圆媳妇是被吓死的,还不如说她是被封建社会害死的,被鲁迅先生所言的这种“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给杀死的。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时代,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

  但我想那小白猪变成小金猪的火烧云是作者心里还夹杂着的美好吧,我想它也是象征着作者所希冀的自由吧,就如同书中所写的“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她希望呼兰河镇可以摆脱愚昧,摆脱这个灰色的世界,而这一切都将是未来的每一代的使命——摆脱愚昧,获取真正的自由。

呼兰河传读后感3

  寒假有幸阅览了《呼兰河传》一书,我从中体会到了许多许多,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社会与人心的不同姿态。人心若皆为自欺、迷信、愚昧、麻木、自私之态,那社会便是恐怖的,封建的,暗无天日的;人心若皆为明朗,顽强,坚毅之态,那社会便是美好的,太平的,风清弊绝的。

  然而,在这本书中,既有对人们愚昧、麻木、自私、迷言,毫无进取精神及变革意识的批判,又有对后花园、祖父、火烧云等故乡风情的赞美,也有对于冯歪嘴子这样的人物坚忍顽强的生命力的肯定与赞美。两种不同的人心姿态融合在一个呼兰河城里,不仅塑造了人心百态,也描绘了社会百态。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书中的第一章,萧红说道:“假若有人问他们,人生是为了什么?他们并不会茫然无所对答的,他们会直截了当的'不假思索地说出来,人活着是为了吃饭穿衣。”读至此处,我才发现,呼兰河城的人们竟是如此麻木,可笑,亦可悲。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写道:再问他,人死了呢?他们会说:“人死了就完了。”如此敷衍的回答,萧红并未评价,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人们对待生活已经失去了热情,只是昏昏噩噩,得过且过。就算家人去世了,也只是按照流程机械行事,该哭就哭,该请亲戚请亲戚,挖个坑把这人埋起来,几个星期后便淡忘了。思想封闭,冰冷,毫无情感。

  与此同时,第三章描述了作者与祖父相处的欢快时光,祖父是一个开朗,慈祥,随和的城民,与大多数人截然不同,作者喜欢后花园,喜欢吃烤鸭,喜欢和伙伴一起疯玩,喜欢仓库中奇奇怪怪的玩艺,最喜欢的,当属念诗了,祖父从未禁锢过她的自由,而是一直默默地陪伴着。小团圆媳妇刚来,就被众人嫌弃,有人说她长得太高了,“没个团圆媳妇样”,有人说她走路太快了,“不像话”,有人说她吃得太多了,“不知道羞”,只有祖父说:“挺好的”,作者便也觉得“挺好的。

  几种不同的人性姿态,虽对比悬殊,却融入了一个呼兰河城,或许社会本就如此,有人好,就有人品德败坏。我们便应该像萧红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敢干批判,敢于斗争和反抗!

【呼兰河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心得体会11-29

(经典)呼兰河传读后感07-20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08-18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08-16

(精选)呼兰河传读后感08-03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2-13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0-20

读后感《呼兰河传》05-08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11-15

(精选)呼兰河传读后感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