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星期六》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星期六》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辽京的《星期六》是一部聚焦都市亲情伦理困境的中篇小说。
刘东自幼目睹父母对瘫痪哥哥的全心照料,双亲离世后,刘东将哥哥送入残疾人托养所,当每周六探视与恋爱约会冲突时,刘东潜意识里优先选择哥哥,女友方好逐渐理解他,共同接过父母留下的责任接力棒。
辽京用刘东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回忆与叙述,文字平静而克制。
方好说:“你再看看,还有什么有意义的东西,这次一起拿走。”刘东说没有。“像日记本啊,相册一类的也没有?你小时候的照片呢?我想看看。”“都没有。”刘东简短地说。有也不想拿。
这段关于搬家时是否带走旧物的简短对话,看似平淡,却饱含了刘东复杂的情感。
旧家承载着父母离世、哥哥瘫痪的沉重记忆,那些过去,都凝固成了看不见的相册。
刘东拒绝带走旧物,却从未放下对哥哥的责任。
“不想带走的相册”与方好后来将“新的家庭相册”填满形成了鲜明对比,凸显出刘东生活的层层递进。
三人的唯一合照,在哥哥去世后,成为“新家庭相册”的幸福定格。我发现,有时“缺席”反而强化了情感的“在场”。辽京用细节传递深意,举重若轻。
方好来看哥哥时,会比刘东细心,她给哥哥擦拭贪吃而落下的痕迹,这时哥哥说:“妈,爸。”眼睛盯着方好。
这段文字成为了情感的爆破点,我不禁泪目。表面上看,这只是认知障碍的哥哥错位的指认,实际上,在不知不觉间,刘东和方好已成为了父母的角色。
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高贵的立场,生活给予什么,我便承受什么。
我想到《都挺好》里的催泪点,苏大强失智后生活不能自理,苏明玉看到父亲即使神志不清,还跑出去,念叨为她买复习资料。
中国式亲情,就藏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琐碎托举之中。
生活的真谛或许就像“相册”:重要的不是带走了什么,而是那些无法割舍的牵绊如何塑造了我们。
我曾经厌烦父亲只会重复“要保暖、多喝水、早些睡”的老三件,可在他逝去后却发现,那些单调的叮嘱早已成为我生命中的“相册”,是我与故乡最深的脐带连接。
可还来不及懊悔,就被时间推着向前。
当某天,我们突然发现自己的某个动作、说话方式与父母当年如出一辙——那些曾经抗拒的“应该”,不知何时已变成“想要”。
【《星期六》读后感】相关文章:
星期六的周记01-11
快乐的星期六英语日记02-01
有趣的星期六_写景作文03-27
星期六的周记15篇09-17
快乐的星期六日记10-10
快乐的星期六日记10-26
繁星春水读后感 读后感03-05
《关键对话》读后感-读后感07-07
雷雨读后感 雷雨读后感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