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读后感>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

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

时间:2020-11-02 17:02:1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

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1

  安妮的书几乎都有一个同样的字眼――死。她一直没有放弃对死亡对生命的探索。以最平静缓慢的口吻低吟浅唱。

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

  就像黑暗中慢慢渗出了温柔的光,照亮前路――通向真相的路。

  安妮说,死亡是最真实的真相。她一度认为生是为了死。我不否认这种观点,但我觉得生命因生而更加丰富,更具意义。你可以选择你想过的生活,而不是像死亡那样无法预知。

  我不惧怕死亡,如安妮所说,死亡是一种超脱,超越肉体,凌驾于痛苦之上,向着另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而去。

  像安妮一样,对一切坦然接受,我们终会得到穿越生命后的幸福。

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2

  读安妮宝贝的书,总是同样的心情,很压抑,很低沉,无法让人高兴起来,不管是八月未央,彼岸花,还是莲花。

  安妮宝贝总是以她细腻的笔触,跳跃的文字,神秘的气息,来演绎一段段悲伤的爱情,除了死亡还有什么能表现爱情的崇高呢?

  颓废的文字中总是充满血腥,崇高的爱情产物总是医院里冰凉的手术台,总是血淋淋的阵痛和人性的堕落。

  书中叙述年轻女子庆昭身患疾病,滞留高原,静等死亡。中年男人纪善生刚刚结束追名逐利的暄腾往日,内心长久压抑的黑暗苏醒,准备去与世隔绝的墨脱,寻访旧友苏内河。苏内河是被世界遗忘的女子,命运多舛。一路上善生向庆昭讲述自己和内河的往昔,而雅鲁藏布江江河谷的奇崛险阻,恰似叙述中依次展开的一代人苦痛而流离的蜕变过程……

  爱情就是背靠背,纪善生与苏内河从十三岁认识开始,就认为对方是唯一的朋友,每一次见面,同室而居,都是背对背睡在一张单人床上。尽管两个人没有最后走到一起,但两人一直深爱对方。苏内河先是同中学美术老师私奔同居,导致身败名裂,堕胎宫外孕,后又与公司上司同居,然后欧洲寻母周游世界,与法国人匆匆结婚又匆匆离婚,最后躲进墨脱支边教书。纪善生考上了清华大学,毕业后为了追求发展娶了公司董事长的小女儿,事业一帆风顺,但是他觉得和妻子貌合神离,只得离婚隐居在家。直到两年前接到从墨脱传来内河因护送学生而跌入雅鲁藏布江的消息,他才真正了解了自己的真爱,决定遵守承诺,去墨脱看望内河,尽管她已经死亡,化为莲花。在拉萨的小旅馆,遇到了庆昭——一个过时的作家,两人结伴翻越丛林雪山去墨脱看望内河。途中,庆昭和善生仍然同居一室,却相敬如宾。庆昭被善生的深情打动,也发现了自己生命的动力,然而他们注定要各奔东西。一个平常的夜晚,善生偷偷离开了庆昭,在盛满水的浴缸中割腕自杀,在阳光照耀下,寂静无声地死去。

  三个主人公,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自的创伤和阴影,在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徒步探险,行走在死亡边缘的旅途,在恶劣的环境中他们发现——爱就是背靠背,是无法逃避的。

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3

  “不,善生,我不需要成就。”苏内河如是说。她反复向纪善生表示,他们是不同的,尽管他们是自己一生之中唯一的朋友。我想作者想要通过这种冲突来深化人物的特立鲜明的性格以及命运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经常在看书的时候哭泣———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被感动,我听人说,人其实时越活越赤裸的,越成熟越具备付出深情的能力。同时,从17、18时才逐渐形成的观念及理想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当然,这得益于我对《莲花》的反复阅读。苏内河那么坦然的说出,她不需要成就。而《血色浪漫》里面的李奎勇在临死之前对钟跃民说的那些话再次印证了内河的坦然和正确性。我知道,这世上的许多人并不是像人想的那样,无知无觉的被利益驱使,最后到头来发现自己获得的时一场空。人其实是在与旁人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外延出来的责任之中丧失自我并变成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人,他或许是父母的孩子,爱人的配偶,爱人父母的半子女,子女的父母,朋友的朋友,老师的学生,最后,是社会的人。爱因斯坦及马克思智慧的揭露了这一点,在赞叹他们敏锐和智慧之余,不得不说,这是人作为一个个体的悲哀,尤其是在现代,或者说,任何时候均无差别,太阳之下,确实没有新鲜事。

  现在在大学里,确实比高中时闲散了许多,从而变得无所事事起来,我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和感悟这种空虚,昆德拉说,人的生命如果只有一次,那么跟没有存在过是没有区别的。然而事实上,我,以及所有同类的生命确实是只有一次的,人类除了肉体可以无限循环,确实无法留下什么。我发觉自己没有集体荣誉感,对自己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员没有自豪感,反而迫不及待的想与之脱离关系,这一点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我毕竟是真心的觉得人类社会很伟大。

  不过,我又很庆幸,属于我个人的观念变得日渐清晰,我知道我将来要做什么,那是独立的理想,而不是被任何人、事、物胁迫,想到这一点我觉得很开心,正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得知我将不会虚度它,这多么令我畅怀。许多人都说过,人活着就是为了承受痛苦。既然这是一种必然,那么最好还是选择一种自己更愿意承受的痛苦来承受。所以我发现,我也可以不需要成就。一个人,若真的想怎么样,是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止的。

  庆昭总是不相信与人的情感,这使我不太喜欢她。或许情感这种东西变得泛滥起来确实不太值得相信,或者因为遭受伤害而觉得它弱小、不可靠,而不再值得被信任,但我始终相信,真情实感是这世界上唯一无坚不摧、无坚可摧的东西。人可以在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情况下,同时拥有这种维系,它们绝对不是完全对立的,只要情感维系不被所谓的责任义务取而代之、遮盖本质,那么它也将保持其本身的真实性并不使人厌倦、疲惫、感到牵绊。看清这个事实,我知道我将要离开了。所以我快乐。

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4

  很高兴有人愿意“翻山越岭,漂洋过海”地借书给我看!也很高兴在书中看到一方写有书主人字的纸,于我来说,这是一种馈赠,是一种绝妙的礼物!慢慢品味,眼有“余香”!

  安妮宝贝,《莲花》。看了第一章便扯起了我无限的思绪,忍不住买了纸,记下这瞬间的翻飞,希望能与人共享。

  她进入了手术室的描述是那样真实而又坦然,却也隐含着一种生病的残酷,当人被用某种工具解剖时,是赤裸裸的,没有一丝虚假的尊严,我只是一个躯壳!妈妈进入手术室时的紧张,对我的依恋;我在手术台上任其挪取……在安妮宝贝的文字里一一回忆起来。

  她父亲的死,又使我很自然地想到已然不存在的舅舅。感慨,怀念,痛惜。“再无巡回的途径”。亲爱的舅舅,你在另一边还好吗?我宁愿相信还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这样我的思念也有依托。我和小弟一样地想念你,想念曾经的你!

  西藏的神秘是我向往的!

  第二次拿起这本书,便迫不及待的一口气看到底。说不清是文字的冷静吸引着我,还是探险似的旅程让我无法放下,抑或是人物特殊的交流方式让我无法割舍。也许兼而有之吧。

  善生,内河。我无法断定他们是幸运的或是不幸的。芸芸众生,有几个人能找到直抵心灵的朋友?冷静、理智而又不失情感。善生,内河他们太冷静,太理智,以至于无法享受普通人“麻木”的幸福。他们是善良的,却也是自私的。善生的两次婚姻均没有爱情,第一次只有功利,第二次只为结婚而结婚,他没有把任何一个女人放在心内,这样的婚姻注定是要失败的。善生、内河的心里或许只有彼此,却没有爱情,没有肉的欲望——这是一种多么奇怪的感情啊!彼此了解。彼此熟悉。心有灵犀。却又各自在世间寻觅属于自己的快乐!

  故事结尾,梦到善生割腕自杀,是因为孤独吗?是世间再也没有可以沟通的心灵了吗?他们是为彼此而活着吗?我也愿意善生是死了,要不,留下的有生之涯将是如何的孤独寂寞?这种孤独。这种寂寞。又岂是麻木的人群所能了解?这种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病又岂是能轻易医治的?

  活着是为了什么?

  庆昭是幸福的!这个勇敢,独立,不慕名利的女人,让人看到活着是幸福的,快乐的!

  “生是过客,跋涉虚无之境!”在孤独的人生路上也要学会寻找快乐!麻木地幸福吧,亲爱的人儿!

  不幸福,何以遣有生之涯!

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5

  安妮宝贝的《莲花》读毕,仍是有患得患失的怅然。只是觉得在自己的精神也如同绑系在安妮身上必需的绑腿,经历过翻山越岭的跋涉,骤然停下来,原本麻痹的意识便开始清晰起来。

  不是那种由于长期连续风尘仆仆劳顿后肿胀的钝感,而是一种尖锐的,实实在在的,蚕食般啃噬的凌迟。整个旅程便是个拖沓的过程。所有的叙述在一路的结伴同行中,将意识深处的苦闷及精神寄托蜿蜒的随着疲惫但不歇的脚步,盘旋着,一圈一圈,延伸上去,抵达心中既定的皈依——墨脱。

  是否便是个朝圣的过程?或是这披星戴月的追寻是为了某种由于内心负罪感沉重而刻意选择的救赎。善生,庆昭,内河。叙述的角色便在一个平面上互相转换。很诡异的写法。恣意的任性,很多时候,我甚至混淆了其叙述角度,其中不乏我由于精神高度紧绷或是急于求成而走马观花带来的如此混淆。我几次的怀疑起自己的判断,不知道是自己的错觉还是确实我的思维称了安妮的本意,在她的意识流的叙述中,盘根错节起来。内河庆昭几次在我眼前模糊起来,如洇了水的潮湿的墨迹一样,摊成一团不分彼此了。或许安妮本意便是说,内河庆昭便彼此是对方另外的一个存在,其实本是一个人,只是以不同的具体的形式出现,只是一个比较真实鲜活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体现在其本身便是叙述角度之一,很感谢这样的安排,我们从庆昭的眼中看到了一个丰满的善生,而由于完成对善生的完整的解剖,对他性格以及行为的具象的剥离,我们却又从善生的梦呓般孤独的叙述中,萃取出一个若隐若现的人物及这人物身上承载的彼此之间的故事。缓缓的回忆之河在阳光辉映下波光粼粼,只是未料及猝然狂风骤雨,水流暴涨,回忆的堤岸,承受不了负载,在几欲崩溃下,倾诉就成了一种感情的流泻,一种郁闷的缓解与分担。于是整个倾诉与聆听的过程便串联了整个故事的脉络筋骨,只是这筋骨中我看到更多的是先于彼此遇上之前就带有的宿命的伤害及疤痕。于是你会发现这跟日本岩井俊二《情书》的手法有惊人的相似,都是从一个叙述的主体中抽离出另一个与故事息息相关的人物及其故事,并且由于对回忆的复苏重现,使得整个叙述更丰满完整,更让人喟叹。这是段不能抹杀并在此去经年后仍让你在心痛中闻到芳香的记忆。

  只是善生庆昭由于倾诉聆听之后是否便对彼此曾经的认可并产生感情的偎依,书中也很暧昧,没有清晰的暗示或是直接的阐明。不过相信是“爱”了。即使表面看起来,两人的感情官能即爱的能力已经荒废了,毕竟两人看起来都惊人的相似的对周围,对结果冷漠,但对过程沉溺。但相信他们是“爱”了,假如照安妮的定义:爱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信仰。它是愿意在某段时间里,与一个人互相交换历史,记忆及时间的信任。交换各自生命中重要而隐匿的部分。却对各自无所求。透彻全文,你会发现,原来这由于倾诉的需要而对彼此敞开心扉便是“爱”了。原来在恋人面前我们可以如此的絮叨,即使是自言自语。把握每次倾诉聆听的端倪,我们便更一步一步靠近“爱”了。

  天生感情残缺的两人在彼此面前互相坦陈伤口是否便意味着更大的伤害还是由于彼此对伤害的认同感并互相安慰便得以稀释或抵消。不能断言。毕竟感情以及由此带来伤害是不能够用物理科学电磁领域的“负负得正”现象来解释的。“后来我知道,必须接受生命里注定残缺和难以如愿的部分。要接受那些被禁忌的不能见到光明的东西。在这个世间。有一些无法抵达的地方,无法靠近的人,无法完成的事情,无法占有的感情,无法修复的缺陷。”安妮还是对这世界仍是绝望多于些微的希望,只是表现的形式由先前的在城市石头森林离群索居蜕变成另外的形式:流浪放逐自我。她还是对这个世界信任不起来,决绝得残酷,不由分说就将一切笼罩整个阴晦窒息的稀薄空气,让我们在其中苟延残喘。同样一轮月亮她看到的往往都是亏损晦暗而不是盈满清澈,她一直都是这么坚决的冷酷。宿命,悲观,绝望,血腥,漂泊,晦暗……`一直都是她溺爱的字眼及不曾偏离的观察判断世界的原则跟标准。她一直冷漠得很残酷。于是她更习惯的并一直是咬牙切齿的咽着血腥的叙述。我们从他的文字中闻不到任何清新的气息而只是让我们不得不掩鼻而过的腥味。

  只是她的坚强这次似乎有了妥协(抑或是对世界有了重新的认识,认为抗争已经变得无谓或是无力),她在放逐流浪的过程中竭力摆脱世俗的羁绊但最终也回归到物化的世界。于是,契机便出现了,庆昭把本属于善生跟内河的书信以及故事连同她跟善生的一起交付了“我”。于是疼痛不再隐私。情绪便蔓延到不相关的人。这违背了她一向的原则。她一直都是孤独桀骜的人,即使是痛也是自己的事情。她一直有不为人知的过去及疼痛,只是不愿意也不屑去透露表现。脆弱的人往往需要一个坚强的外表。我故做坚强是因为我害怕伤害。当你这样孤决的想当然的时候你却承受更大的伤害。我们常常想,我痛苦的很孤单你知道吗?我们急需倾诉。于是,我们便学会交付,交付幸福,交付痛苦。交付生命中任何可以交付的历史曾经并无所求,于是我们学会“爱”了。

  看到尖锐的棱角圆滑起来,不再是那样咄咄逼人的'一味只是伤害。看到安妮如下温馨的文字我也会心的舒展下一直紧锁的眉头。“有时候他会想象等到他们彼此老去的时候,再在一起,是否会有更多的理解。这种理解的界限是,他将不会再试图为自己所做过的一切做出任何解释。他将会因为隐藏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抗争和无能为力而觉得安全。而在他老去的时候,也许他会试图告诉她这一切。他所有的虚空,困惑,失望以及软弱。她也将如此。”

  尖锐的棱角逐渐圆滑起来,失了她原本的乖戾跟刺痛,不再是那样咄咄逼人的一味只是伤害。文字汹涌的猛兽关进了囚笼。不再肆意的张牙舞爪。只是我们要多久才能习惯适应这本不属于她的,异常的我们接受不了的温和呢?她释然了。我是否也可以不揪着不放呢?我不知道!

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6

  几度哽咽。为生命中每一个无法承受的绝望与悲哀的瞬间。——题记

  翻开朴实无华的封面,安妮宝贝的《莲花》静静地躺在手心,摆出一副超然脱俗的姿态。

  呢喃自语似的开头,极轻易地拨动了脆弱而敏感的心弦。目光开始在文字里探寻,最初以及最后的答案。

  拉萨。日光城。两个不期然相遇的人,拥抱着各自的回忆静默在清晨的露天阳台。

  文字原本是一剂毒药,庆昭却一而再欣然浅尝,并且甘之如饴。对于一个曾经拥抱过死亡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大把的浪费时间来得痛快。于是,她或者长时间闭起眼睛晒太阳。或者喝酒。或者像一片单薄剪纸般无声地经过纪善生的身边。她手腕上戴着的银镯叮叮当当响着,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在纪善生的眼里留下了淡淡的背影。

  纪善生说他要去墨脱。边陲的一个小县城。因为,那里有一个约定等着自己。哪怕时隔多年,依然久久不能忘怀。

  他说,苏内河写信给我,说那里春天山花烂漫,漫山遍野,有上万只蝴蝶汇聚在那里。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里一丝一毫的美好。

  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道不为人知的伤痕。能够随时间愈合的只不过是最外面的一层硬壳而已,而内心早已溃烂成千疮百孔的模样。

  对于庆昭而言,手术室的一切是挥之不去的噩梦。当身体被针管插入导尿管的一刻,所有虚假的尊严倾然崩塌。死亡是真相,突破了表面的繁华。它终究让你明白,自己将会如何生活,如何度过在手指缝之间如雨水一样无法停止坠落的时间。

  对于纪善生而言,苏内河是一道始终无法趟过的河流。她汹涌澎湃,自成一派。画山画水却怎么也画不出她的骨骼。自从13岁相遇那一刻,他们就默认彼此为唯一的朋友。在他们的气质里,都有一种逼取便逝的苍老的天真,像被扔在深深海底封在瓶子里的灵魂。沉默而孤僻。

  苏内河,一个从没有见过自己亲生父母却非常骄傲的孩子。她的母亲是一只翩翩的蝴蝶,有着接近传奇的生涯。终于在某一天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而父亲这个字眼,仿佛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寄人篱下的生活成了她出生以来无法逃避的命运。因而她变成了一只小兽,不停地撕咬着自己,只为换取他人一抹关切的眼神。

  因为陌生而好奇,因为好奇而靠近的两个人,在对方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原来,这个世界并不寂寥,还、有人懂得自己,还、有人愿意陪伴自己,不管去任何地方。

  来。来。善生。跟我来。他经不起她低声的呼唤。如同受蛊惑的蚕,一口接一口吞噬下太多的惊喜。去海边嬉戏;去树林捉萤火虫;去从没有想过的地方发呆。而后,他们合衣背对背地沉沉入睡……

  在无数个青春年少的夜晚,他们一直在,一直在背靠背地温暖着对方。用一种倔强而感伤的姿势。

  她成了他的眼睛,让他看到真实的世界有多么美好。同时,也让他看到残酷的世界有多么龌龊。

  苏内河说,我需要感情。去填满心里的那个黑色大洞。我需要很多很多的感情。她的声音看似轻若春风拂过,可带着太多的绝望与无奈。

  很快,她爱上了一个大她20岁的男子,她的美术老师。如同飞蛾扑火般粉身碎骨地燃烧着自己的青春,期许幻觉中的花好月圆。

  私奔。末了,当所谓的爱情被现实毫不留情地打回原形,老师回归家庭。而她,则捂着鲜血淋漓的子宫抓紧纪善生的身体,说好痛。

  无意间窥视了她身体的秘密的他,一夜之间忽然长大。他的脑子一片混沌。他看到另一个自己被人无情的践踏尊严。他想去为她拼命,他的母亲及时拽住了他的愤怒。

  他母亲手里始终紧紧地攥着一根线,控制了他飞翔的方向。他无力挣扎。哪怕,他是一株倒映在河流之中的水仙,犹如淡淡的火光照耀着整个黑暗。

  他的春天过早地结束在父亲离开的那一季。从此,他只为母亲而活着。他失去了自己。直到遇见苏内河。他的内心才慢慢苏醒。

  可惜,此时的苏内河的神经已然彻底崩溃,因为那场没来由的感情。

  时光荏苒。转眼沧海桑田。其间,她四处辗转,继续流浪。而他,过上了母亲设计中的生活,浮华如梦。再也没有人能够背靠背拥抱他僵硬而冰冷的心灵。

  似乎,他们再也不会有任何交集。很多人,因为熟悉而陌生。因为陌生而离开。因为离开而最终淡忘。

  但为什么,他的心上却再也停留不住别人的影子。即使是结婚多年的妻子,也因触摸不到他一星半点的灵魂,愤然离他而去。

  在这个世间,总有一些无法抵达的地方。那个无法靠近的人,那些无法完成的心事,那段无法占有的感情,在你暮然回首的时候只能无比心酸地去追忆,曾经的似水流年。

  间或,他会收到她的信。写在任何一张可以找到的纸片上。一如当初般笨拙而幼稚。字里行间诉说着她眼里的世界。完美无缺。她说她要去墨脱当老师,因为那里美得无法诉说。

  终于,厌倦了尘世间所有的喧嚣,纪善生收拾行囊踏上去寻找自己的旅程。

  在拉萨,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客栈。他与同样厌倦一切的庆昭偶遇。两个寂寞的灵魂,不需要任何语言就能够了解彼此的心疼。于是一起默然踏上去墨脱的泥泞旅程。

  历经艰辛后,终于抵达梦中的墨脱。无奈造物弄人。斯人已去。背对背拥抱,对纪善生来说,永远变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哪怕他像失去自己的生命一样放声痛哭也无济于事。终于,他身体里某个曾经跳动的地方再也无法呼吸……

  也许,每道彩虹只能驾驭一枚晴日,每叶秋雨只能跨越一盏黑夜。而所有的雪花,为了春天的到来,只有无可奈何地一一殉情……

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7

  肤浅如斯的我,点评她需要很大的勇气。作为一个拖拉的读者,读她时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安妮说,她总感觉自己的文字是写在水上的,而我,借用她的这个比喻来说,我是也是在水上读她的文字,且读且忘且流走……

  面对她纷繁浓郁的描写,实在想不出来,哪种句子更适合这本小说。也许哪一种句子都不适合。

  安妮引用了这样一段话:有人说众生如同池塘中的莲花:有的在超脱中盛开,其它则被水深深淹没沉沦于黑暗淤泥中;有些已接近于开放,它们需要更多的光明。

  莲花——一个很清冽的名字,带着佛禅的超脱,也代表生命的最深腹地,最隐匿的场所,更代表一种诞生……清除污垢,趋向光明,是一个超脱幻象的新世界的诞生。

  我读它似乎有一个心灵的世纪,并经历了生命的不同起伏。甚至它帮我度过了一个艰难时段。我是读完庆昭手术后这一段,带着它给我的新鲜疼痛再上手术台的,说起来很有些稚气不脱肤浅的悲壮。但这是确实,我想着庆昭,一个在西藏破落小旅馆里每天煎药,长年等死、得了绝症的女人,一个孤傲的又不失平和的作家。不觉得肉体疼痛带给我的摧毁有多么难以接受。庆昭,其实流浪在这个旅馆。我对她的这种生命形式,很是羡慕了。勇气不只在这种等待里。宿命的流浪,小说的一个华丽丽的悲壮背景。

  整本书用两根线串连起来。一条是描写他们去墨脱的旅途,一条是以电影回闪的形式,通过善生和庆昭的讲述,写他们各自的回忆。两条线重叠交织在一起。回忆如同幕后独白,一点点地揭开他们此行的目的和意义,串联起他们各自的生命轨迹,如同一片片破碎的叶片,最终,以作者的独特方式,完整地呈现,交给读者一棵大树。

  曾意外地听到一个高中毕业女生对它的评价,未脱活泼稚气的她,打了个夸张的手势:这书好恐怖!我只记得它里面好多好多的蚂蟥,那蚂蟥那——么——长!

  这是事实。在通往墨脱的道路上,道路艰险难以想像,充满了原始森林和雨水浸泡的山路,泥石流,和随时都可以倒陷的塌方,塌方下是险峻的河道,日夜奔腾不休的雅鲁藏布江随时可以吞没任何生命。庆昭,带着一种任生命放逐、流浪的宿命感,陪同一个陌生男子——善生,去一个只有地图上才有的地方,西藏的最深腹地——墨脱,寻找一个叫内河的女子。她的勇气,她的坚韧,让我从内心里叹服。几天的长途跋涉,她的不辞辛劳,让她失去了性别,失去了女性特有的一切气息,和应得的恩宠。真正脱离了现代生活。也许,最浓郁,最真实,最自然和最宿命的气息,都只能从森林里获得。巨大的蚂蟥是陪同他们一路的最忠实的朋友,在一天的跋涉之后,人的双腿失去知觉,浑身湿透,到达小旅馆,坐在火旁,它们就从你的衣领里,头发里,裤管里圆滚滚地钻出来。被叮咬过的地方有时会流出新鲜的血液,想像一下,实然从头发里流出一条温热的红色小溪,生命有时就是这样,真实而又不自知。

  我相信,任何人回头看这段路程,在这样的一种经历过后,都是终生不可忘。人怎样才能做到理直气壮地再活一次?就是一定要亲身经历一回死里逃生。

  除了流浪在墨脱的路上,安妮的重墨也同时洒在了对内河的描写上。

  内河,一个离经叛道的女子。不知父亲是何人,母亲在国外,寄住在亲戚家,衣食无忧。过早地接受一个小孩不应该接受的现实。

  我想说,她委实是一个艺术的诗人,她的整个生命,都在探索、搜寻、挣扎、拒绝和沉沦中磨炼,锻烧,把自己折磨得不成人形,但却乐此不疲。而善生,成绩好,表现好,长相受人尊敬,出身也端庄得无可挑剔,一个在人人眼里那么优秀的男孩,却被这个女子俘获了整个生命的信任!他们相遇在十三岁那年,她是新转学来的他的同学。她与谁都合不来,除了他;他与谁都没有共同语言,除了她。就这样,两个孩子相识,相知,无休无止。她带他到一个新鲜的世界,让他见识到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印像。她读很深奥的书,买回来一大堆一大堆。她带他贪玩,逃学。她夜宿他的小屋,当他的面编织辫子,浑身散发幼兽般的气息。早上又翻墙去上学,车铃声声,嘻嘻哈哈,两小无猜。

  她在十几岁那年突然爱上她的美术老师,并且引诱他与他私奔,最终他因承受不了现实生活的压力和内心的愧疚,回到了他妻子孩子身边,却因她失去了工作和亲人的信任,离婚,失业,重病,再死去……善生陪她去杭洲堕胎,他也由此看到了一个改变他婚恋观的可怕景象,他第一次看到的女人身体的私处,竟然是内河那因别人而流血的,残破的身体。

  自此,他以后的岁月中,没有办法接受任何女子。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美女如云围绕,没有;结婚了,优秀富有的妻子荷年,也没有。无奈,再婚,抢走人家相爱好几年的情人,也以离散结束。他的感情路,再怎么无心,再怎么无辜,也于无声之中伤害着最爱他的人。

  有一天晚上,她带他钻过小树林,看到了改变他们生命的画面,她们看到了罕见的景象:成千上万的迁徙中的蝴蝶群。在迁徙途中,不断地有蝴蝶死去,成为齑粉,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惊心动魄的景象里,蝴蝶证明了生命的虚无,瞬间定格了她的心理年龄,止于十三岁。

  我犹能有很深印象的是,私奔回来,两人身败名裂,她却跑去美术老师那里,求他和她重新来过,却被他打得崩溃的景象。我更不能忘记,在他弥留之际,她应她的要求,千里迢迢地赶来见他最后一面,面对这个曾深深伤害她的男人的离世,她仍是发了疯一般地号啕大哭……

  她的一生,如一颗河蚌,集聚了一生的伤痛,只在此时爆发。

  女人,再怎么爱与被爱,也是受伤的对象。只是在爱面前,不要贱卖了自己的尊严。可是内河的贱卖也这样的理直气壮与令人同情。

  最后,他们到达了墨脱,回头看来时路,感慨万千,像死过一次……他们见到了内河,是两年前的内河……

  她死了,用一只蝴蝶的形式,很开心地走了。就在善生梦见她的那天——两年前的七月十五。他其实早就知道。

  莲花,这清透超脱的象征。墨脱,如同西藏的莲花,只有通往它的腹地,才可以找到。生命亦如此,隐藏在最隐蔽的真实所在。所以,我存在着,我追寻着,我在不在你的生命里,其实并不重要……生命犹如万千蝴蝶中的一只,出现或者消失,没有可以过多在意的理由。

  一切都会成虚无!

【安妮宝贝《莲花》读后感】相关文章:

1.《宝贝宝贝》读后感

2.《宝贝,宝贝》读后感

3.宝贝宝贝读后感

4.《安妮日记》读后感

5.安妮日记读后感

6.绿山墙安妮读后感

7.《绿山墙安妮》读后感

8.绿山墙安妮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