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发言稿>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时间:2020-06-25 08:00:57 发言稿 我要投稿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发言稿,发言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还是对发言稿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研讨会发言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够代表课题研究组发言。下面我将就我们xx中学如何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研活动的情况做一个具体地介绍。

  利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这一想法的产生,缘于学校的一次具体情况。20xx年x月x日,教研组长xx老师决定召集全校语文老师进行一次集体的教研活动,以探讨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进行自主教学的问题。由于学校存在住读部和走读部两个校区,如果按照以往开会的方式进行,那么全校语文老师就必须停课调课。这个教研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就显得举步维艰。这也是我们学校每一次语文教研活动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尴尬。就在这个时候学校信息中心的罗化渝主任向我们提出一个建议: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突破教研上的障碍。罗化渝主任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个建议马上就得到吴莲子老师的认同,而且学校领导也认为:网上教研是我们xx中学实现。

  数字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应该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现实的需要、老师们的认可加上领导的支持,因此语文组和信息中心的老师们立刻就行动起来决定利用这次教研活动的契机,进行一次网上教研活动的尝试,以突破传统教研方式的局限,提高我校教研活动的效率。

  在这次教研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初步设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教学目标,二是教研目标。在教学目标方面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是:课前,利用网络进行学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文本的兴趣、感悟、求知需求,并在班级范围内交流沟通;其次,上课时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对“写人记事”类文章进行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最后,在课后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成果更大范围的展示、交流,并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教研目标方面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是:1、利用网络教研对教师教学进行指导和帮助;2、论证网络教研的可实施性,探索网络教研所需基本硬件设施及教研资源构成;3、突破传统教研“一言堂”的限制,调动所有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形成“学术争鸣”的气氛;4、突破传统教研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开放式、可持续性的教研活动;5、反思网络教研的有利、不利因素,为后期研究的进行提供借鉴。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们:

  大家好!

  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课堂是小学生良好语文习惯养成的主阵地,要真正、充分地发挥这个主阵地。

  1、注重学生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就是老师在学生习字课和作业要求中,提出书写的具体的要求,并长期严格训练而形成的。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1)写字姿势正确,字迹端正,书写规范。”“(2)会写1000个常用汉字。”“(3)有写字的兴趣。”“(4)重视用眼卫生。”“(5)注意握笔姿势。”“(6)注意写字姿势。”的要求,要求学生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学生在开始习字的时候,容易把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等弄错,教师要指导学生认清字的位置,一笔一画地教。直至学生养成自觉正确写字的好习惯为止。

  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内,在家里,在街上,在商店……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汉字教育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见,除了语文课本,生活就是识字的好课堂。要把课外的“识字活动”和平时的课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识字,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2、科学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的培养。

  工具书其实“是一种小型图书馆”,也是学习的拐杖,是无声的老师。许多工具书查阅方法都有所不同,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指导,教给学生基本的查阅方法,使学生正确使用;还要设法调动学生对工具书的兴趣。比如,要求学生在课文预习时查生字词语;在课堂上选择典型的字词当堂动手查字典,重在义项选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查找工具书;讨论一些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得不出答案时,要求学生到相关的工具书里查找出来。学生就会对工具书的巨大威力感兴趣。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养成了查工具书的习惯。

  3、质疑问难的好习惯的培养。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有了疑问才会促使深入思考,才会获取新知。质疑本来就是创新的基矗教学中要多鼓励,多引导学生质疑。在初读课文时,可引导学生从课题中质疑;在深究课文局部时,可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细节描写、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等方面质疑;在课文结束时,可进行创造性质疑。在指导学生质疑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即使学生的问题幼稚可笑,也应鼓励并加以引导,不可操之过急,打击其积极性,熄灭其智慧的火花。二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质疑,忌漫无边际,无针对性。

  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

  4、朗读背诵的好习惯的培养。

  背诵是大量积累材料、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课本中规定背诵的百来篇课文,在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不可错过。为此,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及时纠正和表扬,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然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使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们:

  大家好!

  很高兴,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坐在一起探讨教学质量的提高。今天,在这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博众家之长为我所用。

  近年来我校教学质量在低谷徘徊。但上学期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局领导的关心下,在各位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成绩与失败都已经属于过去,未来考试战鼓又已擂响。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怎样才能创造辉煌,怎样才能实现梦想,这是我们现在正面临的问题。为了以后更好的教学,我对我校上期期末考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便我们能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制定落实各项补救措施,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通过教育局下发的质量评价表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学校个别班级的个别科目的平均分比较低,部分学科严重低于全县平均分;通过对比优生率和差生率,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优生率较低和差生率过高;我们可以看出造成我校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在培育优生和转化差生方面做得不够好,影响了我们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从现实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语文:学生课外阅读量过少,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的书写不够工整。

  英语:学生在家里缺少学习环境,学校学习的氛围不浓。学生只在课堂上讲英语,课后很少听到他们讲英语。两极分化严重。数学:整个学校数学成绩向来不佳,学生基础不好。学生学习数学习惯不好,审题能力有待提高,思维不够活跃。科学:学校的教学遗弃有限,很多实验都没法做,学生动手能力差。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将从以下这几方面着手,抓细节,重过程,求实效:

  1、抓好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落实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考试、认真辅导和认真反思。

  2、抓好每次考试,要求进行单元测验。并对考试成绩进行收集和统计,重点查看检测的平均分、优生率、差生率等情况,有针对地进行家访。

  3、利用班会课的时间,组织中高年级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使学生学习方法科学而合理。

  4、坚持抓好课堂考勤,向课堂要质量。我们学校坚持每节课考勤制度,实行师生双向考勤,杜绝缺课现象的发生。

  5、加强班级管理,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良好班风和学风。

  6、多组织学生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本学期我们已组织了优秀作业展及英语书写

  比赛,接下来将进行趣味数学比赛和课外知识竞赛。

  7、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制定落实帮扶计划,完成帮扶任务。我们各学校要掌握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和部分学生出现“败科”现象。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帮扶计划,要求每个教师帮助一名或几名学生,关心爱护他们,帮助辅导他们,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走出困境。

  8、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4

  蔡芹老师在介绍中对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历进行了梳理、反思,可以说蔡芹老师历经课堂锤炼,上过很多的公开课 获得过很多奖 课堂特色比较鲜明,语言简炼、课堂简约、尊重儿童,个人风格逐渐在形成,这是蔡老师优势所在,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与深度剖析中蔡老师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那就是理论素养的欠缺。

  应该说,不断的追问、反省是一个教师成熟的表现。用不断的追问、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梳理,成就不断的成长。参与蔡老师的规划,作为同事,想送给蔡老师三句话:

  沉下来 读; 静下心 做; 换一种心态写!

  沉下来读:阅读的意义在于培育一种内心生活,扩大我们思想的疆域,以免除在琐碎的日常事务中的被湮没甚至迷失沉沦。阅读让我们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阅读也能让我们不断认清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可以去哪里。

  一个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大致包括三块: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和人文视野。 把这个结构比作一棵树,学科专业知识就是它的叶,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是它的干与枝,人文大视野的知识就是它的根,根深叶茂。做一个优秀教师,首先就必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必须沉下来有指向性的阅读:专题式、专着式……博观而约娶厚积而薄发,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唯有不断阅读才能让我们有底气、不恐慌。

  静下心做:潜心实践,基于问题的研究,基于教学主张的实践研究,怎样让课堂简约而不简单?如何让简单中蕴含更多更丰富意蕴?能否架构一种框架或操作模式?需要研究,需要静下心来做,需要不断进行佐证,需要用一个课题来进行规范明晰,真正完整地、用心地做一个课题,可以收获很多。在静心做的过程中强化特色、形成主张、提炼风格。

  换一种心态写:写作不应成为负担,特别是对于一个优秀教师或者希望优秀的教师而言,经验只有经过提升才具有分享的价值。

  写作的意义在于让自己从自己的课堂、生活中抽离,并反观课堂、生活。书写的过程,是赋予意义的过程,而意义源于你想成为怎样的自己。 “写作是唯一的,在你和不可能之间”“写作是对自我的一次正式的访问”“ 教育写作是对教育实践的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n次进入”。

  我们的写作从日常的点滴反思开始,南师附小的贲友林10年坚持写教后反思,汇成了《此岸与彼岸》专着,也成就了他如今的专业高度。海安实小的许卫兵4年省级以上文章发表46篇,成就了他简约数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度。

  离开了反思性写作,这都不可能。

  所以想对蔡老师说,写并坚持可以让你成长的更快!

  以上三点,与蔡老师共勉。 “人人都是吸纳的树,个个成为分享的源”是实小教师共同的价值追求,也希望蔡老师更多地吸纳,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努力成为更大的分享源。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5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大家感谢市教研室领导——时老师,邹平教研室领导——杜老师,以及美丽的礼参中学的领导,给我们大家提供了一次绝佳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使我们受益颇多!

  昨天下午,我怀着学习与鉴赏的心态观摩了四节好课。现只对其中的第1节和第3节课发表一下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由于两节课的执教者都是市级优质课的获得者,所以他们的教学设计和基本素质都很高,学生的表现也很好。本人只是一名普通的乡镇中学物理老师,由于水平有限,不敢过多地进行评判,点评只从个人角度出发,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行和授课者批评!

  先说一下这两节课的内容,第1节宋老师执教的是一节新授课,引导学生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等内容;第3节徐老师执教的是一节复习课,引导学生梳理了欧姆定律一章的重点知识。

  下面,我从教师素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实施四个方面分别评一个这两节课。

  第1节 功

  一、教师素质

  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规范,普通话好,教态自然,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板书简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且效果良好。

  二、教学理念

  综观整节课,可以看出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基本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基本理念。如教学伊始,宋老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如书本、文具盒等感受做功,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交流,领会什么是力学中的功。这些器材易得,效果良好。

  宋老师授课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发挥学生了的聪明才智。教学中主要使用了"问题引导→学生活动→问题引导→学生活动→"这样的模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的思维不停步,逐步将学习引向深入,实现了高效教学。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概念课的高效教学样板。

  三、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根据学生特点和本地教学实际将教学目标细化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课程标准中对"功"这一知识的要求:

  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3.2.2知道机械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宋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目标的制定基本上是科学的,虽然没有点明"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但在教学中确实是结合实例进行的。

  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也非常合理。

  四、教学设计与实施

  本节课的教学中,宋教师以故事引入,激趣引新,然后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设计了前后连贯的五个活动:感受功、描述功、分析功、计算功、深化功,利用学案和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走进功的世界。这些活动突出体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活动比较充分,符合概念课的设计理念。最后盘点收获,进行总结。

  整节课的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思路清晰,各环节的设计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均以实现本节课的某个小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疑惑1:引课的故事是否合理?这个故事越听越像个故事,不论是将30斤大米运回家,还是将一大桶水提回家,从物理学角度来分析,"大米"和"大桶水"的位置改变都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这个改变物体位置的力肯定做了功。所以说,"从力学的角度来看,基本上没有做功"这一说法是不严谨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

  疑惑2:物理符号和语言是否范?物理量应该是斜体,而单位应该是正体,课件中忽而正体忽而斜体。教学中的语言"W2做的功多?"应该是"力F做的功".

  疑惑3:焦耳简介是否过简,展示文字介绍后没等我读完一行,教师即可始问:你从焦耳身上学到了什么?

  第2节 欧姆定律复习

  一、教师素质

  徐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规范,普通话好,教态自然,具有较强的亲合力,擅于使用肢体语言,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特别是对学生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能力。徐老师特别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尊重,注重启发引导,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开展教学。能熟练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二、教学理念

  徐老师这节课,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做到有效引导,对于学生活动敢放擅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展现了较好的课堂调控能力。

  本节课,以电学中的两大实验为中心进行展开,()体现了物理课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注重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对"欧姆定律"这一知识的要求:

  3.4.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徐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道电流和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2.理解欧姆定律。

  3.会利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目标的制定基本上是科学的,虽然没有说明"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但本节课是复习课,徐老师在教学中对两大实验的细致分析已体现了这一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虽然不能实现"理解欧姆定律"这一目标,但本节课已解决了一部分,后面跟上的习题课就会继续解决这一问题。

  四、教学设计与实施

  本节课,徐老师以实验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利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复习了欧姆定律(问题1)、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问题2)、伏安法测电阻(问题3)。

  从目前教学来看,很多学生对电学实验复习的认识是浅层次的,不经教师引导,很难深入达标。

  目前中考对电学实验的考查要求,不仅让学生知道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电路图、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还要求学生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试验;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

  徐老师这节课,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一步二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两大实验,加深对实验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达到课标和中考对这两大实验的考查要求。

  现在初中的复习课很难上,一是因为时间短,内容多;二是没有一个好的模式供借鉴。徐老师利用这节课,为大家提供了一节复习课的样板课,纯干货!这样的知识复习课,后面再加上一节习题课,效果肯定棒!

  疑惑1: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复习时,是否应该对适用条件"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进行强调?这可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关键部位!

  疑惑2:对画电路图的规范性是否应该加强?比如用直尺画。对学生画错的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图象的处理能否更加深入?U=IR.

  疑惑3:多次测量的意义?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课件展示太快了!(连电路和展示答案)

  总体来看,两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不敢提过多问题,两节课中还有很多优点和细节问题值得大家研究,我的点评仅当不成熟的砖,希望能引来大家的玉。点评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6

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能安排这样一个活动,让我们互相交流,聆听到了许多老师宝贵经验,让我有了学习的机会,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汇报材料。今天我在这里介绍的,也只是一些平时工作中点滴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科学课程标准》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质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教师必须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所以科学课上必须有科学活动,科学活动必须有学生参与,学生只有参与了,才能提高他们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如何抓好科学教学质量呢?

  第一方面,我认为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是关键。

  目前,"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经成为《科学》这门学科的一个基本教学特点。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须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很多新的理念正在向我们旧有的东西挑战。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呢?

  一、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

  我们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以为只有这样才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为此,有必要重新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新课程下的教材不应是学生和教师学习、教育的唯一工具,而是教师放飞设想的起点和创造性教学的载体,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火把和获得知识信息的泉眼。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努力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基础。因此,要做到这点:

  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地创新。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教学中才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创新型处理。

  其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很好的把握教材难易的"度"。在《生物的繁殖》这一单元中,教材要求学生能够对各种动植物的各种繁殖方法有所了解,学生刚刚进入科学探究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都有一定的难度,更谈不上对自己很少见到的动植物繁殖方法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删除这部分探究内容,将它放到课外以小组讨论共同完成。

  再次,在教学中要精简探究活动数量,控制活动中的变量。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亲身经历给他们深刻地体验。因而活动多了,如何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那就必须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好重点,并围绕这个点,做深做透,通过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的责任。而千万不能浪费时间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让学生跟着你草草收场。所以与其热热闹闹,丰富多彩,还不如减少两个活动或某些环节,保证充分的时间,把每一部分做透了,做细了,那么学生的收获可能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了

  二、有效地选取和利用材料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探究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探究材料的选取,而有结构的材料能提示科学概念,能反映自然现象的某种关系,能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探究,从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工作汇报《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汇报材料》。因此,教师精心设计、选择、提供的有结构材料是探究式教学得以开展的根本,是学生参与实践,自行探究的前提,也是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关健。

  1、立足提示科学概念,体现材料的启发性。

  2、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突出材料的趣味性。

  3、强调材料的典型性,功能的全面性

  科学研究毕竟不是一两堂课的事情,也不仅是课堂教学所能完成的,它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教材的选取要贴近生活,最好是随时可得、随处可见的。那些精制、特制的材料不足以满足于学生的探究需求。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更需要从一件普通的材料折射出更多的科学概念

  三、巧妙地创设有利于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

  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情境化下的科学学习,会避免科学探究的枯燥,会使科学探究活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肌体,也会产生一个适合学生探究并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但情境创设也要把握度,不能离开创设情境的真正目的。科学课的情境创设是为了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我们不能丢失目标去创设情境创设,好的情景是能抓住学生的心,科学探究是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孩子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四、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日常的科学课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课堂上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布置了一个研究课题后,让学生各自观察,接着再让同一小组的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马上抢着各说各的发现,随后老师请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举着手高喊:"我!我!",叫声响回响在整个教室,唯恐别人抢了先。学生甲说了自己的发现后,教师问还有别的发现吗,可站起来的学生乙竟说了与学生甲相同的发现。若同学说得不够正确,老师会问:"你们对这位同学的回答有什么想法?"可随后站起来的学生却仍在说着自己的发现,与老师的发问毫无关系。教室里乱作一团,老师终于发脾气了:"安静!我看谁听得最认真!"并指名让学生复述刚才的提问。此时,未能发言的学生在叹息声中一个个垂头丧气,有的则不甘示弱,仍在下面悄悄地说着自己的发现;有的干脆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有的虽毕恭毕敬端端正正地坐着,却一言不发。

  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使学生既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只管自己说不管别人听不听,他们在意的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潜意识中交流的目标是教师,因此当其他同学发言时与自己无关,只是在等待下一个轮到自己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由此看来教师十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听和说能力的培养。我们这里所说的"听说"主要是用耳朵认真地听,辨析别人的语言,做出自己的判断,并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一个过程。涵盖两层意思:一是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会倾听别人的诉说,努力听懂、理解,从而作出积极的反应,即给予正确的评价。

  表达与倾听是相辅相承,交替发展的。学生在表达和倾听中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还会经历把信息进行整理,在内部消化吸收和情感体验的过程。随着倾听与表达深入,思维活动的水平也就会得到螺旋式的上升,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由此可见,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科学教师要时刻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构建结构性材料,引领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深切体会到科学学习的无穷乐趣,也会越来越喜欢我们的科学课!那么在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活动也将会开展得更健康更有效。

  第二方面,充分发挥小组互动作用,使学生学习更具实效性。

  一、设立有效的合作小组

  1、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小组分组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小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等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决定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取长补短,即小组成员是异质的这样混合编组保证了小组成员的多样性,从而使小组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使全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2、在平时学生自主学习中,开展一帮一活动

  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各班都有一定数量后进生,这些学生基础差,学习又缺乏自觉性。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如果不经常关心他们、督促他们,学习自觉性就更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再在上述分组小组中,将1个后进生和1个优等生进行搭配。它弥补了后进生在难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但还不能很快解决问题的不足。为了让后进生也能在小组里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需指定同学并落实职责地去帮助、指导他,这个任务在平时就落实到优秀生身上。从而在平时学习中又形式了一帮一的讨论类型,这是对合作学习分组的有效补充和完善。

  二、合作学习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师生双方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在合作学习中产生互动,彼此形成互帮、互教、互促、互联的"学习共同体"。尤其是对这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通过相互提问与讨论、合作与交流,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运用优化评价,鼓励合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激励学生的合作兴趣和意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使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相合作的良性机制的形成,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由激励个人竞争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注意合作学习过程,并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能有效的把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转为小组团队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在小组中的个人责任感和合作动机,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

  总之,教师要努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要在愉悦中获取知识。

  最后提点意见,我们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更新理念,改变方式,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准确定位学生和教师的地位,角色。努力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指导者、合作者,努力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把空间和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7

  工作即将结束,我校在一年的工作中,深入贯彻农三师“教好一名学生,幸福一家人;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社会”的办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以师教育、教研室“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构建体验性教学模式”为指导,以校提出的“两学两思,精讲精练”课堂模式为抓手,同时以专业化教室建设的“四化”功能为平台,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我个人认为,取得了一定效果。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一. 思想认识方面:

  本学期,我利用赛课的机会,认真听取了中学部20位教师的公开课,基本涉及了中学所有科目。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所有教师都能按照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学生自学、分组讨论、教师讲评、当堂练习这几个环节进行授课,只是在时间上有一些差异性,各学科也根据学科特点设置了相应问题,供学生讨论,最终通过自学、合作学、和教师学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推行“两学两思,精讲精练”模式,应该是比较好的一种创新,也使教师比较容易理解其内涵和实质。从教师授课情况看,我认为教师对“两学两思,精讲精练”模式还是有一定认识的。

  二. 学习、理解实施程度:

  从第一轮赛课到第三轮赛课,教师们经历了最初以“洋思模式”到现在以“两学两思,精讲精练”模式授课的转变。各教研组都按照校发文件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深刻理解了不同模式的实施流程,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辅以相应的措施和评价,我认为,教学效果也在逐渐的体现出来,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也逐步由无头绪到思路清晰,学生也不断适应了新模式的教学。

  三. 经验及进一步改进方面:

  应该说,随着一年的探索和实践,“两学两思,精讲精练”模式还是积累了一些非常好的经验的。例如:有效培养了学生自学和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少了很多空话,把时间更多的还给了学生。在对练习题的设计上,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在“日日清”工作中,对于学习有差异性的学生下了很大的功夫,从差异最大的学生抓起,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

  我个人认为需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1. 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两学两思,精讲精练”模式下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这一方面需要所有教师共同努力。

  2. 结合专业化教室建设,切实让专业化教室发挥其学习和育人功能。我们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学生走班的问题,而是怎样有效利用专业化教室的问题,建设好,利用好,让专业化教室发挥其作用,这个问题值得所有教师思考。

  3. 把“日日清”工作做扎实,绝不能只注重于形式,哪怕每天只清了一名学生,对于教师来说都是值得的,都值得长期坚持下去。

  4.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对于能够致力于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把一批认真抓教学,抓学生管理的教师用好。是他们能发挥其优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8

各位老师,上午好!

  昨天的观摩研讨课和今天的经验交流,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近年来我市广大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成绩。在此,我谨代表与会的所有的老师对为我们提供宝贵经验的单位和老师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通过昨天下午的说、评、议活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无效、低效现象。这些现象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制约着课堂教学向高效目标的发展。什么是高效?怎样才能高效?如何克服课堂教学中一些常见的低效现象,使课堂走向高效?我认为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今天借此机会和老师们一起就这方面的问题做个交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作为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主阵地,愈来愈受到高度的关注。新课程理念最终要通过课堂中的教师得以落实,新课程的目标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变化上。新课程改革推进到今天,关注课堂,研究课堂,创新课堂,实现课堂的高效,毫无疑问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新形势下的必然趋势,是当前我们教学、教研的中心工作和重要课题。

  一、构建高校课堂的背景

  1、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出台

  2001年7月27日 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开始在全国42个国家级实验区试行。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特点,力争全方位的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角度。这就要求老师们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将知识和技能纬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将过程和方法纬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纬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如何帮助学生完成由学会—会学—乐学的转变,这是检验课堂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准。

  同年,教育部又出台了《英语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强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有效学习策略的形成,更加关注对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切的落实,主渠道还是在课堂。因此,提高课堂的效益和效率,既是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英语新课程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 20xx年,山东省教育厅在全省强力推行素质教育,颁布并实施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对课程设置、课时等做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对学生的作息时间进行了严格控制。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减少,文化课教学时间压缩。。

  在学科教学内容依旧,学生的在校时间减少,课时减少的情况下,要想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在课堂的高效上下功夫。

  20xx年5月,在全省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市教研室在邹城及时召开了主题为“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研讨会。会上,市教育局闫局长总结了我市开展构建高下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取得的成绩,我们学科有四个学校教学模式和方法介绍被收入会议经验材料汇编。我们这次研讨会就是全市研讨会在学科的进一步深化。

  2、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考成绩和升学率承载着太多的社会压力,使得我们的教育部门或教育者自身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偏离其教育的本质。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确实存在着一些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现象。归纳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笼统表述多,明晰表述少。

  许多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淡薄,理解模糊,教学目标表述过于笼统。如:“用英语谈论、描述动物并表达对动物的喜爱”;“学习……”;有的直接就是:“words:…;phrases…;…”等,缺乏可操作性,完全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失去了对教学的指导意义和对课堂的导、控作用,以致无法评价目标的达成度。我们知道,目标的达成度越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越好。

  2)教师讲授多,学生实践少。

  老师以“讲得多”“讲得好”为满足,“满堂灌”的现象依然普遍。总担心有哪一个知识点没讲到。不管学生会不会,老师认为该讲就讲,不关心学生的感受,不关注学生的学得。很多时候,对一些所谓的重点,老师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的讲。实践证明:重复讲解学生已知的知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疲倦,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习兴趣降低,从而使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由于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者,偶尔会参与一些枯燥、脱离实际的句型操练,没有足够的主动参与、体验、实践的机会和时间,学生学不会,各项技能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发展,课堂效率低。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

  3)关注知识多,学法指导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老师们再熟悉不过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把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基础之上,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的老师有多少?课堂上,教学内容常以语音、词汇、语法为主线,老师关注的是知识点的讲解是否全面、到位。在指导对学生如何学会学习上关注少,做得少,有些老师不知道该怎样做。结果,学生只会被动地“接水”,不会主动地“取水”,造成课堂低效。

  4)关注预设多,关注生成少。

  课堂上,老师把注意力放在预设的教案上,即:按教案教(走教案)。衡量一节课是否高效,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按预设完成教学内容,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的好不好。看学生是否获得自己满意的学习效果和积极的学习体验。教案上有什么就教什么;教案上写的采用哪种活动形式就用哪种;时刻关注的是教学环节的推进,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视而不见。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否按自己的意愿去回答,把学生纳入自己事先编织的框架。(鱼台实验的例子)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很多时候,老师所预设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如:为了练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疑问句,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老师指着1男生问其他学生“is he a boy? ” (假交际)教师无效的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由于学生的情感、心理变化、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活动的形式是否符合学生的真实需要等方面受到忽视,必然影响学习情绪、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5) 活动形式多,实际收效少。

  课堂活动形式往往花样很多,但效果往往不尽人意。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过程、反馈,都只有少数尖子生参与、表现,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只突出尖子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80%以上的学生)。

  6)统一要求多,个性发展少。

  教学目标的确立、问题的提出、活动的设计都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整齐划一的练习和作业多,发展个性、分层选择的任务少。造成课堂效果的低效。

  面对新的课改形势,一方面,我们高兴地看到:老师们正在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校课堂方面进行着积极探索和实践。一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和运用给英语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高效课堂的创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

  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清醒面对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这些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地越好,课堂教学的效益和效率就会越高,教学效果就会越好。

  二、 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是建立在有效教学基础之上的。高效相对于“低效”而言。排除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复的低效的教学模式,力争以最短的课堂时间达到最高的课堂效果。简言之: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

  1、高效课堂的文学性概括: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2、高效课堂的解释:

  a、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b、三动:身(形)动、心(思维)动、神(思想)动

  c、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d、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e、四学:学生想学、学会、会学和乐学

  f、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3、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

  a、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b、素质教育的素质最主要的是“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

  c、实现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

  三、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成为“三者”: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

  1、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教师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

  2、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同学”,我们常讲,教师上课也是“上学”,教书也是“进修”。

  3、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谓教师的“决定者”,还因为存在着这样的事实: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9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新泰一中数学教研组任课老师杨锐,在20xx年——20xx学年担任数学备课组长,取得备课组成绩和个人教学成绩双丰收。现在我介绍一些我个人和备课组在高三复习中的做法,与大家交流。

  高考命题是以《高考数学考试说明》为依据的,高三数学复习要以《说明》为指导,在内容取舍上,应以考试内容为准,不随意扩充、拓宽和加深;注意各知识点的难度控制。

  一、复习步骤和目标

  第一轮:注重基础.(20xx年9月初—20xx年3月上旬).6个半月。定位是“以点带面打基础”。以课本为依托,夯实基础,以章节为单位,将零碎与散乱的知识点串起来,并将它们系统化,加强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重点在于将各知识点的网络化及融会贯通,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最熟悉,最亲切。为了对中学数学教学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高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有些是课本题目经过加工改造,组合嫁接而成,有些甚至是原题。课本是考试内容的具体化,是中、低档题目的直接来源,是解题能力的生长点。因此,数学复习要立足于课本,重基础教学。口号是:基础基础再基础。

  第二轮:(20xx年3月上旬—5月初).一个半月。定位是“重点专题上台阶,综合训练提能力”。要求:瞄准考点,精设专题,使所学知识与高考好好对接。方法:突出重点,归纳迁移,加强做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口号是:提高提高再提高。题目的难度较第一轮略有上升.先是分章节的综合训练,教师主要是评讲卷,针对卷子中学生暴露的问题一一点评;然后是针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主要侧重于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训练.

  专题安排主要是:主干知识6大块:(1)函数、方程、不等式、导数;(2)数列;(3)三角;(4)解析几何;(5)立体几何;(6)概率与复数.主要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

  第三轮:(20xx年5月初至高考)1个月。定位是“综合训练攀高峰,知识回扣固基础”。根据各地的高考信息编拟好冲刺训练的模拟试卷,通过规范训练,发现平时复习的薄弱点和思维的易错点,提高实践能力,走近高考.主要是做各地的模拟题,这时候是高强度的训练.训练考试技巧和学生的应试心理的调整阶段,也就是加强非智力因素的训练了.回归课本,查缺补漏,再现知识点.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考试. 口号是:规范规范再规范 。

  二、复习措施

  首先我们加强了备课组的协作,发挥集体智慧.使备课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针对复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寻找对策.

  其次针对学生情况,如何提高数学复习的质量,实现良好的复习效果。经过备课组的积极探讨和研究,我们打算从几个方面抓起:

  1.抓学习节奏。数学的复习备考分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教学方式交替使用。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率的复习与学习,慢腾腾的学习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高三复习备考教学的全过程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2.抓知识形成、重视解题过程的教学。数学的一个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因此,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解题过程的教学就是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

  3.抓复习资料的处理。复习备考的过程是活的,学生的学习也是不断变化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复习资料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来。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重温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通过老师的引导,理解所复习内容在高中数学体系及高考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

  4.抓问题暴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听到许多的信息,这些问题是开放的。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暴露了的问题要及时抓,遗留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

  5.抓课堂练习。数学课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大约占20%左右,这是对数学知识记忆、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不懈,这既是一种速度训练,又是能力的检测。学生做题是无心的,而教师所寻找的例题是有心的,哪些知识需要补救、巩固、提高,哪些知识、能力需要培养、加强应用,上课应有针对性。

  6.抓解题指导。要合理选择解题方法,优化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多,繁度就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解题方法、优化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他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10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校开展有效教学系列研讨活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今天的“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是在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是在研究新方法、呼唤新模式的学习、探索中,是在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促进学生终身持续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召开的。

  本次研讨会以“精雕课例、集体研讨、探索模式”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广大教师更深层次地感悟新课标、聚焦课堂、理解有效、提升质量。通过开展有效教学系列研讨活动,研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一步明确有效教学的标准及特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我们就通过上周六县实小四位教师的四节课进行此次研讨活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以期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次研讨会以这四节示范课,引起大家的争论和思考,以期探索出一种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为了突出“有效”这一概念。我相信,通过本次研讨会,必将增进老师们对有效教学的学习和思考,必将推动我校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践。

  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在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中,学校就“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进行了前期的较深入的探究,初步形成了有效的教学必将是“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这一结论。关于有效教学我们可以大体这样认定:有效教学是效果优良的教学;有效教学是互动的教学,简言之,课堂要“动”起来,课堂教学既包含“教”更蕴含“学”,教学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有效教学是教师高素质的展示,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和谐关系,让教师具有诱导学生使其“想学”,指导学生让其“会学”,辅导学生令其“能学”的技能。

  总之,我们要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目标。坚持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列,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教学研讨会发言稿】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范文(精选3篇)

2.课外阅读研讨会发言稿

3.李家声老师研讨会发言稿

4.关于小学数学研讨会发言稿3篇

5.小学数学研讨会发言稿(精选3篇)

6.老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总结

7.小学六年级语文研讨会发言稿

8.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听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