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学历考试>高考>高考理科复习方法

高考理科复习方法

时间:2020-06-21 17:45:39 高考 我要投稿

高考理科复习方法汇总

  高考理科复习的三字经

  理科生在最后的两个月如何复习?至善教育帮助你冲刺最后六十天。高考理科复习要注意回顾,会做题,会选题,达到科学化、有效率地复习。那么具体的复习方法是什么呢?高考理科生要记住以下的三字经:

  会读书:要学会有选择的读读书笔记与书籍,整理相关的知识点,避免太过于盲目与随意

  多回忆:平时多回顾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知识结构板块,梳理相关的知识点 学习方法,及时发现复习中的盲点与漏点。

  勤复卷:学会对原来做过的试卷进行反复地复习,特别是最近几次月考或地区性诊断测试的试题。通过复卷,既可查漏、也能发现原来错解的原因,更能把老师在评卷时的要求、解题思路、方法总结进行回顾和检索,对高考实战大有帮助。

  要自主:复习要有计划性,同时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来进行复习,不能人云亦云。

  会做题:现今高考复习阶段,要学会适量做一些题,不要盲目地做参考书籍或是参考试卷的题目,要多做些近两年的高考真题,这样的试卷更加具有权威性,

  高三生二轮复习9科全面提升手册

  寒假过后高三学生就进入了紧张的二轮复习阶段。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学生如果学法得当,总成绩提高五十分以上是可以实现的。

  学生要学会复习

  复习密度大,作业多,难度不一,压力大,担忧多……这是高三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

  进入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只能有限的时间内要想使自己的成绩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就要学会如何复习了。

  1、学会取舍,明确自己各科的强弱,合理安排复习的轻重

  牢牢抓住自己的优势学科,使其巩固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是树立信心的重要保证。对自己的弱势学科要以基础为重,做习题以中低档题为主,放弃难题,把宝贵的时间不要浪费中无用而低效的内容上。

  2、高度重视自己的错题,及时反刍,增强有效性

  二轮复习中要做许多习题,进行多次各种类型的考试。这是暴露总结自己错误的最好机会,所以要以良好的心态对待考试,避免对考试常常出现的逆反心理。

  对于错题,要做好整理统计,定期进行反刍,从而对这些错误加深印象,减少再次出现错误的概率。这是迅速提高成绩的一个有效途径。

  3、重视过程,看淡成绩

  许多学生都对自己的成绩和排名很重视,常常要和高考(论坛)挂钩,会联想到自己的成败。自己的情绪经常会因为成绩的起落而变化,干扰了自己的正常复习,从而影响成绩的提高。所以,要想摆脱这种不良情绪,要眼光放长远,行动重现实,有效的办法就是看重自己努力的过程,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重视错题的反刍……在这样的积累中,为自己积攒实力,定会取得较好的成绩的。

  很多中等程度的学生还不知道重点抓分点在哪,也就是容易获的,分数比例极大的部分在哪,那么现在给大家归纳下各科必须掌握的首要部分。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一、思想重视

  期末复习是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证,首先,应在思想上重视它,不能马虎麻痹。因为期末考试考查面涵盖一本书的内容,全面检测我们的能力,是检验我们一学期学习效果的主要形式之一。学习半年了,究竟学得怎么样?学生自己想知道,老师、家长也想知道。而这个效果可以通过考试来检验。“复习”不是可有可无,要下功夫搞好。

  二、讲究方法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期末考试也是一样。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平时努力学习,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外,期末复习方法也很关键。复习方法多种多样,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这里向大家重点推荐一种复习法。

  1、按照“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知能并存”的原则,把期末复习分成四个阶段:(1)基础复习;(2)强化能力;(3)查漏补缺;(4)模拟练习。

  2、拿出一半的时间进行基础知识复习。对这些内容一项一项地归纳、整理,真正搞清楚,弄明白。然后,侧重能力测试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的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以求尽善尽美。最后做两套期末考试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考场规则。四个阶段,四个方面,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四位一体,一气呵成。

  3、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归纳、总结,找规律,抓特点,和同学一起讨论、研究,不放过每一个疑点,不遗漏每一个重点,不忽视每一个考点。

  三、巧用试题

  每位教师手里都有自己的期末练习题,还有学校订购的单元检测与期末复习题,期末复习题主要是供我们复习用 学习规律,试题绝不能拿过来做一遍,一对答案了事。应先按上面讲的前三个阶段,逐项进行复习,然后再做题。做完后核对答案,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最后,按期末考试的要求,独立完成“期末测试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三数学复习四忌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凌世春 (搜狐高考数学站长)

  高三是紧张而且充满挑战的一年。当同学们满怀信心,准备迎接挑战的时候,除了知道自己这一年该怎么做,还应该知道自己不该怎么做。因此,我要与大家谈谈在高三理科复习过程中的一些忌讳。

  一忌“多而不精,顾此失彼”许多同学(更多的是家长)为了在高考中领先于其它人,总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要比别人学得多,这无疑是件好事。但他们最后所采用的方法却往往是对他们最为不利的,那就是:购买和选择大量的复习资料和讲义,花去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没日没夜的做,他们的精神非常可贵,他们的毅力非常惊人,其效果却让他们自己都非常伤心失望。有些家长甚至说:“我的小孩已经尽力了,还是没有进步,一定是太笨了”。其实,他们犯了很多科学性的错误,却不自知。1.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范围,再多的复习资料、讲义,也只不过是这一范围内的知识的重复和变形。你所做的很多题目都代表相同的知识点,代表相同的方法,对于那些你已经掌握的知识、方法,做再多的题目还是于事无补,简单无聊的重复除了使你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耗尽了你的精力不算,还使你失去了信心,因为你比别人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2.每一套复习资料都经过编纂人员的反复推敲,仔细研究,都很系统地将相应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融会于其中。所以同学只要研究好一两套具有代表性的复习资料,你该学的一定都能学到,该会的都能学会。3.“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太贪心,这本资料也好,那本资料也不错,好的资料太多了,同学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而题目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精力去做无限的题目,永远没有尽头,必然导致你对每一套资料都没有很好的完成,都没有系统地研究,反而会因为各种资料的风格、体系的不同,而使你的学习失去全面性、系统性,多而不精,顾此失彼,是高三复习的大敌。

  二忌“学而不思,囫囵吞枣”导致很多同学身陷题海,不能自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而不思”,题目是知识的载体,有的同学做了很多题目,却仍然没有明白它们代表同一知识点,不但不能举一反三,甚至举三不能反一,其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他们知不足,却不知为什么不足。华罗庚先生说过:“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注解,就愈读愈厚,我们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是这个过程主要是记忆和接受的过程。‘学’并不到此为止,‘懂’并不到此为透,所谓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思考再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下是“学而不思”的几种具体表现,也许你就有过这样的经历。1.上课以为自己听懂了,可你仍然作业不会做,去问老师的时候,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上课讲的例题或例题的变形;2.总是感到有做不完的题目,觉得每个题目都很新鲜,常常遇到那种好象从未见过的题型;3.考试的时候突然觉得这就是老师讲的某个典型的东西,却有那种话到嘴边说不出的感觉,或者豁然开朗、猛然醒悟的感觉;4.当老师要你总结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策略或要你总结某一章所学内容的时候,你总是支支唔唔无话可说;5.一个自己所犯的错误,只是轻轻的告诉自己,下次要注意,只简单地归结为粗心,但下次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学而不思,往往就囫囵吞枣,对于外界的东西,来者不拒,全盘接受。你很能做到华罗庚先生说的由薄到厚,更不能由厚到薄,找到问题地本质,那么,你的学习就很难取得质的飞跃。

  三忌“好高务远,忽视双基”很多同学都知道好高务远对自己没有好处,但却不知道什么是好高鹜远。有的同学由于自己觉得成绩很好,所以,总认为基础的东西,太简单,研究双基是浪费时间;有的同学对自己的定位较高,认为自己研究的应该是那些高于其它同学的,别人觉得有困难的东西;有的同学总是嫌老师讲得太简单或者太慢。其实,这些都是好高鹜远。

  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存在于最简单的事实之中。一切高楼大厦都是平地而起的,一切高深的理论,都是由基础理论总结出来的。同学们可以仔细地分析老师讲的课,无论是多难的题目,最后总是深入浅出,归结到课本上的知识点,无论是多简单的题目,总能指出其中所蕴藏的科学道理 复习方法,而大多数同学,只听到老师讲的是题目,常常认为此题已懂,不需要再听,而忽略了老师阐述道理的关键地方。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双基,千万别好高鹜远。

  四忌“漫无目标,得过且过”一个人如果没有人生目标,那么他的人生将失去意义;一个高三学生,如果没有学习目标,那么他就难取得进步。很多同学,从来不去想,怎样发展自己的强项,怎样弥补自己的不足,从来不知道为自己分别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学习目标,只知道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布置了作业就做,发了试卷就考,可是有了问题却不问,有了错误不主动弄清为什么,甚而至于有的同学会认为,做作业是因为老师要检查,任课老师好说话的那门课的作业就少做。这样的同学,很难有大的成就,原因就在于,他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内在的动力,就没有努力的方向,也因此而导致他们对一切事情都只会被动应付,得过且过。陈景润之所以成为数学界的泰斗,是因为他上中学时就确立了攻克“哥得巴赫猜想”的目标。所以,制定合理的目标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一切盲目的行动,多半会以失败告终,刚刚走进高三的你正是制定一年的各种目标的最佳时机,你还等什么呢?

  英语词汇复习捷径

  词汇是英语的基础,没有词汇就没有一切。当我们有了足够的词汇量时,我们就可以进行听、说、读、写等各种语言活动。词语是语言中的“砖瓦”,词汇量的多少以及对常用词的活用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理解和表达的优劣。我们的词汇学习,大部分是通过学习教科书上的课文学得的。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往往通过课外阅读或课外学习来增加词汇量。教科书上的词汇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词汇,要求看得懂、拼得出、用得对。

  要点精析

  对于词汇学习来说,分两个层次:第一,对于大纲所要求的词汇要全面掌握。教科书的.生词应包括三部分:课文前的Dialogue的生词、Text的生词和Supplementary Reading的生词。有些同学对课文前的Dialogue的生词和Text的生词很重视,但是对于Supplementary Reading的生词认为太多或太难而不重视,这是一个错误。在教科书中出现的每一个生词都应该读得出,拼得出,精确地知道其词性和中文意思。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动词,应该多花些时间,查一查词典,了解其用法。对于生词表中的名词和形容词等的词类转换,应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courage,encourage,encouraging,encouraged,encouragement,discourage,dis-couraging,discouraged,discouragement.

  在掌握了第一层次后,才能要求第二层次:对于我们中国学生看上去有相同意思的词的辨析,了解它们在意思和用法上的区别。如:except,besides;raise,rise;invent,discover;everyone,everyone;worth,worthy 时间管理。在做这一工作时,有一个“度”的问题。因为同义词之间区别和用法的学问很多。我们应该以“大纲”为准绳来进行词义辨析,绝不能把词义辨析弄得太细而进入到一个死胡同中去。

  每年,上海教育考试院出一本《高考词汇手册》,这是命题老师的依据。也就是说,在命题中,凡出现在《高考词汇手册》以外的词,原则上都应该用中文标出。很多同学认为背《高考词汇手册》是惟一掌握词汇的方法,其实不然。词汇手册都以字母排列编排单词,上一个和下一个词大多没有什么联系。所以背生词不能从生词表上去背,应该一课一课地背。因为符合思维和记忆规律的方法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当你在背有关“Hovercraft”一课的生词时,所有的词和“气垫船”有关,背起来当然事半功倍了。每一个同学对自己的词汇掌握情况都很清楚。到了高三下学期,应该认认真真地把过去三年所学的生词都背上几遍。这里讲的“生词”并不确切,应该说是“熟字”。所以制定一个计划,在高考前把所学的词语背上两到三遍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方法

  在具体背生词时,应该三课三课背:第一天,背第1、2、3课生词;第二天背第2、3、4课生词;第三天背第3、4、5课的生词,这样,不用很长的时间,就可以把七八十课生词都背上几遍。我发现聪明的同学认为把时间花在背生词上是不合算的,这又是一个错误。我们要知道,为背生词所花的时间是值得的。因为词语复习不仅是针对考题中的词汇选择这一项,而且涉及语法、完形填空、阅读、翻译和写作等各个方面,所以千万不可忽视。到了高三,在我们做题目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你做错题目时,不是因为这个题目的语法不懂,而是因为在这个题目中有那么一个或两个词的词意的模糊或理解不确切而造成对整个句子的理解不透所致。有同学说,生词背了会忘记。这对于学习外语来说,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和遗忘作斗争。请看下图的“遗忘曲线”。

  如果我们在第一天背出(或记牢)100个生词,如果不复习的话,第二天记得60个词(忘了40个);第三天记得40个,第10天记得30个,到90天时还记得5个,到100天时还记得5个。根据这条遗忘曲线,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不复习的话,第一、第二天就把60%的词给忘了。所以,每当学习了新的生词、新的课文、新的知识时应该及时复习。

  可以这样说,词汇的复习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仅仅提高“词汇题”的得分,而在于全面提高英语成绩。

  由于词语的用法常常因词而异,很难归纳出共同的规律,而且条目繁多,因而也就比语法复习更为复杂。然而在认知词汇多多益善的同时,必须切实掌握一批基本词语的用法,包括一些词语的多种释义、多种词性和多种搭配,以及一些相似词的鉴别等,这些是词语复习的重点。在众多的词语中最应该注意的是一批常用动词,这是词语复习中的重中之重。

  名师指点:初中复习快速记忆有妙招

  复习中同学们是否有一种无法记忆、似乎“饱和”的感觉,初三的老师们给大家介绍一些记忆方法,不妨试试这些妙招:

  ●趁热打铁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不均衡,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所以,复习必须及时,学习中当堂复习、温故知新是很有必要的。

  ●分割记忆

  大量的实验都证明了分散复习的效果比集中复习好得多。如复习物质的有关性质、制法、用途时,连续数小时集中记忆,不如分成数次采用分散复习效果好。又如用一个小时集中书写化学方程式,每个方程式书写数十遍,远不如分成数次写,每个方程式书写几遍效果好。

  这是由于:集中复习比较单调,刺激物千篇一律地多次作用于大脑,容易引起大脑皮层的疲劳;分散复习可以使大脑神经细胞得到休息,从而保持旺盛的精力。需要注意的是分散复习的间隔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

  ●避免干扰

  在记忆的时候 学习效率,常常遇到前后材料相互影响、相互干扰的情况,两种学习材料越相似,相互干扰越明显。研究显示,相似程度在50%时,干扰最大。因此,在新知识学习时尽量不要将内容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学习。

  ●多样记忆

  长时间用一种方式记忆,会感觉枯燥、乏味,并且效率低,多种记忆方式并用,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产生厌烦情绪和疲劳现象。

  如何根据记忆的规律,合理安排考前复习?

  1.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

  对同一部分内容连续不断地进行复习,叫集中复习;间隔一段时间再进行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叫分散复习。集中复习比较单调,类似的或相同的刺激千篇一律地多次作用于大脑,容易引起大脑皮层的疲劳。分散复习,可以使大脑神经细胞得到交替休息,从而保持旺盛的精力,节省复习时间。特别是复习时间完全由自己安排以后,每天复习某一科目的时间不要过多、过长,应同时兼顾其他科目。但是,一天内也不可复习过多科目,如果每天五六科轮流复习,精力分散,容易"水过鸭背",复习得不深透;科目太少,又容易出现大脑抑制反射,不利于记忆。一般每天复习三科左右较合适。

  2.要及时重复

  根据记忆规律,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学科或知识内容,第一、二次复习间隔时间不要超过2天,第一天复习的主体内容一定要在第二天重复,时间可多用些,以后可隔3天、6天、20天再相应地复习记忆几次,时间可相对少些,即可形成长时记忆。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内容的复习,分散复习的间隔时间开始应该短些,以后可以逐渐延长。

  3.文理科间隔复习

  文、理两个学科紧接着先后复习,有时彼此会产生干扰。复习语文后,不要立即去复习政治;做完数学后,不要马上做物理;刚记物理公式,不要马上去背数学公式。

  4.难易学科合理搭配

  安排复习时应避免把难于理解和记忆的内容都放在一起复习,以免影响复习情绪,降低复习效果。

  5.遵循复习(记忆)规律

  把着重记忆的科目安排在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时间,那时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间较完整时,安排复习自己不太喜欢或比较枯燥的科目;零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时间,安排做习题或自己最喜欢的或感兴趣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