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学历考试>高考>语文高考复习

语文高考复习

时间:2022-09-29 10:10:15 高考 我要投稿

语文高考复习

语文高考复习1

  一、目标与过程

语文高考复习

  第一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备考环节中最主要的一环。之所以这样讲,理由有二。其一,这是最全面的、最完整的一环。在这一时间段中,要有计划、有目标地涉及所有高考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点。此后,再无这样全面应对的过程了。其二,这是最深入、最系统的一环。在这一环节中,不仅会较为深入地探触到各个知识点、能力点,而且还会关注到它们之间彼此的内在关联,建立彼此关联的网络。同学依据以上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当结合自我实际,合理有效安排好“过程”。同时还可以请相关老师看看,提出修改意见,力求让此过程契合自我实际和班级整体安排的实际。这一阶段,用时最长,从整体的状况上,安排好个人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二、制定到践行

  计划制定好,一定要付出实际行动,充分利用每一秒钟意味着生命的延长。不要再在忙乱中苦恼,有计划地安排生活。一定要相信自己,最大化做到合理计划、充分复习、突出重点。

  人生本就有限,而又有太多太多的时光在苦恼、迷茫与毫无节制的享受中荒废。人是善变的,而白纸黑字却永远不变,违反了规划,只会助长自己的惰性,使人深深的陷入后悔与自责。在茫茫大海中,人常会迷失方向。不如出海前就带好海图和罗盘,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撞上暗礁。人性本不爱吃苦,只好给他鞭策与激励,使人生不断前进;人性本爱享乐,那就在辛勤耕耘后使他感到先苦后甜的无限乐趣并周而复始,进一步发现学习中获得知识的快乐,学习过程带来的探求研究之乐趣。一切提前计划好,不会慌乱,不会紧张,留下的只有从容不迫与必胜的信心。

  三、循序以渐进

  整体的规划做好了,局部细节才能跟得上。每一天的学习安排看似是独立的,又能保持与整体步骤的和谐一致。保证了过程,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天天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干什么才最有效,这样,复习备考虽说是艰苦的,但心底却总能漾起快乐。

  四、课上牵课下

  在处理“过程”问题时,还要注意处理好课上与课下的关系。首先,课下,自己要通过努力,将“龙”备好画好;期待课堂,在课上得到老师充分的帮助,点亮龙“睛”,这样,“龙”必会破壁飞出,整个复习就会“活”起来。其次,还有可能需要依据老师点出的“睛”,去修改完善自己准备的“龙”。龙爪威猛,龙身腾跃,再配有灼灼双睛,“龙”也自会飞腾而去。

  五、全局想细节

  ①将基础知识(语音、字形、同义词辨析、成语、病句、文言文阅读)安排时,既要注意专题性,又要注意分散性。

  ②基础知识中许多能力点的落实需要记忆,但不能盲目记忆,只靠工夫。如“惹是生非”中“是”字经常被误写为“事”,这主要是因为不了解“是”与“非”的关联,“是非”在词中是指矛盾,争端。再如“寒暄”中的“暄”经常被误写为“喧”,仔细推究就会发现“寒”与“暄”是意义相反的两个字,是指寒和暖,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再误写误用了。

  ③对于病句,要着重注意用足例句。对精选出来的例句要坚持“辨(感性)一析(理性)一改(操作)”三步走战略:辨就是能从结构性和语义性两个层面辨别正误;析就是能分析错例属于六种病句中的哪一类;改就是能将错例修改正确,这一点虽然不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但它非常有助于我们在正误的比照中加深对各种病句类型的理解。通过三步走战略,精耕细作,务求辨得准、析得清、改得正,从而真正做到精选精练,以一当十。只有这样,才能跳出题海战术,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实效。

  ④写作的改善,离不开词汇量的积累。在字词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进一步了解词语意蕴,增强对词语的敏感力。如“水光潋滟”可以想象为描摹的是这样的一幅图景:最是那一片烟雨朦胧,轻轻荡漾在湖水中央,浅浅的暖暖的阳光温柔的抚摸着一切,轻掬一捧清湜,看阳光跳跃在手心,反着美丽光芒……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

  首先,从第一学期开学到寒假,是为第一轮复习阶段。在此阶段,大部分学校均按试卷题型顺序,将所有题型梳理一过。而且,很多学校会习惯于从语基部分开始复习。此法固然可以拉长语基的复习周期,有利于平时积累,但目前语文高考中最无足轻重者即为语基,若将高三初期最充沛的精力倾注于此,则实为得不偿失之举。因此,我们主张:第一轮复习应以作文为主,古诗文为次,最次者即为语基。在此阶段,主要侧重积累。

  其次,从第二学期开学到二模前后,是为第二轮复习阶段。在此阶段,各科基本均以专题形式对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唯语文罕言知识而尤其侧重能力训练,难以炮制此法。我们主张,这一阶段应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应试能力的训练。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去拿分。在此阶段,便可大张旗鼓地灌输种.种应试技巧,在积累充足的基础上,作文、古诗文的成绩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一阶段可以称为语文复习的收获期。

  其三,从二模到高考前夕,是为第三轮复习阶段。在此阶段,主要任务便是查漏补缺,补足能力漏洞,针对自己长期以来未得改善的弱项进行集中突破。很多考生经常能于此阶段对应试规律有所领悟,亦切不可小视。

  通观整个高三语文复习,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侧重于作文和古诗文,因为这两部分在高考中的分值比重可以达到三分之二以上,而且提分速度胜于语基和阅读。

  2、注意将知识点变为实际的分数,也就是提高应试能力,而不是留连于具体的知识点。要始终记住这一点,在文科的考试中,知识点永远没有解题能力更重要。记忆并非文科复习的主要工作。

  3、注意多做真题,不仅是在数量上要多做题,更重要的是在次数上要把一道好题反复揣摩。

  4、不迷信模拟题,不盲从外省题,不追究偏题、怪题。

语文高考复习2

  高三语文一轮的复习方法:

  课内知识要纳入考试中复习

  高考语文的特点是“直接”与课内知识相关的部分较少。但很多同学往往把它理解成“很少考课内”,在复习中对于课内知识不够重视。但实际上,高考语文的考查方式是“课内知识的课外迁移”,即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以“非课文”的形式考察出来。因此,课内知识的归纳和落实也是复习的要点所在。

  在复习中,同学们要注意将曾经松散学习的课内知识点纳入到考试试卷的体系之内,落实清楚每一个知识点在高考中的考察位置。例如,课内文言文字词往往会在文言文阅读题中改头换面,用课外文章的例句来考课内知识;再比如,课内诗词鉴赏往往是熟悉作者的陌生作品,或者是熟悉流派中的陌生人(比如用南宋豪放派的张孝祥唤醒你对辛弃疾的记忆)。实际上,高考语文对我们的要求,无非是“学以致用”四个字而已。

  课外知识以积累阅读经验和写作素材为主

  除了单纯的课内复习外,同学们也不能忘记必要的课外拓展。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能纳入“语文”这个学科的范畴的。在狭义的“学习”之余,大家也必须拨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课外书籍或文章的阅读。否则,单凭课内复习部分,是无法应付高考语文阅读延伸题和作文考察的要求的。

  阅读的对象可以是时政类的报刊杂志,也可以是一些职业写作人的专栏文字。对于文学性较强的文章,应当主要以训练现代文阅读能力为主,去捕捉作者思路、写作手法,尝试理解其立意;对于时事新闻等消息性的文字,则要本着启发思考、引发议论和积累作文素材的目的去进行,这样,在作文中才有“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余地和充实的内容储备。

  高三的文言文复习的技巧:

  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

  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第六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高三语文重要知识点:

  文言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病句改错口诀:

  改错改错,仔细琢磨;少主谓宾,用词不妥,词序混乱,重复罗嗦,指代不明,连词用错,不合逻辑,否定太多,判明病因,准确改妥。”

  关联词语歌诀:

  “不但”“而且”表递进,“虽然”“但是”表转折;

  “只有”和“才”表条件,“如果”和“就”表假设;

  “因为”“所以”表因果,“不是”“就是”表选择;

  “首先”“然后”表承接,相关相反为并列。

  记叙顺序方法歌诀:

  记叙主要三顺序,顺序倒叙和插叙。

  顺序按照时间写,层次脉络好了解。

  倒叙给人印象深,激发兴趣吸引人。

  插叙衬托和补充,为使主题更鲜明。

  作文制胜歌诀:

  充足构思很必要,拟个好题有实效。

  扬长避短要做到,开头出彩是高招。

  亮点语言不可少,行文扣题也重要。

  虎头蛇尾不太妙,切入点新才。

  作文写作口诀:

  选材:作文选材要认真,注意观察动脑筋;要选精华动人事,下笔才能如有神。

  主题:叙事抒情或描写,生动形象又简洁;写来写去不可忘,主题思想要明确。

  立意:文章立意先要准,分清对错再求新;要从模仿变创作,不说假话只求真。

  结构:题材若像血和肉,文章骨架是结构;动笔之前要想好,层次逻辑分先后。

  开头:文章开头很重要,变化多端挺奇妙;开门见山最易学,不必东转又西绕。

  炼字:炼字就像拣沙粒,写完初稿反复吟;多余废字不可要,关键好字值千斤!

  造句:造句就怕老一套,活的语言动人心;日常听到好句子,积累起来写进文。

  剪裁:做衣服,讲剪裁,写完文章要修改;哪该简略哪该详,全凭增删巧安排。

  细节:提高写作靠勤学,关键时刻讲细节;选准典型写真切,画龙点睛才叫绝。

  结尾:好的结尾味无穷,坏的结尾意不明;千变万化不离宗,完成主题笔就丢。

语文高考复习3

  语文低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同学备考复习的时候,将语文丰富的内涵与思考内容经常简化为字音、字形和文学文化常识、背诵的课文这几项内容。假如我们新近学了贺知章的一首古诗《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般同学复习备考的内容是:复习字形“鬓毛”的“鬓”,写几遍,保证会写;然后再掌握字音“衰”读作“cuī”;再后,记住这首诗的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贺知章,号四明狂客,还曾写过的一首诗叫《咏柳》。这个复习够充分的吧。都这么复习了,那还能干什么呢,剩下的就是去考场发挥了。其实这个同学语文复习得的确不错,但他把最应该复习的内容却丢掉了。那就是面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那群天真烂漫的孩子,白发苍苍的87岁致仕归乡的贺知章此时的心境到底是怎样的,他有何样的人生感慨?你可以将贺知章此时心潮起伏的心情用你的笔描绘记录下来吗?体悟人生,感动生命,增加人生丰厚的体验,将复杂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笔能够准确细腻的记录下来,这些才是语文学习的应有之义。

  这里我们从语文学习的方式上找一找语文低分的原因。一部分同学低分的原因是除了在课堂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听几句之外,课下从未关注过语文,基本没有课外阅读,只写老师布置的作文。这一类同学还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他们从来不朗读,读书只要一出声,必定是磕磕绊绊,念什么文章,都是一个劲,没有轻重缓急,也无抑扬顿挫。这一招当然也是家长朋友检测孩子语文程度的一个简便易行的有效方式。您不妨让孩子读一段报纸,读一篇文章,如果孩子是这样的话,那就证明他的语文学习已经出现了问题。还有的同学,倒是关注了语文学习,不过是一曝十寒式的。猛干一晚,十天不看。其实,语文的学习最是不能这样。它需要的是少量多次,循序渐进,边读边悟。

  许多家长和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那就是语文差一点没关系,因为语文不需要脑子,临考试的时候,背一背,记一记,也就行了。当然,大家之所以这样讲,与语文课堂的某些现状有关,有的老师就是把语文当成知识课来上的。考试就是知识搬家,将记在笔记本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试卷上。语文考试就变成了关于记忆力的检测。记忆力当然是人很重要的一项能力,一个人失去了应有的记忆力,那会完全变成白痴了。但是现代人才,绝非仅仅有记忆力就行的。思维力、想象力、反思力、推断力、创造力,这些能力的要求对一个现代人来说是更为重要的能力。语文课与这些能力原本相关,但为大家所忽略。将语文的学习视为只要背一背,记一记,这是造成语文低分的重要的主观原因。

语文高考复习4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以蝉象征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如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如《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如《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如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9、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如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10、神器。指帝位、政权。

  如《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11、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12、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13、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

  为祝融之灾。

  14、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如《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15、连理枝、比翼鸟。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

  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死去,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语文高考复习5

  高考语文复习:考前要做高考题?

  规范思维方式 在考前最后这段时间,建议考生要做高考题,规范思维方式。建议分专题做,每个专题认真做几道。要认真分析题干的问法,找到重点词语,认真分析答案分了几部分,它们对应题干的哪部分,对应阅读材料的哪部分,想想你哪部分没有想到,该怎么办。分析后,再做一两道高考题巩固即可,复习方法。

  在这时的复习中,要注意高考考察可能性比较大的重点和平常模拟练习没有练到的盲点。例如:阅读题(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首先要有整体阅读意识和概括意识,要看上下文答题;诗歌中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赠友送别诗、咏史讽谏诗、悼亡诗可重点关注;默写重在把字写对;主观表达题(含作文)得分的关键在于审题。

  利用最后的时间,考生可以利用零散时间进行成语、默写的积累。对于病句,还是要熟悉病句常见的设错点。另外,作文论据不是刚发生的都是新鲜的,只有别人知道不多的材料才是新颖的论据。建议认真吃透几个真实的、差异较大的、不广为人知的故事(特别是细节),考试时必定能用好一两个,为你的作文增分。

  考试技巧:语文是高考第一科,适当紧张是正常的;在等着发卷的时候,可以通过深呼吸调整自己情绪。如果在文言文、诗歌方面有读不懂的句子和词汇 (这种情况在近几年高考题都出现过,要有心理准备),我们一定要沉住气。它有可能不是考查点,与做题无关,只是专门吓唬人的。若是考查点,不行就先放过去,做别的题,待都做完了再回来凝心静气地看它的上下文,应该能猜个差不多;实在不会也没关系,你不会别人也不一定会,这时候是看大家谁在都会的地方少丢分。此外,考生写字要清晰、不连笔、大小尽可能一致,想好了再写,打好底稿,尽量不涂改。不要答出红框范围,更不要答错位置。

语文高考复习6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高考易错字50个

  (括号里的字是正确的)

  1,繁华地带入(如)厕难

  2,甘败(拜)下风

  3,路上的猪被车压(轧)死了

  4,针贬(砭)

  5,泊(舶)来品

  6,脉博(搏)

  7,松驰(弛)

  8,一愁(筹)莫展

  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

  11,重迭(叠)

  12,渡(度)假

  13,防(妨)碍

  14,幅(辐)射

  15,一幅(副)对联

  16,天翻地复(覆)

  17,言简意骇(赅)

  18,气慨(概)

  19,一股(鼓)作气

  20,悬梁刺骨(股)

  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

  24,凑和(合)

  25,侯(候)车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继(既)往

  29,草管(菅)人命

  30,娇(矫)揉造作

  31,挖墙角(脚)

  32,一诺千斤(金)

  33,不径(胫)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烩(脍)炙人口

  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鼎立(力)相助

  41,再接再励(厉)

  42,老俩(两)口

  43,黄梁(粱)美梦

  44,了(掺)望

  45,水笼(龙)头

  46,杀戳(戮)

  47,痉孪(挛)

  48,美仑(轮)美奂

  49,罗(?)唆

  50,蛛丝蚂(马)迹

语文高考复习7

  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是高三同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长期以来大规模的训练是高三同学学习的传统模式,但综观高三同学的现状及考试结果,总觉得付出和结果的比例不尽如人意。那么,高三同学应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进行第一轮复习呢?

  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习惯出能力,因此学生首先要致力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制定计划的习惯。

  高三是繁忙的,为避免顾此失彼,高三同学应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科学安排,务必保证每科每天均有一定量的复习时间。这样,各科就能比较全面系统的复习,不能象一些同学那样,把整个晚上的时间都花在钻研难题偏题之上,这样做往往得不偿失。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查找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查找工具书,不仅可以学到很多老师讲不到的知识,还有助于准确读音、辨析字形、理解词意、领会用法,还可以了解许多历史故事、字词来历,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当然并不是说字字都要查找,要查的是自己没有把握的东西。

  3.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平时语文成绩不错,但为什么成绩会不理想呢?这固然与临场发挥密不可分,但也有一些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如书写不规范。尤其表现在作文上。当然这并不是要你的字如何洒脱,只是要求你字体工整,笔画清晰,可以说,书写规范,是你成功的一半。

  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读书看报可以开拓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可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从某种程度上说,不读书看报的人,要想取得优异成绩是不可能的,尤其是语文!当然,在高三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藉,但每天哪怕花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也就够了。时间靠自己去挤,总会有的。

  5.勤于练笔的习惯。

  作文教学,根据大纲,也不过是两周一篇的大作文。虽然高三学生的写作能力已基本定位,但要想再上一个新台阶,还是完全可能的。笔者认为,第一个学期,对作文就要强化训练。每周写一篇大作文,另外再摘抄一篇300字以上的不同文体的文章和20个成语。抄写的目的,是强迫自己去阅读,去开拓视野,去积累写作素材。几年下来,各届同学都深有感触,认为这样的强化训练,有助于语文成绩实现较大的飞跃。

  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有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尤其是高三学生,更需要耐心和毅力,才能逐渐养成学习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主动去听、去说、去写、去思考、去感受学习的乐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积极的作用。

语文高考复习8

  大量积累生动活泼的信息

  高三语文备考不仅仅是做字词句篇章的训练,更重要的要做好大量知识、大量信息的积累。因此,我在高三复习时一再对学生强调要做到“三个面向”:面向生活、面向名著、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面向名著,了解名人的鲜活;面向社会,知道时事的变迁。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了解社会生活的热点、焦点,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关注社会不关注名著的学生,要想取得高考语文的优异成绩是不可能的!当然,高三时间紧,任务重,同学们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去深入社会,也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去读课外书籍,但是,我仍然建议大家多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联播》栏目,多读一读一些名家的作品,如四大名著,了解曹操、诸葛亮、周瑜、林冲、武松、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相关故事,多关注一些历史名人,了解诸如屈原、陶渊明、苏轼、李白、杜甫、林则徐等人的掌故,多读一些诸如余秋雨、梁衡、祝勇、李元洛、冯骥才等人的作品,多了解一些当代文学的馨香。

  勤于练笔

  在高三复习阶段,好多学生忙于埋首于大量的试题中,却不喜欢写作,疏于练笔,这是很错误的复习方法。在第一轮复习中,同学们应每周写一篇大作文,另外再摘抄一篇300字以上的不同文体的文章。摘抄的目的,是强迫自己去阅读,去开阔视野,去积累写作素材。这样的强化训练,有助于语文成绩实现较大的飞跃。

  尝试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

  语文学科同一切学科一样,均有自身的知识系统。理清这个系统,有利于同学们复习时明确目标,有利于复习时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答题时寻找解答依据。因此,建立语文知识系统,是第一阶段复习备考工作的重点。

  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指的是整理、完善语文知识的'各个系统。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等;语文知识的小知识系统即为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在第一轮复习中,同学们需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并在复习具体知识点时,有意地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这样做有益于开展全面的、深入的复习。

语文高考复习9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沉着冷静!高考在即,如何在冲刺阶段提高语文复习效率,取得理想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呢?市59中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杜保中建议,从八个方面入手,有条不紊地安排好语文复习。

  一、依纲扣本,回归教材,强化记忆。名句默写,应注意生僻字、通假字、句末虚词的字形写法,务求准确。诗歌鉴赏,要把教材上的各种类别再梳理一遍,大脑中要有类别意识,考试时,勾连教材,对号理解。文言文,要把教材上课文按类别梳理,重点放在文言实词和文言翻译上。

  二、要有三分意识,按板块查漏补缺。语文满分150分,除作文外,其他可分为3个30分,即一卷10个题30分,作品阅读(诗歌鉴赏和现代文主观阅读题)30分,文言翻译、名句填空和语言表达运用30分。对照每块知识,逐一查漏,发现自己的不足或弱项,然后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

  三、整理过去做过的试卷,梳理思路。比如在鉴赏诗歌艺术手法时,多按照是什么、怎样用、何效果的思路组织答案。复习中建立较系统的鉴赏体系,抓住切入点,以点突破。赏析时,逐句、多角度,分要点点评。要结合原诗文关键词句,运用专业术语力求准确。

  四、有所侧重,抓大促小。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到最后一二十天时,建议只抓3个要点:诗歌鉴赏及名句填空、文言翻译、作文写作。题目来源就是过去做过的卷子材料或者最新信息卷。最好保证每天一篇诗词鉴赏、一篇文言文阅读,每周一篇作文,要求精做细改。

  五、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关注热点。我们有理由相信,诸如像食品安全、金融危机、神七等热点问题,将会在20xx年高考试题中有所体现。

  六、作文非一日之功,须得法才可取胜。写出精彩文章,并非朝夕之功,但在考场上出现的作文审题不准、立意不高、概念不清、扣题不紧等常见失误是可以预防和根治的,并能在短期内见效。解决问题的要诀就是:为文四件事,妙置出华章。这里所说的四件事,指构思行文中应重点关注的四个方面,即审题、立意、内容、语料等。

  七、关注新题型,巩固源知识。多见识一些新的题型,尤其是语言表达运用板块,这块始终是高考新题的试验田。源点知识题是其他知识的母题,一定要熟练掌握。考试中遇到从未见过的题型,不要慌,仔细看清题,你就会发现,运用相关的源知识是可以解决的。

  八、调整状态,树立信心。随着高考的临近,有不少同学开始由着急变为焦虑,进而失去信心。其实,这大可不必,应相信自己的实力,在这个时候,谁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语文高考复习10

  一、两个根本——阅读和写作

  1.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

  抓住了阅读,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根本,从而也就扼住了语文高考的命门。让阅读成为一种学习习惯,从而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措施:

  ①抓好课外阅读,继续读书文化节活动,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上好阅读课,拓宽学生眼界,提升思想高度。

  ②落实课内阅读,通过专题训练,掌握做题技巧,规范答题步骤,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写作,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

  措施:①两周一次大作文,第一周写作,第二周升格,可以整体升格,也可针对某个点升格。

  ②每周两次新闻短评,跨界阅读,跨界写作,训练学生思辨能力。

  ③每月一篇读书感悟,读写结合,加深理解,增加思想厚度。

  二、两个阶段——前期和后期

  1.前期9月:继续复习课本文言文必修五、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系统梳理教材,落实背诵默写,掌握文言实词推断、文言虚词应用、文言断句、文言文翻译等考点。

  2.后期10月——1月底:根据《考试说明》和高考命题方向,按专题复习高考考点。具体见附表

  三、双线推进——明线和暗线

  1.明线:上面两个阶段提到的内容。依托课本和《创新设计》,根据高考命题方向,设计导学案。

  2.暗线:基础、默写、素材积累。

  ①基础:基础知识重在平时积累。字音、字形、词语利用早自习背诵《厚积薄发》《创新设计》上的相关知识;病句、标点通过专题讲解与训练,形成知识网络;通过老师们自己精心编制的“天天语文”,每天对所积累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检测。

  ②默写:将考纲规定的必背篇目印制给学生,每天早自习背诵并当堂检测。

  ③素材积累:首先,上好阅读课,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每读一本书,学生要深入了解作者并能将之转化成论据,写一篇读后感并能积累几个好句子。其次,看《新闻周刊》,写好新闻短评。再次,早读时间,教师投放好句、好段,学生朗读背诵,并能化为己用。

  四、四种课型

  文言文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作文指导课

  阅读课:阅读方法指导课、优秀书籍推荐课、作品赏析课、阅读成果展示课等。

  五、五个时间段

  早读:定时定量定内容,先背诵,再检测,变慵懒散为紧勤聚,提高早读课堂效率。

  课堂:少讲精讲,以生为本,适当点拨,提升能力。

  自习:作业适量,检查跟上。

  周末:精心设计测验题,有针对性,有计划性。

  假期:精选练习题,有目的地训练提升;推进阅读计划,读写结合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语文高考复习11

  语文应该是最不发愁的考试科目。老祖宗的语言,自己的母语,成绩必须要比外语好才行啊!我们连外国人的话都能学好,自己的母语怎么能考不好呢?

  先买一套去年的模拟题来做吧。去年的资料通常在此时都有较大的折扣,五六块钱就可以买一套含有十几套模拟题的集子,而语文是变化不怎么大的考试科目,十几年了考来考去都是那些方法,看看去年的题目就可以。随便的放松心情做一遍,不计时,不总结,找感觉而已。等到都做完,你最起码的收获就是熟知了语文考试是怎么个模式,都考什么内容。这比看模拟考试后分析的文章要更有效果。而且你肯定会发现,自己在做一部分题目的时候总爱忍不住翻后面的答案看个究竟,很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阻止你边做边抄答案,只是请稍微留意自己是在哪些题目上爱看答案的——那就是你最薄弱最没有自信的环节。这样的环节在高考中极危险,它很容易影响你的情绪让你输掉全盘。这正是你学习的时候要极力加强的。

  有一本书叫《语基》的书。在这本书里,你可以认识很多你从来没有看见过但是高考很常见的字,纠正你的错误读音,改正你的错字;同时手头要有《现代汉语大词典》和《成语字典》,每天没事了翻开看两页,记住几个成语的解释。当然《语基》包含的还有句式,段落,修辞等等内容,也要好好看一眼。语基语基,就是基础,不实践的话基础怎么能巩固?这样的训练至少要有一个月的时间才够,基础不好的人要延长。因为高考选择和后面的几个主观题目关于语基的加起来有25分左右,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吧。

  关于阅读,很简单,多看点杂志就好,比如《读者》就很好。看杂志一来为了消遣,二来为了提高语感,何乐而不为?多读书在高三很难实践,所以我不说大家去读XX名著,读XX百科,杂志是最容易买到的最时尚的文字材料,要好好利用,也没准你就在里面碰巧见到了未来的高考题目也不一定。不过,请不要以此为借口去看服装或青春杂志来放纵自己。

  现代文章都看的懂,古文就不一定了。大多数人对古文都是放手的态度,我却最喜欢古文,说实话,我高考的语文成绩不错古文功不可没。理由就是其实古文很好懂,只要你按古代人的思维去想问题,同样是中国人,怎么会想不通呢?培养古文的思维方式就是:先找本参考书,详细的整理古文的句法知识,枯燥也要整理,但是要自己想明白。举例,理解宾语前置必然要碰见这个经典的句子:“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翻译一下是“不我欺骗”,自然是不通的,我们都说“不欺骗我”,所以啊,再翻译回古文去,不就是“不欺余”吗?“欺”是动词,“余”是宾语,明白为什么叫宾语前置了吧,就是本来应该放在动词后面说的宾语现在放在动词前面了,就叫前置。这样类推理解,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自己读古文的时候,不通顺的句子能神经反应式的在脑子里变成正常的语序,到这一步,恭喜你,你的古文已经通了。既然都知道古文的意思,选择词语意思啊,翻译啊那还不和现代文一个样吗?高考文章从来不晦涩,也就是会说,只要你看懂了,稍微运用一点翻译的技巧,古文应该满分。

  作文方面,请务必学会通感和比喻,排比这三大拿分技巧!举例排比,你可以一句一句的排,也可以一段一段的排,甚至整篇你都可以排比,这些所谓句式技巧其实式可以通用在段落和文章里的,就看你用的是不是地方,是不是合阅卷老师的口味。

  语文是个很容易生疏的东西,要时常练习。虽然我们说中文,学习语文本身也不是什么辛苦的事情,但是不能间断,要时不时的做点模拟题目,保持感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

语文高考复习12

  正确运用虚词,是学好汉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高考试题测试内容之一;正确运用虚词的前提条件是准确辨析相近虚词之间的差别及熟练掌握虚词的习惯用法。

  1、最、顶

  两词作为副词意思一样,一般可以换用;如:暑假,我们最(顶)多三人去北京。但是在最高温度、最新成果、最佳营业员这类比较固定的结构里,最不能换成顶,顶用于口语,前面用不修饰的时候,不能换用为最。如:你一走了之,恐怕不顶合适,望一思而后行。

  2、当、在

  两词作为介词,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有时可以换用。如:当泰山鲁能队胜利归来时,大家到车站热烈欢迎。该句也可以说成:在泰山鲁能队胜利归来时,大家到车站热烈欢迎。但当只能表示时点:在还可以表示时段,用法比当宽泛得多。

  病例:①当很久以前我们就成了朋友。(当应改成在)

  3、自从、从、自

  三词作为介词都可以表示时间的开始,但自从表示时间的开始,只能指过去。如: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态式一直不错。该句中自从可以换成自或从。但不能说自从现在起、自从下一年开始,可改为从现在起、自下一年开始: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的自不能换为自从。

  4、不免、难免

  不免和难免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射开免不了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不免只用于肯定式,难免还可以用于否定式。如:我的语文学得不好,难免写错别字。该句中的难免可换为不免。再如:他是海南人,普通话难免不纯正。该句中的难免不能换为不免。

  另外,霰注意的是,难免同不、没有连用时可以不表示否定;如难免不写错别字、难免不出错误、难免不会碰到一些困难,意思不变,这是人们的习惯用法。但是难免后面的不如果修饰形容词,就表示否则意味。如:说普通话难免不纯正就是说普通话大纯正的意思。

  5、尽管、不管

  不管后面是假设的情况,如:在党的领导下,不管前方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能克服。尽管后面是确定的事实,如: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有意见还是向他提。

  病例:①尽管太阳怎么晒我们,我们仍然继续加油干。

  ②尽管使多大劲,还是不能把钉子拔出来。

  尽管表示一种事实,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上面两句的尽管都要改为不管,表示它后面是一种假设。如果要留用尽管,应该分别改为尽管太阳热辣辣地晒着我们、尽管使很大的劲

  6、及、及其

  及作为连词有和的意思,表示并列关系;同代词其连用,相当于和他(们)的、和它(们)的。

  病例:①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所有国家应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②工人、农民及其知识分子都是改革开放的生力军。

  ①中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不是领属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因此应将及其改为及;②中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也是并列成分,不是领属关系,也应该将及其改为及。

  7、分外、格外

  分外与格外作为副词意思相近,有时可换用。分外后面不用否定式,也不修饰消极性词语:格外不受此限制。分外一般用在形容词或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前,不能修饰一般动词,格外可以。

  病例:①他听到这个消息,分外不高兴。

  ②他亲自给我们上课,我们分外欢迎。

  因为分外后边不用否定式,应将①中的分外改为格外。②中的欢迎一般为动词,故将分外改为格外。

语文高考复习13

  【复习专题】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教学目标】

  1、牢牢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的读音。

  2、区分常见多音字、形近字的读音。

  3、提高学生辨析多音字的能力。

  4、养成正确识记普通话字音的良好习惯。

  考纲解读

  一、《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能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由此可见,语音的考查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判断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一般占3分。

  二、近年来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去掉了“常用”二字,该变化意味着考生的识字量将有所加大,虽然不会考繁、难、偏、怪字,但考查难度有可能会增加。但对现代汉语字音的考查,仍然会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次常用字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和现行教材为依据。

  三、分省命题,许多地方的语音试题具有针对性。如20xx年广东卷第一题所考的“峥”“狰”“慎”“缜”“诅”“趄”“狙” “沮 ” “诮”“梢”“峭”“辍”“拙”“绌”“啜” 等所有加点的字都是粤语方言区语音和普通话语音差异最大的字。其它地方卷也是这样,像浙江卷就针对了吴方言的特点,江西卷就针对了赣方言的特点。

  四、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采用的题型多为选择题,所考的都是常见常用字的音。也有的源自课本注解和课本后的附录。

  五、考题类型有:

  (1)选择字音全部正确的

  (2)选择字音有错误的

  (3)选择字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

  (4)判断多音字有几种读音等。

  【命题趋向】

  一、试题一般为单项选择形式,大多数省区的试卷只就字音设题,题干设置不与字形、字义结合。比起以前的把字音、字形或字义相杂的考查方式,相对要简单一些。

  二、语音题所考汉字多见于现行初高中语文课本,其中包括课文中出现的较为生僻的汉字,如掎角之势的“掎”(jǐ)就易误读成犄角的犄(jī)。

  三、考查重点仍是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特别是其中的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习惯误读字、难读字。

  四、从题型来看,近年来都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又可细分为两类:一是有拼音形式的题型,即采用给词语中加点字注音的形式;二是无拼音形式的题型,即将一些异形(或近形)同音(或近音)词语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辨别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教学重点】多音字和形似字的正确读音。

  【教学难点】

  方音与普通话的辨析。

  【教法设计】多媒体教学、讲练结合。

  【教时安排】共3课时

  【教学过程】

  [理解识记]

  (一)《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二)《现代汉语次常用字表》;

  一、导入:

  [名题解析](幻灯示题。根据学生基础选讲)

  二、知识整合

  对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复习,首先要认识语音的重要性。我们说它重要,不仅因为它在高考时是第一门学科的第一题,能否准确答题将对后面的考试带来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语音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是一门终身有用的学问。因此我们不能把“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片面理解为应试教育,要把它作为一种知识,一种能力来等对待。平时要讲普通话,复习要做有心人。养成正确识记普通话字音的良好习惯。

  对字音的复习,其次要树立整体意识。由于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所以我们要从字不离词、音义相关的角度准确推断它的读音。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命题者的思路和倾向性,例如常见多音字如果标“次读音”(如“枕藉ji”)正确的可能性大,但标“常读音”(如“枕藉jí”)则正确的可能性小;常见字标常读音(如“押解jiě”)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字但不是僻字(如“恚huì恨”)一般很少标错音。第三,我们要特别警惕那些“熟悉的”陌生字,对诸如“犄角、商榷、宫阙、揶揄、巨擘、宽宥、忤逆”这一类的考试高频词语要能切实掌握好。此外,我们要熟悉《普通话异读审音表》,碰到“较、荫、凿”这一类已经统读的字就不要再当多音字而读几种音了。

  对字音的复习,还要注意细节和技巧。细节有拼音知识方面的,如声母是否送气要分清,像“奴婢、哺育”的声母为“b”,是不送气的,而“媲美、浦口”的声母为“p”,是送气的;又如平舌、翘舌问题,比如“塑、溯”是平舌音,声母为“s”,而“朔”则为翘舌音,声母是“sh”。细节还体现在能否识别认知陷阱方面,例如在“扶老挈(qi)幼”这个词中,我们很容易受到“扶老携(xi)幼”一词中“携”的影响而将“挈”误读为“xi”,如果我们能够细心一些,就能够避免这类错误的发生。现在我们来解析部分高考题,看看应该怎样来复习现代汉语常用字的读音。

  三、误因浅析及备考方略

  思考:在平时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经常读错音?

  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

  比如06年江西卷中的“提防”“重听”“安土重迁”“咬文嚼字”“少不更事”等词中的加点字都是多音字,对这些多音字,该读甲音而读了乙音,这便造成多音字的误读了。出现这种误读现象,具体原因有三点。

  1、没有区分音义。

  古人认为“音生于义,义著于形”,那么,对于多音字来说,往往是由于同一字有了不同的义,从而有了不同的音。例如“屏”字,当它与遮挡的意思相关时,读“píng”,如“屏风”“屏障”“屏蔽”等;当它解作“抑止或除去”的意思时,读“bǐng”,如“屏除”“屏退”“屏声”等。

  (此类环节都可以由教师先举出例子,然后由学生讲解,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讲完以后可以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相类似的例子)

  2、没有辨明语体。

  有些字在书面语中是一种读音(这时它往往作为复音词的词素存在),但它在口语中可能是另一读音(这时它往往是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词存在的)。例如“血”字,它在“血泊”“贫血”“呕心沥血”等书面语中都读“xu” ,而在口语“血淋淋”“流了一点儿血”中就读“xiě”。这类字不算多,但却是不可忽视的一类误读,如“给”“薄”“剥”“削”等多音字都属于这一类。

  3、没有留心古音。

  有些语音是古汉语遗留的异读音,例如“可(k)汗(hán)”二字,“吐谷浑”中的“谷(yù)”以及“虚与委(wēi)蛇(yí)”“一暴(pù)十寒”“暴虎冯(ping)河”“千乘(shng)之国”等等。

  还有不少多音字存在某一读音“少”而另一读音“多”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采用“记少不记多”的简便记忆法。例如“遂”字只在“半身不遂”中读“suí”,在其余词语中都读“suì”;“烙”字只在“炮烙”一词中读“lu”,余者读“lào”;又如“辟”字,读“bì”的.常见词有“征辟、复辟、辟邪、辟易”四个,余下的就多读“pì”了。

  (二)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

  今年江苏卷所考查的“眩晕、舷梯、炫耀武力”等16个词语中的加点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中那些声旁相同,字形相近,读音或同或异的词是我们要重点注意的对象。比如“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一组中的加点字都读“piāo”,而“悼念、泥淖、绰绰有余、掉以轻心”一组中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dào、nào、chu、diào”。

  (三)、形近字形体混淆引起误读。

  有异形近音的,如“曲肱而枕”的“肱”(gōng)与“一泓清泉、宏观调控、鸿鹄之志”一组中的三个加点字(音“hng”);有形似音同的,比如“船舷”与“弓弦”,“瞋目”与“嗔怒”;有形似音异的,比如“箴(zhēn)言”与“缄(jiān)默”,而“偌大、诺言、唱喏”一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分别应该是“ru、nu、rě” 。这些字或者字音相近,或者字形相似,是我们最应该细加辨析的对象。

  (四)、方音的干扰引起误读。

  例如“森”“僧”“孙”“深”“甥”这五个字在普通话里的读音互不相同,但在某些方言区(如湖北大部分地区)的读音是一样的——都读sēn。又如“夹”“似”“弄”“ 帖”“得”“柏”等字在普通话里都是多音字,但在大部分方言区这些字都是单音字,即每个字只有一个读音。

  想想:你能举出哪些字的温州方言和普通话差距较大?

语文高考复习14

  策略1.善于分解,从课文摄取知识点。

  为了牢固掌握知识,我们每复习一篇课文,在熟悉内容之后,就必须善于将课文进行分解,从而少而精地摄取分布在课文中的知识点。如《荷塘月色》,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要摄取的知识点有:感情的基调,写景的线索、顺序和层次,抓住景物特点状物写景,寓情于景的写法,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和富有美感的叠词,贴切生动的比喻和新鲜别致的感觉,复句中的分号(;)的作用,并列复句的层次。掌握了知识点,就为知识的迁移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策略2.善于归纳,把同类知识点联成知识线,从而形成知识网。

  一种类型的文章必有共同的特点,而这共同的特点并不是正好集中体现在某一篇文章里,而是由许多同类型的文章从这几个或那几个方面来体现的。我们学了同类型的文章,要善于归纳,上纲上线,使知识系统化,把知识点用线条联成有纲有目的知识网。网有大有小,各式各样:有记叙文网、说明文网、议、、小说网、诗歌网……,有语法网、修辞网……。有了这些知识网,我们在高考中遇到阅读文章,就可举纲张目,顺利解决阅读问题。

  举说明文为例,其知识网可以这样编织:

  ——特点:说明性——知识性——客观性

  ——类型:介绍型——描述型——记述型——阐术型——应用型——文艺型

  ——结构: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

  说明文————顺序: 时间——空间——逻辑

  ——方法: 定义——诠释——描写——分类——举例——比较——引用——比喻——数据——图表

  ——语言:——准确——简明——通俗

  网中每一知识点下面要附上简要说明,内容包括特色、作用、例句(至少要注明文章标题),以例唤起回忆,生发联想,对照运用。

  策略3.善于由此及彼,迁移运用知识。

  多次担任高考命题负责人的章熊先生说过,为了“推动教改”、“从这几年的试题命题可以看到这样的意图:一方面,尽量把结合教材的试题出得‘活’一点;另一方面又使从课外取材的试题占有更大的比重。”

  这就告诉我们,高考既考查学生的知识素质,又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临场应变的能力。试题出得“活”,我们复习也要着眼一个“活”字;课外试题比重大,我们复习就不能死记死背,而应该以课文为范例,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联想,由此及彼,迁移运用学过的知识。

  20xx高考:应对考纲变化 调整复习策略

  一、应对考纲变化 调整复习策略

  20xx年高考全国卷考什么?在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的《关于20xx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里有了详细说明。除英语外,各科考试知识点均有变化。这些变化具体体现在哪里?对于考生和高三一线教师来说,又应该如何备考应对?针对大家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我市中学的一线资深教师进行解读。

  二、选考题范围缩小 部分学科将选考改为必考

  目前,距离明年的高考还有200多天,此次高考考试大纲的变化,对学生有何影响?泉州现代中学高三年段副段长、高中政治教研组组长粟绘老师分析,各学科的选考题范围普遍缩小,将避免因各版块知识难度不同造成的难度系数差异,提升考试的科学性、公平性,利于选拔。部分学科将选考内容直接删减,利于学生聚焦;部分学科将选考内容改为必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

  泉州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陈春蓉分析,此次调整语文学科内容变化较大。主要的变化是:调整选考模块,改选考题为必考题,现代文阅读中,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为必考内容,这是重视核心素养的体现,是适应高校对学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选拔的要求,将引导中学摒弃功利的教学模式。同时,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意在弘扬传统文化。事实上,对这一能力的考查在20xx年全国新课标卷一的第5题就已经出现了。只是以前的考纲并未明确这一要求。此次修订使得考纲更为完善。

  除了语文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学科的变化也较大。政治学科的总体变化不大,只是增加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的考查,对学生备考而言,有更高要求,一方面要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另一方面要学以致用。英语学科没有变化。

  三、影响 理科生负担加重 老师教学进度受影响

  粟绘老师认为,从变化上看,文科生的负担有所减轻,理科生负担有所加重。其中,理综科目考试内容增加较多,所以理科生面临更大的挑战:既要面对内容和难度的变化,又要在高三学习新课,难免打乱原有复习进度和节奏。在近年各科试题中,结合传统文化或以生活实际为背景的题目屡有出现,但此次修订,明确提出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导向作用。这就要求同学们注重相关知识的积累,数学、物理、地理等学科要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

  粟绘老师指出,此次考纲的修订,将给学校的教学进度带来少许困扰。

语文高考复习15

  高考二模备考方法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很多学生学了12年的语文,一直有这么一个印象,语文学科内部知识点非常纷乱复杂,觉得很难把握出一个线索和脉络,整理不出一个头绪来。对于一个即将迈入高等学府高三的考生而言,我们在最后这一段时间里,不管到哪一个环节,一模也好,二模也罢,哪怕即将迈入高考考场,我们首先要对语文学科高考要设计好各个考点,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把握。从试题设计的第一道试题开始到第20道题,每一道题它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是什么,它的能力要求是什么,现在应该说是每个考生要心知肚明。举个例子,我随便一提,我们的高考语文学科第二卷,第一道题一般是考什么呢?很多同学在头脑当中就反应得比较快一点,对于这样一些同学他们迅速知道,老师我知道,第二卷的第一个部分是一个大综合,这个大综合是什么意味呢?它既有文言文阅读的阅读延伸,还会有一个古诗的阅读,也就是鉴赏评价。除此之外还有高考指定名篇名句的背默。有一些同学冷不丁你问他,他反应不过来。这证明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反应还是比较滞后的,说明我们对于语文学科内部所涉及到的各个考点把握得不到位。

  如果说在考前在复习过程当中,我们对知识点把握得不到位的话,那么你上了考场,基本上也就是无准备去打这场仗,你只能是疲于应付,而不能够游刃有余。如果具体到复习的相关的技巧,这反而是最根本的一点。它甚至不能说是技巧,它是一个规律,不管复习的哪一个阶段,哪怕是6月7号临进考场之前,我都需要在自己的头脑当中过一下,知道从第一题到第二十题是考什么的。

  一模成绩也出来了,很快二模的备战也要开始了,我们在这个时候备考语文学科的时候更是注重对各个知识点的把握了。

  语文学科它的分数应该说是一个相对得分数,它跟我们讲的一些数理学科甚至英语从分数这个角度看都有一点区别,这个区别主要体现在哪儿呢?语文学科它的分数很多时候它受制于阅卷老师对于参考答案的把握。甚至于有些时候我们语文学科的内容是没有参考答案,它只有一个评分标准。比方说作文没有一个参考答案可说,只有一个评分标准。不同的阅卷老师会根据自己内心的尺度标准来对具体的一份答卷进行评分,相应这个评分可能就会有一个忽高忽低。也有可能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比较客观的,公允的,难以避免胡高忽低的情况。我一直跟我的面授班的同学说,大家对这个成绩需要客观冷静的思考它,可以给自己再加一点分数,有可能需要给自己再减一点分数。

  毕竟一模这个成绩包括一模的具体的语文学科的成绩,它是我们填报志愿的很重要的一个参考体系。它是一个把手,而在这个参考的过程当中,容易出现偏差是哪些学科,是这样的一些以主观文字表述为主的学科。语文学科就在其中。这个时候你的语文学科这一块应该是在总分不低的情况之下,在模拟的时候总分偏低一点。这样就会让你在接下来高考以及高考的过程当中,你的作文有可能再往上走,因为不可能再往下走了,北京市作文的平均分就能达到43分,如果说你的一二模作文只能给你40分,那高考只能往上走了,这样就给自己往上走的空间,语文学科就不会给你放了一个烟雾弹,让你填报志愿出现了填高了,填飞了,就避免这种情况。

  高考语文最后一个月复习指导

  对于各项的复习如何做到针对性?这是一个后续的问题。在前面强调各项要心知肚明,要了解各项依次是什么,考什么,要求我们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下一步我们需要做什么,结合自身的情况,通过一模来进一步确认我们在哪一些专项上还有问题。在哪一些专项上,再发挥,在上升的空间相对来说已经不大了。这个时候通过这样的一种确认,对于我们接下来非常有限的30天左右的时间当中,复习的时间的分配应该说是可以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

  比方说我们把语文学科分成三大板块,莫过于语基板块,阅读板块和写作板块。就语基板块而言,其实语基板块可以分现汉语基和古汉语基,语文教师一直强调一点,在最后一段时间,如果说大家想在语基上有明显的突破的话,可能性是非常非常低的。我们不可能在30天之内把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的大部头的词汇给背下来,我们能做到的是在阅读板块和写作板块上看看有没有再深挖,再深分。

  比方说在阅读板块当中,我们有一个古诗板块,又有一个科文这个阅读板块,又有一个散文、小说阅读小板块。这样的一些阅读小板块,每个小板块内部都有它的经常性,会涉及到的试题的角度。也就会出现一些规律题,对于这样的一些试题,同学们要进行一个具体的分析,可以再举一些例子。比方说在古诗阅读这个小板块当中,一般来说就是两道题,一道题就是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一道题是古诗的艺术形式鉴赏。对于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评价,18岁的孩子不太可能把一首歌读完之后根本不知所云,有的考生连作者的基本的立场倾向,褒贬爱憎都看不出来,这个可能性不大。思想内容评价很多时候不是考生们的最大的障碍,考生的最大的障碍是在艺术形式的鉴赏。艺术形式的鉴赏为什么会成为考生的最大的障碍,很多考生在之前的基础阶段的学习,高一、高二的学习乃至高三的复习过程当中,觉得语文学科内部的知识体系没有试图去建立。具体到古诗就没有办法理清楚艺术形式鉴赏可以从哪些大的角度鉴赏。比方说语言艺术形式鉴赏,意向、意境艺术鉴赏,艺术表达艺术鉴赏,它的头脑当中没有形成这样的体系,它是混杂在一块儿的。在答题的时候他就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应该不需要过多的分析描写、修辞、对比等这样的一些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反过来了,人家如果问你在这样的一个指定的文本,这首诗歌当中,比方说出句和对句,这两句内部你能看到它在写景和抒情上有什么妙处?有的同学说,这里面这个字用得很好,这个答错了,因为写景抒情是非常明确的艺术形式鉴赏的角度,是属于表达方式鉴赏之下的一种抒情的鉴赏,也就是一种见解的情感抒发,通过景色的描写来抒发情感。

  这个景色的描写它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情感的抒发,只不过久违了看一下这个景色描写它所占的篇幅比重与情感抒发的文字所占的篇幅比重两者之间的差值,如果景色描写得多,那就是借景抒情,如果两者对那可能是情景交融。如果我们在指定的文本当中我们看不到描写景色的文字,通篇或者说指定的文本就直接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这个时候就是直抒胸臆了。考生需要在这个时候针对古诗阅读这个小板块这样一个专项,梳理他的答题的角度。如果没有梳理清的话,考场上势必也是一团面糊浆。

  文章摘要: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很多学生学了12年的语文,一直有这么一个印象,语文学科内部知识点非常纷乱复杂,觉得很难把握出一个线索和脉络,整理不出一个头绪来。

  阅读题备考策略

  各种文体阅读有哪些关键点?还有题型有哪些?这是一个难点,现代文阅读主要是涉及到四种文体,比方说自然科学的文章的阅读,社会科学的文章的阅读,再一个是散文和小说。一共是四类。这四类现代文的阅读,它对于考生而言,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然科学类文章,社会科学类文章,它的阅读关健词分别落在信息和观点上。而这个信息和观点一般我们可以从文本当中直接就能够确定。但是散文和小说它是属于一种文艺性、审美性的问题。很多时候,尤其是咱们国家有这么一个传统,我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它是相对比较含蓄的,它很少会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情感外露。当然要排除像李白这样的浪漫主义诗人。毕竟数少数,更多的情况是他会把他的情感非常含蓄的,内敛的,间接的,隐晦的隐藏在故事情节的铺叙,隐藏在自然环境的描写当中,抑或把情感融进某一种物象当中或者是某一种环境当中。这个时候它对于考生要求就高了,不能从文字的表层就能读出来。我们在做不同文体阅读的时候,我们用的力度相对来说就不一样了。

  如果我们面对的是自然科学的文章和社会科学的文章,我们用的力度就会轻一点。你只要把文字的表层梳理清楚就可以了。有那么几段,或者是没有分几段,就是一段,那我们就在段内确定层次。什么意思呢?我们把几段的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段的一篇文章分出大的段落,或者说内部分出大的层次来,我来看作者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通过这样的一个先后、主次再整理,然后就能够确定作者想表达什么,因为他的观点,他要说着这个信息就在文字上了。你确定了先,确定了后,确定了主,确定了次,那么你把这个最主要的东西,最主要的文字给抓住,那么最主要的文字告诉你了,就是信息本身,就是观念本身。因此对于考生的这种深层次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探究能力要求相对就低。

  因此我们用的力度就比较弱了。反过来如果是阅读和散文,小说,刚才我们提到的这样一些审美性的问题,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就是把这种思想感情给潜藏进去了,柔和进去了,你从文字本身你看不出来,你要看出来了,这就比较直白了,从我们中国人的审美角度而言,我们还是比较含蓄的。我们不觉得这就是好文章,我们觉得这个创作是失败的,一般比较入门级的创作,像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上来会写“我今天做了什么,最后我写了这件事,我的目的是什么”,进入高考阶段,都是名家名篇名作,很少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要求考生要花大力气来读清楚,读明白深层次的含义。

  再举个例子,苏轼有一首卜算子,这首词当中有“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为什么这句话非常重要,这句话的重要性跟我们现在正在探讨的散文小说阅读当中的难度是同一个问题,它告诉你一个什么信息呢?天气转凉,在一个黄昏,一只倦鸟归巢了,这棵树不适合自己栖息,这棵树也不适合,自己有一个完美的标准,发现外物都不适合自己,自己只能在天涯漂流。你想苏轼这样的大词人写的时候肯定不仅仅是描写一只大雁怎样的左顾徘徊,肯定不是写这个,苏轼其实想表现自己,坚守自己内心的政治原则的过程当中,受到新党和旧党两党,就落得天涯孤鸿的情景。

  在小说散文阅读当中,你也不能停留在文字的表层,你得结合大的背景,你得结合全文进行一定程度的揣测、探究,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常情常意,这个事情如果在我身上,它可能会激发出来一种情感是什么。

  语文写作抓分技巧

  在写作方面呢?现在有没有一些补救的措施或者是提高的可能性呢?语文学科重在两头,就是基础作文。大家会觉得很奇怪,刚才还讲了这么多阅读,怎么突然一下子这个立场又变了。重在两头,第一头语基要靠平时,高三一年语文学科没有新课,主要是进入复习。作文这一块的提升空间是最大的。语基这一块工作做好了,你在复习过程当中,作文这一块工作做好了,两头的分拿到了,语文的分就上来了。中间那一部分,答得好的4分,了不得了4.5分,答得不好的同学2分,再次1.5,很少会出现0分和5分两个极端,语基会有极端,语基是客观选择题,每题三分,错了就是错了,机读出来27分的满分,就给你3分,或者是就得27,这个悬殊很明显。

  作文也有满分的,满分虽然不多,零分也不多,就在一类文和三类文之间这个分差太吓人了。咱们北京市的一类文和二类分是十好几分的分差。一类下来之后,基本上前面的语基就白忙活了。在复习这一块,作文一定要稳扎稳打,一定要下苦功夫。有人说,老师,我这么多年都没有特别认认真真的写过作文,老师也都布置题,我一直没有特别大,特别浓厚的兴趣,敷衍了事,甚至到后来敷衍都不怎么敷衍了,整理一下高三的作文,就是期中考,期末考,一模、二模,即便是这种情况都不能放弃。在最后30天到40天当中,哪怕两天写一篇,凡是看了今天的这个访谈的,都是希望也都有可能,都很有可能在高考当中取得好成绩的一些同学。大家定位在这个群体上,两天写一篇,应该是能达到的。30天写15篇作文,对这10篇作文进行精写精看。如果认认真真的写,激活自己全部的生活经历,阅读经历,把能用的材料激活进来,完了之后,交给老师,老师也会看了之后有进步。拿回来好好修改,30天锤出10篇作文,其实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十篇作文跟高考作文对接上,这个时候就是20分的分值,即便进入第二种情况,十篇作文能够让你在短时间内,作文得分数大幅度的提升。十篇作文有这么几个方向,第一个是大家能够关注一下现实,比方说北京市刚刚结束的海淀区的一模,灾难带给我们什么。这个命题本身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有人提出的质疑。但是它的导向性就是一个现实题材,关注现实这类话题。大家可以练一篇两篇。

  再就是思考人生。从出生呱呱坠地到成长为18岁,顶天立地的一个帅哥,一个美女来面对高考,你的身体是成长甚至是成熟,那你的思想,你的感情,你的思想走到哪一步,你的感情走到哪一步。

  再就是文化型的一些东西,咱们刚刚结束的西城区的阅读题,关于秦腔的阅读,其实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区域问题。再有就是东城区的一模阅读题,它是关乎到一个民族文化的问题,就不同的区域有不同区域的文化。比方说陕西人它爱听秦腔,爱唱秦腔,苏州这一代人可能爱听昆曲。浙江杭州爱听乐曲,北京人可能就爱听京剧,对于我,像我妈可能就爱听黄梅戏,安徽、湖北一代的。它这个区域文化始终是基于特定区域的生活,特定区域的风俗我们需要关注一下。

  再就是民族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的文化,这一点也需要关注。这是在题材上,在内容上。再就是在形式体制上提出了要求。大家如果训练的话,尽可能还是训练以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简单一点就是议论文,复杂一点,说理散文。如果文笔犀利一点杂文也行,往说理这一块做准备。

  另外一个形式上的要求就是结构,结构形成自己的一个结构模式。不要上一篇文章分4段,下一篇文章分14段,这样可能写20篇用处都不大,因为你每写一篇就把前一篇都读掉。每写第二篇应该把前一篇的养分吸取了,滋养着第二篇文章。像小花小草一样进一步生长,去开花,去结果。形成自己的结构模式,比方说我通篇800字,不管怎么写都是一个六段到八段,我们最好分七段,开头和结尾是固定的,进入考场之后,面对考场那一篇文章也是特别棒。

  高考的的确确是人生的一大考验。之前可能有同学说,我还经历过小升初呢,我还经历过中考呢,真正考验我们的体力,考验我们的体力,考验我们心理方方面面综合性的挑战,人生第一大考是高考。大家想在这场考试当中取得相对满意的成绩,对自己有一个交待,对自己这么多年付出,对自己背后支撑着自己的父母一个回馈。咱们争取最后这30、40天,相信大家都能够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在20xx年高考即将到来之际,汉语组代表语文学科这么多年,带领考生备战高考,祝愿广大考生在20xx年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能够不辜负自己17到18岁这最宝贵,最美丽的青春。

  高考语文名师刘兵:每天花10多分钟看美文

  文章摘要:在高三最后的复习阶段,建议同学们把握节奏,踩准步伐,张扬个性,搞好语文复习。对于高考作文的备考,在考试之前培养一种比较好的语感。作文语感特别重要,每一天花10多分钟时间,看一些美文,最好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些满分作文,你就当做一种消遣去读,不要作为一种任务来完成。…

  在高三最后的复习阶段,建议同学们把握节奏,踩准步伐,张扬个性,搞好语文复习。对于高考作文的备考,我们的高考专家团成员、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研员、高级教师刘兵老师特别建议,在考试之前培养一种比较好的语感。因为作文语感特别重要,每一天花10多分钟时间,看一些美文,最好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些满分作文,你就当做一种消遣去读,不要作为一种任务来完成。

  把握节奏,及时调整复习重点

  所谓把握节奏,就是指以《考试大纲》为蓝本,把握好命题的变化发展方向。一般来说,命题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是我们要把握最新的信息,及时地调整我们的复习重点。从目前的信息来看,紧扣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改理念,加大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察,是高考改革的大方向。

  在这种变化下,我们可以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复习重点,例如作文这一块,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花费更多一点时间,同时,对具备智慧含量的题目,尤其是像今年湖南高考试卷中的第20题那一类的题目,我们更应该多加强训练。

  踩准步伐,合理安排语文复习

  所谓踩准步伐,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语文复习。复习的目的不外乎“巩固提高、查缺补漏、提升能力”,以求取得最佳考试成绩。复习时既要系统复习平时所学知识,又要关注生活,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要在一种动态的、开放的、主动的、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语文。一般可以按识记、运用、理解、分析、鉴赏、探究等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识记”方面主要是发现自己的实际盲区和误区,要善于归纳和总结,善于寻找到最佳的实际方式。第二,对现代文进行分类集中阅读,寻找解读规律与答题思路。从近年来的命题选文来看,现代文一般有论述类(或实用类)和文学类的阅读。建议根据此类文章的创作规律,找到正确的解读方法。第三,建议克服“惧”和“躁”两种不良心态,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其实,文言文也有自身的规律可循。因此,对待文言文的学习和复习,考生尤其需要调整心态,用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训练方法进行复习,这样才可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文言文这部分,只要你花了功夫,成绩的提高是最显而易见的。

  作文复习:学会灵活地运用素材

  怎样的作文训练才是有效的?这确实是许多今年要参加高考的学生特别关注的。

  首先,我们要树立一个观点,作文这一块肯定是要花功夫,要去进行归纳、进行总结的,看和不看差别很大。

  其次,是怎么去看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要全方位地去关注、全方位地去搜索,事实上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我主张抓住重点的主题,搜集重点的素材,并且能够不同的主题写上一篇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这样在考试时就会心里有底。

  另外,建议在考试之前培养一种比较好的语感。因为作文语感特别重要,每一天花10多分钟时间,看一些美文,在读的过程中,你不由自主会被美文作品里的一些精彩的语句或者是思想所打动。而这些东西它就慢慢潜伏在你的脑袋里,在高考的考场上会突然蹦出来,一蹦出来其实就是我们所讲的灵感,是思维的火花。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学会灵活地运用素材。因为同一个素材,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我们要能够巧妙地运用素材,使一个素材变成多个素材。

  举一个例子,比方说我们讲合作,合作就有一个素材,古代有一句童谣: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比较普遍的一点是从合作的角度,三个人要去抬水,不能够没水。但是我们能不能转变一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一谈,比方说从人的思想认识的角度,从竞争的角度,或者说从规则、制度的角度。

  如果能转换角度来思考,这个例子的作用就变了。所以,在高考中我们担心的不是事例少,而是我们不会运用事例。一个事例是可以百变的,我们在考之前就要掌握这样百变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要拿到素材宝库的钥匙,用这个钥匙去开启更多的素材库。

  地理备考:高考状元叶文嬿支招地理复习

  不要被题海淹没

  地理兼备文理两科的学科特点,还与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有着非常广泛的知识结合点,所以不论是文科综合还是文理大综合,它都能提供情景并可以作为试题的切入点甚至是题目的主干。由于地理学科知识繁杂,内容较多且内部之间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广泛而密切,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好的复习效果,就必须掌握正确有效的复习方法。有些同学谈到方法就很容易与便捷的途径联系起来,而在我看来,讲究方法并不是意味着就可以偷懒,要想学到知识,不下苦功夫绝对不行。

  在高三复习中我仍然进行大量的做题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做题的数量来保证知识的积累。我喜欢解题的过程,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题海中畅游。有的同学也做过很多的题,但是不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常犯一些相同的错误,题做得越多,犯同样错误的机会越多,虽然通过大量的练习,学习却没有多大的起色,这样就好似被题海所淹没。我说的在题海中畅游,是说每一次训练题做完后,我都会认真总结对与错,以便在下一次的训练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觉得在冲刺阶段加大作题量对我来说非常有用,像地理吧,记忆量是很大的,概念也好,图形也好,通过一次次的训练总结,林林总总的知识点得到了强化记忆。因此,题做得多了,总结出方法然后成竹在胸才能活学活用,才能不慌不忙应对考试。

  让知识在地图上随意跳舞

  培养地图技能对于学好地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分析过历年来的高考试卷,发现在地理部分地图的份量占得非常重,培养地图技能对地理成绩的提高应该有很大帮助。

  在培养自己的地图技能时我首先注意的是图与图之间的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局部图转换成整体图、表格转换成曲线图、扇形图与柱状图的转换等等。其次是图与文之间的转换: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上去理解与掌握,不要凭空去记、去背,学会图文转换。比如拿到一幅等高线图,能从图上等高线的走向、密度、递变规律中读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发展农业的方向等等。

  另外培养地图技能还要特别注意五条经线、五条纬线,在训练中我常常要求自己能准确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学会在地图上分析自然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气候问题等等。经过这样的训练,将地图装在胸中,在地图上应对知识点,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而成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地图,满脑子的知识就可以在地图上随意地跳舞。

  良好答题习惯——博取高分的筹码

  我认为文科综合在高三的复习,除了巩固知识体系,认真复习和梳理知识点之外,在文科综合这一科考试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因为文科综合这一门是文科考试中题量最大、文字最多的,如果没有良好的答题习惯,会出现常见的非智力因素失分的情况。而且这些分数往往丢的非常可惜也非常冤枉。如果有了良好的答题习惯,再加上完备的知识结构,就能够取得突破。很多同学不注意答题习惯的养成,一味在知识体系本身下死功夫,实际上往往花了时间,达不到目的。

  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就要注意在平时培养条理性,这不是一个简单答题技巧的问题,而是一种思维严密性的训练。比如,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具有非常明显的纬度线,自然带、气候类型,沿着南北方向出现更替,沿着东西方向或者纬线方向延伸。以赤道为轴,南北热带草原气候,再往南北地中海气候。到了东非高原,赤道附近穿过东非高原,本应该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是它变了,变成热带草原气候。在学习中就既要注意掌握这种共性,也要注意那些个性,既要关注,又要重视局部等等。这种严密的思维训练我认为通过短时间来解决可能收效不大,因为虽然知识点都在脑海里有了,但是,怎么样组织这些知识点去解答考试问题,这里面有一个组织能力的长期训练问题。靠考前提醒和临考注意,我认为是来不及的。

【语文高考复习】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11-16

高考语文复习总结08-13

高考语文复习技巧11-12

高考语文复习计划06-17

语文高考复习方法11-13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11-09

高考语文复习计划12-31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归纳11-19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12篇11-17

高考语文复习技巧(15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