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考复习物理必修知识点
在平时的学习中,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复习物理必修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1、运动
1. 超重和失重问题容易混淆
(1)超重不是重力的增加,失重也不是重力的减少。当超重和失重发生时,只是视力的变化,物体的重力不变。
(2)超重和失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即速度方向,仅取决于物体的加速方向。
(3)在完全失重的有物理现象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都会完全消失。
2. 对于平抛运动,考生应注意矢量分解图,不要混淆速度和位移
根据运动的独立作用原理,速度可以分解,位移也可以分解。注意两个矢量图的区别和联系,不要混淆.在速度矢量图中,设置速度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夹角α,tanα=vy/v0=2y/x.位移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夹角设置在位移矢量图中β,tanβ=y/x,因此有tanα=vy/v0=2y/x=2tanβ。
3. 考生应注意近地卫星与赤道上物体的区别
近地卫星离地运行,地球为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也可视为重力提供向心力.赤道上的物体在地球上随地球旋转进行圆周运动,地球对物体的重力和对物体的支持提供向心力。
4. 考生应注意r在不同公式中的含义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GMm/r2中的r指两个质点之间的距离。在实际问题上,定律只适用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此时,r指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定律也适用于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此时,r指两个球心之间的距离.向心力公式F=mv2/r中的r,椭圆轨道是指曲率半径,开普勒第三定律是指圆半径r3/T2=k中r是指椭圆轨道的半长轴。
可见,同一r在不同公式中有不同的含义,要注意它们的区别。
2、能量
1. 掌握一个有用且容易出错的结论:摩擦热Q=f·Δs
摩擦力属于耗散力,工作与路径有关。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移动时,加热产生的内部能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两个物体的相对距离的乘积,即Q=f·Δs.在相互摩擦的系统中,滑动摩擦力的代数和总负值正好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两个物体的相对距离的乘积,以及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 澄清两个容易混合和错误的问题
(1)误以为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做的工作总是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2)忽略细绳收紧时的机械能损失。
3、场
1. 电场强度、电势强度、电势和电容
(1)定义电场强度E=F/q,然而,E的大小和方向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与是否放置检验电荷、放置检验电荷的正负和电荷量无关.既不能认为E和F成正比也不能认为E和q成反比.同样,电势也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与是否放验电荷、放电检验电荷正负、电荷量无关.电势的正负符号表示大小,即正值大于负值.对电容器的理解也是如此。电容器由电容器本身决定,与电容器是否接入电路无关,即电容器是否充电(电容器充电)与两极板之间的电位差无关。
(2)区分场强的定义式E=F/q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E=kQ/r2.前者适用于任何电场,包括E和F、q无关;后者只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E由Q和r决定。
(3)场强与电势无直接关系。场强(或小)的地方电势不一定大(或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零电势点,场强是否为零由电场本身决定。
2. 电场线、电场强度、电势场强度、电势等势面的相互关系
(1)电场线与场强的关系:电场线越密,电场强度越大,电场线各点的切线方向表示电场强度方向。
(2)电场线与电势的关系:沿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3)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电场线越密,等势面越密,电场线垂直于这里的等势面。
(4)电场强度与等势面的关系:电场强度方向垂直于通过该地方的等势面,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等势面越密,电场强度越大。
3. 考生要注意的一个重点——安培力
将通电直线的垂直磁场方向放入匀强磁场,其安培力大小为F=IL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和电流,即F⊥B、F⊥I,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方向。
4. 考生不容易掌握的一个难点——场带电粒子的运动
(1)复合场带电粒子的运动本质是力学问题
①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和重力场共存的复合场中的应力和运动图景更为复杂,但其本质是机械问题,应根据机械的基本思路,利用机械的基本规律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
②在分析复合场带电粒子的受力时,应注意各力的特点。
(2)复合场带电粒子运动的基本模型有:
①匀速直线运动.自由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直线运动通常是匀速直线运动,除非粒子沿磁场方向飞行,不受洛伦兹力的影响.由于重力和电场力均为恒力,如果两者的合力不能与洛伦兹力平衡,带电粒子的大小和方向将发生变化,不能保持直线运动。
②匀速圆周运动.当自由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进行匀速圆周运动时,必须满足电场力和重力的平衡。当粒子速度方向垂直于磁场方向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使带电粒子进行匀速圆周运动。
③曲线运动复杂.在复合场中,如果带电粒子的外力不断变化,且与粒子速度不在直线上,带电粒子将进行不均匀的变速曲线运动.这些问题通常从能量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如果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有轨道约束,或随着时间的推移,粒子的运动更加复杂,则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正确分析复合场带电粒子的应力,判断其运动性质和轨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分析其应力和描述其轨迹时,应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并善于将空间图形转化为最佳平面视图.当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进行多过程运动时,关键是要掌握基本运动的特点和寻找过程的连接点。
4、电路
1. 电路中的电容器问题容易出错
若电容器与电路中的电阻并联,则电路中的电流通过.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等于电阻两端的电压.此外,我们应该知道,当电容器充电时,随着电容器内部电场的建立,充电电流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压(电位差)会越来越大.当电容器充电过程结束时,电容器所在的支路电流为零。
2. 考生应注意动态电路的相关问题
电路中的局部变化会导致整个电路电流、电压和电力的变化。牵一发动全局是电路问题的一个特点.处理这类问题的常规思维过程是:首先分析电路;其次,从电阻变化部分开始,通过串并联法判断电路的总电阻变化(如果只有一个电阻变化,电路总电阻必须与电阻变化规律相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再次判断电路总电流和路端电压的变化;最后,根据电路特点和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分配原则判断电流、电压和电力的变化。
3. 非纯电阻电路问题容易出错
非纯电阻电路是电流将电能主要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但有些电能转化为热能,此时电力大于电热。
以电机为例,电机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少部分转化为热能.因此,电机电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解决。
电流工作时消耗的总能量W总能量=UIt;工作时产生的热能Q=W热=I2Rt;
转换后的机械能W机=W总-W热=UIt-I2Rt;
总电流P=UI;其发热功率P热=I2R;
机械能功率P机转换=P总-P热=UI-I2R
4. 考生应注意电路故障
对电路故障问题的分析如下:
(1)给出可能的故障现象,确定检查方法;
(2)给定测量值,分析推断故障;
(3)根据故障分析和推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关键是根据主题提供的信息分析电路的故障,绘制等效电路,然后利用电路规律进行解决。通常,电压表读数表示电压表与电源连接完好,电流表读数表示电流表支路无断路。
5. 非线性电路的解决问题容易被考生遗漏
非线性电路包括二极管电路和白炽灯电路。由于这些元件的伏安特性不再是线性的,因此很难解决这些问题.图线相交法用于分析这类问题.注意理解图像交点的物理意义。
6. 考生容易混淆的几大规律
(1)安培定则,又称右手螺旋定则,用于根据电流(磁场)方向判断磁场(电流)方向。
(2)左手定则用于根据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判断导体的应力方向;或根据粒子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判断运动粒子的应力方向。
(3)右手定则用于根据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4)根据磁通量的变化,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用于计算感应电势的大小。
一定要理解记忆几个定律的表达,注意掌握几个常用的等效推论。
7. 考生不容易掌握的一个难点——感应电路中的杆 导轨模型问题
(1)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杆 导轨模型问题涉及机械问题、电路问题、图像问题、能量问题等诸多问题。学生需要充分了解相关知识才能顺利解决问题。常用的基本规律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波纹定律、左手定律、右手定律、欧姆定律和机械运动定律、动力定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等。
(2)抓住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应力分析、运动分析、过程分析和能量分析。
(3)独立研究学习:学生通常运用研究思维考虑问题,可以做一些不同类型、不同变化点组合,注意不断总结,可以主动改变研究学习的条件,在高考中遇到不同变化点组合不会感到奇怪。
8. 交流电四值的应用容易混淆strong>
交流电的瞬时值、最大值、平均值和有效值有不同的用途。学生应该掌握他们的解决方案和用途.交变电流在一个周期内能达到的最大值称为最大值或峰值,在研究电容器是否被击穿时使用最大值;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定义有效值,有效值用于计算电路中的能量转换,如电热、电功或确定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的读数和保险丝的熔断电流;计算电荷时,应使用平均值;交变电流在某一时刻的值称为瞬时值。不同时刻的瞬时值一般不同。在计算电路中与某一时刻相关的问题时,应使用交变电流的瞬时值。
9. 考生容易分析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电路的问题
(1)正确理解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等效电路,尤其是副线圈,是解决变压器电路的关键。
(2)正确理解电压比和电流比公式,特别是电流比公式.电流比不能用于多个副线圈。此时,电流关系只能根据能量守恒来求,即P输入=P输出。
(3)正确理解变压器的因果关系: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决定输出电压;输出功率决定输入功率,即只有输出功率,输出电流决定输入电流。
(4)理想变压器只能改变交流的电流和电压,但不能改变其功率和频率。
(5)在解决远距离输电问题时,要注意所用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画出输电线路的示意图,找出相应的物理量。
5、实验
1. 考生容易出错的热点——使用计时器和纸带分析
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使用交流电源时,一般先打开电源,然后松开纸带.每隔0.02s打一次点,试题给出的点往往是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不一定是0.02s。
2. 考生应注意是否符合实验条件
在探索加速度与力与质量的关系和动能定理的实验中,只有满足重量和重量盘(或砂桶)的质量远低于汽车的质量,重量和重量盘(或砂桶)的重力等于绳拉力。
3. 考生应注意动能变量和势能变量是否相等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部分学生不计算动能增加,直接认为动能增加等于重力势能减少.然而,在实验中,由于摩擦的影响,减少的重力势能总是大于增加的动能。只有在相差很小的时候,我们才能认为机械能是守恒的。
4. 考生易漏改装电压表问题
用伏安法测电阻。如果只给两个电流表而不给电压表,则需要将一个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一般给出的两个电流表是一个内阻值,一个内阻值是准确值,只能将内阻值是准确值的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
5. 如何确定被测电阻是大电阻还是小电阻?
(1)已知被测电阻、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阻值时,采用比较法:若RV/Rx>Rx/RA,则Rx采用电流表外接法的小电阻;RV/Rx
(2)当不知道三者的电阻值时,采用试探法:分别接成电流表的外接法和内接法,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相对值).若电压表示数变化(相对值)大,则为小电阻;若电流表示数变化(相对值)大,则为大电阻。
【高考复习物理必修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考物理复习常用知识点07-02
高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07-29
高考物理复习必考知识点总结范文通用06-10
物理高考复习指导10-24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05-21
高二语文必修五复习知识点04-30
高一必修二数学复习知识点梳理04-19
高考物理复习工作计划02-28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复习笔记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