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通用1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
一转眼,寒假就要结束了。在这寒假里,我遇到许许多多难忘的事儿,但使我最刻骨铭心的,是妈妈带我看的一个非常有教育意义的电影——《长津湖水门桥》。
影片讲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三炸水门桥。电影内容让我意味深长。里面的有两个情节让我至今难忘,第一个,就是连长伍千里说的一句话,:“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桥炸了,桥没炸掉,就意味着任务还没完成”。看着战士们为了炸桥,一批一批的战士在美军的枪口下倒下,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哗哗地往下流。想想自己平时学习中,遇到些困难就退缩,突然感到自己太丢人了。
第二个情节,就是最后伍万里依偎在哥哥伍千里的尸体下,美军用汽油枪焚烧哥哥的尸体,间接地把冻僵的伍万里烘醒,他那无助和绝望的眼神,看着哥哥慢慢烧为灰烬。大部队赶来时,重新报人数,伍万里的一句话,又让我控制不住泪奔:“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那时的他,是多么的.痛苦,一起战斗的战友相继全部牺牲!为了今天的幸福,他们,勇士们,付出的代价该是多么巨大!
看完这部电影,我懂得很多,我们的先辈为了不让我们打仗,为了让我们拥有幸福,把该打的仗打完,创造出美好的生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我要好好学习,让七连的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我身上延续。为了不让任何国家欺负我们,我们一定要学会强大,少年强则国强。
记住,将来,我一定要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2
大年初一,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终于在期待中上映了,受到上一部影片的感染,我在上映的第一天就早早的买票观看了。影片延续了上一部的故事,讲述了七连战士奉命担任炸桥任务以阻止在长津湖战役溃败下来的美军陆战一师后撤的故事。
总体上来讲,演员的演技和特效画面都是一如既往的好,吴京、易烊千玺等演员的出色演出确实是没得说。其次,一部好的电影作品还需要编剧能够站在观众的角度,深谙人性情感的起伏规律,能够熟练而巧妙的带领观众去进入情节,一同的'喜怒哀乐。比如上一部《长津湖》在前面的叙事、铺垫、小插曲等都安排的恰到好处。
那么相较于上部作品,这部电影的问题可能就在这里,故事推进的节奏忽视了观众情感的起伏规律,煽情的地方过多且略显突兀,画面的起承转合有些凌乱,剧情的前因后果交代不清,可能会影响观众对故事整体的把握。
还有,我国战争题材的影视剧普遍缺乏对敌人的客观描写和个性刻画,比如我们从不敢于具体而客观地去演绎日本军人。那么这部电影里已经开始尝试更客观的讲述我们的对手美军了,这已经是个不小的突破了,不过我们仍然把他们描写的太傻太天真了,真心希望我们的电影人能够在这方面更进一步,也请相信我们观众的接受度和包容度。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3
在燃烧的烈火中奋力奔跑着,用两条被冻僵的腿去追赶四驱机动车,开着点燃的卡车冲向敌方阵地,都是志愿军不畏生死,奋力拼搏的精神的体现。
空中,有美军的战机轰鸣,前方,有坦克的威胁,后面,是美国的的退路,怀中,是炸桥的炮弹,在生死时刻,在连中数弹的情况下,用最后的力气,瞄准,按下射击键……那一刻,仿佛时间静止了,伍千里那不畏生死的精神令我为之动容。
“七连应到152人,实到1人!”是他,用坚强的意志活了下来,是他,保住了七连的建制,是他,炸掉了美军的碉堡,也是他,接受了七连该有的荣誉。
一身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为新生的中国埋下了坚韧的种子。一把全手动步枪抗衡全自动化枪械,零星的几架米格15,去抗衡铺天盖地的F86。有人说:“中国人跑得比美国的`飞机快。”还有人说:“中国人的皮要比美国人的厚。”但在我看来,中国人打败美国的利器就是--信念。战场上,中国人时刻留存着一把大刀,用这个冷冰器在寒冷的战场去保护自己的祖国,去保证祖国人民的安全,去赶走在家门口耍大刀的美国人。
我常常坐立于草地上,抬头看满天星斗,低头看万灯闪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美国人不比我们笨,他们装备比我们精良数百倍,他们后勤部队也很强大,为什么打不赢所谓“向炮弹冲锋”的,装备简陋的志愿军军队。或许,这部电影,便是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结束文章,那便是:“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4
12月4日夜,中国士兵把自己埋藏在风雪和黑夜里,他们巧妙地躲过探照灯、照明弹和更多的警卫,悄无声息地把更多的炸药安装在了被严密守卫的水门桥上。在成功爆炸后撤离的同时,还不忘破坏了周围可用的木料。
至少,在这支炸桥中国小分队的`指挥官心里,他们已经做了几乎所有该做的和能做的。也许剩下的唯一事情,便是看着撤退而来"联合国军"如何在断桥面前被堵死,然后被尾随而来的我军主力部队消灭。
然而,后来见到的一幕再次令他们感到不可思议。一支装备更加奇怪的"联合国军"工兵营赶来,他们操作着中国军人从来没见过的工程机械,利用原桥残留的根部和携带的钢制材料,居然又在一夜之间修起一座钢木结构的桥梁。这次,修好的桥上甚至隆隆开过了坦克。
而且"联合国军"已经意识到了他们前面所犯的错误——超过一个坦克营近40辆坦克在桥两侧排开布防,此外还有大量的轻重火力由内向外把桥死死围住。"联合国军"以如此超豪华的火力配置此来展示自己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这座桥的态度。
能够压倒这态度的,也许唯一只有中国军人们“以命相博”的决心了。小代价的偷袭已无可能,惨重代价的强攻不可避免。
紧接着6日的夜晚,在几乎没有任何重火力的掩护下,数以百计的中国士兵踩着厚厚的积雪,反穿棉袄、身负炸药,由多个方向再一次向水门桥攻击前进。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5
过年期间,我和家人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剧情十分感人,让我热泪盈眶。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第七穿插连,接到一项任务---炸掉美军陆战一师的撤退必经之路---水门桥。第一次炸完被美军及时修复;第二次用夜间投袭,只炸了一小段;第三次也没能成功。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给敌人在精神上以催残,功不可没,使得抗美援朝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这部电影中令我最为感动的是影片中,当战斗结束后的伍万里的一句台词:报告,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报告完毕。”看到这一幕,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感动万分,泪流满面,体会了战争的残酷,战士们的英勇无畏,气壮山河的豪情壮志。可能现实比电影中的情节更残酷,更震撼人心。电影中战争的场面十分逼真,让你如身临其境,那一声声的枪响,一颗颗的'手榴弹爆炸,机枪,飞机的轰鸣声也让人们倍感紧张。我不禁感慨,如果不是志愿军奔赴战争,为我们创造了和平年代,可能我们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都是先辈们一次又一次地战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保卫国家领土和人民的安全。我们要铭记历史,牢记使命,他们值得我们敬佩,向英雄们致敬,谢谢你们!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6
一声爆炸,一团火焰,吞没了平河,生死已置之度外,这就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这让我想到另一个场景,进攻前,所有战士面朝祖国的方向,那里一片美丽的霞光,每个人喊出新中国万岁,这是内心的信念,为了祖国,为了亿万万人民。
心中有信念,心中有光,无惧生死,这就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两次把桥炸开口子,美军都在最短的时间修到恢复通行,第三次,伍千里一个人身陷重围中,在牺牲的一刻击中了那枚炮弹,桥再次被炸断。
伍千里身中数弹掉下水门桥,伍万里看着哥哥在自己眼前牺牲。
第二天,敌军清理战场时,用燃烧枪点燃了伍千里,千里和万里两兄弟已被冰雪冻在了一起。
千里虽然牺牲,最后还是以燃烧自己为弟弟的生换得一线生机。
伍万里是七连最后活下来的人,他是年龄最小的,他象征着希望,也意味着重生。
《长津湖之水门桥》相比《长津湖》不同的.是把镜头全部给了战士们,每个人以不同的方式,走向相同的结局,这种无惧死亡,舍身取义的壮举,令人震撼。
这就是我感受到的《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中每一个人物都是缩影,是无数志愿军战士的代表,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7
历史中封存着一段我们中国人的耻辱,为了消灭敌人,战士们都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发生在长津湖一带的一场名叫“长津湖战役”的战争。看完这部电影,我内心只能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震撼”
我震撼于一张脸的凄苦与不舍,这是九兵团七连连长伍千里母亲的脸,这是一张刻的不舍,不想让儿子去战场的母亲的脸。
他们虽然一路上都是百战百胜,但他们面对的是全面武装的美军,简直是以卵击石,但他们还是靠着顽强的意识扭转了乾坤。
当我看到他们在冰天雪地中,吃着像石头一样硬的土豆,穿着单薄的军衣时,美军在自己的帐篷里吃着肉食。我愤怒无比,眼泪自然而然的从眼眶落下。在这般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依然坚守职位,抗战到底。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事就是,一排排战士在零下40度的阵地上,依旧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他们以战斗队形分散开,手持机枪,怒目注视着前方,没有退缩,坚持到最后一刻。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战士先辈在战场上英勇的战斗,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生活,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回报战士们付出的鲜血,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8
大年初一的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去电影院观看了一部影片,片名是《长津湖之水门桥》,是延续《长津湖》的故事线。影片讲述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水门桥战役,对战双方是第九兵团和美军陆战一师。面对志愿军的强烈攻势,美军被打得节节败退,落荒而逃,水门桥就是美军撤退路线的关键点。第七穿插连三炸水门桥,最后英勇牺牲,只剩伍万里一人生还。
随着抗战情节的深入,我多次热泪盈眶,第七穿插连为了炸毁水门桥,每个战士都在拼命,都在为了完成任务而做好视死如归的准备。伍千里说:“只要桥在,任务还在,美军修一次,我们炸一次。”当时的长津湖,气温已近零下四十度,美军外围有先进的军舰、铺天盖地的飞机、强大的陆战师以及充沛的物资,反观我们的战士,武器上只有步枪、迫击炮,他们日夜隐蔽在雪山坳里冻得瑟瑟发抖,唯一的食物就是揣在怀里冻得硬邦邦土豆了。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们没有退却,毅然守护着我们祖国的疆土,这是一个多么伟大而无私的壮举哪。
此时,我已流泪满面。我不禁想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用血肉之躯铸成的,我们要感恩生活,珍爱和平,铭记历史,从小立志,作为一名学生,要把自己的使命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9
在观看完长津湖第一部作品后,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其中,抗美援朝战士们不怕牺牲、艰苦作战的精神使我感受颇深。
在长津湖第二部电影水门桥上映之后,我立即前去观看。看完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我的感受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一群热血男儿硬是凭着坚不可摧的意志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战斗任务。这部电影让我很好地体会到什么是保家卫国,什么是钢铁长城,什么是以命相搏。
这部电影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七连与九连的战士们,浴血奋战,拼上性命也要炸毁水门桥,完成作战任务。战士平河、余从戎、梅生、伍千里等等每个人的牺牲都令人心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人的.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战争的残酷让我更加知道要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虽然,在压倒性的工业优势下,美军最终用大型运输机拉来的桥梁套件成功撤退。但这并不会让我们的战士们绝望,一个钢七连倒下了,会有更多的钢七连站出来,这传承不绝的意志正如雪地上迎风飘荡的红围巾那样,绽放着希望的光彩。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0
今天,我看了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是电影《长津湖》的续作。
电影的主要场景是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水门桥,而七连的任务,就是将桥彻底炸毁,阻止美军的撤退。在战斗时,七连一位又一位战士所牺牲,有即使被坦克扎在底还引爆炸药包的平河;有不顾敌人的'炮火,一直冲锋陷阵的梅生;还有即使被子弹射穿,也仍然开枪引爆炸弹的伍千里……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影片的结尾,伍万里说:“报告,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下。真正的战场远比电影中的所可怕,一个不小心就会有生命危险,但即使如此,这群中国军人还是义不反顾地冲上了前线。面对自己亲人和战友的离去。他们能做的,只有继续战斗,让祖国的后代,不再生活在硝烟之中。
《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钢铁意志的力量:战士们面临着被大雪冻死、被炸弹炸死、被枪炮射死的种种困难,可他们还是一往无前,毫不退缩。白天为了不被美军飞机发现,把自己埋在雪中,晚上摸黑行动,克服了看起来完全不可能克服的困难。正是因为他们有这样的钢铁意志才能打败比他们强几十倍武力的美军。
这部电影让我学到了:失败不要灰心,我们要毫不退缩的去战胜困难;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只有不想完成的任务。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1
今天同学去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我不得又一次感叹和平的来之不易,以及抗美援朝军人们的英勇善战。
中间有几个片段令我记忆犹新,其中一个就是勇士们在准备炸水门桥前出发时一同凝望祖国的方向的场景——那座高高的雪山。是啊!祖国的方向,太阳升起的方向,是那么的明亮,可是他们要向相反的方向走,去迎接黑暗,迎接战斗,迎接牺牲。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那东边升起的阳光,那近在咫尺的祖国。
或烈火烧身,最后一步也要赶到机关枪前,堵住枪眼。或不顾生死,看着扔来的手榴弹,为了保护队友,果断扑上去抱住。或不知疼痛,腿断了,也要把信号传给传令人。我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的浮现政治老师的话:这道题要回答的`是抗美援朝精神——前赴后继,不畏死亡,坚持不懈,无私奉献……
有的英雄长眠于雪山之下,被折磨人的暴风雪摧毁,也许至今他们还在异国他乡。不过,我们带回来的,我们要默哀,要崇敬,没带回来的,也希望他们能够去往极乐净土。感谢你们,是让你们让新中国在国际上有话语权;感谢你们,是你们保住了家门口,让全国人民安全的生活;感谢你们,是你们珍贵的抗美援朝精神,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深受感染,永久铭记你们——我们的英雄。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2
上周,我在家里的电脑上观看了电影《长津湖》的第一部,昨天又去电影院看了第二部《长津湖之水门桥》。看完之后,我思绪万千。
剧中两军交火的场景令我热血沸腾。志愿军战士的壮志豪情,令我倍感振奋。在此片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老一辈军人面临的.艰苦和危险,我们这个时代的美好与和平来之不易。我记得片中有过一句话:“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辈要打”。这句话在片中相比于其他声音的音量并不大,但却一语道出了千千万万志愿军战士宁可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去艰苦战斗,也要让子孙后辈过上宁静生活的伟大精神品格。剧中伍千里连长说:“哪一场仗不难打?”语句简练,语气却坚定有力,道出了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电影讲述的_战争中的成百上千场战役的艰难不易。
在两部《长津湖》电影中,这样的语句还有很多:如毛岸英说的“几十万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战场,凭什么我就不能去?”,“上了战场的都是英雄”等等。
看着老一辈为了我们的幸福、和平,在战场上与敌军拼死搏斗,我觉得我们应该庆幸出生在这样美好幸福的和平年代,更不能忘记那些英雄们用他们的青春乃至生命才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美好、和平。
铭记历史,勿忘英雄。当今和平,来之不易!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3
20xx年2月6日是个星期日,我和妈妈观看了《长津湖》这部电影。讲的是抗美援朝第七穿插连跟美军决战水门桥的故事。
电影中第七穿插连连长伍千里让我印象最深,从他炸毁水门桥战术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英勇无畏、胆大心细的英雄。第一次九连炸桥失败,他接到任务,和九连汇合后,精心布置第二次炸桥任务,他从四个方向部署炸桥任务:一部分攻水泵房;一部分佯攻桥南,打掉照亮塔;一部分抓指挥官;一部分在桥北炸桥。在美军修复桥后,伍千里整顿剩下的兵力,进行第三次炸桥。第三次,他让弟弟伍万里吸引美军的注意力,指导员梅生开着半履带车配合他冲进敌人营地,他孤身一人冲进美军营地,被敌人机枪射中,但在中弹牺牲前他把炸弹给射中引爆,把水门桥成功炸毁。
伍万里是连长的弟弟,他是在部队中成长起来的英雄。从一个“惹事精”慢慢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战役结束后,七连只剩他一人,他请求恢复七连建制,让英雄的七连永存!
电影结束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残酷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了,但我们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永远铭记那些牺牲的英雄先烈。我希望世界永远没有战争!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4
x日,我和爸爸一起去看《长津湖》。影片讲述了,中华儿女为了保家卫国,在冰天雪地中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在面对重重困难面前,他们勇敢不屈、不怕牺牲。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解放军战士没有吃的,没有穿的,但是他们抱着坚定的信念和敌人奋勇交战。
我们现在穿得暖吃的饱都是解放军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我们要多多学习,让自己聪明,才能让国家变得更富强。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4
今天中午我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这场电影我终身难忘。里面有许多人物比如伍千里、伍万里、毛泽东……他们面对比他们人数多得多,武器比他们先进的多的美国人还是毫无畏惧,他们要保卫自己的国家。在最后一场战争时军人们个个高声喊着,冲啊我们要把美国人赶出去,杀呀!
最后,我们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国人逃回了自己的国家,我们的军人欢呼雀跃。看到这里我流下了眼泪。走出门前我对着大荧幕敬了一个礼,对这些军人听到深深的敬畏。其中有一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我们不打这一战,就要下一代去打,他们为了后代的美好生活去打了这一战。
我们生活在这和平时时代,更感恩军人们,并祝祖国妈妈72岁生日快乐。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5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了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
电影主要讲了七连的战士们在长津湖战役胜利后,又接到命令前往水门桥阻拦要撤退的美军,任务是把水门桥炸毁,让美军无路可逃。
可现实总是残酷的,之前为了给炮营抢大炮,七连只剩下了70多人。在冒着严寒,顶着风雪前往水门桥的路上,还受到敌机射击,但好在无人伤亡,在跋山涉水后七连终于来到了水门桥。刚到水门桥,他们就发现九连的战士正在与美军战斗,并处于危险的境地。伍连长立即率领七连的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他们,原来九连接到的任务也是炸毁水门桥,他们一起继续执行任务。
可因为敌人火力太强,所以第一次行动只摧毁了小部分桥梁,很快就被美军修好了,七连和九连只好再次制定计划炸毁桥梁,可因为人手不够,他们的计划完全把个人的`生死置于度外,只以完成任务为最终目标。
最终战士们把水门桥的桥梁炸毁,完成了任务,但代价却是两个连的战士都牺牲了,只有伍万里一个人活了下来。但是炸毁的桥梁却被美军用飞机运来的钢架很快的修好了。
影片结束后,我问妈妈,这么多人牺牲了,桥还是在,不是白白牺牲了吗?妈妈告诉我,我军的战略是正确的,只是因为那时候我军的装备比较落后,完成任务才会有这么惨烈的牺牲。我志愿军正是凭借着这种勇于牺牲的精神,才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相关文章:
长津湖之水门桥的观后感11-07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04-22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0-15
《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电影观后感05-21
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观后感【经典】10-08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700字10-18
【集合】《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5篇06-13
长津湖之水门桥学生观后感700字06-13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必备(15篇)06-14
初一看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