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课》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观后感需要表达真实的情感,不能虚假刻意。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开学第—课》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学第—课》观后感 篇1
2023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为《强国复兴有我》,从文化传承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的角度,呈现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盛景。这次的节目选择了三个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分别是国家版本馆、《儒藏》和《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通过这些工程展示了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的广阔范畴,贯通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儒藏》工程首席专家王博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了世代流传的典籍背后的守护故事。他回顾了《儒藏》编纂人汤一介先生皓首穷经汇聚《儒藏》的过程,让同学们更能感受到薪火相传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华文明的传承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奉献,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副主编金晓明带领同学们进入了绘画的世界,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绘画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代人们的智慧和情感。通过欣赏和学习绘画,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也激发了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考古学家高星通过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讲述了人类起源和演化历史,追溯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这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进一步坚定了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通过观看《开学第一课》,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有责任和使命去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只有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这次的《开学第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相信,在这个新的学年里,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传承中华文化的火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强国复兴有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开学第—课》观后感 篇2
今天是每年《开学第一课》播出的日子,我在晚上八点准时收看了这个节目。今年节目的,在节目中出场的每个人都让我感触良多。
在节目中,武汉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但是依然坚守在抗疫第一线。张定宇院长说,只要我跑的够快,这样我就能够在病毒下拯救更多的性命。而生命是最宝贵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好好的珍惜它。
节目中,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专家毛青也出现了。当主持人问他为什么在疫情敢逆流而上的时候,毛青先生却说,他们不是在逆行,而是在冲锋。对于他们来说,疫情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他们就是冲锋的战士。在国家危及的时候,他们就是最后的盾牌,他们怎么能够后退呢?
当然,我们能够战胜疫情,更多的是靠那千千万的普通的医疗人员。有一位名为周国红的医疗人员也出席了这次直播。她在武汉抗击疫情的时候,在自己的防护服上写下让自己女儿认真写作业的话语,让人好笑的同时也觉得感动,这何尝不是她对于自己女儿的牵挂呢?
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抛下”女儿来到这里的时候,周国红说这个时候总需要有人挺身而出,虽然我的力量小,但是在小的'力量也是一份力量。通过这次《开学第一课》,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假如说没有团结的精神的话,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逆流而上,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患者在治疗好病情之后,又重新站出来鲜血。正是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团结精神,可能才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法宝吧。
【《开学第—课》观后感】相关文章: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07-21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05-08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06-26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精选)07-05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精选】07-05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11-03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08-24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必备)07-05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精华)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