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看《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 篇1
星期四,我们看了《感动中国》,这个节目里讲述了11位感动了你我,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更感动了中国的人物,他们是:梁万俊、田世国、任长霞、袁隆平、明正彬、徐本禹、刘翔、牛玉儒、孙必干、中国女排……他们有的是飞行员,有的是警察,有的是运动员,有的仅仅是一个很普通的老百姓。但他们却用朴实无华的行动感动了你我,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更感动了中国。他们中间,有些人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有些人与死亡擦肩而过,生活在生死边缘。
我对田世国的`印象最深,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没有多大成就,但他却感动了许许多多的父母和儿女。在他母亲需要换肾时,他毫不犹豫的站了起来,把自己的子肾捐给了母亲,为了消除母亲的担心,他在和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一直都没有让母亲知道是自己把肾捐给了她。老人家到现在还一直念叨着要亲眼见见那位捐肾者,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身体里的那个肾是自己大儿子的。看到这儿,我不禁热泪盈眶,想到自己平常对父母的态度,我很惭愧。别的家庭都是父母给儿女捐肾,而田世国却给父母捐肾,这怎么会不另人感动呢?平时我在家里是“小公主”,向来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偶尔会帮妈妈承担点家务,和田世国比起来,我简直太微不足道了。他那种尊敬父母的精神另我感动,我也一定会好好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
这11位获奖者将永远留在我心中,将永远感动着我。
看《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 篇2
每一个荣获“感动中国人物”的人都是令人非常敬佩的,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快乐的巴郎”。他没有朱光亚的卓越贡献,没有吴孟超的精湛技术,没有刘伟的超越极限,没有刘金国的铁血意志。但他,却有着别人没有的一份坚定和踏实。
当我看到视屏中,阿里木在卖羊肉串办助学金时,我就感到很惊奇了,卖羊肉串?一年才有多少钱啊?我不解地继续往下看去,当我得知阿里木整整卖了八年羊肉串时,我的嘴就已经呈现出了O型。我记得毕节学校里的老师说:“阿里木基金,是毕节学校里最少的一份基金,但它的分量,也是最重的。”
我无法想象阿里木在八年的日子里是怎么挺过来的。资料说,他生活上每一方面的花费都严格控制在了一块钱,每天的饭菜就是一个馒头加一碗凉粉。他烤得香香的`羊肉串却从未自己吃过。我一想就觉得太惊人了,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有这样拒绝诱惑的决心吗?恐怕早就自己把羊肉串吃得精光了吧!
还听说,阿里木为了省钱不愿买闹钟,于是天天请街坊邻居早早叫他起床。嘿嘿,如果是我的话,估计一群人后我起床我也懒得起吧,想想都觉得面红耳赤了,阿里木八年如一日地坚持卖羊肉串,不说别的,光是他的毅力和精神就足以让我仰望。
再次咬一口羊肉串,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羊肉串的味道越来越不同了。因为,当看到羊肉串时,我又会想起那位草根慈善家——阿里木。
看《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 篇3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期望已久的《感动中国》节目,《感动中国》是一个不一样的节目,它能让我们知道那些英雄故事,每一篇故事都催人泪下,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已过耄耋之年,快临近期颐的老人胡佩兰。
胡佩兰,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1986年,她70岁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下来后,家人都劝她歇歇,但她坚持去出诊,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凑一起,在8年间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20xx年1月22日5时30分,胡佩兰逝世,享年99岁。
她在现场给白岩松说:“我最高兴的是看着病人痛痛苦苦而来,高高兴兴地走,我最高兴;躺在床上不能动,光睁着双眼给人家要钱。(那样)心情不好,啥也不好;医生是一个有博爱精神的职业,应该感情投入的'职业,应该是有医德的职业。不应该光看着钱。 ”她以幽默而又哲理的方式来回答了我们。
我们应该向胡佩兰学习,学她‘打算活一天看一天。多活一天,多看一天,多给国家一些报效’的精神。
看《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 篇4
星期三,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前半部分,认识了热爱科学的朱光亚;无私奉献的志愿者胡忠夫妇;医术高超,处处为病人着想的吴孟超,还有坚持不懈的刘伟。其中让我最感动的.人是刘伟。
在刘伟小的时候,他在外玩耍时,被十万伏的电流击中了,小刘伟失去了双臂。在医院的三个月,他不是哭就是睡觉。当他看见医院里进进出出的人,他渐渐的明白了:我要坚强起来!
从此,他努力学习游泳,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汗水,并夺得了金牌。但厄运又一次降临在他的身上。他由于生病不能运动。他又一次失望了,但很快调整了状态,开始学习钢琴。刘伟用脚弹钢琴,遇到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他却一次又一次挺了过来,最终获得了成功。
我被刘伟深深地感动了,他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深刻的映入了我的脑海中。还有他说过的话也让我为之动容:“要么早点去死,要么精彩的活着!”
刘伟的故事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每个人活在世界上,难免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困难,但只要你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闯过难关,并努力行动,你就会见到暴风雨之后,出现的美丽绚烂的彩虹!
看《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 篇5
在我们身边,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为了人民,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在《感动中国》里,就有这样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张桂梅。张桂梅看着那些山区里的女孩无法上大学,无法受到高等教育的时候,立志要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她拿着自己的证书和奖状,向街上的行人们筹资。
有时人们会给她一块两块钱,但更多的人对她的请求都拒绝了。就这样,她努力了五年却只筹到了一万元。终于有一天她通过一个记者向世界吐露了她的梦想,人们纷纷慷慨解囊,张桂梅心心念念的女子高中终于建成了,还招来了16位老师。
虽然女子高中是免费的,但人们还是不愿把女孩们送到这里来上学,于是张桂梅一家一家请,一家一家劝,将那些女孩带到了女子高中。
张桂梅办女子高中是为了女孩们能免费上高中,能上大学,她一切的努力只是想改变那些女孩子们的命运,完全无私,不求任何回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人,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发现了镭,并研究出了镭的提纯方。
但她并没有利用来赚钱,而是把它无偿献给了国家,给战争中需要治病的人带来福音。多年之后,当一位记者问到这位发现镭的科学家最想要什么时,她竟然回答说:“一克镭,我的实验需要它。”这让全世界的人深感震惊。也让我着实惊讶,她们虽然是不同领域的人,但她们都是无私奉献、令人敬佩的伟人!
长大后,我也要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看《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 篇6
今天,老师给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纪录片,其中有许多感人事迹。
最感人的.是陈斌强叔叔的事。他母亲有老年痴呆症,他一直照顾他母亲,每天上班都背着自己的母亲去,自己是一位中学老师,他每天都给母亲洗衣服,做饭,洗脸,照顾她所有事,学生也理解他,这使他很感动,他从不离开母亲。
我觉得这位叔叔很有孝心,他说自己母亲的时间有限,要好好孝顺!一般男人不做家务,他为了照顾母亲,每天早上凌晨一点起床,扶母亲上厕所,母亲上完去睡觉,他则去洗衣服,做饭。
妈妈每月会给我外公外婆寄钱,寒暑假时去哪儿帮帮外公外婆,我觉得妈妈够好了,没想到根这位叔叔一比,简直不值一提。
爸爸只会简单地炒一两个菜,我会炒的都比他多,而且他从来不做家务,天天跟个皇上似的,躺在躺椅上,吩咐妈妈做这做那。
那位叔叔很细心,本来是女人做的事,他却做得很好,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厌烦地照顾了许多年,我长大了也要做这样的人。
看《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 篇7
2月27日晚上,我们全家一起观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
晚会评选出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分别是:于敏、朱敏才、孙丽娜、赵久富、张纪清、陶艳波、木拉提·西日甫江、肖卿福、朱晓晖、陇海大院、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他们中,有科学家、有老师、有医生、有警察,还有的仅仅是普通的老百姓,但他们却用朴实无华的行动感动了在场的观众,感动了电视机前的你我,更感动了中国!
我对朱敏才、孙丽娜夫妇的印象最深。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他们走过半个地球,退休后,却放弃回京悠闲的晚年生活,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山区条件艰苦,卫生条件差,住宿简陋。他们卧室隔壁就是厕所,臭气熏天,连睡觉都要戴上两层口罩。然而两位老人毅然决然地在这样的环境里驻足,而且不是一两天,而是一干就是十年。十年中,朱老师都没有回过北京,孙老师每次回家也是匆匆赶回来,因为山里的`孩子是他们最美的期待最大的牵挂。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朱老师因为过于劳累,倒下了。在病床上清醒过来后,心里惦记的依然是自己的学生们。朱老师和孙老师就是“最美乡村教师”!
正是有了这样默默奉献的老师,才有了越来越优秀的中国少年。正是有了这样默默奉献的警察,才有了我们越来越和谐平安的家园。正是有了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中国人,才有了越来越强大的中国。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看《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 篇8
在今年的获奖人物中,有人将毕生奉献给红色信仰,有人把热血抛洒在祖国边疆……他们,用质朴的心灵创造着感动时代的力量,用平凡的故事书写着自己传奇的人生。“守边老人”魏德友。驻守边疆长达半个世纪,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76岁的他住土屋、喝咸水,与星月羊犬为伴,与风雪饿狼较量,被称为边境线上“活的界碑”。
“80后村医”贺星龙“80后”村医贺星龙。他是一名村医,驻扎贫困乡村16年。乡亲有病,他24小时随叫随到;付不起药费,费用他能免则免。乡亲们说他“比亲儿子还亲”。“公益达人”刘天明。他是一位农民工志愿者,16年来,众筹助学金350多万,帮助留守儿童300多名,成为外来工榜样,带动了更多普通劳动者投身慈善事业。“好姐姐”刘美。一个80后自闭症康复治疗师,11年来她为1000余名自闭症儿童及家长提供康复训练和咨询,为100余名教师提供培训,带动了社会对自闭症的关注。“胶鞋书记”庞启渊。一个深入一线摸底走访,精打细算制定规划的第一书记。他是村民口中的“胶鞋书记”“过细人”,更是乡亲们心里温暖的.自家人、脱贫的领路人。“倔牛”蒋传春。敢于创新的戒毒所长,七年来他倡导“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业立人”,让戒毒人员“出去不再进来”,把衡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变成“心灵再造的学校”。
3岁高龄的他,仍然工作在一线,想陪大熊猫走到最后。
看《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 篇9
一眨眼的瞬间,十个感动中国的人物讲完了自己的经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游泳者与钢琴师——刘伟。刘伟是一名残疾人,他没有了双臂,靠一双脚来生活,但他经常说:“活着就要有希望!”于是他去学游泳,失去保持平衡的双手,使他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他努力克服了,并参加了残奥会,但是不幸的是他全身出血感染了,这时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于是选择了学钢琴,最终通过了自己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了成功。
生活中的我有时会因为遇到小小的困难而选择放弃,但是刘伟却从没放弃过自己的追求,他为什么能成功呢?因为他有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对每一天每件事都充满了自信心,他处事总是乐观对待,他坚信:“活着就要有希望!”他的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学习。生活中以乐观的心态对待每件事,并且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其实在另种意义上,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得了成功。
刘伟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乐观向上的心态+坚持不懈的努力=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
看《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 篇10
华丽的屏幕映在我的心中,为他们的事迹感动。
在这些人群里,有的是为了国家事业而忘我工作,直到自己的生命结束,令人敬佩,有的为家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有的为了孩子,失去双脚,但她却拥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
高淑珍今年56岁,是河北滦县司各庄镇洼里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因为她的儿子王立国4岁那年落下了残疾,不能上学,便想在家里办个小学堂,后来她发现也有一些因残疾不能上学的孩子,便在家里举办了学校,自己的女儿王国光是老师。
这学校一开就是14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她收了近百名得残疾孩子,但却未收过一分钱。接受的孩子越来越多,虽然高淑珍精力有限,负债累累,但她却从未对那些慕名而来的孩子们说“不"字。无论有多困苦,她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只为能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点些。“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她说。
像高淑珍那样的人还有很多:林俊德、陈斌强、何玥、高秉涵、陈家顺、张丽莉、李文波、周月华、艾起、罗阳。记住这些名字吧,正是因为这样的人,才让我们的家园,这个世界,充满光明,充满浓浓的,甜蜜的,感动人心的爱。
【看《感动中国》观后感】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观后感11-26
感动中国观后感11-20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01-03
感动中国观后感03-07
《感动中国》个人观后感11-19
感动中国观后感范文07-21
感动中国观后感 15篇04-04
感动中国观后感13篇06-13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