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观后感大全【14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铁人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铁人观后感1
《铁人王进喜》影片把我们带到了建国初期那艰苦卓越的年代,铁人忘我拼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震撼之余,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历史赋予我们沉重的责任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铁人为榜样,艰苦奋斗,永不服输,敢想敢干,勇于创新,以学生为本,爱岗敬业,做祖国的称职的园丁。
铁人对祖国、对民族、对工作、对同志充满激情,是一个有信心,负责任的人,正是在铁人这种以苦为乐,不向困难低头精神的带动下,大庆油田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在那种要啥没啥的环境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
石油大会战期间,铁人的脚被砸伤了,但他还是拄着拐杖,脚上打着绷带,坚持奋斗在工作第一线,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钻井发生井喷,在这关键时刻,一位同志提出去安达找领导要重晶石粉压井,铁人听了大吼一声“等你们去安达找领导要回重晶石粉压井,钻机早掉进地球里头去了”,铁人当机立断,采用水泥来压井,大家投入了大量水泥,但是池内的水泥一时也不能和泥浆混合,铁人一看急了,扔掉拐杖,奋不顾身的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泥浆,最后在他的带动下,在场工人也都纷纷跳入池中,井喷终于被止住了,铁人却病倒了。看到这我无语凝噎,在座的同事也都掉下了感动的热泪,铁人也是人啊!寒冬腊月,就是一个健康的年轻人跳进冰冷的泥浆中都受不了,何况是一位脚上有伤浑身是病的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卫油田,作为祖国接班人和培养接班人的我们岂能够躺在前辈用鲜血跟生命创造的舒适的摇篮中,不思进取,我们要把铁人的精神带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努力拼搏,把铁人精神发扬光大。
“铁人精神”是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我们要以“铁人精神”为榜样,在工作中,忘我拼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祖国的明天培养栋梁之才而奉献青春热血!
铁人观后感2
铁人纪念馆是新时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它以详实的史料生动地再现了大庆油田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突出反映了大庆油田会战的优良传统和以“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的感人事迹。
抵达纪念馆后,小组成员怀着崇敬之情,依次步入馆内,驻足凝视高大的铁人塑像。之后,大家进入多功能报告厅,聆听《钢铁侠》真实的声音,观看《钢铁侠》纪录片。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看到铁人艰辛的童年生活,更全面地了解他的.成长和奋斗生活,并为之感动。
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为了井喷,铁人跳进了泥浆池。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铁人的无畏精神神深震撼,流下了感动的眼泪。这也使王进喜同志为国家富强而壮丽的熠生,不怕困难、消除一切困难的英雄形象更加辉煌。
观看纪录片后,我们跟随讲解员自由参观展馆。“铁人精神”不仅仅是“铁人”一个人的精神,而是那个时代老一辈创业者多种精神在“铁人”身上的集中体现。有了评论员的叙述,我们似乎又回到了荒芜艰苦的时代。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被铁人生前那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所感染;被那种不顾伤痛,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住井喷的奉献精神所震撼;被那种“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搏精神所鼓舞。铁人王进喜曾是一代中国人的“偶像”,其精神激励了万千中华儿女,光阴荏苒,处于新时代的石油人,更应该了解铁人,尊崇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这次铁人纪念馆之旅中,我们进一步体验和理解了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灵魂得到了洗涤和升华。
铁人观后感3
知道王进喜大概是读中学的时候,他的事迹其实在我的脑海里已经很模糊了,本来也没有特别的想要去关注他,因为公司发了电影票,又因为新拍的《铁人》是刘烨演的,我比较喜欢刘烨,所以去看了这场电影。
看了电影,真的被那个时代人人都具备的那种无私奋斗精神深深感动,似乎在今天的我们身上根本看不到这样的精神存在,若是偶尔有这样的人出现反而被大家归为了“异类”。
本来是奔着刘烨去看的《铁人》,但是看过之后深深被吴刚所饰演的“王进喜”折服,因为王进喜这个形象塑造得太有血有肉了,他的形象掩盖了其他所有人的表演,所以新时代刘思成这条副线更像陪衬,虽然有那种继承先人精神的意识,可惜没能好好表现,甚至我对于安排那样的结局感觉很奇怪。
作为一部发人奋进的励志电影,我感觉值得推荐,无私奉献精神是这部电影的主题精神,在冰天雪地的`荒芜之地开采石油,在焦沙烂石的沙漠开采石油,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艰苦的条件,同时他们还要忍受的是“寂寞”。影片又很通俗,本片中的王进喜是个粗人,闻言举止都很粗俗,时不时都有很搞笑的镜头出现。
前两天跟老妈聊天时,聊起了王进喜,老妈说了他做“人肉搅拌机”一事,不禁电影中那个带领队员在井喷时,跳下去做“人肉搅拌机”的情景又浮现到了眼前,当时看这画面的时候也是很感动的,原来这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铁人”在老妈的那个年代也是一代人的楷模啊!
电影还是成功地将只讲奉献、无畏无私的“铁人意志”传递给了当今的时代和人们,让今人铭记,让后人学习!
铁人观后感4
今年暑假我去了“铁人纪念馆” 。重温了1960年3月铁人王进喜带队伍来大庆的那段历史。1960年4月2日清早,王进喜得知钻机到了,领着全队人员,跑步7。5公里来到萨尔图火车站,要把重60多吨的“铁家伙”运到井场。
因为当时没有吊车……王进喜便高声喊到:“会战就是打仗,只能上,不能等!只能进,不能退!没有吊车,咱37人就是37辆吊车;汽车不够用,我们还有手、脚和肩膀,蚂蚁搬山也要搬,要快搬,大伙说行吗?”“行”全队人回应“跟我上!”王进喜甩掉老羊皮,操起一根撬杆,大吼一声,跳上了火车。
从早晨7点一直干到后半夜3点。1960年4月14日,“铁人”在大庆打的第一口井开钻时,他连续5天5夜没有离开阵地,用了5天零4个小时打完了这口井,创造了当时钻井进尺的最高纪录,质量达到全优;第二口井开钻时,“铁人”被钻杆砸伤了双腿,却依然继续拄着拐杖,站在井台上指挥和组织井队搬家;第2口井打到高层时发生井喷,由于井场上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料,只能用水泥加重泥浆压井,为了防止水泥搅拌不好凝聚成块,把钻杆凝固在井里,造成油井报废,铁人爷爷不顾任何人劝阻,不顾自己腿上有伤,把拐杖往后一甩,纵身跳入了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水泥和石灰,不让水泥沉淀……
这一切不得不让我被铁人爷爷的这种精神所深深的震憾,正是他的这种“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成为最强大的力量,推动了会战的进程,推动了大庆的发展,可是为了拿下大油田他又岂止少活了二十年啊!重温会战统史,让我了解了那段历史,受到了教育。我认为没有铁人精神就拿不下大油田,就没有大庆油田的光荣与辉煌。
我想说:“铁人精神我们会永远记在心中,会更好地发扬光大!
铁人观后感5
5月23日星期四下午,公司组织我们观看电影《铁人》。被称为“铁人”的其实是一个叫王金喜的普通石油工人。
故事发生在1960年松原战争期间,东北地区发现了大油田。得到这个消息后,王金喜和他的徒弟们迅速赶到东北,开始了石油大会战。刚到东北,钻井设施不完善,没有起重机,没有拖车。王金喜带领徒弟们用肩膀、脊梁、血肉之躯一点一点地搭建油井井架,使油井能够正常开采。王进喜想尽办法克服开采工作中遇到的许多困难,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看完这部电影,有几个地方让我觉得特别苦:
1、当王金喜带领徒弟们用血肉之躯搭建井架时,他们的口号和坚定的表情震撼了我,感叹他们的精神。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我想应该是王金喜说的,要努力让国家摆脱贫血和被欺负;
二、井喷发生时,水泥搅拌不均匀,井喷无法抑制。有人建议王金喜赶紧带徒弟们离开,但王金喜命令徒弟不要倒井架。然后他带着伤跳进水泥池,用身体搅拌水泥,成功抑制了井喷,保持了井架和钻机。看着徒弟们纷纷效仿师傅跳进水泥池的画面,我意识到什么叫人像钢铁一样坚强,也明白了王金喜一开始说的话:我们来这里是为了好玩。
3、饥荒期间,王金喜宁愿犯错,也不愿给徒弟们换口粮。即使小知识分子身体素质差,无法忍受饥荒和艰难的日子逃跑,王金喜还是把口粮袋和护膝塞进了小知识分子的怀里,告诉他要做一个体面的人。
4、井架上有什么东西掉了下来,撞到了学徒万堂的头上。王金喜赶到后,问万堂,万堂说:“师傅,我没事。看到这里,我真的.很不舒服,想哭。我的胸口很闷。我想起了我们在当今社会的工作中是多么羞愧。
看完电影,王金喜的话宁愿少活20年,拼命赢得大油田,还在我脑海里盘旋。我觉得王金喜的铁人精神还有很多方面值得学习!
铁人观后感6
进入暑期以来,各地中小学生、大学生、企事业单位青工等,或有组织,或自发地来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他们深受铁人等老一代石油工人热爱祖国、艰苦创业精神所鼓舞,纷纷表示发扬铁人精神,争做铁人的好后代。
7月26日,大庆石化公司组织180多名新入厂青工参观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他们对大庆石油会战的历史并不熟悉,问了许多关于石油会战方面的问题。他们渴望学习石油知识、了解会战历史的心情在讲解员的耐心解答下得到了满足。参观结束后,纷纷表示一定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7月26日下午,十几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搭伴来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参观。学生们被丰富的展览内容深深的吸引了。当讲解员讲到铁人发出的誓言时,讲解员刚说出前两个字,孩子们就异口同声的接了下去“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一个半小时。参观结束后,他们每人写一篇观后感,抒发对铁人爷爷的怀念。
7月28日,6岁便离开大庆,现就读于加拿大ThornLodgeP。S学校天才班的薛文博同学回到大庆,与家人、朋友一起参观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在群雕“石油魂”前,薛文博同学用英文朗诵了一首诗,表达了对故乡、对铁人的真情实感。一同前来的大庆外国语学校宋诗宁同学也朗诵了自己创作的散文诗:《英雄啊大庆》。参观后,薛文博同学表示,作为铁人的后代、作为一名大庆人是无比骄傲和光荣的。无论走多远,我都不会忘记祖国和家乡,走到哪里就要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带到哪里。
铁人观后感8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铁人纪念馆参观。
我很小就知道大庆有个“铁人”,但那时不太明白,是一个铁做的人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了“铁人”是谁,怎么回事了。
今天,我要好好去看看铁人的那个时代。铁人纪念馆的门口有一座雕像,那就是铁人王进喜。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了铁人。1959年,一列破旧的火车把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拉到了大庆。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希望。这只除却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几乎一无所有的队伍在队长王进喜的带领下,苦干5天5夜,大庆第一口油井终于开钻。在打第二口井时,发生了井喷。为了制服井喷,王进喜顾不上腿伤,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井喷制服了,可他的伤腿已血肉模糊,泥浆把他的手脚烧起了大泡。王进喜和1205队工人们的英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附近的乡亲们。房东赵大娘看到王队长累不垮、压不倒,没白天没黑夜地干,就对住在他家的工人说:“大娘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人,你们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从此,“王铁人”的名号就叫开了。
在纪念馆我看到了那个年代的.很多照片和实物,当年的艰苦环境:一望无际的草原,人烟稀少;干打垒的房子,房子中的生活用品及其简陋;带大竖道的棉袄;狗皮帽子;沾满泥浆的衣服和裤子;那个时代铁人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老式的摩托车。照片中有人拉肩扛的工作场景,真是震撼啊,那么大、那么重的钻井工具竟然是使用人力装上去的。天寒地冻的情况下王进喜和工人在暴风雪中辛勤工作的场景;王进喜和工人们在施工现场研究问题的场景;开生产会议的场景;领导接见铁人王进喜的场景。
通过这次参观,我看到老一辈的艰苦创业的照片,我感到了震撼和激动。铁人精神激励着我,我为作为一名大庆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铁人观后感9
一直以来都想找机会去参观铁人纪念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完成这个心愿,就在这时候我的公司步长药业给了我这次机会,公司举行集体参观活动,这天下午我们来到了我盼望以久的王进喜铁人纪念馆!我们进入馆内以后映入眼帘的是王进喜同志和其他同志大步向前迈进的雕像,两侧一边写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另一面写着: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进入展区有讲解员带领我们为我们详细的讲解王进喜的铁人!在讲解员认真深情的讲述时大家也仿佛都沉入了哪个时代之中,看着那一幅幅生动的相片和宝贵的影响资料深刻的感受到了当时艰苦工作环境,但是不管怎么样的环境下铁人都没有退缩而是坚毅的监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看见相片上他们打出第一眼油井那脸上流露灿烂的笑容那开心的样子时我的嘴角也流露出一丝笑意,虽然已经不是一个时代但是仿佛我就在他们身边,随着讲解员来到了铁人生活和居住的房间,看见那简陋和窘迫的样子,心理感觉有些酸楚!随后又来到了一个珍贵的影响资料面前就是有名的铁人跳进冰冷的泥浆池中用身体来搅拌在铁人的带领下大家纷纷跳进了池中,看到这里心理不有自主的出现一种激动的心情
为了国家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故自身安慰不求一丝回报的`人能够这样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种精神远远的超越了我们这几代人,真是值得,浏览这些事迹感觉时间总是过的好快,这时已经来到了王进喜生病的展区,看着他那张相片已经是满脸的病态非常憔悴的样子还依然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监守职责,一直到自己不能在站立起来,还念念不忘时时牵挂着油田的开发与进展,听到讲解员说道他去世的年纪还不到50岁,心中为他惋惜之时又一次产生酸楚与敬仰!之后又看到了全国宣扬铁人精神,也看到了大庆油田也不断的发展壮大!,希望看到今天的大庆他在天上也会笑的。
铁人观后感10
进入暑期以来,各地中小学生、大学生、企事业单位青工等,或有组织,或自发地来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他们深受铁人等老一代石油工人热爱祖国、艰辛创业精神所鼓舞,纷纷表示发扬铁人精神,争做铁人的好后代。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7月26日,大庆石化公司组织180多名新入厂青工参观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他们对大庆石油会战的历史并不熟悉,问了许多关于石油会战方面的问题。他们渴望学习石油知识、了解会战历史的心情在讲解员的耐心解答下得到了满足。参观完毕后,纷纷表示一定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7月26日下午,十几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搭伴来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参观。学生们被丰富的展览内容深深的吸引了。当讲解员讲到铁人发出的誓言时,讲解员刚说出前两个字,孩子们就异口同声的接了下去“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一个半小时。参观完毕后,他们每人写一篇观后感,抒发对铁人爷爷的思念。
7月28日,6岁便离开大庆,现就读于加拿大thornlodgep。s学校天才班的薛文博同学回到大庆,与家人、朋友一起参观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在群雕“石油魂”前,薛文博同学用英文朗诵了一首诗,表达了对故土、对铁人的真情实感。一同前来的'大庆外国语学校宋诗宁同学也朗诵了自己创作的散文诗:。参观后,薛文博同学表示,作为铁人的后代、作为一名大庆人是无比骄傲和荣耀的。无论走多远,我都不会忘记祖国和家乡,走到哪里就要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带到哪里。
铁人观后感12
大家都去过铁人纪念馆吧。没错,那里面记录着王进喜从小到大一直死后的故事。
铁人纪念馆在昆仑大街和铁人大街的交汇处。铁人纪念馆共有四个展厅。第一个展厅向我们介绍了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
所谓的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科学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概括地说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而所谓的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经得起子孙万代检验的认真负责精神;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二个展厅向我们介绍了王进喜不屈的童年。
王进喜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6岁拉着父亲讨饭;9岁同父亲出劳役;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进油矿当童工。
第三个展厅向我们介绍了王进喜艰苦创业。
10世纪60年代第一春,在外受经济封锁.内遇自然灾害的严峻形势下,松辽大地上展开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夺油大战中,铁人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知难而进,“创造条件上”,以震撼民魂的英雄壮举,带动大会战迅猛发展,实现了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甩掉“贫油落后”的`帽子的奋斗目标,成为英雄的铁人。
第四展厅向我们介绍了王进喜死了之后,他的精神却与我们同在。
铁人王进喜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业绩不朽.精神永存。他用终身实践所创造的铁人精神,犹如基因和血脉一样在一代又一代石油人中不断传承,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发扬光大,内化为人文品质,铸造成精神动力,成为推动企业发展,鼓舞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这种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下去。
铁人观后感13
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在一年一度的五四之际,我观看了电影《铁人王进喜》让我受益颇深。铁人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的。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美国记者在大庆的所见所闻。影片生动刻画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代中国石油工人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对家庭的强烈职责感和使命感,再现了会战年代可歌可泣的艰难岁月以及大庆五十多年的变迁与辉煌。艺术地展现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影片过后,铁人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个人贫血家庭就贫困,国家贫血国家就贫困,为了不让个人、家庭、国家贫困,我们就要咬紧牙关,挺起脊梁,我们就得付出鲜血,仅有不断坚持,我们才能摆脱贫困。在困难面前,能吃苦,应对困难,不放弃。在艰难的环境中努力工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正是凭借这样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正是王进喜同志和他的铁人精神,为中国工人阶级树立了一面旗帜,引导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们,为新中国的发展和振兴而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王进喜是我们的偶像,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铁人精神更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结晶。
我觉得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年代,铁人精神是永远可是时的劳动人民的结晶;是永远不变的激励我们向上的精神粮食。应对困难与坎坷时,不气馁,不放弃,想铁人一样迎难而上,勇敢地直视生活的磨难。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始终以铁人精神为骄傲,以铁人精神激励自我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我的一份力。
铁人观后感14
我很小的时候,就对石油工人王进喜的事迹有所耳闻。在我的心目中,铁人王进喜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与楷模。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影片《铁人》后,我对“铁人”王进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影片中上个世纪60年代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在环境极端简陋的条件下展开的“大会战”。旧时的火车站,高耸入云的石油井架,身穿棉衣、头戴翻毛棉帽的石油工人,历史通过银幕在我们眼前再现。昏暗简陋四处透风的工棚,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每日只有半斤定量的口粮,就是在这样及其恶劣的条件下,铁人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用人拉肩扛的方式竖起了石油井架。打井缺水,他带领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地方砸冰取水,没有吊车,拿自己的脊梁当吊车。关键时刻,他能大吼一声,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肉搅拌机”。看到这里,我被这种忘我拼搏、无私奉献,不以牺牲个人生命来保卫国家油田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是啊生活中,生产中就需要这种精神,幸福是要靠勤劳的双手去拼搏创造的。
影片中还重点刻画了另一位楷模,他就是刘思成。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庆石油工人的后代,在物欲横流的新时期,对着茫茫无际的戈壁,干着每日重复枯燥的工作,他困惑过,彷徨过,甚至怀疑自己得了心理疾病。但是,就在工友失踪的突发事件中,他毅然踏上了寻找工友的征程。这样一段故事的穿插,暗示我们铁人精神并未泯灭,他在新时期的石油工人身上得到传承和延续。
上世纪60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们,他们的理想和目标就是振兴国家的石油事业,为此可以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看完影片,回过头来看我们,在经济危机时刻,在企业举步艰难之际,这种铁人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让我们大家向铁人王进喜学习,拿出铁人的干劲,拿出铁人的坚韧不屈、艰苦奋斗、不肯服输、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坚,让“铁人”精神永放光辉,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快发展!
【铁人观后感】相关文章:
铁人观后感11-26
铁人观后感06-14
铁人王进喜的观后感07-03
铁人王进喜事迹观后感10-14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11-25
弘扬铁人精神心得体会08-30
《夺冠》观后感-观后感07-06
《峰爆》观后感-观后感07-06
爱情公寓观后感-观后感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