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八佰》有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八佰》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观《八佰》有感1
就在前天我和父母一同去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网上都说这部电影十分好看,所以我们就前往了电影院去观看。
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故事围绕“八百孤军血战四行仓库”展开。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便是几位战士背着炸药包往下跳念名字的时候,想一想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是有父母妻儿的人,所以他们都在那个时候往下跳也是十分勇敢的。
还有更多让我感动的'片段,他们400多名战士都十分的勇敢,为了不让四行仓库变成他们的坟墓,他们只能在那里抵抗,最后他们赢得的胜利。
而这部电影充分的发挥了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
观《八佰》有感2
20xx年可以走进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大概有半年多之久没去电影院看过电影,以至于之前的最后一场电影和谁看的?看的什么完全没一点印象。时间的流淌,真无情,但是真实发生的那些事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即使那时的我们未曾经历。
说说不久前看的一部爱国教育片《八佰》。看这部电影也是因为妹妹的推荐才去观看的。这是件真实的历史事件。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何香凝先生的一句话,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那一群让我热血沸腾的将士们,深深的感染着我。
仅仅一河之隔,形成强烈的对比,此岸炮弹声此起彼伏,中国军人在流血流泪,堪称人间地狱,另一岸租借里的百姓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么强烈的对比,让我感受到当时的无奈,但更多的是悲伤痛心。
那场战斗已经是淞沪会战的最后,国民党已经是伤亡殆尽,对于当时还在拼死抗战的国民党军队来说,这场战斗是看不到任何希望,也看不清意义,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一张足够绝望且彼此的战斗,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未曾后退,到生命的最后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军队,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不屈精神,这一点很多的.细节有所体现,将士最后仍然奄奄一息,镜头不断的诉说着最后的遗愿,一组组的战士们在生命的尽头牢牢的抓住守代表中国军队还在的旗帜,还有那幕排着队,身上扎着成捆的手榴弹从几层楼的跳下去引爆,瓦解敌人的铜墙铁盾,那句“绑紧点”这一句,戳中了我的泪点,戳痛了我的心。
对岸的百姓们从一开始享受着英国带来的和平,把自己置身事外到自愿报名奔赴前线,集物资,目睹了战争的惨烈,中国军队的牺牲,对岸的百姓们一点点的发生了变化,民族意识一点点的觉醒,人们终于愿意伸出手,为中国的未来而愿意为之努力,
这场战争注定不能胜利,但是它是火苗,在燃烧,叫醒对岸的中国人,唤醒中华四万万同胞。从开始不允许中国军队跨河,到最后伸出想要帮助他们跨过那座桥,商女不知亡国恨也渐渐地消失,越来越多的奋不顾身。
炮弹伤了多少同胞?中国的军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让国人不得不警醒,国不太平,何以为家在影片的那匹白马,在战争的废墟中一跃而起,飒爽飞驰,其中的意义也是令人无比的亢奋。
观《八佰》有感3
热播电影《八佰》中,炮火中战士们英勇杀敌,不怕牺牲的壮烈场景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久久难以释怀。
伴随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对革命年代战火纷飞的惦念。今年我有幸参观了上海四行仓库,我觉得重温那段悲壮的历史,体会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的豪迈,感受华夏千年承先烈,八百壮士耀日月的光辉,对于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八佰壮士们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其中的一个桥段让我记忆犹新。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10月28日,日军用坦克掩护步兵进攻四行仓库。危急时刻,国民革命军战士陈树生在自己身上捆满手榴弹,从六楼窗口跃入敌人小分队,与多名日军同归于尽壮烈牺牲,年仅21岁。看到这一幕,我就在想,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的战士不怕牺牲?我想这就是军人的神圣的使命与责任,一种深沉而绵长的爱国情怀。
有人说什么是爱国,我想对于作为一名关院学子来说,爱国就是将自己的奋斗历程足迹与关院的发展,与祖国的腾飞紧密地相结合在一起,不断在关院修炼自己的素质以及才能,陶冶自己的情操,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海关接班人。
一座仓库因为有了英雄们的坚守,才最终成为我们国家永恒的丰碑;一场战斗因为有了先辈们的热血,才最终成为我们民族刻骨的记忆。丰碑和记忆给世人展示的是中国军人可贵的国家信念和民族精神。
战士们把自我的价值和国家存亡民族荣辱有机融合,才能够击退强敌,最终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应不忘历史,珍爱和平,铭记英雄;将自我的志向与奋斗融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时代伟业,才能一展人生壮丽多姿的画卷。
有人说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去爱我们的国家,去让我们的国家不断地强大,我认为我们就是独立地个体,在不断地奋斗中去实现我们自己地价值与担当,我觉得我们所有的付出终将会有所回报的,希望我们都能够拼尽全力为了我们的梦想不断地努力与坚持,因为我依然相信我们所谓那种坚持地价值与意义,我依然为了我们最好地时间去奋斗,我们就是未来地书写者,我们就是未来地担当与自强地代表领袖,我们就是未来地骄傲!
观《八佰》有感4
最近火爆的电影《八佰》上映了,朋友圈和抖音都反响强烈。爸妈为了加强我的爱国情怀,让哥哥给我们订好了电影票。我怀着激动又复杂的心情来到电影院,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战争类的电影,我无法想象电影里的画面,竟然是真正的历史重现。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1937年淞沪会战时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254团留守在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团长谢晋元怕日本人发起下一场猛烈进攻,就把420人称作800人。
第四个昼夜最让我激动。外面日本人越来越多,但是战士们子弹也越来越少,他们一个个背上炸药包,打算和日本人同归于尽,只要人在,就不会让日本人靠近一步,势必坚守着上海最后一道防线。让我最感动的是有一个护送电话线的任务,租界原本可以安安全全的活下去,但他们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并没有隔岸观火,而是纷纷报名参加这次护送任务,牺牲了不知道多少人,才最终接上电话线。战斗进入后期,谢晋元团长为了保住战士们的生命,选择冲过护城桥,虽然最终成功,但是只有三成的人生还。
在这部电影里,我认识到了虽然粗鲁但是爱国爱家人的老算盘;年龄虽小,但是不屈不挠的小湖北;顽强向前,忠肝义胆的谢晋元团长……虽然人物角色都不同,但是都是保家卫国的抗战英雄。一寸山河一寸血,我们的五星红旗是战士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和平也是英雄们的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安于现在舒适的现状,要有居安思危的精神。对于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恶行,我们没有资格代替先辈选择原谅。勿忘国耻,向英雄致敬,向伟大的中华民族致敬!
观《八佰》有感5
因为疫情,已经有半年多没有走进电影院,昨天拿着读书打卡兑换的电影票终于观看了2020年第一场电影—八佰。实实在在地被感动哭了,怎么能这么好。
电影出现的人物众多,能被记住的角色多达十几二十个,却一点不凌乱,很多情节点通过个体以及几个群体间自由切换的视角下得以完整顺畅呈现,不得不说,管虎导演为这个故事选取的视角以及所做的视角转换是一剂叙事的良药。一部热血沸腾的爱国教育片,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华夏热血儿郎的家国情怀!
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四百二十余人固守上海。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八百壮士”愿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开头,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界。河的这边断壁残垣满目苍痍,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八百壮士,真实又热血。不是神剧,他们是真实的人,会死,会害怕,也想逃,一堆男人在一起也想讨媳妇,也看着对面一河之隔的美女眼神发直。这群真实的人,守着一个仓库,守护上海群众的信念。明知是死,还拼尽全力的样子,有着让人无法直视的美。我们都知道现实,可是若在现实里完全丢失了理想,就真的有点无趣,是吧?!
战场的刻画从小角色入手,角色有成长,最后家国之情是自然的流露。电影首先展示他们是普通的真实的人,伴随着他们亲历了一些事情,最后都成长为英雄。坚韧的抉择与觉醒在重压下更显弹性,每一个底层士兵的人性被解析重构,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民族气节未曾改变。我歌颂每一位英雄。
无论从何种角度解读,2020年能够在影院看到《八佰》都意义非凡,久违的热血浪漫,愿世间再无喧嚣。
一直想去看《八佰》,刚好昨天下午有时间,和老婆一起去看了,深有所触,说上几句。
先说数据,加上点映,上映三天,票房7.7亿,由于疫情对观众入院观看信心的冲击,我觉得成绩什么可观。猫眼评分9.2,心想豆瓣评分绝对会-1,果不其然,豆瓣7.8,豆瓣早已失去国民评判准信力,国外电影再烂评分至少+1,国内电影自动-1,这不是电影工业发展滞后带来的附加影响,而是长期外部文化价值观输入带来的直接影响,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影评人根据地多在豆瓣。扯远了,男女观众比接近7:3,20—35岁观众占比75%,你别吓一跳,再过三年我都不算一个适龄观看群体了,很难过,我觉得我至少还能常进电影院15年,拭目以待吧。
再说感受吧,票房已经确定《八佰》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战争片,但也更像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它以悲壮的表达手法向后人阐述了抗战史上先辈们不屈的.斗争精神,现实只会比电影更残酷,因为工作原因,十多年来,接触了很多上过战场的老兵,当你坐在他们身边听他们亲身讲述战争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电影中士兵被子弹击中的画面还原度应该有85%,我见过很多现实中被枪击的照片,指头大小的枪口,后面是碗口大小的创口,击中重要部位断无生还可能,我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深知一个人在枪林弹雨中穿行需要多大的勇气,活下来的运气占了一大半,上了战场,都抱着一颗必死的决心。后人,只是看到一个个数据,伤亡多少人,幸存多少人,真正上了战场和敌人厮杀,九死一生,十不存一,是常事。
电影中大家都看到的是河对岸租界隔岸“观看”的人们,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一句是叫做“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觉得人数在55开吧,乱世之中一半的人为了生存而自保,只要活着,谁主政并无所谓,河对岸另一半的人大多是无能为力罢了,只能眼看着战士在一侧和敌人厮杀。所以电影中也用不小篇幅描述了送物资、跑桥送电话线,包括后面的募捐。不过电影对上海女人一点都不友好,也算是一个地域的缩影……
我从不会怀疑士兵们会不会向影片中描述的勇敢、无惧生死。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是给我们一次中继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过去很多年我们疏忽对青少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每次你看到网上一些无脑的评论肯定会恨得牙痒痒,甚至有时也会附和一句。教育始终是国之大计,键盘侠并不是多了,而是会使用键盘的人多了,有句话叫“人出一百,必有鸟人”,甚至你回想一下,自己上学时班级里是不是总有一个格格不入的人,生活群体中总有一个言行相异的人,别去做这个人,善待他人。
其实也想带儿子去看一看,不过才四岁,应该也看不懂,留在日后再说。经过三十多年坎坷起伏又始终徘徊在地面的人生告诉我,一个人培养好的心性远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学习主要靠自己,但路走歪了,回头就难了。
观《八佰》有感6
最近,最火的电影非《八佰》莫属了,也常常看到同学写《八佰》的观后感。正好妈妈单位发了两张票,趁今日下午没事,就把电影看了。 《八佰》改编于真实大事,电影取材1937年发生在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叙述了中日淞沪会战交锋近三个月,彼时的国民心中遍布恐惊和迷惘,军人畏战,人心涣散。在上海濒临沦陷的时候,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奉命带领420余人驻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为迷惑日军、壮大声势,他对外谎称仓库内有800人,"八百壮士'因此得名。
一面天堂,一面地狱。当时还有英国等国家的租界,所以日军打的时候,不能打租界,轰炸也是如此。苏州河把1937年的上海一分为二,虽只有一河之隔,但有天壤之别,一面处处是硝烟、废墟、千疮百孔的`建筑,衣衫褴褛的人们,而对面灯红酒绿,有唱戏、赌场玩牌,人们有时髦的发型和珍贵的衣物。
日军用钢板阵掩护工兵爆破墙体,手榴弹无法击破,壮士们就将炸药捆到自己身上,从楼上跳到日军的钢板阵中。一位赌场老板说:"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一个女孩冒着生命危急,从河对面游了过来,送中华民国国旗,升旗必定会激怒日军,可在自己地盘上,为什么不升?民国国旗升起来了,日军战斗机扫射,人肉来挡,死一波,上一波,无论如何,国旗不能倒!致敬英雄,中国人民永久会记住你们!
观《八佰》有感7
九月二十五日,我们班去观看了《八佰》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我已经看了两次,我感触很深。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1937年时,在淞泸会战末期,在四行仓库里,420位壮士在与日本鬼子奋力斗争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到了当时形势的残酷与国内的哀鸿遍野。隔了一条苏州河,就是租界了,租界那边灯火通明,很漂亮;而这一边,黯淡无光。两边对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堂和地狱!
在“子弹雨”中,战士们面对着子弹毫不慌张,反而害怕死去的战士就回“安全区”,让我特别得震撼: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了,怎么还有时间救别人呢?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军开着坦克来炸大楼。因为那台坦克是加固了的,所以用普通的炸弹扔下去是没有用的。有几位战士做了决定:把炸药绑在身上,一个个跳下去。多么英勇啊!那些安福享乐,万事不管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在我化成灰尘之前,我希望能看到你的`笑容。”愿你们在九泉之下永安。谢谢你们的付出,给予我们的幸福生活!
观《八佰》有感8
周五下午,我看了《八佰》,感触颇深。
第一是国难当头的牺牲精神
影片第1个打动我的镜头,是战士陈树生抱着炸药跳下去与敌人同归于尽,在跳下去的那一刻,他大喊出自己的名字。随着一声巨响,我甚至都还没来得及看清他的面庞,他就从我的视线里消失了。紧接着,战士们一个接一个的跳下去,仿佛不是去赴死,而是去赴约,赴一场慷慨之约。历史上真实的陈树生也是这样,牺牲的时候年纪只有20多岁。在影片的最后,屏幕上一个个介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这800壮士。原来他们都曾经在那个离我们很远的战争年代,切切实实的用生命为民族奋斗过。“国人皆如此,倭寇岂敢?”他们视死如归的的精神令敌人胆寒,令后辈敬佩。
第二是唤醒民众的信心与尊严
一面属于中国的旗帜,一位小姑娘从世外桃源的天堂,带到如魔鬼地狱般的地方,这面旗帜的递送者是租界一个衣食无忧的赌场女老板,而她的弟弟为了给战士们送电话线,牺牲在桥上。升起的那一瞬间,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仪式感的`力量。升旗会引起日军的注意,他们会疯狂攻击四行仓库,但是战士们这样说:“不能让国旗倒下,要让全中国的人们知道我们还在战斗!”一个个的战士为了保护旗帜倒在旗杆下,他们用血肉之躯支撑着旗帜巍然屹立。
看完这部电影,我有深深的感想: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一定要记住那些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先烈们,虽然他们已经远去,但是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他们的精神永不磨灭。
观《八佰》有感9
今天带着一种沉重的心情看完《八佰》这部电影,看着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着我们的国家,我的心情澎拜而又感动,想想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但是我们还要勿忘国耻,《八佰》虽然是一部影片,但是他勾起了我们亿万中国人对过去历史的回顾,我们要永远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一定要发奋图强,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在未来我们一定站立在世界的巅峰,让所有对我们国家有狼子野心的国家可想而不敢及,先辈们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保护好捍卫好咱们的祖国,我们一定会传承你们勇敢、顽强、不畏牺牲的精神。
最后向我们在抗日战争牺牲的.军人们表示致敬、向我们惨死在日寇枪炮下的同胞们表示哀痛,我们不会忘记历史,请你们放心我们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观《八佰》有感10
9月30日是纪念烈士节日。这一天,王老师为了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去香江电影院观看爱国电影《八佰》,我内心非常激动。
最让我感动的一个场景是护旗的'那一段:18岁的童子军杨慧敏冒着着生命危险送来一面中华民国国旗。第二天,谢晋元团长命令在四行仓库楼顶升旗。日军为了挫败我军士气,开着飞机前来阻止,我军用机枪进行反击,无耐机枪敌不住飞机的扫射,旗子倒下了,战士们跑过去把旗子扶正,又倒下了,又扶正,他们用身体一次又一次地紧紧地护住旗子。为了护旗战士们倒下一批又一批,直到最后一刻战士们都还依然坚守着,最终取得了护旗的胜利。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取得胜利。他们的这种爱国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做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观《八佰》有感11
《八佰》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一部国家历史的折射,故事围绕日本人进攻仓库,号称八佰壮士的军队誓死捍卫荣誉的电影,这部电影真真切切的反映了人性的变化。俯视镜头以四行仓库为中心旋转,苏州河为界北边是日占区的地狱,南边则是英法租界的天堂。鲜明对比、极具讽刺,战士们面对恶魔般的日军,后背繁华且似乎和这场战争毫无关系的`租界区,他们没有不满、怨言,只是做了军人该做的事。苏州河对面平民百姓从刚开始的冷漠到最后的觉醒,这是一个国家从死到生的希望,片中小湖北的哥哥护旗战死,化作赵子龙,骑着一匹白马,独挑大军,应了那句话不解沙场战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那一代人有他们的信仰,他们心中都有个信念,中华民族一定会站起来。
面对强大的外地入侵,单纯依靠装备落后的军人抵抗外敌侵略,将士们可歌可泣、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所以更要依靠群众的力量,发动全民族进行对抗,是非常符合客观实际。历史的悲歌不能重演,为现世所警醒!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现在的和平应当值得每一个人去珍惜!
观《八佰》有感12
就在《八佰》开机之前,剧组曾走访了19个城市,随机采访街头的年轻人是否了解“淞沪会战”“四行仓库”“谢晋元”等历史名词。结果是令人遗憾的,除了少部分人表示听说过“淞沪会战”的名字,其他人纷纷表示一无所知。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不论是管虎导演,还是《八佰》其他台前幕后的创作人员,都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感:哪怕经历了项目三度重启、主创排期问题等诸多困难,依旧不改初心,坚持要将这部电影以最好的品质呈现给观众,让这段历史不被后人所遗忘。
预告片发出的瞬间,在管虎导演的微博之下,一直低调的《八佰》主创们纷纷前来“报到”,评论区亦可窥见影片中熊熊燃烧的男儿热血,也让人更加期待影片上映!
观《八佰》有感13
“我听到对面的楼里有人在喊,父亲说:‘那些人在保护我们’,我只记得那时候酒酿圆子很好吃,却不记得发生了什么”。
荧幕上炮火连天的场景看的我心惊肉跳,甚至都有一种想要找一个日本人打一架的冲动,即使我知道那样是不对的。像我这种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自然不会知道那种感受。但是即使是在观看电影,我也能深刻的体会到当年的生活在那种情况下人的感受。我相信很多人也是这样,认为这就是家国情怀。
电影中的各个角色扮演的十分真实,开始很多人想当逃兵,但后来渐渐的变得勇敢了起来,最后竟加入了掩护部队逃生的敢死队,被人们称作英雄。有的人肯定想说,他们凭什么算英雄,他们一开始可是想方设法的逃跑的人啊。对啊,他们是人啊,他们也有血肉有感情的啊,再说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
回家的路上,心里百感交集;本以为可以快乐的看完一场电影,但电影那沉重的内容却让我怎么也开心不起来,而此时已经到家了,于是我决定玩会手机解解闷。正要的起劲时,我忽然想到电影中有很多人在对岸看着那些保家卫国出生入死的军人,一边说着军人加油,一边放着烟花说笑,对于这种隔岸观火,还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行为我很厌恶;但我看了看自己现在的'状态:了解到这些沉重的历史,却不因为自己生在和平年代而努力学习将来建设祖国,而用手机来麻痹自己。这和那些隔岸观火的人有什差别?
其实,一开始那个吃酒酿圆子的人就象征着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灯火辉煌的大城市里,又有多少人记得那老旧仓库里曾经的战火。
既然我们爱国,那就要多多少少为国家做一些贡献,而不只是在嘴上说说自己爱国啊!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懂得国泰民安来之不易!山河虽已无恙,吾辈更当自强!
观《八佰》有感14
9月12日桃山街道组织的践行初心使命,永葆党员本色主题党日活动,作为一名快乐义工的党员志愿者,我参加了这次活动,活动内容是观看影片《八佰》。
电影的核心在于升旗的片段,以升旗为中心点上下串联起来你会发现,升旗之前,逃兵在逃,群众在看,人人都想远离舞台,安安静静当观众,士兵们也只能被动挨打。升旗之后,逃兵敢战,群众应援,大家都开始明白,自己必须是舞台上的主角,士兵们还挨打但士气却完全不一样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全是靠这些不怕死的壮士们用血肉之躯铺就的。同样坐在电影院里的我们不是看客,人人都是戏中人,我们只有把心里的旗升起来,中华才能不倒。
在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展现出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对国家的富强而努力;铭记历史,更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观《八佰》有感15
没有天生无畏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题记
告别半年的“冰封”状态,电影院复工已有一个多月了,近期《八佰》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疫情虽然让人惧怕,但观众对这部《八佰》电影却充满了期待!上周我和同学一起去看了这部电影。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讲述了日军攻打上海时,“八佰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用智慧、勇气和鲜血,迎面阻击敌人四天四夜的故事,《八佰》选择自下而上的底层视角,以一群临时并入阻击部队的非正规军为主视点,讲述了一群英勇无畏的热血儿郎们也会眷家恋母,但为国捐躯但死而无憾,怕死畏战的散兵游勇在迷茫怯懦中找回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的故事。
跳
“快,快给我砸!手不要停!找准点,给我砸!”这是四行仓库里谢晋元发出的指令,日军就在楼底下,只有砸开了这面墙,才能与日军进行搏斗,那墙是用砖头一砖一瓦砌成的,非常的坚固,想要用锤头砸开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面对日军的进攻,就必须要把它砸开!说干就干,陈树生和老算盘一起用锤头砸墙,你一锤我一锤,终于把墙砸出了一个洞来。以陈树生为代表,一群战士们义无反顾的将炸药绑在自己身上,异口同声的喊着:“绑紧点”!他们将炸药牢牢的拴在自己身上,然后整齐的排成一字形,跳下楼去,与敌人同归于尽。这种无畏生死、义无反顾的精神使我感动至极,泪珠在眼眶里不由得的打转……
护
谢晋元在征求过大家的同意后,决定在天台上升起旗帜。而这面旗帜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热血希望,更是在向敌人们挑衅!果然旗帜还未到达顶端,日军的飞机便飞来了,谢长官的第一个命令就是保护旗帜!战士们纷纷跑上前去,不顾危险,死死地抱住旗杆。即使自己的身体暴露在外面,敌人的炮弹随时会击中自己,但他们的手,以及他们的保护旗帜的决心,并未因此而放开……
退
四行仓库和安全区只有一座桥的距离,谢团长在收到指令后,决定当晚全员撤退。虽然桥并不长,但是这也相当于完全暴露了自己,果不其然,谢团长冲锋在前,带着几个人先行上桥,被日军击中了。但他们并没有倒下,而是用尽自己最后的'力气,为队友打掩护。最后,他向后面的队友们喊了一声:“快过桥,活着就是胜利!”最终大家还是成功过桥了……
八佰壮士最后的坚守,极大地激发了河对岸所有百姓强烈的抗日情怀,犹如星星之火一般,却可以燎原!
片中有多个触人心弦的时刻,其中最让我戳泪戳心的一幕,源于一个看似平常的对话场景:跟随方记者进到四行仓库的外籍女老师询问战士们,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还这么拼命抗争,有什么意义?
一位战士回答:“意义?这里是我们的家!”
《八佰》它不是一部简单呈现历史真实事件的战争电影,而是一部带给我们许多“意义”理解的作品: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家国”的意义、“壮士”的意义、“军民顽强抗争”的意义以及“舍生取义”的意义。
此刻,我想起片头打在银幕上的那句话:“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向所有为保家卫国贡献过力量甚至生命的烈士们致敬!
【观《八佰》有感】相关文章:
观《八佰》有感12-01
观《八佰》有感05-25
观《八佰》有感(通用15篇)07-03
观《八佰》有感常用(15篇)06-08
八佰观后感01-22
《八佰》观后感02-04
八佰观后感12-05
八佰观后感06-07
《八佰》观后感06-22
《八佰》观后感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