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观后感常用15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长津湖》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人记忆当中的抗美援朝题材影片,还是上世纪50年代拍的《上甘岭》和60年代初的《英雄儿女》。几十年过去了,这两部黑白电影历久弥新,至今影响力都无比巨大。
我们这一代人,要有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抗美援朝电影。一直以来,长津湖战役这段历史鲜为人知,这是一场极其惨烈的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冰天雪地穿着薄弱的衣服与美军激战,付出了无比巨大的牺牲和代价。今天再看这段历史,更觉可歌可泣。这场战争的`战略意义是巨大的,它直接影响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奠定了胜利的根底。
能够把长津湖战役搬上银幕,是我们这一代电影人的荣幸。我们要用现代电影的制造手法跟创作理念完成一部经典战争片,告诉观众新中国为什么要打这个仗、靠什么战胜了强大的美军。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一部史诗。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2
在大年初一这天,我去电影院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其实于我个人而言,我并不是很喜欢战争题材的电影,但是,看完这部电影,我却被它深深的感动了。
影片的背景是在抗美援朝的时候,美军敌我不过,准备撤退,而撤退的必经之路,就是水门桥。为了不让他们逃跑,中国的志愿军军队要炸毁水门桥,在这场战争中,他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百多人最后只剩下一个人活着回到了祖国,无数的战士用身躯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其中有几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就是中国军队的物资、环境与美军的对比了。在严寒中,美军能喝咖啡、还能听音乐,而中国的志愿军却到了要吃雪的地步,且因为当时中国的落后,大部分武器都是通过抢夺美军的得来,且在前进时一会儿就会有美军飞机轰炸,可见二者的差距与战争的残忍。
其次在剧中有明显体现的,便是伍万里和伍千里的兄弟情谊了。两人在同一个连队中,但是伍千里并没有因为伍万里是自己的弟弟而手软,更是严格要求。最后为了炸毁水门桥伍千里英勇牺牲了,伍万里与哥哥的尸体一起靠在一块石头后面,第二天美军发现了两人依偎着的身躯,便用火烧了伍千里的'尸体,火融化了冰雪,两人一起滑下了雪坡,火的温暖又让伍万里苏醒过来,后来志愿军军队发现了他,他便侥幸活了下来。这一段当时真的令我大受震撼,也被两人的兄弟情谊深深的打动,也同时被保家卫国而牺牲的一个个战士们打动。
这部电影记录了历史,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砥砺前行。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3
打完仗返乡的连长伍千里,抱着哥哥伍百里的骨灰盒,在渔船上见到苍老的父母,立刻双膝跪地,重重的一个响头磕在甲板上,哽咽着对父母说:我没有照顾好大哥......."电影开头的画面和镜头,已经让我心有触动。
“这一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梅生同志很多次提到,为什么非得打这一仗?每一次的答案都是一样的,他说:“因为如果我们不打,就要轮到下一代”。为了刚诞生的新中国、为了以后的子子辈辈,探亲、预备退伍的都因一声令下迅速归队,直奔战场!他们不害怕吗?不恐惧吗?不,他们心底是害怕的,但是他们不畏惧,不会因为人的本能束缚住自己的手脚,畏畏缩缩,反而一如既往地冲锋陷阵。我们看到的只有176分钟,但是于他们而言却是一辈子…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就像影片中毛主席所说的那样:“这仗真不想打,但为了未来百年的发展,这仗又不得不打。这场战争,是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在1950年这个朝鲜50年间气温最低的冬天,志愿军第九兵团每个班十多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十多个人挤在棉被上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零下30摄氏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就冻伤800人。当美军穿着鸭绒服,在感恩节肆意地吃火鸡大餐时。志愿军连吃个土豆都必须用腋窝暖化之后一层层地硬啃。
美军侦察机一圈一圈的飞过,情报显示下方就是中国士兵,可美军侦查员怎么也发现不了踪迹。原来志愿军战士们为了躲避敌军侦察,早已和漫山的冰雪融为一体。凌晨时分,美国陆战一师被突然的袭击搞得丈二摸不到头脑。直到他们闭上眼睛的那一刻,恐怕怎么也不会明白:为何中国的部队能在毫无预料中,从天而降?在面对被活活冻死却依然保持战斗队形的“冰雕连”,美军首领不仅感慨:“面对如此有决心的敌人,我们永远无法打败他们”。
就是这样一支穿着薄棉衣、啃着冷土豆的'队伍,一把炒面一把雪,面对世界上现代化装备最强大的国家,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出发了。逆袭了美国号称“不败之师”的王牌军队北极熊兵团,沉痛打击了麦克阿瑟将军“让全体官兵圣诞前结束战争回家”的狂妄言论,愣是把世界上装备最先进的美军打回了“三八线”,打到了谈判桌前。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就是拥有着保家卫国的坚强信仰,志愿军才会创造了在极寒的严酷境地中,连续行军10天、平均日行军30公里的伟大奇迹。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历史,需要缅怀!
英烈,需要铭记!
和平,需要珍惜!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国家繁荣昌盛。今天的我们依然要铭记历史、居安思危。不辱先辈之忠烈,不负和平二字之珍重,用双肩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4
国庆假期观影《长津湖》,走出放映厅,恍如隔世。我们的三小时,确是志愿军先辈们的一辈子!对抗美援朝那段历史最初的了解还是在中学历史课上知道的一些,后来参军入伍有幸在原第九兵团20军60师服役多年,更有幸的是20xx年至20xx年当连队指导员的时候所带的连队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最后一役(金城反击战),所以后来对那段历史还是了解的深透一些。
一代人要做一代人的事,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为什么要打仗,为的是下一辈的人不需要在炮灰硝烟中呼吸。古诗上说“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坼,寒光照铁衣。”应在第九兵团恰如其分,从温润如玉的俏江南兵贵神速奔赴冰天雪地的高纬度东北。1950年的他们正年轻,1950年有些人也将不再老去。
边境临出发前追赶火车投掷棉衣暗示后面只有几秒镜头的冰雕雪人,让美军脱帽致礼的无名英雄们,诠释了雷睢生那句“让敌人看得起才是真正的硬气。”昏暗中不时听到擤鼻涕的声音,温情嬉闹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更多是炮声隆隆、血肉模糊、生离死别。粗犷却又淳朴的雷公,五大三粗却有孩子气,在最后的最后说“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对应70多年来祖国一直进行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工作,崇高礼遇践行兑现祖国与人民不会忘记这最可爱的人,这些为后世开太平抛头颅撒热血最可爱的人。英雄归于凡人,也会喊痛,梦回故土,再也唱不响沂蒙山上风光好。
一个个鲜活可爱的人就成了小本本上被框起来的人名。果然看这主旋律电影,鼻子会堵胸膛会热。铭记历史,感恩先辈,借用当下“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我们是幸福的人,而不再老去的他们永远都是最可爱的人!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5
《长津湖》是抗美援朝战争长津湖战役为背景,以某部七连指导员生死与共保家卫国的战斗故事为主线,讲述战士们不畏严寒、不畏牺牲,坚定信念,舍身为国,最终以敌强我弱、困难重重之下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英雄故事。这是一场壮怀激烈的战役,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长津湖》这部电影。看着战火纷飞的沙场,听着炮声和机枪声,我不禁想问:“子弹无眼,枪炮无情,明知危险重重,能活着回国的机会渺茫,志愿军战士为什么还要去打仗呢?更何况,美国侵略的是朝鲜,又不是我们国家。”这个问题的答案逐渐浮出水面,因为先辈们不想让下一代继续生活在这个硝烟滚滚,充满杀戮的世界里,所以他们把下一代要打的仗全部打完,吃的苦全部吃完,这样,他们的后人就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快乐的世界里,看到这,我不禁感慨,这是多么伟大的先辈啊!顿时,我双眼模糊了。
要知道当时志愿军装备是比较落后的,后勤供应也得不到保障,而他们面对的是装备先进、吃喝不愁的美军,在零下四十度的极端恶劣的天气下迎战,看着眼前的中国战士一个个地倒下、一个个地冻成冰雕……我不禁泪流满面,心里默默地说道:“如今之盛世,正如你们所愿!”
看到最后,我早已泣不成声,就连妈妈给我买的零食,也不知是什么时候被我收了起来。为什么美军装备这么先进,吃的喝的穿的这么好,最终会败给我们志愿军战士呢?因为我们有一个致命的武器,那就是——中国心,一颗爱国的心。只要中国人民的'心连在一起儿,不“我们打这一仗是为了下一代不打仗”这是电影里的一句台词。
我们中华民族是向往和平珍惜和平的,善良是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就像电影中,一个小战士在子弹壳上刻着“平安”二字,即便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的百姓仍然向往着和平。中华男儿保家卫国、奋起反抗,更是为了下一代的幸福生活。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6
勿忘过去,铭记历史,珍惜今天。近日,我和朋友一同观看了《长津湖》这部战争史诗般的影片,感触颇深。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真实、客观地再现了当年英雄人民抗美援朝的战争史实。
1950年10月,美国出兵朝鲜,毛主席提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让彭德怀将军带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
长津湖战役异常惨烈,在零下40度的冰雪天气中,七连志愿军战士,与美国的王牌部队“北极熊军团”展开了战争。他们守在1100高地,没有食物,只有冻土豆可以充饥。当天正是感恩节,美军在他们的`机场吃着火鸡,喝着美酒。即使是这样,志愿军战士也没有退缩,依然坚守阵地,苦战三天三夜,最后歼灭了“北极熊军团”。在这场战争中,有的一个连的战士,都牺牲在了战场上,变成了“冰雕连”。后来,美国将军看见了这一幕,不禁敬了一个军礼,还说:“这样有决心的敌人,我们终究打不败他!”
电影中七连的指导员说:“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希望下一代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这句话让我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没有他们就没有祖国的繁荣昌盛。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朱光潜说:“对悲剧来说紧要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是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引起我们快感的不是灾难,而是反抗。”所以是革命者选择了面对灾难,为祖国和人民去反抗它!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7
《长津湖之水门桥》里,看到美国的飞机轰炸我们最可爱的人,看到我们最可爱的人不到最后不放弃,看到他们用尽一切力量去反抗美军,我抑制不住地哭了。我在想,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现在会是什么样。所以我们应该一直铭记他们,缅怀他们。
先辈们用鲜血写下的历史,用青春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人们不会忘记,更不敢忘记。《长津湖之水门桥》的上映让人们对抗美援朝战争有了更多的了解,让人们对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更加珍惜。
动让我非常气愤。而且他们的将军—麦克阿瑟还说,可以在圣诞节之前结束战斗。所谓“唇亡齿寒”,经过商议,我们国家决定抗美援朝。
随即,我们的部队出发了。经过各种防线和哨兵,我们到达了美军大本营。当看到美军丰富的食物和先进的装备时,我深刻怀疑他们是从现代拿物资过去的呢。但这并未吓到我们勇敢的志愿军战士。虽然我们没有丰盛的食物和先进的装备,但我们有勇气、毅力和智慧。志愿军们尽管一整天里只能吃着冻得像冰块一样的土豆,也坚持战斗着。
经过长时间的坚守和奋战,志愿军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另一个营地,也就是美军军队机场,麦克阿瑟听说营地被攻占后,连忙让军队撤退。最终,我们粉碎了麦克阿瑟要在圣诞节之前结束战斗的想法,把他们打回了三八线。
我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战士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打仗,就是为了不让下一代打仗。”希望世界永和平,人类远离战争!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8
勿忘过去,铭记历史,珍惜今天。近日,我和朋友一同观看了《长津湖》这部战争史诗般的影片,感触颇深。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真实、客观地再现了当年英雄人民抗美援朝的战争史实。电影看完以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幅幅不怕牺牲、奋勇抗敌的画面浮现在我眼前,让我再次感受到如今的和平年代,是用他们的鲜血筑建的。
《长津湖》这部电影让我更多了解了建国之初人民的爱国之心,战士英勇不屈的伟大精神。谁不知道有战争就有伤亡?但老百姓为了保卫新中国,主动将自己还在休假的孩子送回志愿军队伍中。为了保卫刚刚从硝烟和战火中诞生的祖国,就算是已经退役的军人,也毫不犹豫地回到了战场。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刚刚成立之初的中国物质匮乏,我军装备落后。我们的敌人却是当时世界上武器最先进的美国。当美军吃着热乎乎、香喷喷的饭菜,一起相约战争结束后去对方家里吃饭时。我国志愿军们却在冰天雪地里吃着冻硬了的土豆,即使是冻硬了的土豆也要想着得节省着吃。这样强烈鲜明的对比看得我很难过也很感动,战士们不畏艰难、不抱怨、勇敢坚强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这一刻我多么想拥有超能力,立刻穿越时空,飞到过去,给他们送上热腾腾的食物。
令我无法忘却的画面,就是“冰雕连”。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保持着作战的姿势,英勇而无畏!当美国将军看见被冻成冰的我军战士时,他摘下帽子敬了一个军礼,并且说到:“这样的勇士我们永远无法战胜”!这一幕震撼了所有人,也震撼了历史!美国将军向冰雕连敬礼时,恨极了美军的我改变了心态。原来没有人喜欢战争,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长津湖》就是这样真实,尊重历史,符合人性。后来我特意上网搜索了冰雕连的事迹,当年三个连队中仅有1名掉队者和通信兵幸免于难,其余战士全部冻死,十分悲壮!《长津湖》导演组那么认真、用心,每一个镜头都直击心灵,深深打动了我。希望我们祖国所有的电影都能如此用心,多一些正能量。
影片的最后,冰雕连令美军将领肃然起敬,他说:“面对有如此决心的敌人,我们永远无法战胜他们。”是呀!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我们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我们的民族是无私的……有着太多赞美的话语,可我却已不知该如何表述。影片的结尾将士们挥动着手中的红旗,我想,那红旗一定是有魔法的,它一定是化作了街边的路灯,在黑暗中给了我们光亮,给了我们勇敢。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9
我看完《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后,热泪盈眶,眼泪一直在眼睛里打转,可是一直没有落下来。《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里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里面的战士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这场战争困难重重,那些年轻的志愿军要爬过高高的'雪山,那里的温度最低达到零下三四十度,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每天都要走几十公里。他们没有精良的武器装备,但是他们要和美军的飞机、大炮、坦克打仗。他们每天只能吃一个土豆,还要剩几个给伤员吃,美国军人却在自己那舒适又温暖的阵地里过着圣诞节,吃着烤鸡肉。
电影里有个画面令我印象深刻:
当美军以几十辆坦克与十几架飞机进行冲锋时,一个中国军人杨根思抱起一个正在燃烧的炸药包,冲向我们的敌人,与一些敌人同归于尽。他为了完成任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最后,我们的志愿军战胜了美军。我要向他们学习这种热爱祖国、不怕牺。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0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入侵朝鲜。并且,美国多次派飞机侵入我国领空,轰炸扫射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入侵我国台湾海峡,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同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这时的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周年,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各个方面仍然困难重重,我们伟大的祖国还处在艰难时期。抗美援朝的前线上,广大志愿军在粮食和衣服补给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仍旧保持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强大的战斗力,不惧艰险勇往直前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在战斗中涌现了大批的战斗英雄,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有志愿军第一人领袖之子毛岸英……?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这种忠于祖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广大战士,也有力地震慑了敌人,同时也重重的震撼了我的心灵。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入侵我国台湾海峡,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同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这时的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周年,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各个方面仍然困难重重,我们伟大的祖国还处在艰难时期。抗美援朝的前线上,广大志愿军在粮食和衣服补给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仍旧保持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强大的战斗力,不惧艰险勇往直前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在战斗中涌现了大批的战斗英雄,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有志愿军第一人领袖之子毛岸英……?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这种忠于祖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广大战士,也有力地震慑了敌人,同时也重重的震撼了我的心灵。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顽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贪于玩乐,虚度光阴呢?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好好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学习先进的技能,树立责任感,具有凝聚力,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成为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欢林肯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来,有无数像志愿军战士那样的人,在祖国危难时刻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国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有一个名字,每一次听到都会觉着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会满怀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钟南山院士,我们敬爱的钟爷爷,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他曾在17年前击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国难当头,他肩负着全民族的希望,义无反顾奔赴武汉,与病毒赛跑,与生命赛跑。自己扛住危险,把安全带给全国人民。他是伟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国人民的定心剂;他是我们的超级英雄,坚定而无敌。
可是我们的钟爷爷也会累,国之危难让他忧心忡忡,艰巨的工作让他满是疲惫。我在网络上看到了这样一张图片:在赶往武汉的列车上我们敬爱的钟老睡着了,灯光照着他早已花白的头发,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眉头紧锁。他的眼镜还架在脸上,电脑屏幕仍然是工作状态。这张图片,让全国人民心疼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年迈的他如此超负荷的工作呢?当然是钟老的爱国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学习,去敬佩的偶像。我们应该心怀和钟老一样的信仰:爱国。
富裕无忧的生活,让现代中学生的我们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学习是为了什么?今天,我们的偶像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了国家,为了国家面临危险时,我们有能力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才是我们学习的信仰,也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
目标再远大,也要从小事做起。我们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耐心整理好每一条笔记,勤奋背好每一篇课文,严谨对待每一道题……前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有我们“为中华之安全而读书”。刻苦学习,终有一日我们也能像我们的偶像那样报效祖国。
他们是楷模,是榜样,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和学习。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1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影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女儿问我,为什么我要去打仗。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
直到今天也许还有人发问:为什么要打朝鲜战争?难道美军攻占朝鲜以后,就一定会进攻中国吗?
我不是军事家,我从普通人的视角来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当年关于是否入朝参战,毛泽东主席考虑出兵不出兵,连续几天不能入睡,最终高层决定出兵援朝。我认为,毛主席是从战争中历练出来的军事家,对大局必定有着最为深远的考量。
其次,西方国家的民族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国强必霸”,这一点从世界史和中国近代史完全可以看出来。西方文化这种骨子里的野性,在文学作品里也能窥见一斑,如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吉卜林笔下的文学形象常常显示出野蛮和侵略的品性。当年美军在朝鲜战争初期占据优势后,开始越过三八线,用飞机轰炸中国辽宁丹东。试想,如果美军占领朝鲜,他们会安分守己吗?老虎改不了吃人的'本性,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胃口,向它让步是不行的。电视剧《霍元甲》有这样一句歌词吗?“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
其实,抗美援朝的道理可以归结为一句老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一战,我们的胜利为后代子孙赢得了70年和平发展的时间,国际社会也对中国刮目相看。这一战,是立国之战,立威之战。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2
电影《长津湖》是国内战争大片,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之战的惨烈场景。其阵容之强大,拍摄技术之高超可谓一流。说他是一部优秀战争题材的电影是不为过的,何况其主要演员乃是著名的电影明星大腕呢?电影《长津湖》的看点很多,令人震撼受益匪浅的地方也很多,譬如,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精神,那种互相救助,患难与共的担当精神等。但是,令我最受感染的还是其中的几句经典台词,道出了战争中人精神意志的本质。
电影《长津湖》的经典台词很多,最打动人心的台词就是这几句:“让你的敌人瞧得起你,那才是硬气。”,“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第一句是战友对新兵伍万里说的,第二句是连长对战士们说的。第三句是英雄烈士杨根思说的`。虽然这些话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特定的背景,但是其意义却非常广博,超越时空。
第一句的意义,我们可以引申为,人是需要自身强大自力更生的,靠别人的帮助是不行的。在战场上是这样,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在战场上,只有自己长本事,打败敌人,让敌人折服,才能让人看的起。否则说什么都是毫无意义,因为战争是残酷的。其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人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只有自己坚强,学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才是生存之道。所谓求人不能求己。不要指望人家的怜悯和帮助,否则就只能被人瞧不起和欺负。
第二句的意义和主席讲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基本上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这一仗是一定要打的,早打比晚打好。我们今天的流血牺牲是为了以后的和平安宁,是很有意义的。这一句的引申意义也是很广泛的,可以理解为,遇到困难不要绕着走,该当下做的事情不要往后推。如果一味地退却忍让或者说一味地推推拖拖,那么将来就会造成更大的被动。正如常言说得好,“早晚捆住有挨的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所以,凡事不能拖。
第三句的意义就更深远了,表现了一个具有坚强信念大无畏革命精神的人,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任务都能完成,什么敌人都能战胜。对人具有强大的启示和激励作用。我们一般人往往在干事创业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会打退堂鼓,以致于半途而废。其原因就是缺乏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必胜信念。只要具有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必胜信念,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不成的事情。
一部好的电影给人的教育是多方面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和情节也是很多的,但是一些经典的台词往往令人刻骨铭心,并深深地影响着人的人生。电影《长津湖》的这几句经典台词就有这样的作用。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3
志愿军战士们缺少制空权,物资贫乏,装备不足,天寒地冻,是同美军较劲,也在和老天爷较劲。然而最终的胜利还是落在了正义的一方。这不是巧合的幸运,而是历史的必然。为何愈挫愈勇,百折不挠,为何强弱对比之下仍威风凛凛,打得美军草木皆兵?因为志愿军战士虽然物质资源极度匮乏,但他们的精神力量是充盈丰厚的。
《长津湖》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中国志愿军在十分寒冷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奋勇杀敌,取得长津湖战役胜利的事迹,英雄们即使被冻成冰雕都没有退缩,不畏严寒、视死如归的`精神和英雄气概。
当我看到我们志愿军在冰天雪地里,吃着冻得像石头一样的土豆,穿着单薄的军衣,而美国军人却在军营里大口吃肉。我真是无比愤怒,眼泪瞬间哗哗流了出来。在这样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我们的中国军人依然坚守阵地,抗战到底。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一排排志愿军战士在零下四十度的阵地上,保持着战斗姿态成为了一个个永不倾倒的“冰雕”。
电影结束了,回去的路上下着蒙蒙细雨,我心里更加沉重,让我想起当今流行的一句话“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这一刻,我才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同时,我明白了革命先烈的辛苦与当今的生活来之不易,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此刻我就要立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为建设更强大的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身处和平年代,重温烽火岁月,回忆苦难与辉煌,我们当不忘初心,在为民服务中要强化宗旨意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将人民群众所期盼的努力实现,将人民群众所忧虑的尽心解决,为人民群众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4
今年国庆,《电影长津湖》上映。看时惊心动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冰天雪地里,一群群人为了一个国家,浴血奋战,书写一段段传奇,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正是电影对那段历史最伟大的致敬,再一次刷新了我对战争的认识。真正的战争,不会像竞技比赛,听指令,有序较量,它的.惨烈来源于,明知力量悬殊却只能选择前进,来源于说来就来的炮火袭击,也来源于四面八方的埋伏进攻……
这时,你就会觉得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一颗时时刻刻揪着的心,在抽搐,在流泪。不能忘记美空军对援朝军的火车和在乱石冈的袭击,弱小与强大,让人痛彻心扉,从来没有如此真切地体会到“走投无路”四字的情景,这就是战争,这就是残酷的战争。
时间就是生命,无数个刹那间,成千上万的生命就永远,定格于异国他乡的那片土地。时间就是生命,无数人一次次毫不犹豫的坚守与前进,保住了华夏热土亿万子民的安宁。
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志愿军,他们拥有着共同的信念——保家卫国。
让我永远铭记那些志愿者战士!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5
去之前只在包里捞了几张餐巾纸,结果开场前喝了一杯拿铁就被霍霍掉了。整场电影只能用袖子擦眼泪,默默吸鼻涕。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个场景:火车开过长城,晨光照耀在火车上时;雷公开车那一幕;还有电影最后战士们被冻在雪地里的那个镜头。
我一直是个感性的人,看红海的时候流泪,看战狼的时候也流泪,甚至一度拒绝电影院里的战争片或者苦情电视剧。这几个场景更是眼泪止都止不住。
《长津湖》比较突出的是群像戏,雷公那场算是为数不多的单人戏,也拍摄的很好。很多小细节都被给到了镜头,值得第二遍观看挖掘。大场景拍得很漂亮,尤其是埋伏那一块。镜头转换自然,电影整体完成度很高。
离开电影院后,我的心情依然澎湃,不能平静。荧幕前抗美援朝的中国志愿军们的战斗画面依然让我热血沸腾。我深感即使现在的我们没有被敌人残酷对待,也不能替曾经身披战衣的英雄战士们去原谅。我们更不能忘记,我们现在的岁月静好,是先辈们替我们负重前行。
你们吃过零下40度的土豆吗?你们被土豆“嘎嘣”断过牙齿吗?你能想象,卧在冰雪下,靠冻土豆果腹的悲壮吗?看完影片,丰衣足食下的.我们,应该为浪费粮食而觉得羞愧。
两军交战前,是美军感恩节前夕。一边零下40度,中国志愿军贴着峭壁,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冰冻但不至于硬得吃不下口的黑土豆果腹;另一边,美国兵不只是带着坦克、轰炸机、炮弹来中国的领土,他们甚至打战都不忘带上火鸡、培根、咖啡、高脂肪的饼干巧克力和各类罐头……就是这样,美军还抱怨着天气过于寒冷。如果不是看了历史的资料,你都不相信,这样讽刺鲜明对比的画面,竟然是真实的。
但是这样艰苦的战斗环境,依然不能压住我们决心战胜,赶走美军的气势。毕竟,我们的英雄是坦克、轰炸机等那些先进武器都不能让我们退缩的军队。对于只想舒服打战的美国军队来说,他们当然不能理解“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
其实,印象深刻的还有影片里的一句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革命烈士们用一拳拳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他们为我们铺下的和平道路上,我们新一代的少年们定要好好学习,不忘历史,励志前行,壮大祖国的未来。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01-28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1-23
长津湖电影观后感11-19
长津湖电影观后感08-21
《长津湖》的电影观后感04-25
长津湖电影的观后感09-06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06-14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05-08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09-02
电影长津湖的观后感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