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观后感>流浪地球观后感

流浪地球观后感

时间:2025-09-16 07:16:2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流浪地球观后感共7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流浪地球观后感共7篇

流浪地球观后感1

  “我原来以为家在身后,现在才知道,家,就在前面。”这句富有深意的话出自电影《流浪地球》。这部科幻电影的作者便是写出了《三体》这鸿篇巨制的刘慈欣,由他的作品所改编的电影自然不会差,目前仅仅上映一周,票房已经破了20亿,在今年所有贺岁电影中一骑绝尘。

  这个科幻故事发生在若干年后,那时太阳即将氦闪,整个太阳系也将不复存在。为了拯救地球文明的生命,全人类终于真正团结起来,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万座雄伟磅薄的“地球发动机”,将地球推出太阳系,飞向4.3光年外的新家园,即三体星系。这场流浪要持续整整两千五百年,历经一百代人。

  光看《流浪地球》这一题目,很多人会认为这部电影就是一部冷酷而严峻的纯科幻片,但里面的剧情却蕴含了极其浓厚的父子情。由于作为领航员的父亲刘培强十七年都没回过家,主角刘启对即将从外太空归来的父亲有心结,天不怕地不怕的他带着妹妹偷偷溜出地下城,到已是天寒地冻的地面上闯荡。刚好地球受到了木星的引力,大部分地球发动机熄火,刘启便加入到一支救援队,为重启发动机踏上征程。而身在“领航员空间站”的刘培强一直不忘关注着儿子,并为他设置了许多顺利的路。但他发现人工智能“MOMO”带着空间站反向逃逸,以为它要叛变,于是与同伴冒着生命危险冲进了主控室,却得知这是联合政府在拯救地球无望后的打算,只为留下人类的火种(人类胚胎)。刘培强义正言辞:“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最后,他怀着对儿子的愧疚,带着空间站点燃了木星,终于将地球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看到这一幕时,我深深地被感动了。

  一部好的科幻电影,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外,最基本的就是逼真的特效了。《流浪地球》可不会只有那些“五毛钱特效”,无论是地球上那一万座壮观的发动机,还是外太空那高级的领航员空间站,都让我感觉简直是一场视角的盛宴,在我的大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不久前刚刚看过《流浪地球》原著,相比于电影,的确有许多出不同。原著中的`主角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作为旁白讲述故事,完全没有电影中那般富有传奇色彩。别看电影将刘启父子间的温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实在原著中,彰显的却是人性的黑暗。在我看来,电影改编得的确巧妙,不但融入了主题,更是迎合了中国人心中传统的对家园的眷念,这也正是它成功的一大原因。

  电影里总会讲述一些大大小小的道理。比如《流浪地球》中行车系统总会说:“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提醒大家的台词在电影里从头到尾反复重现,现在有的公路甚至已经挂起了这样的警示牌。在地球即将瓦解前,政府命令空间站带上人类的胚胎离开。我认为,在现实和希望间,为何不去勇于尝试创造希望之光呢?!

  《流浪地球》既然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在剧情、特效、设定、道理各方面都是极其出类拔萃的,走进电影院看看这部片,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一定会被刷新的。

流浪地球观后感2

  我们这个时代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是希望。——题记

  最近,又看了一遍春节期间上映的大片《流浪地球》,顿有感触。

  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太阳系很快会被太阳所吞没,人类于是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制造了数万台发动机来推动地球,让其离开太阳系,去数万年外的新家园。在这个故事中,充满了爱与拯救,忠诚与勇气,牺牲与希望。

  “希望”是这部电影的关键词。电影的开头,便是韩朵呆教室的场景,老师问“我们这个时代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班长回答:“是希望”。是的,只有有希望,才能有信念;有了信念便会有成功的可能。接着,刘启便出现了。他戏群雄,带着韩朵朵出去看看世面。他偷了姥爷的车卡,骗来了2套衣服。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刘启的自大、狂妄,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少年。

  后来,他们遇到了CNI71小队,去运送杭州的火石。不幸的是,在上海,上楼之时,火石过重,姥爷韩子昂危在旦夕。在千钧一发之际,刚子毅然决然跳下了3楼,费尽了全身之力,将韩子昂奋力推进了一间室内,自己则被落下的电梯永远地埋在了楼底。对,这就是希望、尽管韩子昂最后没有逃离死亡,可刚子依然选择去流浪。

  空间站中,正准备回地球的'刘培强,听见地星木星将会相撞,他使决定留了下来,拯救地球。在知道大空站放弃拯救地球,莫斯“叛逃"“流浪地球“改为“火种“计划后,刘培强与马卡洛夫来到空间站外,不幸的是,马卡洛夫太空服破划破,他却依然说了一句:“刘,冰会化成水的,我相信我们的子孙还可以在贝加尔湖钓鲑鱼。”于是报着希望,撒开了手,飘入太空。刘培强忍痛进入总控室,作为刘启等人行动的坚强后盾,他被莫斯科惹怒了:“没有人类的文明毫无意义!”是的,这就是人与机械的区别,人是一种有希望的生物,而机械不是

  听到李一一的计划后,因火焰只喷射到五千公里,无法进入木星;刘培强与联合政府商量,最终联合政府同意用空间站中的三十万吨燃料引爆木星:“无论最终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于是,刘培强驾驶飞船,载着三十万吨的燃料,与刘启做星空下的决别,刘启哭了,木星爆了,地球活了……对,这就是希望!虽然刘培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却换来数十亿人的生命与人类文明的永久传承!

  其实,也许我们做不到电影中,刘启,刘培强,王磊,刚子及数千万人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了希望,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一次考试,一次赛跑,一次比赛,只要我们心中有希望,困难也许就会迎刀而解!

  流浪地球动人心,光明希望无止尽!

  走!去流浪!

流浪地球观后感3

  《流浪地球》是由“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作品的改编电影,影片故事设定在20xx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地球已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对于这部影片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精致又宏大的特效了,完全脱离中国电影“五毛钱特效”的设定,经费爆炸的特效实在很让人惊叹堪称“好莱坞水平”,将未来地球真实地呈现,末世场景整体比较流畅,带给观众视觉的冲击,从地下城到空间站,每个环境都是精心设计过的,科技感十足,没有任何细节会让人出戏,比如货车的球形方向盘、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赤道转向发动机的入口、给重元素聚变发动机挖掘原料的矿区、全世界的救援队大出动。大场面如被冰封的世界,被炙烤的家园,在一万座行星发动机推动下的地球,被木星引力捕捉的星球,这可以说是目前中国科幻的巅峰之作了。

  所谓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科幻大片,我认为并不是中国第一次拍出了好莱坞质感的科幻片,恰恰相反是因为中国第一次拍出了区别于好莱坞的中国式科幻片。解除地球危机可谓是科幻片里老生常谈的主题,试想《流浪地球》里的危机发生在欧美,那又会怎么样?欧美普遍的`解决方法是放弃地球,开飞船出去宏大的宇宙探索新的家园。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千百年来对土地的依恋,对家园的深情,让他们牺牲再大,痛苦再多也要带着地球一起逃命。其次,欧美主要宣扬个人主义,他们拯救世界的英雄往往只是一个人,而《流浪地球》中,拯救世界的是全人类,每个人都是英雄。最后就是感性与理性之差了,欧美科幻信奉理性,他们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冷静克制,所以欧美不会使地球“流浪”,更不会有不会有刘培强炸毁空间站这个结局。作者刘慈欣也说,理性上,他会选择飞船派,但“流浪地球”的概念更具美感。正是中国人这种更在乎家园和亲人的感性,成就了《流浪地球》的浪漫,所以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科幻片。

  作为一部被吹捧得很厉害的科幻片,制作团队历时四年完成。但这毕竟是中国科幻的第一部作品,也有一些不成熟。大到前期过于冗长的剧情陈述,小到英文字幕中错误用词和拼写都或多或少的让人有些失望。比如空间站休眠系统看似高级,但休眠很简单,苏醒也随意。主角刘启提出木星表面的氢气和氦气引发爆炸,利用其推力,脱离木星的这个方法本因为moss的计算结果而直接否定不尝试了那又为何因为一个小孩的想法动辄联合国呢?而且理性且冷静的联合国居然因为一个父亲的感情而同意执行那样危险的尝试,是不是有点草率了?还有女主韩朵朵最后的“强行煽情”也完全没跟当时紧迫的节奏挂钩。人物没有特点,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台词没有经过细细打磨,剧情缺乏铺垫,较为仓促,立意深度不够,无法引起共鸣和灵魂叩问。综其看来国产科幻片还是有待提高。毕竟《流浪地球》只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启航之作,不是巅峰之作,不是封神之作,所以我认为褒是要大于贬的。

流浪地球观后感4

  20xx年春节,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异军突起,口碑炸裂。坦白说,这种类型的电影不是我的爱,奈何家里大小两位男士都喜欢,我就陪着去看了。

  《流浪地球》中,太阳急速衰老,整个太阳系将在300年后毁灭,面对这空前的灾难,人们决定把地球整体迁移到最近的恒星系半人马星系中,这个计划被命名为“流浪地球”,预计需要花费2500年,跨越100代人。

  电影的情节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比较薄弱的,科学方面的设定也颇多漏洞。然而作为国产科幻大片,对我来说,最难得就是它所体现出来的中国精神,给《流浪地球》打上了深深地中华烙印。中西方文化区别早在神话传说中就初现端倪。古代希伯来人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圣经》记载:“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而中国神话认为太古时期,地球像鸡蛋一样漂浮在太空中,盘古花了一万八千年间不断地挥舞着他的巨斧,最终把鸡蛋被劈成两半,分为天地。有趣的是,老祖宗似乎一开始就知道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太空中漂浮的巨星,这样的认知虽然只是出于想像,但也算得上洞见先机了。除了创世之外,关于洪水的传说也有显著不同。中国传说大洪水导致世界成了海洋,残存的民众困守在高山上。鲧、大禹等人临危受命,通过不断地尝试,最终解决了洪水问题。而在《圣经》中,洪水成了上帝惩罚人类的手段,只有诺亚在上帝的指示下造出了诺亚方舟,从而躲过一劫。

  “我们还有孩子,孩子也还会有孩子”的台词让我想起愚公移山的`故事,面对太行王屋二山的阻碍,愚公没有选择搬家,而是决心移山并发出“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豪言壮语,他的决心和意志迫使天帝不得不妥协。而《流浪地球》的精神同愚公移山一脉相承,面对太阳系即将毁灭的危机,人们没有被动等待救世主的降临,也不是少量精英的悲壮逃离,而是全体人类共同努力,带着地球去寻找新的家园。对比《星际穿越》等科幻片《流浪地球》更看重家园,即使走,也要带着地球一起走。因为地球上有数以十亿计的人民,没了人,又谈何重建文明呢?

  西周尹吉甫曰:“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天塌地陷怎么办?补天撑地!太阳多了怎么办?射下来!洪水来了怎么办?修水利!……这种人定胜天地精神融入了我们的血脉中,代代相承,所以中国人无论面临天灾亦或人祸亦或外侮,都有无数先辈置生死于度外,换取和平安宁的美好生活。

  战天斗地的中国人,书写了五千年的文明史;战天斗地的中国人,傲骨铮铮从不折腰;战天斗地的中国人,必将重回荣耀巅峰!

流浪地球观后感5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的是未来某一天,太阳的寿命到了极限,再不久就要产生大爆炸,所以人类前所未有的团结,拿出所有的科研技术,在地球上建立了一万个推进器,给地球供给能量,把地球推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

  这个计划的时间是2500年,刚看到这个时间的时候,我想:这个计划得几百代人的努力啊!任重而道远。还有太阳真的会爆炸嘛

  不管在技术上是否能实现,故事的发展总是有曲折,吴京主演,自从上一次看过吴京拍的《战狼2》后,很久都没有去电影院看过电影了。

  在地球流浪的路上,远离了太阳,地表温度下降到零下八十多度,所以把人类搬迁到了地下层生活,只是看不到星星。

  地球表面零下80多度的时候,风雪飘摇,以往繁华的北京和上海不在了,真的是没法想象:在外面不超过一分钟可能就会冻死了,必须得携带氧气和做好保暖措施。

  在地球靠近木星的时候,受到木星强烈的吸引力,地球的流浪之旅的轨道受到了影响,直接要撞向木星了,同时地球表面出现了大地震,太平洋板块出现断层和推移,岩浆淹没了杭州地下层。

  在最关键的时候,大家想到了点燃木星计划,因为木星上90%都是氢气,利用最强烈的'冲击波,把地球推开,从而避免地木相撞。

  牺牲了很多的人,尤其是吴京主演的孩子的父亲,估计很多人当场都要掉眼泪了。

  关于人类物种继续延续这个问题,科学家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太阳确实会在五十亿年后爆炸,木星可能会吸收宇宙更多的质量,成为新的恒星,散发光和热,吸引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围绕起其转动。

  当然所有的一切只是推测,木星是否会在太阳陨落之前变成新的恒星发光发热,中间的时间又是多少

  还有地球它的寿命,科学家推测也就是个五十亿年,当然前提是在我们保护自然,不破坏大气环境的各种条件下,那么太阳也是五十亿年的寿命,地球是否会随着太阳一起发生爆炸或者陨落,使得整个的流浪计划出现问题呢到时候不仅仅是地球的“流浪”,应当是全人类换一个星球了呢

  作为一个小小的人类,对于五十亿年只是我们其中的一个瞬间,至于我的后辈子孙如何,我也不明白,整个人类的发展和礼貌肯定是越来越好,向着可持续发现前进,所有的一切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发展。

  自然的变化有我的规律,浩瀚的宇宙更是如此,不管未来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作为一个小小的人类,还是回归当下,努力地生活好每一天,不管是追逐明天,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还是能否推动人类礼貌的提高,只是一代又一代人,慢慢努力的结果。

流浪地球观后感6

  《流浪地球》描述的是不幸的事情,但此刻的孩子是幸福的,想想我这个年龄的时候仅有《地道战》《地雷战》《上甘岭战役》还有《铁道游击队》等等爱国教育片。此刻他们都是这类科幻大片。科幻题材的电影我看过《后天》,那时候是一种震撼的感觉,但《流浪地球》比《后天》还震撼,画面的震撼,情感的震撼,期望的震撼都有之。有人可能说中国为什么前几年拍不出这样的电影呢,不可否认有借鉴参考的因素,但从零到一是创新,从一加一大于二也是创新《流浪地球》就属于后者,并且这一次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的主人换成了中国人。

  地球开始了长达2500年的流浪,这样漫长的过程中人类只能栖居底下城,看不到太阳,也看不到月亮,更是看不见以往的蓝色天空。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都是那样的渺小,人类也如此。迄今为止从我们的祖先到此刻的人类,活着真不容易。对于个人也是非常艰难,小的时候到此刻可能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无数次的危险擦肩而过,大家试试想一下,如果以往的某个因素偏差可能我们都看不到此刻的太阳。对于我们微不足道的个人,活好当下,珍惜此刻,用力的过好每一天。

  坚定的期望是流浪地球上的人类的.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我相信我们不能没有期望,如果放弃期望就是一种犯罪。电影中吴京扮演的父亲没有放弃期望,在最终关头驾驶空间站冲向木星氢气层引爆空间站所携带的30万吨燃料;剧中的刘启以及他们的救援团队没有放弃期望,在大家都纷纷撤离的过程中逆向而行去到转向动力中心去重启动力;剧中其他各国救援执行人员在感召下没有放弃期望,最终他们回到基地协助救援。正是在这样的期望之下,他们拯救了地球,拯救了人类,使得地球逃离了木星的吸引力重新回到正常的行驶轨道上来。

  电影的场面再加上3D的效果会给观影的我们视觉的冲击。有北京、上海冰凌的地面,还有被寒冷冰寒封住的央视大裤衩和东方明珠;有地震带来的地壳运动导致建筑物的再次轰然倒塌的压顶;有木星大气波冲击带来的从天而降的火球冲击地面,这些场面的刻画丝毫不输国外大片。情感的叙述也是细腻周到,有父子感情的冲撞,有兄弟之情的磨合,有朋友之情的肝胆相照,所有情感的描述在大环境,大背景的烘托下都恰到好处,直润人心。以致电影结束影院的灯亮起,座位上的人们还久久不愿离去,仍旧沉浸在电影带来的那种氛围之中。

  网上有人说《流浪地球》上映之后将开启中国科幻大片的元年,我非专业人士不敢妄评,我只写下我的感受,这是一部好电影,并愿意推荐给周围的朋友,也愿意写一篇观后感来记录它,正如此刻正在干的事。

流浪地球观后感7

  中国科幻史在这个寒假档终于迎来了崛起。吴京投资6000万的巨作《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流浪地球》,票房已破43亿,尽管它还刻着好莱坞的影子……

  影片中一幕幕闪现在眼前。2050年,太阳即将爆炸,整个太阳系已经危在旦夕,于是为了帮人类找到新家园,人类在地球上安装了一万多个行星推动机,推向4.2光年外的三体人故乡,此计划为“流浪地球”计划,需经过2500年的时间,到达新的行星轨道,但地球切入水星轨道时,即将与水星相撞,地球陷入危机,然后有一对兄妹和他们的父亲,甚至是所有现存的地球人,心存仅有的一丝希望,共同努力拯救了地球,但最终他们的父亲为了地球而捐躯,在宇宙中,化成了一颗星星。

  至今,我的脑海中浮现着吴京最后的话:“3、2、1!”在刘启抬起头的那一刻,我泪崩了。整部电影围绕着一个话题:希望。没错,我们只差一根火柴,地球就能再站起来!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看完后,我真的是心潮澎湃。这也许是中国科幻电影上真正的第一部大片,虽然在细微之中,还是能看到好莱坞的影子和好莱坞的世界观,但中国电影已经在崛起了,已经给了中国人更多的希望和期待。希望是什么,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这句话在电影里出现两次,由课堂到全世界,心存希望,这也许是人类最后的希望。

  其实这部剧有很多彩蛋:“刚子没了”,这部电影里的刚子去救刘启爷爷的时候,牺牲了!而在2014年天津大爆炸时,牺牲的.那位消防员正好也叫“刚子”,在最后众人推针时,前来帮助的队员,正好是汶川大地震时前来救援的国家顺序。而这些前仆后继的人儿,不正是地求生存下去的点点希望之光?

  其实希望,就是那么宝贵。在生活中,你也要拥有希望!有人分数考差,失去了希望,失去了动力,也就一再考差,没有任何机会再提高了;有人高考落榜,对就业就充满了失望,不想再去学习,也就一直被生活玩弄;有人被欺骗,钱被卷走,只剩下绝望,他觉得自己活着没有意义,第二天就轻生了……但有人虽然成绩弱一些,眼中却充满了希望,从而东山再起!有人虽然高考失利,却选择重读,终考上重点大学!有人虽被生活欺骗,却从零开始,开启别样人生!

  不要问我上那些人为什么会那样,因为他们有的内心无比失望,有的又燃起希望。事实是,只有你心中怀着希望,那样才能走向成功!才能拯救自己,才能让自己再次站起来!看完这部电影,我是浑身发抖地站起来,中国电影已经开始崛起了,这就是中国电影的希望,相信几年后,好莱坞的影子将会离开中国电影!

  你知道为什么人往往在最后成功吗?因为他们始终怀着希望!

【流浪地球观后感】相关文章:

流浪地球观后感11-03

《流浪地球》观后感02-23

流浪地球观后感01-29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04-05

《流浪地球》观后感10-09

(精选)流浪地球观后感08-18

《流浪地球》观后感12-09

《流浪地球》观后感11-04

流浪地球观后感【精选】11-22

★《流浪地球》观后感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