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教学反思>《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11 08:24:5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槐乡五月》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1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七单元共有四篇课文,《恐龙》和《海底世界》是比较典型的说明文,结构很清晰,内容比较有趣,学生在学习时比较感兴趣。《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传说,以故事形式展现,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与第七单元的其他课文不同,这是一篇语言文字都很美的文章。学习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味语言文字之美。

  看到这样的文章,我有点无从下手。我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其中有一点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悟槐乡五月的美。但是运用何种教学方法确实让我想了很久。直到我看到了薛法根老师的教学实录,让我觉得有章可循。我没法上出薛老师的味道,但我觉得有几点是可以借鉴的。

  一、从词语入手,感受字词的运用。

  这篇课文中有很多ABB式的词语,如“白茫茫”“白生生”“喜盈盈”“香喷喷”“傻乎乎”等。这种类型的词语让人读着有不同的感受。就如“白茫茫”这个词,它体现了槐花之多。而“白生生”呢,则体现了槐花之白。又如“傻乎乎”一词,显得孩子的可爱,与“傻”有着本质的区别。再如“小小子”一词,它是比较特别的,指的是可爱的小男孩。可见文中的用词是十分恰当的。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妙处。

  二、以朗读入情,吟诵语言的美。

  文中有很多比喻句,相似却不相同,层层递进,渐渐深入。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将槐花比作瑞雪初降,比作玉雕的球,比作姑娘的小辫子。这三个比喻由远及近,从不同的角度对槐花进行描述。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发现。写比喻句也好,写作文也好,要有自己的视角,不要人云亦云。

  三、借重点字体会语言之精炼。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薛老师抓住“飘”和“塞”两个动词。“飘”字是形容小姑娘体态轻盈,身心愉悦。“塞”字则体现了小男孩的大大咧咧,自由自在。这两个字用的巧妙,而且没有更适合的了,非得这两个字不可,这就是语言的精炼之处。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基本上抓住了这几个点来展开教学。我感觉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就是朗读感悟时,有些拖沓,导致感受重点词部分时间就少了很多,只能大概地讲讲,没能讲透。时间分配上有些不合理。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2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抒情的语言,描绘了槐乡五月洋槐花盛开的动人景象,抒发了对美好生活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段,描绘了槐乡五月到处盛开着洋槐花的美好景象。第二段,设想中走进槐乡的小朋友定会闻香沉醉,受到热情接待的情景,第三段叙写孩子们用槐花装点自己。最后一节总写五月是槐花瓢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作者巧妙地将槐花与孩子融为一体,既赞美槐花,又赞美人。

  选择这篇文章作为开课内容主要是读完文章,第一感觉就是,就是要带着学生美美地读好它。因此,“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我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受槐花的美,香,槐乡孩子的快乐,一方面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如,指名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自由读,齐读等,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中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手段,配乐,图片欣赏等从美入手,以读解文,在读中表达美,再现美。但在朗读时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齐读时由于语速偏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情感的充分体现。这是我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的一个问题,通过老师多一些的范读,使学生朗读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在教学中我也很注重抓关键字、词、句,从关键字词句入手,让学生有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概念。例如我先让学生抓住“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为表达主线,使学生对全文有个总的印象,然后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课文的内容,做到抓一句而带动全篇,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做好了准备。还有在教学“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段文字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表示香的词语,然后理解“清香、醇香、浓香……”感受槐花香味越来越香,越来越浓,并通过朗读体会,还有“浸”字更是体现了香味到处都是。学生通过对关键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前半部分花的时间稍微多了点,在引导学生体会槐花为什么这么多时,还应有效借助多媒体,设计更为合理些。 在教学中让我也认识到了一些自己的不足,例如在教师自身的语言上,有时比较啰嗦,不够简练。通过此次教学,让我历练了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毕将再接再厉,向更高的目标奋斗。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3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散文,文章如诗般清新流畅,语言如歌般富有韵律。读完文章,第一感觉就是,要带着学生美美地读好它。因此,“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本课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一、以读代讲,感受槐乡美

  在本课教学时,本人设计了多次读书,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书声朗朗。个别读、齐读、自由读、配乐读、表演读、分组读、老师范读等形式不同的朗读就不下二十次。老师设计各种方式让学生能多读、乐读。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感受到槐乡的美、人的美,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并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表达美,再现美。

  朗读不光只是一种形式,也不是一种技巧,从技巧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种舍本逐末的指导得到的效果并不好,老师要着力在激发学生的情感上下功夫,以情促读。因此,巧用媒体,给学生提供图片、音乐创设槐乡五月的意境。在这样的“阅读情境”中,学生的朗读情趣盎然。

  二、以悟促读,品味语言美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老师谈“讲”色变,认为老师讲就陷入“烦琐分析”的樊篱。其实不然,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特别是处在三年级这个语文学习的转折期的.学生来说,老师应该充分认识自己不仅是学生的、合作者、参与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离不开对字词的品味、推敲。引导学生扣词扣句的感悟、推敲,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体现。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了几处对语言文字的推敲。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这两句比喻句勾勒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是美的,但城市学生对从未见过槐花,要让学生纯粹地从读文感悟,是很困难的。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这种美,图文对照学习是一个途径。在学生从文本中粗浅地感受到槐花就像“玉雕的圆球”时,出示像“玉雕的圆球”状的槐花,让学生看这幅图上的槐花像什么,当学生纷纷回答,像“玉雕的圆球”时,老师追问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就提醒学生好好地看图,从花的颜色、光泽、许多花簇拥在一起的样子,感受作者把槐花比作“玉雕的圆球”是十分贴切的。这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和图片的直观的形象,“玉雕的圆球”般的槐花便开在学生的脑海里了。再通过图片,将学生存留在头脑中的文字符号激活,感受加深,体验丰富了。由图到文,从直观的形象思维到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填补了学生认知上的空白,符合儿童认知的一般规律。

  再如读到“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时,追问学生,此时怎么不用“走”,而用“飘”,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小姑娘走路时非常轻快,由此可见,她们的内心是十分快活的。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一个“飘”字中蕴藏着槐乡孩子的“乐”,这是何等精妙,因此教师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不遗余力地感悟、品味,从而体会文章谴词造句的精妙。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这两句话有中蕴涵着对仗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烦琐的讲解只能让学生感到味同嚼蜡,让学生分成两大组轮读这两句话,体会对仗语言的“应和”之美。然后将这两句话分成小诗状排列,让互相对仗的语言一一对应,让学生在对比中反复诵读,将这种语言美、文字美积淀。

  三、以写促读,感受人物美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轻松活泼,且富有韵味的对仗语句随文可得,通过让学生改写小诗的形式,对文本进行“二度创造”,想象小姑娘,小小子在五月的槐乡快乐生活的场景。

  学生改写儿童诗其实也是对本文的一个吸收、内化,运用的过程,也是对前文朗读欣赏对仗语言这个知识点的巩固。课堂实践证明,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灵感迸发,不仅能做到语言对仗,而且想像丰富,“挂”“缠”“绕”“叼”“冲”等动词也用得极为贴切,充分体现了槐乡儿童的活泼、快乐。

  本课教学,本人的愿望是除了教出阅读的本色,读出文本的特色,还要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使课堂开放而富有情趣,在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内驱力,使他们很积极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这是吸收。接下来小诗的创作,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对文本进行再创造,让学生将内化的语言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达到“情动辞发”的境界。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4

  在教学《槐乡五月》第2自然段之前,我向同科目的老师请教这个自然段理想的教法。她们认为据课文逐层去理解,学生较易接受。可一走进教室,我就忍不住想尝试另一种教法。

  我踩着铃声走进教室:“同学们,五月,洋槐开花了,大家想不想去槐乡旅游?”“想!”学生异口同声。“那好,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进槐乡。请自由读《槐乡五月》第2自然段,然后告诉大家:去到槐乡,你最想干什么?”这问题一经提出,班里就像炸开了锅,很快小手林立。“老师,我最想吃槐花饭!”一学生迫不及待。“我也想吃槐花饭!”“我也是!”学生争先恐后。“哟!这么多人对槐花饭情有独钟!那好,今天就让我们大饱口福吧!我这也有一大碗槐花饭,”我拿起一个盒子,“请一个同学到讲台来,给大家说说他是怎么吃槐花饭的。”班里一反常态,非常踊跃。我请了曾超波。他到了讲台上,随手拿起桌上的一个矿泉水瓶,“我喜欢吃辣的。我可以在槐花饭上面浇麻油蒜泥、陈醋。”

  呵,这样子,好像早就彩排过的演员!讲台下面情不自禁地送给了掌声。我内心一阵欣喜。看着下面跃跃欲试的学生,我不忍就此打住,就再让两个学生来表演,且边演边解说吃法。龙子佳的表演尤其让我感到意外,那可真的像电视节目中介绍风味小吃的主持人。

  就在众学生在座位上“狼吞虎咽”“槐花饭”时,我不失时机地问:“吃着如此美味的槐花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们的答案也出乎我的意料:“这儿的人太聪明了,竟能做出这样的人间美味来!”“这里的人真能干!”……

  “槐乡的人除了勤劳能干,还有什么特点?”“小朋友临走时……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一学生照搬课文原话。“你手中的槐花多有重?要钱吗?从这你感受到了这儿的人怎样?”“热情大方!”台下齐唰唰地回答。“除了吃槐花饭,你还想干什么?”“我想躺在槐树下傻乎乎地睡。”那憨厚老实的韦尚贤站起来说.“你可真会享受!”我投去了赞许的目光,然后作陶醉样,“躺在槐树下,既可以闻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又可以欣赏那美丽洁白如瑞雪的槐花。这是多么幸福的感觉啊!”

  ……

  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说说到了槐乡自己最想干什么,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最想学的内容。这样的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立即兴趣盎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再如:“吃着如此美味的槐花饭,你想到了什么!”“槐乡的人们除了具有勤劳能干的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从槐乡孩子送礼,你感受到了什么?”以上诸多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去感悟槐乡不但景美,而且人更美。常言道:教无定法。所以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尝试不同的教法,未必见得不是好事。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跳水》教学反思06-09

《牧童》教学反思06-09

《感觉》教学反思06-09

律动教学反思06-08

《秋游》教学反思06-02

《草原》教学反思06-01

《泉水》教学反思05-29

《比的应用》教学反思05-27

《鲸》教学反思05-26

《长城》教学反思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