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教学反思>课程教学反思

课程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07 10:50:0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课程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程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程教学反思(15篇)

课程教学反思1

  本课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我在导入新课时,让孩子们齐读课题,鼓励他们大胆质疑课题。有的孩子提出“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有的孩子提出是谁坐井观天;有的提出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的……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课文。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交代清楚,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

  我认为课堂是必要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有机统一。上课不能没有备课,一定的预设是我们教学的依据,这是必要的。如果没有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势必会上到哪儿算哪儿。我觉得我的课堂有点局限于预设的方案,忽略了教学的灵活性。有时,随机生成的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比如拓展的,“想想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我作为作业布置,如果让孩子们接着说,想象小鸟和青蛙的第四次对话,课堂一定更精彩!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

  一堂课下来虽然发现了一些问题,但努力的过程却让我受益匪浅。相信语文的教学不在于一时,而在于日积月累,我将继续努力,让自己在新课改中成长起来!

课程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阅读图书,学习故事的语言形式。大胆想象,创编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想象、猜测等方法阅读图画书,在阅读中体会,在体会中阅读。

  3、情感与价值:在阅读中懂得:做自己,最幸福。引导学生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才能获得快乐幸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封面图片)聊一聊图中的小猪。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阅读关于这只小猪变形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猪变形记)

  生齐读课题:小猪变形记

  二、细听故事,学会思考

  师出示故事的微课视频,带着学生边渎故事,边思考,教会他们认真倾听,观察思考:小猪是如何寻找快乐的?

  视频观看结束之后,让学生用一个字说说小猪是如何寻找快乐的?教师引导回答“变”,板书放大变字。

  三、聊聊故事,语言归类

  1。小猪是如何变形的

  教师引导试着用(小猪用 把自己变成 。)句式说一说。

  2。小猪是如何打招呼的

  师:小猪装扮好自己之后,乐呵呵的出去了,看看他分别遇见了谁?他又是怎样和别的小动物打招呼的呢?

  出示小猪遇见斑马的图片,指导读读小猪和斑马的话,趁机告诉学生很得意很骄傲的告诉别人自己的特长就是炫耀,那么小猪接下来又向谁炫耀去了呢?

  总结小猪和小动物打招呼的语言

  四、大胆想象,帮小猪变形

  变成鹦鹉的小猪最后遇见了猴子,你们说它还会变吗?变成什么呢?现在把这只可爱的小猪请到你们身边,请你展开大胆的想像,(板书:大胆想象)拿起画笔帮小猪变一变吧!

  音乐声中学生自由画图并和同桌说一说怎么变的。

  师生交流。

  五、做快乐的自己

  那最后,小猪找到真正的快乐了吗?我们一起到泥潭看看吧!

  (出示小猪打滚图文)这会小猪的心情如何呀?

  生齐读:原来当小猪是最开心的事情呀!

  其实,通过这节课我发现我们班的每个小朋友也各有各的优点,在老师的心中,你们都是最棒的,老师希望你们都做幸福的自己!(板书:做自己,最幸福!)所以也请小朋友对自己说————

  生齐声:做自己,最幸福!

  六、认识作者,快乐阅读

  小朋友,咱们的故事讲完了,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这么有趣好看的绘本是英国著名的插画家本·科特自写自画的作品,后来有中国的儿童诗作家金波审译送给我们中国的小朋友读的。(出示封面,指名读作者。)

  《小猪变形记》这本书是聪明豆绘本系列中的一本,插画家本。科特还与其他作家合作创作了许多好看的图画书,金波爷爷也把这套书审译送给中国聪明的小朋友们,想看吗?

  师出示图书并介绍:希望课后小朋友能读一读这些有趣的故事,相信你一定会爱上这套绘本的。

  师:这节课和老师一起读书快乐吗?一起大声告诉老师:

  生:读书最快乐!

  师:下课。

  教学反思:

  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一些自我意识也逐渐建立,同时也开始了“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思想历程,这个历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同时往往也是漫长而曲折的。《小猪变形记》这本绘本就是用一种奇妙的方式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历程:一只百般无聊的小猪一心想要改变自己的形态去模仿其他的动物,想从中寻找到快乐和幸福,可他各种奇异的创举都以闹剧告终,最后才发现原来对他来说,做自己,最快乐!

  本书用明亮的色调展现了小猪自我探索的心理过程。借肋了图画书的形式,所以就显得特别的好笑和读起来也特别轻松。

  在活动中,我主要采取微课的形式促使学生边听边看绘本,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一步步了解故事的发展。在开始部分,从封面切入,激发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兴趣: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他想干什么呢?你们喜欢这只小猪吗?这时,孩子的兴趣已经上来了,不知不觉中产生一种想了解故事内容的期待。接着,我趁热打铁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故事配音微课,让孩子们仔细观察画面,体会画面上所蕴涵的意思,还引导孩子大胆讲述,让孩子去体会故事以外的情节。特别是讲到小猪与小动物之间的对话时,师生分角色扮演小动物来模仿小猪与小动物当时的对话及神态,使活动的气氛活跃起来了。以至于后来一碰到什么动物孩子们马上会说出小猪变成谁?活动中,孩子主动参与,兴趣盎然。而且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适时设疑,给孩子们创设的想象思考的空间,让孩子们在聆听中思考,在思考中懂得:欣赏自己,做自己是最快乐的。

  在这个故事片段中,我带领着学生先去学习小猪变成长颈鹿和斑马时和小动物们打招呼的语言,突出了不起,告诉学生炫耀的语气,后三个片段开始我试着用填空的方式,让孩子接着说一说他会怎么打招呼。这样的过程孩子发展了语言,在后面创作故事的环节里,孩子们发挥想象,并让自己说的话与文本语言结构一致。让学生大胆想象这一环节,我也是在一次次的试教中,深有感触,面对知识面比较窄的一年级小朋友,应该先和他们谈谈他们喜爱的动物、卡通人物,给他们提供一个发散点,这样会使他们的创编比较容易上手,根据我提供的练习纸进行填空写话,让语言发展渗透在无形之中,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在自由读书过程中关注语言,自觉发展语言。

  在课堂操作中,我为了追求环节的完整,节省时间,很多地方处理匆忙,给孩子的时间和空间较少如果在课堂上让孩子多展示一些,更有助于孩子对故事本身的喜爱,和对阅读的向往。小猪变其他动物时能抓住动物的特点,让孩子们说一说,就更加有实效性。所以读书是孩子的快乐,他们才应该是主角,在今后的绘本阅读课上,应该给孩子更多发表言论的机会,让阅读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课程教学反思3

  连续两堂课,走进这篇课文,对于情感强烈的课文,在把握感情朗读指导的基础上,希望能带给孩子们一些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渗透写法,达到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共生。回顾自己的课堂实施,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1.巩固书写格式。这篇文章属于书信体,借助文本的形式,引导孩子再次复习书信格式这一保底要求,为仿写练笔打下基础,

  2.梳理正文结构。聚焦课题,孩子们最想了解的就是,这个中国孩子发出的呼声是什么?结合阅读也不难找出相应的段落。于是,我顺学而导,为这部分拟写小标题,同时将剩下的段落进行分段,通用拟写小标题。这样既达到对前两节课拟写小标题的强化,又能起到整体感知文章结构的目标。很高兴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有的用四个字,有的用五个字,基本概括出段落的主要内容,简洁清晰,很了不起。

  3.体会父亲形象。以这个问题为牵引,感知课文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延续概括提炼能力的训练,一找句子,二说一说这是个怎样的爸爸,三文中批注练习。(保卫和平的勇士、热爱家庭的好丈夫、好父亲、知识渊博、有才华的人)。

  4.品读细节描写。文章读起来催人泪下,有一处描写特别打动人心。就是第三自然段第三句话的细节描写,最后一句的联想的细节。过读让孩子们感受作者悲痛的心情,通过想象运用细节,爸爸本来可以__________,却被战争夺取了宝贵的生命。这一处的拓展加了引导,而更加深入感人,我让孩子们运用细节来想象,如果爸爸活着,会做什么?具体的画面。(陪我们逛公园、和妈妈白头偕老、亲手为我带上蓝盔的……)一幕幕形象可感的画面加深悲痛的心里,随之读的味道就更浓厚了。联想的细节,我采用的是比较体会,朗读感受,体会包括父亲,所有的人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5.理解重点句子。“和平之花”这个句子,是文章的一个难点。结合课文的学习,出示图片资料,通过交流,孩子们真切感受,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体会战争对儿童,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引发同情与关注。

  可惜的是时间的仓促,我未能进一步引导,让孩子们练笔:学习课文的写法,给战地儿童或者联合国秘书长等人写一封信,表达我们的心声。留着尾巴,只能明天落实了。

课程教学反思4

  新课程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场所必须从课堂走向社会、走向地方,学习内容的载体也必须从教科书转向丰富多彩的社会实际。因此,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课堂外的,蕴藏与社会地方生活之中的课程资源,直接影响到这一课程的有效实施,这对教师课堂讲授的传统角色提出了挑战。而《桥》一课利用了泰安地方富传说的仙人桥,《唱响心中亲情的歌》也利用当地庆祝用的腰鼓纪念外婆.开发地方课程资源不仅要*学校和教师,还需要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地方和家长的支持。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与家长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建立密切联系。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与方式:

  ⒈与地方教育人才建立广泛联系,采用讲座、开课、展演、座谈、组织活动等多种方式,使之参与学校的教育。

  ⒉学校与地方的艺术组织、机构相互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

  ⒊参观地方的艺术展览,参与地方的艺术活动(电影、文娱晚会、庆典活动等),使课内外的艺术教育有机结合。

  ⒋充分利用的雕塑、建筑、市民广场、绿化等资源,丰富艺术教学的内容

课程教学反思5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误区一:教学开放过度

  实例 这是一节公开课。老师一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道做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练习巩固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新知。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然而,审视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识。在开放式教学中,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当点拨时还需点拨,当讲授处还需讲授。

  误区二:合作流于形式

  实例 这是一节参赛课。课堂上,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

  反思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上述片段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养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误区三:评价滥用失真

  实例 这是一节观摩课。课堂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表扬他!”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

  反思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表扬的掌声,回答好的学生额头上有的甚至能贴上几颗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学生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

  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师用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学生的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误区四:手段成为束缚

  实例 这是一节公开课。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突然,教师操作出现了错误,多媒体课件无法正常运行了。顿时,学生鸦雀无声。教师抛出求救的目光,专职电脑老师赶紧跑上去,摆弄着鼠标。不一会儿,一切又恢复了正常,课仍是热热闹闹地进行下去。

  反思

  现在的课,离开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课。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跟着电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走,实际上和跟着教师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走有何区别?教师只是把自己的“满堂灌”交给了电脑,而自己则退到了幕后。看似学生学得相当主动,其实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操纵。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千万不能为之所困,更不能成为它们的“奴隶”。我们要增进课件的交互性,使课件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进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课程教学反思6

  今天讲了《加法的验算》一课,特失败。课下针对我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

  我是这样来进行教学的:

  首先出示自学思考题:(1)从书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2)试着解答这些问题?(3)找到加法验算的三种方法?

  第二个环节:学生自学后讨论、交流。

  第三个环节:全班逐个问题交流。

  第四个环节:练习巩固。

  全班交流的时候第三个问题学生遇到了困难,经过再次看书自学多数同学能找到三种验算的方法。练习的时候问题就多了,但归结起来就是验算格式不规范)如有的把“验算”两个字写在了验算竖式的后面,有的验算竖式另起一行来写)和三种验算方法的混淆(有的同学用和加加数)。

  反思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如下三点:

  1、 留给学生自学交流的时间不够充足。三年级同学由于年龄较小,这样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困难比较大,因此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加上自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渐掌握自学的方法。

  2、 没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关系。算法多样化是针对全体同学,最优化是针对个别的每一个同学,也就是说:每个同学都可以有自己认为最适合自己的正确的方法,但是对全班同学来说,每个人的方法又是不一样的,这些方法并不要求全班同学都要掌握,可以是体会,或者说有这种思路就行了。在课堂上我要求全体学生找到加法演算的三种方法,难度就提高了,学生反而出现了思维上的不混乱。

  3、 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的不够。科学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是不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比如验算的一般格式还需要教师规范清楚的指导学生,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弯路。

  “二十四字教学模式”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大的方向和思路,具体到每一节课中还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思考和调整,在边实践边总结反思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

课程教学反思7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生理特征,在美术课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是提高其学习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质是引领他们发现美、享受美,进而创造美。例如,在学习制作头像装饰画时,让学生了解人的五官结构,然后以黑色、粉红色、红色等颜色布头剪成脸、头发和五官的造型。在白布板上演示人的各种脸部表情,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人在喜怒哀乐时脸部表情与五官变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剪出人头部分的模型,并根据人的脸部表情变化拼摆出各种情态的装饰头像。在此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创造的艺术潜力,拼摆出形象生动、有创意的头像。最后,指导学生将自己拼摆得最满意的头像在白布板上粘贴固定,完戍制作。在此过程中,还要选择一些典型作品与教材,如"材料的美感 —— 装饰画"中每幅画所使用的材料和运用的构思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从中学习用艺术的思索去创造美的作品。卢梭说:"对青少年来说,他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读懂这木书,必须全身心投入其中,只有学会观察并不断提升观察、探索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才能,开拓更加宽广的艺术天地。

课程教学反思8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二年级的小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容易把诗歌读流畅,并能熟读成诵。但是对于雷锋的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的这种精神的体会是一个难点。虽然雷锋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但是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还是很陌生的,为了让学生更能了解雷锋,我采取了多种形式,比如找雷锋的照片、雷锋的故事、雷锋的名句等等,来让孩子们对雷锋有更深的了解。

  开课前给孩子们讲雷锋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出示雷锋各种照片,让学生从雷锋的穿着神态动作中去直观了解他,由于雷锋离开我们时间很长了,要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们去揣摩雷锋的心情确实比较困难,所以务必把雷锋的故事讲活,先从雷锋7岁时成了孤儿开始,讲雷锋的身世,遭遇,然后告诉学生当时他的想法,以及在以后生活中的做法一步一步了解雷锋,从雷锋日常生活中为人民做好事来讲,讲当时雷锋心理活动,展现当时情景,打动学生,从中感受到雷锋的乐于助人,奉献爱心的精神,那么本课难点就突破了。

  课后给学生展示出雷锋名句积累,让孩子们更能激起对雷锋的崇敬之情。

  本课的拓展也是一个亮点,让学生说说身边的雷锋,当时孩子们都踊跃说出了身边的小雷锋,看到了孩子们的亮点,当然这种乐于助人的孩子并不多,所以通过课文的学习我相信能激发孩子们在生活中乐于奉献的精神吧。

课程教学反思9

  “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是民族瑰宝。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养生和健身的民族体育形式之一。是我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内容丰富多彩。

  在本节的武术(弹踢冲拳类)教学中,师生的共同参与,激发了学生的练习欲望,在学习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指导者,这样就形成了教学相长。在游戏和放松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主动、积极地和同学们共同练习,主动参与,既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又发挥其引导学生的作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练习密度虽大,但学生不会感到累,这样一来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指导;注重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充分感受到音乐在体育课中的重要性,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在享受强身健体的运动的同时也培养了武术的精神。

  从本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下:

  1、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武术基础较差,在学习“弓步冲拳,冲拳弹踢,马步架打”的动作时,显得上下肢协调性差,动作僵硬不自然,常常顾此失彼,这可能和教师的示范站位不好有关,应前后左右来回移动进行示范。

  2、在巡视指导方面,帮助指导的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应更加注意对学生的反馈给予及时评价,让他们体会到进步、成功的喜悦。

  3、今后要更加注意在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设计调整上更合理的安排。应该让学生先观看相关的武术常识,正确认识武术的意义。它具有强身健体和防身等多种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教学反思10

  在上完一班的《图形的魔术组合》这一节课后,发现同学们对图形的组合已经出现模式化,结果作业交上来不是很理想,只有少数几个同学能够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创作。

  在万般焦急之时,我忽然想到之前在《少儿书画》一书见到教师在教学生画画时是按照故事的发展过程表现绘画过程的。

  于是,在上另一个班时,按照此种方法,我在

  1导入夏加尔的作品《我和我的村庄》时,利用作者夏加尔的口吻编成离奇的童话故事将其绘画过程和目的连起来,发现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

  2于是我便顺势按照此种方法介绍书中学生作品,并要求学生自己编排故事情节创作图形的魔术组合作品。

  童话故事就像指南针一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几乎集中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打开了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勇于尝试;在思想和故事情节跳跃的过程中找到图形的魔术组合的诀窍——逆向思维.

  3在巡视辅导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已经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形成了大量的离奇的图形的魔术组合作品,可见同学们肠道了逆向思维的甜头。

  我想最近几年流行的沙画也是因为互动、时效性、故事情节而取胜的吧。

课程教学反思11

  我上的是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好娃娃》。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歌词讲述的是一个小朋友尊敬老人关心爷爷奶奶的故事。通过学唱歌曲来体会情感,学习歌中的小主人公,在家中做个懂得关心老人的好孩子。在这里情感地体验是重点。

  我以问题导入,“孩子们,你们平时在家里会帮大人帮长者们干点什么呢?”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拖地,有的说洗碗等等。紧接着我通过让孩子们初听歌曲请他们说出歌曲中的小主人公是怎样做的,并通过朗诵歌词体会歌曲的情感。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这一特性,采用情景教学法,突出情景教学并把歌曲分成小主人公与爷爷、小主人公与奶奶、爸爸妈妈与小主人公三个情境,在情境中学唱歌曲,在完成了歌曲教学之后。分大组扮演角色演唱,最后请全班演唱的同时请个别孩子上台分角色表演。新课标强调要把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所以我想通过角色地扮演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家的温馨、亲情的美好、爱心的重要。

  优点:

  1.常规教学,从开学第一次接触二年级的小朋友就被他们的活跃程度吓到了,但在很多前辈地悉心指导下,经过几个星期的了解和磨合,我和孩子们之间也逐渐变得有默契起来。各大组孩子们的表现也通过直观的奖励方式反映在黑板上。反馈的语言和对孩子们的赏识也有意识的从一些细节入手。

  2.教学准备,这次的上课真切地体会到了,大部分时候备课的细致度决定了老师课堂上的掌控力。二年级的孩子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所以这堂课我从课件到教具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想方设法不但从听觉更要从视觉方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语言讲述方面做到了语言流畅,范唱的时候做到了声音清晰。

  4.教学过程很清晰,完成了教学目标,孩子们学会了歌曲并能根据内容进行表演。

  不足:

  1.常规方面,虽然有意识地去做,但是做得不够到位,没等孩子们完全安静下来就继续下面的环节。

  2.分组接龙演唱的时候,师生接龙比较好,如果组与组接龙,容易导致后面看不到的孩子不能及时的参与进来。

  3.老师的表演示范太少,没有带动性,导致孩子们的表演不够精彩。

  4.分组表演的时候,站起来的孩子因为要边唱边表演所以导致表演不太自如,如果能让站起来孩子仅仅表演,其它没站起来的孩子演唱,表演可能会更大胆些。

  虽然这次的课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改进,我在成长的脚步声里兴奋着。

课程教学反思12

  冬天来临,幼儿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气候变冷,发现人们的.生活起居、穿戴打扮有了变化,会因为冰雪的出现而欣喜不已。但是,天冷了,孩子们穿着厚厚的衣服,都不太愿意活动了。《宝宝不怕冷》这个活动,通过歌曲,来让幼儿坚持在寒冷的冬天,锻炼身体,与阳光一起游戏。

  活动中,由于歌词内容简单浅显,都可以运用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所以幼儿对这首儿歌很感兴趣,而且学习和掌握也非常之快。我仅仅唱了一遍歌曲,孩子们就已经跃跃欲试,想和我一起唱歌曲了。在跟唱歌曲时,很多孩子听见每句的开头就能够接完这句歌曲,并已经能根据自己对语句的理解,用自己的动作进行表达表现了。尤其是后半段歌曲,其内容与幼儿平时的生活经验极为贴近,因此,一念到“小球小球拍拍,一二一二跑跑,小脚小脚跳跳”不用老师示范,宝宝们就已经知道配合上“单手拍、摆臂跑、双脚跳”的动作了。宝宝们一下子就学好了歌曲。在熟悉节奏歌词之后,我出示了一个有图有文字的歌谱,让幼儿边看边学唱。在幼儿的视线中,既有节奏谱,又有图和文字,因此幼儿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因为幼儿在学唱的时候,需要观察、对比。这个教具的使用等于是一个会说话的工具,起到了调动幼儿积极演唱的目的和作用。打破了以往老师机械地教唱,幼儿枯燥地学唱的教学模式。当幼儿唱熟歌曲的基础上,教师还进行了接唱游戏,教师唱上半句,幼儿唱下半句,并在幼儿表演中,重点指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宝宝不怕冷”的样子。

  此次活动内容的教育价值作用是相当有意义的,《宝宝不怕冷》是以歌曲形式先教授宝宝歌曲的内容,再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歌唱表演活动。歌曲的句子均是短句,富有情节,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符合中班孩子的特点。

课程教学反思13

  《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是多元识字教材第二册第九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教学过程我是按照定向导入一一教学新课一一巩固练习这个思路设计的,教学新课这一环节又分为熟读文,感受课文,背诵课文,识记生字四步.本节课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引导预习,求自主.

  新课程实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这节课上,在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及识记生字时,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发现规律,鼓励同学间互合作,互相补充,纠正,建立师生间,生生间课堂立体结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熟读成诵,求积累理

  读书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阶梯,积累是文学创造的源泉.因而课堂上要注意多读书.熟读课文环节就是我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堂上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好朋友读,同桌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分小节读〉多次朗读,以此提高学生读的技巧.同时我也参与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共同读,共同背诵,共同表演,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延伸课本,求拓展

  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提到:要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教学反思14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的热情都很高涨,个个都气势昂扬,有信心把语文工作做好,但经过几年的探讨,我们教师对语文课改还属在不适应阶段,在这就谈谈我对语文新课改给我带来的一些困惑与相应的对策。

  一、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发觉里面的新事物。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会产生拖堂现象,那我们如何去完成教学计划,识字能力又怎么样培养?那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堂的时间浪费掉,防止外界干扰,减少维持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重要的事情,提高课堂效率,时间不可以随便浪费的。我们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最感兴趣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对于较为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

  要培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三、老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

  作为老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那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其次,就是学会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协调一致;对学生的评价,不仅看学生成绩,还要多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搞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四、给学生营造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感”

  谈到语文教学时,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地掌握知识和笼统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时多,收益少”。重视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基础知识,那不学语法知识,“语感”又怎么样培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就突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可以通过吟诵法,让学生利用读书的语气感悟,主要通过学生,老师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进行对比,而产生共鸣;也可以进行教学情境法,来让学生感悟,主要通过教学内容,精心布置情境,让学生们都能融洽到情景中;还可以利用传授的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思维里产生感悟。

  五、把教师的教学理念贯穿到行动中去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然而,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师转为合作者,那么一堂课,教师如何去备课,如何去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去主动寻找问题。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由权威变成合作者,那么教师跟学生是平等关系,在学习中,备课中,可以去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去发现问题,通过课堂的组织,并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与个性,这样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化,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找问题,可以同学提,老师提,再一起解决;还可以通过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字、词、句、画等入手,让学生产生兴趣,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六、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社会实践中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以教材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然而就在课堂中经常出现一句课堂口头语“你们读懂了什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就知道还是不能走出“教教材”,新课程的教材,使我们在课堂提问下,学生无语。我们是想让学生弄懂教材,并从教材中引发到现在生活中去,而往往教师们还是拘谨于教材,不敢突破。还由于学生在现在生活的阅历和社会接触较少,读课外图书也有限,也很难去领悟教材,甚至一些关键词、句难以表现出来。真正树立为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教学要沉下心来咀嚼教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欣赏点评;要开掘出蕴涵于母语中优秀的民族文化;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还要自己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能自己收集信息最好。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信息调控的功能。

课程教学反思15

  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让学生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为美术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它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各种功能为一体,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课堂上充满了儿童情趣,而且使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就像为美术课堂,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提升了美术教学的品位。

  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绘画兴趣。

  布鲁达说:“学习的剌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在课前准备了大量不同类型的资料,有视频、音频、文字、图像、动画等,被集成到软件中在电脑多媒体任教师随意使用,学生则可按教师引导收集信息,可任意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素材。学生的抽象思维要有一定的感性材料支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给予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的支持,使学生容易对知识理解和产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教学二年级美术课《我和昆虫》就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有了观察各种昆虫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图案美等的直观效果,以此作为很好的媒介,既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也为诱导学生爱护大自然提供很好的契机。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在传统的工艺美术教学中,构思设计——铅笔绘出草图——定正稿一一上色一一整理画面一一完成。学生从设计构思到绘制完成一幅作品所花时间较长,再加上对手工绘制的技术要求较高,花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多。对学生来说,好的构思设计不但代表好的设计作品,它还包括有高超的技术表现能力,对此也是在应用设计课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现代电脑美术的出现,正好能解决这问题,因为电脑有强大的编辑、造型、上色和文字处理功能,可以直接按自己的设计指令,绘制出自己满意的图形、文字也为和色彩,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绘制质量。在以往如果在完成后的设计作品不满意,需改动一下,那就等于重新绘制一张新的作品,而此时有了电脑,你就只要在原来的作品上用各种应用工具,就能轻松地解决问题。省时省力,而且可用更多的时间追求创意和效果。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方面是指要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能保持新鲜感和参与热情,一方面要有一个宽松的表达空间及治学的民主气氛。新鲜感是吸引注意力和引起兴趣的前提条件;表达空间是他们能力得到肯定、思想得到锻炼的场所,而广阔的想象空间则是使他们畅所欲言、打破思想束缚、自由发挥想象力的肥沃土壤。这正是传统教学模式所达不到的境界,也正是新的电教手段表现出旺盛活力的方面所在。由于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从知识点和新颖性、趣味性方面作了多方面的思考和精心的策划,生动活泼的画面以及多种媒体的共同参与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从而可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这样,在多媒体技术下的学生美术想象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的创作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我们应在明确鲜明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应用好现代化电教手段,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教学应用课件,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课程教学反思11-10

实践课程教学反思11-10

课程教学反思15篇12-31

教师课程教学反思11-12

校本课程教学总结12-23

教学反思12-31

足球教学反思01-04

《拜年》教学反思01-03

《6》教学反思01-02

还字教学反思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