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教学反思>《温度》教学反思

《温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24 09:35:0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温度》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温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温度》教学反思

《温度》教学反思1

  今天我讲得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温度和温度计》,课前看教科书、教学用书感觉挺简单得,只要把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会认读温度计以及零下温度就行。可是一堂课下来,时间感觉还很紧,学生对温度计的认读还是有些困难,也就是说我上了一节失败的课。失败的原因在哪,校长主任给与点评,我也深思。纵观这节课,从两个方面查找原因。

  一是在教学结构方面。

  1、在比较水的冷热活动,设计意图是学生分两次感知四杯不同温度的水,但由于顺序不同出现不同的结果,最后让他们感觉到用手不能准确的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体会的不透,教师也没深挖,没有激起学生前概念与现实现象的矛盾冲突,这是一大败笔。

  2、在观察温度计时,没有给足学生充足的观察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

  3、在摄氏度的读和写时,教学难点解决的过于生硬,尤其是在零度一下读的时候应是从零度开始往下读,当时有的学生能够准确的读出来,但由于我没有追问,“你是怎么读的”,错过的教学时机,最后我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准确的.读出来。

  二是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

  1、教师语言啰嗦,不精练,逻辑性不强。

  2、教师在教学时缺乏和学生一起探究的激情,没有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局面。

  3、对教学时机的把握不够。

《温度》教学反思2

  上课前的预设

  教师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温度计,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用温度计丈量水的温度.

  然后教师提出:在生活中温度计的种类很多,一起来认识一下,在这么多的温度计中,你们觉得选择哪一种温度计丈量比较合适?说说理由.

  选择好温度计后,是不是可以直接就可以拿温度计来丈量了呢?(方法问题)

  比一比,谁会丈量了,并且测得最快.

  连续丈量一杯水.发现一些他们认为有趣的现象,并说说你们怎么想的

  上课时的情境

  当同学们选择好温度计后问是不是可以直接就拿来丈量了,同学觉得很奇怪,选好了不是就可以测了吗?他们就不知道还有一个方法问题.科学研究和平时拿个玩具玩不是一回事,在讲究科学性,规范性.

  在掌握了方法后,同学丈量水的温度时,同学们都能比较规范,但出现一些小组的同学不能很好的进行小组合作.(桌上的四杯水每人都测一遍,不讲求效率.

  在连续丈量水的温度时,同学丈量都很认真,局面很热闹,丈量记录交流.但同学们都存在一个问题,明显是错误的,但不去考虑,只动手,不动脑.

  反思:

  1、课前预设和上课时同学表示不一样时,教师如何引导同学,组织同学。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2、科学课上,动手和动脑是并存的,而同学现在很多往往是分开的,特别是三年级的同学,看到新奇的'、好玩的仪器时往往管不住自身的手,一动手之后,只关注一些现象,哪怕是与生活中相违背的现象,同学们也不去考虑,这样就不利于同学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今后值得去考虑的问题:怎样在动手的同时引导同学去考虑。

《温度》教学反思3

  今天“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第一课时的新课上下来,经过专家的点评,自己也做了一点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备课时还不够细。比如在物质三态特征归纳后未能及时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属于“固态”或“液态”或“气态”,导致课后作业个别题目学生不会做。我想,过去的`备课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还不够,还要备相关练习,了解配套练习中涉及到的知识问题。

  第二,课堂的提问不仅要有启发性,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里可能存在一个“度”的问题。问题既不能太大,让学生摸不着边,也不能太小,小到指向性过于明显,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第三,当教学内容多与课时较短的矛盾出现时,一定要注意一节课中教学内容的取舍,什么内容该留在本节,什么内容可划到下一节。千万不能勉强挤到一节课,而加快讲课的节奏,那必然导致以后炒夹生饭。

《温度》教学反思4

  冷与热是学生的时刻能感受到的,和他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物体的冷热变化已经有了很多的感知,对于温度计的了解也不太陌生。但是学生在感知冷热的过程中,容易将错觉当作科学,同时对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也仅仅限于表层。本节课的重点是观察和研究温度计的主要构造,并能识读温度计的刻度,能把温度计上的数字和物体的冷热联系起来,并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在讲解之前,我出示3杯冷热程度不同的杯子,让学生通过手去感知冷水和热水,凸显物体的冷和热,揭示温度的概念。同时,设计了用手指去触摸、感觉不同温度的水温。学生触摸四杯冷热不同的水后,感受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差异,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和概括。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好动,只知道冷热而不知道具体的温度有多高,引出温度计,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一年中冬冷夏热温度不同,在理论上是无可置疑的。因此,我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去说明这一“事实”。但是,我在这一个教学过程中却在学生的.发现中,把握住亮点,促进学生开展了新一轮的学习研究。在教学中为了一槌定音的给学生留下正确的深刻的印象,利用醒目的板书.实验以及语言上的强调突出温度计的原理.摄氏温度的单位等物理知识.,从而落实教学大纲.让学生自动回答同样的环境下摸石头和木头的感觉哪一个比较冷,让学生了解温度需要用温度计来测量,我们的感觉有时并不准确,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少部分学生并未积极参与其中,如何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这是我以后都需要注意的,而且读数时总有部分同学总把和前面所学的长度测量的读数要求混淆,认为也必须估读,这点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

《温度》教学反思5

  本节课学生对温度计使用的注意点基本掌握到位。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池塘边)直以活动中学生表现积极,同时也反映出学生会使用温度计,测量出的结果也挺理想的.。通过这样的室外的活动,学生对科学课产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有几位特别调皮的孩子在这节课上都表现得出乎意料的配合。

  户外活动的过程中,课堂纪律难把握。

《温度》教学反思6

  《温度》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起始课。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同时能够进行正确地读、写。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现对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由于农村小学的孩子,见闻不是特别广泛,了解外界较少而又单纯可爱,四年级的孩子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又喜欢动画人物。所以在上课伊始,我让著名的卡通人物喜洋洋走进课堂,创设喜洋洋想来铁岭新城区看看新发展,新变化的学习情境,并让学生在穿着方面关心关心它。同时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渗透着爱家乡教育和德育教育,带动学生主动了解所在城市的新发展。之后又介绍了新疆这样一个温度非常奇妙的地方。创设这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想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与情感。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知道这一环节达到了预设的效果,并且为下一个环节的新授环节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在新授环节中,我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再每一个环节中都添加小小天气情况播报员这一教学特色,把口语表达和数学知识巧妙地联系起来,又使课堂充满了情趣。在不同形式的天气播报中,让学生熟知了温度的读数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常言道,听到的只能记住一小部分;看到的也只能记住一半;而只有真正参与的和亲身体验的,才能使人印象深刻。所以教学中,认识和使用温度计这一环节中,我先通过课件,和学生共同欣赏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之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的温度计亲自测量教室室温、沸水、雪、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此过程中,我深入小组内部,参与其中,进行因材施教,努力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亲自构建知识的过程。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我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各小组之间取长补短,精益求精。在这一环节中,我发现只有关注学生,关注学法,关注细节,关注情感的调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使教学高效化。一节课的经验是稀少的,只有持之以恒,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水平的飞跃。此外,如果能再设计的精细一些,教学效果就会更好。比如,把各小组成员都分配专有的任务,并且一一汇报,这样课堂气氛会更加井然有序,交流也会更热烈,使课堂更加的鲜活。

  在练习环节,我创设闯关教学的环节,让学生运用温度的相关知识来闯关答题,由简到难,有层次有梯度的去处理练习题,让学生充分消化所学知识。观察此环节的课堂气氛,我知道本环节,学生们齐心协力的闯过了一关又一关,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和学有所用的成就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多运用这样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并会处理的更加生活化,使学生多多体验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存在。

  在本课中,我完成了预设的三维目标,但我的教学语言仍然不够精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关注还是不够到位,使每个学生都有提高这一方面做的还不够。实践操作环节仍然不够精细等等,有待提高的地方还很多,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实践的。

  总而言之,在本课中,我遵照新课标中“生活处处有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来设计和施教,创设整体的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堂生活化,并时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运用多元评价,多种方式评价,多角度评价,力争使每一名学生都勇于展现自己的才华。并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课堂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并且努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希望课堂不仅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课堂还能富有生命力,让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开启生活的历史新纪元。

  古人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银州教育的一名新兵,在数学新课改的道路上,我正要起步呢!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使我有更大的进步。希望他朝,数学课堂因我而异彩纷呈,我因数学课堂而魅力无限。

《温度》教学反思7

  《温度》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起始课。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同时能够进行正确地读、写。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习“温度中的数学问题”是为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做铺垫。

  《课标》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知识只有是来自于生活中的才会有灵性和活力。但生活中的数学往往只出现其最后的结果,而隐藏其本质的属性,因此,要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将生活化常识转变为数学化知识,挖掘其数学本质。本课力图从温度中的正、负数入手,借助温度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正负数的意义,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奠定基础。

  1、从直观到抽象,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时获得发展的.时期。中高年级的学生虽然抽象逻辑思维获得较大的发展,但学生一般还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考,往往还需要具体的形象思维的支持。

  在突破本课难点——比较零下温度的高低之前,就借助了具体形象的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来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高低。

  在我和学生一同认识了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之后,将教材上呈现的两个温度计上的温度成为比较温度高低的很好的切入口,有的学生借助了温度计上水银柱的高低来直观形象的辨别温度的高低,有的对温度高低的判断有了比较抽象的想法。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更何况现在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小学生。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对教材进行了设计,在活动中尽量让学生动手实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师讲的过多,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由于时间的关系,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体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整节课中学生的积极性是挺高的,但主动性还不够,好多东西都需要老师提醒、点拔以后才能说出,这同时也表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待培养。

《温度》教学反思8

  《温度和温度计》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的第一课。该课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摄氏温度的读和写。其中如何读数,在温度计上找准刻度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我执教三年级共四个班的科学,四个班的学生对老师带来的新鲜玩意水温计都十分感兴趣。我一拿出来,教室里就热闹了。

  三(2)班是第一个学习该课的班级。我介绍完温度计以后,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书中“使用温度计前需弄清楚的问题”,然后发放温度计,要求学生观察温度计并解决这三个问题。但是在巡堂中,我发现学生拿到温度计并没有思考书中的问题,而是好奇地用手握住玻璃泡,看液面的升降。有的同学甚至将温度计放入衣服内,当体温计使用。

  我真是哭笑不得。这真是天性显露啊。我看到有的教案中写到,为了防止学生偏离观察主题,要求学生将温度计放在桌上静静观察,不用手摸。我觉得那样学生一定忍得很辛苦。于是,我只好穿插在十个组之间,督促他们思考书中的三个问题。

  为了防止后面的班级重蹈覆辙,我事先叮嘱各小组的组长组织好同学解决书中三个问题,然后才能进行其他的探究活动。打过预防针之后,加上我的不断巡视,第一环节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但是第二环节,温度计的读和写是难点,零下温度的识别同学存在误区。我将温度计刻度画在黑板上,特意拉大了刻度间的'间隔,好让后面的学生也能清楚看到。

  轮到第四个班上课时已经是下午最后一节课了。最后一节课学生们通常是归心似箭。课堂组织难上加难。没办法,也只能硬着头皮上。终于到了最难理解的温度读和写了。为了提醒学生从上一个活动中抽离出来,集中注意力。我特别强调了一句:“现在到了最难的问题了,前几个班有一些同学没弄懂,我看看我们三(1)班的同学是不是最聪明的,所有同学全学懂了!”学生们听到老师要看最聪明的学生,一下子来了精神。

  我首先示范了一遍10℃的读和写,其实只要认真听,谁都能懂。然后再出一个5℃,请学生上来写。很多同学都举手了,我特意选了一个一定能写对的同学,他写对后,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大的勾。有了他的示范和勾的鼓励,学生们更兴奋了,因为大家都想当聪明的孩子,都想得到老师的肯定。我再出一个8℃,并且说:“第二难的问题来了,不仅要写对,还要在黑板上的温度模型中找到8℃的正确位置。谁能来?!”举手的人更多了。上来的同学又得到了一个大大的勾,得意地走下台去。

  我问:“那2℃在哪呢?”这个问题是为了和后面零下温度的学习做准备的。我看到李芷游这个平时上课没啥精神的学生也拼命举手,身子都快站了起来。叫他,怕他答错了在全班同学前丢脸;不叫更怕挫伤他积极性。就在这左右为难间,我充满矛盾地叫了他的名字。没想到他居然三下五除二就找完写完下去了。当时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说:“我们班的学生真聪明,一点没犹豫就找对了。”没想到,学生不乐意了,说我的问题太简单。

  我说:“那零下温度你们能写对吗?”“能!”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写—5℃,也对了。“最难的问题来了!—3℃是在—5℃的上面还是下面呢?”这时候我听到了下面犹豫的声音,有的同学说在下面,有的说在上面。但他们的积极性不减,谁都想解决这个最难的问题,看刘俣卓十分肯定的样子,我叫她上来标,她毫不犹豫地把—3℃划在正确的地方,我告诉全班:“零下摄氏度我们就要从零度开始往下数,全班和老师一起三下,找到—3℃。刘俣卓答对了吗?”“答对了!”“零下温度,数字越大,温度越冷。—5℃就比—3℃更冷!”

  这节课在热闹声中结束了,但这是我喜欢的热闹,是全班学生都投入的热闹。如果每节课都能有这样的效果,我就算把嗓子说哑也愿意。

《温度》教学反思9

  《冷热与温度》一课,这是经过新教改的课,对我老说从没上过这一课,对我来说难度还是不小的。上课前我还对即将上的这堂课充满着较高的期望,但是上完课感觉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虽然有成功的地方,但存在的问题还真不少。为了更好地剖析这堂课,首先将本课的一些情节讲述一下。

  导入课的时候,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师:在室外,冬天和夏天摸铁的东西有什么不同?生:冬天冷,夏天热。师:物体的冷热程度就叫温度。引入课题:冷热与温度。学习新课时,先让学生感知冷、热、温水的温度,然后了解温度计的用法,使用温度计测三杯水的温度,接下来是引导学生连续测量热水温度的变化,计时测量并填表。课的最后是根据测得的数据画热水降温曲线图,并分析热水降温的规律。做这一部的时候,已经下课,如果继续下去就要拖堂了,于是就下课了,把这一部分的内容安排到了下一课时。

  本课比较成功的地方,较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导课时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学生亲自动手感知水的冷热,每个人都观察认识温度计,并较充分地练习了测量水温的方法,自行设计试验,小组分工负责,利用测得的数据发现热水降温的规律,应该说较好的锻炼了学生动手、思维以及组织能力,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本节课为苏教版的新课,课的设计比较新颖独特,本人对教材的某些方面把握不准。如:让学生先将两手的食指同时分别插入冷热和温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有些同学做的时候,则不是同时放到热水和冷水中,而是将一个手指先后放到冷热水中,当然感觉就不样了,由于时间的限制,也没再对这个问题进行延伸纠偏,影响了教学效果。我想如果当时老师用手比划演示一下,就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了。

  二、对课堂中会出现的实际情况不能预测,准备不细致。实验中要用热、温、冷水,准备的热水、温水的温差不大,学生同时将食指放入热水、温水中5秒钟,再同时放入冷水中,两手指的感觉相差就不大,显然就没有达到教学的要求。当让学生连续测热水温度变化的时候,因为倒的热水时间长了,学生反映热水不热了,这时才给每个试验桌上加热水,因此耽误了一些时间而影响了课的进程,浪费了时间。

  三、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课堂上乱动器材,实验中不按要求去做。这与学生没有实验室,学生做的实验少有关系,没有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中浪费了一些时间,这也是导致预设的教学内容没有进行完的原因之一。我的建议,建立实验室,配备专职实验管理员,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多做试验,形成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温度》教学反思10

  7月3号,我给市级骨干上了一节数学课。这节课是四年级上册教材(北师大版)第七单第一节课的内容《温度》。下面,我就这节课,我想说一说自已的感想。这节课我共分为四个环节。

  一、感知温度。

  让学生感受到温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个环节上,我创设了“两瓶水”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冷和热——感知温度,从而导入本题。

  二、了解零上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会找温度。

  这个环节,我也是从生活中的温度出发,以“冰箱窗口上的温度数据”引入,让学生会读温度,知道零上、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和写法。进而介绍温度计、0度的教学。在这环节上,我第一次上课时,并不是这样设计的。经过教研员们的指导,让我体会到,温度来自于生活,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中出发,去寻找温度。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其实温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处处存在。

  三、比较温度,感受学习负数的必要性

  这个环节,是最让我头疼的。尝试了多种方法,效果不是特别的好。由于是三年级的孩子,我们对他们的要求还不要过高。必竞还差半年多呢?所以,我就先出示两组温度,一组零上,一组零下,通过标温度,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怎样比较零下和零下的温度。在这个环节上,教研员们都给我提供了宝贵的意见。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学会了怎样比较温度。能够掌握了比较温度的一些规律。其实,在这个环节上,教研员还给了我一些建议。出示:两个零上的温度,两个零下的温度,0度,大胆放开,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发现温度之间存在的规律。但是我发现三年级的孩子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一点。所以,没有大胆的去尝试。最后我选择了放弃。有机会真想尝试一下。

  四、观察地图,总结南北、东西的温度存在着什么样的规律。

  在这一环节上,让学生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了解我国的天气情况,渗透了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温度》教学反思11

  一、教学内容:

  《测量水的温度》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

  二、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测量水温的方法

  测量水温,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测温计。选择时要让学生思考,水的温度值在什么范围内?接着就学习和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学时,可让学生图文结合阅读理解每一操作步骤的要求。特别要让学生反思,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同时教师一定要进行正确的操作示范,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技能学习主要是以模仿为主的。

  第二部分:测量水的温度

  这部分的第一项活动:是学习用水温计对四种不同温度的水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交流各小组测得的水温数据,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下一步连续测量10分钟内的水温作铺垫。

  第二项活动: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活动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使学生认识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

  第三部分:推测水温的变化

  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据此,引导学生推测,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四杯水的温度将分别作怎样的变化?最后怎样?引出科学概念: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最后作一项推测:如果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可能吗?需要怎样做?教师要引导并带领学生把一些水放入冷冻箱内,为下节课《水结冰了》的教学和学习做准备。

  三、学情分析:

  《测量水的温度》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也是继前一课《温度和温度计》学习的延续。本课我将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实际练习测量物体温度和识读摄氏温标。学生在这一课将分别测量凉、温、热、烫4杯水的`温度,并每隔2分钟连续测量10分钟内每杯水的温度。本课中每位学生都将有比较多的实践机会。因此,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要让学生理解每一条规定的意义,并掌握每一步骤的操作规程,以保证后续测量数据的相对准确。为后续学习(五年级的“热”单元)打下基础。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内能增加。热量是描述内能转移的物理量。但内能这一概念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教材采用了小学生通常使用的热量的说法。

  四、设计理念: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2、注重研究活动中的合作与交流。

  五、学法分析:

  本次探究活动由于材料容易获取,实验现象直观,所以课前给学生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课堂上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演示操作,之后的实验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研究方法方面作适当的点拔,通过实验操作和合作研究,使“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发挥到极至。

  六、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0℃~10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2分钟)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进一步巩固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八、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PPT、各类温度计、烧杯等

  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1号杯自来水,2号杯温水,3号杯烫手的热水,4号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烫水),4支相同的水温计(刻度范围在0~100℃),水温测量记录表、干毛巾、(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时钟,冰柜。

  九、教学过程:

《温度》教学反思12

  在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ppt课件,Ppt课件可以形象直观的帮助幼儿学会看温度计的刻度,同时帮助幼儿总结梳理对温度计的认知经验。在活动开始通过对热天的人和冷天的人,让幼儿初步感知冷热。通过提问:你们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现在是多少度?同时出示温度计,请幼儿观察。让幼儿对温度计的作用有初步的认识。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学会用温度计测量。为了攻客这个难题,我利用ppt,采用图片比较法,让幼儿了解观察刻度时,要眼睛与刻度齐平,仰视和俯视都是错误的。我还增加了一个环节:迁移经验,丰富知识。科学源于生活,让幼儿从科学的认识温度计,到从生活中发现温度计的运用,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科学知识原理对幼儿来说是相对抽象的',在科学活动中就是要把抽象化为形象。ppt的运用能将我们口头无法解释,幼儿也无法理解的现象原理展示出来。正如活动中学会正确看刻度,在此环节采用ppt,利用图片比较法,让幼儿了解观察刻度时,要眼睛与刻度齐平,仰视和俯视都是错误的。实际操作,这个方法很好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科学源于生活,让幼儿从科学的认识温度计,到从生活中发现温度计的运用,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反思经过此活动后,通过测查,所有的幼儿都认识了温度计,知道了温度计遇热水银柱会上升,遇冷水银柱会下降的科学性,知道了合理使用温度计能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激发了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此活动能运用感官探究问题,动手动脑,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由于教师的积极指导,所有的幼儿均能积极参加操作和探究活动,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能正确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但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我发消息时没有强调一定要带温度计和水温计,家长带来的大多是体温计,体温计上的刻度很小,小朋友看起来很费力,所以有的小朋友还没有学会看温度的方法。还有就是体温计上的刻度不容易数,所以记录过程中小朋友也有定困难,应该拿大的温度计和水温计看起来更容易一些。

《温度》教学反思13

  本章的教学打破了教材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本课是本章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让学生接触了所有的物态变化的概念。因此本课时安排的教学内容比较多。一是复习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识别各类物态变化;二是演示磺的升华和凝华;三是温度与温度计的使用。本节重点在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时,复习物态变化用了15min,时间比预计的多了5min,主要是因为题目较多,同时题目中还存在一些难点,如“白气”是什么?以及一个问题中涉及两种物态变化等。演示磺的升华与凝华只用了3min,这是已经安排好的,因为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

  对于如何理解温度概念,本课举了两个例子来加以阐述,但未能演示,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这方面的体验。温度计的使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此,首先让学生观察三种常见的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计及实验室用温度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三种温度计的结构有何特点?玻璃泡内是何液体?量程各是多少?最少分度值是多少?在观察过程中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体温计的细小的弯管结构,并提问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再呈现使用温度计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并以18字口诀的`形式加以概括,让学生记忆,效果非常好。最后再让学生用温度计分别测了冷水、热水和沙子的的温度,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相结合,巩固学生所习得的知识,并形成使用温度计的技能。

  基本上,本课体现取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观赛、思考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我总结、自已获得知识和技能。但是,对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练习得还不够,此点应当改进。

《温度》教学反思14

  《测量水的温度》这课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测量自来水、温水、烫手热水、热水瓶里热水的温度,第二个活动是连续测量自来水、温水、烫手热水、热水瓶里热水的温度变化。为了更让学生明白水温向周围空气温度靠近,我准备的是自来水、温水、热水和冰水,并把这课分成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两个活动,重点是水温的测量,如果测量操作不当,测量的数据就会有误差,所以我制定了一张测量操作检查表,两人为一组进行温度的测量,当一名学生操作时,另一名学生检查该同学的操作是否正确,若操作不正确要及时提醒。有了相互监督,孩子的操作都比较规范。

  第二课时重点是数据的分析,一个组有12个数据,全班有120个数据,为了让孩子轻松分析出规律,我让他们根据数据画出温度变化曲线。由于学生的操作不完全正确,所以有些数据曲线还是有五花八门。我先让学生思考一杯热水放在课室,10分钟后水温应该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变化?在讨论中学生明白热水把热量传给了周围的空气所以温度会下降。接着出示学生画的正确的温度曲线,从正例去证实。然后出示有问题的曲线,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这些温度曲线会这样,在让学生分析误差数据时一同出示操作检查表,这样对照着看学生就明白操作检查表中打×的项是误差的来源,但也有一些是操作检查表打√而数据是有问题的,学生就分析可能是读数时我们的`呼吸没有注意或是当时课室有风而导致误差的出现。最后让学生思考如果把热水放一天,水温会不停下降吗?学生根据经验知道水温不会不停下降,并且在刚才的讨论和分析中学生已经知道热水温度与周围的空气温度是有对流,他们能说出当热水温度降到与周围空气温度相等时就不再下降。

  深入分析了热水的温度变化后,学生对温水和冰水的温度变化都能分析出来。这时我和学生一起归纳出三条曲线的共同规律:水温向周围空气温度靠近。最后是自来水的温度变化分析,我先和学生说明自来水我是放置了一天才让大家去测量,那自来水的温度应该会怎样变化呢?在引导下学生都明白了自来水的温度是几乎不变的。通过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的操作更扎实并学会如何绘制温度曲线、如何分析数据。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他们才会收获更多。

《温度》教学反思15

  一是以比较水的温度,引出了温度计和温度的概念。

  二是观察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构造,比较出各种温度计的相同和不同点,从而总结出使用温度计前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是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其中,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零下温度的读写是这节课教学的难点。开始让学生通过手去感知冷水和热水,让学生用手指去触摸、感觉不同温度的水温。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同样一杯水,有时我们感觉到的冷热却是不一样的'。手指的不同感觉,说明了什么呢?只靠身体的感受是无法定量的衡量冷热的。教材设计本身目的是突出用身体感官去感受物体冷热是不可靠的,为本课学习温度计及温度计的使用做了铺垫。对于温度计的使用,我重点强化了对温度计的读数、尤其是零下温度的读数,我用图示的方法对温度计的读数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让学生以0摄氏度为界限,在温度计示意图上读出正确的读数,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在学生读数出现问题时及时加以纠正。进过训练,学生绝大部分能完成正确的读写。在教学温度计的使用时时,我先让学生读出的温度计的读数,然后汇报读数。然后让学生演示他是怎么读数的,学生演示后,我给学生边示范边演示,从仰视、平视和俯视三个角度来读数,再用PPT文件让学生来判断哪种认读方法是正确的,分析了仰视、俯视两种读数方法的错误性,让学生记住只有平视读出的数字才是正确的,同时和学生一起分析了温度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最后在让学生在小组内每人都读一读温度计上的温度,小组间相互评价读数方法是否正确,通过生生互动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温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12-31

教学技能教学反思01-08

《写字》教学反思01-21

大班教学反思01-20

墨梅教学反思01-20

习作教学反思01-17

夜色教学反思01-17

进的教学反思01-15

dtnl教学反思01-15

《爱莲说》教学反思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