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教学反思>《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9 11:27:5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将心比心》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以透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透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到达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透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期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潜力。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注重课堂资源的整合,如始终将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贯穿导课、品读、结课,同时又引入了台湾作家罗兰的话,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做到了拓展与文本的紧密结合。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2

  《将心比心》这篇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能够带给读者很大的震撼力,很适合作为德育的范本。因此这节课我很注重让学生通过朗读和交流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一起感悟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有层次的导学中,让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达到“一处传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性。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看看哪一小组概括得既准确又精练。这样,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我认为本次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入情入境地体会“将心比心”的深层含义。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3

  文中虽然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但反映的却是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在教学伊始,马上就有同学问我“老师,什么是将心比心?”(我一听,暗喜:学生懂得发问了,这是个好机会!)于是我让学生带着“什么叫将心比心?”这个问题,认真读课文,让学生推心置腹的想一想:如果这事儿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呢,又该如何做呢?

  在学习第一个故事时,当学生讲到“阿姨为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等老奶奶过去后才松开手”,我抓住时机问学生:“阿姨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一个学生这样回答:“阿姨的妈妈和这位老奶奶的年龄差不多,她只希望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这位阿姨的一举一动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到:阿姨这么做说明了阿姨她心地善良、关心他人,这是尊老爱老的表现!同时阿姨这样的目的既能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一份关爱,又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从而让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产生“一处传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这两个故事都告诉我们同样一个道理:在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学生在具体的`感悟中,能够密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比较透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本课后,反思自己,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将心比心”不也显得同样重要吗?曾经我们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当学生的辛苦,过去我们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时候,也曾对着作业喊累,也有偷懒的时候,当然还少不了犯错……现在我们的角色不同了,是老师了,慢慢的这些经历也就淡忘了,站在讲台上的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将心比心”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可以理解。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那我们老师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来不也就会快乐多了吗。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4

  这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我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本事,用自我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经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到达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终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想经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必须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教师的我,经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以往我们也做过学生,也明白当学生的辛苦,此刻我们是教师了,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许只想着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当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所以,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将心比心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能够理解。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那我们教师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来也就欢乐多了。

  一篇简短的课文确让我们师生都懂得如何去为别人着想。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5

  本次我选择的是一篇略读课文——《将心比心》,这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我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本事,用自我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经过自由阅读,同桌,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到达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将自我感动的语句画出来并写出感受,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纵观整节课,切实有效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听课教师们的肯定。可是在上课、评课的整个过程中也引发了我很多的反思。

  一、“将心比心”在字典上的解释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方着想。但课文中两个例子,(阿姨帮忙奶奶开门,是期望自我的母亲碰到这种情景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母亲宽容与体贴护士,是期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她那即将当护士的女儿。)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帮忙别人是期望别人也能给他们给予帮忙。这与我们平常经常所说的帮忙别人不求回报有必须的距离。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处理比较恰当而不造成这种误解所以最终的总结应当定位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上我个人认为文章虽然讲了两个小故事,涉及到了尊老爱幼,但我们在讲授时不能仅限于文本本身,就将主题定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上,这样的思维方式太局限。会不会在引导上有误让学生觉得仅有老人和孩子是值得将心比心的,而其他年龄段的人是不是就能够不必了呢所以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角度。却和老教师们的思路不一样,我应当在日后怎样去处理这些类似问题呢

  二、课前,我虽然意识到应尽量避免一些问题。但在教学中,由于教学机智不够,还是出现了很多遗憾。如,请学生说说生活心比心的事情时,时间不够,不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出现的突发问题也没有及时的予以回应和纠正。如果能抽更多的时间来解释和引导学生的思路,相信对学生理解“将心比心”会更有帮忙。

  看来,教学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以后的教学中,吾将上下而求索!

  略读课文究竟该怎样上呢我只是粗浅地认为略读课文也应当做到“精”、“略”得当。虽然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所以我们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正如《将心比心》中出现了两个小故事,该如何把握呢是两个都具体展开还是选择其一在反复的思考后我选择了后者,我就课文中第二个故事而展开具体化,事实证明这样既节省时间、不显重复,教学效果又良好。

  其次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自学本事,不用过分注重朗读等方面的重复指导,应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大胆自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受拘束。最终在教育意义上,我想经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必须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教师的我,经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也学会了将心比心,这是我更有价值的意外收获。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6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以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看看哪一小组概括的既准确又精练?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紧接着分析课文中讲到一位阿姨为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等老奶奶过去后才松开手,“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这样回答:“阿姨的妈妈和这位老奶奶的年龄差不多,她只希望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阿姨这样的目的:

  (1)能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一份关爱。

  (2)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

  从这位阿姨的言行举动和平淡的话语中说明了什么呢?接着又有一位同学回答:“说明阿姨心灵纯洁,心地善良,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啊!”与此同时,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7

  我们都知道,“将心比心”是一个成语,其意思是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以诚待人”为专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的同时,思考课文中讲述的动人的故事,并从中受到启示。如在做人处事方面要做到诚实守信;懂得什么是尊严,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教学《将心比心》时,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从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文中两处最感人的人物的语言描写,画上波浪线,并在旁边批注。(指名交流)

  生:“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这位“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我们在生活中要想获得别人的帮助,自己就要先去关心、帮助别人,要有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境界。)

  生:“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我们在生活中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这位母亲正是这样想的,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师:这两处语言描写真让人感动,表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思想境界。如公共汽车上一位少先队员给老爷爷让座,一位年轻的`阿姨扶着一位晕车的老奶奶下车,一位大哥哥帮小同学背书包,请模仿课文中的语言描写,写几句人物的对话。

  生:当老爷爷谢谢我时,我会亲热地说:“不用谢,我的爷爷和您年龄差不多,我希望他乘车站着时,也有少先队员主动为他让座。”

  生:当老奶奶谢谢我时,我会亲切地说:“不用客气,我的妈妈和您年龄差不多,她也经常晕车,我希望她晕车时,也有人扶着她。”

  生:当小同学谢谢我时,我会微笑着说:“这点小事,不值得谢,我的妹妹比你小点儿,我希望她上学时,也有人帮她背书包。”

  思考

  学生模仿人物的语言描写,不仅学会了表达方法,还受到了“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这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学习语言,重在直接吸收和积累语言。如果积累的语言在脑海中长期不使用,那么这些语言也就成了静态的知识,失去了积累的意义。因而,要不断地将积累的语言成为动态,在新的语境运用中焕发活力。我们学习生字新词时,可以采用生字、组词、造句的形式,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又化静态的积累为动态的运用,一举多得。同时,我们也可以仿照课文中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让学生进行模仿。在上面的片段中,我们进行了人物语言的仿写,这看起来不难,但有的学生对语言中“人称”的指代不明白,叙述不够清楚。于是,教学中提供了一些情景,让学生上台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老爷爷、老奶奶、阿姨、小同学等,并展开合理的想象,真实的对话让学生学会了语言描写。

  语文教学要以课文里的语言运用实例为基点,延伸扩展到现实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这样使课文的教学充满现实生活气息的同时,又使学生掌握了更为广泛的适应性更强的语文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8

  《将心比心》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在对这节课教学的处理上,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只有学生会质疑,说明他们对课文的预习到位了,学生才能真正的走进文本,获取自己独特的生活感悟。

  1、由课题“将心比心”入手,让学生理解其意思。接着让学生质疑,教师对学生的疑点进行归纳总结,保留有价值的问题,转入对课文的学习,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2、自学课文,弄懂课文用什么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含着的意思的。

  (1)阿姨帮助奶奶开门,是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母亲宽容与体贴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她那即将当护士的女儿。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帮助别人是希望别人也能给他们给予帮助。

  (2)护士在为母亲输液时,两次扎针都没有成功,“我”正要埋怨,被母亲拦住了,还说了一些鼓励和关爱的话,让“我”和护士都很感动。

  两个小故事都涉及到了尊老爱幼,该如何把握呢?是两个都具体展开还是选择其一?在反复的思考后我选择了后者,我就课文中第二个故事而展开具体化,从而揭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理,事实证明这样既节省时间、不显重复,教学效果又良好。

  所以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不用过分注重朗读等方面的重复指导,应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大胆自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受拘束。作为老师的我,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也学会了将心比心,这是我更有价值的意外收获。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9

  这是一堂有关略读课文的语文教学课,《将心比心》以两个故事串起全文,围绕“将心比心”的主旨展开叙说。为更好地使孩子们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的心灵领会。我在这堂课中主要采取让孩子们自主阅读,了解内容以及延伸拓展,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与感悟。

  以揭示课题、引入新课式的导入。带着孩子们复习《尊严》一课内容及主旨,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人们的尊重。进而导入我们学习的本篇课文《将心比心》。暗示孩子,这也是一篇描写人类美好品质的文章。这样的略读课文虽不是学期的教学重点,但是这也是提升孩子们课外阅读能力的好材料。为了较好地使整堂教学流畅,我找到了一个突破点——温暖。孩子们自主阅读课文,拿出笔在书上做好批注,找出那些温暖我心的地方。我甚至可以想象到,孩子们找到的词语、段落、句子会是零散的。在前期的备课阶段,这种可以预见的困难摆在了我的面前,如何应对孩子们散乱无章的句子、词语,我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经过组内几位老师指点,我将孩子们可能出现的课堂回答都做了预设,针对每个句子设计了详细的过渡语。这样的方法,以不变应万变,虽然内容纷繁,但是,我相信会让孩子们在阅读课上有更多的自主发言权。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孩子们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们或读或悟,或浅或深,自由表达了自己对课文见解,对将心比心的理解。

  这类略读课文让孩子们有拓展空间,升华情感的作用。如何将这种课文的情感升华优势发挥,我想,借助必要的教学媒体手段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教学中,此处的升华设计,我的导入有些突兀了。如果让孩子们根据两个故事,在理解了“将心比心”的`词语意思及运用之后,那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这种情感体验会更深刻些。关注老人,关爱孩子,关注他们这些社会的弱者,伸出双手予以扶助,不正是将心比心吗?试想,这种品质不正在“人”字,一撇一捺简单笔划中有了体现吗?孩子们就“人”字谈到了很多,人的爱心,善良,传递爱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在思维层面能领悟到的人之本质。回到文本,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两位平凡的人物,做出感动人心的事情,怎不让我们学习。伴随着舒适,轻缓的钢琴曲,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感悟生活。联系生活中的瞬间,聚焦身边的点滴。此处的说话及谈话,更多的,应该契合城市孩子的实际生活体验,既引导他们善待他人,将心比心,又引导他们关注生活。

  “我手写我口”。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孩子们经过了上一个环节的口头训练,这个环节的写作让他们有素材可写,有话可写,也自然爱写。只是,在引导的时候,我将写作的范围局限了,自然也约束了孩子们的写作视野。最后,孩子们将自己的写作内容进行分享展示,提升他们的自信,再次进行情感熏陶。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0

  今天是实习生的第一节课。小孙,一个阳光帅气的男孩。他讲授的课文是《将心比心》——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文章语言精练,故事情节直白、主题明确,小孙虽是第一次讲课,但他像一个老教师一样,课前跟同学们有一段亲切幽默的交谈,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上课了,课题的导入意外地出现了“神回复”。小孙导入课文提出了两个问题:假如一次雨天,你在路上走着,路过的汽车把积水溅到你的身上,你会怎么做?假如你在教室里写作业,你的同学不小心碰了你一下,作业写花了,你会怎么做?这样两个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反应积极,但是回答的结果却让人吃惊。“我会骂那个开车的”“我会追上那辆汽车,把他的车玻璃砸了”“我会揪着他的领子,揍他”“我会把他从二楼扔下去”答案依此种种,叫了五六位。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会出现如此奇葩的`回复?这帮孩子真是没救了!我在下面一边气愤地记下他们的名字一边恨恨地想。终于,最后一位女同学牛瑞霖说:“我会把作业重写一遍,不会怪他,因为他不是故意的”。

  现在的孩子这是怎么了?他们真的一点宽容之心都没有?他们真的觉得打架之类的暴力游戏那么好玩?其实,生活中如果真的遇到这种事,孩子们也未必会这样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回答或许是真的出于好玩。

  课堂上出现意外不是坏事,相反,如果教师处理得当,更能显示他的教学机智,也会使课堂更加出彩。小孙毕竟是新手,对于孩子们的回答,并没有什么反应,也没有评价和引导。只是简单地当做一个问题答完了。其实这两个问题可以在学完课文以后,让同学们回顾上课初几个同学的回答,讨论一下这几个同学的做法对不对,然后再让这几个同学谈谈到底该怎么做。这样的一节课,可以说很成功了。

  以下小孙的反思:

  “对于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我很开心,但是这样的回答却让我思考他们对于课文主题的理解能否到位。虽然课堂讲解比较彻底,不过,在课堂结束时,我却忽视了对于课前提出的问题进行一次反馈引导,应该引导学生对于生活中别人的一些无意之举,要做到宽容理解别人,真正做到将心比心。这个“课后指导反馈”的点原本的教案中是有的,后来考虑到时间的问题,我删掉了这部分,我感觉这是这节课的一个遗憾,如果这个做好了,至少是一个点睛之笔。”

  课堂犹如河流,他是流动的、发展的;学生犹如鱼儿,他是自由的、随时代成长的。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的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并且正确地加以应用。”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要具备这样的教学机智,课堂上因势利导,注意发现和挖掘事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然后顺势把学生引向正路,或逆势把学生拉向正轨。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1

  本文以“心与心”为题,通过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一种发人深省的人生哲学。这篇文章语言简洁,情节不曲折,但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能力,用我最感兴趣和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交流相互学习,达到全身的完整。例如,当学生第一次阅读课文时,我要求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然后思考课文中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有强烈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交流氛围。

  其次,注意朗读和阅读后的感受,加强学生的语言感知。例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触发点—只有我的母亲温柔地对护士说:“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没关系,再做一次&“非常准确,它传遍全身:数一数你母亲说的话,几句话,简单。请深入故事,再读一遍。你还会觉得简单吗&“再做一次。”“对于刚加入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七个字吗?一个普通的母亲,为什么她会有如此困难的动作,说出如此困难的话?请联系下面体验。阅读后,学生们通过母亲的“平静的眼睛”和“温柔的话语”意识到了这一点”可见,这位母亲把护士当成自己的孩子,鼓励和支持她。同时,她也希望女儿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的分层指导下,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和理解文本的.语言,促进学生的发展思考并提高他们使用语言的能力。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注重课堂资源的整合。例如,孟子的“老、老、幼、幼”总是用于指导、阅读和总结课程。同时,台湾作家罗兰在《论语》中的一句话“不要对别人做你不想做的事”也被引入,以实现扩展和文本的紧密结合。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2

  一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感慨颇多。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一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曾想,我们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当学生的辛苦,过去我们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时候,也曾对着作业喊累,也有偷懒的时候,当然还少不了犯错……现在我们的'角色不同了,是老师了,慢慢地这些经历也就淡忘了,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许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将心比心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可以理解。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那我们老师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来也就快乐多了。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3

  《将心比心》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根据本校“美的课堂”的教学流程,我设计了“美的导入”—“美的发现”—“美的升华”三个教学环节。开课伊始,我引用了台湾作家罗兰的一段话,并把这段话变成了一首诗让学生朗读,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朗读激起学习兴趣,并能通过这首诗初步了解“将心比心”的意思。在“美的发现”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读自学提示,用“—”勾画出学习这课的要求,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紧接着,针对四年级年段目标设计了“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最后出示了本课的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1、2自然段,在人物描写的`语句中,勾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批注你的感受。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整堂课,学生就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在交流汇报时,主要从人物的语言描写进行体会。如:“这是我的女儿……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让我体会到妈妈想用自己对他人的宽容和鼓励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宽容和鼓励,妈妈的这种品质让我感动。针对文章的这一写作特点,我把“美的升华”设计为小练笔:生活中,也一定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请你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来体现人物“将心比心”的品质。想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方法,并能感悟到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

  一、成功之处

  通过一学期“美的课堂”的教学改革的尝试,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自学、批注、交流、倾听的基本行为习惯已经养成,并逐渐规范。自学时,学生可以做到独立地读、思、勾、批;在小组交流和全班汇报时,能做到分工明确,汇报者有条有理、有理有据,倾听者认真倾听,然后进行补充或质疑。这也正是本堂课的亮点。

  二、不足之处与改进措施

  竟然是对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那么尝试初期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如《将心比心》一课,虽然在开课时我设计了用台湾作家罗兰的话来激趣,但效果并不好。课后进行反思,觉得如果开课时用和学生聊天的方式,和他们分享在我生活中发生的像“将心比心”那样的真实的故事,我想会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的“美的导入”正好和“美的升华”相照应,更能为后面的小练笔打好铺垫,岂不是“一箭双雕”。

  在“美的发现”这一环节中,针对年段目标设计了概括主要内容,但由于还是停留在“读—思—说”这种传统的方法上,所以导致在“说”的这一环节,大多数学生都扮演的旁听者的角色,如果能变“读—思—说”为“读—思—做(如:用填空的方式概括主要内容)”,那么所有学生都会动起来,成为正在的参与者。在设计自学提示时,由于没能抓住“将心比心”这一主线,而片面的将问题设计为“勾画感动的句子”,所以学生的交流显得有些肤浅、苍白,对“将心比心”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也导致了学生在“美的升华”的小练笔中,有些无从下手,写出来的东西也缺乏深度。为了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出现同样的问题,我认为在制定自学提示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紧扣文眼。自学提示就围绕文章的题目展开设计。二是自学提示要细化、要有可操作性。如自学提示要让学生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从哪些方面进行批注。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重视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只有让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那么他的理解才会有深度、有广度,最后落到笔上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内涵。

  课改之路艰辛而又漫长,我会继续在这艰辛而又漫长的课改之路上下求索。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4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很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理解课文所蕴含的真理。

  这篇文章是从生活中的琐事中写出来的。它反映了人们的道德和思想问题。它旨在呼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中比较自己的内心,从而使人们更加宽容和理解。因此,在上课之前,我将展示孟子多年来积累的名言—老我老了,还有人的老和年轻,还有人的年轻和年老。初步感受到尊老爱幼的理念。

  然后大声朗读文本,并将文本数据视为一个整体。阅读正确的发音和句子,并能在课文中总结两件事。它旨在训练孩子们朗读和总结故事材料的能力。孩子们做得很好。

  然后,在阅读中感受你的想法,这是本课的一个重要部分。我首先让孩子们找出课文中感人的句子,创设情境,分析人物,反复朗读,讲述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导孩子们揭示本文的主题&mdash&mdash如果我们能比较生活中的心灵,我们将尊重老人,关爱孩子,这将使人们更加宽容和理解。教育孩子们去爱、尊重和尊重。让孩子接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最后拓展延伸环节,让孩子们联系实际,说出生活中关心的事情,展示情境,让孩子们谈实践,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深化文章主题。

  作业也反映了中国学科的特点。推荐相关文章,让孩子们在课后阅读《生活处方》并复述故事,旨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身边感人的东西,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当然,课堂上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朗读指导不力。学生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激励性不强。今后,我将注重这些技能的提高,努力打造一个高质量的课堂。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5

  《将心比心》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教学策略:大胆放手,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自由阅读,同桌,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1、学生自己查字词典理解“将心比心”字面上的意思。

  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将自己感动的语句画出来并写出感受,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纵观整节课,切实有效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肯定。但是在上课、评课的整个过程中也引发了我很多的`反思。

  2、自学课文,弄懂课文用什么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含着的意思的。

  (1)阿姨帮助奶奶开门,是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母亲宽容与体贴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她那即将当护士的女儿。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帮助别人是希望别人也能给他们给予帮助。

  (2)护士在为母亲输液时,两次扎针都没有成功,“我”正要埋怨,被母亲拦住了,还说了一些鼓励和关爱的话,让“我”和护士都很感动。

  两个小故事都涉及到了尊老爱幼,,该如何把握呢?是两个都具体展开还是选择其一?在反复的思考后我选择了后者,我就课文中第二个故事而展开具体化,从而揭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理,事实证明这样既节省时间、不显重复,教学效果又良好。

  所以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不用过分注重朗读等方面的重复指导,应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大胆自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受拘束。最后在教育意义上,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老师的我,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也学会了将心比心,这是我更有价值的意外收获。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04-09

将心比心小学作文10-03

教学的反思10-12

教学反思12-31

教学技能教学反思01-08

《母鸡》教学反思10-29

鸟语的教学反思02-13

《鲸》教学反思02-13

匆匆教学反思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