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教学反思>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29 17:58:0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1

  《大自然的启示》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法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尝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上课的时候,我把自学题进行了改正:读《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试着自己提出问题。我试着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看看效果如何?学生的表现超乎我想象的'好,他们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能解决学习目标的问题。如: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科学家怎么从蜻蜓身上受到启发,解决飞机机翼颤动的问题的?又是怎么受鲸鱼的启发,解决轮船开不快的问题的?第一个问题解决了说出文章主要内容的目标。后面的问题解决了科学家是怎么从动物身上受到启发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好的解决了学习目标,都是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的表现十分出色。如果在课堂上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更加积极主动?我们要不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多做一些尝试?其实具体操作起来时会有很多问题的,比如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有效的达成学习目标、会出现跑偏的现象等,但是这点体现在我们的课堂上,都可以通过一些办法来克服,而且我们往往低估了我们孩子的能力。

  失败之处:时间把握不到位,导致两节课才完成了任务。是由于目标定的不明确造成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2

  昨天,我备这一课时,看教参上的教案很空洞,看我收藏的课件传达不出重要的内容,倍速还可以。

  在8.2班上课时,我就领着大家看倍速中的名家批注(我一向认为看名家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文和批改作文),然后课文结构、写作特点、如何评价鲁庄公这个人物、鲁国以少胜多功在于谁?课后,我想学生是把知识掌握住了,但总有点“填鸭”的感觉。一套新的方案在我的大脑里逐渐明晰起来。

  在8.1班上课时,我就给学生时间自己看倍速,并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批注勾画出来。学生看完倍速后,我问:“这篇文章里的人物都有谁?”学生说:“有曹刿、鲁庄公和乡人。”我又问:“用一个字概括鲁庄公这个人物形象,你会用那个字?”学生说:“鄙。”我追问:“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鄙,并简析一下。”文中写鲁庄公鄙的地方很多,学生这个说了,那个说,课堂气氛高涨起来。我的`第二个大问题是:“用两个字概括曹刿这个人物形象,你会用哪两个字?”学生抢着说:“远谋。”我又问:“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曹刿有远谋?”学生这个说了,那个补充。但学生唯独没有提到曹刿和乡人的对话。我说:“文中还有一个人物——乡人,从他们的对话可以看出曹刿是怎样一个人?”学生说:“由乡人的不爱国反衬了曹刿的爱国。”还有的学生说:“也能看出曹刿有远谋,因为曹刿知道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是民心、勇气和准确判断敌情。”至此,人物形象就再现出来了:鲁庄公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曹刿是一个爱国、爱民,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我问:“作者为了塑造曹刿这个人物用了什么手法?”同学们说:“用了对比,用鲁庄公和乡人反衬曹刿。”我又问:“作者为了塑造曹刿这个人物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同学很快答:“语言。”我问第二段中的“下、视、登、望”的词性是什么?同学们说:“是动词。”这儿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呢?“动作描写。”同学们脱口而出。

  我说:“同学们,课文的题目是《曹刿论战》,曹刿都论了战争的哪些方面?”同学们说:“战前准备、战争经过和胜利原因。”我问:“战争双方投入了多少兵力?”同学们摇头。“齐国的元帅是谁?”同学们又摇头。“双方兵力损失多少?”同学们仍摇头。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哦,原来是为了再现曹刿这个人物形象。

  最后,我做了个小结:“《左传》既善于运用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又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至此,文章主要的知识架构就显露出来了。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3

  本节课与以往教学比较,最大的突破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和引导。首先,我根据课文的特点,深入把握了课文的重点、难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了“导学稿”———————从学生学习的角度预设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在学法指导的部分给予提示和帮助,从而把课堂的主动权尽量的交还给了学生。在课堂上,由于学生预先了解了学习的.内容,并得到学法提示,因此,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自己的学习所得,激发了参与的热情;而我通过检查导学稿的预习情况,对学生的学情也有清楚的认识,引导方面更能有的放矢,一语中的。因此,整个课堂,体现了我个人比较期望达到的“生动、生本”的状态,较好的达到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学生热情高涨,一直到下课铃响起还在争取表达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成果。互联网的运用一直贯穿在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与老师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展示以及课后的拓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网络的强大,并渗透给学生查找、选择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合理运用网络资源的能力也是本课学习的一个有利学生今后发展的目的和收获。

  课后,在百度搜索中查找到一份本课的说课稿,引起了我对课文另一角度的反思。该课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还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学生快速跳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写法值得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二段,探究课文第二段的写作顺序和特点,模仿第二段写法改写课文第一段。这是我在备课中没有注意到,但对学生的习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后继的教学中是非常值得尝试的。

  可见,语文教学有着多重的角度和丰富的内涵,需要不断的开拓视野,学习反思,这是本课给我更有价值的启发。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4

  在忐忑与自我安慰中终于上完了这节公开课,仔细算算,这应该是我所上的第三节公开课,感慨良多。从备课一直到上课,都有很多需要我仔细思考的问题。

  先说备课,一学期以来的教学经验反而促成了我的懒惰,认为备课反正就是找出课文中的线索,修辞等知识点,在课堂给学生呈现出来就行了。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所想的就是它内容比较简单,只要梳理完其中所蕴藏的人生哲理就可以了。这样的想法使得我并没有认真地去备好课,甚至没有认真地读这篇文章,这就导致了在课堂上,人生阅历较浅的学生们不知如何去联想、概括人生哲理时,我不知道该做怎样的引导,而在学生得出不同的答案时,我又该如何去做整合。我认为,这是这堂课失败的根本原因。

  还有,关于学教案的编写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也是很大的问题。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其实我有些淡化学教案的使用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因为我觉得那样的课堂教学进度有些跟不上。而在听了备课组其他教师的公开课,我发现是因为我的方法不对。

  学教案的编写,最重要的要确定比较集中的教学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去设计学案的环节、问题,去组织课堂,并按照它来进行课堂教学,就如王老师给我们培训的一样,必须确保教学目标的凝聚性、可控性、切合性,这样的学教案才不会成为一纸空文。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我所缺乏的是细节指导,或者说是“手把手”地教会他们小组学习的步骤。我自己班上学生的能力及他们的思维方式整体来说应该是不错的,而正是因为我平时没有注意有意识地去培训他们,导致小组学习成为空谈,总是那么几个组或者几个人在学习、发言,更多的则是在“隔岸观火”或者干脆聊天。所以,学习效率自然会低下,而卧也就干脆忽略了这一环节,如此便进入“不良”循环之中。听了备课组其他教师的课,我才知道是我的方法不对,我才深知小组学习的重要性,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课堂纪律也大为提升,很少人走神、讲小话了,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不仅仅是学会知识点,更应该是学会思考方法,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以渔”。此次课堂教学虽然失败了,但“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我看到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更从别人身上中汲取到了更多的教学经验,别人都说,认清自己的不足很难,但现在我发现了,真的很好。我会努力地面对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纠正以往,踏踏实实地对待教学、搞好“五环节发展性阅读课题”,让自己在语文教学上得到真正地锻炼和提升,让自己更进步。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5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3、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4、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

  2、难点: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安排

  1、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内容

  2、用心体会深刻的寓意,学生自主探究

  3、观察自然、思考生活,联想人生,获得启示,丰富思想

  4、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深化感受与思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 过程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运用前面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自读自悟。

  4、同学们发现了吗?咱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一篇是《“打扫”森林》,另一篇是《人类的老师》,(板书。)看看老师写对了吗?(“打扫森林”未加引号。)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大自然的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如:生态平衡。)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是一个小小的问号,也可以简单地将问题写在旁边;遇到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可以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记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结合课件理解“流线型”。)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谈谈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了哪些启发?你想发明什么?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通过阅读教学进行训练。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阅读方法,掌握表达规律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通过品读各类文章作品来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教学活动,核心是教师教学生学会阅读,达到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水平的高低。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如何设计与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6

  《大自然的启示》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该课文不光告诉了我们许多科学的知识,使我们明白了大自然中的生物是我们人类的老师,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生物为我们人类带来了智慧,从鸟儿飞行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从车前草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建造了螺旋型的楼房……而且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也启迪着孩子们的智慧。如果学习就此打住了,那么这课堂温度就不可能再上升了。就像是一壶水正在加热过程中,水已开始微微发热,但是如果停止加温,水反而会逐渐变冷。

  于是,我又读了一则课外的“大自然的启示”,不过听后要让孩子说说人们从谁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孩子欣然同意,那洋溢的喜悦之情,就像春天里最美的桃花。一听完,学生就争相回答:“人们从响尾蛇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仿生红外线和空对空响尾蛇导弹。”看,孩子听得多认真,学生们亮晶晶的眼睛告诉我这个做老师的,这时的课堂在升温啊!我又稍稍添了把火,尽量让水沸腾起来:“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用我们的大脑去思考,我们一定会发现更多。

  请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吧,‘大自然的启示’可说是无处不在啊!”出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表格,让学生自己来学习。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7

  一是在教学设计上,重点内容分配的时间不充足。《大自然的启示》是一篇略读课文。它由两篇短文组成,一是《“打扫”森林》,一是《人类的老师》。教学这两篇课文,要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带给我们的启示作为教学的.重点,课堂上要花大量的时间解决。为了显示接待课的完整性,我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让生字、词语的学习时间占了很大比例,达到了十多分钟,致使在完成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启发上匆匆忙忙。还有一些教学内容也没当堂完成。

  二是教学用语不够凝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语要准确、简洁、生动。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感觉用语不够生动简洁,课件已经显示很清楚的问题,我还要反复的重复,不但自己累,还浪费宝贵的时间。其实学生一看就懂。

  三是教学环节还可以精简。在教学本文时,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是读读拼拼、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议议、读读练练。其实可以由五个环节精简到三个环节。即把读读拼拼和说说合二为一,自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读读画画和议议和二为一,在学生谈体会的时候就可以发表不同的观点。这样就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把主要内容学深。

  四是设计的内容想要全面却不能全面。设计内容的时候把生字、形近字、词语、结构、段落的分析、写作方法等全都涉及到了,致使教学过程吃紧,横向有多点,而深度却不够。一节课的时间只有那么多,由不得你来大杂烩。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8

  学生认识了白杨的形象,理解了白杨的特点,体会出白杨的象征意义(爸爸的心愿),本课的教学目的就已基本达到了。但由于时代的不同,当今的学生对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难作到设身处地、心领神会的。针对这一难点,我采用了“上钩下连”的.方法,上接“特点”,下连“三个只知道”,从段与段的内在联系中,挖掘出隐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真正喻义———爸爸的心愿,也就是白杨的象征意义。

  进而引导学生从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三个“不知道”: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是边疆的建设者;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带他们到新疆去,让他们在这里念小学、中学、大学,将来成为建设边疆的接班人;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可他们却不知道边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需要付出几代人艰辛的劳动,才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和乡村……。

  这样,由表层到深层,既使学生理解了语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义,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义,更挖掘了语言包含的底蕴,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鸣,使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文和道达到完美统一,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9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重难点为: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针对这一重难点,我先让同学们朗读课文,自己体会,然后小组合作讨论,同学们的阅读能力都很好,不仅问题回答的很准确,启示也思考的很全面。之后我分别详细的讲解了一下两篇小短文,包括内容与写法特点,教学过程中分别使用食物链、表格和视频来帮助同学们加深了解。语文学习主要是语言的训练,所以我在讲课过程中引导同学们积极谈感受,多开发自己的思维,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一次面对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心里既新奇又有点紧张。虽然课前做了很多准备,但是真正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没底。讲第一课时的'时候,有好几次都觉得没话说了,讲课的过程也显的枯燥无味,好在同学们很积极,踊跃发言,给课堂带来了一丝生气。下课后我仔细反思了一下,主要原因还是准备不够充分,课前只是试讲了两遍,有些语句没有仔细斟酌,时间也没有把握准确。陈老师也给我指出了很多问题,像是同学回答完后给反馈,尽量多鼓励;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要在黑板上板书,等等。

  找到原因后,在准备第二课时的时候,我更加仔细,把时间精确到了每一分钟,把我需要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了下来,包括提出一个问题后同学们可能的回答都仔细想了想,并相应地想出了反馈的语言,教案和PPT也反复修改了几遍。准备好后,我在宿舍讲了两遍,根据舍友的意见再次修改,睡觉前在脑子里又过了两遍。

  事实证明,我的反思很有效果。第二课时上起来要比第一课时流畅很多,同学们的积极性明显比第一节课还要好,我鼓励同学的语言也不仅仅只是局限在“很好”“非常好”“很准确”这类简单字眼上,而是针对他们回答的问题找到一个切入点进行鼓励,虽然还是不太熟练,但我相信,经过一定的锻炼,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这节课的时间把握的也很准确,跟我预计的差不多,没出现空堂和拖堂现象。不好的一点是,由于我早上起晚了,没能提前到达教室试一下多媒体,导致中间放视频的时候出了一点小问题。幸好陈老师就在旁边,立刻帮我解了围。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10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教学准备:小黑板,学生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习第三组课文,我们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课文《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我们很多启示,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2、(板书课题),读题,大自然又会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翻看一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是由两篇小文章组成的)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关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谁来说说难读的词句。

  三、了解内容,自主探究

  1、默读课文,想想每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说,老师归纳方法①把各部分的意思连起来②直接引用原文。

  3、再读课文《打扫森林》,划出感受深的句子,想想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可以用一两个词或简短的句子在旁边批注。

  4、交流汇报,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说说。

  5、出示重点句,小组合作探究大自然中的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必要时出示食物链。

  6、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这句话。

  7、小结学法:①划出感受深的语句写批注,②相互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

  四、学法迁移,巩固运用

  1、用学习上一篇文章的方法默读《人类的老师》,看看又会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2、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

  3、大自然教给我们的很多,谁还能说说这方面的例子。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2、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课文上所说的这些,同学们经常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请说说你从某种动物或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想。

  3、同学们都很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想了解更多的关于大自然的奥秘吗?推荐阅读课外读物。

  《大自然的启示》丛书《十万个为什么》

  六、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第12课,明白了人与大自然应和谐相处,虚心地向大自然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有所发明创造,我们还知道了两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会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运用到今后的阅读中,去探索大自然更多的奥秘。

  板书设计:

  12*大自然的启示

  互相联系保持生态平衡

  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明白要遵守自然之道的道理,懂得尊重自然,学习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并培养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收集、整理资源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科普书籍的兴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11

  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四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大自然的启示》一课时时,由于自己没有充分的准备,深挖教材,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所以课堂上出现了不少不成功的地方。

  第一:教学设计不够合理。本篇课文虽然是略读课文,但是由两篇小短文组成的,内容较多,要在一课时内讲授完,任务比较重,所以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到实处。我在让学生预习时读书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概括起来很是吃力。看得出,学生是因为读课文读的少。读的少,所以体会少,因而理解不了。应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概括。在精讲课文的环节似乎也缺少让学生读书。

  第二:教学用语不够凝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语要准确、简洁、生动。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感觉用语不够生动简洁,尤其是讲生物链的时候,讲得不够清楚、条例,还浪费很多时间。

  第三:教学失误过多。课件中因粗心,出现两次打字错误,被学生当场指出后当场进行修改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

  以后一定尽量避免这些错误,感谢老师给我提出的宝贵意见。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12

  《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进一步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明白要遵守自然之道的'道理,懂得尊重自然,学习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并培养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收集、整理资源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科普书籍的兴趣。

  依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在课堂上我从这几方面入手:

  1、放手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达到了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接下来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两篇短文的大意,并启发学生《“打扫”森林》可采用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的方法,《人类的老师》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后一自然段)的方法来归纳,教学反思《《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

  2、要学生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在旁边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批划,自主理解,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从打扫森林,林务官的表现,森林的变化以及原因及其分析,让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4、学完第一篇课文后,我带领学生总结方法,并让学生根据这种方法自我学习第二篇课文,使学生学会学习。

  但课后指导老师给我总结分析,还是有一些不足:

  1、PPT幻灯片字迹不清晰,与背景对比不明确,给学生认读造成一定困难。

  在学生开火车识读生字词,没有说明要求,造成一定时间的浪费。

  2、在第二篇短文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想使学生学生学会学习,通过第一篇短文学习的方法进行自学,但并没有设置一些小检测,可以检测是否达到了自学的效果。

  3、通过这节课,我也深深的体会到,课堂上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并灵活的从中抓住要点,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来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真正觉得有趣味,有收获。

  4、在课堂中,还是教师主导的比较多,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学习做的还不够。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13

  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启发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也就是实事求是这个道理。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一、角色朗读,理解内容。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而且又要抽出时间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所以我并没有展开来读,而是抓住课文里很特殊的两组句子(“不像!”“像五角星!”和“不……像。”“像……五……五角星。”)比较后再来引导学生通过填空补充提示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刚开始学生在充分理解老师和同学态度变化后,就基本明确的同学们由“嘲笑”到“惭愧”,抓住这一点,我马上让学生想象,该怎么读好这两句,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后,我模仿课文,在师生之间进行对话,在朗读中,还有的同学还带上了表情动作,如:嘲笑时,不仅有哈哈大笑的,还有嘻嘻笑的;在惭愧时,有几个同学甚至感觉到像自己做错事情一样,边说边把头低下来。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给学生部分添加提示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象,最后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这种源自学生“童心世界“的生成资源是富有生命力的——处处呈现着精彩的.感悟,焕发着灵性的光芒。

  二、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让语文拓宽,走出课本,利用资源,让学生搜索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并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大家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自己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活跃了大家的思维。

  三、亲身实践,思考体验。

  为了上好《画杨桃》,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特地从水果店里挑选了一只杨桃。并有意将杨桃放在教室的中间,让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去画自己看到的杨桃。学生兴致很高,都转过身静静地画起来。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事实所蕴涵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对比、读书、思考与实践体验的结合。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14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为什么是小学生最喜欢闻的问题,也体现出了他们的天性——爱问为什么。可是培养出这样的`学生来,也不是容易的,不是学生都理解。而是根本提不出来,课堂上我反复让学生去朗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段和关键词,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去感悟,感悟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充分发挥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去交流,学生们畅所欲言,交流他们内心地感受,正堂课下来,学生你问我答,气氛非常活跃,教师职在关键初起到点拨引导作用,但学生却懂得了好多知识,受到了很多启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使他们对大自然产生了农兴趣,更加热爱大自然,同时对科学的探索有了更深的向往。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15

  《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本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进一步能明确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是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课上我放手让学生根据预习要求自主学习课文,能通过自己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为了检查学生对课文是否掌握,我通过做练习,从练习中发现问题,加以引导。整节课下来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能自己概括主要内容并能简单谈谈课后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精选】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7-08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精选】07-07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0-13

钓鱼的启示的教学反思11-25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10-10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02-19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优)07-06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精品】07-07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优秀)07-07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必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