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教学反思>《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30 14:02:4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1

  《小英雄雨来》一课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动人,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学生对整个故事较为熟悉,愿看、爱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英雄"质疑,即为什么说雨来是英雄?文中哪些地方反映出来了?学生们带着问题跳跃式阅读,边看边勾画,不时地还三两同学在一起议论一下,气氛非常热烈.在交流中,我抓住文本,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体会雨来的勇敢,机智,爱国,贪玩;日本鬼子的凶残恶毒.尤其是扁鼻子军官虐打雨来一处,学生的朗读真是感人至深,仿佛自己就是雨来,这充分说明学生们已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雨来的内心世界,走进了那个战争年代.结束时,我设计了和雨来交友的活动,鼓励学生给雨来写信,说说他的优点,写写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更是积极认真,写出的感受颇深.

  学生们学习一课时较轻松、愉快。在课堂课文即将结束时,还剩下四到五分钟,我心想:还有一点时间,让学生还可以在这一课收获些什么呢?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收获时,一个孩子告诉我:“老师,我有一个重大发现,这篇课文中有很多描写声音的词语。比如第三部分的‘吱吱’、‘哐啷’、‘咕咚咕咚’、‘哗啦哗啦’、‘叽里哇啦’、‘咔啦’、‘嗖嗖地’等。”我将课文大概翻了一下,是阿!课文中像这样的拟声词的确很多。我立即对孩子的这一发现表示肯定,并引导其他学生去找找文中还有哪些拟声词。交流时,学生又找到了很多,如“嗡嗡”、“嘟嘟囔囔”、“唧唧咕咕”、“嗷嗷”、“呜呜地”、“轰的”、“哗哗地”等。于是,我对他们进行了引导:“同学们!如果课文把这些形容声音的词语去掉,行不行?为会么?”以此引导同学们在比较中体会拟场词在文章描写中的'作用,进一步让学生感悟拟声词的好处。接下来,我启发学生思考,除了课文中写的这些拟声词外,你还积累了哪些形容声音的词语?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说了很多,如北风吹的“呼呼”声,闹钟走的“嘀嗒”声,春雨下时的“沙沙”声等。针对孩子们的发言,我鼓励他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得这么多,真了不起!如果你们在平时写作文时,把这些词灵活运用到文章中,会使我们的文章更形象、更生动。”

  于是,我接着就布置了一篇小练笔。在一个月风高的夜晚,你一个人在家。突然门铃“叮咚”一响……请你把内容续编下去,并用上十个以上的拟声词。小练笔布置完后,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我能感觉到,到时的小练笔一定精彩纷呈。

  语文教学就是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引导他们把心中想表达的充分地表达出来,要运用学生喜爱的语文活动激发他们的热情,为语文教学点燃激情!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2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抗日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在鬼子面前宁死不屈、英勇抗争的动人故事。

  今天用了两个课时的时间学习了略读课文《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主要是教给孩子学习默读的方法,让孩子提高阅读的速度。作为四年级的孩子了,但是我发现许多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布置预习任务,有一部分孩子没有完成。于是我决定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默读的练习。经过计时默读,学生的默读有所提高。至少他们懂得了如何进行默读。四年级的课文篇幅较长,如果课前预习不到位就会出现课堂上上课进度慢,跟不上节拍,老师也很难流畅的将课讲完。所以我感觉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比赶进度会更有效。

  第二课时学习时,我抓住“小雨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然后交流,对于引导雨来上夜校读书时,我拓展了文中两次提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这一句话,他们有什么联系吗?从而了解雨来掩护李大叔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是因为夜校的.学习做的铺垫。于是这时,我突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学习语文是为了什么?大部分孩子听后一言不发,愣了大约半分钟,才有部分孩子,说学语文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是为了考上大学”等等,站起来的孩子的回答不外乎就是这些答案。居然没有一个孩子表达出对语文的热爱。我们从出生就接触语言,到了四年级了还每天都在学语文,但是孩子们就认为学习语文是必须学的内容,却从没有一个知道为什么学语文,只知道学习好就可以,不知道学习语文到底作用有多大。这就是教育的失败,老师只是教知识,并没有“育”孩子的灵魂。这也是我所欠缺的。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3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四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的最长的一篇课文,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除了感受雨来的人物品质,还把练习速读作为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以下几个环节自我认为是处理的比较好的。第一,要求学生在快速初读课文之后,我利用课件出示了一幅小英雄雨来的宣传图片,让学生通过看人物肖像图片谈谈自己对雨来的印象,本班学生课堂上有些拘谨,所以一开始学生反映不是很好,学生很少进行这方面的锻炼,举手的同学不是很多。而我对他们算是较为了解,所以我并不着急,而是尽力地去等待他们的思考,并简单地给予提示,比如:看看雨来的表情怎样?说明什么?姿态怎么样?能感受到什么?经过这样的引导和等待,学生的思维慢慢活络起来,开始有更多的同学举手发言了,“从这张图片我能感受到他是个乐观的小孩子。”“他是个勇敢的男孩!”“能感受到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从这里我能感受到我们的课堂上教师不能太着急,一定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并给予实时的帮助,才是教学之道,哪怕是这样的教学中微不足道的小环节。第二,教学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目标就是给课文的各个部分加小标题,说实话我以前的.教学这课时一般是喜欢看教参,教参上就有现成的小标题。觉得教参就是权威,一般在教学时板书标题肯定是在学生说完之后,把教参上的小标题板书出来,从而让学生认为我们的老师给出的答案才是最好的。可是这次我是尽力地让学生自己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在学生的小标题中我觉得有个比那教参上说的更好,更有概括性,比如,课文第六部分的教参上给了一个小标题是“机智逃生”,而班上有个学生却说了一个“英雄再现”的小标题,啊,孩子的说的真好,说明他对课文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于是我就把他的小标题板书在黑板上,看着这个学生兴奋的表情,我也很高兴。其实,语文的学习不就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习吗?这就叫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啊。课标一再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不能再觉得自己是知识的灌输者了,一定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师生关系。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4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学生学起来兴趣十足,课堂反应也比较的积极。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么整个课堂上就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合作交流为学习的主要方法。在学习中,师生交流互动的比较轻松愉悦。

  《小英雄雨来》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孩子,他的勇敢、机智、爱国形象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中,同时因为雨来的年龄和学生的年龄相仿,更增加了亲切感。课堂上增强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首先让学生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这篇文章比较的长,生字比较的多,那么在学习上会给学生带来一些难度,因此先在小组内交流学习,能够达到正确、流利、通顺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其次,根据课文中的六部分内容,学生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各部分的大致内容,学习用简短的话来概述各部分大意。再者,小组合作,抓住各部分的重点语句,从句子中体会雨来的性格特点,深深地体会到在那个抗战年代的孩子们的痛苦,以及面对战乱的那份勇敢,面对凶狠的敌人,能够毫无畏惧地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敌人。环境造就人,环境越恶劣,英雄才会辈出。

  处于抗战时期的小雨来是个小英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爱国情怀,那么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该用什么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呢?作为一个拓展,在课堂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有的说好好学习,做一个有文化的人;有的说坚持锻炼,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还有的说要关心身边的人,做懂事的孩子……

  雨来是孩子们心中的英雄,也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更是他们奋斗的目标,相信有了雨来,孩子们会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成为自己所希望的人。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5

  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雨来是一个英雄,要让英雄的故事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

  然而一堂课下来却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直播课堂的限制也没能实现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于是把它放到了下一节课,这也就违背了本单元长文短教的初衷。但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建议指导之下,我深刻认识到了这一节课无论从设计还是到实际教学过程都有着深深的不足,诸多不足却也令我收获满满。

  第一,阅读教学,读不可少,再特殊的文章也要能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读好,而本节课读的引导上明显欠缺。

  我虽有意强化雨来的“小英雄”形象,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小英雄雨来”这个词组,其实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倒使得教学过程有些绕来绕去,形成了局限性,需要斟酌细节设计。

  因为是第二课时,学生对小雨来的“英雄”形象在上一节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初步感知,所以本节课的重点除了感受人物形象,还应该重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这一点,教学时我虽有做总结,但是应该在前面品析人物形象时就渗透进去。

  第四,对教材理解不够深刻到位。本单元虽不是阅读策略单元,但是“如何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也是一种阅读策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与上册某些单元的语文要素有着紧密的关联和层次性,但方法又不同于前面,应理解准确到位,只有理解到位,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明白。比如这篇课文就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阅读策略上体现了小说这一题材下的“串联情节法”;明确了不同,还要关注怎样在方法引导下正确、有效地落实本课这一阅读策略目标的达成。

  第五,问题设计没有思维含量。只有有效的问题才能引领学生思维向深处漫溯,从而步步达成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比如在主问题“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的设计处,学习活动应该是放在让学生在句子下理解、体会为什么,让学生在想理由的思考过程中去感受人物形象,从而让形象深入内心,而不应该只是简简单单画一画和套路步骤的.说一说这种表层化的活动;再比如,这是一篇有六部分的长文章,应引导学生关注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引领性问题——“每一部分去掉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如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领他们主动去探究。

  第六,没有关注文章特质。针对本文的小说题材,虽不需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小说的三要素,但是关注课后习题时,老师自己要心中明确,课后习题的设计就是站在了人物、环境、故事情节的角度。这样整合了本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再加上关注文章特质设计出来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才能站得高、看得全面,才能帮助教师全面把握好本课学习内容、合理分放课堂教学,这样针对这一节课来说才能达到长文短教的教学效果。

  综上,这就提醒并要求我在研读教材时一定要深入,学习目标定位一定要准确,问题设计一定要有思维含量。所以备课就一定要用心和精心。有效的学习活动应该是自上而下又浑然一体水到渠成的达成教学目标,而不应是自下而上禁锢学生的思维发散的。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6

  今天,我跟孩子们共同学习了《小英雄雨来》一课,学习效果还不错。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抗日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在鬼子面前宁死不屈、英勇抗争的动人故事。

  过去,我带领孩子们学习《小英雄雨来》一课,只是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文章内容,给文章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最终孩子会复述故事就可以了。今天,学习这篇课文,我在孩子们把握课文内容、给文章每一部分加小标题的基础上,加强了重点语句的训练,读思结合,读中感悟。比如,课文第三部分写“雨来掩护李大叔”,最能表现雨来的什么品质?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紧接着我又让孩子们认真默读第四部分,找出鬼子抓住雨来之后,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坚强不屈?为孩子走进课文,与课文人物心灵对话,感悟小英雄雨来的机智勇敢、舍己救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做好了铺垫。课堂上我又与孩子们共同讨论、交流课文的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六部分与全文的联系。

  随后我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且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感受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同时我又出示了文中使用反复修辞手法的'句子,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会。并且在交流体会的基础上说出反复的表达作用,懂得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要尝试使用它。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孩子们爱读,所以他们学的用心,学习效果不错。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7

  《小英雄雨来》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我在教学之后有以下几点反思:

  1.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在自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后,组织学生讲故事,故事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学生都乐于表达。

  2.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将这一问题的解决融入到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一环节中,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深入课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学生也是乐此不疲。

  3.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这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能要求太高,就在学生阅读每一部分时,教师提出阅读时间要求,促使学生加快阅读速度。对于每部分内容的把握,可采用加小标题的.形式予以落实。对加小标题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学生基本上概括了本部分的内容,语句通顺即可。如:

  ①游泳本领高

  ②上夜校念书

  ③掩护李大叔

  ④勇斗鬼子

  ⑤宁死不屈

  ⑥机智逃生

  4.讲故事,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根据本组教学内容的特点,就组织了一次“英雄故事会”,除讲述课文中的英雄故事外,还广泛收集课文外的其他英雄故事,让英雄的故事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

  5.课后安排了“资料袋”,内容为“战争让无数人失去了生命”。安排在这里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战争,特别是为学生阅读理解后面的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组织学生阅读、了解。

  6.本课多音字较多,要注意读准字音。如:“还”、“弹”、“扎”、“拧”,在本课分别读“huán”、“dàn”、“zhā”、“nínɡ”。课文中有些词语,现在已不常用,如“晋察冀边区”、“扫荡”,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理解基本意思。还有些鬼子说的话,具有日语特点,如“这个,金的,也给你”,要注意帮助学生正确朗读和理解。总之,教师应该把握课堂,把握教本,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更广泛的发展。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8

  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我正引导孩子们交流课文第四部分的学习体会,一个孩子对雨来为什么不要“扁鼻子军官”递给的糖和金戒指很感兴趣。我便鼓励其他孩子针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初,一部分孩子都认为雨来不要鬼子的东西是因为他知道即使要了,有可能也是死路一条,还不如不要。我便启发学生思考:那么雨来不要,他就没有危险吗?他害怕鬼子吗?于是孩子们又有了不同的想法,“我认为,雨来之所以不要鬼子的东西是因为他从小就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他是一个爱国的孩子。”一个孩子说完。另一个孩子急着站起来说:“雨来一定不会要鬼子的东西,因为雨来是绝对不会贪这个小便宜,而出卖李大叔。”我便顺势引导:“是啊!同学们想想,如果当时雨来接受了扁鼻子军官的东西,他们会怎样看待我们中国人?”“他们会觉得我们中国人很贪财,爱贪小便宜。”

  一个孩子愤愤不平地说。这个孩子话音刚落,另一个孩子接着说:“他们一定会觉得中国人没骨气。”我马上表示赞同,适时对孩子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啊!同学们,做人就一定要有骨气,不能丧失自己的尊严”。这时,教室里还有一只高高举起的手迟迟不肯放下。这部分的重点内容都分析完了,这孩子怎么还举着手?不会又给我出难题吧?教学改革以后,孩子们上课时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展,可我却对有些孩子的'独特感悟感到有些招架不住了,真担心又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可看到孩子那张着急的脸,我还是尊重了他,示意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他涨红了脸,眼睛盯着我说:“老师,我觉得雨来可以接受鬼子的东西,当然前提是假装给鬼子带路,把鬼子带到我军的埋伏圈,就像王二小一样,然后趁机把鬼子歼灭。”听后,我真是大吃一惊,没想到这孩子居然有这样的想法,我马上对他进行了大力表扬:“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老师觉得你比文中的小英雄雨来还有机智,真佩服你!”可我的这一句表扬却引起了周围孩子们的议论,一只只手齐刷刷地举起来。“同学们,你们有意见吗?”孩子们纷纷点点头。“老师,我不太赞成肖闯同学的意见,因为鬼子是绝对不会跟着雨来走,他们都很狡猾。”

  一个孩子发表完他的意见,教室里马上热闹起来,同学们都争着想发表自己的意见。“雨来这样做不行,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因为他如果说一个假设的地点,鬼子信以为真,那么雨来对鬼子来说就没有了任何利用价值,鬼子就可能会杀害雨来。其二是因为鬼子也不会相信雨来,一定会让雨来在前面带路。”“老师,我认为鬼子绝对不会相信雨来,因为他们看见交通员李大叔跑进了这间屋子。”……听到这里,我真感到惭愧,同时又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而感到高兴。我马上又做了一个小结:“同学们,你们真会思考,这位同学的这个点子的确挺好,但任何一种方法都得结合一定的环境来周密的考虑,不能只看到片面就得出结论。”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9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这篇小说,不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很值得小学生读。教学之后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将“英雄”一词贯穿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第二、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内容比较集中,教学思路很清晰。

  2、让学生广泛收集课文外的.其他英雄故事,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雨来是一个英雄,但不仅仅是一个人。让英雄的故事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

  3、这篇课文在突出人物形象方面是很值得学生效仿的。周立波先生曾评价说:这篇文章写得有骨头有肉,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我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领悟这个写作方法,引用了周立波先生的这句话。但在分析,理解课文的同时,这个写作特点的渗透不够,感觉没有水到渠成的效果。怎样在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自然而又有效地渗透写作指导,将是我以后的教学中值得探究的一个方向。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10

  本课的教学以学为本,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复述课文,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乐于表达。

  结合我校语文教研组的课题,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多种复述策略,有图片结合创造性复述,抓关键词复述,抓主要内容简要复述等等。课文的篇幅较长,教学设计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以及各部分内容

  通过学生的预习,初感课文。再让学生在课堂上,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学习抓住关键词,小组合作提炼小标题。

  二、细读重点,了解事迹,体会机智与勇敢

  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是教学重点,围绕“英雄”一次贯穿全课,学生也提出问题:1。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2。为什么他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学生对小英雄的事迹非常感兴趣,在学习中能够抓住重要的部分,找出关键词,与生活对比,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

  三、理解各部分内在关系,学习简要复述

  结合之前的小标题,通过让学生思考,课文能否只写重要的四跟五这两部分,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后我送给学生一把“简要复述”金钥匙,让学生学习如何简要复述课文,再小组之间练习与课堂上的展示。

  按照这三部分,我也用了三个课时,让学生循序渐进,一课一得。

  当然,在教学中也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值得我在往后的教学中改进。比如,在展示部分,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多种方式辅助复述课文,这样更有利于各能力水平的学生的展示,体现出多种层次的展示。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教授学生学习语文的的方法,再让他们学以致用,实践生活,这样子才能更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11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这一课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动人,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学生对整个故事较为熟悉,愿看、爱读。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的“阅读提示”的要求自读课文。在自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学生们带着问题跳跃式阅读,边看边勾画,不时地还三两同学在一起议论一下,气氛非常热烈。在交流中,我抓住文本,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体会雨来的勇敢,机智,爱国,贪玩;日本鬼子的凶残恶毒。尤其是扁鼻子军官虐打雨来一处,学生的朗读真是感人至深,仿佛自己就是雨来,这充分说明学生们已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雨来的内心世界,走进了那个战争年代。

  二、培养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阅读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不能要求太高,因此在学生阅读每一部分时,提出阅读时间要求,促使学生加快阅读速度。对于每部分内容的把握,采用加小标题的形式。对加小标题不要要求太高,只要求学生基本上概括了本部分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交流,老师列小标题。

  三、通过小练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小练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于是,我接着就布置了一篇小练笔。在一个月风高的'夜晚,你一个人在家。突然门铃“叮咚”一响……请你把内容续编下去,并用上十个以上的拟声词。小练笔布置完后,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我能感觉到,到时的小练笔一定精彩纷呈。课堂快结束时,让学生搜集有关英雄的故事或观看《小英雄雨来》的电影。

  语文教学就是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引导他们把心中想表达的充分地表达出来,要运用学生喜爱的语文活动激发他们的热情,为语文教学点燃激情!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12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篇幅比较长,课文共有六个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

  本单元主要是要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主要围绕着以下几点来进行教学设计的: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

  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需要有较快的速度。三次读文本,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就是要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文本、默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英雄雨来》一文内容较长,但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课文的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围绕课文重点、难点,抓住主要人物,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让学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3、渗透对话意识,彰显个性体验。

  阅读教学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小英雄雨来》一文所讲述的内容和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如何拉近这个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既重视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又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甚至与文本中人物的对话,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不断修正,从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篇课文的相关认识和反思。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13

  一、教学效果

  教学时,我将“英雄”一词贯串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②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

  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交流。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与日本鬼子作斗争的部分,引导学生找到雨来被敌人四次逼问时的表现的句子,以及敌人引诱不成,恼羞成怒,动手责打雨来的部分,边找边读,边读边体会,让学生深入课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他的机智勇敢、爱国精神。

  讨论第二个问题,则围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体会雨来的爱国情操。除此之外,引导学生读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在读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并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二、成功之处(与原文不符)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找出重点词句,特别是能够表达作者窃读滋味的句子,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践,通过分析交流,去深入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种种形象、情感、意境,充分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为了读书,可以放弃同龄人快乐的游戏;为了读书,可以忍受书店老板的白眼甚至蔑视的驱逐;为了读书,想尽千方百计,藏于别人身边,冒充别人的孩子,“巧借下雨天留客天”的机会;为了读书,经常忍饥挨饿,饱受站立之苦……学生在课堂上能跟着老师的思维,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并受作者爱读书的感染,也萌生了“多读书,在书中寻找乐趣”的想法。

  三、不足之处

  在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好方法。我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这一环节中,由于自己时间把控得不好,没有放开手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展示的机会,这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提示的要求自读课文,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后组织学生讲故事。把“体会雨来机智、热爱祖国的品质”融入“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环节中,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雨来的机智,明白雨来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14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课文,节选自管桦的小说。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要求自读课文。在自读的基础上,给每段加上小标题。根据小标题内容进行重点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后,组织学生讲故事。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我将这一问题的解决融入到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一环节中,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本文篇幅较长,因此要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抓住重点部分导读。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领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对话”,为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的精神底蕴,确认价值指向的导读目标。引领小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对流,可体会雨来是个小英雄。

  不足

  学生讲故事时,应在小组内先讲,然后在班上讲。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应直接指名讲,使大部分学生没有得到锻炼。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15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同名中篇小说,选入课文时有改动,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本文篇幅较长,因此要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抓住重点部分导读。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对话”,为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的精神底蕴,确认价值指向的导读目标。引领小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对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

  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然后鼓励学生用学习《夜莺的歌声》的方法也试着给每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因为有了上一节课的经验,先概括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再提炼最简练的语言拟小标题,所以比较好。

  接下来我从题目入手:课题中有一个关键词“英雄”,你觉得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雨来是个小英雄,快速地默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在交流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相关的句子。学生谈完体会后我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表现雨来英雄的句子大多都在故事三掩护李大叔和故事四勇斗鬼子上。既然从这两个故事中就可以体会到雨来的英雄形象,那么课文为什么还选了另外几个故事呢?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一问题。开始,学生还表情疑惑,不一会儿,用小手举起来了,又过了一会,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写雨来游泳本领高。如果雨来游泳本领不高的话,那么他很难逃脱,同时也表现了雨来很聪明,很机智。”有的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要写雨来上夜校读书。因为是上夜校读书使雨来知道,身为中国人,就应该爱自己的祖国。也正因为雨来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掩护李大叔上,在与敌人的斗争中表现得那么勇敢,宁死不屈。”还有的说:“我知道为什么要写后两个故事。因为听到枪声,全村的人都以为雨来死了,都为雨来感到惋惜,雨来的小英雄形象体现得更为深刻,所以安排了第五个内容。而雨来机智逃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更体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说的多好呀!其实作者安排每一材料都是有目的的。老师更佩服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另外,我还抓住文中的几处景物描写,一是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美,开展小练笔,恰当地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郑赞同学这样写到:“清晨,被朝霞染红了脸的小池塘里,鱼儿在水中慢慢地游荡。美丽的荷花不时摆动优美的身姿,好像在与朝霞媲美。啊,多美的早晨呀!”子康同学这样写到:“荷花开的时候,它展开自己那娇嫩的花瓣,非常耀眼!远远望去,静静的荷叶上就像躺着一位睡美人。风一吹,荷花就在池塘里跳起了婀娜多姿的舞蹈!”陈威写到:“太阳下山了,天空出现了火烧云,像一团团火焰。火烧云倒映在家乡的小河上,像许多快活的小红鱼在游动。河边的蒲公英被火烧云染上了红色,被风一吹,在空中翩翩起舞。”二是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这么美的家乡谁会不爱呢?谁会让他人任意践踏呢?也正因为如此,雨来才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12-14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04-23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07-21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06-16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06-15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08-10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必备)05-28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实用】10-20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优秀02-09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热)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