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特别》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我很特别》教学反思2篇(通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很特别》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很特别》教学反思1
每一个“我”,都是一个独特的“我”。每一个“我”,都是唯一的“我”。世界上的“我们”,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我很特别》是本次主题《不一样的我》中的一次大班社会活动。我将本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以自我欣赏的眼光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头部特征。
2、尝试在同伴面前大胆、夸张地介绍自己的特征。
活动刚开始,我请孩子们讲讲自己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孩子们似乎无从下手,讲不出来。于是,我给出幼儿活动材料上的三位小朋友图片,请幼儿观察她们特别的地方,幼儿都能较容易的发现,且能与旁边的画像一一对应起来,幼儿的兴趣也比较大。通过图片的引导,我再请幼儿说说自己特别的地方,幼儿就能说出许多了。
在教师与幼儿的共同讨论中,幼儿都能找到自身的特别之处,例如:奇奇小朋友有一双大耳朵,能听到很远的声音;彩弈小朋友的嘴巴小小的,很好看;俊杰小朋友的鼻子小小的,很可爱;涛涛小朋友的头发短短的……
接着,我请幼儿照一照镜子,仔细看一看,找一找自己的头部特点,找到自己最特别的地方,用漫画的.形式画出来,幼儿较感兴趣,大部分幼儿能通过漫画进行大胆的表现。
活动的最后,我让孩子们自由与同伴交流作品中自己最特别的地方,幼儿都能大胆、自由的进行交流。
活动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绘画时,教师应强调将自己的特点画的夸张一些,教师还应多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使他们共同提高。我希望下次活动的时候,能够更有效的抓住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更好的表现~!
《我很特别》教学反思2
本周开始我们进行了主题《不一样的我》,主题的目标是引导幼儿从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区别与任何人的独特个体,形成独立意识,进而尝试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在外形、名字、个性、能力等方面的独特性,借助社会评价来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周一的活动《我很特别》,就是要请孩子们画一张自己的自画像,并且要用漫画的形式夸张地表现自己的特征。
在之前《不一样的我》这个活动中就我请孩子照照镜子,仔细观察五官,并说说五官、头发等特别之处,再跟同伴比较在外貌上的不同,因此孩子在作画之前还是能做到心里有底的。在活动中我们先欣赏原大班孩子的`“大头像”,围绕“特别”进行突破让孩子欣赏,以此让幼儿寻找灵感。
然后,我和孩子一起讲讲自己特别的地方。刚开始,孩子们讲不出所以来,于是,老师慢慢引导:娃娃的眼睛很漂亮,大大的,睫毛长长的,我一下就记住了;戚潘玙的两颗大门牙不见了:曹汀兰的牙齿有蛀洞,分得有些开;…在师幼共同描述中孩子找到了自己特别之处:或头发或嘴唇。孩子们这次的作品效果很不错,几乎每个孩子的画面都很丰满,每个人物都是大大地占了画面的主体部位,比他们之前的画有了明显的进步,人人都把自己特别的地方描绘得相当生动:曹汀兰嘴里缺失的两颗门牙;娄寓斐的两条长马尾;戈俊杰胖胖的脸蛋;张鑫皱着眉、瘪着嘴的神情……一幅幅“特别的我”栩栩如生。
在这个活动中,我觉得每个孩子的画都有他们自己的特色,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教他们如何画,而是鼓励他们大胆画。他们只有敢画了,才能爱画,才能画得好,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信心。当孩子们有了自信,也许你会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名小画家。
【《我很特别》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很特别》教学反思07-30
我的教学反思03-18
我选我教学反思04-17
《我选我》教学反思10-22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04-19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03-26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06-12
我的信念教学反思02-15
我的家教学反思01-03
《我的影子》教学反思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