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教学反思>《江凡》教学反思

《江凡》教学反思

时间:2025-01-28 07:20:5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江凡》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凡》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凡》教学反思

《江凡》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安排我打破了以往事件阅读课的“三步走”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抓点促面”的方法,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点,由这点展开讲解,并涉及旁边各方面的关联。

  如“火焰迅速蔓延”让学生找出描写火势的词语,可以是文中的,也可以是自己的语言,从而训练了学生的词语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描写对本班的孩子来说比较浅显,学生在朗诵几遍之后已经大多能够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意思了。因此,我没有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上。而是注重学生将课文内容和生活常识相结合,从深层次来解读文中将告诉我们知识,这体现了“提高自救意识”这一教学目标。

  在处理第二个教学目标时,将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虽然没有做出完整、明确的回答,但学生从各个点的理解上都已能够回答出这个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看法,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把自己说的`、别人说的及时将重点记下来,培养他们“以手写心”的能力。

  对于朗读我也是采用各点朗读。因为在第一课时,我已经对全文的朗读进行指导,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已经做到了。这节课的朗读只是将重点词、句、段再重复训练而已,因此朗读部分不是很多。

《江凡》教学反思2

  《江凡》一文记叙了10岁的江凡面对火灾不仅能冷静地想办法进行自救,还救出了奶奶和邻居。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培养学生自救意识的好教材。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处观点。

  一、朗读指导

  新课改要求汉语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通过情境创设,图文配乐使学生入情入境进行感受,再运用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朗读。比如:用慌张的语调读孩子们感受遇到火灾时的段落等。

  二、阅读指导

  本月的教学主题是“如何提高低年级的阅读水平”,因此我在这一主题上,我设计出了找出关键词和注意标点符号的想法,意在让学生从中获得阅读的能力。并在课堂中及时加以运用,巩固延伸。

  三、写话指导

  二年级学生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因此在写话指导上,我并不局限学生用单一的形式进行写话,而是让他们选择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

  而在课堂中,因为缺少对学生的预设,因此在课堂中我出现一些偏差和疏漏。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在课堂中,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

  二、教学机智缺失。当学生的回答达不到理想状态的情况下,无法用鼓励性语言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流于形式。

  在教学路上,我依然“任重而道远”,仍然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

《江凡》教学反思3

  一、以理解品悟带动朗读指导

  语感的形成莫过于多读多思,而处在二年级的学生们则似乎更应在多读中锤炼这一语文能力。如果是机械的进行朗读指导,那学生得到的只能是暂时性的伎俩,而并非内化的终生能力的修契。所以,在引导学生品文悟情之后,让学生再带着自己的感觉去读去听去评去品去揣摩,比如:教学“江凡在镇静中摸索到出口”这一个片段,我让学生换位体验人物此记得的心理“只有谁在问?也许人人都在问,怎么办?但只有谁在思?却唯独有江凡?江凡能思得久吗?(不能)比较文中的`思索了一下,与思索了一会儿,有何差别?”这样引导学生多次走进人物内心,在比较词性的同时,也领悟到了朗读的关键,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二、以情境体验带动词意的理解

  如何让学生理解火势来得快且凶的画面,我抓住了第二自然中的“迅速蔓延”,通过生动形象的手势让学生在紧张的语势中体会,同时借助手势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三、以书法的角度带动书写的习惯形成

  这一点,做得不够到位。主要是本人的书法素养并不高,同时一直觉得二年级的孩子初步识字还是以写为主,只要一笔一画扎扎实实写端正即可。但有一位同仁却提出应有意渗透书法的意识,在引导书写汉字时才能更生动和规范,本人是认同的。所以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上还会更花精力和时间。

《江凡》教学反思4

  1、在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对教材的整体感悟。首先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去概括课文内容,接着又紧紧抓住体现人物特点的两个方面(即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动作描写),让学生在朗读中欣赏,在思考中感悟。从而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受到了感熏陶。更可贵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边读边找出有关句子,从而让学生明白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经过两年的识字,学生已经掌握了近20xx个常用字,而且在识字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教师在此课的识字教学中,尊重学生原有的认字水平。首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让学生对生字有了整体的印象。接着,教师又鼓励学生利用拼音自学生字,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全班合作学习。在字音、字形、字义合作学习中,使学习能力强的带动学习能力弱的,从而让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习。

  3、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这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低年级要求极低

  但收集资料的习惯则要从小培养。在本课的预习作业中,教师就布置了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有关火灾的自救知识。从本次查找资料的内容来

  看,目的非常明确,而且涉及的内容有利于对教材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有目的收集资料的习惯。在学生查找资料之后,教师很重视对这一活动的评价,课堂中有机渗透课外资料拓展,虽然只有短时间的汇报,但却对学生这一活动的完成起到了检验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不断进步。

《江凡》教学反思5

  成为青阳街道教育办语文课题研究组的成员,这是对我工作上的鞭策;而承担教育办低年级生活化识字教学研讨课,对我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是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下面,就我执教的《江凡》一课,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

  首先说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吧!

  1、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主体积极参与的重要前提保证。所以在课堂上我尽量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创造民主、科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放手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安排识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经过二年级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生字的学习,教师只起点拨作用,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自学。学生的识字方法多种多样,有编故事(混:水和太阳比赛,最后就混成一片),有猜字谜(扶:一手撑破天),有拆字法(商:点横代表商店的房顶,点撇代表商店的招牌,竖和横折钩代表商店的.大门,门里站着一个长着两撇小胡须的商人),还有找行近字进行比较(烧:浇、饶、绕、晓)。通过识字小游戏,使学生感觉学习生字不是枯燥的,而是一种乐趣。

  3、创造性的安排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组织的过程中,我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时适当地采用教学手段。如初读课文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可以找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

  4、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加深体验。

  现代教育观念提倡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语文学习外延到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我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假如灾难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做?学生从生活经验和所掌握的知识出发,说出灾难来临时的各种自救方法,有的回答甚至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这些学生不容小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文。

  在本节课中,也有一些缺失的地方:

  1、 课前导入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的学习内容。

  2、 由于课前导入时间长,将近七分钟,因此,指名读课文的环节只好省略,学生之间的互评环节也比较少。

  3、 指导学生书写时,应该巡视到位,并及时指出学生写错的地方,表扬写得漂亮的同学。

  我想,一课多研是教育办教研工作的创新。如果能经常接受这种公开课或称为公开常态课的磨练,对教师的各种能力(教学过程的掌控能力、教育教学机智等等)都会有很大的促进的,感谢教育办给予我的这种成长的机会!

【《江凡》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凡卡》教学反思11-14

《暮江吟》教学反思09-10

《凡卡》的教学反思优秀08-28

《暮江吟》教学反思10篇10-01

六年级下册《凡卡》教学反思02-26

对“教学反思”的反思07-29

家乡的江作文05-04

教学反思05-17

体育教学反思 体育教学的教学反思精编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