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诚信的回报》教学反思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准则。现代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因此现代社会的讲诚信,有着比过去更为丰富的内涵,不仅涉及到道德层面,期待道德自律;更涉及到法制和规则,受到一定的制度的制约。也就是说,诚信不仅是基本的道德规范,更是生活的基本准则。其次,儿童还有自身与成人不同的生活需要和特点,《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不仅要为儿童现实的生活服务,更要为儿童的未来生活作准备。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个阶段的儿童,处于从自我中心倾向转向开始考虑自己周边的环境、考虑生活环境中的人,他们对行为的判断倾向依据行为的直接后果,所以选择这一时期发展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促进儿童理解诚信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以上的理解,我在《诚信的回报》一课预设时主要体现以下这几个特点:
一、把握理念,设定目标
《诚信的回报》是华师大版六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元第一主题《品格的试金石》中的一个内容。关于诚信这一主题。课程标准把这一内容标准界定为“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会尊重人。”我把本课的目标重点定位在“守信”教育上,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知识目标是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守信与失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同影响;认识并且思考诚信的"代价"与"回报";明确诚实守信是传统美德,更是现代社会的需要。能力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守信与失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同影响的评价能力;在辨别是非的过程中,明确应该怎么做。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是感受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诚实守信的品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本课的设计和教学,我始终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让情感在活动中体验,让品德在生活中发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兴趣和思维。
二、以真实为依托,端正生活回归观
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而离开了“真实”的生活,那课堂也只能变成学生“高呼口号”的场所。确实,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矛盾的的社会,也是一个尴尬的社会,坚持诚信不仅付出代价,而且没有回报的事例在我们周围也是比比皆是,作为老师,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倡导诚信,让诚信之根深深扎根于学生,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绝不能回避这个社会阴暗的一面,因为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的环境下,而我们所能做到的是在不违背真实的情况下努力向学生展示一个积极阳光的社会,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安排了阅读课文故事《承诺值千金》故事和我通过上网查询的“白云山制药厂”坚持诚信的故事,讲诚信给自己带来快乐,还赢得别人的尊重信任,诚信能带来友谊,带来金钱,带来成功……以及近两年发生的“三鹿”集团因为失信于人的真实事例,让真空的生活生成教材,让学生真正“回到生活”!
三、以情感为纽带,端正真实的体验观
情感是行为的催化剂,只有动之以情,才能导之以行,而体验是人们内心最真实,最感性的心理感受,比如在讨论课文故事《个体老板赔钱换诚信,奔走千里自毁过期饮料》时,让学生思考你觉得个体老板赔钱换诚信,奔走千里自毁过期饮料值得吗?你对这件事有什么体会?这一环节的设计深深地触动着学生,他们都觉得这位个体老板坚持诚信是对的,而且他们还反思了自己过去曾有过的不诚信言行,有的说要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为座右铭,要求自己遵守诺言,有的夸奖身边的家长、老师、同学讲诚信的事……写得都很有真情实感,非常感人。这样,不仅教会学生诚信,还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体验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情感的升华。
四、以人为本采用多样有效的活动
诚信教育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基础道德教育主题,这类主题我们经常采用故事叙事和对话讨论的教学方法。由于一些教师在把握这些教育方法时,往往以一种说教和胁迫的方式让学生接受教材提供的观点,因而被人们斥之于“灌输”而声名狼藉。不少从事品德教学的教师也认为只有“活动”才能使品德教育“充满生命的活力”。活动教学有其鲜明的特点,但对于内涵丰富的诚信教育,简单的活动有可能使学生得到肤浅的体验,但这种肤浅的体验无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也无助于学生行为的改善,这种活动可能缺乏发展性。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故事叙事、讨论、活动等教学方法,试图营造一个以道德体验为基础、融事理与法理为一体的“道德场”,在教师引领下,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自觉自为地把诚信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
本节课的亮点是是通过诚信的正反事例让学生明白诚信与不诚信所带给个人、家庭或者社会的不同结果,从而在学生心中留下诚信重要的印记,而不是如以往只停留在对故事内容的了解上,使学生的认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加厚……首先通过案例录像短片来引起孩子们的思考,促使他们对诚信经营与不诚信经营之间的界限做出辨别,对诚信经营有初步的了解。再通过联系实际,照例说话,这一环节中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距离他们非常接近,这样有利于激起他们对诚信的理解,并由理解上升到具体的言行,有利于孩子诚信意识的形成。这样水到渠成,孩子们对诚信的重要性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不过,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活动的面不够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集体回答问题的现象比较严重,个别学生发言多,少数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获得展示的机会。《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也是一门永恒的艺术,需要不断的探索。
【《诚信的回报》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春天的回报03-07
对“教学反思”的反思07-29
教学反思09-11
教学反思05-17
体育教学反思 体育教学的教学反思精编12-19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12-15
教学技能教学反思09-13
《欣赏教学》教学反思10-01
回报妈妈的作文3篇11-05
《母鸡》教学反思【精选】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