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教学计划>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0-11-27 11:23:03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精品】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合5篇

  时间真是转瞬即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让我们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做个计划吧。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学计划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合5篇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会推导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并会用半角公式进行证明,求值和化简

  2 能力目标: 会灵活运用公式进行推导变形

  3 情感目标: 灵活运用公式化繁为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半角公式的推导方法和结构特征及应用公式求值,化简,证明

  难点是用公式求值

  (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复习二倍角公式,按课本知识结构设置提问引导学生动手推导出半角公式,课堂上在老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会根据公式特点得出公式的应用,用公式来进行化简证明和求值,老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教学

  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复习 二倍角公式,提出问题,并引出新课?让学生默写二倍角公式,让学生思考二倍角公式的实质?学生练习求sin1200 Cos1200 tan1200。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a可看作哪个角的2倍角?怎样用二倍角公式写出sina cosa tana ?学生默写?以旧引新,注意创设问题的情景,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公式的推导?公式sin ,cos

  ,tan 的推导,?老师启发学生思考有时常用a的三角函数表示? 的三角函数,比如sin ,cos? 可以用a的哪个三角函数怎样表示?学生推出结论

  得到cos =

  sin =

  tan =

  通过设疑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班共有学生26人。一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两班的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四个部分。

  (一)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的知识在本册乃至于整个小学阶段中取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单元的应用题主要是复习已学过的两、三步应用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为下一单元学习新的应用题作准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难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关键:小数点的处理。

  (二)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本单元包括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节。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掌握整数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的总结和提高。应用题前一部分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整理总结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扩展一般应用题的范围,后一部分是教学以反应两个物体运动为内容的一些行程应用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熟练进行计算;难点: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

  (三)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是今后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面积的基础。

  .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难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关键: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 简易方程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简易方程和方程解应用题等代数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良好基础。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难点: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口算。

  2、使学生认识中括号,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四步)。

  3、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以及相遇的行程问题,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5、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6、使学生在掌握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列方程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7、进步培养学生检验地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进度

  (一)、小数的乘法和除法(22课时左右)

  1、小数乘法 ——9课时

  2、小数除法12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机动3课时

  (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3课时)

  1、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3课时

  2、应用题…7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节约能源…1课时

  机动5课时

  (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10课时左右)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2课时

  3、梯形面积的计算…3课时

  4、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1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绿化校园…1课时

  机动3课时

  (四)、简易方程(22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5课时

  2、解简易方程…5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10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机动4课时

  (五)、总复习…6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三角形主要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多边形的内外角和。本章节是后两章的基础,了解了相关的知识,教学时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开展好数学活动。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 分式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性质、能用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进行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重视和分数类比,加强分式、分式方程与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五、教学进度

  略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以“面向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知道思想,在教学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

  3、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教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编写的一本全新教材。无论其教学理念,目标要求,教材框架,教材的整合跟以往教材比,都有很大的变化。

  本次教材更名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这样更名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一贯制,教学时要注意九年数学教学的连贯性。本册教材共分为六章26节。

  具体章节如下: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1.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2.1二元一次方程组2.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2.1代入消元法2.2.2加减消元法

  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三章平面上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3.1线段、直线、射线3.2角3.3平面直线的位置关系

  3.4图形的平移3.5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3.6垂线的性质与判定

  第四章多项式

  4.1多项式4.2多项式的加减

  4.3多项式的乘法4.4乘法公式

  第五章轴对称图形

  5.1轴反射与轴对称图形5.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3三角形

  5.4三角形的内角和5.5角平分线的性质5.6等腰三角形

  5.7等边三角形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6.1加权平均数6.2极差、方差6.3两组数据的比较

  每一节配有A、B两组习题,每一章配有A、B、C三组复习题。C组习题一般为探究题。全书配有两个课题学习和两则数学与文化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四、教学措施:

  第一章重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应用

  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表现,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认真实施分层教学

  第二章灵活运用代入法或加减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分析结果理解解方程组“消元”的思想,领会“转化”的思想,妥善处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突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通法的教学,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注意教材弹性。

  第三章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了解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直线的三种关系,初步理解平移的概念,平行与垂直的性质与判定,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概念引入多联系实际,尽量利用教具或多媒体设备,保持教材的逻辑体系,注重联系教材的文化背景。

  第四章多项式的运算

  能进行多项式的加减乘法运算,体会乘法公式在计算中的简便作用。

  第五章轴对称图形

  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设计开放《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性很强的练习,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局部”与“整体”的教学思维的训练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对加权平均数、极差、方差的概念,注意把握教学的层次让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以形成结论。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

  1、课堂教学从:“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2、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

  3、.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等。

  5、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六、具体措施: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本册内容较传统,但教学方式不可以传统,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应当让学生思考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平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七、学生情况分析(非智力因素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的初一265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习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习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习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上期末数学平均分71.8分,最高分116分,及格(60分以上)41人。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八、课时安排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9课时;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4课时;

  第三章平面上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16课时;

  第四章多项式12课时;

  第五章轴对称图形12课时;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10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过程和相关概念

  2、学会在坐标系中找出空间点的位置,会写一些简单几何体中有关点的`坐标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运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空间图形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空间感,从空间的点的坐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和探索能力。

  2、通过类比、迁移、的方法得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的过程和空间点

  的坐标确定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能够积极的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

  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表示

  难点:通过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来确定空间点的坐标,以及相关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本节图4.3-1、图4.3-2、图4.3-3、图4.3-4、图4.3-5和食盐

  晶体模型的投影片

  学生准备:直尺和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投影】问题1、数轴Ox上的点M,用代数的方法怎样表示呢?

  问题2、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M,怎样表示呢?

  问题3、怎样确切的表示室内灯泡的位置?

  (学生复习回顾后回答问题1和问题2,思考、讨论后回答)

  【点拨】1、问题1和问题2是确定点在直线和直角坐标平面的位置的方法。

  2、问题3是空间点的位置确定的问题,我们可以类比平面直角坐标的方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来确定空间点的位置(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投影】问题4、空间中的点M用代数的方法又怎样表示呢?

  (教师设问)空间直角坐标系该如何建立呢?

  【投影】(1)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过程

  如图:OABC-DABC是单位正方体,以O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A,OC,OD的方向为正方向,以OA,OC,OD的长为单位长,建立三条数轴: x轴、y 轴、z 轴.这时我们说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其中点O 叫做坐标原点, x轴(横轴)、y 轴(纵轴)、z 轴(竖轴)叫做坐标轴.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y 平面、yOz平面、zOx平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理解)

  【说明】①三条数轴两两相互垂直且相交于原点O,同时都有相同的单位长度

  ②任意两条确定一个平面,共有三个平面,称坐标平面

  ③三个坐标平面把空间分成8个部分(让同学动手操作亲历感受)

  【投影】(2)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画法

  (3)右手直角坐标系

  2、空间点的坐标表示

  【投影】合作探究:

  有了空间直角坐标系,那空间中的任意一点A怎样来表示它的坐标呢?

  (设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坐标有着一一对应关系,那么在空

  间直角坐标系中点与三维有序实数组之间也有一一对应关系

  吗?(学生自行阅读教材P134)

  【点拨】是一一对应关系。

  3、坐标平面及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投影】练习:如图,OABC—A’B’C’D’是单位正方体.以O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A,OC, OD’的方向为正方向,以线段OA,OC, OD’的长为单位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试说出正方体的各个顶点的坐标.并指出哪些点在坐标轴上,哪些点在坐标平面上y

  (师生共同完成后,投影幻灯片)

  【投影】想一想?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x、y、z坐标轴上的点、xoy、xoz、yoz坐标平面

  内的点的坐标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总结)

  (三)典型例题、解释应用

  【投影】例1:如图在长方体OABC-A1B1C1D1 中,|OA|=3,|OC|=4,|OD1|=2,写出点D1,C,A1,B1的

  坐标及BB1的中点M的坐标和A1AOO1的对角线的交点N的坐标.. 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加深对点的坐标的理解.

  (解的分析和过程见投影)

  【投影】例2:结晶体的基本单位称为晶胞,下图是食盐晶胞的示意图(可看成八1个棱长是的小正方体堆积成的正方体),其中色点代表钠原子,黑点代表绿2

  原子.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试写出全部钠原子所在的位置的坐标.

  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先阅读教材,根据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所求

  点的坐标.

  (解的分析和过程见投影)

  ( 四)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1、教材P136练习第2小题

  (五)课堂小结、温故知新

  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2、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画法

  3、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表示方法及点与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

  (六)布置作业

  教材P136练习第1、3小题。

  (七)板书设计: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一、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1、建立过程

  2、空间直角坐标系画法

  3、空间直角坐标系是右手系

  二、空间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表示方法

  三、坐标系中特殊点的坐标特征

  1、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2、坐标平面上点的坐标特点

  四、例题分析

【【精品】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合5篇】相关文章:

1.【精品】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合7篇

2.【精品】数学教学计划集合10篇

3.【精品】数学教学计划集合7篇

4.【精品】数学教学计划集合4篇

5.【精品】数学教学计划集合九篇

6.【精品】数学教学计划集合6篇

7.【精品】数学教学计划集合5篇

8.【精品】数学教学计划模板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