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高中音乐教学计划4篇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我们将带着新的期许奔赴下一个挑战,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音乐教学计划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目标
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和歌唱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3、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要求
音乐欣赏教学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认识、理解、鉴赏音乐。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2、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
3、课堂欣赏教学与课外欣赏活动(音乐会、音乐欣赏讲座、教师推荐的音乐作品录音等)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欣赏教学对课外欣赏活动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措施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1、强化管理,突出重点,抓住高考生命线
2、树立坚定的事业心,虚心好学,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3、加强教研教改,注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四、教学内容
1、欣赏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音乐作品。介绍有关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及其表现作用。
3、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
4、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
五、教学内容要求
5、欣赏内容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原则。
6、欣赏曲目的选择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弘扬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7、注意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三、教材分析
1、高一级学沿海版第二册,以唱歌为主,分五部分共9课。安排19课时,其中复习考试2课时,机动1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2、高二级学沿海版第四册,以欣赏为主,分四部分,共8课。安排20课时,其中机动2课时,复习考试2课时,实际授课16课时。
四、工作任务:
1、高一、二级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五、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高一、二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 篇3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视唱练耳是我校的主要课程之一。视唱练耳、乐理属于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基本能力训练范畴,一向得到各院校的充分重视。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 教学原则
教师在教学准备中,经过一系列程序的安排,可以使学生从音乐的作品或由传统音乐作品中,扎实地掌握综合音乐感觉和音乐技能。从而做到针对音乐技术理论教学改革、必须要考虑的通过怎样的结构安排与教学手段,使知识传授获得最大的效果。
(二) 教学方式与考核
本课程为2学年,每周一课时,每学期共16周,讲授14周,复习1周,考试1周。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
第一学年
第1周第一讲 绪论 音乐的听觉范畴与音乐的听觉训练范畴
1、 音乐传统教育中的听觉训练范畴
2、 传统音乐作品中的听觉训练范畴
3、 多元化音乐作品中的听觉训练范畴
4、 音乐听觉训练的最终目的--实用
第一讲掌握要点:使您的听觉走进音乐
第2——4周第二讲 关于音程在作品中的特性
1、 二度旋律音程
2、 节奏
3、 旋律
4、 调式
第二讲掌握要点:二度音程与作品
第5——6周第三讲 关于音程在作品中的特性
1、 三度旋律音程
2、 节奏
3、 旋律
4、 调式
第三讲掌握要点:三度音程与作品。
第7——8周第四讲 关于音程在作品中的特性
1、 四度旋律音程
2、 节奏
3、 弦律
4、 调式
第四讲掌握要点:四度音程与作品
第9——10周第五讲 关于音程在作品中的特性
1、 五度旋律音程
2、 节奏
3、 旋律
4、 调式
第五讲掌握要点:五度音程与作品
第11——12周第六讲 关于音程在作品中的特性
1、 六、度旋律音程
2、 节奏
3、 旋律
4、 调式
第六讲掌握要点:六、度音程与作品
第13——14周第六讲关于音程在作品中的特性
1、 七度旋律音程
2、 节奏
3、 旋律
4、 调式
第六讲掌握要点:七度音程与作品
第15周期末复习
第16周期末考试
第二学期
第1——4周 第七讲 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 多声部练习
2、 和声音程
3、 和声性旋律
4、 调式中的稳定与不稳定音级
第七讲掌握要点:和声音程、调式中的稳定与不稳定音级
第5——8周第八讲 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 多声部练习
2、 和声音程、和弦
3、 和声性旋律
4、 大调式中的正三和弦
第八讲掌握要点:和声音程、大调式中的正三和弦
第9——12周第九讲 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 正三和弦的运用
2、 和声性旋律
3、 大调式中的`终止式
第九讲掌握要点:大调式中的终止式
第13——15周期末复习
第16周期末考试
第三学期
第1——4周第十讲 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 四声部练习
2、 和声音程、和弦
3、 四重奏式的和声性旋律
4、 大调式中的vi级副三和弦、阻碍终止
第十讲掌握要点:大调式中的vi级副三和弦、阻碍终止
第5——8周第十一讲 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 大调式中的ii级、vi级副三和弦的运用
2、 和声性旋律
3、 节奏
第十一讲掌握要点:大调式中的ii级、vi级副三和弦的运用
第9——12周第十二讲 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3、 大调式中的属7及其它副三和弦的运用
4、 和声性旋律
5、 节奏
第十二讲掌握要点:大调式中的属7及其它副三和弦的运用
第13——15周期末复习
第16周期末考试
第四学期
第1——4周第十三讲 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 多声部练习
2、 和声音程、和弦
3、 和声性旋律
4、 小调式中的正三和弦
第十三讲掌握要点:小调式中的正三和弦
第5——8周第十四讲 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 正三和弦的运用
2、 和声性旋律
3、 小调式中的终止式
第十四讲掌握要点:小调式中的终止式
第9——12周第十五讲 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 多声部练习
2、 和声音程、和弦
3、 重奏式的和声性旋律
4、 小调式中的vi级副三和弦、阻碍终止
第十五讲掌握要点:小调式中的vi级副三和弦、阻碍终止
第13——14周第十六讲 由音程构成作品中的和声特性
1、 小调式中的属7及其它副三和弦的运用
2、 和声性旋律
3、 节奏
第十六讲掌握要点:小调式中的属7及其它副三和弦的运用
第15周期末复习
第16周 期末考试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 篇4
本学期担任高一音乐教学工作,学生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目标: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由单向方式走向多元、综合与均衡。教育 部新近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 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以新的阐述和定位。因此新的高中音乐课程中课程目标是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来进行表述的, 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同时也突出了课程的整合。
1、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 突出艺术学科特点,把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 修养。
3、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把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教学要求: 传统的教育观强调人的智力因素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作用,而忽略了个人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人的成长经历中的地位。新的课程观将情感、意志因素 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来理解,是课程目标中重要的价值取向。情感,不仅仅体现 为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和学习热情,更体现为情感本身的体验与内心世界的.丰富;态度,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决定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音乐欣赏教学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 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鉴赏 音乐。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 听觉审美感受。 教学措施: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标准》中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之一, 体现的就是其教育价值。对于音乐学科来说,过程与方法更是重要,因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必须是在长期的、反复的情感体验过程中完成的, 具有教育的潜效应。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标准》中把“过程与方法”细化为四个具体目 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普通高中音 乐鉴赏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 比较是音乐教学的一种特殊方式。《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标准》指出: “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 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 探究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又是一种学习方式。《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 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合作是指在小队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 生以音乐为媒体,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1、强化治理,突出重点,抓住高考生命线 2、 树立坚定的事业心,虚心好学,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3、注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 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教学内容: 任何课程都必然有知识和技能体系,音乐学科也是如此,音乐知识不仅仅体现为乐理知识、还包括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 式等知识。音乐技能不是仅仅体现在视唱、练耳、识谱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把 乐谱的学习与运用或唱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放在整体音乐实践中进行。因此,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完成。
欣赏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音乐作品。介绍有关音乐常识。
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及其表现作用。
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
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教学内容要求
欣赏内容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原则。
欣赏曲目的选择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弘扬祖国的优 秀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注重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5, 课程安排: 第10单元 ( 2 课时) 第11单元 ( 3 课时) 第12单元 ( 2 课时) 第13单元 (2 课时) 第14单元 ( 2 课时) 第15单元 (2 课时) 第16单元 ( 2 课时) 第17单元(1 课时) 第18单元(2 课时)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10-30
(精选)高中音乐教学计划10-21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05-17
【精品】高中音乐教学计划05-25
【必备】高中音乐教学计划07-04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推荐]05-21
高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12-12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8篇11-05
【精品】高中音乐教学计划四篇10-17
高中音乐教学计划合集四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