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教学总结>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0-11-21 11:02:44 教学总结 我要投稿

有关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汇总6篇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汇总6篇

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2、3两个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小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主要工作举措与成效

  1、精心备课,让学生学有所得

  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参考,学习好新课标,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做到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备学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尽量做到分层教学,让学生学有所得。同时加强自身业务理论学习,多研究精品教学设计,吃透教参,精心设计知识点,进一步促进课件制作的精良化。

  2、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淡薄,通过基础知识的巩固加强,诱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就其学习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训练,强化语言表达和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以周记和作文为平台,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侧重思维品质训练,积累语言和作文素材。

  3、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很重要的,而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而“先学后教”就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发现问题,同学相互讨论,问题明了,深入探究后,如果还有疑问,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讲解,这样就可以加深印象。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行评比,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4、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学习的活动,强化语文积累。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因而,在抓住课堂这一主渠道的同时,还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除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课堂记录听好 课外,还建立了语文学习积累本,做好语文的学习积累。

  二、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讲授占用的时间多,学生自主探究和巩固训练的时间少,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还处在较差水平,限于学生的能力,老师也不敢轻易把课堂交给学生。

  2、巩固练习的方式和质量需要变革。学生课下主动学习语文的不多,作业预留也限于练习册或周记、作文,针对性和系统性都不高,不能完全贴合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教师下功夫,多印发、收集一些习题作业,即贴近课堂,又符合学生学习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3、检查力度需要加强。我的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落实抓得不够,作业面批的数量少,惩戒力度不够,导致有些学生得过且过弄虚作假,学习不踏实。

  4、作文和语言应用整体水平不高,对考察文采和创造性的题目解答不够好,暴露出学生在语文的深层次能力方面还有很大欠缺。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2

  由于这个学期我们高一的语文老师依然是采用以”导学案”为主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所以我的教学反思主要就从”导学案”的设计,编写,实施运用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设计编写上,有些”导学案”问题的设置显得或者琐碎,繁杂。或者机械,呆板。

  ”导学案”实施运用成不成功,有不有效,关键取决于设计编写是否科学合理。而设计编写是否科学合理又关键取决于问题的设置是否精当,巧妙。这一认识在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已经形成了共识。上完一堂课后,我们经常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导学案”里一个好问题的提出对激发学生思维,调动课堂气氛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反过来,如果”导学案”从头至尾都没有一个真正让学生感兴趣,非常想去探究的问题,那这节课又将是多么地乏味,甚至有可能比传统的老师一个人讲还要乏味。

  问题是,虽然在思想认识上,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问题设置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设计编写的过程中,却还是屡屡出现问题设置不当的情况,导致一堂课的失败。这里面固然有好问题的设置和提出本来就是一个难点这一客观情况,但和我们老师思想认识上的某些误区也不无关系。

  有些老师担心学生会遗漏掉某些重要的知识点,因此在”导学案”问题的设置上总是”贪多求全”,想面面俱到,一网打尽。数量上一篇课文的”导学案”就设置了十几个问题,范围上基本涵盖和”教参””目标””示范”有关的所有知识点。这种设计思路出发点无疑是好的,学生确实能学到更多东西。问题是课时够不够?即便够的话,就能保证学生全部学得到吗?实践证明,这种想什么都教给学生的做法往往是什么都没教给学生,想什么都让学生学到往往是什么都没让学生学到。

  因此我认为,”导学案”在问题的设置上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宁愿少而精,也不要多而滥,数量上以三——五个为宜,最多不超过七个;内容上,突出重点,难点,不太重要,可讲可不讲的尽量不讲,把它们留给学生,要相信学生。

  与问题设置的琐碎,繁杂相比,机械,呆板的问题设置对学生探究积极性的打击恐怕会更大。有些老师受考试和教辅资料的影响,老是用出出正规考题的思维模式设置“导学案”上的问题,不敢求“新”,求“变”,求“异”,设计出的问题往往和“目标”“示范”上的问题大同小异,甚至一模一样。

  我不知道这种资料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如何去激起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尽管我并不否认这有提醒学生注意,强化学生记忆的作用,但我还是想说,能不能换种思路?设计出资料上没有但在思考时又不得不利用资料或课本的问题。虽然这样去设计问题肯定要加重老师的负担,但我相信,只有这样设计出的问题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实施运用上,主要是评价机制的缺失造成的问题

  是不是设计编写的问题处理好了,“导学案”的实施运用就不存在问题了呢?并不一定,除了我在上学期教学反思中提到的老师要加强“导”的作用,提升“导”的艺术外,这个学期我又有了个突出的感受——评价机制的缺失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负面影响。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来自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比较起来,外在占主要方面,毕竟在应试环境下真心喜欢学习,爱学习的学生是少数,甚至可以说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还是来自于家长、老师的鼓励,同学、朋友的艳羡以及周围人的肯定。高一年级实行“导学案”以来,创造了大量让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比如板书,写黑板,中心发言,朗诵,表演,质疑,辩驳等,再加上分组学习、讨论、竞赛的方式,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表现欲,好胜心,课堂气氛确实比以前活跃得多,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学习竞赛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

  问题是对那些表现活跃的、精彩的学生我们老师除了口头表扬之外似乎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对那些做得还不够好的学生也拿不出什么有效的激励措施。如果仅仅是口头表扬或批评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奖励或处罚(比如发奖品,加学分或者扣学分),恐怕大多数学生的表现热情或畏惧心理都很难持久,结果是课堂成为少数积极分子的舞台,而大多数人选择成为观众,而这种情况似乎在大多数班级已经普遍存在,有些班级甚至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恐怕主要是缺少有效的评价机制。没有评价机制,对于大多数渴望从学习中捞取“实惠”的学生,他们究竟有多大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是个很大的问题。尽管学校试图在学分评定上起到相应的或奖励或处罚的作用,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形式化倾向反而导致更多的学生对此更加的不屑一顾。所以,我建议学校一定要建立严格有效的评价机制。

  以上就是我这个学期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3

  一、用讨论--讲解的授课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让学生学会用手、用脑去学习。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我运用了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题的思路、方式及最后答案,我再为之进行补充。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去参与课堂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了自己的潜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我发现讨论--讲解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以下几个优点:

  1、以其形式新颖、气氛热烈,可刺激和较长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无形中调动了思维积极地参与了活动。

  在活动中,我注意到,强烈的表现欲使学生战胜了被动、依赖、害羞的心理,谁都想一展身手,于是不知不觉参与了活动。在整个讨论--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都主动、紧张地思考、学习。如此一课始终,学生或问或答,或思或记,无形中调动了自己的一切思维,积极参与了活动,学习效果较好。

  2、在主动获取知识、训练能力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的现象非常频繁,因为他们都意识到必须紧密团结,互相帮助才能在为大家讲解时较流畅,不出错误、不闹笑话。而我也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与协作能力,如在讲解完,有的组答得并不太好时,有的自责,有的懊丧,这时我会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增强其信心,让他们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果然,在下一课的复习当中,该组积极思考,紧密团结,通力合作,终于有了出色表现。

  因此,我觉得讨论--讲解这一授课形式可以较好地使学生战胜学习的,激活思维,主动学习,还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更频繁、更深入地参与语文活动的机会,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营造与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精神相一致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学制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就要民主化。如何营造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呢?我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创设平等的民主氛围,消除老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性,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

  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疑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说服,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提出疑问,自信心也会增强许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

  2、倡导平等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堂上的教授过程由明到隐,特别是在感受新知识后的问题探究阶段,更应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主动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出来。

  3、教法设计尽量做到灵活多样。

  教师通过新鲜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唤起求知的欲望。

  另外,我更注意情感的作用,把自己放在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处处尊重他们,虚心向他们学习,同他们结成亲密的朋友和友好的学伴关系,这样学生才会全心全意地配合自己、支持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以上这些只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希望大家能够指出不足,使我再学习、再改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有更好的成绩、更出色的表现!

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4

  本学期,我执教高20xx级22班和23班的语文。现在,教学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总结如下。

  一、重视了起始年级的衔接教育。学生从初中跨入高中,在知识和方法上都和高中教学有较大的差距,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教学,我对学生的初中学习进行了调查了解,并复习初中背诵的古代诗文,然后进行“怎样学习高中语文”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不但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而且还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衔接教育是比较成功的。

  二、单元教学注重能力训练。在人文素质培养和语文能力训练如何结合的问题上,本学期经过了痛苦地探索。从实践到理论,我苦苦地求索,最后得以形成的认识是:高中教学应该以能力训练为主,以人文素质的培养为辅。依据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慢慢由以前的重人文轻训练的思路过渡到二者并重,并略倾向于能力训练的思路上来。这样的教学也许少了些热闹,去了些华丽,缺了些表演,但多了些思辨,添了些朴实,有了些训练。今后,还应该在这方面继续探索。

  三、作文教学尝试思维训练。本学期,我们借鉴了上海程红兵老师的“作文与思维训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写作思维进行了训练,因为我只开了三讲:感悟生活、作文与想象、作文与联想,体会还不是很深。下学期,将在原点思维、多元化思维、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收敛思维等六方面全面训练。除了课堂作文,每周的周记一篇,让学生畅所欲言,有一定效果。本期有两个学生的周记推荐在市级报刊上发表。

  四、注重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本期,我向学生推荐了教育部推荐的课外阅读作品一套(共17本)名著,并在教学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阅读。具体做法是:每学月读一至两本,写一篇读书心得,并组织学生交流。本期学生阅读并交流的作品有:《老人与海》、《泰戈尔诗选》、《边城》、《欧也妮·葛朗台》、《女神》、《朱自清散文选》;此外,《论语》和《孟子》也在推荐之列,但没有交流。

  五、文言文教学注重了翻译。以前,我的文言教学没有章法,教学的随意性较强,经过总结后,形成了这样的的结论:文言教学必须在翻译上下功夫,否则学生的基础不会很扎实。因此,我的教学思路是:每文必译。或预习时翻译,或课堂上翻译,或课后翻译,总之是一定要把翻译落实。学生能够翻译文言,那其它的知识就比较容易解决了。本期的文言讲学,除了课文外,补讲的《秦晋崤之战》,学生也全文翻译了。从实施的结果看,学生的文言学习是很有效果的。

  六、期末复习注重了基础。特别是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教学,对病句专题进行了扎实地复习。把20xx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的病句、成语、汉字试题让学生见识了一下。这是着眼长远的做法,今后还应该加强。比如课前三分钟做一个成语题,或者字形题,或者字音题,或者病句题,日积月累,学生的基础知识将会得到巩固。

  本学期所存在的问题是:一、作文训练太少,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不大。二、课外时间被大量挤占,学生的阅读空间越来越小,语文学习时间在后半期基本被剥夺。三、学生的优劣分别开始拉大,语文学科发展不平衡的情况逐渐显露。四、语文读本的处理比较草率,没有系统指导。

  语文教学,永远在探索中前进。

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5

  本学期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1.本学期完成了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和第二册的教学任务,并通过8次大作文训练,学生能够写出像样的记叙文。

  2.培养学生鉴赏品味、思考领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3.熟练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倾听,善于表达交流;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二、把抓实教研活动作为提高教学成绩的有力转手。

  1.教研活动,首先就本周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研讨,力求使全组一盘棋,不使一个教师带着问题上课。

  2.建立每周两节的教师轮流讲课制度,切实抓好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听课、教研。

  3.教研活动,本着治病救人、提高教学水平的原则,畅所欲言,并做好教研记录。

  三、积极探索高一语文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1.课前检查的改进。首先组织教师编写《早读与课前检查一本通》,使教师检查有本可依,学生学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有规可循,及早构建学生语文知识体系,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

  2.作文教学的.新尝试。从高一开始,每周安排一节作文课,确保作文的应有地位不动摇。间周一次大作文,作文之前,先讲技巧,进行专题训练,然后通过大作文,加以迁移巩固提升。同时,采用二次作文的形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间周一次阅读课,扩大学生的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和技法。

  3.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考。如何帮助学生跨越语言障碍,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个很大的问题。因此,从高一开始,利用早读和课前检查的时间,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比如文言实词、文言特殊句式、翻译技巧指导等。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存在问题:

  1.课前检查抓得还不够扎实,流于形式。

  2.教师的思想还比较保守,新课程的理念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自欺欺人。

  3.作文教学,因为缺少统一的教材,加之不同的教师认识和教学水平不同,教学中难免打折扣。

  改进方法:

  1.进一步加强学习,解放思想,狠抓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新课堂的模式,并在全组推广。

  2.强化教学督导,加强检查力度。

  征订或编写统一的作文序列化教材。

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6

  关键词:发散思维 创新 议论文 立论

  福楼拜说:“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因为人们用眼睛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这一事物的看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过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这“发觉”便是创新。议论文是高中阶段作文训练的最重要的文体,在掌握了最基本的结构方法的基础上,唯有在立论上出新才会胜人一筹,达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这就须有独辟蹊径的勇气,同时还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能吸引人眼球的高分作文的问题,也做过一些探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与议论文题型的设计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型思维 。多样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是发散思维的主要特点,多向、侧向、反向是其思维的三种主要形式。多向思维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即发挥思维的活力,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侧向思维是要求把自己的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并从别的领域取得思想上的启发,用来解决本领域内问题的思维方式。反向思维就是从相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多向思维之于立论,旨在训练学生在思维时,要学会对同一问题、同一素材、同一题目的不同处理。侧向思维,在写作上就是不同领域不同思路交汇在交汇处获得新的观点,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在写作过程中就是从不同领域探讨同一问题,用不同思路来分析同一对象,利用局外的貌似无关的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常说的旁敲侧击,就是运用侧像思维来解决问题。反向思维之于作文,即古人所谓的“翻案法”。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写出创新作文是十分有益的。因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无疑是使学生能写出有亮点的、出彩的议论文的必要前提。也只有让学生逐渐养成了这一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才有可能面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而选取具有个性的、富有新意的论点。而有计划的设计便于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议论文题型,富有启发性的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讨论,则是具体操作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当然,培养学生养成发散思维习惯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题型的设计必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就会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在教高一学生学习“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时,首先用实例告诉学生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或多面性的,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所获得的结论就会不同,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对“滥竽充数”这则寓言的多角度分析,初步懂得多角度思考对于写作立论的意义。接下来结合实例给学生介绍了发散思维的三种形式及“变换角度求新”(用例“滥竽充数”)、“反弹琵琶求新”(用例“班门弄斧”)、“质疑求新”(用例“有志者事竟成”)、“辨证求新”(用例“知足常乐”)、“联想求新”(用例“伯乐相马”)等思维方法。最后我出示以下材料让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要求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思考角度和结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含辛茹苦,而孩子呢,不是饭菜不可口,就是衣服不够漂亮;老师为了学生早日成才,兢兢业业,可学生呢,不是厌学逃学,就是叫苦连天……其实何止这些,我们把眼光投向社会,投向世界,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怎样看待这些现象?也许我们试着与对方互换位置进行思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请以“换位思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由于有了前面一系列的铺垫,学生思考、讨论的热情很高。最后,最多的写出了六个角度和结论,最少的也列出了四个。例如:肯定的角度——“换位”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能促使各部门各行业的协调发展,能使海峡两岸早日统一,能使社会变得更和谐、世界变得更美好等等;否定角度——不进行换位思考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得不到家人的精神关爱,沟通不够会造成众多的社会问题等等;深层次思考——人活着,要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等;逆向思考——不要寄希望于别人,太多的谅解就是纵容等等;横向思考——替别人思考得多,你将得到更多,体谅别人就是关心自己,生活因谅解而美丽等等;纵向思考——人生应该换位思考,学会换位思考等等。由此可见,立论具有多向性的特点,只要我们能给学生一双思维的翅膀,学生是不难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崭新的天空的。

  二、明确选取论点的原则,精思慎取立论点

  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仅仅是创新立论的基础,如何在众多的角度中选取最适宜的角度作为写作的论点才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这就需要向学生明确选取论点的原则。原则一,新颖性。新颖性是创新立论的最根本要求,唯其新颖,方显亮点。它要求学生能从众多的论点中首先排除陈旧的、为人们所熟悉所认可的观点。原则二,正确性。正确性则是创新立论的最基本要求,唯其正确,才有意义。而所谓正确,就是说我们所选取的论点是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符合普遍的社会道德法规和人文认同的;也是指论点要符合试题要求,不偏题、不离题、不走题。这就要求学生能识别并排除错误的观点。这是选取论点的第二步。原则三,针对性。针对性就是指所选取的论点要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人们广泛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能给读者以正确的引导和启迪;或者是针对社会不良风气和倾向性矛盾,针对偏颇乃至错误思想,运用正面引导和批评论辩的方式对症下药。原则四,适宜性。所谓适宜性,就是说所选取的论点是适合自己的能力的,是自己既理解深刻又有充分的材料可以论证的。对那些既新颖又深刻但自己难以在要求范围内写好的要敢于舍弃。原则五,深刻性。所谓立论的深刻性,就是论点要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挖掘出生活的底蕴。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追究问题罢了。”写作立意也要有“寻根刨底追究问题”的精神,文章的立意才能深刻。

  选取论点的基本原则是写出好文章的根本保证。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懂得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那么,我们是不难在学生作文中看到更新颖、更准确、更深刻的观点的。

  三、强化自主训练与合作交流,重视指导、分析与评点

  以上两个方面仅仅是理论上的,缺乏实践指导是不会有收获的。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出有亮点的优秀作文,强化自主训练与合作交流,重视指导、分析与评点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第一次训练与指导时,我首先让学生本着选取论点的原则讨论下列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依据原则在供选择的论点中选出你认为最佳的论点。

  1987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您认为作重要的东西?那位老人平静地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到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供选择的论点:

  1、教育要从幼儿抓起;

  2、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

  3、必须重视基础教育;

  4、要进一步尊师重教;

  5、要像科学家那样谦逊;

  6、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7、科学家一定要讲文明。

  在学生分组讨论之后,我让学生推选代表陈述了选取的论点及其理由。在各组代表陈述完以后,我对各组的意见进行了点评和综合分析: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们认为,在幼儿园里懂得的做人的道理、形成的良好习惯,使他们终身难忘,也终身受益,是一生中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根据材料的基本立意,论点2最佳,既然幼儿园学习意义如此重大,当然我们“必须重视基础教育”,确立“教育要从幼儿抓起”的主导思想,“要进一步尊师重教”。可以说1、3、4三个论点是根据材料的引申义来立意的,虽然也切题,但是跟基本义隔了一层,显得一般化,没有深度,不够新颖。第6个论点只涉及材料中的一句话,没有提炼、抽取出全部材料的精神。5、7两个论点跟所供材料没有什么关系。接下来,我出示了三则材料,要求同学们充分运用发散思维,根据选取论点的原则给每则材料至少列出三个论点,然后确定一个论点并写出确定的理由作为作业上交。这次作业我采用了面批面改的方式,对每个学生的作业都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点评。在接下来的两次作文中,我要求学生先写出自己从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及最后确立的论点,再就选定的论点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立论和写作的水平已有了明显的提高。看着学生作文中一个个新颖而不失正确和针对性的观点,心里常会泛起一种收获的喜悦。

  总之,教会学生学会选取一个新颖而有针对性的论点,是学生能写好议论文的第一步,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去探索、去研究。以上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不过是引玉之砖罢,还望能得到广大同仁的批评指正。

【有关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汇总6篇】相关文章:

1.有关高一语文教学总结4篇

2.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3.有关高一教学教学计划模板汇总七篇

4.有关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汇编5篇

5.有关高一数学教学的工作总结

6.关于高一语文教学总结模板汇总6篇

7.高一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8.高一语文学期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