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记叙文>记叙文作文

记叙文作文

时间:2024-10-02 01:42:23 记叙文 我要投稿

记叙文作文[锦集8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叙文作文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叙文作文[锦集8篇]

记叙文作文 篇1

  陪伴生活的是烦恼,陪伴学习的是思考,陪伴我的是母爱。就像春天陪伴的是百花,夏天陪伴的是蝉鸣,陪伴秋天的是明月,陪伴冬天的是白雪。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开学以来的第三次月考使我又紧张又害怕。我们就像一群战士,披甲戴盔,身经百战,才能以一敌百,这注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直脏张默神的试卷呈现在了桌面上,我与知识的博斗已经开始。考场上的一片紧张的氛围,笔尖划过纸上的声音,心跳扑通的声音,时钟摆动的声音无不牵扯着我的心。看着这陌生的.试卷,我的心头一凉,冷汗不知不觉间蔓延了全身。一场数学考试结束了,但那数学答题卷背面上的那两处空白却是如此刺眼!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老师收走试卷,从未觉得时间是如此的短促……

  背着书包,走在繁杂的马路上,迈出的每一步却是如此令人心寒。阴沉沉的天仿佛也知晓了我的心:不尽人意……

  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将心中所想向母亲倾诉。妈妈还是那副温柔的笑脸,轻轻地,轻轻地拍着我的背,说:“没事,女儿,不必为了这种挫折而悲伤,考试就是为了检测你一段时间的努力,是你这段时间以来的收获总结,这次没有考好,下次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加油!”妈妈的话不亲不重的,但却是如此温暖,就像三月能融化冰雪的阳光照在冰雪大地上,而它照在我的心头,我的苦楚与悲伤仿佛也一点点融化。

  挫折虽然艰难,但却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不可缺少的伴友。一个微笑,一句言语,一个最简单的动作,却是人在悲伤之时最温暖的慰藉。纵览人生千万风景,总有‘两人’默默相伴!

记叙文作文 篇2

  今天妈妈给我安排了一个任务——做家务。我心想: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扫扫地,再拖拖地,然后洗洗碗吗!于是我爽快地答应了。

  可是不做不知道,一做下一跳,妈妈对做家务的抱怨还真不是吹出来的。

  首先我拿着扫把,扫客厅。我扫了几分钟后,就有一小堆的灰尘了,我心想:做家务也不是非常难嘛!我这么快就扫了一堆灰尘了。好了,现在该扫沙发底下了。于是我把桌子推开,开始扫沙发底下。你还真别说,我这一弯,一伸的,没过多久就腰酸背痛了。我捶了捶肩膀又捶了捶背,虽然好了一点点,但还是非常累。我好想躺在我温暖的被窝里,先睡上一觉再说。可是看着还有那么多“待处理”的地方,还是得“带伤上阵”啊!

  我终于扫完地了。休息了一会儿后,我又开始奋斗了。我拿起拖把,从客厅开始拖。虽然灰尘和垃圾在扫地的时候已经处理了一部分,可是拖地有拖地的累呀!我拖了一会儿后,拖把就脏了,没办法,只好去洗拖把喽!这拖把本来就重,再加上这运过来又运过去的,手臂和肩膀又开始酸痛了。我开始打退堂鼓了:这扫地已经够干净了,就不用再拖地了吧!可是转念又一想:不行,我答应了妈妈的'。一口气把它干完吧!于是我继续“奋斗”了起来。可是我拖了一会儿后不经意的回头一看,发现客厅里有许多黑鞋印。我这时才想起来妈妈拖地前都会在拖把上踩两下的。于是我赶紧把鞋子弄干净了。我看着我好不容易拖好了的地方,发出了内心的悲叹:“啊!我的天呐!又要重新拖!”

  最后我奋斗了整整一个下午才把任务完成。

  通过这次做家务,我发现妈妈真的非常不容易,以后我一定要多多帮妈妈做家务。

记叙文作文 篇3

  回家,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每个游子最最渴望的就是回到自己的家乡。

  在小学时候,每当下午第二节下课后,学校的播音器里都会传来美妙的音乐。那一天,我第一次听到了又没过音乐家——凯丽金创作的萨克斯音乐《回家》,当时只感到悦耳和动听。

  我第二次听见是在我的大伯家。那天夜间我在他家,喝着茶,惬意的欣赏着这首曲子。当时很静,我听着这首曲子,浑身仿佛像触了电一般,一股凉意从头到脚,感觉在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游走了一遍。

  我体会到了,我真的体会到了!我体会到了凯丽金当时那种想家的感觉,那种渴望回到家乡的心情。音乐委婉,缠绵,曲折生动,如泣如诉,就像秋天树上的叶子在空中缓缓的飘荡,最后落在了地上,这不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心情么?当音乐到达高潮时,我的心与这首曲子产生了共鸣,心中出现了一幅幅画面:当金凯利站在秋天的那棵大树下,叶子随风飘动,缓缓落下。他忧伤的看着这一片片飘落的叶子,吹起了这首曲子。他吹出了万般离情,令人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我的心中蓦地升起一团忧愁,有一种泪水马上就要涌出的感觉。当音乐停止时,我的心中还在久久荡漾着那种感觉。

  我愿天下所有的游子都能早日回到家乡。

记叙文作文 篇4

  假期的一天,我看妈妈已经干了一天活了,累得腰酸背疼、气喘吁吁。虽然辛苦了一天,但还剩下我的房间没有打扫,突然我想起了妈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说干就干!

  我先把书架、学习桌和梳妆台仔仔细细地擦干净,小心翼翼地把旧书的书皮、书夹拆下来,当作备用,把书按照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顺序分好类后,接着我开始做小标签,把几张正方形的彩纸裁成长方形,再在上面写上摆放的书的类型,然后贴上胶带粘在书架上,最后把书整齐地摆放上去。书架、学习桌和梳妆台搞定!看着整洁的书架和洁净的桌面,心里美滋滋的。“咦!窗户上的玻璃怎么那么脏呢。”于是我拿起抹布将玻璃擦湿,之后用报纸一点一点地把脏水擦干,直到没有一点水渍为止。窗户也OK!呵呵,看着窗明几净的房间我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

  这是我第一次做家务,通过这次劳动,让我明白了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还让我明白了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的道理。

记叙文作文 篇5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每年到了中秋之夜,家家户户亲人都团聚在一起,一边品尝着丰收的果实,一边欣赏着中秋明月。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盘圆圆的月饼。中秋节的月亮亮极了,连月亮上的斑驳的阴影也很清楚。

  可是今年的中秋节,我似乎觉得高挂在夜空中的月亮不是那么圆,那么亮了,因为这个中秋节,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没有和亲人在一起温馨,非常孤独。我在邻居家吃饭,虽然他们待我像亲生孩子一样,可是我总觉得像少了点什么。当我看到邻家小朋友躺在爸爸妈妈身旁,此刻,我想起了以前我偎依在爸爸妈妈身旁,听爷爷奶奶给我讲故事的全部情景就不禁浮现在我眼前。

  “每逢家节倍思心”这句话使我多么希望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吃香甜的'月饼,观赏明亮的月儿!但我的愿望不能实现的,因为爸爸妈妈去别人家了。我知道,这个时候的爸爸妈妈肯定也很想念我,也想和我一起过佳节。

  我希望每年的中秋节的月亮又圆又亮,让所有人都和亲人团聚,一起快快乐乐的度过这个佳节。

记叙文作文 篇6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天空下起了雨,我浑身无力,懒懒地躺在沙发上,母亲用手摸摸我的额头,脸上露出了非常着急的神情,说:“发烧了,要去医院,这可耽误不起。”

  母亲急急地拿起背包,将我背在了肩上,吃力地下了楼,脸上流出了汗水,于是我对母亲轻轻地说:“妈妈,您休息一会吧,我不要紧!”妈妈连忙说,“不行!我们快走吧!”于是又吃力地背起了我。天,下着大雨。母亲喘着粗气,累得不行了。我对妈妈说,“妈妈,你就休息一会儿吧,你瞧,你都累得不行了!”妈妈看着天上下着的大雨,又看看我,把外衣脱了下来,给我穿上了,我刚要说:“妈妈……”妈妈打断了我的话,“你先穿着吧,你发烧了,可不能让你淋着雨!”我哑口无言,想说些什么,可是喉咙又象塞了一块棉花似的,我眼角感觉湿湿的,两粒泪珠从我眼角流了下来,一直流到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母亲背着我,满头大汗,终于把我背到了医院。来到了医院,我上了床,才发现母亲的头上、肩膀上、衣服一大半湿透了,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我说不出什么滋味。母亲坐在床边,安慰我说打完针明天就会好了。母亲笑着对我说:“假如有一天,我变老了,走不动了,生病了,你会不会背我来医院?”我轻轻地点着头,母亲脸上露出了喜悦,我这才发现母亲眼角又多了一丝皱纹,这也许是为我发烧而留下的一丝痕迹。好象这道痕迹不是刻在母亲的.脸上,而是记在我的心里,刻在我的脑海里,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母亲所对我付出的爱我一生难以回报。当我对母亲说,母亲你对我的爱,我会回报你的。母亲感动的话让我流出了泪水,泪水再次迷糊了我的眼睛,母亲说的那句话是:我不求你的回报,我只要你身体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回报。

  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永远也回报不了的,我们要珍惜母爱,把这种爱记在心头,变成行动。

记叙文作文 篇7

  在我六岁的那年发生了一件好笑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我来孵鸡蛋。

  一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母鸡孵小鸡的过程,觉得特别好奇。心想:母鸡能孵出小鸡,我也一定能孵出小鸡。于是就让妈妈也给我买只小鸡。哪知妈妈却拒绝了我,当时我很生气,便一声不吭继续看电视。然而不知我的内心已经开始行动了。

  第二天上午,妈妈急匆匆出门办事了。哇,机会来了!于是, 我用剪下的花枝和碎布搭了一个窝,又拿了一个鸡蛋小心翼翼地放进去,然后轻轻的坐上去。我静静地等待着……,不知不觉竟然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发现我旁边有一只小鸡正在睡觉,样子好可爱呀!我正要兴奋地告诉妈妈我孵出了小鸡的时候,妈妈早已笑得弯下了腰。“小调皮,小鸡是妈妈从超市买回来的。”妈妈接着又说:“你再看看你的屁股底下。”我抬起屁股:啊?一个圆滚滚的鸡蛋被我坐了个粉碎。妈妈看我一脸难为情的样子,温和地对我说:“没关系的,不过下不为例了!”说着带我换洗衣服去了……

  怎么样啊?我做的这件事好笑吧!你有没有做过这种事情啊?

记叙文作文 篇8

  “叮咚”,门铃一声响,走过去打开门,是一位乡下的朋友,提着满满一袋子油炸的糖花进来(糖花是本地一种风味面食,馍的一种),放在桌子上。

  “嫂子,快过年了,家里做的年馍。给你们送点过来尝尝。”招呼朋友坐下,泡茶,寒暄,那一袋子金灿灿的糖花散发出浓郁的清油香,馋嘴的儿子跑过来,抓起一个就吃,边吃还边矫情:“叔叔,你家的糖花比妈妈买的还好吃,又香又甜。”那个小馋样,惹得我们呵呵笑。

  “嫂子,我走了,媳妇和孩子在街上等着呢。我们去商场买衣服,明天家里还要杀年猪,要过年了,忙。”朋友喝口水就要走。我送他到街口,看他们走车走了,刚要转身,耳边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还夹杂着一颗颗礼花弹,原来是一家“浏阳花炮专卖店”开业了。这种临时的鞭炮销售处,一般在春节前半月左右开业,年后就停了。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烟花爆竹,才感觉到空气中真的飘着一丝丝年的味道。

  住到了这高楼林立的城市,总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冷漠。大街上车水马龙,市场里人声鼎沸,可回到家里把防盗门一关,似乎就与世隔绝了。同住在一栋楼上的邻居,几年都不说一句话,见面互相目光矜持地笑笑,彬彬有礼地问候,一转身,都是陌生人,完全没有乡下时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热情味。

  城市里的节日气氛,首先从市场上体现。一进入腊月,商场打着促销的牌子,广告铺天盖地,各种春节用品纷纷上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辛苦工作一年,大家的荷包也丰满,该好好消费一番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可尽往家里搬,用老人们的话说,穷一年也不能穷了一节,何况现在的社会,人们生活都富裕了,更要好好过个年。

  可不知怎的,总觉得现在生活条件虽然好了,吃的穿的都不愁,可快乐的感觉却越来越少。天天吃肉,肉不香了;满柜子的衣服,挑来捡去不知道穿什么好;电视频道越来越多,可视觉疲劳,看啥节目也没兴趣。网络里倒是热热闹闹,人人回家抱着电脑手机嘻嘻哈哈,跟家人倒没共同语言了。我们小时候多快乐啊,一进入腊月,我们就掰着手指头一天天算,巴望着早一点过年,能穿上新衣服,吃上好吃的,男孩子惦记着放鞭炮,女娃娃盼望着新卦褂褂,连老爷爷,都等着过年买顶新帽子戴呢。

  那时候的农村生活条件差,平时难得吃点荤腥,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能连着吃几天肉饭,也只有过年时,妈妈才给每个孩子扯几尺布,缝上一件新衣赏。也许是物以稀为贵吧,那时候我们的心,总是很容易就能满足。现在的孩子顿顿吃肉,却一个个都仿佛得了厌食症,吃饭挑挑拣拣,这也不吃,那也不爱,我们的妈妈们曾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愁,我们面对着美味佳肴,却为“众口难调”为难,什么时候的妈妈,似乎都不好当。

  到了八十年代末,农村条件就好了,大多数人家都能杀上一口猪过年。喂了一年的大肥猪,刚进入腊月就早早杀了,一直吃到来年二月里。孩子们不馋肉了,大人们也吃过瘾了,在开春种地干活都浑身全是劲。

  农村里过年最隆重的,应该要数做年馍了。妈妈们精心和制一盆一盆的发面,蒸花卷,烧糖饼,炸糖花,做上好几天,两个大大的竹笸篮里装的满满的,堆成两座小山。做的年馍除了自己家吃,还要给亲戚朋友们送。听老人们说,正月里有讲究,不能做馍,所以要在腊

  月里一次做足了,吃到二月份。幸亏那时候的冬天冷,虽然没有冰箱,做的馍也不长毛不发霉。农村里有句俗话,看谁家的媳妇手儿巧,尝尝他家的年馍就知道了。

  “过了腊月二十三,过年还有整七天。”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去天上见玉皇大帝,要做上一些“灶干粮”,就是用平底锅烙的小花卷,供在厨房里灶王爷像前,让他老人家带去当路上的干粮。在这一天祭灶的时候,还要杀一只大公鸡,是灶王爷骑的大马,烧上一张买来的灶符,上面填上家主人的姓名,家里人口,让灶王爷带去给玉帝汇报去。农村里有讲究,出门在外打工的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之前一定要赶回家,免得灶王爷汇报时遗漏了,来年会有灾难。这个传统带着一些迷信的色彩,可在我们家乡,至今都保持着这个习俗,所以腊月二十三也叫“过小年”。

  我们最盼望的,是大年三十。这天要早早起来,太阳一出就开始贴对联。那时候的对联大多是买两张大红纸,请村上会写字的人来写,村里也就一两个老师才能写几个像模像样的毛笔字,一些人家干脆让念书的孩子自己写,我们小时候上学有专门的毛笔书法课,学生们基本会写毛笔字。我们家的对联,都是我自己编自己写,有时候还给邻居家也写,虽说写的不怎么好看,但农村里识字的人也不多,我能糊弄出来,爸爸妈妈看着都得意着呢。贴完对联,要放上一大串鞭炮,从鞭炮声一响起,这过年的序幕,就算正式拉开了。

  妈妈们今天可要忙了,把各种蔬菜早早备好,放上大片的肥肉,白菜豆腐粉条,做上满满一锅香喷喷的烩菜,一家人围着火炉热热腾腾地吃上两大碗,其乐融融。等妈妈把碗筷收拾了,才会小心翼翼地从一个红木头箱子里把我们的新衣服新鞋子拿出来,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这才是最开心的时刻,等上一年,只有过年时才能浑身上下一身新,村里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第一件事就是互相炫耀身上的新衣服。

  年夜饭吃的是饺子,四五点钟就要吃,吃完了给先人们上坟,说是去请先人们回家过年,过了正月初五再送出去。这种仪式只有家里的老人才会,我们只是跟着去烧纸磕头,顺便也去显摆自己的新衣服。

  除夕晚上要守岁,妈妈说那叫“熬福”,谁熬的长,谁来年就有福气。我们眼巴巴等着的,是爸爸妈妈给的压岁钱。爸爸最多给十块,妈妈给五块,这对我们来说,可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我们都舍不得乱花,留着上学时买文具买书了。

  那时候的农村人家大多都有了电视,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我们坐在热炕上,吃着糖果,磕着自家种的瓜子,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没电视的人家大人小孩都到邻居家来看。妈妈熬一壶枣茶,给每个人都倒上一杯,一屋子的人“吧唧吧唧”,一直要看到十二点。十二点的钟声敲过,全村子都响起鞭炮声,这时候也有个仪式,叫“接老爷”,据说接的还是腊月二十三日送去天上的灶王爷。

  大年初一日早上,天不亮就要吃“黄钱饺子”,三十日下午妈妈一次就把饺子包好了,在几个饺子里放上几枚硬币,谁吃到谁就是最有福气的人。这些民间传统的习俗其实都很有含义的,在我们家乡也一直沿袭着,只是我们现在离开家乡太久,在城市里就不这样过了。

  初二开始,就要拜亲访友,第一个要去的人家,一定是舅家,舅舅是外甥的主心骨,大着呢。新婚的小伙,必须先拜老丈人去,初二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走亲戚,来的来,去的去,炒几盘好菜,喝几杯小酒,小小的农家院里,处处都是欢声笑语。走亲戚的活动,一直要持续六七天,每一家亲戚都走完,这是礼节,也是亲朋好友传递情谊的纽带。

  初五一过,村里开始闹社火。农村里的社火比城里老头老太太们组成的'秧歌队热闹红火多了。小伙子们背腰鼓,姑娘媳妇敲铜锣,还有胆大的年轻人踩着一米多高的高跷。所有

  的社火队成员都穿着花花绿绿的戏装,勾着脸谱,扮演的也是戏曲里的人物,白蛇传啦,西游记啦,三堂会审啦,表演者演绎的活灵活现,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社火在村子里挨家挨户表演,人们也跟着一家家串,锣鼓喧天,欢声笑语,那种热闹快活的场景,好多年没见过了。以前村子里有上了年纪的人专门负责主持,那些人老的喊不动了,年轻人怕麻烦,宁愿聚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也没人去操那个闲心,现在农村里过年,也不热闹了。

  看完了社火,还有大戏呢。那时有的村子里有戏台,演员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有些人大字不识几个,戏里的台词却能唱的滚瓜烂熟,真佩服他们那超常的记忆里,应该也是兴趣所致吧。戏台上唱的,大多是古装戏传统戏,以秦腔为主,有时候也唱眉户,黄梅戏,一个小小的戏台下面,人山人海,几个村的男女老少都聚在那里,不管天多么冷,都影响不了人们看戏的兴致。晚上还有夜场,人们在露天地里或坐或站,个个脸上都挂着愉快的笑容。

  常听老人说,穷欢乐,穷欢乐,穷的时候,人们都不忘给自己寻找欢乐,现在日子过的衣食无忧,却少了快乐的感觉,那些曾经欢乐的年味,如今只能在回忆里重现了。难怪现在的人都说,生活越来越好了,年味越来越淡了,连春节联欢晚会都越看越没劲了。也许,这就是不同的时代具有的不同特点吧。

  不管到了什么年代,什么地方,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占着很重要的位置。社会在繁荣发展,生活在日渐富裕,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一脉相承。过年过的是喜庆,是幸福,是团圆,是快乐,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祝福。

  愿普天下每一个人,都能过个平安快乐年,让浓浓的年味,永远在我们的生活里飘香。心是快乐的,生活就是幸福的。

【记叙文作文】相关文章:

记叙文的作文12-11

记叙文作文10-18

记叙文作文10-20

记叙文作文10-09

记叙文作文10-09

记叙文作文10-10

记叙文作文10-10

记叙文作文11-20

记叙文作文11-21

记叙文作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