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4-09 12:01:3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9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猫医生过河》是一篇讲读课文包括一个小故事,两幅插图,课文有8个生字,9个二类字。故事说的是猫医生在去为小动物们看病的路上,遇到了困难。后来猫医生在大家的帮助下克服了困难。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三年级智障学生的要求,以及班上学生的情况,我确定了第三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8个生字及新词,掌握9类字词,学会用“许多”、“帮助?造句。培养学生听得懂简单故事的能力,能记住故事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懂、读熟课文,教育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别人的帮助;当别人有困难时,也要主动热情的帮助别人,同时要善于选择解决困难的最好办法。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学习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2、学会用“许多”、“帮助”造句。

  四、说教法

  因为x智孩子思维受限制,想象力不够丰富,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分析法、观察法、讨论法,自我感悟法、结合身边的实例深切感悟,理解故事含义。

  五、 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大纲要求,这节课我引导学生用朗读法、发现法、感悟法来学习课文,通过学法指导x智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和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激趣导入。

  “天气一会热,一会冷,树林里许多小动物都病了猫医生急着去给他们看病。在此,我们正好结合实际情况,现在是春季流行病多发期,特别是最为猖狂的流行病——手足口病。这些病也是和气候有很大关系。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对这些病的认识,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有发言机会。同时再次还要穿插一个说话训练,理解“许多”的含义,用许多说一句话。我们学校花坛里的许多花都开了。校园里许多小朋友在跳绳。接下来谈谈自己生病时,难受得样子?体会猫医生为什么要急着去给生病的小动物看病和同学们自己应该怎样预防传染病?因为猫医生在去给小动物看病的路上过不了河,才引发了整个的故事。读出猫医生着急的语气。教师在学生刚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语言缺陷明显的学生,要针对性进行矫正,使他们尽量逐步做到发音较准确,口齿较清晰,语句较完整,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你是猫医生,遇到这种情况,你怎么办呢?学生在这里可以进行一个小小的讨论会,老师可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回答,以此关注每一个学生。猫医生是怎么做的呢?用书中的句子来解答。大声读出猫医生焦急的语气。教育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别人的帮助;

  (二)深入理解,合作探究。

  要让学生明白:三种动物为什么会来到猫医生的身边?猫医生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大家都很乐意帮助猫医生过河的。老师和学生一起从图中观察这三种动物,从三个不同的地方赶来了,为什么呢?这也是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寻求答案,想想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比较喜欢在哪生活等,这样结合实际更生活化的体现教学。三种小动物同时还在安慰猫医生。猫医生很有礼貌的对待别人人的帮助,读时突出“谢谢.请”等礼貌用语。那么猫医生为什么会选择水牛爷爷帮忙过河呢?这是一个常识问题:老师和学生可以结合图片,观察这三种动物的体态大小?生活环境等,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水牛身体高大,又善于游水,所以它是最能胜任帮助猫医生过河的。读出猫医生很有礼貌的请求水牛爷爷帮助过河的语调。想象一下:大象和鸭子如果帮助猫医生过河,会发生什么事呢?教育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别人的帮助;也要善于选择解决困难的最好办法。用“帮助”练习说一句话,教师举例: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经常帮助别人的孩子。

  在教学第三段文字时,要知道,猫医生得到别人的帮助后,解决了过河的困难。“安全”两个字,写出了水牛爷爷把猫医生顺利的送过了河。猫医生过了河,就能给小动物治病了。要让学生明白互相帮助,事情就会有好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范读感染学生,并指导学生仿读。读出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教师要注意“两个关注、两个细节”:关注个体差异、关注全体学生,教学中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对学生康复训练的指导。

  (三)发展思维 拓展练习

  依据x智儿童的智力水平和我班上13个孩子的状况,我一边灵活运用教材,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入角色,亲身体验,更生活化的理解这个道理。通过图片、朗读感悟,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深入理解课文内涵,知道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请求别人的帮助;当别人有困难时,自己也要主动热情的帮助别人,同时还要会善于选择解决困难的最好办法。

  整体感知课文,通读全文,朗读对于x智孩子来说,困难较大,教师要教给孩子们朗读的方法,可以作适当的引读、范读等,让学生巩固、积累词汇,了结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从而逐步提高朗读能力。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卖柑者言》选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慎思明辨,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学会辨析,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避免僵化,避免死板。这是一篇政治寓言,以思想的犀利、辩证与明晰取胜。本文托物讽世,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来暗喻那些高高在上的达官贵人,撕破了他们道貌岸然的丑恶嘴脸。文章整体构思精巧,语言犀利,颇有气势,是古代寓言中的上品。

  2、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掌握“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成语的内涵。

  ②过程与方法:运用课前自学的方法了解文意,学习通过解题分析课文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愤世疾邪的美好情感,学习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思考人生。

  (2)教学重点:把握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目的,理解作者愤世嫉俗的情感。

  (3)教学难点: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学弄懂课文大意,理清文章思路。(能自觉地通过预习来熟悉文本内容,这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习惯尚未完全养成,因此作为难点处理)

  二、说学生。

  授课对象是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古文的学习一直是在教师的帮扶下被动接受,浅显的寓言故事尚可通过自学掌握,但对于此类政治寓言,往往是望而却步,甚至知难而退。加上本身学习习惯并不完善,如全面有效的预习,能够读几遍课文就已经不错了,要求他们读熟的结果常常是不能如愿的。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思想意识不够重视,在古文学习上养成了依赖教师、依赖课堂的习惯,而本节课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突破已有的学习模式,意识到如果不预习,不自学,就无法跟上同步的学习。而学生的优点也就在于,当他们发现教师在更改模式的时候,他们也就会自然而然地随之更改,那么,通过长期的坚持,相信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这种自学模式学习自读古文。

  三、说教法。

  《课标》规定,初中生能“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理解浅易的古诗文的内容,了解文言诗文涉及的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知识”,所以,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结合自读课文特点,主要采用启思、点拨式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从课题入手,激趣、启思、点拨,复述故事,了解文章内容,在提纲挈领性的问题的梳理时有学生完成填充,这样既检查了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又训练了学生从古文中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及步骤。

  首先要说的是教学准备,根据《课标》的要求,也是为了落实教学重难点,所以从预习开始就帮助学生养成习惯。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着手准备: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翻译全文,质疑生字难词;教师——利用作业课时间检查学生预习,并汇总有代表性的解答,制作ppt供课堂使用。布置预习思考题:你认为卖柑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意图在于通过这个可以各抒己见的问题来了解学生对于该寓言理解的程度,同时为课堂教学环节做准备,而教师要做的就是仔细批阅,认真汇总制作ppt。

  其次,从教学流程来看,有四个板块:一、理思路,明意思;二、解题目,知情感;三、识手法,论意图;四、留作业,重拓展。其中,板块一主要落实教学目标二,板块二主要落实目标一、二,板块三落实目标一;板块四则是分层检测学生所学,同时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具体流程详见说课ppt,整体感觉本节课的重点部分应该是板块一、二,以解题作为抓手,在内容分析的同时完成对文章的写作手法、结构安排的解读,形式与内容相互融合,互为映衬,尤其通过较为详尽的板书加以体现,应该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次,本节课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课堂内的分层。因为本课是一篇有一定难度的自读课文,所以从预习开始,教师就有意识地做好梳理,根据A、B层学生的不同回答来制作相应的ppt,课堂分析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另外,课堂设问及回答也是体现分层思想的,不同难度的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教师注意汇总小结即可。包括作业,也是因人而异。对于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较好的学生,完成A层作业——学习本文写作思路,由日常生活或社会现象引发联想,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说理文章,题目自拟;其他同学完成B层基础作业——按格式整理文中重要字词,解释字词并翻译所在句子。

  最后,通过板书来简要说说上课流程。板书如下:

  附:教学步骤

  一、理思路,明意思。

  1、生2—3人用白话文复述课文内容,A、B层兼顾。

  2、教师展示质疑题目(字词),正音义。

  3、生散读全文后请A、B层学生各1人朗读全文布置思考:“卖柑者言”“言”了什么?

  二、解题目,知情感。

  1、题目为“卖柑者言”,先来看看“卖柑者”“言”了什么?生发言,找到第三段。

  2、将卖柑者所说的话分类整理,师板书:言何——营生之道;世之为欺(干城之具;庙堂之器;坐糜廪粟)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1、 设问:卖柑者何出此言呢?为什么要说出这样一段义愤填膺的话呢?生答,师板书:为何言——表 ;里 。

  2、 设问:卖柑者为柑辩护与达官贵人的生活有何关系?卖柑者是在转移话题吗?师明确:两种现象有着内在的联系,即共同之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展示ppt学生关于预习思考题的解答

  3、 师小结:由此看来,卖柑者是一个极聪明的人,有点类似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做法,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卖柑者在反驳“我”的诘问时,态度是怎样的?——笑

  生思考:“笑”什么?完成图示(A层思路清晰的同学完成)师板书:笑——无聊;奇怪;主次颠倒,小题大做

  4、 小结:如此看来,卖柑者不仅“善藏柑”,而且还是个能够透析社会的人,用文中的话说是一个——“愤世疾邪”的人,师板书。

  三、识手法,论意图。

  1、 设问:从“我”“默然无以应”的表现可以揣摩“我”当时意识到什么?——托柑以讽

  2、 归纳作者情感,了解写作意图——托物言志,愤世疾邪

  3、 补充介绍作者其人。

  四、留作业,重拓展。

  A层:学习本文写作思路,由日常生活或社会现象引发联想,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说理文章,题目自拟。

  B层:按格式整理文中重要字词,解释字词并翻译所在句子。

  拓展:查阅资料,了解东方朔其人;自主阅读此类政治寓言3篇。

说课稿 篇3

  一、说活动背景

  大海对幼儿来说比较熟悉

  ,很多孩子都去过海边玩,在电视上,图书上也都见过,他们对大海充满了好奇和喜爱之情.诗歌《大海睡了》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深夜里大海恬静、柔美的形象,这样神秘的大海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激发了幼儿想去了解大海,亲近大海。诗歌中拟人、比喻等修辞的运用,营造了一种温馨甜美的气氛,于是,我设计了这一活动方案,旨在于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恬静、柔美的基调,能充分展开想象的空间,此活动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视野,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倡的内容选择精神。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随着经验的丰富,抽象思维的相应发展,大班幼儿的词汇、语句逐渐丰富,对语言的理解力进一步增强,连贯性语言得到较好的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已能运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他们喜爱欣赏文学作品,并乐意创造性地运用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现文学的内容,产生了对文学的兴趣。根据此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因此,此活动的目标为:

  1、感受文学作品恬静、柔美的基调,想象大海入睡的意境。

  2、为诗歌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匹配,并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3、乐意亲近大海,对大海表示出喜爱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放在反复感知文学作品,体验恬静、柔美的意境上,而活动的难点是能根据诗歌来匹配音乐及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较好地实现目标,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使活动能开展得有声有色,我做了以下的准备:

  1、白天大海的录像和夜晚大海的课件。

  2、三首对比音乐。(乒乓之恋、摇篮曲、喜洋洋)

  3、诗歌朗诵和配乐诗朗诵。

  四、说教法与学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鼓励者和引导者”。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我在活动采用了适宜的教法有: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针对幼儿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幼儿的兴趣,诱发幼儿的情感。

  2、反复感知教学法

  根据大班幼儿爱学,好问的学习心理特点,采用反复感知教学,有利于幼儿记住诗歌与理解诗歌内容,体验恬静、柔美的意境。

  3、赏识激励法

  教师及时的赏识和激励,主要是激励幼儿充分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发幼儿学习的欲x,增强信心。

  幼儿采用的学法是:

  1、多通道参与法:在整个活动中,我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选一选、学一学等多种通道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大海睡了的意境及对大海的喜爱。

  2、比较法:在匹配音乐这一环节中,我让幼儿分别对三首音乐进行比较,选一选哪首适合于诗歌中恬静的意境。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恬静的意境,我在幼儿学习朗读诗歌时采用了体验法。

  五、说活动过程

  为了体现《纲要》精神,整个活动的程序分为两个环节来进行。

  1、紧扣生活,引入课题

  幼儿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首先我问幼儿:“你们喜欢大海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怎么样的?你在海边都玩了些什么?”在幼儿说出了对大海的回忆后,出示多煤体课件,展现了白天和夜晚大海的景象。白天的大海很热闹,风很大,浪很高,帆船在海面上行驶,人们在海边玩耍。我随着画面的展示娓娓道来,使幼儿强烈的感受到白天大海的吵闹。然后再让幼儿观看夜晚大海的景象,通过两个画面的对比,孩子更加感受到了,夜晚的大海是多么的宁静,多么的祥和,从而激起幼儿的好奇感和对大海的喜爱之情,以及欣赏诗歌的兴趣。

  2、多通道感知,体验诗歌意境

  为了让幼儿能充分体验这首诗歌“恬静、柔美”的意境,我设计了几个步骤层层推进。

  ①反复倾听诗歌

  为了让幼儿体会诗歌中的美感,我让幼儿对诗歌进行了四次欣赏。第一次欣赏后,让幼儿记住这首诗歌的名称,初步感知这首诗歌,然后让幼儿带着“诗歌里面讲大海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的问题欣赏第二遍。

  帮助幼儿学习诗歌,首先要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语言,排除语言障碍,引导幼儿步入诗歌的想象境界.第二遍欣赏后我通过引读诗歌句子的方式帮助幼儿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第三次欣赏后再深入理解,这里是以提问的方式组织幼儿重点理解诗歌里面的:“它抱着明月,它背着星星”以及“鼾声”两个难点,幼儿各自发言,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第四次由我来朗读,幼儿进行评价,引导幼儿把握语调,语速,然后让幼儿跟我一起朗读,从而使他们更加体会到诗歌柔美的意境。

  ②诗歌与音乐匹配

  经过反复倾听与朗读,幼儿已经体会到了大海睡了恬静的意境.如果能配上一首合适的,好听的音乐会更完美.因为诗孕育着,音乐滋养着诗。配上一首与诗歌相呼应的乐曲,常常能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意境和诗歌中蕴含的情愫淋漓尽致地传达给幼儿。

  此时,我为幼儿提供了三首对比音乐,让幼儿比较,每欣赏一首曲子时,先让幼儿说出以及用动作表现出对此首音乐的感受,然后再让幼儿说说此首音乐配诗歌合不合适?为什么?通过讨论过后,再配上诗歌试听,最后再小结.选出最适合的音乐。

  ③学习配乐朗读诗歌

  使用配乐朗诵,不但使诗歌内容再现,也能使幼儿在先上乐曲的同时,将大脑的记忆的效率发挥得更好。我趁铁打热,给时间给幼儿学习跟音乐朗读,先让幼儿尝试小声的跟着音乐来,体验诗歌与音乐的节奏,再让幼儿大胆表现,我给予暗示和引导。让幼儿在朗读时所获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总之,这首诗歌的诗文虽短小,但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

  幼儿容易接受与喜欢。而且此活动是将课堂与音乐相结合,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教材,这应该是我们新时期教师的奋斗目标吧。

说课稿 篇4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男生女生》是本单元第二课的第一框题。本框题设计立意在于帮助学生了解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懂得各自拥有的性别优势,要学会欣赏对方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不断完善自我,促进共同进步。

  因此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性别差异。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我。

  (二)能力目标:学会辩证看待性别差异与性别优势。

  (三)知识目标:了解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和性别优势;理解男生女生优势互补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二课《青春的心弦》中的第一框题《男生女生》。课程标准:一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二是“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可发青春期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二)重难点分析

  青春期的中学生,面对生理性别差异和心理性别差异,很容易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因此,如何让学生正确地看待性别角色的差异,放下性别刻板印象的框架和束缚,积极完善个性,发现自我,就成为我这节课的重难点。

  三、学情分析

  1、人们对于性别的认识,通常会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尤其是中学生,往往会简单、片面地来认识性别角色的差异,常常忽略性别群体中各个成员的特殊性,不能全面地认识性别角色对他们成长的意义。

  2、中学生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与异性关系处理不当时,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和不当的行为,妨碍身心健康的成长。例如,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对异性同学产生兴趣,开始关注异性,希望与异性交往,却往往表现出对异性的故意疏远与排斥,看不到各自的优势;或者有的同学与异性交往很少,自己的圈子局限在同性别范围内,没有认识到与异性交往的好处,或者觉得与异性交往不自然。总之都没有用正确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四、教学设计过程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框题的教学设计了三个环节:

  环节一:了解男女生性别角色差

  环节二:正确地看待性别角色差异

  环节三:优势互补,相互学习

  每一个环节基本按照“评价任务——反馈指导——小结”教学过程来实施。

  (一)环节一了解男生女生性别角色差异

  本环节的评价任务是“认识男女生的性别角色差异”,本环节以寄语的形式导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带着问题,开始该环节的任务。

  针对以上的“评价任务”,在反馈指导环节设计了以下三个内容:

  1、两张照片哪一张更容易区分性别?为什么?

  2、猜猜看:是她还是他?

  3、通过对比,男生与女生的性别差异有哪些?

  第一张图,通过前后较为明显的生理差异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青春期的男生女生较之儿童期在生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最显著的是生理差异,来自青春期第二性征的相继出现。第二张图片是猜猜看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成长经历,来比较青春期的男生女生在思维方式、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第三张图片,让学生从生理、心理和行为上总结男生女生的青春期的性别差异。

  (二)环节二:正确认识性别角色差异

  本环节的评价任务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帮助其了解自己与异性不同的特点,学会塑造自己形象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性别角色。

  材料:着装和言行是性别表达的重要方面,也是人们判断一个人性别的重要依据,但是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男生说话细声细气,有的女生装扮男性化,粗犷豪放……

  对于上述现象,有以下说法,你怎样看待这些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A、这是特殊场合或者特殊活动的需要

  B、这些人非常有个性

  C、这些人性别取向有问题,需要帮助

  D、这是私人的事情,应该尊重

  针对以上的“评价任务”,在反馈指导环节设计了两个活动:

  第一个是角色归类,并设计两组问题。

  在“角色归类”部分,学生依据自己对性别特征的认识进行分类来了解自己与异性的不同特点,认识到性别角色的差异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第二个是女科学家的故事,并设计了三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辩证地去思考性别角色的差异,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完善自己。

  (三)环节三:优势互补,相互学习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认识到如何正确地看待性别差异,那么如何将这种性别差异转化为性别优势?因此本环节的评价任务设定为男女生的性别优势。

  针对评价任务,在反馈指导中设计了新学期开学布置班级任务的活动。

  问题:

  1、如果你是班长,会让男女生各承担什么任务?

  2、你这样安排的理由是什么?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男生女生各自拥有性别优势和劣势,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不因在某一方面的优势而自傲,也不因某一方面的欠缺而自卑,同时引导男生女生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学习,促进集体的和谐发展。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 活动。通过教师的讲述、演示,加上大量图片解析,使学生经过课堂练习之后,对photoshop软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学生强烈感受到电脑创作所营造的独特的美,从而引发学生探索和掌握高科技工具的欲望。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并了解电脑这一现代工具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初步学习用于美术创作的主要电脑软件。

  2.通过欣赏电脑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热爱美术的兴趣,深刻认识电脑这一神奇的工具,引发学生探索和掌握高科技工具的欲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电脑这一神奇工具的功能及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某一绘图软件工具的合理使用。

  三、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探究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领悟课程中人与人之间信息的美好情感的传递,从而感受知识的价值、情感的价值。

  四、说学情:基于学生基础知识我先让学生photoshop软件,一边在电脑上操作,一边对学生介绍:photoshop软件中的界面主要由菜单栏、工具箱、浮动面板三部分组成,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工具箱一栏主要有哪些工具?除了书上用文字介绍的重要工具外,说说这个工具栏中其他符号的名称(还有着色工具、喷枪、选框工具、套索工具等),也可以用文字在教材上进行注明。再采用图文并茂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具准备:电脑以及相关图片

  六、说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欣赏课本中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课本中的图片属于哪种设计

  归纳:动画设计、网页设计、海报设计、景观效果设计、展示设计。

  2、讨论分析,掌握方法

  认识photoshop软件中的工具栏。一边在电脑上操作,一边对学生介绍:photoshop软件中的界面主要由菜单栏、工具箱、浮动面板三部分组成,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工具箱一栏主要有哪些工具?并且向学生指导它们各自的操作以及作用。包括 (移动工具 画笔工具 选框工具 缩放工具 裁切工具 图章工具)

  3、电脑图像处理

  以图片为例,用工具栏中的工具进行图像处理。

  4、学生作业

  在电脑上尝试利用电脑图像处理软件中的工具栏,对电脑中未加工的图片进行处理。

  5、课堂小结。

  6、本课的时间安排:导入2分钟,讲授15分钟,学生创作及合作20分钟,评价作业6分钟,小结2分钟。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闪光的名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课的内容。本课以学生自己的名字为设计题材,是学生熟悉和喜欢的表现对象。在课堂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变一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和不同的表现手法,设计、装饰自己的名字,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展现其独特的设计风格,表现出别有新意的名字来,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美术字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极广泛,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闪光的名字》这节课为第11课的《用画来写信》和以后一些装饰性的设计表现奠定了基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美化字体的能力。难点:能运用独特的表现手法设计、装饰自己的名字。

  二.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活泼可爱,思维独特,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表现画面。好奇心强,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本课以学生亲切、熟悉的名字为题材,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独创思维,让学生能够自信、大胆、自由地通过美术形式表达想法与感情。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图片,初步认识美术字。

  2.引导学生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书写、装饰自己的名字,让名字闪光起来。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产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和探究心理。

  四.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兴趣是学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了解一些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名字的来历,然后通过欣赏各种装饰美术字的图片,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中来,最后,欣赏教材上的一些范画,让学生认识到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和感受各种表现风格的美妙,并进行选择、创作。

  2.学法分析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学为主,做到学与练相结合,让学生抒发情感,再大胆的想象创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交流引入,激发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自己的名字。

  2.简介汉字的演变知识: “我们的名字都是用汉字来表现的,你们知道汉字是怎样变化来的吗?”(通过一些汉字的动化演变,让学生感受到汉字变化的奇妙。)“原来我们的祖先最早使用的文字是用图画来代替的,今天我们也要当一回古人,将自己的名字进行变化,变得有趣的图画。

  3.板书课题——闪光的名字

  (三)欣赏作品,探索学习

  1.请学生说说自己名字的含义。

  2.欣赏各种相关的图片,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

  3.再仔细欣赏、观察教材上的范画,说说这些名字和我们平时写的名字有什么不同。

  4.教师适宜地示范,让学生知道名字要写得大些才显得画面饱满生动。

  (四)灵活选材,创造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不能完全地临摹书上的范作,表现形式要新颖。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注意听听学生的想法,根据学生所准备的材料进行启发。

  六.课堂评价

  1.展示作品,分享创作的快乐。

  2.学生自评、互评,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对自己作品的满意程度。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形状的变化是否生动、材料的运用是否独特。

  3.教师总评,对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

说课稿 篇7

各位老师:

  我说的课文是《十里长街送总理》。作者以凝练如诗般的语言描述了1976年1月11日,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云集长安街,哭别总理灵车的动人场面,抒发了人民群众沉痛哀悼、深切怀念总理的强烈感情。全文虽仅600余字,却字字有情,句句含情,读之令人情不能已,哀恸欲绝。

  评:开首即直入主题,分析教材,简洁、明了。但除了课文内容、中心及文章的语言表现特色以外,还应揭示文章的结构,说说课文由几段组成,每一段都讲了什么。因为这里说的不是整篇课文,而是其中的一段。不如此,就难以评价说课者教学内容取舍的恰当与否,也无法将说的内容放到整体的背景上去思考评析。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下面就第一教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三部分谈谈自己的设想,至于教法、学法都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层面之中。

  先谈的是我对教材第一段的理解。文章开篇的景语描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真实写照,更烘托了人们当时的悲痛的心境,好似“天人同哀”。接着,用“挤满”极言人之多,用三个“都”强调人心齐。最后又由“面”到点,推出三个典型性的特写镜头。特别是“焦急、耐心”一对反义词,有力地表现了人们对总理的无比深厚感情。

  评:在对整篇教材作了剖析以后,现在又接着解剖所说课时的教学内容,很好。但由于上面说教材时没有说清课文分几段,所以这里突然说“先谈的是教材第一段的理解”,听者会感到惘然。如果能在上面“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这句话之后,加上“现在说的是第一课时,这课时准备教学课文的第一段”,听者就会清楚得多了。(但前面自然还得对课文分几段,每段讲什么作出交代)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五个教学目标:

  评:应说清“大纲要求”是什么样的要求;“学生实际”是个什么样的实际。如果太笼统了,“根据大纲要求……学生实际”之类的话就没什么实际意义了,说了,其实也等于没有说,这是希望引起注意的。

  1.学会第一段的生字新词。

  2.理解句子里含义深刻的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细读课文第一段,体会“等灵车”时的感人场面,激发学生热爱并缅怀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4.学习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第一段段意。

  5.指导感情朗读。

  评:严格地讲,教学目标不能和教材理解、教学程序并列地单独作一块内容,教学目标是教材理解中的一部分。就像教学重点、难点隶属于教材理解一样,所以实际上本说课稿,只有教材理解和教学程序两块内容,这从总体上看,似过于简略了。

  其中体会悲痛心情,指导感情朗读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评:用“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这样一句话,将说课由说教材转入说教学过程,转得十分自然、简洁,这反映了说课者良好的说课功底和自如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我以充满激情的导语,借助画像,哀乐等手段努力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意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这样做,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而后安排揭题、审题,用“课题扩充法”说课文主要内容,学生掌握快捷准确。

  评:先分析学情,再说根据这个学情打算怎样教,接着说这样教的好处,如此一步步,逻辑严密,是科学的说深思路之一。

  第二步,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紧接着,我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课文记叙了长安街上的哪几个场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全文的情感基调,更好地把握了课文内容,也帮助理清了文章脉络。

  评:“紧接着”这个词用得好,把第一个教学环节与第二个教学环节紧紧联在一起了。但教学过程只交代了范读课文和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两个内容,后面的学生书面练习,练习后的反馈、交流,最后的分好段落(这些内容在教案中都有),都没说。这就使得教学过程残缺不全。试想,如果按说课中的第二步内容来评析这个教学环节,那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呢?

  第三步,品析赏读,学习第一段。

  先安排自学,自学后的检查反馈分两步走:先检查字词,突出“槐”的声,“妻”的形,而词义较浅显,不做逐个讲解,力求省时高效。再是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分层,切实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加强发散求异的思维训练。

  第二环节在学生进入情境后,我紧扣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自由鉴赏、品析朗读,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体作用,而且在说、读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表达、朗读等各种能力。教学时,我始终牵握“爱戴、怀念”情感线,做到“拎一点,带全面”,第一层抓2、3两句体会人多,第4句体会人悲痛。第二层还通过练习题____的____,____地等待周总理灵车的到来,引导学生推敲“焦急和耐心”。重点扶学“老奶奶”一句,放手自学写“青年夫妇”和“少先队员”两句,最后抠挖“……”延伸为“万众一心”,这样的设计,能很好地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梯度和层次。

  需要指出的是,指导感情朗读,要在学生懂得怎样读的基础上,再入情入境地读,具体实施时我注意形式多变,或评或读,或指读或练读,或齐读或配乐读,在读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寓教于情的感受中。

  古人云:“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我在教学中,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的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作者、教者、学生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第三个环节是指导学生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第一段段意,落实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此处还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议论解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最后一步,对照板书,课堂总结。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牵引学生回顾第一段的学习全过程,总结归纳学法,为下文的学习作迁移准备。

  总之,我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力求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情感熏陶的有机结合,既突出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

  评:先分析学情,再说根据这个学情打算怎样教,接着说这样教的好处,如此一步步,逻辑严密,是科学的说课思路之一。

  这一段教学过程说的内容比一、二两个教学环节具体,在陈述“怎样教”的时候,还能结合说说为什么这样教的理由和好处,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使说课与课堂教学也统一了起来。但我们将说课和与教案对照起来,也发现了下列一些问题:

  1.教案中的课堂教学是按“自学”“反馈自学情况”、“学习第一层”、“学习第二层”、“概括第一段大意”这样的五步进行的,思路清晰,符合教材的思路和学生的学路。说课稿则将课文第一段的教学分成一、二、三三个教学环节进行。这样处理,不但与教案不统一,而且听了也不像教案那样让人清楚、明了,换句话,也就是说,本来清楚、明了的教学过程,反而被说得有些糊涂了。

  2.漏掉了许多重要的内容。如学法的归纳、电教媒体的运用、生动的课堂讨论、相机的板书等等,这样也就使得说课中的课堂教学变得干巴巴的,无法客观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状态,同时也让人无法认识到某些教学过程,原本所具有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如教案中的概括第一段大意,是分三步走的,很有层次感和艺术性,而说课时仅只用了“指导学生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第一段段意”一句话。如果我们不看教案,光凭说课中的这一句话,就无法分辨出包含在这个训练过程中的设计者的独特匠心。

  车老师的课上得十分精彩,以上说课的总体思路也没有什么大不当的地方。《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情感型的课文,车老师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处理教材,在说课中也注意突出和体现了这一特点,并且说课的语言平实、口齿清楚、功底扎实。如果要说有什么不足的话,除了上面的说及的一些以外,主要是说课的内容还欠全面一些,说理也是这样。再还有,由于教学过程也是采用客观介绍的方式,所以,教学过程这部分也说得尚不够具体和清楚,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说课的整体效果。

说课稿 篇8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新课题,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借鉴,作业一个尝试,下面我就这节课做简要说明。

  首先谈谈教材内容及特点,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次综合性学习围绕感受自然展开,没有现成的教材。教材来自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的材料,来自于教师的知识准备,资料的准备。大自然是富饶、美丽、慷慨的,它给予人类取之不尽的食物,饮之不尽的清泉,呼吸不完的清新空气;自然又是多情可爱的,它所拥有的山川草木,风花雪月、蓝天、黑土、大漠、绿洲,激发了一代又一代风格各异的人们,大自然真是神奇而伟大!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美学教科书,一本哲学教科书,一本优秀的文学画卷。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因而,借助这次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上一堂美学课,上一堂文学课,意义重大。学生在搜集材料中涉猎了大自然的许多方面,与大自然进行沟通对话,与同学实现了合作。在这种教材的指导下,听说读写,尤其是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中,在综合性学习中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从教法看,本节课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贯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 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眼,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时间、空间,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动手收集材料:优美多姿的山川,五彩斑斓的大自然,让学生一饱眼福;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表达情感;让学生大胆想象、联想,丰富自己。从材料搜集、整理到成果展现,学生经过许多酸甜苦辣,但每一种滋味都是宝贵的。

  2. 注重创设情境。在钢筋水泥房里感受大自然,不免有些遗憾。但大量自然风光图景弥补了不足,使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

  3. 把听说读写特别是口语表达融汇课堂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更注重全部学生能力的提高。

  从学法上看,本节课力求使学生巩固一些学习要求,改变不好的学习习惯。

  1. 动手、动脑习惯。这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课前收集、整理材料,准备解说词,让学生养成好思考好动手的习惯。

  2. 敢于表现,显示风度。在对学生口语交际评价中一直提到“现场风度”,因为它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素质,不可忽视的能力。在不断练习实践中,提高个人的应变能力。

  3. 协作精神。本节课涉及小组活动,要求他们团体合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好作品。

  最后我就本节课的教学安排作简要说明。

说课稿 篇9

  一、说课标教材

  1、课标、学段、年级、教材、单元、章节等联系。

  《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泉声淙淙,飞瀑直泻,自然风光十分迷人作者以游览线路的先后顺序,以美仑美奂的笔调,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重点写“途中听泉”和“山寺听泉”,全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2、教学目标的设定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们”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第二自然段写了白天“我们”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三至五自然段写了入夜,“我”在庆云寺听泉,抒发在鼎湖山听泉的总体感受根据本课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赏读、积累介绍鼎湖山泉声的优美句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上网浏览、协作学习、会话商讨、搜集资料、整理创作及审美表达的能力,树立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自主探究的意识,养成健康浏览的习惯

  3情感目标:A、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切感受鼎湖山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B、让学生了解鼎湖山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保护区,我们学生要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3、学科教育价值

  学习本文可以使学生提高朗读技巧,积累语言,明白游记散文的写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说学生

  初三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富于想象,喜欢朗读优美的写景文章。听说习惯已经养成,大多同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本课语言生动易懂,学生可以在读中领略鼎湖山泉声美妙。

  三、说教学模式

  1、校模

  ”导“、“学”、“问”、“练”、“评”高效课堂模式是我校基于“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以问题为线索,以促进学生主动快乐学习为关键点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

  2、课堂流程

  本课拟两课时教完,全文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四个环节:

  (一)紧扣题眼,以疑导学

  学生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课一开始,我板书课题《鼎湖山听泉》,“聽”字故意写成繁体字,并趣解“听”字,由此提醒学生读书要“入耳、入目、入心”,学习本课,品味泉声美妙更要“入耳、入目、入心”,才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然后由“听泉”这一题眼,引导学生看题质疑:去哪里听泉?泉声是怎样的?由此揭示话题:“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抓住题目中的“听”字引入,通过质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从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直扣文章中心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初读,保证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学生对文章才有一个整体的感悟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读”,通过“读”来达到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目的:

  1、轻声自由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以“鼎湖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一话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分段联系读让学生逐段默读,边读边找出“半小时左右”、“过了寒翠桥”、“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入夜”、“蒙眬中”这些词句,领会作者按照地点转移和时间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精读感悟,积累运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动笔墨不读书,勾勾画画好方法”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读中想象”是学习写景文章的重要方法之一,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发挥想象,将优美的文字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体会其表达效果,这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能力的提高

  1、研读“途中听泉”,初识泉声的特点

  话题1:“作者在上山途中听到了怎样的泉声?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学生自读勾画,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从“淙淙的泉声、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体会到泉声的美、大,从“涌流、流泻”等词想象到泉水的多,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泉声的美妙,与此同时想象鼎湖山草丰林茂、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满目青翠的景色从而为后文作者能在夜晚听辨泉声作好铺垫

  2、研读“山寺听泉”,品味泉声的美妙

  话题2:“作者夜宿古寺,听到的泉声又是怎样的?”让学生动手勾画

  根据学生的汇报,精读重点部分:“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为了能让学生通过此段的学习落实目标4、5,突破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聆听、辨识、品味出的泉声的美妙,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联系生活 展开想象

  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在电视、CD等媒体中听到的“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齐鸣”的声音是怎样的,进而体会“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等词

  展开想象:草丛石缝涌流、空谷细流、飞瀑急流的景象

  (2)质疑理解 前瞻后联

  在重点句段教学时,我们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前瞻后联,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整体理解文章的好习惯

  提出疑问:“为什么作者会联想到这些声音?作者的耳朵真的有那么灵吗?”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明白作者之所以想到了这些,是因为联想到了白天所见到的景色

  “作者还听到了什么?”从忽高忽低、忽急忽缓作者又产生了联想,让学生在通过朗读想象,从“绕过、拍打、穿越、流连”感悟到泉水的“趣与活泼”

  (3)读写结合 运用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但不能忽视写的能力,语文要崇读学写,结合课文特点,注重引导学生由读到写、读写结合,方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学会感悟了泉声的美妙后,我把练笔挤进课堂:引导学生用“像……一样的,是……”仿写一段话

  (四)以读促讲,升华情感

  “泉水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最后泉水流进了我的心田”引读最后一自然段“鼎湖山的清泉是如何滋润万木,蕴育生机?”让学生再回读全文,用心再次聆听、辨识、品味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我们要关照全文,由部分再回到整体,让学生形成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

  四、说教学手段运用。

  1、自学导航问题设计合理,幻灯片适时适量。

  2、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的缩影,是课文的精华为此,我根据课文特点,紧扣题眼“听”字,以趣解繁体的“听”字,统领全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读书要“入耳、入目、入心”,聆听、辨识、品味泉声也须“入耳、入目、入心”,方能感悟泉声之美妙,润物之无声也整个板书,简洁明了,提纲挈领既起到引领读书方法之功效,又突出了文章之中心,可谓一箭双雕也

  3、自评、互评、师评紧密结合。

【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9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

2.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九篇

3.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4篇

4.【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5.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6.【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8篇

7.精选说课稿合集9篇

8.【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