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说课稿>语文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4-23 21:00:5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门】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10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这儿真好》选自苏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是一篇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小熊居住在荒岛上感到很孤独,想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发展考虑,根据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结合一年级小学生好玩,模仿性强,有意注意时间短,好奇心强等特点,我要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2个偏旁部首,学会本课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明白种树与找朋友之间的联系。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真好”究竟好在哪里?

  情感目标:体验文中小熊的情感变化,知道创造美好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

  重要性。

  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了解小熊是怎么找朋友的,知道“这儿真好”究竟好在哪里?

  3、情感目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三、说教学准备:

  教师: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

  学生: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

  四、说教法学法:

  我在这一课的设计上主要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声音、画面等来思维的。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最容易产生兴趣,每一个细微动听的声音,生动有趣的画面都能引起他们的无限遐想,带来独特的情感体验,是低年级语文课上很好的课程资源。我力图通过配乐朗读、动画演示以及让他们动手制作等途径,带领他们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内容始终充满热情。

  第二: 合作学习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到对现代人的素质要求时即强调了现代人必须学会合作。学会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合作性的学习中体验互助的乐趣,互补的完美,和成功的快乐。我设计在两个环节上让小朋友们分小组合作学习。一是探究为什么种树能找来朋友。我让小朋友们小组读读书讨论讨论,然后来说说理由。第二就是种了树后,荒岛变成了什么样子,通过小组合作画一画、贴一贴等方法来体会小岛美丽的样子,体会“这儿真好”究竟好在哪里。

  第三、以读为本

  阅读活动是从朗读开始的,运用朗读,能帮助读者以声解意,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通过朗读,有助于体会阅读材料的思想感情,往往比烦琐的分析更有效。我设想通过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自己练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五、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在读的基础上有思有悟。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这儿真好”好在哪里?

  六、说教前准备:

  教师:磁带、录音机、小黑板、各种动物图片、画纸

  学生:准备好水彩笔、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物

  七、说学情:

  一年级的小学生已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对一个地方的环境的好坏有自己的想法。加上小孩子现在的合作学习意识不强,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但是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只要教师多些创设情境,提出一些启发性很强的问题,就能让同学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八、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由课题“这儿真好”引入课文,读题后,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感知,说出“这儿”指的是小岛,教师由“以前的小岛是什么样儿的”引入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 创设情境,分段阅读,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学习

  1、 学习第一小节

  让学生集体朗读,然后抓住“孤零零”这个词语来理解,什么叫孤零零?通过看图明白,小熊只有一个人,没有朋友,没有伙伴,这就是“孤零零”。然后,启发学生说说小熊心里会怎么想,他最渴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唉,一个人呆在这荒岛上真没劲,要是有个人来陪陪我那该多好啊!然后要求学生读好这个词,读好这段课文。

  (这一环节利用说话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孤单这种感觉,为后文渴望朋友,想办法找朋友作下情感铺垫。)

  2、 学习第二段

  第二小节是讲小熊问飘来的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这一内容浅显易懂,只要以读代讲,抓住“连忙”这个词读出急切的语气。这一段关键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探究“白云变成了一棵树,小熊明白了。”小熊明白了什么?启发学生思考,树与找朋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深入探究种树为什么能找来朋友。体会改善环境的重要性。

  (这个问题的探究为下文进行想象绘画打下基础。)

  3、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课文写岛上的环境变了,引来了许多小动物居住,那么,小岛究竟变成什么样了呢?。我设计了这样一段配乐朗读。“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促使学生入情入境,展开想象。)听完后启发学生你一定想象出了小岛现在的样子了吧,赶快来画一画吧!这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绘画比赛,画的背景是老师事先设计好的一个荒岛的样子,除了一只小熊什么也没有。另外,老师提供了许多小动物及花草树木的贴图,需要什么拿来用,如果小朋友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彩笔话在图上。

  (这一环节的设计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制作动画来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阅读能力实际是一种还原再创造能力,衡量学生是否理解课文内容,就是看学生是否能够还原其人,还原其事,还原其景,还能再创造,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生动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的内容表达出来,有效地促进了其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 组织交流讨论,汇报学习成果,体会思想感情。

  让学生讨论交流你贴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贴画这些东西?结合这时的交流,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意思。明白“这儿”究竟好在哪里。 当然,图画毕竟是静止的,这时我出示了一幅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

  (四)、 开发课程资源,迁移延伸

  我想,我们的课堂应该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课文去真正认识我们的客观世界。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你家周围的环境好吗?你喜欢那儿吗?(通过这道题的探究,让学生在更深层次上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附板书:

  这儿真好

  感到孤单——植树造林——许多朋友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穷人》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

  这篇课文主要讲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淦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并从中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理解桑娜的矛盾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二、说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桑娜抱回孩子和渔夫同意抱养孩子的部分。

  上课开始,引导学生回顾旧知:通过两个问题:“这篇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回顾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之间进一步明确课文思路及桑娜一家的贫穷,为引出下文和理解下文奠定了基础。

  新课程十分强调“感悟”,强调悟性的培养,强调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悟读”需要支架,所以教学这部分内容是我所抓的支架就是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描写和渔夫提出抱养孩子的语言描写。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悟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的:

  首先让学生通过课件出示的“学习向导”,明确了学习的方法,“找一找后品读”。待学生找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后,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了两处句子。

  第一个句子是“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后,让学生围绕这句话提一个问题,“桑娜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觉得非这做不可?”然后小组交流解决。让学生明白桑娜抱回孩子并不为什么,完全是发自桑娜淳朴善良的本质。并让学生读出这种体会。设计意图是使阅读更加自主,体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第二个句子是

  “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首先让学生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然后让一位同学试着有感情地把这些语句朗读给大家听。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评读的方式,加深了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同时,指导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了学生语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这一处的心理活动描写有了更完整的认识和更加深入的体会,

  学生明白了桑娜哪些有担心、害怕、坚定的复杂心情及这些心情产生的根本原因----桑娜一家很穷。 再一次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并

  要求学生读出桑娜紧张、担心、害怕、后悔到下定决心的心理变化。学生自由练读后,再次指名读,教师加以评价。使朗读经历了由“初读到品读到感情朗读“的过程。通过悟读,进一步体会到了桑娜善良的美好心灵。

  我又是这样引导学生悟读描写渔夫语言的句子的:

  首先让学生找一找能够体现渔夫善良品质的句子。然后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个句子的含义。把思维的方向指向关键词

  “熬”,让学生思考“熬”字还可以换成什么,为什么用“熬”不用别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了一个“熬”字,表明了渔夫收养孤儿的决心。通过这个熬,让学生想象将来渔夫和桑娜的生活将怎样?(生命受到威胁,流落街头。)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再读一读渔夫说这句话时的动作、神态。让学生围绕描写渔夫神态的语句提问,(想一想渔夫严肃什么?忧虑什么?)再一次地体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接下来,又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分角色朗读后,在全班内评读,在评读的过程当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在课文结束的时候,引导学生谈学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最大收获,

  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学习穷人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并付诸于实际行动;

  同时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即通过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待学生谈完感受,教师也交流了自己的感受,主要目的是通过一段富有哲理性的话,使学生受到人生启迪。

  这一新型的家庭作业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三项作业的设计均于本课的主题思想有关,意在于通过灵活的作业形式,使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加强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语文说课稿 篇3

  一、准确把握说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共有四篇识字课文,《识字6》是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前二课采用"词串"的形式识字,后二课采用形声字归类的方法识字。《识字6》是属于"词串"识字形式。

  《识字6》这篇课文围绕夏天的乡村夜晚,把12个词语按一定逻辑关系,排成四行,一、二、四行押韵,与前面识字课文不同的是每一行最后的词语都是三个字,这种形式的词串读起来富有七言诗的韵味,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课文配有相应的插图,图文对照,既有利于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语,又能把学生带入夏天夜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遐思。

  学生准备:生字本语文书铅笔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目标:2课时

  根据本课特点,分为两课时进行,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感知全文,识识图上所描绘的事物,并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学习三个生字"星、奶、爷"。

  ①认知目标:

  1、学会8个生字,掌握新笔画""

  2、了解农村夏夜的情趣。

  ②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③感情目标:

  1、感受农村夏夜的情趣。

  2、养成细致观察,认真书写及阅读时"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二、发挥主导说教法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儿童的认知特点是好奇心强,准确性差,识字记得快,遗忘得也快。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和课时目标及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不强的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愉快教学法

  创设和诣轻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把微笑带入课堂,把激励带入课堂,把情感带入课堂。教学时以唱《闪烁的小星》这首歌引入,做到课伊始,趣即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激励学生想问题,解问题,教师的情感跟着学生走,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诣、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直观教学法

  借助多媒体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等优越功能辅助教学,让学生将课文的内容还原其人,还原其事,还原其景,并进行再创造。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内容表达出来,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提高。

  3、开展开放式讨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老师不断地创设情境,开展开放式讨论,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大胆发表与老师、课本不同的看法,如:爷爷拿着蒲扇指着天空,你们想一想他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思考讨论,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三、明确主体,说学法

  在对待学生的学习上,我把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合作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等有机联系起来,以学生的"学"为教学出发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求知。

  本课我指导学生主要运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培养学生自能识字的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能学习的能力,在学生通过自学,同桌交流讨论后,再各自发表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个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能识字的能力。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三峡》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① 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特别是朗读能力,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② 在品味文章诗情画意的基础上,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 在七年级基础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为今后学习文言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是: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故此拟采用讨论法教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在本课教学中,强调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以学生诵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辅助手段:

  用幻灯片演示三峡风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过程:

  1.导课

  学生谈自己对三峡的印象或想象,其目的是为了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整体感知

  旨在让学生通过听读、试读、评读、齐读整体感知课文,体悟文章的情感。着重体现《新课标》“在教学中尤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3.研读课文

  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学环节,旨在突破重难点,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此环节,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训练。具体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中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步骤采用师生互动方式实施,以求更深入理解课文。

  第二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这是基于《新课标》“重点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设计,采用小组合作实施。

  第三步,理解成诵。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重在积累,特别是在理解基础上积累,当堂成诵,既巩固了积累,又体现了理解的要求。

  五.课堂评价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体现这一要求:

  1.突出语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侧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评价,侧重对文章情感体验的评价。

  2.评价方式的多样灵活。评价是双向多维的行为,所以评价中要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

  3.评价中应尊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语文说课稿 篇5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下面我主要从说备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说板书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说备课

  课标中“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努力改进堂课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从而落实课堂的实效性呢?我认为那就是备好课。下面我就说说我是怎样来准备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的。首先,我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品的内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根据我校提出的“五步教学法”设计出教学草案;其次是参阅资料:1、参阅“教学参考书”和“单元提示”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2、参阅课后练习题设计教学内容,因为课后练习题是围绕本课内容而设计的重点问题。第三针对语文课程标准,完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父母的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本文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课文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贵夫人,又索回来的至亲至爱的故事,说明了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前四篇课文已对学生进行了父爱、母爱、兄弟之爱的亲情教育,本文被选为第五篇课文一是想让学生通过情感升华获得新的感悟;二是想让学生学习用一波三折的手法有力表现人物内心情感。

  2、学情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文故事情节又较简单,他们理解文本不在话下。但是现在的学生多数是阿哥、公主之类,只会享受,不想付出,对父母的爱视为当然,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犹为重要。

  3、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阅读文本、感受文本”,“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和情意之间的联系。” 又根据前面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的分析,因此结合本课内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品味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阅读中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至爱亲情,并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4、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作者用一波三折的写法把一对深爱着孩子的父母亲割舍一个孩子时心灵遭受地艰难地抉择和巨大的悲怆有力的表现了出来,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对他们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刻画。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理解用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教学难点:

  透过语言感悟、揣测人物的内心世界应该是教学本文的难点

  三、说教法

  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节课要解决的重难点,我采用“导读法”和“启发点拨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合作交流的习惯,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对文本得以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说学法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积累,更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并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会的重要途径”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以下学法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自主、合作、交流的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程序来实现。我的教学程序是

  (一)、情景导入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他,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伟大、博爱。导入新课

  (课标中“语文教学建议”一部分中指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此运用传说创设情景,唤醒他们在生活中对“父母之爱”的亲身体验,让他们的情感在老师的语言中激荡起来,内心世界动起来。从而架起文本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桥梁。)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2、通过反复阅读,在合作交流中理解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心;

  3、联系实际学会理解父母和珍视亲情。

  (此设置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遵循并努力完成这些目标)。

  (三)学习新课

  我运用四步导读法和启发点拨法来解决本课的学习目标,这和我前面提到的教学方法是一致的。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划出你认为难读或者难写的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说说故事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解决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是依据课标中对初中段“识字与写字”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而提出的,并且也体现了文本是学生积累的重要源泉。第二个问题在于突出课标中要求的“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获得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故事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情节来表现这一主题的?这些情节有什么特点?

  (这一步是让学生跳读课文解决问题。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理性角度把握文章情节的变化,并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写作特点“一波三折” 用板书变得直观简单,易于理解,达到教学中化难为易的目的)。

  3、三读课文,感悟真情

  在这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之中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父母那浓浓的爱,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精读故事情节部分。

  (1)找出文中在送换孩子时描写父母神态的词语。

  (2)找出父母要回孩子时的.理由。

  并追问了两个问题

  追问1、你认为这些理由是真的吗?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并对所找词语和句子加以分析。

  追问3、由以上分析可见这些描写神态的词语传达出父母怎样的心情?

  解决这些问题是学习本文的重点。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还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解决疑难”,所以处理这一环节需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通过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才能对文本的理解立体起来,才能走进这对父母深沉的内心去感受、品读父母亲对子女那难以割舍的至爱真情。

  4、朗读体会真情

  请同学们从文中父母的话语中选出你最受感动的语段读一读来传达你内心的感动。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同时还提出通过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所以此设计一是培养朗读技能,使学生读书做到课标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二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更深入的体会父母那真挚的爱。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孩子,面对眼前的状况你选择去还是不去?为什么?

  要求: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

  设计这一步依据的课标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谈自己内心的想法,目的是让他们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内心深处受到情感的熏陶,达到情感的升华即要珍视亲情、珍爱父母。

  所以我在结束语中说:

  (五)结束语:同学们,说的多好啊,可以看出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都能够体谅和理解父母。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不年轻。有许多东西可以弥补,而许多东西无法弥补。”所以趁着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不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对父母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只是粗茶一杯,也许只是淡饭一碗,但在爱的天平上他们是等值的。因为——孝心无价。希望同学们学会用感恩的心来珍视亲情、珍爱你的父母!

  (让学生在我动情又带有号召力的话语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恩思想,至此教育学生理解父母,珍视亲情水到渠成。所以趁着学生的这股热情就布置了以下作业)

  (六)作业

  1、拟一条感恩父母的短信。

  (一方面是对本节课情感教育的检验,另一方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后收集一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目的在积累)

  六、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目的一是直观突出本文的写作特点及教学重点。二是突出本课中心。让学生看到板书就明白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什么,本课中心是什么。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日)

  送走长子 女儿换二儿子

  浓 浓 的 爱

  二儿子换长子 要回女儿

语文说课稿 篇6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聪明的小白兔(一)》(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的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聪明的小白兔(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篇课文。第七单元的课文是围绕“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为主题,每篇课文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情节曲折感人,人物特点鲜明,语言生动形象。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小白兔通过观察车轮受到启发,想出一个省力的办法,把南瓜运回家的事。

  依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单元目标及新课标的要求,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及年龄特征,本课教学我觉得应达到以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兔、春、种”等十二个生字,会写“太、丰、白、的”四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联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兔兄弟搬南瓜的经过,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认识十二个生字,能够读准字音。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太”“丰”“白”“的” 四个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兔兄弟用什么办法运南瓜的,以及他们的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从学生兴趣出发,给学生直观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中,采用自己想

  象,头脑绘图,角色朗读、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全身心展示对角色的理解和体验。

  2、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不断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对话、交流、

  朗读、表演,全员、全程参与学习,充分地动起来,以至于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针对本课的第二课时我设计了如下五个环节:

  环节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说: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聪明的小白兔(一)》一课,和小白兔见了面。现在,小白兔可要考考大家呢。接着我会带领学生利用课件,用齐读和开火车的形式,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词,并让学生自选词语说话。引言揭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告诉大家,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设学生回答:兔兄弟运南瓜。此时我相机板书:兔兄弟运南瓜。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环节二: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朗读感悟一:感悟南瓜的“大”。

  1、小白兔和小灰兔春天种了许多南瓜籽,到了秋天,南瓜丰收了,它们的南瓜大吗?(学生回答后,贴上南瓜图片。请大家浏览课文,哪一段写了南瓜的样子?你又从课文的哪里感觉到南瓜大?再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兔兄弟看到自己种的南瓜这么大、这么好是什么心情?学生汇报,我相机板书:怎样读?

  朗读感悟二:感悟南瓜太重,兔兄弟搬不动。

  我设计这样导入: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觉到兔兄弟心里可真高兴。可是后来他们心情发生什么变化了?请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

  这时兔兄弟又是什么心情?学生汇报我相机板书:搬不动为什么?哪里感受到南瓜重?我会运用课件出示语句,让学生对比读,加深理解。

  此处设计考虑到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读书。不强求一致,可以自由读,再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朗读感悟三:感悟小白兔的聪明。

  1、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探究小白兔怎样想到把南瓜滚回家这个办法的。课件出示填空,请学生试着把句子说完整。句子是这样的:小白兔看见 ………………… ,它想: ………………. ,于是,它对弟弟说: …………………. 。最后,它们就这样把南瓜一个一个运回了家。此时我会板书:滚回家

  2、引导学生思考:小白兔的办法好在哪里?(省力、快、南瓜不会受损。)

  3、启发思考:小白兔为什么能想到这样好的办法?

  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运用课件演示自行车转动的动画、南瓜的样子(跟车轮复合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相同之处。再演示南瓜立起来滚动,形象感知其方法的巧妙。

  4、师生小结并板书:他们善于观察、思考,才能想出办法。

  5、小白兔想出了这样好的办法,是什么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环节三:总结课文 发散思维

  此环节我会说小白兔这么聪明,我们夸夸它吧 !我还将预设问题:如果你是兔兄弟,你会怎样做?我会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看看哪个组想出的办法多,并且合理。学生汇报时肯定他们想出的各种办法,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也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有时间也可以带领学生表演课本剧。

  环节四 指导写字

  本节课要指导书写的生字是:白、的

  在此环节,我会出示认写生字,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注意每个字摆放的位置,认识笔画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了下笔前先观察,起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之效。然后我会让学生抬手和我一起范写,特别提示:白字要注意撇的角度和位置、上宽下窄。学生练写时,我会桌间巡视并提醒学生注意三个一,随时进行个别指导,并展示好字,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个板书,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

  聪明的小白兔(一)

  兔兄弟运南瓜

  观察

  搬不动 →滚回家

  思考

语文说课稿 篇7

  说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

  说教材: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随文理解字义。(2)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嫩容的基础上,学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分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前在的内动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儿童因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贫乏的障碍,我首先播放录象,这段有声有色的录象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整体感知,明了大意。

  三、这一环节我坚持从整体入手,图文结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想: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再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就使观察更完整、更系统,在直观上使学生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鲜明的感性认识。

  2、从图入文。根据低年级儿童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我请学生边看动画录象边听课文范读录音,一方面使学生直观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看完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重点检查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精读品味,参悟学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渗透了学法指导,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略讲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精讲第二自然段,层层深入,渗透学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此时长出了两条后腿。

  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活动投影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同时在“体会人物心情”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所限,理性思维尚处在萌芽阶段,于是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对比理解(“游过去”和“迎上去”换位比较),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紧紧围绕“迎上去”一词及时追问:小蝌蚪为什么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体会一下它此时的心情?这样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无疑降低了教学难点的坡度,使低年级的朗读指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语文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写了蜗牛想找一个十全十美、拥有各种本领的师傅,跟他学本领,但最终也没能找到。课文共13节,第1——4节写了兔子想教蜗牛跑和跳,但蜗牛因为兔子不会飞,不是全才师傅,就再也不理睬兔子了。第5——8节写了蝴蝶想教蜗牛学飞,但蜗牛因为蝴蝶不会跑“又向前爬去”。第9——12节写了鸭子想教蜗牛学游泳,但蜗牛因为鸭子不会跑,“又向前爬去”。第13节写了蜗牛爬过坡,越过岭,还是没找到全才师傅。告诉学生学本领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暂,对具有动感的色彩鲜明的多媒体画面感兴趣。他们认识事物往往只在于表面的认识,对生字的认识学习已有一定的经验与方法。而思维有时也能爆出一个亮点,让你为他喝彩。

  三、目标制定

  本课教学目标是在语言环境中认识10个汉字,并会描写主、并、泳、浪。正确朗读了解寓意。能展开想象,发散思维,懂得学本领一步一步学,不能一下求全。

  四、教材处理

  本课重点是在语言环境中认识10个生字,并能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寓意。生字教学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侧重点,“主、并”侧重音形,“泳、浪”侧重形义,方法多样,灵活运用,帮助记忆。能找到小动物的对话并用线条划下,试着朗读训练,加深感悟。

  五、方法运用

  学生对蜗牛的认识只在于单一品种,具有局限性。我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品种多样的国内外蜗牛,加深印象。这样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在出示课题时,我边读边写“艺”,以读白形式告诉学生这是整体认读音节,部首是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我主要采用从整体感悟——局部体验——整体认知,了解课文。从扶——放——展,进行朗读训练与说话练习。目的让学生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集中认读生字,并进行朗读的训练,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两次读的要求不同,第一遍让学生在阅读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具体人物。第二遍读是根据提示有重点的读课文的有关内容,指导学生读好小动物的话,然后重点训练蜗牛说的话。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并通过有提示的说话练习,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六、反思重建

  本节课条理清晰,目标明确,有侧重点,学生的技能,情感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与提高。只是在节奏上还要加快,容量还可以加大,课堂的生成资源。

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bpmf》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部分汉语拼音的第三课。本课配有1幅大图和9幅小图,前四幅小图是配合教学的情境图。图上画有小女孩听广播、男孩爬山坡、小朋友做捉迷藏的游戏和老爷爷拜佛四幅图,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bpmf四个拼音字母。左上一幅画的是小女孩听广播,突出了收音机的形,可以帮助学生认读b的音和形;右上一幅画的是男孩爬山坡,突出了男孩爬山坡时穿的衣服、戴的帽子和手里举的小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读记忆p的音和形;左下一幅图画的是小朋友做捉迷藏的游戏,在这一幅画中,主要是突出了两个大大的门洞和捉迷藏的动作,可以帮助学生认读记忆m的音和形;右下一幅图画的是老爷爷拜佛,突出的是佛像,可以帮助学生认读记忆f的音和形。4幅插图都以线条表示4个字母的形体,意在强化学生的注意和记忆。

  (2)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组的读写训练重点,教学汉语拼音《bpmf》时,我把引导学生“读准bpmf四个声母的音,认清字形”为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学会“bpmf”四个声母的音和形,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a”拼读音节的方法。学会拼读“bpmf”与“a、o、i、u”组成的音节。会读出带调音节的音为难点。

  (3)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对小学低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课我制定了以下几条教学目标:

  1、学会“bpmf”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bpmf”四个声母与单韵母“a、o、i、u”的拼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出带调音节的音。

  下面就第二课时为例,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

  陶行知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使于亲”,教师只有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想法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本课时,我就通过生动优美的看图说话,猜谜语、运用适当的评价语等多种途径,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三、说学法

  (1)观察法

  本课配有多幅插图,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发现图与字母之间的联系,达到认读记忆音和形的目的。

  (2)自学尝试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完各字母的读音后,我就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b与p的区别,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1、听力训练:听一段话,说出你听到的音节(初步培养学生的听力,让他们在听中巩固旧知)

  2、抽读字母卡片

  (2)学习单韵母的读音和写法

  1、指导观察情境图

  小红一家的星期天过的可真愉快,奇奇的星期天过的也很有意义。不信,你瞧!请同学们打开书7页,手指第二幅图,仔细看图:奇奇在干什么?(运用质疑的方法,引入新课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说,然后教师再小结图意。)

  这一环节中目的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让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一年级语文上册《b p m f》说课稿 相关内容:《家》教学设计倾听花开的声音──评四位老师执教的《识字7》《放小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朴素也精彩——《小池塘》案例评析一年级语文下册《胖乎乎的小手》说课稿《特别的作业》教学设计之三《an en in un ün》教学游戏《j q x》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p的教学

  ①教学p的读音:告诉学生:“爬山坡”的“坡”是第一声,读音就就像p,接着运用示范读、跟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巩固p的读音。

  (利用小纸条比较p与b发音的不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p的发音,也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互动性)

  ②教学p的书写

  指导学生看图,指名说“p”像什么?(小旗像p的形状,奇奇的衣服和帽子上都有p的样子)学生边回答。接下来我便让学生观察p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并说出笔画顺序,然后再运用范写、描红等方式加深学生对p的认知。

  (3)pa音节读法的教学

  1、利用原有旧知,根据“声母轻短韵母重,两音相拼猛一碰”的规律,示范发pa的音,学生跟读

  2、加上四个声调的练习,其中,尝试组个词语或说一句话(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的心理,大胆的发音,师予以指导)

  (4)p与b的区分

  出示p与b的卡片,请学生自主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编语境歌:右上半圆ppp,右下半圆bbb.然后反复练读。(运用自学尝试法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在拓展练习中,我一共安排了一项:

  猜一猜:

  1、一竖像水往下流,右上半圆像个盆。

  2、一竖像收音机的天线,右下半圆像收音机

  (最后一环节中,再次利用学生感性的事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小结:(简单的语言进行最简单的总结,但里面一定要有对学生鼓励的语言)

  五、说板书设计

  p

  pb

  六、心得

  成功之处:1、将听说读写贯穿于课堂,培养学生更全面的语文能力

  2、在读写时强调正确的姿势,养成学生更良好的学习习惯

  失败之处:1、汉语拼音教学没有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和学习需要而变得尽可能有趣味,更没能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唤起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

  2、对于板书没能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爱好而设计,显得单调而无味

  3、内容安排上不够紧凑

  4、教师语调上没能做到抑扬顿挫,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5、备课很不认真

语文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我们做朋友吧》是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中的口语交际话题,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要求学生把自己想和哪位同学交朋友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以此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建立团结友爱的关系。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说态度、语言习惯,以及语言交际能力。 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成为口语交际的主体。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是创设情境,为搭建广阔的可供学生充分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的语言、个性与创造思维得到发展。 本节课我把自己定位为旁观者,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不作过多指点和限制,充分相信学生,还学生交际的自由。不过也不是袖手旁观,是观察和倾听,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创新,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根据新教材本身特点、新课程的要求及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我在本课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本次话题的重点是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的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能讲清楚想和谁交朋友及原因;能在交际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学会自我赏识及赏识他人;能愉快和谐地和他人进行沟通则是本次话题的难点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根据新课标理念,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法:李吉林老师说过:“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是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因为,本次话题思想性强,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又要突出口语交际的“交际”的特点,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语言交流,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口语交流提供了平台。

  2. 讨论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合作探究的意识,共同讨论。

  3. 评价激励法: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需要老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并采用老师激励评价,生生互评的方式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三、说学法

  根据“教学相长”的原则和口语交际课的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下面几种方法进行学习:

  1、观察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和生活中的事,让学生去发现,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2、合作学习法:口语交际课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互动性。为了给学生提供互动的平台,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实现生生互动。

  3、实践法。本课口语交际主要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从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通过让学生演一演、说一说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口语交际实践,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自我赏识及赏识他人,能愉快和谐地和他人进行沟通。

  四、说教学设计

  (一)揭题激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开门见山揭示课题“我们做朋友吧”,让学生说说进入学校这两三个月里认识的新朋友并准确说出他们的名字。

  (二)情境引图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视频《好朋友》,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喜欢选择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三)讨论交流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一方的言语行为必定会直接影响着另一方的言语行为,任何单向行为都不可能构成真正意义的口语交际。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交际互动中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能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的讲话内容。在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充分讨论“我是如何跟别他(她)交上朋友的”,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给学生充分互动的机会。最后引导学生个别汇报,其他学生注意倾听,从而达到认真“说话”和“听话”的目的。

  (四)角色表演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运用才能逐步实现。本环节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让学生演一演,再现生活情境。老师请一个学生上台,模拟口语交际的情景,通过自我介绍,互交朋友。让学生知道不相熟的人之间通过自我介绍,相互了解对方,也能成为好朋友。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有许多交朋友的方法,我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花花的新朋友》引导他们交朋友的方法,同时请同学们按我们了解的途径,去认识一位不熟悉的同学,和他做朋友吧。

  五、说板书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朋友”以及交朋友有哪些途径,该如何交朋友。

【【热门】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10篇】相关文章:

1.【热门】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7篇

2.【热门】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八篇

3.【热门】说课稿汇编六篇

4.精选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五篇

5.【精选】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八篇

6.【精选】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7篇

7.【热门】说课稿范文八篇

8.【热门】小学语文说课稿汇总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