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5-06-23 09:00:3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

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题《中国古代雕塑欣赏陶俑》选自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6册第9课。这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有很高的成就,如同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艺术一样,也具有本民族的美学特征。中国古代雕塑如同一颗璀璨的夜明珠,注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本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自然而然地积极参与到中国古代雕塑文化的传承中。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结合网上的资料及生活中获取的知识,积极地参与研究性活动,具有时代性。

  l 学生分析

  本课采用网络教学与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欣赏课不能只单单欣赏,还要学会评述,并与动手练习相结合。如果让学生课前寻找资料,一是加重学生负担,二是可能学生寻找的资料没有针对性。网络的普及使八年级同学已经具备比较良好的网上学习的能力,自主地在网上探究问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教学设计中加入了自己动手实践的环节,则兼顾了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习得两方面的需要,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设想。

  l 教学目标

  ——知认目标: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陶俑艺术的主要艺术成就极其艺术特点,初步学会欣赏中国古代雕塑中陶俑的艺术.

  ——技能目标:

  1. 让学生从直观感受形象入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理解,从而提高欣赏能力。

  2. 学会在网络的自由领域中自主学习,懂得如何探究问题并且自己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体验雕塑的造型艺术,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l教学重点 1.秦始皇兵马俑的表现形式;2. 体验陶泥雕塑造型

  l教学难点 秦、汉代雕塑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

  l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雕塑?”,目的是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产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兴趣。导入课题。

  二、知识积淀

  请学生根据预习书本回答 “什么是雕塑?雕塑的分类有哪些?”“什么是陶俑?”这几个问题。

  (一)雕塑的概念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立体材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制作出的能够表达思想、观念、情感的三维实体造型艺术。按其不同的功能可分为宗教雕塑、陵墓雕塑、纪念雕塑、建筑雕塑、园林雕塑、民间雕塑、架上雕塑等。按其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透雕。中国古代雕塑又分为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

  (二)什么是陶俑?

  陶俑是古代陪葬用的陶器,他的题材有人物、马、牛、狗及建筑物等。

  三、网上探究

  教师播放《秦始皇兵马俑》和《汉代陶俑》两段视频,然后提出三个问题:

  1、请学生为刚才的《秦始皇兵马俑》短片配上精简的解说词,介绍它的艺术表现形式,以作为现场宣传短片,播放给国内外游客观看;

  2、秦代与汉代的雕塑有什么不同?以秦“兵马俑”和东汉“两舞俑”为例,你更喜欢哪一种艺术风格,为什么?

  3、请你补充课本:为大家介绍唐代又出现了哪一种别具风格的雕塑?它是由什么色彩组成的'?它与秦俑、汉俑有什么不同?

  教师开放网络平台,学生自己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去探究答案。

  师共共同交流答案,各抒己见。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总结、观察、比较、分析,从而获得新知识。

  四、实践体验

  请学生用手中的陶泥雕塑一个陶俑,表现手法和内容不限。

  请完成的且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五位同学将自己的作品到前台展示,并作自评,然后请同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后,教师略作评价。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实践进一步掌握知识。

  五、课后拓展

  教师为学生布置拓展主题:寻找身边的陶佣。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理念。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响应式页面-导航的制作》,授课对象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教材分析】

  《网页制作》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本课程采用的教材《HTML+CSS网页设计与布局从入门到精通》,教材的部分内容已经过时,WEB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为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新技术,与WEB发展同步,引入了教材外的一些新知识点,以案例教学的方式讲授给学生听,本次说课的内容“响应式页面”是其中之一。

  由于本案例的知识点、内容较多,所以分为8课时讲授,分别为导航、内容布局、底部、手机模拟器等,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响应式页面-导航的制作”(2课时)。

  【学情分析】

  1、 学生对英语单词特别反感,很少同学能主动去记。(每个单词都翻译给学生,并让学生做好

  笔记)

  2、 学生对网页的代码有进一步的认识,但不熟悉。(利用编辑器的智能提示功能)

  3、 很多学生对网页都很感兴趣,毕竟和计算机专业相关,但欠缺独立思考能力,没有实际的网

  页制作经验。(通过案例教学法,提出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以及所教学生的特点,制作如下教学目标,确定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案例的实践效果

  掌握横向导航的制作

  掌握横向导航的响应式变化的制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健康、良好的.审美观

  在共同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与探索精神

  2、重难点

  重点:横向导航、横向导航的响应式变化

  难点:横向导航的响应式变化

  【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情景法:通过设计情景,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演示法:通过广播软件,让学生掌握响应式页面导航的制作过程。

  巡回指导法:通过巡回指导,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跟进、解答,排除学生学习的障碍。 分层教学法:让学习好的学生主动辅导学生一般的学生,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2、学法

  知识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获得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分析归纳学习、主动探究学习、交流合作学习等方法掌握操作技能,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成以下五步: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课题(5分钟)

  问题的提出:目前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已达到5亿,网页的制作不能只是台式电脑下的显示效果,同时也要兼顾手机。那一份页面是否也要做成台式版和手机版呢?不是,响应式页面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一个页面兼顾各个场合。

  然后利用广播教学方式,根据制作“响应式页面”的小情景(视频),向学生展示响应式页面的效果(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审美观),激发学生学习响应式页面制作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课内容“响应式页面-导航的制作”。

  第二步:演示操作、学生做笔记(10分钟)

  仍然利用广播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如何制作横向导航,包括导航的布局、CSS样式(培养学生横向导航的制作知识和技能)。在每个新单词、新知识点停顿片刻,提醒学生做好笔记,并观察学生学习的动态。

  第三步: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20分钟)

  结束广播教学方式,提供视频、图片、文字等素材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上机练习横向导航的制作。

  教师巡视课堂,对课程内容有疑问的学生给与解答,并主动修正学生敲打代码的不良习惯,

  提醒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地方。积累问题较多的部分,以便下次演示时反馈问题。

  第四步:反馈问题、演示操作、学生做笔记(10分钟)

  开始广播教学,首先对第一次巡视时积累的问题进行反馈,让学生注意,避免错误。然后再演示操作如何制作横向导航的响应式变化(培养学生横向导航的响应式变化的制作知识和技能),提醒学生做好笔记,并观察学生学习的动态。

  第五步: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20分钟)

  结束广播教学,让代码有错误的学生改正代码,并上机练习横向导航的响应式变化的制作。 教师巡视课堂,继续对课程内容有疑问的学生给与解答,提醒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地方。积累问题较多的部分,以便课堂小结时演示时反馈问题。

  第六步:共同探究、合作学习(10分钟)

  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一小部分学习能力好的能提前完成任务,在课堂的最后十几分钟,让这些学生主动帮助能力差的学生,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七步: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小结、归纳所需知识与操作技能;分析个别学生完成不好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使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教学反思】

  1. 设置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案例。

  2. 部分以学生合作、探索的方式完成;教师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 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代码感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说课稿 篇3

  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代数式”这节课中,由数青蛙引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规律,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学生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正如我们所说的,“代数式在生活中”。然后,着重讲解列代数式,按和,差,积,商,倍,分,半等运算,先出现先列时等原则,分清是先平方,还是先求和差。通过典型问题的`讲解与练习,学生掌握的不错。

  不足和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

  1.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环境氛围。

  2.注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关系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师角色转变上多做工作,增强自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向开放型的教师迈进。

  4.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特别是驾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和自己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5.不断学习和提高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能制作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之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质量。

  另外,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元曲,张养浩的这首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传很广,脍炙人口张养浩是元朝官吏,曾做过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他任职期间,体恤百姓疾苦,赈济灾民,整顿吏治,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他任陕西行台中丞时,路过历朝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颇有感触,从而创作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散曲,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书写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象,字里行间,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调,结尾二句,更是如同点睛之笔,富含哲理,让人回味无穷,至今读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说学情学法

  由于初中学生诗词知识积累少,涉猎面窄;学生颂读能力不是很好,在分析理解、语言表达上较为有限,大多停留在只能解释诗词内容的浅显层面,不能较深入地理解诗词之美,诗人之情,以及诗词所承载的中华精神文化的内涵因此,作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更要注重学法的指导

  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配合语文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多次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精辟的用词;帮助学生走进诗人所处的特定时空,触摸诗人的心灵,感受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元曲的积极性

  说教法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纵观世变,吊古伤今,恨时局之险恶,哀民生之多艰,气势雄浑,感情强烈、深沉学习此诗,重在诵读但诵读不能停留在同一层面,每一次诵读都要有新的体验和领悟于是我采取听读、朗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生自我发现法和教师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方法,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学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内涵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更多让学生参与讨论、探究、诵读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2.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人道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

  1、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2、通过抓住诗歌关键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由《三国演义》主题曲,给同学们营造一种历史沧桑之感,设计话题引出叹世、怀古是散曲流行的题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怀古的名篇

  电脑出示;古潼关地形图;,要求学生介绍潼关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设题目的:缩短学生与潼关的空间距离)

  明确: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课前热身

  1.自由读课文(使学生排除朗读疑难,为理解文意作铺垫)

  2.正音 峦(luán) 踌(chóu ) 蹰(chú ) 阙(què) 兴(xīng)

  3.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听录音范读课文(通过示范朗读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朗读时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

  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初步感知课文,理解文意,逐步养成自主学习文言的习惯(具体操作:学生先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子,教师点拨总结后,出示译文:

  华山的山峰像赶集一样汇集一方,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澎湃,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险峻.抬头望西都长安,心头感慨万千.我从秦汉故都旁经过,看到成千上万间宫殿都化为了泥土,不禁感伤无限.王朝兴起,百姓受苦,王朝败亡,百姓还受苦)

  二、四边互动

  出示:

  我朗读、我发现、我感悟、我赏析

  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用笔圈出你最喜欢句子?并说出理由你感悟最深的句子?请谈谈你的感受

  (设问意图: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新课改的精神,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

  学生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几句是写景很有特色,我很喜欢

  学生2:我觉得;聚、怒;字应重读, 它写出了峰峦和波涛的气势

  师;峰峦如聚;是以动写静,山本是静止的,&qut;如聚&qut;化静为动,一个 &qut;聚&qut;字表现了山峰的众多与动感&qut;波涛如怒&qut;句,以&qut;怒&qut;来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qut;怒&qut;字还把河水人格化,它倾注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所以要抓住重点字词进行诗歌赏析,触摸诗人的心灵,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生3:&qut;望西都,意踌蹰&qut;我很喜欢,它可以让我想象出作者此时神态和心情

  学生4:我觉得这两句话,写出了作者痛心的感觉

  师:踌蹰的本义是犹豫不决的样子这里是感慨万千,非常痛心的样子作者面对西都长安,今非昔比,心情非常沉重

  学生5: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qut;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qut;秦皇汉武的宫殿楼阁、舞榭歌台都荡然无存了,曾经是何等的奢华,何等的昌盛,现在只是一堆堆黄山,突现作者眼前读到这,我也非常伤心

  学生6:从这句诗中,我仿佛看到了战乱中阿房宫那烧了四十天的熊熊大火

  师:这诗句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流露出一种昔盛今衰之感

  学生7: &qut;兴,百姓苦;亡,百姓苦&qut;意味最浓,从这句中,我好象看到关中逃难的饥民,在荒芜贫瘠的土地上,艰难地奔走着

  师:翻开历史的画卷,朝代的'兴衰造成的最终结果是百姓的苦难(出示)一想到这个事实,诗人的情感充满了悲愤,充满着对老百姓的同情

  三、拓展深化积累

  反映百姓的苦难,关注、同情百姓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自觉行为,是我国诗歌、散文的思想精华,是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我们学过的诗歌、散文中还有哪些名句反映了这个主题?

  (学生先搜集,再出示)

  附:

  ①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

  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⑤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这些反映百姓苦难的诗句,体现了作者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请同学齐声朗读,感受诗人们这片赤诚之心

  总结

  作者借凭吊潼关古迹,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现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也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的愤慨.

  朗读实践

  1.学生讨论诗歌的朗读基调,三个部分的语调、语速变化

  明确:全诗表达了诗人沉痛、愤慨之情,感情强烈、率直写景部分大处着笔,意境开阔,要读出雄浑气魄;抒情部分要表达&qut;踌蹰&qut;&qut;伤心&qut;情绪,语调沉郁,语速稍缓;议论部分是诗人怀古伤今,情感喷发,应读出悲愤难当的语气

  2学生个别表演朗读(出示一组画面)

  3.播放《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新唱,让学生想象诗人那种沉痛、愤慨之情

  4、当堂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说课稿 篇5

  【学生实验】再次做无水乙醇与钠反应和水与钠反应的对比实验。

  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钠与乙醇、水反应现象的比较

  实验现象比较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钠与乙醇反应的实验

  钠的现象

  声的现象

  气的现象

  实验结论

  反应实质

  【动画演示】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

  分析体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实验中的体现。

  练习写出其它活泼金属K、Mg、Ca等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乙醇和氧气反应

  ①燃烧:

  ②催化氧化

  【视频演示】乙醇的催化氧化:将灼热的弯曲成螺旋状的铜丝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反复多次。

  【学生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试着解释可能的原因。

  【动画演示】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有机物的结构变化。

  总结醇发生催化氧化的结构条件。

  c.乙醇的脱水反应

  ①分子内脱水:

  【展示】乙烯的实验室制备装置。

  【动画演示】乙醇的分子内脱水反应的实质,弄清乙醇分子在该反应中的断键位置,引出消去反应的概念。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②分子间脱水

  【动画演示】分子间脱水的反应过程,强调乙醇的断键位置。

  从醇的氧化和脱水反应的过程中体会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小结】最后再和学生共同归纳本节的知识,重点归纳乙醇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的断裂情况。用电脑模拟演示,并且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几道课堂练习题,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附: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乙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官能团:-OH(羟基)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

  2CH3CH2OH 2Na→2CH3CH2ONa H2↑

  2CH3CH2OH Ca→(CH3CH2O)2Ca H2↑

  点燃

  2、乙醇的氧化反应

  a、燃烧: CH3CH2OH 3O2 2CO2 3H2O

  催化剂

  Δ

  b、催化氧化:2CH3CH2OH O2 2CH3CHO 2H2O

  浓H2SO4

  170oC

  3、乙醇的脱水反应

  a、分子内脱水: CH3CH2OH CH2=CH2 H2O

  浓H2SO4

  140oC

  b、分子间脱水:CH3CH2OH CH3CH2OH CH3CH2OCH2CH3 H2O

  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小结:羟基决定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6-25

琥珀说课稿03-05

《散步》说课稿09-23

《花园》说课稿02-03

《称赞》说课稿10-01

落叶说课稿02-13

数轴说课稿11-11

蝴蝶说课稿10-25

《散步》说课稿12-17

《琥珀》说课稿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