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学科考试>数学>小升初数学知识点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

时间:2021-12-07 17:54:14 数学 我要投稿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15篇)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15篇)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1

  一、数学知识点:分数应用题

  1、知识点概述

  分数应用题是研究数量之间份数关系的典型应用题,包括三种类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分数应用题一方面是在整数应用题上的延续和深化,另一方面,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解题规律.在解这类问题时,分析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准确找出“量”与“率”之间的对应是解题的关键.

  2、关键:分数应用题经常要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我们往往把其中的一个量看作是标准量.也称为:单位“1”,例如a是b的几分之几,就把数b看作单位“1”.在几个量中,弄清哪一个是单位“1”很重要,否则容易出错误.而百分数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百分数,只是分母是100的分数,因而计算的方法和分数应用题是一样的,关键也是要找准单位“1”和对应的百分率,以及对应量三者的关系。

  3、怎样找准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

  (1)部分数和总数

  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和总数作比较关系时,部分数通常作为比较量,而总数则作为标准量,那么总数就是单位“1”。

  例如: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几分之几?——世界人口是总数,我国人口是部分数,世界人口就是单位“1”。

  解答题关键:只要找准总数和部分数,确定单位“1”就很容易了。

  (2)两种数量比较

  分数应用题中,两种数量相比的关键句非常多。有的是“比”字句,有的则没有“比”字,而是带有指向性特征的“占”、“是”、“相当于”。在含有“比”字的关键句中,比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作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

  例如: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就是以女生人数为标准(单位“1”),

  解题关键:在另外一种没有比字的两种量相比的时候,我们通常找到分率,看“占”谁的,“相当于”谁的,“是”谁的几分之几。这个“占”,“相当于”,“是”后面的数量——谁就是单位“!”。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2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⒈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也可以说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⒉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或方程的根。

  ⒊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中所有未知数的值的过程。

  ⒋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不是方程。

  ⒌验证:一般解方程之后,需要进行验证。验证就是将解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看方程两边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那么所求得的值就是方程的解。

  ⒍注意事项:写“解”字,等号对齐,检验。

  ⒎方程依靠等式各部分的关系,和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3

  1、什么是数对?

  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作用: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注:(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样题:同学们排队做操通常( )叫行,( )叫列。

  (2)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从左往右看)(从下往上看)

  样题: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 , )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 )列第( )行。

  2、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列上。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3、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行上。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

  样题: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数(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 )三角形。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等腰

  4、两点间的距离与基准点(0,0)的选择无关,基准点不同导致数对不同,两点间但距离不变。

  5、图形平移变化规律:

  (1)物体向左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平移的格数。

  物体向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加上平移的格数。

  (2)物体向上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平移的格数。

  物体向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减去平移的格数。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4

  一、数与数字的区别

  数字(也就是数码),是用来记数的符号,通常用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0~9这十个数字。其他还有中国小写数字,大写数字,罗马数字等等。

  数是由数字和数位组成。

  1.0的意义: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温度等。0是一个完全有确定意义的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0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是任何自然数(0除外)的倍数。0不能作除数。

  2.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叫做自然数。简单说就是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3.整数: 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不都是自然数。

  4.小数:小数是特殊形式的分数,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5.混小数(带小数):小数的整数部分不为零的小数叫混小数,也叫带小数。

  5.纯小数:小数的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7.有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只有有限个数字的小数(不全为零)叫做有限小数。

  8.无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有无数个数字(不包含全为零)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π也是无限小数。

  9.循环小数:小数部分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0.333……,1.2470470470……都是循环小数。

  10.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十分位就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

  11.混循环小数:与纯循环小数有唯一的区别,不是从十分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

  12.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二、分数

  表示把 “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5

  初一新生入学后,不少学校都会有分班考试,虽然考察的是大概为语、数、英三科的内容,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数学是考察的重点,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初中我们要学习的课程比小学要多很多,其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都跟数学有着直接的联系,数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些课程的学习,所以相对于其他课目而言各中学对数学成绩更加关注。

  另外分班考试的出题者都是初中老师,作为初中老师,他不像小学老师那样重点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他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灵活度、有没有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其次初中老师出的题他一定会牵扯到一部分初一的知识,而初一课本中三分一的内容是小学奥数中学过的。因此奥数正好反映了以上所说的两点要求,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分班考试的重点。

  小学奥数的内容主要包括六大板块:数、计算、应用题、几何问题、组合、其他竞赛问题。其中重难点是应用题和数论,其次是几何问题、统计图表、容斥塬理等。纵观各重点中学的入学分班考试题,其中基本上80%以上的题目都会给出一个实际的环境让你解决其中的问题,这都可以算作是应用题,因此应用题的变形很多。但面对应用题时大家千万不要发憷,我们要学会剥开应用题华丽的外壳,找到它其中考察的知识点,按照题目给出的条件,逐句找到所给数字间的关系,列出有意义的等式,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数论部分,它包括的重点就是数字谜、整除、分解因式、方程等问题,每一类题在我们奥数的学习过程中都讲过解决的套路,这些题本身一看题就能知道属于那个知识点了,运用所学的知识直接去套就可以了,所以相对应用题而言数论要简单很多。对于有奥数基础的同学而言,掌握各类题的解决步骤即可轻松过关,完全不用担心。

  几何问题考察的基本上就是面积,因此我们掌握好面积的公式,看到什么图形列什么样的面积公式,看看有那个数不知道,再回到题目中找到有那个条件能求出这个数代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由于初一上学期课本中学习的知识点主要有:代数基本知识,有理数,方程,不等式,直线、线段、角,统计图形等;而能够用于考察的基本上只是方程,统计图形,直线、线段和角这几块,而这一部分的基础在奥数学习中经常练习,所以只需要简单看一看复习一下即可。

  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好好复习,沉着冷静的应对,分班考试一定可以显出孩子的真正实力。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6

  一、算术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4、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5、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b + c)

  6、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b × c)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二、方程、代数与等式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的算式并计算。

  代数: 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三、分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倒数的概念:1.如果两个数乘积是1,我们称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四、体积和表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 ×2

  公式:S=(a×b+a×c+b×c)×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 S=6a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 = 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 =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 = a3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

  五、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

  6、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8、减数=被减数-差

  9、被减数=减数+差

  10、因数×因数=积

  11、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12、被除数÷除数=商

  13、除数=被除数÷商

  14、被除数=商×除数

  六、长度单位: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七、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亩=666.666平方米。

  八、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7

  一.整数和小数

  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点左边依次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4.小数的分类:小数 有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5.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7.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二.数的整除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约数、倍数: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3.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4.按能否被2整除,非0的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5.按一个数约数的个数,非0自然数可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都有2个约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约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1~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1~2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

  6.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8

  一、基本概念和符号:

  1、整除: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自然数b,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

  2、常用符号:整除符号“|”,不能整除符号“ ”;因为符号“∵”,所以的符号“∴”;

  二、整除判断方法:

  1.能被2、5整除:末位上的数字能被2、5整除。

  2.能被4、25整除:末两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4、25整除。

  3.能被8、125整除:末三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8、125整除。

  4.能被3、9整除: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能被3、9整除。

  5.能被7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数之差能被7整除。

  ②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2倍后能被7整除。

  6.能被11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1整除。

  ②奇数位上的数字和与偶数位数的数字和的差能被11整除。

  ③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后能被11整除。

  7.能被13整除:

  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3整除。

  ②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9倍后能被13整除。

  三、整除的性质:

  1.如果a、b能被c整除,那么(a+b)与(a-b)也能被c整除。

  2.如果a能被b整除,c是整数,那么a乘以c也能被b整除。

  3.如果a能被b整除,b又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c整除。

  4. 如果a能被b、c整除,那么a也能被b和c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四、经典例题:

  例、在1992后面补上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七位数,使它们分别能被2、3、5、11整除,这个七位数最小值是多少?

  考点:数的整除特征.

  分析:设补上的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是abc,由这个七位数能被2,5整除,说明c=0;由这个七位数能被3整除知1+9+9+2+a+b+c=21+a+b+c能被11整除,从而a+b能被3整除;再由这个七位数又能被11整除,可知(1+9+a+c)-(9+2+b)=a-b-1能被11整除;最后由所组成的七位数应该最小,因而取a+b=3,a-b=1,从而a=2,b=1.进而解答即可;

  解答:解:设补上的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是abc,由这个七位数能被2,5整除,说明c=0;

  由这个七位数能被3整除知1+9+9+2+a+b+c=21+a+b+c能被11整除,从而a+b能被3整除;

  由这个七位数又能被11整除,可知(1+9+a+c)-(9+2+b)=a-b-1能被11整除;

  由所组成的七位数应该最小,因而取a+b=3,a-b=1,从而a=2,b=1.

  所以这个最小七位数是1992210.

  [注]学生通常的解法是:根据这个七位数分别能被2,3,5,11整除的条件,这个七位数必定是2,3,5,11的公倍数,而2,3,5,11的最小公倍数是2×3×5×11=330.

  这样,1992000÷330=6036…120,因此符合题意的七位数应是(6036+1)倍的数,即1992000+(330-120)=1992210.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9

  何谓数、行、形、算,也就是数论,行程,图形、计算四个问题。数论难在它的抽象,这是区分尖子生和普通生的关键;行程问题复杂就在其应用,孩子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要求的不仅是其思维,还有其表述;图形问题(几何问题)杂而难,重点要求的是面积的计算,这是中学教育的开始;计算是基础,是孩子取得高分的必要保障。

  由于这四个问题,学生容易入门,但不易熟练,时常犯错误,因此成为近年来重点中学考试的热点,据了解,苏州重点中学近年来的这几大问题的考题占据全部了80%左右,对这些问题的考察也十分偏重,而数论和行程问题的考察更是重中之重,往往占到一张试卷的50%。

  知识体系:

  约数倍数:

  (1)最大公约最小公倍数(2)约数个数决定法则 (小升初常考内容)

  质数合数:

  (1)质数、合数的概念和判断(2)分解质因数(重点)

  余数问题:

  (1)带余除式的理解和运用;

  (2)同余的性质和运用;

  中国剩余定理奇偶问题:

  (1)奇偶与四则运算;

  (2)奇偶性质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的应用完全平方数:

  (1)完全平方数的判断和性质

  (2)完全平方数的运用整数及分数的分解与分拆(重点、难点)

  整除问题:

  (1)数的整除的特征和性质 (小升初分班常考内容)

  (2)位值原理的应用(用字母和数字混合表示多位数)

  这四个问题我们需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

  上文是小升初数学考试知识点,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10

  基本公式:

  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②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③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基本思路:

  ①假设工作总量为“1”(和总工作量无关);

  ②假设一个方便的数为工作总量(一般是它们完成工作总量所用时间的最小公倍数),利用上述三个基本关系,可以简单地表示出工作效率及工作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间的两两对应关系。

  经验简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本文导航 1、首页2、工程问题练习题及解析 二、工程问题练习题及解析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

  解: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

  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

  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

  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

  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

  解:由题意得,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

  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

  1/20*(16-x)+7/100*x=1

  x=10

  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

  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

  解:由题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

  (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所以1-9/10=1/10表示乙做6-4=2小时的工作量。

  1/10÷2=1/20表示乙的工作效率。

  1÷1/20=20小时表示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答: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11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

  ①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如:3.5÷5=0.7

  ②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3.5÷0.5=7

  4、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②被除数÷商=除数

  5、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6、循环小数问题: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12

  什么叫做单项式和多项式?

  不含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特殊的,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

  多项式。例如:4x+7,3x2+5,6x2+7x+2等都是多项式。

  约数倍数:

  (1)最大公约最小公倍数(2)约数个数决定法则 (常考内容)

  质数合数:

  (1)质数、合数的概念和判断(2)分解质因数(重点)

  余数问题:

  (1)带余除式的理解和运用;(2)同余的性质和运用;(3)中国剩余定理奇偶问题:(1)奇偶与四则运算;(2)奇偶性质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的应用完全平方数:(1)完全平方数的判断和性质(2)完全平方数的运用整数及分数的分解与分拆(重点、难点)

  整除问题:

  (1)数的整除的特征和性质 (新初一分班常考内容)

  (2)位值原理的应用(用字母和数字混合表示多位数)

  这四个问题我们需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

  从近几年的来看,虽然一些重点中学对以上的几个问题考察较多,但是难度通常不大,中等难度题目出现的频率很高,通常在60%以上,因此我们的同学只要夯实基础,对于这样的一张新初一分班试卷的完成应该是能取得很好的成绩的。对此,酷学网给出学生建议: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是要搞竞赛,只是为了进入重点中学,中等题的掌握绝对是我们的重点,不能盲目追求难度,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13

  1、除和除以的区别

  a除以b或a被b除列式为:a÷b,a除b,

  或用a去除b,列式为:b÷a

  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的一半

  这两个看似相同,实则不同,因为半圆的周长还多出一个直径。

  3、压路机前进后的相关计算

  压路机滚动一周前进多少米?是求它的周长。压路机滚动一周压路的面积,就是求滚筒的侧面积。

  4、“无盖”易算成“有盖”

  无盖的水桶,水池,金鱼缸,水槽等求表面积时一定要减少一个底面积。

  5、大数比小数大几分之几

  (大数—小数)÷单位“1”的量。

  6、绳子长短比较问题

  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一根剪去1/2米另一根剪去1/2,剩下的长度无法比较。

  7、 余数商问题

  0.52÷0.17商是3,余数不是1而是0.01

  8、百分比相关

  求××率或百分之几的列式中,最后必须“×100%”

  9、切忌半个人、半棵树

  在求总人数、总只数、总棵树……的应用题时,结果不可能是分数和小数

  10、改写数的注意

  改写一个准确数,不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值时,一定要把“万”或“亿”后面的数写到小数部分;只有大约或省略 “万”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时,才用“四舍五入”求近似值,末尾一定要写“万”或“亿”

  11、大数读法:读几个0的问题

  【相关例题】10,0070,0008读几个0?

  【正确答案】2个

  【例题评析】大数的读法是四年级学的一个知识点,尤其是读几个零的问题,容易犯错。

  12、近似值问题

  【相关例题】一个数的近似数是1万,这个数最大是_______

  【错误答案】9999

  【正确答案】14999

  【例题评析】四舍五入得出的近似值,不仅可能是“五入”得来的,还有可能是“四舍”得来的。

  13、 数大小排序问题:注意题目要求的大小顺序

  【相关例题】把3.14,π,22/7按照从大往小的顺序排列________

  【错误答案】3.14π>3.14

  【例题评析】题目怎么要求就怎么来,别瞎胡闹。并且一定要写原数排序。

  14、 比例尺问题:注意面积的比例尺

  【相关例题】在比例尺为1:20xx的沙盘上,实际面积为800000平方米的生态公园为_____平方米

  【错误答案】400

  【正确答案】0.2

  【例题评析】很多同学直接用800000÷20xx,得出了错误答案。

  切记,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是长度的比例尺,即图上1长度单位是实际中的

  20xx长度单位。但是本题牵扯到面积,需要转化为面积的比例尺。需要把长度的比例尺平方,即图上1面积单位是实际中的4000000面积单位。

  15、正反比例问题:未搞清正比例、反比例的含义

  【相关例题】判断对错: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例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例题评析】若两个量乘积是定值,则成反比;若两个量的商是定值,则成正比。严格卡定义,原题改为“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才是正确的。

  16、比的问题:注意前后项的顺序

  【相关例题】一个正方形边长增加它的1/3后,则原正方形与新正方形面积的比为_______

  【错误答案】16:9

  【正确答案】9:16

  【例题评析】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后项,一定要睁大眼睛看清楚!

  17、比的问题:比与比值的区别

  【相关例题】一个正方形边长增加它的1/3后,则原正方形与新正方形面积的比值为_______

  【错误答案】9:16

  【正确答案】9/16

  【例题评析】比值是一个结果,是一个数。

  18、单位问题:不要漏写单位

  【相关例题】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面积为________

  【错误答案】16

  【正确答案】16平方厘米

  【例题评析】面积问题,结果算对了,但没有写该写的单位,犹如沙漠中的旅行者,渴死在近在咫尺的河边。可惜!可悲!可笑!可叹!

  19、 单位问题:注意单位的一致

  【相关例题】某种面粉袋上标有(25kg加减50g)的标记,这种面粉最重是________kg.

  【错误答案】75

  【正确答案】25.05

  【例题评析】很多同学没有看到kg与g的单位不一致,直接给出了75的错误答案。

  20、闰年,平年问题:不清楚闰年的概念

  【相关例题】1900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错误答案】闰年

  【正确答案】平年

  【例题评析】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如果一个年份是4的倍数,则为闰年;否则是平年。但是如果是整百的年份(如1900年,20xx年),则必须为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否则为平年。

  21、解方程问题: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括号要变号!移项要变号!

  【相关例题】6—2(2X—3)=4

  【错误答案】其他

  【正确答案】x=2

  【例题评析】去括号,若括号前面是减号,要变号!移项(某个数在等号的两边左右移动)要变号,切记!

  22、计算问题:牢记运算顺序

  【相关例题】20÷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14

  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 d, n, 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 = a1+(n-1)d;

  通项=首项+(项数一1) ×公差;

  数列和公式:sn,= (a1+ an)×n÷2;

  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公式:n= (an+ a1)÷d+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公式:d =(an-a1))÷(n-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专项练习题:

  1.有一列由三个数组成的数组,它们依次是

  (1,5,10);(2,10,20);(3,15,30);……第99个数组内三个数的和是______.

  2. 有数组:(1,1,1),(2,4,8),(3,9,27),……,第100组的三个数之和是___.

  3.有数组{1,2,3,4},{2,4,6,8},{3,6,9,12},……,那么第100个数组的四个数的和是______.

  4.将自然数按下面的规律分组:(1,2),(3,4,5,6),(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第1991组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各是______.

  5.将奇数按下列方式分组: (1),(3,5),(7,9,11),(13,15,17,19),…….

  (1) 第15组中第一个数是______;

  (2) 第15组中所有数的和是______;

  (3) 999位于第____组第____号.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15

  何谓“数、行、形、算”,也就是数论,行程,图形、计算四个问题。数论难在它的抽象,这是区分尖子生和普通生的关键;行程问题复杂就在其应用,孩子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要求的不仅是其思维,还有其表述;图形问题(几何问题)杂而难,重点要求的是面积的计算,这是中学教育的开始;计算是基础,是孩子取得高分的必要保障。

  由于这四个问题,学生容易入门,但不易熟练,时常犯错误,因此成为近年来重点中学考试的热点,据了解,苏州重点中学近年来的这几大问题的考题占据全部了80%左右,对这些问题的考察也十分偏重,而数论和行程问题的考察更是重中之重,往往占到一张试卷的50%。那么如何复习这四方面的内容呢?

  对于图形问题,我们要说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重点加强的是面积的计算。计算的技巧和方法也是在做题的总结和加强的,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数论和行程问题的复习方法。

  数论在数论学习中学生往往容易犯如下几个错误:

  1、读题障碍。数论的题目叙述往往只有几句话,甚至只有一行,可就这短短的几句话,却表达了很多意思,学生如果读不出题中的意思,题目通常会解错。

  2、知识僵化。由于数论问题非常抽象,大多数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消化”所学的内容,导致各个知识点都似曾相识,但遇到实际题目却一筹莫展。例如,说起奇偶性都知道怎么回事,马上就开始背:“奇数+奇数=偶数……”可是在做题的时候就想不到用。

  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数论定理的灵活运用很欠缺。提起定理都能一字不差的背下来,但是对各个概念和性质缺乏整体上的认识和把握,更不用说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部联系了。

  知识体系:

  整除问题:

  (1)数的整除的特征和性质 (分班常考内容)

  (2)位值原理的应用(用字母和数字混合表示多位数)

  质数合数:

  (1)质数、合数的概念和判断(2)分解质因数(重点)

  约数倍数:

  (1)最大公约最小公倍数(2)约数个数决定法则 (常考内容)

  余数问题:

  (1)带余除式的理解和运用;(2)同余的性质和运用;(3)中国剩余定理奇偶问题:(1)奇偶与四则运算;(2)奇偶性质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的应用完全平方数:(1)完全平方数的判断和性质(2)完全平方数的运用整数及分数的分解与分拆(重点、难点)

  这四个问题我们需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

  近几年来,虽然一些重点中学对以上的几个问题考察较多,但是难度通常不大,中等难度题目出现的频率很高,通常在60%以上,因此我们的同学只要夯实基础,对于这样的一张分班试卷的完成应该是能取得很好的成绩的。对此,编辑给出建议: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是要搞竞赛,只是为了进入重点中学,中等题的掌握绝对是我们的重点,不能盲目追求难度,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15篇)】相关文章:

1.小升初数学知识点

2.小升初数学知识点15篇

3.小升初数学试题

4.小升初数学试题试卷

5.数学向量知识点

6.数学必考知识点

7.数学知识点

8.初中数学知识点

9.数学高考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