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学科考试>数学>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11-29 08:56:58 数学 我要投稿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

  初一数学:七年级数学公式总结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

  |a+b|≤|a|+|b||a-b|≤|a|+|b||a|≤b-b≤a≤b|a-b|≥|a|-|b|-|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与系数的关系-b+√(b2-4ac)/2a-b-√(b2-4ac)/2a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判别式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半角公式

  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cosA)/2)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

  其他常用数学公式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y2=-2pxx2=2pyx2=-2py

  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S=c"*h

  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

  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

  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

  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

  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

  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

  长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V=pi*r2h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2

  一、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并且有一条公共边,这样的角叫做邻补角。邻补角是一种特殊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角,即邻补角一定是补角,但补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二、对顶角:

  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因此对顶角也可以说成“把一个角的两边反向延长而形成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三、垂直

  1、垂直:两条直线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记做a⊥b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

  2、垂线的性质:

  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②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3、画法:

  ①一靠(已知直线)

  ②二过(定点)

  ③三画(垂线)

  四、平行线

  1、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记做a‖b

  2、 “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

  ① 同位角:“同方同位”即在两条直线的上方或下方,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

  ② 内错角:“之间两侧”即在两条直线之间,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

  ③ 同旁内角“之间同旁”即在两条直线之间,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

  3、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①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②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④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⑤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不能直接用,需要通过90度同位角相等证明

  5、 平行线的性质:

  ①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6、 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7、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五、平移

  1、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说明:

  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改变图形的位置;

  ②“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意味着“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沿着同一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 ”这也是判断一种运动是否为平移的关键。

  ③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

  2、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二套总结

  5.1.1相交线

  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有一条公共的边,另外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

  5.1.2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注意:

  ⑴垂线是一条直线。

  ⑵具有垂直关系的两条直线所成的4个角都是90。

  ⑶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⑷垂直的记法:a⊥b,AB⊥CD。

  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2.1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2.2直线平行的条件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具有性质:

  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说: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5.4平移

  ⑴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⑵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6.1.1有序数对

  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

  6.1.2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为了Ⅰ、Ⅱ、Ⅲ、Ⅳ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第七章 三角形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7.2.2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7.3.2多边形的内角和

  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180(n-2)

  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不等式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式有以下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1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性质2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性质3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一般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数轴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最后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复习一、全等三角形

  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

  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

  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

  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

  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 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反之不对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

  边边边

  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

  边角边

  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

  角边角

  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AS”)

  角角边 斜边. 斜边 直角边: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HL”)

  斜边 直角边

  第十章统计知识

  知识点1 扇形统计图的画法

  Ⅰ.把一个圆的面积看成是1,以圆心为顶点的周角是360°则圆心角是36°的扇形占整个圆面积的10分之一,即10%.同理,圆心角是72°的扇形占整个圆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即20%。因此,画扇形统计图的关键是算出圆心角的大小. Ⅱ.扇形的面积与其对应的圆心角的关系.

  (1)扇形的面积越大,圆心角的度数越大.

  (2)扇形的面积越小,圆心角的度数越小.

  Ⅲ.扇形所对圆心角的度数与百分比的关系是:

  圆心角的度数=百分比×360°

  知识点2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

  (1)找到这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求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3)确定组距,分组;

  (4)冲出频数分布表;

  (5)由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概念:

  抽样调查;它只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

  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

  样本: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分层抽样:先将总体分成几个年龄层,然后在各年龄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3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其步骤为:

  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四、不等式的解集:

  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解不等式的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常见考法

  (1)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考查不等式的性质。

  误区提醒

  忽略不等号变向问题。

  初中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单项式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

  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同类项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提高数学思维的方法

  转化思维

  转化思维,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维。转化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通过改变问题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寻求最佳方法,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清晰。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得出与众不同的解

  要培养质疑的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主动提问,学会质疑、反省,并逐步养成习惯。

  在孩子放学回家后,让孩子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老师如何讲解的,同学是如何回答的?当孩子回答出来之后,接着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孩子讲出思维的过程并尽量让他自己作出评价。

  有时,可以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让孩子去发现、评价、思考。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会在思维上逐步形成独立见解,养成一种质疑的习惯。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4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定义: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平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记为(a,b),a是横坐标,b是纵坐标。

  3.原点的坐标是(0,0);

  纵坐标相同的点的连线平行于x轴;

  横坐标相同的点的连线平行于y轴;

  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表示为(x,0);

  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表示为(0,y)。

  4.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为了Ⅰ、Ⅱ、Ⅲ、Ⅳ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5.几个象限内点的特点: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6.(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x,—y);

  (x,y)关于x轴对称的点是(x,—y);

  (x,y)关于y轴对称的点是(—x,y)。

  7.点到两轴的距离:点P(x,y)到x轴的距离是︱y︳;

  点P(x,y)到y轴的距离是︱x︳。

  8.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是(m,m);

  在第二、四象限叫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是(m,—m)。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不等式

  用不等号(<,>,≥,≤,≠)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