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学科考试>数学>初三的数学知识点

初三的数学知识点

时间:2023-12-22 15:52:59 数学 我要投稿

初三的数学知识点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三的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的数学知识点

初三的数学知识点1

  1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弦、半圆的定义

  2垂直于弦的直径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方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弧、弦、圆心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4圆周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5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外

  点在圆上d=r

  点在圆内d

  定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相交d

  相切d=r

  相离d>r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圆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为它的内切圆,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为三角形的内心。

  7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外离d>R+r

  外切d=R+r

  相交R-r

  内切d=R-r

  内含d

  8正多边形和圆

  正多边形的中心:外接圆的圆心

  正多边形的.半径:外接圆的半径

  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没边所对的圆心角

  正多边形的边心距:中心到一边的距离

  9弧长和扇形面积

  弧长

  扇形面积:

  10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侧面积:

  全面积

  11 (附加)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

  第五章概率初步

  1概率意义: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则常数p叫做事件A的概率。

  2用列举法求概率

  一般的,在一次试验中,有n中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概率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中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就是p(A)=

  3用频率去估计概率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1、矩形的概念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4)矩形是轴对称图形

  3、矩形的判定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矩形的面积:S矩形=长×宽=ab

  圆的面积s=π×r×r

  其中,π是周围率,约等于3.14

  r是圆的半径。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2πR.C代表圆的周长,r代表圆的半径。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2(R的平方).S代表圆的面积,r为圆的半径。

  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数学最常用且非常实用的学习方法

  1、预习很重要:

  往往被忽略,理由:没时间,看不懂,不必要等。预习是学习的必要过程,还是提高自学能力的好方法。

  2、听讲有学问:

  听分析、听思路、听应用,关键内容一字不漏,注意记录。

  3、做好错题本:

  每个会学习的学生都会有。最好再加个“好题本”。发现许多同学没有错题本,或者是只做不用。这样学习效果都不好。

  4、用好课外书:

  正确认识网络课程和课外书籍,是副食,是帮助吸收的良药,绝对不是课堂学习的替代品。

  5、注意总结和反思:

  知识点、解题方法和技巧、经验和教训。

  6、接受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

  要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关于数学常见误区有哪些

  1、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

  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如何整理数学学科课堂笔记

  一、内容提纲。老师讲课大多有提纲,并且讲课时老师会将一堂课的线索脉络、重点难点等,简明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同时,教师会使之富有条理性和直观性。记下这些内容提纲,便于课后复习回顾,整体把握知识框架,对所学知识做到胸有成竹、清晰完整。

  二、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受到时空的限制,不可能做到顾及每一位同学。相应的,一些问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是属于疑难问题,由于课堂上来不及思考成熟,记下疑难问题,可在课后继续加以思考和探究,加以理解和掌握,不致出现知识的断层、方法的缺陷。

  三、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方法和分析思路也应及时记下,课后加以消化,若有疑惑,先作独立分析,因为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及时与老师商榷和探讨。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在这基础上,若能主动钻研,另辟蹊径,则更难能可贵。

  四、归纳总结。注意记下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同时,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后小结时,一方面是承上归纳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又是启下布置预习任务或点明后面所要学的内容,做好笔记可以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提前作准备,做到目标任务明确。

  五、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醒目地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同时也应注明错误成因,正确思路及方法,在反思中成熟,在反思中提高。

初三的数学知识点2

  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1)若这个条件不成立,则不是二次根式;

  (2)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0.

  2.重要公式:(1),(2)

  3.积的算术平方根: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2);

  (3)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10.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b、其中a、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当ax2+bx+c=00)时,=b2-4ac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0=有两个不等的实根;=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0=无实根;

  4.平均增长率问题--------应用题的类型题之一(设增长率为x):

  (1)第一年为a,第二年为a(1+x),第三年为a(1+x)2.

  (2)常利用以下相等关系列方程:第三年=第三年或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总和.

初三的数学知识点3

  1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初中几何公式:角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初中几何公式:三角形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初中几何公式:等腰三角形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初中几何公式:四边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初中几何公式:菱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初中几何公式:正方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初中几何公式:等腰梯形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初中几何公式:等分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初中几何公式:圆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

  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条直线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R/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初三的数学知识点4

  I.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ax^2+bx+c

  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II.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 [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x-x )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 ,0)和 B(x,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

  h=-b/2a k=(4ac-b^2)/4a x,x=(-b±√b^2-4ac)/2a

  III.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初三的数学知识点5

  一、 基本概念

  1.方程、方程的解(根)、方程组的解、解方程(组)

  2. 分类:

  二、 解方程的依据-等式性质

  1.a=ba+c=b+c

  2.a=bac=bc (c0)

  三、 解法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成1解。

  2. 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⑴基本思想:消元⑵方法:①代入法

  ②加减法

  四、 一元二次方程

  1.定义及一般形式:

  2.解法:⑴直接开平方法(注意特征)

  ⑵配方法(注意步骤-推倒求根公式)

  ⑶公式法:

  ⑷因式分解法(特征:左边=0)

  3.根的判别式:

  4.根与系数顶的关系:

  逆定理:若 ,则以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5.常用等式:

  五、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1.分式方程

  ⑴定义

  ⑵基本思想:

  ⑶基本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换元法(如, )

  ⑷验根及方法

  2.无理方程

  ⑴定义

  ⑵基本思想:

  ⑶基本解法:①乘方法(注意技巧!!)②换元法(例, )⑷验根及方法

  3.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都可用代入法解。

  六、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一概述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学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具体步骤是:

  ⑴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问题给出和涉及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⑵设元(未知数)。①直接未知数②间接未知数(往往二者兼用)。一般来说,未知数越多,方程越易列,但越难解。

  ⑶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

  ⑷寻找相等关系(有的由题目给出,有的由该问题所涉及的等量关系给出),列方程。一般地,未知数个数与方程个数是相同的。

  ⑸解方程及检验。

  ⑹答案。

  综上所述,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实质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元、列方程),在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导致实际问题的解决(列方程、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列方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列方程是解应用题的'关键。

  二常用的相等关系

  1. 行程问题(匀速运动)

  基本关系:s=vt

  ⑴相遇问题(同时出发):

  ⑵追及问题(同时出发):

  若甲出发t小时后,乙才出发,而后在B处追上甲,则

  ⑶水中航行: ;

  2. 配料问题:溶质=溶液浓度

  溶液=溶质+溶剂

  3.增长率问题:

  4.工程问题:基本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常把工作量看着单位1)。

  5.几何问题:常用勾股定理,几何体的面积、体积公式,相似形及有关比例性质等。

  三注意语言与解析式的互化

  如,多、少、增加了、增加为(到)、同时、扩大为(到)、扩大了、

  又如,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个位数字为c,则这个三位数为:100a+10b+c,而不是abc。

  四注意从语言叙述中写出相等关系。

  如,x比y大3,则x-y=3或x=y+3或x-3=y。又如,x与y的差为3,则x-y=3。五注意单位换算

  如,小时分钟的换算;s、v、t单位的一致等。

  七、应用举例(略)

  第六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解法

  ☆ 内容提要☆

  1. 定义:ab、a

  2.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ax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 不等式的性质:⑴aa+cb+c

  ⑵abc(c0)

  ⑶aac

  ⑷(传递性)acc

  ⑸ada+cb+d.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7.应用举例(略)

初三的数学知识点6

  第21章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

  (1)若这个条件不成立,则不是二次根式;

  (2)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 ≥0。

  2、重要公式:

  3、积的算术平方根: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9、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0、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其中a 、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当ax2+bx+c=0

  (a≠0)时,Δ=b2—4ac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Δ<0 <=>无实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