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学科考试>数学>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6-24 08:51:09 数学 我要投稿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集锦(15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集锦(15篇)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1

  第一: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布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板块。

  第二: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重点考察三个方面:一个是划减与求值,第一,重点掌握公式,重点掌握五组基本公式。第二,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难度比较小。

  第三:数列。

  数列这个板块,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第四: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

  在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一板块主要是属于数学应用问题的范畴,当然应该掌握下面几个方面,第一……等可能的概率,第二………事件,第三是独立事件,还有独立重复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六:解析几何。

  这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是整个试卷里难度比较大,计算量最高的题,当然这一类题,我总结下面五类常考的题型,包括第一类所讲的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这是考试最多的内容。考生应该掌握它的通法,第二类我们所讲的动点问题,第三类是弦长问题,第四类是对称问题,这也是20xx年高考已经考过的一点,第五类重点问题,这类题时往往觉得有思路,但是没有答案,当然这里我相等的是,这道题尽管计算量很大,但是造成计算量大的原因,往往有这个原因,我们所选方法不是很恰当,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我们做题的准确度,这是我们所讲的第六大板块。

  第七:押轴题。

  考生在备考复习时,应该重点不等式计算的方法,虽然说难度比较大,我建议考生,采取分部得分整个试卷不要留空白。这是高考所考的七大板块核心的考点。

  第一轮数学复习主要知识点总结2:参数方程定义

  一般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y都是某个变数t的函数x=f(t)、y=g(t)

  并且对于t的每一个允许值,由上述方程组所确定的点M(x,y)都在这条曲线上,那么上述方程则为这条曲线的参数方程,联系x,y的变数t叫做变参数,简称参数,相对于参数方程而言,直接给出点的坐标间关系的方程叫做普通方程。(注意:参数是联系变数x,y的桥梁,可以是一个有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的变数,也可以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变数。

  第一轮数学复习主要知识点总结3:参数方程

  圆的参数方程x=a+rcosθy=b+rsinθ(a,b)为圆心坐标r为圆半径θ为参数

  椭圆的参数方程x=acosθy=bsinθa为长半轴长b为短半轴长θ为参数

  双曲线的参数方程x=asecθ(正割)y=btanθa为实半轴长b为虚半轴长θ为参数

  抛物线的参数方程x=2pt?y=2ptp表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t为参数

  直线的参数方程 x=x'+tcosa y=y'+tsina,x',y'和a表示直线经过(x',y'),且倾斜角为a,t为参数

  第一轮数学复习主要知识点总结4:几何

  (1)题型稳定:近几年来高考解析几何试题一直稳定在三(或二)个选择题,一个填空题,一个解答题上,分值约为30分左右, 占总分值的20%左右。

  (2)整体平衡,重点突出:对直线、圆、圆锥曲线知识的考查几乎没有遗漏,通过对知识的重新组合,考查时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 对支撑数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 考查时保证较高的比例并保持必要深度。近四年新教材高考对解析几何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类型:

  ① 求曲线方程( 类型确定、类型未定);

  ②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问题(含切线问题);

  ③与曲线有关的最(极)值问题;

  ④与曲线有关的几何证明(对称性或求对称曲线、平行、垂直);

  ⑤探求曲线方程中几何量及参数间的数量特征;

  (3)能力立意,渗透数学思想:一些虽是常见的基本题型,但如果借助于数形结合的思想,就能快速准确的得到答案。

  (4)题型新颖,位置不定:近几年解析几何试题的难度有所下降,选择题、填空题均属易中等题,且解答题未必处于压轴题的位置,计算量减少,思考量增大。加大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如向量、函数、方程、不等式等),凸现教材中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要求。加大探索性题型的分量。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2

  单项式与多项式

  仅含有一些数和字母的乘法包括乘方运算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或字母因数的数字系数,简称系数。

  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

  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果在几个单项式中,不管它们的系数是不是相同,只要他们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那么,这几个单项式就叫做同类单项式,简称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都是同类项。

  1、多项式

  有有限个单项式的代数和组成的式子,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里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单项式可以看作是多项式的特例

  把同类单项式的系数相加或相减,而单项式中的字母的乘方指数不变。

  在多项式中,所含的不同未知数的个数,称做这个多项式的.元数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多项式所含单项式的个数,称为这个多项式的项数所含个单项式中次项的次数,就称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的值

  任何一个多项式,就是一个用加、减、乘、乘方运算把已知数和未知数连接起来的式子。

  3、多项式的恒等

  对于两个一元多项式fx、gx来说,当未知数x同取任一个数值a时,如果它们所得的值都是相等的,即fa=ga,那么,这两个多项式就称为是恒等的记为fx==gx,或简记为fx=gx。

  性质1如果fx==gx,那么,对于任一个数值a,都有fa=ga。

  性质2如果fx==gx,那么,这两个多项式的个同类项系数就一定对应相等。

  4、一元多项式的根

  一般地,能够使多项式fx的值等于0的未知数x的值,叫做多项式fx的根。

  多项式的加、减法,乘法

  1、多项式的加、减法

  2、多项式的乘法

  单项式相乘,用它们系数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因式,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3、多项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等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常用乘法公式

  公式I平方差公式

  a+ba—b=a^2—b^2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3

  一、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a1时,1/aD.积为1。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

  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

  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

  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

  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 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

  附:典型例题

  1.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b-a.

  2.已知:a-b=-2且ab0,(a0,b0),判断a、b的符号。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4

  字母表示数

  01、本节核心

  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

  02、用什么样的字母表示数?

  26个字母任何一个其实都是可以的,因为用来表示任何一个数时,它只是需要一个符号而已。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xxxx表示。

  03、字母表示数有何意义?

  可以简明地表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举个栗子~

  第一个,圆的半径可以表示为r,那么该圆的面积是Πr2,周长就是2Πr

  第二个,我们在第一章学的,棱柱,还记得吗?

  n棱柱,有n+2个面,2n个顶点,3n条

  04、用字母表示数要注意四点

  1、在同一个问题中,不同的量用不同的字母表示。比如说,在长方形中,如果长用a表示,宽就不能用a表示了,可以用b表示,不然就会引起混乱。

  2、在特定的情况下,有些字母表示的内容有它特定的意义。比如说,在计算面积和周长时,习惯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h表示高。

  3、用字母表示数时,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记作_·_或者省略不写。

  4、用字母表示数需要写单位名称时,如果是乘法和分数的形式,可以直接在后面写上单位名称,如果出现了+、—,请加上小括号再写单位。比如说,(a+5)米和5/a米的区别。

  代数式

  01、代数式的概念

  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注意:

  ①代数式中除了含有数、字母和运算符号外,还可以有括号;

  ②代数式中不含有“=、>、<、≠”等符号。等式和不等式都不是代数式,但等号和不等号两边的式子一般都是代数式;

  ③代数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数必须要使这个代数式有意义,是实际问题的要符合实际问题的意义。

  01、代数式的书写格式

  ①代数式中出现乘号,通常省略不写,如vt;

  ②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应写在字母前面,如4a;

  ③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④数字与数字相乘,一般仍用“×”号,即“×”号不省略;

  ⑤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写成分数的形式;注意:分数线具有“÷”号和括号的双重作用。

  ⑥在表示和(或)差的代数式后有单位名称的`,则必须把代数式括起来,再将单位名称写在式子的后面。

  定义: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①单项式:都是数字和字母乘积的形式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注意:

  1、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独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

  3、当单项式的系数为1或—1时,这个“1”应省略不写,如—ab的系数是—1,a3b的系数是1。

  ②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的加减

  01、什么是同类项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2、注意:

  ①同类项有两个条件:a、所含字母相同;b、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②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③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02合并同类项法则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03去括号法则

  ①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②根据分配律去括号:

  括号前面是“+”号看成+1,括号前面是“-”号看成—1,根据乘法的分配律用+1或—1去乘括号里的每一项以达到去括号的目的。

  04添括号法则

  添“+”号和括号,添到括号里的各项符号都不改变;添“-”号和括号,添到括号里的各项符号都要改变。

  05整式的运算: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5

  初三数学知识点第一章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形如a(a0)的式子为二次根式;性质:a(a0)是一个非负数;aaa0;

  2a2aa0。

  2二次根式的乘除:ababa0,b0;

  aaa0,b0。bb3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华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4海伦-秦九韶公式:S是三角形的面积,Sp(p)(pb)(pc),p为pabc。2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且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是2的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配方法:将方程的一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然后两边开方;

  bb24ac公式法:x

  2a因式分解法:左边是两个因式的乘积,右边为零。3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韦达定理:设x1,x2是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那么有x1x2,x1x2第三章旋转1图形的旋转

  旋转:一个图形绕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中心对称: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度,和另一个图

  形重合,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得到的

  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重合,则说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第四章圆

  1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弦、半圆的定义2垂直于弦的直径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

  的对称轴;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方弦所对的两条弧;平分弦的直径垂直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弧、弦、圆心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

  baca对的弦也相等。

  4圆周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

  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

  所对的弦是直径。

  5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点在

  dr

  点在圆上d=r点在圆内d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为它的内切圆,

  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为三角形的内心。

  7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外离d>R+r外切d=R+r相交R-r第五章概率初步

  1概率意义: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频率某个常数p附近,则常数p叫做事件A的概率。

  2用列举法求概率

  一般的,在一次试验中,有n中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概率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中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就是p(A)=

  mnm稳定在n3用频率去估计概率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6

  1、图形的相似

  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值相等,对应角相等;

  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值也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

  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值。

  2、相似三角形

  判定: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两个三角形相似。

  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位似

  位似图形:两个多边形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这样的两个图形叫位似图形,相交的点叫位似中心。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7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判定1:定义,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2:判定定理: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判定3:若一个三角形30°内角所对的边是某一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长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判定4:两个锐角互为余角(两角相加等于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5:若两直线相交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互为负倒数,则两直线互相垂直。那么

  判定6:若在一个三角形中一边上的中线等于其所在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判定7:一个三角形30°角所对的边等于这个三角形斜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与判定3不同,此定理用于已知斜边的三角形。)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8

  第21章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

  (1)若这个条件不成立,则不是二次根式;

  (2)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 ≥0。

  2、重要公式:

  3、积的算术平方根: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9、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0、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

  (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其中a 、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当ax2+bx+c=0

  (a≠0)时,Δ=b2—4ac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Δ<0 <=>无实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