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初三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总结1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中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时,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
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
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
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
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初三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总结2
图形的相似
1、成比例线段
①线段的比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或写成
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②注意点:
a:b=k,说明a是b的k倍
由于线段 a、b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k是正数
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出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
除了a=b之外,a:b≠b:a
比例的基本性质:若
则ad=bc; 若ad=bc, 则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2, l1 // l2 // l3 ,则
3、 黄金分割
如图1,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
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
黄金分割点是最优美、最令人赏心悦目的点。
4、相似多边形
① 含义:
一般地,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②注意点:
在相似多边形中,最为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的特例,这时相似比等于1.
注意:证两个相似三角形,与证两个全等三角形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多边形的周长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5、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②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
④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⑤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⑥图形的位似
初三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总结3
二元一次方程组
1、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法
由一个二次方程和一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通常用代入法来解,这是基本的消元降次方法。
(2)因式分解法
在二元二次方程组中,至少有一个方程可以分解时,可采用因式分解法通过消元降次来解。
(3)配方法
将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某一部分通过恒等变形化为完全平方式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
(4)韦达定理法
通过韦达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利用两数的和积关系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5)消常数项法
当方程组的两个方程都缺一次项时,可用消去常数项的方法解。
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1、直接开平方法: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其解为x=±m.
直接开平方法就是平方的逆运算。通常用根号表示其运算结果。
2、配方法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配方的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1)转化:将此一元二次方程化为ax^2+bx+c=0的形式(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系数化1: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
(3)移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侧
(4)配方: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5)变形:将等号左边的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形式
(6)开方:左右同时开平方
(7)求解:整理即可得到原方程的根
3、公式法
公式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b2-4ac的值,当b2-4ac≥0时,把各项系数a,b,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2-4ac≥0)就可得到方程的根。
代数式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
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
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
4、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5、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6、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初三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04-27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精选】07-05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07-16
初三数学知识点上册10-18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1篇10-25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05-09
初三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09-02
初三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精选】10-27
初三数学知识点上册(集合)12-17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