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写景作文>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

时间:2022-06-18 14:13:30 写景作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1

  端午缝香囊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包粽子,赛龙舟、插艾草、挂香囊等。据说,这是在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呢!而在这一天,我印象最深的习俗,就是和老师同学一起缝香囊了。

  在四年级时,正赶上端午节,我们班曾经举行过一个缝香囊的活动。记得当老师宣布这个消息时,我还有满头的问号:为什么过端午节要缝香囊呢?我从没有动过针线,能行吗?

  回到家,查过资料才知道,我们之所以要在端午节缝香囊、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的朱砂、雄黄、艾草等中草药物,还有开窍醒神的功效。但是,我又犯了难,我从没动过针线,虽然手头有材料,但是自己不会缝缝补补,这可怎么办呢?突然,我眼前一亮,想出一个好办法。

  这一天终于到了,在缝香囊之前,老师一如既往地讲了注意安全的相关事项,可是同学们都没有认真听,一个个拿着工具,恨不得马上开始。看,邢江帅和尹斌互相瞪着对方,恨不得马上做一个香囊来分出高下;陈永鸣和刘宇针也把早已摆整齐的工具摆来摆去,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制作。我也信心满满,毕竟昨天晚上经过妈妈的“特训班后”,我已经基本能做一些基础的缝补了。

  “开始!”老师一声令下,我们赶紧拿起针线,准备穿针眼。穿针眼是我最没有把握的一项。果然,我“大眼瞪小眼”,穿了半天,眼酸了,手麻了,脖子也僵了,也没有将线头穿到针眼里去。当我看到其他同学已经开始缝制时,我心里十分着急。无奈之下,我只好求救于我的朋友邢江帅。邢江帅很仗义,三下五除二帮我穿了针眼。我心里有些惭愧,第一步就要别人帮我来做,看来功夫不到家呀!

  接下来,我将艾叶放到两块布料中间,开始将布料缝合。看我上一针,下一针,上一针,下一针很快我已经缝好一半了!可就在这时,麻烦出现了,由于我缝的时候疏密不均匀,加上有一两针的失误,两块布对的不是很整齐。我可傻眼了,这种情况“培训班”里没教过啊!我只好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这些地方补了一两针,才让我的香囊质量算是没有“露馅”,可是缝出来一看,我的香囊又小又丑,一点都不好看,再看看同学们的,有的小巧精致,有的落落大方,还有的做了装饰呢。无论是哪个香囊,针脚都整整齐齐。我有点沮丧,不过我也不气馁,香囊好不好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自己的第一件手工制品。

  我把我的“小丑香囊”仔细收好,同时也把经验、耐心与快乐收了起来。这个香囊不仅让我感受到自己动手制作的滋味,更传承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感受到了浓浓的端午民俗氛围。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2

  说到饺子,可谓是远近闻名。在寒冷的冬季,谁不想来上一盘热乎乎的饺子呢?

  在烟花爆竹声中,我们终于迎来了团圆佳节除夕(春节)。晚上八点,家中就已经热闹起来。尽管七口人将厨房挤得满满的,却也为除夕增添了几分喜气。姥姥忙得像个旋转的大蛇螺,一会拌馅,一会儿揪剂子,都已经没时间管我们两个捣乱的小孩子了。

  做饺子的整个流程可都是技术活。就像这和面,需掌握水与面粉的比例,揉面的劲儿要大些,揪剂子用的是个“寸劲儿”,擀饺子皮要中间厚四周薄,才能撑住馅这些可都是老一辈的经验。饺子,据说在清朝是位叫张仲景的大夫给平民祛寒的,名曰:“祛寒娇耳汤”,后来才渐渐从药膳演变成了民间美食。

  全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包饺子,可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环节。只见姥姥拿起一张擀好的圆形饺子皮,舀上一勺饺子馅放在中间,先将皮儿对折在中间捏一下,再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按住皮儿的边缘往中间一挤,一个完美的大肚饺子就包好了,欣赏那均匀美观的饺子褶儿也是一种享受哦。我们小孩子马上也学模作样地包起来,可是包出来的饺子都是歪歪扭扭的,还总把馅儿挤出来。尽管如此,我们也不放弃地“埋头苦干”,当手法不再那么僵硬后,终于得到了大人们的认可,赐予了我们“神圣”的硬币。黄色的五角硬币和白色的一角硬币被包在饺子馅儿里,一会儿就看谁的运气好喽。我俩还特意留下了小记号,希望可以先吃到钱。

  锅中水煮沸了,“咕嘟咕嘟”地吐着泡儿,大人们紧忙端着盖帘往锅里送,拖鞋在地板上“啪叽啪叽”地响成一片。油烟机“嗡嗡”地卷进大片的白雾。刚下锅的饺子就有香味飘出,这再熟悉不过的味道也让我们不禁口水直流,接着我们就被打发去楼下放鞭炮了。

  今年放炮的人格外多,昏沉漆黑的天空都被烟花映出几分活力与喜气,鞭炮的炸响也是此起彼伏。我们五千响的炮也不是盖的,直炸得玻璃微颤,红纸纷飞,烟气四漫,连姥姥的吆喝声都听不到了。好不容易放完,我们就笑着乐着跑回家。开门才发现,大人也都使劲捂着耳朵呢,一定是炮太响了!

  屋里弥漫着白菜猪肉馅儿饺子的味道,饺子煮好了,像一个个小元宝,饺子馅儿大,皮儿薄,汤汁饱满,再配上腊八蒜和酱油、醋这些传统的蘸料,让人忍不住再多吃两口。

  两个小孩儿总是很皮,如果你仔细留意就会发现,几乎每个饺子上都有筷子孔儿,那是我们用来“试钱”的。那些我们在包饺子时自以为聪明留下的小记号,一煮熟就都不见了。当然,“搞破坏”被发现的就会被大人训一句。

  和平的国家,才能有我们团圆的节日。让我们保持现在的一切,感恩现在的一切!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3

  虽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但我相信,各地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习俗祭祀祖先,一般都在清明节和农历年的末尾。而我的家乡,对先祖的祭祀尤为隆重。

  我的家乡祭祀祖先的大型活动一年就有四次,分别在清明节、七月半、冬至、农历年前。

  每到这样的日子,爸爸妈妈总将这一习俗,发挥到淋漓尽致。通常祭祀祖先时用菜是七道,但在清明和年三十的时候会增加到九道,菜更是多种多样,有鸡、鱼、猪肉、牛肉、笋,青菜,芹菜祭祀前几天,不管是奶奶,还是外婆,总会亲手用锡纸折很多的金银元宝,并且放在太阳底下晒晒,据说这样老祖宗用起来会更值钱。

  祭祀那一天,爸爸妈妈早早就出门买菜了,我在家中排椅子,放盘子,分工明确。爸爸妈妈把菜烧好之后,挑选一个吉时,把酒菜按顺摆上,同时也会摆上六个苹果和六个橘子加两杯白茶,让祖宗们吃好喝好。

  一切准备就绪,可以给祖宗烧纸钱了,爸爸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纸钱和元宝点燃放入盆中。我和爸爸都要给祖先烧纸钱,据说这样老祖宗会在阴间保佑家人。烧完纸钱要轮流给祖先磕头。爸爸最先磕头,只见他双目紧闭将双手并拢靠在额头上拜了三拜,嘴里轻声的祷告着,然后毕恭毕敬地弯下身子鞠了三个躬,连续三次后站了起来。看到爸爸恭恭敬敬虔诚拜磕的样子,我也学着爸爸样子地拜磕了起来,妈妈则在我磕头的时候站在我旁边为我说好话:“老祖宗,保佑我们颜安,健康聪明,学习进步,争取考上清华北大。”听了妈妈的好话,我更加虔诚的磕拜起来,但是我知道要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除了祖宗保佑还是要自己认真努力学习的。

  单说清明节,上午供完祖宗后,下午一家人都要去上坟扫墓。所谓扫墓,除了祭拜祖先,还需清扫坟地,添加新土,敬献鲜花。我们先是把坟地周围的一些杂草杂树去掉,把坟边的落叶扫到旁边去。记得有一次爸爸爬到了坟头上去,把坟上的杂树都给砍掉,可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整理的这么干净,爸爸说:“子孙后代发达的人家都非常重视祖坟的环境和风水,这样老祖宗才能保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接着爸爸将买来剪好的白色钱纸放在了坟头上,用一顶土帽子压着,风吹着白色的钱纸就像老人的白发一样飘飘然。之后在墓碑的前面摆上两盆鲜花,有的人家也会摆上两盆鲜果。最后我们将烧冥钞送给老祖宗,让老祖宗在天堂享福安乐。我磕头时爸爸便在旁边给我讲各位老祖宗活着时平凡事迹。

  望着那缕缕青烟缭绕,我仿佛看到了我的先辈们不辞辛劳努力培育后代的景象,没有他们的辛苦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时常怀念我们的先辈,把他们铭记在心中

  百善孝为先,这种祭祀祖宗的风俗传统,要世世流传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寒假预示着春节到来,而春节代表着新的一年。新的一年,有期盼,有快乐,也有嬉闹。于是,这火红的春联便随着它的脚步,也贴起来了。

  街上挂满了新异的灯笼,街上的人也是个个露出了笑脸,笑得比那初春刚绽开的花苞还要灿烂呢。然而在这个花炮之乡,又怎么会少了放鞭炮这一重大习俗呢?开门鞭的声音不绝于耳,放完了,声音却仿佛还在耳边萦绕。再夹杂了一些人们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增添了许多热闹的气氛。

  同等重要的是吃各家办的酒席,老话说得好“无肉不欢”,人们大口大口吃肉,大碗大碗喝酒。不用语言表达内心的喜悦,这香醇的酒中,便饱含了一切感情,人们举杯交谈,何尝不是一桩美事呢?喝完酒,男人们的脸上都是熟透的柿子般红了,而他们的妻子则会劝诫少喝酒。但是,在这样一个红红火火的日子,谁又会听得进去呢,女人们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虽然这个假期不同于之前,可疫情的发生,倒也不妨碍我喜欢除夕,不仅因为全家人可以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可以吃美食,可以放鞭炮烟花,可以看春晚,更多的一方面是我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从小我就牵着大人的手,将那红红的春联协力贴在大门的两侧,让整个家中充满了气象,有了许多年味,新的一年,万象更新。不管外面的冷风吹得多瘆人,我和父母都相视一笑,心中早已经被温暖遍布了。

  今年,我又开始了这一欢乐行动,三下五除二,我搬来凳子,拿出早已买好的一大卷粗胶带、剪刀。把那抱有着对新年期望的春联蹑手蹑脚地拿了出来,便觉得一切都准备妥当了。你可能要问了,是什么期望呢?自然是祖国度过这次难关,让“母亲”再次展露难得的笑颜。怀着这样一颗“赤子之心”,激动的心情更是久久不能平复,我们便很快做好准备,开始做起了这忙碌而又欢乐的活动。

  寒风可不会懂得怜香惜玉,像一头迅猛的狮子,嚎叫着,呐喊着。如一把把尖刀似的打在了我和母亲的脸颊上,真是怪疼的,我与家人就剁剁脚、搓搓手,便懒得去管它,真是搞了个寒风自讨没趣。春联在我手中可是被治得服服帖帖,挺直了它的腰肢,崭新靓丽的春联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便拎起胶带,势要拿下这场“战争”的胜利,小心翼翼地粘好,生怕不小心扯坏了。那一刻,我似乎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声。额头上已滴下了紧张的汗水,呼吸都变得急促了起来。

  经过我天衣无缝的配合,这春联也就此告一段落了,我不由得打心底有了一种自豪感、满足感。看着那寓意着期盼的春联,我好像又听到了人们的期盼声

  “年年顺心走鸿运,事事如意迎吉祥。”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5

  今年春节我们全家去了外婆家,大年三十还包了饺子。团团圆圆过了一个饺子年。

  我我有一个大家庭,有外婆、大舅舅、大舅妈、小舅舅、姨妈、姨夫和两个姐姐。大年三十那天下午,外婆就从冰箱中拿出了一大袋猪肉,又从买菜的袋子里拿出了一袋子的青菜,对大家说:“今天晚上我们要吃青菜猪肉馅的饺子,谁来为晚上包饺子做准备啊。”

  只见大舅舅撸撸袖子说:“我来洗菜、挑菜。”爸爸扶了扶眼镜说:“那我来和面。”姨夫站起来将嘴里的瓜子咽下清清嗓子说“我来切姜蒜。”他们三个人进去了,我也想要去帮忙,跑进了厨房,凑到正在洗菜的大舅旁边:“大舅舅我来帮你吧。”大舅舅不理我,撸着袖子埋头洗菜,水花哗哗的溅在他的身上,他前面的睡衣打湿了。他头也不回:“别过来,不然溅你一身。”我跑到了姨夫那里:“姨夫,我来帮你切。”只见姨夫十分娴熟的切着姜丝:“小心,别过来这里有刀哦。”我又跑到爸爸这里:“爸爸我来帮你。”爸爸面揉好了正准备烧水:“小心,这里有火!”我只好出来,看看外婆她们,都在吃着瓜子,看着电视。我又透过门缝听听,个个听起来十分卖力,锅碗瓢盆撞在一起的声音,菜刀敲在菜板的声音,水哗哗流的声音交杂在一块儿,像一首交响曲。

  过了一会儿,大舅舅端着一盆饺子馅出来了:“大家来包饺子喽。”我便迫不及待的冲了上去,心想:“我今年一定要学会如何包一个像金元宝一样的饺子。”想到了这里我便开始包起来,我拿起一个皮儿在中间放上了三分之一的肉馅儿,用水在周围涂上了一圈,对折起来,用手捏起了褶皱,诶,我的饺子咋裂了个大口啊。我忙找到外婆,外婆可是一个包饺子能手,我要向她取取经。我问:“外婆,我的饺子为啥裂了一个大口子呀。”外婆说:“这是因为你上面捏的太狠了,把下头的皮捏在一起了。”她接过我的饺子看了看,说:“我来改这个,你自己再拿一个试试”。我再拿了一个,按前面的步骤做了一遍,最后又沾了一点水,我小心翼翼的捏起了褶皱,我尽量让这些褶皱相等一些。一下,两下,三下,这边也是,哈哈,我的饺子总算包好啦。可我的饺子却只能躺在那里无精打采,我又问外婆,外婆将我的饺子窝了窝,说:“这样窝窝就好啦,自己学学”。我再次将一张饺子皮放在了手心里,再放上了三分之一的肉,用水涂了一圈,捏上了好看的褶皱,再窝了窝,一个漂亮的饺子做好啦。将我的饺子放在队伍饺子挺着大肚皮,戴着美丽的发卡,神气地站在队伍中,与其他饺子比毫不逊色。家人们也说着笑着包完了饺子。

  煮饺子了,我们出来等着爸爸为我们煮饺子,我们说说笑笑,好不热闹。饺子来啦,只见爸爸端出了两大盘饺子,我们拿起了筷子,夹起了饺子,饺子真好吃,猪肉的浓香与菜的清香混合在了一起。

  大家吃的吃,说的说,坐不住的下楼放鞭炮,看电视,欢声笑语留在除夕的夜色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6

  你听说过拗九节吗?这可是福州特有的一个节日哦!

  “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从清代史学家林祖熹的这句拗九小诗里,你是不是嗅到了这个节日里的甜粥香呢?跟我一起来看看这粥为什么能让诗人们难以忘怀吧!

  过年回老家时,正是临近正月廿九,总听得家家户户都在说要准备“拗九粥”了。我当时很好奇,这拗九粥是什么呢?便去问了爸爸。爸爸说这是福州老家的一种习俗,到了正月廿九的时候,就要过拗九节、吃拗九粥啦!相传农历正月廿九又称“后九节”、“孝顺节”,是福州独有的地区节日,福州方言中“后”与“拗”谐音。福州人认为,逢“九”不顺利,因此每年这天,岁数逢九或九的倍数的人都要过“九”。家里要为其煮“拗九粥”与太平面,祈祷其逢凶化吉,除去晦气,遇上好运,平安地跨过“九”的门槛。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送回娘家,孝敬父母。

  听了这么有情义的传说,我不禁怦然心动。虽说我是个小姑娘,但是为了表达孝顺之情,我好想给爸爸妈妈熬上一碗“拗九粥”,给他们一个大惊喜!听姑姑说,煮“拗九粥”可有讲究了,要经过四道工序呢!需要备齐糯米、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红糖等8种材料。桂圆,圆了我的感恩梦;莲子,象征母亲培养我的链子苦心;糯米,表达了母子浓浓亲情;红枣,代表我的一颗红心;芝麻,蕴含着母亲的希望:愿我的成长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红糖,让我们泛起甜蜜绵长的思绪这样煮出来的粥,才会色、香、味、营养一应俱全。

  虽然工序有些复杂,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开始啦!首先,要将糯米浸泡30分钟,莲子、花生各用清水浸泡1小时。浸泡过的糯米不仅煮得透也香;而莲子、花生由于比较硬,必须浸泡1小时后,煮起来才容易烂。莲子中间要没“心”,煮的粥才不会有苦味;花生浸泡后应把上层皮脱去,粥吃起来口感才不会涩。这是第一道工序:浸泡。

  将浸泡过的糯米用手捞起,重新淘洗后放置小蒸笼里,用小火蒸10分钟后起锅,加上适量的水,并将事先准备好的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一起放进去,用饭勺搅拌,再用大火煮五分钟。这是第二道工序:蒸煮。

  等到糯米开始变黏,放入一定数量的红糖,此时再用小火煮3分钟。这是第三道工序:加糖。

  红糖在糯米饭里全部溶解后,用饭勺轻轻搅拌,糯米饭颜色变红,就成功了!这是第四道工序:搅拌完成了!

  我小心翼翼盛好两碗粥,端到爸爸妈妈面前,道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他们赶忙接过我手中的“拗九粥”,会心地笑了。我看到爸爸妈妈的眼角似乎泛出了晶莹的泪花。

  一个小小的节日,一碗浓浓的甜粥,承载着福州人对亲情最深的牵挂。看到爸爸妈妈泪珠的那一刻,我也被家乡这个风俗“拗九粥”所承载的孝文化感动到了。我承诺:爸爸妈妈,我今后一定要继续孝敬你们,做我力所能及的事!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独特气氛。在我的家乡,每到清明节的时候,我们会做一种名叫艾糍的食物,因为艾糍美味可口,所以它是我们家清明节不可缺的食物,今年也不例外。

  艾糍要趁早做,因为不能聚太多了。所以一大清早我和家人就到街上采购花生芝麻艾草等食材买完了,回家开始准备。

  首先我们要把花生壳给拨开,把里面的花生拿出来放到一个盆子里。要尽量剥多一点,因为到时候要把花生给捣碎,会有数量不够做艾糍的现象。之后我们要把艾叶给洗干净,把它给煮熟,煮熟以后要把艾叶给捣碎,要切成丁状,切得越小越好。接着我们要把香米粉准备好再加点水把它揉成面团状。再把艾草放到面粉里继续揉直到揉成青绿色才行,还要把黄糖放进水锅里煮开变成蜜糖,之后再倒一些到面团里,因为艾草是有点苦的`,得放蜜糖进去才好吃。

  接着,到了最难的一步就是炒花生和挑花生,炒花生可不容易,要煮得久一点,因为花生有一层红色的外壳,要把花生的那层皮和里面嫩黄的果肉分离,还要把握火候,不停地翻炒还得仔细观察锅里的情况。一不留神花生就炒焦了,炒焦的花生不能做馅的,不然馅会变得很苦。

  到了挑花生环节了,虽然已经把一部分的花生皮给炒开了,但是难免有一小部分的花生皮还在果肉上,舍不得分离,所以我们要把他们一个个拨开,放进一个盘子里,刚出炉的花生滚烫滚烫的,所以剥的时候要小心。尽管已经努力避免炒焦,但是还会有那么几颗炒焦的,要把它挑出来扔掉,刚开始我还挑得挺轻松的,但是挑到后面手就有点酸了,站得有点久了,脚也开始不舒服了,但是为了吃到美味的艾滋,我都会抖抖脚,放松后接着挑花生。

  挑好后把花生和芝麻混在一起,倒入捣碎机,仔细一闻,有一股浓浓的花生味,再伴一股浓浓的黑芝麻味,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到成品了。

  到了最后一步就是包艾糍。包艾糍时得注意,不得放太多馅,不然艾糍会爆陷,艾糍的皮,弄薄一点,不然很难蒸熟。包艾滋的时候你可以弄出很多种形状,有的可以弄成圆形的,有的可以弄成树叶形的,甚至还可以自己捏成一个胖熊猫的形状,但是我们家比较喜欢吃饺子转,因为那样比较方便。

  终于可以吃上艾糍,我急忙跑到厨房打开锅盖,一阵白烟升了起来,遮住了艾糍的身影,就像清晨的白雾笼罩着青山那般隐约。过了一阵白雾消散了,艾糍终于露出了他的真面目,青绿色的外皮皮里还带着一些绿色的小点,空气中林漂着艾草加黄糖淡淡的甜香,还有花生和芝麻夹在一起特有的一股酥酥的味道,拿出锅,我用饺子夹了一个。粘糊糊的咬一小口绿色的外套。皮软软的,里面的花生,甜而不腻。里面的花生黑芝麻,酥酥脆脆的,吃了一口不禁喊道,好吃,就连我弟弟这样的挑食的人都吃的津津有味,我不得不说,此食物,只因天上有。

  艾糍被我吃完了,清明节也过去了,可是我的嘴还留着艾糍外皮的清甜味儿和陷的酥脆。

  清明节可真是让我“回味无穷”。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8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第一个节日便是腊八。

  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在腊八这天,是要“炒冬”、“熬冬”的。“炒冬”就是炒瓜子、花生等坚果,而“熬冬”则是熬羊肉和羊头、羊肚等羊杂。为过年做准备。在忙碌一天后,大人们会在羊骨汤里加上羊肉丁和黄软米,熬上一锅香喷喷的羊肉丁丁饭,孩子们都会满满的吃一大碗,仿佛这一碗下去就会驱散整个冬天的寒意。

  过了腊八,天气渐渐开始转暖,但街上人并不多。年,才刚刚开始。

  到了腊月二十三,在乡下是要送灶王的,祈祷来年是个幸福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寄托着人们万象更新和事业一帆风顺的愿望。从这天起,人们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紧接着,除夕到了。一大早起来,要贴对联、窗花和福字,还要挂灯笼,再做一些油炸的小吃。中午,大人们在家中准备年夜饭,孩子们就在一旁玩耍。傍晚,丰盛的年夜饭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共吃团圆饭。在我家桌上必不可少的是鱼。“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最后则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当午夜新年第一声钟声敲响时,各家各户都会放花炮,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绚丽多彩的烟花与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大年初一比较冷清,但大年初二就不同了。这一天,人们都会访亲拜友。在以前,街上的商铺可都是初六才开张,但今天已经开了一些,为人们走亲访友提供了便利。

  正月初六是我们这里的小年。会有秧歌队出来表演,观看的人也不少,可却没有正月十五的人多。

  正月十五元宵节,可谓是盛大喜庆。白天,所有的秧歌队聚集在一起,在大街上扭起秧歌,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每一支秧歌队的人都很多,但观者更多,把舞者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人们跟随着秧歌队缓缓向前,远远望去,像是人流里有一条蜿蜒的长龙在舞动。入夜后,人们会观花灯、猜灯谜。花灯的样子每年都不一样,有拜年的福娃,有象征着延年益寿的仙鹤,有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种类繁多,看得人眼花缭乱。回家后,一家人围坐桌旁,吃着美味的元宵,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十五过后,就到了正月二十三。这一天是放礼花的日子。晚饭过后,人们早早出门去指定的地点,只见天空中到处都是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礼花,给原本就美丽的天空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正月二十三过后,孩子们也都去上学了,但年还没有过完,一直要到二月初二龙抬头过后,灯笼摘了,这年才算过完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05-08

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4-15

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06-07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15篇05-02

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02-05

家乡的风俗作文(合集15篇)06-16

家乡的风俗作文(通用15篇)06-15

家乡的风俗作文(集合15篇)05-06

家乡的风俗作文通用15篇04-17

家乡的风俗作文合集15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