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通用]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
春节的家乡是快乐的,是热闹又忙碌的。按照村里的规定,除夕才开始,直到年初六才结束。这几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却是最喜庆的时候。
每到除夕,家家都要忙里忙外,每家每户都要打扫卫生,所谓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挑换旧符,最适合来描写现在这个场景。妈妈忙着把去年的旧窗花扯下来,妹妹跟在后面,在窗上贴上新的窗花,而爸爸正在贴对联。在农村贴对联是用米糊,如果用双面胶是贴不上去的。在贴春联前,最重要的是清洗大门,为的是恭送灶王。等打扫完一切之后,就要从村里的.神庙一直回到家中。拜神时鸡头朝天,烧香时香更要举头顶对天拜三次。
到了晚上,家人们聚在一起举杯敬酒,村里头早已燃起了烟花,一朵朵烟花在天上展开又散落。小孩们都点起了鞭炮,听着一声声响声,闻到烟味,看见空中的火花,真是年味十足。
夜里的十二点十分,村里头会放长达20分钟的烟花,一颗颗子弹飞入天中,照亮了天空,震动了地面。村民们远远地围在放烟花的地方观看烟花。这一夜,全村灯火辉煌。
春节一眨眼就过去了,大人们忙着赚钱,小孩们上学,为的是让下一次春节更加快乐。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2
在过春节中,我觉得最有趣、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写春联了。
除夕那天,爸爸妈妈在门上贴了一个大大的“福”字。妈妈突然问我:“孩子,你知道这上面还缺什么吗”?我想都没想就说:“当然是春联啦”。“你不是学写毛笔字了吗?那你能不能用毛笔写一副春联贴上去呢”?妈妈边洗菜边对我说。“好呀”!我爽快地答应了。
我拿出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倒一点墨在砚台里,铺好纸张,准备好之后,拿起毛笔沾了一点墨,开始聚精会神地写春联,“庭前皆春意,塞外和谐音。横批:万象皆春”。我每一笔都写得很认真,也注意了字的结构,还注意了版面的整洁美观,把字写得井井有条,每个笔锋都跃然纸上。二十分钟后,我终于写好了一副春联。
大家都说我写得很漂亮。可我知道我写的对大人来说还是很一般的.,都是他们在鼓励我。我心里还是很开心。我对爸爸妈妈说:“我写的没爸爸写的好,还是把我写的贴在我房间门上吧?”爸爸妈妈都说:“行”。最后我们决定把爸爸写的春联贴在外门上。可我心里还是很高兴。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3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叫“五月节”。每逢过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吃上香喷喷的粽子,还能观看激动人心的龙舟赛。听闻有的地方还会有挂艾草的习俗呢!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全家一起包粽子。奶奶先拿出粽叶,并将粽叶卷成漏斗状,再往里面放糯米,咸蛋黄,五花肉,最后用绳子将其绑紧就大功告成啦!我也写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把材料放入后便盖上粽叶,用绳子圈了几圈打了一个结。我开心地提起粽子想跟奶奶分享我的杰作,但是不一会的功夫,粽子里的料纷纷跑出来了,看着自己包的粽子散了,我好伤心。这时一旁的`妈妈摸着我的头说:“没关系的,第一次包,难免会有失误,可能是没绑紧呢,我们要从中总结经验,不要放弃,慢慢来。”在妈妈的鼓励下,我终于包出了一个完好无损的粽子,我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奶奶也满意地笑了。这时厨房里传来的爸爸的声音,爸爸说:“看来,以后包粽子有小帮手啦!哈哈!”我们开心地笑了起来,似乎整个屋子都充满了欢乐。
我喜欢端午节,我每年都盼望着端午节的到来,这样我不仅可以和家人们一起开开心心地包粽子,还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4
中秋节到了,我们xx的习俗可多了,有摆塔,吃鲤鱼饼,还有“捡月光”。
摆塔,是把各种各样的塔摆在一个台上,展示给台下的观众们看。传说,曾经有一位将军打完胜仗来到福州,刚好就是中秋节,xx在当时又是一个多塔城市。所以老百姓们为了获得好运,就各自拿出自家的塔摆在门口,获得好运。现在xx出名的只剩白塔和乌塔了,其他塔呢?它们都经过时光的流失而消失了。
“吃月饼了!”我们xx吃的可不是常见的月饼,而是鲤鱼饼。做成两条鲤鱼形成对称,代表着xx人给亲朋好友送去“年年有余”和“鲤鱼跳龙门”的.意思。xx人还把像鲤鱼饼的挂饰戴在儿女身上,愿儿女的学习像“鲤鱼跳龙门”一样红红火火。鲤鱼饼的味道可美了,两条鲤鱼并在一起,就像一个月亮,吃一个美滋滋的,你想不想尝一个鲤鱼饼呢?
最有意思的要数“捡月光”了。传说每当中秋节时,月亮上会掉落下一个月光,只有心地善良的孩子才能捡到它,谁捡到它就等于捡到了好运。所以孩子们一吃完晚饭后就会出来急急忙忙地找月光,8点过后月光就消失了,孩子们也就各自回家了。
这三个风俗各有各的风趣,中秋之夜,你有没有过这三个风俗呢?这就是我和爸爸、妈妈一家三口过的中秋节。这时,我突然想起在xxx的外公、外婆和在xxxx的爷爷、奶奶,他们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而我又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5
汤圆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最早是宋代民间所流行的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以白糖、芝麻、豆沙、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会包汤圆,而软糯香甜的.汤圆不仅好吃,还寓意团团圆圆。汤圆在我国流传已久,早在汉文帝时期,就已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节。
汤圆的做法也很简单,在碗中加入适量的糯米粉,再加入开水,不断揉面,直至像橡皮泥一样有韧性,接着揪下若干面团,搓成一个个小圆球。再求得中间掏个洞,双手配合把洞口揉大,将馅料放入洞中,把洞口封好,再搓圆。把汤圆放在烧开的水里,不一会儿就熟了。
吃着美味的汤圆,妈妈给我讲了关于汤圆的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昭王在复国归途经过长江时,看见有物浮于江面,色白,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皆不知此为何物,楚昭王便派人前去询问孔子,孔子曰:“此浮萍果也,得知者主复兴之兆。”楚昭王听后喜出望外,正好那日是正月十五,之后,每逢此日,便命手下仿制此果食之。
汤圆寓意家人团团圆圆、和谐幸福,渐渐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后来正月十五吃汤圆,渐渐成了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6
每年的元宵节,我家乡可没有花灯可赏,更没有灯谜可猜,有的是热闹、火爆的“玩意儿”。“玩意儿”是大人们的说法,其实是跑早船、跑纸马的总称。
“玩意儿”在家乡可算是最热闹的和最让人喜爱的`文艺形式了。过去的过年过节既没有电影电视也没有手机网络,人们只能自编自演创作一些娱乐节目。每年冬天,人们农活一忙完,便凑在一起编演这些“玩意儿”,这样一直闹腾到元宵节后。村村锣鼓喧天,家家都在看“玩意儿”演“玩意儿”,有时村与村还要比试一番,那可是盛大的集会了。小伙子们拼命地跑,村村锣鼓敲得震天响,再加上人们的叫声、欢呼声,好像是千军万马混战在一起,厮杀在一起。
而今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可人们却觉得缺少了什么。有一天,不知怎的村里响了几槌鼓声,随即是一阵锣响,再之后锣鼓齐响,人们又摆弄起了被遗忘的“玩意儿”。开始是一个村,逐渐的十里八村全响起来,人们离开电视离开手机离开网络,走出家门又凑在一起笑在一起了。我有幸又能看到了那雄赳赳、耀武扬威响着串铃的纸马,永远的傻小一家的滑稽表演,踩着尺把长高跷的孙悟空翻跟头……
近几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多希望家乡的传统风俗会一直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7
“嘭,嘭嘭”一阵期待已久的声音在耳畔响起,空中像开了无数的小花,照亮了漆黑的夜。屋中坐着一群人,看着大门口,眼中似有星辰大海般,谈话声无不激烈。
我一会儿跑进厨房,一会儿跑进屋里,小腿呀就是停不下来。带着小弟弟小妹妹们一起玩,把邻居家的小孩叫来一起闹,左跑跑,右窜窜。可能是被兴奋冲昏了头脑,摔倒还笑嘻嘻地站起来接着跑。大人们围坐在院里聊天,中间不妨掺和了些我们的笑声。
炊烟袅袅,厨房里有两个忙碌的身影在动。“噼里啪啦”是柴火在在炉里燃烧的声音,奶奶坐在小凳子上手持柴火。“砰砰砰”是刀切在菜板上的声音,妈妈站在桌前,手不停的上下浮动着。
客厅的大圆桌上摆了不少好吃的,小孩子们便趁大人们不注意的时候偷吃一点小零食。
“哈哈哈”是大人们围在桌边边吃边聊天的声音。小孩子们吃着好吃的,大人们则喝酒聊天,带着去年的样子和不同的.年龄,我们又长大一岁啦!是啊,一年的春秋在一瞬间便过去了。
放鞭炮,吃年夜饭,看春晚都是我们这边的习俗。不过还有一个令我们小孩最兴奋的就是收压岁钱。大把大把的红包都握在手上,心里别提有多开了!
或者渐渐安静的窗外,围在电视前乐呵呵的我们也成功地跨了年,守了岁,看着那桌美味的几乎不剩的饭,再拍拍自己吃饱后成了一面小鼓的肚子。希望能一家团圆,永平安。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8
看了老舍先生的《北京春节》之后,也想一展我们家乡春节的风采,快来瞧瞧吧!腊梅花的香气充满了整个小区,我就喜欢这梅花香,不为别的,只为腊梅一开就要过年了!这花香也算年味儿吧。随着浓浓的年味儿,我们迎来了春节的前奏——腊八。腊八一大早妈妈就起来忙,原来是熬腊八粥,什么红豆、绿豆、黑豆……什么花生、枣子、葡萄干……什么大米、小米、黑米通通放进去,不一会儿便有了香味儿,这浓浓的粥香也是一种“年味儿”。
过了腊八,我就开始盼二十三过小年儿了,这天是大年的“彩排”,这天过的好,大年也就更好。这天是要祭灶神的,还得用麦芽糖祭灶神,据说因为麦芽糖黏,黏住灶神的嘴不让他说坏事,也有的说,因为麦芽糖是甜的.,可以让灶神的嘴巴甜,只言好事。二十七这天我们全家大扫除,好表现出新年新气象,上午我们把床单、窗帘、台布……全部洗干净。把地扫一遍,拖一遍再擦一遍。二十九这天早上要去买年货、对联。一到商店,那真是人山人海,擦肩接踵,衣服都快被挤掉了。回来要把窗花、对联全部贴上。
下午还要炖肉,包饺子。包饺子时还要包三、四个“钱饺子”,谁吃到的多,谁在新的一年交到的好运就多 。
大年初一,早上早早的就要起来拜年,拿压岁钱。小孩们最喜欢过年,尤其是初一、二,因为有压岁钱拿嘛!但可不是白拿,还要叩头如捣蒜。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9
中国是一个大国家,由许多许多的城市组成,每一处地方的食物不同,语言不同,习俗更有差异。
每年快到春节,人们都要以各种方式祭奠自己的祖先。我土生土长的徐州有这样一个惯例,把一张张的黄纸折成一个锥形,用线一个一个串起来,还会把一片片金黄色的纸叠成一个个大元宝。最后再成袋成袋的将这两样东西烧给祖先。每到快要上坟的时候,妈妈总是为这事“牺牲”好几天。而在连云港,这一切都不需要费太多的精力了:先买来一沓子黄纸。将黄纸分成二三十张一摞,用底面是一个古代铜钱状的'“纸锣子”,像盖章似得把“铜钱”刻在纸上,最后再将这些黄纸分散成扇子状,这些工序完成以后,我们就能带上酒肉饭菜去祭奠祖先了。
春节期间,我们也不能光祭奠祖先,还要热热闹闹的图个吉利呢!
瞧,那高高的、挺挺的,站在寒风里的叫“摇钱树”。顾名思义,就是摇一摇就能掉下钱来。我每次回老家,都会在每家每户的院子里看到这些挺拔的“摇钱树”。爷爷每年都不惜花大价钱买来又高又茂盛的“摇钱树”,希望我们全家都能发大财,行大运。我家乡的习俗十分有趣吧,有空儿,你们也来亲眼看看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0
谁没有自己的家乡?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每个人的家乡虽然不一样,但对家乡的热爱却是相同的,我当然也不例外。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一些风俗吧!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粽子主要的材料是糯米和竹叶。甜的要加入豆沙、花生和红枣,咸的要加香菇、肉丝和盐巴等。首先用两片竹叶卷成锥形,然后放入米和馅,用筷子插几下,使米和包馅更结实,再封口。口要封成三角形的,最后,用草绳把它梱紧。蒸好的粽子香气扑鼻,可好吃了!端午节时,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口挂上菖蒲、艾草,可以驱赶蚊虫,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还可以驱邪。划龙舟是端午节才有的比赛。几条龙舟一字排开,哨声一响,几条龙舟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向终点冲去,先划到终点,并夺到旗子的队伍就获胜了。那是多么精彩的比赛呀!
除了端午节以外,我家乡的春节也很让人喜爱。每到春节前,人们会络绎不绝地到人山人海的市场办年货。每个人的篮子都装得满满的,有开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鸭、鹅、鱼、猪肉等,有烟、酒、巧克力等礼物。在家里,大家忙个不停,手拿扫把,脚踩椅子,爬高爬低,把屋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扫得干干净净。新年新景象,大家都为新的一年有个好开始而忙碌着、快乐着。不用说我们小朋友是多么喜欢春节的到来了。
我爱家乡的风俗,更爱家乡的亲人!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1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叫“五月节”。
过端午节时,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
那么要怎么制作粽子呢?分三部。1。要准备好宽胖的粽叶,把头部剪掉,再用水泡,确保粽叶不会太脆。
2。再准备豆子、红枣和糯米,取两片粽叶,尾巴和尾巴相叠,翻过来折成锥形。3。之后放入糯米、红枣或豆子,把它们压紧实。然后把粽叶盖过去,把四周包住,最后扎线即可。
做好以上准备,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煮个大约六小时。打开锅,一阵白白的滚烫的烟喷出,香味沁人心脾。
咬上一口,香甜软糯的感觉浑然一体,让你百吃不厌。棕色的`粽子看上去好吃极了,黏黏地让你忍不住再吃一个。
传说端午节的由来是这样的: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便有了端午节赛龙舟一习俗。
而且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因屈原投江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这个节日——端午节。
我们中国有许多许多习俗,端午节就是其中之一。尽管端午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渊远流长,但还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一般的色彩。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2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便迎来了我喜欢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所设。这一天主要的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等。
到了那天,我和妈妈会很忙,因为我们要包粽子。首先,妈妈拿出了所需要的材料。把绿豆洗干净,糯米调好味,五花肉腌制好,比把它切成一块块。妈妈做好了以上工作,便对我说:“儿子,咱们一起包粽子吧!”我看着这一片片绿色的粽子叶,再想想粽子那金字塔似的外表,一下子发起愁来,问妈妈:“该怎样包啊?”妈妈见我如此疑惑,便做起示范来:“首先把两块粽子叶叠成一个类似圆锥的物体,然后把糯米、绿豆和五花肉放进去,再用一块粽子叶封好底面,用草绳把它捆扎紧,不把它绑紧煮熟后就不好吃了。”妈妈示范完后,我就尝试着包了起来。一开始时并不太顺利,不是漏了东西没放进去,就是绑得不够紧。后来在妈妈的逐一纠正后,一切变得顺利了。
包好后,就要开始煮了。看着这些刚下锅的'粽子,我以为十几分钟后便可以吃了。但妈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对我说:“这些粽子起码也要四——五小时后才能吃。”听了妈妈的话,我似乎有些失望,但还是忍住了喉咙里的馋虫。等呀等,终于煮好了。我望着这些又大又饱满的粽子,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等不到爸爸回家,我便开始吃了起来。吃着自己动手包的粽子,心中感到无比激动。
家乡的习俗多得数不清,但无论什么节日或习惯,我都会开开心心地过,开开心心地做。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3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咱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咱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咱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咱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4
大家都知道春节吧?热热闹闹,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但你们一定不知道长达半个月的春节里,还藏着我们是所有人类的生日吧?那就是人节。
人节传说是人的生日。因为当年女娲依次造出鸡、狗、猪、羊、牛、马后,终于在第七天,按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人,所以正月初七这一天就成了所有人类的生日,又称人胜节、人口节、人庆节、人七日等等。
传说到了这一天,我们人类就要吃七宝羹。所谓七宝羹,就是由七种有特殊寓意的蔬菜做的,比如使用芥菜、芹菜和蒜苗,就分别代表了长寿、聪明、精于计算的寓意。熬粥在这一天吃,是希望我们大家幸福、吉祥、发财,祝愿老人们长寿、平安、如意。
可在我们家,正月初七是吃面条。因为七宝羹太难做,7种不同寓意的蔬菜很难找齐。所以妈妈总是一大早就起床,为我们做好面条,而且特意把面拉得很长,说吃了有长寿之意。当妈妈做好后,无论我们剩下的.人多么贪睡,妈妈总是毫不留情地叫醒我们。当我们一家子围在桌子旁,一起吃这碗“长寿面”的时候,妈妈才会心满意足地感叹:这才有吉祥的寓意。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节这个节日已经在许多家庭都慢慢消失了,还好我家没有。我希望所有人们都能和我们一样:一年过两个生日,这多好!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风俗作文05-13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6
家乡的风俗02-21
【荐】家乡的风俗作文12-29
家乡的风俗节日作文02-07
我们的家乡风俗作文03-18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04-11
家乡的风俗作文通用04-23
写家乡风俗的作文04-24
【热门】家乡的风俗作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