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1
我的家乡在成都,我最喜欢成都的端午节,在那一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可喜庆了。
听外婆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古时候的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据说人们当时向江里撒饭团,为了让鱼儿吃饭团不吃掉屈原的尸体,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我最喜欢在端午节吃粽子了,尤其是糖粽,又软又糯,翠绿的粽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粽叶淡淡的清香或者糯米甜腻腻的香气,只闻闻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了,接着再咬上一口这甜腻腻的粽子,真是舌尖上的美味呀!
除了甜甜的糖粽还有一种肉粽,肉粽吃起来和糖粽一样腻腻的,但糖粽是甜腻腻的,而肉粽是油腻腻的。肉粽里面还要放很多五花肉,可好吃了。
除了吃粽子,在端午节人们还要赛龙舟,在一条江上,许多条龙舟你追我赶,运动员们个个咬紧牙关,涨红了脸,岸边的人们也个个都伸长了脖子卖力的喊道:“加油加油!”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和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河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最后就是挂艾草了,大家将长短不一的艾草用绳子绑在一起,然后再将其倒挂在家门口,艾草寓意“百福”,挂艾草不只象征着来年好运连连,甚至还有驱邪避祸的作用。有时候我们还要泡艾草澡,我可喜欢泡艾草澡了,因为用艾草煮过的水有一股特有的香味,泡过澡之后还很舒服,整个人都神清气爽的
“粽子香香,龙舟当当,福气双双。”我喜欢家乡的端午节,它送给了我喜悦和快乐,送给我祝福和安康。
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2
任梦晗
宝清,一个坐落于东北的县城。
虽没有高大雄伟的建筑,也没有远近闻名的景色,但在宝清人的心里,这座与世无争的小城,正是我们心中的全部,人们朴素的性格,极具风味的小吃,具有特色的民俗,都是我们留恋它的`原因。
东北,冷的代名词,哪怕是立春,也仍旧是一片白茫茫,宝清人爱杀猪菜,就像北京人迷恋北京烤鸭,在冬天,严寒也抵不住我们火热的心,叫上几桌亲戚,在一起喝喝酒,打打牌,唠一唠家常闲话,小孩儿成群结队,到外面拉爬犁,转冰上陀螺,到了饭点,再端出用酸菜,血肠,五花肉做成的杀猪菜,边吃边唠,其乐融融。
不仅杀猪菜,汤子,粘豆包,白瓜子也都是宝清不可缺少的小吃。因为天冷的缘故,这些食品更容易储存,逐渐的成为宝清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你尝试过在冬天钓鱼吗?对于宝清的钓鱼爱好者,这些都再平常不过,与两三个好友,来到冰厚一米的水边,用专属的工具在水面凿出两个洞,搭上帐篷,摆上炉子,坐等鱼儿上钩,虽然外面寒风刺骨,但炉子温暖的火光,与朋友之间钓鱼的快乐,将这份看似难熬的时间,赋予了别具一格的乐趣。
说到这里,怎能不提到扭秧歌?伴着锣鼓,人们穿着鲜艳的服装,舞着,舞着,期间既有20多岁的小伙子,也有60来岁的大爷阿婆,还有一群玩玩闹闹的孩子,好不热闹!
每个人对于家乡,都有着同样的感觉,宝清,一个坐落于东北的县城,地冷,心不冷!
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3
在一年中最快乐的几天莫过于春节这几天了。人们唱着跳着欢聚一堂,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春节也有许多古老而神奇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名为年的怪物,凶狠无比,专门在春节这几天出来吃人和小孩儿,人们十分惧怕这种怪兽。一直到一位老者发现了年的弱点,怕红色怕火光,怕巨响。最后年终于被打跑了,贴春联,点灯笼,放鞭炮就是由这些习俗演变而来的。
在除夕当天,大街小巷上挤满了人,卖春联的,卖糖果的各大商店门口也都挤满了人。到了晚上,隐约能听见窗外传来阵阵烟花燃放的声音,每家人都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脸上喜洋洋的。
到了正月初一,我们一大早就要去寺庙内烧香拜佛,祈求一年内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接着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还可以收到红包哦。
一眨眼元宵节到了,汤圆一下子就成为了抢手货。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汤圆是有一小块汤圆,面一点馅料组成的,把馅料包子面皮里包成一个球,寓意着团团年年,而馅料也多种多样,有黑芝麻。花生还有红糖,你们可别被汤圆产住了。到了夜晚,在一些有名的'街道里都挂满了花灯。一些花灯还可以变换颜色,好看极了。最特别的要数双子塔了。整座塔发出的灯光就像是一个大花灯,还有许多无人机在闪烁着光芒,真是漂亮。
新年更有新气象,我们的祖国越发强大,我祝你们牛气冲天,牛年吉祥!
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4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我们欢聚一堂,一起品尝粽子。
听妈妈说,端午节是这样来的,屈原因对国家的整治不满,被贬他乡,后来屈原坐船游到湖的中央,他满怀失望的站在湖中间的那块石头上,他怀着对祖国的失望跳入江中,溺水身亡。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包好一个个粽子投入到江中,为的便让鱼儿们不要去吃屈原。所以便投入粽子让它们吃。到了现在,人们已经不再把粽子投入江中,而是包给人们自己吃。为了能够继续传承这个风俗,所以今年的端午节我也和奶奶学起了包粽子。
奶奶先去市场买粽叶了,她让我在家里先准备好糯米和馅料。终于,食材准备齐全了,奶奶也回来了,我拿起粽叶闻了闻,好清新啊。首先拿出几片粽叶,往里面放糯米和馅料,再灵巧的用粽叶把糯米包起来,然后用绳子将它扣人好,最后放入沸腾的水中煮就好了。
半小时后,粽子熟了,爸爸妈妈也回来了。“嗯,到处都是粽子的味道,好香啊!”爸爸一进门就发出了感叹声。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粽子,在电视上看赛龙舟的直播,讨论着今年会是哪一队胜利,屋子里回荡着欢声笑语。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会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快乐。
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5
我的家乡在太湖南岸,名叫漾西。这个太湖南岸的小镇有两个特别的风俗,一是用灶头烧饭,二是拜利日。
用灶头烧饭是很特别的。先要用柴烧火,火变大后就把饭倒进锅里,然后等饭好之后吃饭吃行。
在漾西,拜利日被当地人们所重视,它一般在过年前几天。在拜利日这一天,我们家会在屋子的.正中央放一张桌子。桌子是方形的,有四条边,每条边上都放着几个小杯子。这个些小杯子数量相等,而且都是白色的。在摆好桌上的所有东西后,还会在杯子里倒上一些黄酒。
做好这一切后,我看向桌上。桌子上很满,在小杯子围成的正方形里,有许多菜、水果和一些糖;菜有肉、蛋等;水果有苹果、香蕉、火龙满分果……左右两边还各放了一根红色听的蜡烛。在偏桌子后面的地方,有一张立着的纸,纸上画着一个人。我想:这个人是什么神仙?还是我们家以前的人呢?因为得不出结果,我以我打算不管它了。再往桌下一看,发现桌脚上有一条鱼被绳子捆在上面,我上前碰一下它的头,它动了,竟然是活的!
桌子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扁扁的东西,桌子边上有一个大“碗”。过了一会儿,大“碗”里放满了纸做的金、银元宝,我的家人在桌前拜了起来。到我拜时,我走到那个长方形的东西前,把手合上,上下摆了摆。接着跪在那个长方形的东西上拜了拜。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家乡的风俗是不是别具一格呢?
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6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区的端午节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广东烧符水、浙江赛龙舟……而我要介绍的则是我们东北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端午节,又名端午节,重五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有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它和家乡的.春节一样热热闹闹,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欢乐的氛围。
这一天,我们都要吃粽子、挂艾叶、挂香包、戴五彩绳。一大早,姥姥去早市买了一些粽叶、江米、蜜枣和豆沙。姥姥先挑一大一小两张粽叶,叠在一起,然后用双手捏住两张叶子的两端,卷成一个漏斗形,放入江米和一颗蜜枣,封口、扎绳,一个亭亭玉立的粽子就“站”到你的面前了。到了晚上,全家人欢聚一堂,桌上摆着丰盛的晚餐和香香的粽子,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还听老人们讲,在农历五月初一天不亮的时候,他们就要悄悄地给孩子们戴上五彩绳,在床头挂香包。这个香包据说有着清热解毒、驱蚊虫、驱邪避讳之意。到了初五晚饭过后把它们扔到小河里,预示着疾病全都“流”走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它让我了解到了很多东北的风俗习惯。每个节日都有特殊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把这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7
世界上的习俗可多了:中秋赏月,腊八喝腊八粥,春节吃团圆饭等。而我今天要讲的就是我们家的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
传说在腊月二十三那天,灶王要飞升上天去把人间好坏都向玉皇大帝说,在那天人们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就不会说我们的坏事了。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三,我要和爸爸一起去祭灶王,本来以为放几个炮就行了,但爸爸的举动让我很惊奇,只见他拿一个竹塞子把饭和菜都捡了一些把它们做成半圆的形状放在碗里,用竹筛子端了起来,恭敬地拿着它朝山上走去。
山上全是小路,弯弯曲曲,我只能踉踉跄跄地跟着爸爸,而爸爸却走得一丝不苟。
到了灶王的石像前,我发现他的身旁还有他的妻子,刚想问爸爸,但是看到他后面的.举动让我忘记问了。他用手把饭菜抓起来扔在灶王和他妻子的脸上,我觉得爸爸可能不喜欢灶王。但是,后来他烧起了纸,烧完纸又磕头。我当时在想,爸爸一边烧纸,一边磕头,一边扔饭,到底是尊敬还是不尊敬呢?
我正想问爸爸,但爸爸立马骂了我,让我不要说话。我气呼呼地想:“祭就祭,为什么不让我说话呢?”
这时,爸爸走到灶王和他妻子的面前拿起鞭炮放了起来,放完他拿着竹塞子带我回了家。在路上还不让我说一句话。
到家了,我才张口问:“爸爸,你刚刚为什么不让我说话?”
爸爸意味生长地看了我一眼:“等你再长大一些,我会告诉你。”
腊月二十三这天过小年,你们都做了什么呢?你们又知道为什么爸爸不让我说话吗?
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8
春节是一个美好的节日,每家每户都团团圆圆,春节有很多习俗:吃饺子,大扫除,穿新衣。吃饺子的习俗得从一个传说说起。
传说张仲景当年辞官还乡时,他老家正值寒冬,十分寒冷。当时人们没有多余的钱购置保暖的衣服,所以很多人都冻得四肢僵硬,耳朵都冻烂了,有许多人到张仲景求药,看到乡亲冻僵的样子,便舍药相救,获得了百姓的称赞。后来张仲景研制出了”娇耳”,也就是今天的饺子。人们吃过娇耳,喝了驱寒汤后,浑身暖和,耳朵气血也通了,吃过的百姓从此都没有出现冻僵的现象,耳朵也没有被冻烂了。
除夕当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在厨房包饺子,我也凑上去包,看到妈妈包的饺子一个个活像小元宝,很漂亮,我怕包不好,就先拿擀面杖擀面皮。先把面团放到面板上摁一下,面团变扁了,就可以擀了。三两下一个圆圆的,薄薄的面皮就出现在我面前,我也乐在其中,不一会儿,一堆面团便一个不剩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面皮放上饺子馅,把中间对折,从左到右捏到一起,一个新月状的饺子便包好了。但是我包的同妈妈包的相比丑多了。妈妈鼓励我说:”再包一个吧,相信你一定会包的更好。”这回我在皮上多加一点馅,包出来变得鼓鼓的了,美观多了。半小时后,饺子包完了,一个比一个漂亮,花边整齐,小巧玲珑,让人心里颇有成就感。
让人开心的`不单单是吃饺子,还有包饺子这有趣的过程,因为我知道每个饺子的背后都是我们一家辛勤劳动的成果啊!
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9
每个人的家乡都会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我也不例外。我的家就在水秀山青的宝清,这里的风俗习惯可是非常有趣的呢!让我带你去感受一下吧。
冬天到来之时,东北的农家菜就可以大显身手了——杀猪菜。提到杀猪菜,必不可少的是酸菜,它是由白菜腌制而成,这又是东北的一大特色。杀猪菜的'制作过程也是很复杂的,酸菜切得越细越好,而且还需要血肠,血肠也是东北人的口福。杀猪菜可谓是东北特色的融合啊。经过一番辛苦制作,—大盘美味杀猪菜就大功告成了。在这里,不管哪家做了杀猪菜,大家都会去帮忙,然后大家坐在一起,笑谈之间,酒足饭饱。
深冬时节,遍地白茫茫一片,河面上结了很厚的冰,足足有一米深。这时是最适合滑雪和冰钓的时候了,冰钓就是在冰上钓鱼,首先要把冰钻开,钻冰需要专业的工具,钻好以后还要把帐篷支在冰洞处,再把小炉子放在冰洞旁,以防冰洞被冻住,而且需要足够的耐心才可能有收获,但冰钓不是为了钓鱼,而是等待时跟朋友说说话,增进友情,重在享受。滑雪则是一种刺激又略显危险的运动,滑雪时摔跤是不可避免的,—不注意就有可能人仰马翻了。
我家乡的风俗习惯十分有趣,而且可以增进感情,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重在参与和享受。你是不是也想到我的家乡来感受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呢?
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10
一打开语文书傻眼了,我老家有风俗吗?平时连传统节日都不过,也未曾听人讲述,严格点说,只知道一点儿通俗吧!
年宵花市也是春节花市,花市历史悠久,“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就提到明朝广东已出现花市。
为了迎接花市到来,人们早在一个月前就着手准备,花市到来前几天就已经陆续搭架了。许多人这时就前往买回一把鲜艳夺目的鲜花,插在花瓶内,把家点缀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除夕花市是整个花市的高潮,也是尾声。除夕夜人山人海,四面八方来的人流汇聚在一起,人潮涌动,摩肩接踵,黑压压的人群缓慢地攒动着,两边是摊子,花市上有“绿叶闲且静,红衣浅复深”的牡丹、有“接叶连枝千万绿,一花两色深浅红”的玫瑰、有“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各色名菊,还有芍药、百合、仙人球、水仙……鲜花们被摆成新奇的样子,笑脸迎人,你端详着那香气袭人舒展叶芽的五彩缤纷的作品,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花市里还有金桔树,一层层枝头上挂满小金桔,增添了一份喜庆。当然,人们买花不只是好看来装点家庭,更是因为有特别寓意。金桔摆在门口,寓意“开门大橘”,“橘祥幸福”,新的一年顺顺利利。苹果树摆在家中,寓意“苹苹安安”。那些盛开的花和植物,怀着对新年的期盼。
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11
一天我在街上,“咦那个人在干嘛呢?原来在挑树上的灯笼。”看着那火红火红的灯笼。我不禁想起了既快乐又热闹的春节…
在除夕前天,街上到处都是鞭炮,噼雳啪拉,把街上弄的好下热闹。每家过年基本上都要放鞭炮,小孩子玩摔炮,擦炮,冲干炮,(别名窜天猴。摔炮,玩法简单,安全系数高,只要用力往地上一摔就行了。擦炮,比摔炮危险的多,只有胆子大的孩子才敢玩,它用包装纸上的纸才能燃起来,这时必须快扔出去,不然手就要开花了。在这里最好玩的.是冲天炮,用火点燃它的引线,嗖的一声,它就像一个火箭一样一飞冲天,然后爆炸,玩冲天炮还有许多变种玩法,如载人火箭,用降常伞小人挂在冲天炮的杆子上,冲天炮在天上爆炸小人自己就飞了下来。鞭炮的存在当我们小孩子在春节中,给于了极的快乐。
除夕到了,家家户户,都在吃着丰盛的年夜饭,我们家也不例外,妈妈和舅舅准备了丰盛的大餐,我们家饭香在二楼都闻得到,饭菜被我大口大口的吃,大口大口的咽:因为饭菜太香,使我不由自主地吃了几大碗饭,吃完饭,我们全家坐在沙发上,看起了春节联欢晚会,一道光划破天际,突然那道光得一声砰爆炸了,窗外陆续也飞来了几道光。这时我仿佛听到全中国人民的欢笑声。
春节的快乐真的让人回味无穷!
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12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那我的家乡呢?在中国古代的时候,那里也有包饺子的风俗。
饺子是中国传统食物,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邓州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来治病羊肉和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而现代是深受东北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民间的主食和东北小吃,263也是东北的年节食品。有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而包饺子的步骤也再简单不过了"饺子馅儿:先把肉馅用水搅匀放入葱花,姜,蚝油,生抽,盐,搅匀备用。面皮:和面,揪剂子,压扁擀皮。然后再用面皮把肉馅包起放水里煮熟就可以了。
这个家乡的.风俗呢,一代一代传承着,我们也从这种风俗当中感受到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特色?什么是传统?这就是我们特有的家乡风俗。
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13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个省或市都有自己的节日习俗,家乡东北的春节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东北的春节可以说是特别的热闹了包饺子、放鞭炮、吃年夜饭、看春晚……这可是大多数东北人最期望的一天……
春节一定是要吃饺子的,包饺子也是有门道的。春节那天要在晚上零点吃饺子,我们就在十一点的时候包饺子。包饺子时要挑一两个包一个硬币,吃到硬币的人就代表这一整年都会财源滚滚。
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是一定要放鞭炮的.,放鞭炮是传统习俗中富有代表性的一种传统形式,它寄托了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人们常在过年的时候烧爆竹,而爆竹又有驱魔、辟邪、消灾的寓意,所以在后来的传说里,“年”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恶魔,而家家户户的爆竹声,就是为了驱赶“年”这种怪物。后来慢慢从单一的红色鞭炮,演变出了很多漂亮的烟花,过年时放烟花时,燃放的烟花就像一朵朵五彩斑斓的鲜花绽放在夜空之中,好不漂亮。
看春晚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全家人坐在电视面前颇有家的味道。
我家乡的春节就是这么简单。你们家乡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呢?
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1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
年是什么?年是“谷穗曰年”。年是什么?年是一只怪兽,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一爬上岸到哪里,那里便是洪水泛滥。后来人们在家门口贴起红纸,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把“年”吓得逃走了。于是就有了贴对联,挂彩灯,穿新衣,包饺子的风俗,还有拢旺火,烧柴禾。
一直过了元宵,年才过,那我们就要先来祭灶——灶王爷可是年敬奉的神明最露脸的一尊,祭灶的风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对火、灶的感激、崇敬之情的表达。在传说中,黄帝,炎帝祝融都是灶神,后世流行的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长得像美女。他有一个叫“聊忌”的夫人,有六个都叫“蔡洽”的女儿,它除职掌灶火之外,还要考察人间的所作所为,上告天帝。人们还有酒糟、饴糖、粘糕等“贿烙”灶神,同时还要喃喃祷祝,求他上天向天帝讲好话。
这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不过时间也是腊月二十四,祭食也是简化成了灶糖灶饼,爆竹最初是巫术的一种工具,作用是驱辟妖魔鬼怪。而是真正的'竹子,即楚竹子发出噼啪之声,惊吓鬼怪。屠苏及屠苏酒,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桃符又称桃版,是春联的前身,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治白鬼,故从汉代即有用桃作厌胜之具的习俗。
你们家乡的风俗是什么呢?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
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15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着最高仪式感的节日,尤其是大年三十这一天,无论身在何方,都要回家过年。这个春节,依然是在北京度过的,不过,因为妈妈是东北人,姨妈、舅舅也都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所以我们家北京的东北人很多,我们过春节自然也就按照东北的习俗来过。中国人过春节是很有讲究的,而各地春节习俗又有很大差异,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除夕是如何过的。
大年三十的上午,我负责给家里写春联、写福字,写了整整一个上午,虽然很累,但很有成就感。写完、帖完春联和福字,便开始准备年夜饭,尽管大家都吃不了多少东西,但是,东北人非常重视这顿年夜饭,因为它象征着团圆和团聚,所以一定要丰盛。从菜单、食材准备到菜品上桌,功劳最大的.是舅舅,我帮着舅舅摘菜、洗菜、端菜。吃了年夜饭后,我们一边看春晚一边包饺子,这顿饺子是在半夜12点的时候吃的。
在吃饺子之前,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会给晚辈红包。拜年这个环节是最有仪式感的,作为晚辈,我给爸爸妈妈、姨妈、舅舅磕头拜年——这是我对东北人过春节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我每年都会在除夕夜给家里的长辈磕头拜年。此外,东北人有守岁的习俗,除夕夜所有房间的灯都亮着,基本上会在凌晨两点以后才会睡觉,有的人甚至整晚不睡觉。
这就是我的大年三十,写春联、包饺子、看春晚、吃年夜饭、磕头拜年、守岁,一样都不少!这些习俗需要传承,我愿意做春节习俗的传承人!
【东北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5-20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7
家乡风俗作文05-13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6
家乡的风俗02-21
家乡的风俗作文【热门】12-29
【精】家乡的风俗作文12-29
家乡的风俗作文【推荐】10-29
家乡的风俗作文【荐】11-02
家乡风俗的小学作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