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俗作文范例15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风俗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风俗作文1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有什么风俗习惯呢?今天让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风俗吧。
年货必备——炸货
虽然年三十在传统意义上才算真正的过年,但我们这在腊月二十几就开始忙活了。家家都会抽出一天空,专门用来炸各种东西。有炸鱼、炸肉、炸香肠、炸蘑菇、炸藕盒……数不胜数。一时间整个村子都浸在了香味中。
其实炸东西也是有寓意的:炸鱼代表着“年年有余”;炸鸡代表着“吉祥如意”;炸丸子则代表着“团团圆圆”,这些都代表着人们对来年美好的期盼。
除夕大餐——幸运饺子
除夕晚上,家里人吃过隔夜饭后就会一边看晚会一边包饺子。包好了饺子也不急着下锅,必须要等到十一点多才开始烧水、下水饺,伴随着央视晚会十二点的倒计时正好开吃。
在我们家,还会在饺子中包上硬币,这样的饺子大家称为幸运饺子。据说吃到的这种饺子的人来年会心想事成,发大财。奶奶告诉我,因为包着硬币的饺子比别的饺子重,所以会沉底,还可能“挣破”,所以在她下饺子的时候,我专门守着那些有点破又很大的饺子,把它们都捞到了我的盘子中。可纵使我千算万算,除夕夜还是没有吃到幸运饺子。看来这事还是不能强求,得看运气呀。看着我失落的样子,奶奶和妈妈安慰我:“不急,不急,这是好运在后头呢!”
其实我早就听爷爷奶奶讲过,过去生活条件差,人们吃不上穿不上,所谓的幸运饺子只不过是人们的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罢了。现在人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幸运饺子就是图个乐呵而已。有很多人家觉得硬币不安全,换上了大红枣,甚至有的'人家嫌弃硬币不卫生,已经不再包这种幸运饺子了。毕竟,幸福还是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创造。
重要活动——拜年
大年初一这天,是人们最清闲的一天。店铺关门,工厂停工,男女老少只做同样的几件事情——串门、拜年、吃吃喝喝聊聊天。小辈们会早起穿上新衣挨家挨户去给长辈们拜年,通过拜年的方式辞旧迎新,表达着对长辈的尊敬之心。长辈通常会给小辈们“压岁钱”,让小辈们晚上睡觉时放在枕头下,认为可以辟邪驱鬼,保护平安。通过拜年,大家互相表达美好的祝愿。忙碌了一年的相见格外珍惜,家人、朋友、邻居又增进了感情。
这就是我家乡过年的风俗。
家乡风俗作文2
照福建闽南那一带的老规矩,春节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是过小年,同样也是祭灶日。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的老人长辈都忙着做各种特色糕点。
红龟粿就是其中一种。它扁平约巴掌大小,红色外压龟印内包馅,闽南人作为节日祭祀之供品。一些庙宇也会用之为祭祀品。红龟粿的口感软糯,香香甜甜,小孩子们尤其爱吃。长辈们做完,便放在蒸炉里蒸,不一会儿,冒着热气的红龟粿就出炉了。一人捧一个在手上,吃的'欢。但它最重要的作用还是拿来祭奉灶神,在家中供上猪、羊、鸡、鸭、鱼之类禽畜海鲜,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烧香放鞭炮,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
过春节,自是少不了贴春联,不仅增添过年的气氛,还寓意着镇邪驱鬼,祈福纳祥。在闽南,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
除夕的前一天,在村中心搭上戏台,通过投影,播放电影,俗称“做戏”。还记得小的时候,一到晚上,我就拉着爸爸妈妈跑到台前,已是人山人海,运气好时,就有座位,运气差点,就自己搬来小板凳,光看图画,也看得津津有味。
大年初一,按福建的习俗,不能扫地。这是迷信的说法,人们认为扫地会招来“扫把星”,带来霉运。除此之外,还不能倒垃圾,洗碗,剪头发,用剪刀,吃荤食。
过了元宵,春节结束了,人们纷纷散去,地上没有了鞭炮纸屑,乡镇又安静了下来……
家乡风俗作文3
在每年的3月3日,平时安静我街道上,顿时传来一阵排山倒海的欢笑,到处无不热闹,庙会在这时候就开始了。
简单点说,庙会也就是比集市大的买卖市场,也可以说是百货市场,其次就是宗教文化背景。庙会上,同时亦举行相关的文艺演出,如舞蹈、戏曲、花会等。那一次,我还是中午去的,刚去的时候,那里安静的有点让人感到奇怪。难道是庙会都举办完了,我抱着怀疑的态度,来到了这里。
只见这里人山人海,不走近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到处都是热闹的欢笑,简直成了人的`海洋。在远处,还有戏曲表演。我先是跟着奶奶来到了一个庙前。祭拜了一下,随后就迫不及待地跟上了爸爸妈妈的步伐,我们走到一处,最前面的爸爸突然停住了,这时我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不走了呀?”
我看向爸爸手指的地方,一个一米多高的冰雕,正立在我的眼前。这可把我吓了一跳,“这是什么玩意?”我说道,但回过神来,我才知道了。这又不是个真的,我又有什么好怕的。不过,制作这个的人,一定是个高手,竟然能把脸刻的如此细致,而我却连橡皮泥都没他捏得好。
我们的新鲜感过了,也就走了。在这里,我还看到了我最喜欢的吐雾冰淇淋。一阵清新的香草味,顿使人食欲大开。刚入口时,嘴里仙气飘飘,仿佛来到了仙境一般。
我在前方听到一段音乐,让我很感兴趣,走近一看,原来是唱戏的。只见台上的人都穿着汉服,有着很浓的古曲气息,使人有了一种新鲜感,再借一步讲,就是增加古代知识,我还看到其他的各种吃的,但是太多了,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逛庙会。
家乡风俗作文4
老舍先生在他的作品《北京的春节》中写了北京,也就是他的家乡的春节,我家乡的春节也很好啊!快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在我的家乡,也是一样的。必须先把年时吃的唱的用的一切准备好,因为超市什么的都会关门五六天。如果不准备。小心肚子饿。每年过年前,都会和大姑、小姑还有爸爸、妈妈去超市,看到什么买什么,如果不需要就算了。因为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了,一个个找也记不过来。如果有什么落下没买的就再去买。
春节,正如老舍先生说的,眨眼就到了啊!
在我的家乡,在外面工作的人,也是阵非万不得已,必须回来,我家乡这里很少有吃团圆饭的,怎么说呢,就是在春节晚上的那顿饭就称为团圆饭,但是!只有饺子可以吃,家家都是,而且还要给街坊邻居们送一碗自家的饺子,都是自家包的。这时候,我们小孩子就有事做了。端上一碗饺子被奶奶指挥着送去哪家。我们家小孩子多,一次就送完了。我去大奶奶家,弟弟去二奶奶家,哥哥去邻居家。我端着饺子,在街上走着,街上都是孩子,有的和我一样去送饺子,有的`则拿着空碗回家去,还有一些很小的孩子在街上玩,终于到了大奶奶家,大奶奶说:“我们家没有很大的子,我也抽不开身走不开,我直接把我们的饺子盛给你一碗吧。”我说着不要大奶奶非得给我。我只好又端着另一口味的饺子回家了。哈哈!很搞笑吧!
到家了,就可以吃奶奶奖励的饺子了。吃完还很早,平常五六点才吃饭,春节那天四点不到就吃饭了。吃完饭就可以在街上和小孩子们玩了。
接着,就是初一,初一早上五点就起床了,因为要拜年啊!不只有大人们,有些小孩子们起来凑热闹,我就是凑热闹的小孩。跟妈妈起床。拜完年了,天都亮了,也收获不少花生,瓜子糖果,在我家乡,小孩儿们最开心的就是拜年了。
还有就是,小孩儿们还可以收到红包,我收到的红包有好多呢!
晚上,在街上十字路口,会有人放烟花,我们小孩会在旁边看着,有些小孩儿还有炮可以玩,我也会,现在的炮真是高级,一摔就响了,我小时候,要去拿两根奶奶的香点着,一人半根,把炮放在地上,点着了就跑,四个小孩,本来是一人点一个,轮流着来,但是我不敢,就在一旁看着,却也很开心。
春节眨眼就到了,但它也是眨眼就过了啊!我真的太喜欢春节了,热热闹闹的,过春节真好,可以吃饺子、收红包,拜年和爸爸看烟花……
春节真好,唉,要是每天都能像过春节一样该的好啊。
家乡风俗作文5
近年来,我们日益重视传统文化,包括一些我们独有的节日和风俗。寒食节和清明节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寒食则在清明的前一天。
我就来说一说我们山东老家过寒食和清明的风俗吧。
寒食和清明首先是怀念亲人、祭祀祖先的节日。听奶奶说,在我们老家,要连过三天,第一天叫“一百五”,第二天是寒食,第三天是清明。
“一百五”算是清明祭祖的`预演,男子们会到祖坟上堆土,维护和加固一下,好为清明节祭扫做准备。
寒食也是一个怀念故人的节日。传说晋文公重耳成为国君后,为了逼迫恩人介之推出来做官,让人放火烧山,反而误将其烧死。于是,后悔不已的晋文公下令禁止在那天生火,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我们老家在寒食也不会生火做饭,宁肯吃冷食。奶奶笑着说,一年到头围着锅台转的家庭妇女这天最轻松了。
第三天清明节,家人们会带上精心准备的饭菜、酒水和香烛等,去给祖先和去世的亲人扫墓,俗称上坟。
有一年清明,我跟爸爸去给爷爷上坟,摆供品、奠酒水、烧纸钱,最后我们还给爷爷磕了头。我觉得非常肃穆且具有仪式感,想起与爷爷在一起的每一天,不由得心里非常伤感。我们都默念想对爷爷说的话,虽然阴阳相隔,但仿佛与逝者心意相通。中国人历来有祭祖的传统,通过这种仪式,可以追怀先人,珍视亲情。
其实“一百五”、寒食和清明同时也是娱乐的日子。奶奶说,她小时候,村里每年都会搭台唱戏,连续三天,附近居民都跑来听,十分热闹。奶奶还说,清明早上,日出之前,男女老少都会出来踏青,借机一扫冬日烦恼,祈求一年健康平安。这几天,村里还会搭起秋千,除了常见的形式以外,还有旋转秋千、站立秋千等。十里八乡的妇女和孩子都来参与,热闹非凡。爸爸还给我讲了他小时候的趣事,孩子们在清明节会得到平时难得一见的煮鸡蛋,但是并不着急吃,而是在上面画出五彩的图案,然后拿来“硬碰硬”,碰破之后才恋恋不舍地吃掉。
这些娱乐说明,我们固然要在清明节怀念亲人,但也不能永远笼罩在伤感之中,我们活得轻松愉快,不更是对逝者的一种安慰吗?
关于寒食和清明,古人留下了许多诗句。像“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既是对寒食和清明的生动记载,也为其增添了一层令人向往的诗意,这些传统和风俗值得我们备加珍惜。
家乡风俗作文6
我们家乡春节别有一番风味,从春节前几天到正月十五,每天都很精彩。
春节前几天,家家都很忙,即使是在贫困的家庭里,这几天也要买很多东西。大人们要买过年的吃的、穿的、喝得、用的——店铺多数过年不开门。小孩子就首先要买爆竹。等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就盼着春节到来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人们盼呀盼终于把春节给盼来了。春节真热闹。大家都要穿新衣,还要贴红红的的对联。中午要吃团圆饭,在吃团圆饭前,还要放鞭炮,那天除了万不得已,都要赶回家吃这顿饭。
吃完团圆饭,除夕夜也悄悄地来了。我们这里除夕要守岁,虽然不用守一整夜,但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午夜时分,家家都要放鞭炮,放礼花。漆黑的天空一下子变得亮了起来,好像白天一样,鞭炮声震耳欲聋,美丽富绕的乡村便洋溢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
正月初一的早上家家都要吃饺子,饺子也叫“元宝”预示着招财进宝,虽然不像以前那样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但不时从门缝里飘出的`饭菜香味和人们的欢声笑语诉说着人们的幸福美满。
正月初二要给自己的长辈和亲戚拜年,去时一般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祝福之意。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家乡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都要吃元宵。吃元宵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家乡的春节是快乐的,最快乐的也是我们小孩子了。我们可以拿到许多的压岁钱,还能自由自在的放鞭炮,每一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都伴随着我们的欢笑。
家乡的春节是快乐的,我爱家乡的春节。
家乡风俗作文7
我的家乡坐落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里。那里虽然没有都市的喧嚣,但家乡的风俗活动的热闹气息足以传遍方圆百里。
正月初十的早晨,公鸡洪亮的打鸣声传遍了全村,人们便不约而同地忙起活来了。村里的老人说,正月初十拜菩萨,要准备鸡、酒、茶献给菩萨,才能求得未来一年的风调雨顺。很快,家家都把拜菩萨的“标配”食物做好了,大家陆续把食物、桌子等搬到了运动场上。不过一会儿,运动场已是人山人海了。
接下来还有摆菜、说吉祥话、旁人献茶等。但最让人喜闻乐见的是舞龙了。舞龙的队伍从入口冲了进来,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排着整齐划一的队形,举着头顶上的龙左摇右摆地舞着,动作极为协调。他们舞动着的不仅是头顶上的龙,还舞动着他们的青春,舞动着他们的'热血,更舞动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舞龙的表演者舞得那么精彩,也让人们跃跃欲试,想大展身手一番。
“龙”走了,“菩萨”来了。那“菩萨”是由一群中年男子抬着的。他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健步如飞,一点儿也看不出岁月的痕迹。活动在人们烧香、拜菩萨中落幕了。
家乡的风俗,以独特的文化被世人传承,像一坛陈年美酒沁入人们的心田。
家乡风俗作文8
“炼火场景宏大,气势壮观,热闹非凡,表演集音乐、舞蹈、体育、武术、戏曲于一身,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这里,是群山环绕的净土;这里,是山清水秀的净土;这里,是空气清新的净土。这里,是北纬二十八度四十九分到二十九度十九分之间的圣地——磐安!
这里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但最让我敬佩的是这儿举世闻名的民间技艺——炼火!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之一的它,让这儿世世代代生存的磐安人无不感到骄傲!炼火是因人赤脚在通红的火炭上表演而出名,炼火人也都是男性。仪式一般在农历十五和重阳节,同时这也是秋祭活动的重要项目。炼火是古老的.汉族民俗活动,主要流传在我们磐安县的双峰、仁川、深泽一乡。这一活动既有原始社会狩猎后庆祝狂欢场景的不羁,又有神秘崇高的巫术色彩。既有艺术气氛,又不失亲近生活现实,而且还显得更具地方特色些。
炼火人都是自愿参加,据村里人讲,炼火人要提前三天吃斋后才可以参与。在傍晚时候,村里人已经开始张罗准备仪式了,村民们带着一箩箩的木炭,铺到画有八卦图案的圆形花坛上。炼火人穿着兽皮树衣,头上包裹着豹纹的头巾,倒还真像返回了原始社会一样,但也显得自己与他们格格不入了。看着离开始还有好一会儿,我又瞎逛了一圈。再等我回来时也已经开始了,想必也必定是错过了不少新鲜环节吧。比如:火浴净身、巡行……可惜呀可惜……
这一会儿有人敲着锣,有人打着鼓,也有人吹着号,气壮山河的气势就像一群野象奔涌而来。震天撼地的强劲似乎要摇裂了大地一样。
直径大概十五米的木炭已经在熊熊燃烧了。灼热的气流让我们这些围观者都不得不后退些。那些壮汉们手中握着钢刀,上下摆动着,不停鼓舞士气。领头人一声怒吼,就冲进火里头,后面的人也跟着怒吼,跟着咆哮,跟着冲进火里,扬起的火星就像太阳风,肆意舞起。随着一阵风,火星平摊成了一堵火星墙,纷纷扬扬,最后渐渐散去。我们围观的人都被扬起火星的热气逼后几步,可壮汉和老人们却一路小跑过火炭,而且只有怒吼壮势的表情,并无一丝的痛苦神色。要知道这刚烧红的火炭可是达到七百多度啊!
领头人拿着钢刀在火炭下一插又一抬,然后再用力一扬,烈火一阵涌起,像涅槃重生的凤凰一样,张开双翅,昂头鸣叫。像这生命之火,激情热烈地在绽放,在诠释,在释放,在呐喊!天哪!这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热烈,生命的执着,生命的伟大!生命不就是如此吗?张扬、沸腾、疯狂、狂野、不羁!我感动了,我惊呆了,我感叹了,我吓住了!这才是生命!这才是生命啊!这样壮观宏伟的场面,又岂是我这稚嫩简单文字所能表达出来的?只有你亲自体验,亲自欣赏,才能体会那种炽热!因为生命力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奇之物啊!
“炼火是浙江省土生土长的汉族原生态民间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赴汤蹈火、勇往直前的人文精神。参炼者赤脚在通红的炭火上表演而不会被烫伤。这种神奇现象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
这样有着浓厚地域文化色彩的传统民间文化应该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呀!这是磐安的一部分!更是我们磐安人的一部分!民间文化需要我们去见解,需要我们去保护,更需要我们去传承!让民间文化——炼火,在磐安这块净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这圣火燃烧着磐安,让磐安蒸蒸日上,更燃遍大江南北吧!
家乡风俗作文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年已到,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对联,挂上了灯笼。每一家,每一户都除旧迎新,家里一派新气象。
大年三十的上午,奶奶和爷爷和好面糊,整整一盆子的面糊,再加上一把刷子,爷爷准备好梯子、对联、福贴、窗花等,就把对子与福贴一一贴到大门上与院子里的墙上,窗花就分别贴在屋子里的每一片窗上,看着那些福字,每一张每一个字都写的那么铿锵有力,潇洒自如,细细地看,仿佛“福”字里面蕴藏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有幸福、有美好、有团圆、有欢笑,也寓意着“富贵平安”正与新年相对应。
中午的时候,我们大家一起包包子,寓意着“包福”——年年有福。在这种如此幸福而欢乐的氛围里,我仿佛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年味。
到了晚上,人们都团聚在一起,和家人们说说笑笑,看着春节晚会。晚会过后,到了深夜,走廊里的灯长明,街里街外的灯红红火火,到处都是人们的'欢声笑语。这个时候,人们便开始吃起饺子,一个个饺子在锅里沸腾着,飞舞着,欢喜跳跃着,仿佛也与人们同样沉浸在了充满欢乐的除夕夜里了。
第二天凌晨,正是大年初一,满街都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爷爷也拿出家里的鞭炮到街上去放。放完之后,大家就聚在一起吃饺子,也寓意着幸福美满,红红火火。今天,也是串门之时,也叫“拜年”,从各个地方赶来,进门时,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互相拜拜年,说句“过年好”。大人们还会聚在一起聊聊家常、打打扑克。而我们这些小孩,便穿着新衣服,结伙成群,走街串巷。
白天,大家带着礼物,拿着红包,在街里街外来回串着,街上的一片好不热闹。
新的一年,我们要有新的目标,新的方向,新的起点。20xx年,祝我们龙腾虎跃,如虎添翼,愿新年,胜旧年!
家乡风俗作文10
元宵节看花灯和打灯谜,是我从小在书上看到的最美好的事情。而我小时候,只是提着自制的灯笼,满村地跑着,看哪家放的`烟花最好看。又或是,去捡刚刚燃放完的鞭炮里那仅存得几个没有响的鞭炮。现在想想,那是的我真的很开心。相对来说,现在的孩子能看到更多更美的烟花。想要独自一个人,提着一盏小蜡烛灯笼,去找其他的小伙伴,玩个半宿,这种可能性,还是相当小的。
过年包饺子,这对北方人来说,不单是过年,逢年过节包饺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小时候,看着满满一锅的饺子,我心里想着,可以饱饱地吃上一顿肉了。饺子在锅里翻来滚去,自己拼命烧火的样子。我无论如何也忘不了。什么时候开锅,这个本事也是那时候学的。满满的幸福就从满屋氤氲的白气中充满了整个生活。
家乡风俗作文11
“清明前后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随着夏姑娘的呼唤声来到我们的身边。
清明节的习俗有踏青,扫墓……清明节是年轻的人祭祀去世的老人们,如外曾祖母和外曾祖父前面去世的老人们,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分生死离别的悲酸泪。
在清明节的早上,我和哥哥还有妹妹匆匆忙忙的随着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妈还有爸爸、妈妈去扫墓了,我和妹妹一上欢声笑语,一直没停过,没过一会儿我们就到了,我和妹妹就随着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妈还有爸爸、妈妈来到了山上,在上看哥哥还没上来,哥哥在分岔路口走错了。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哥哥走累了,想喝水罢了,去买水了。
不知不觉我也走累了,渐渐的走不动了,越走越吃力了。我一抬头看见三路还远得很呢我。真希望前面有一张椅子,椅子就放在那里,哥哥和我还有妹妹可以去那里休息休息一会儿。那么应该有多么的'好啊!
呀!我们终于到了,整个人都舒服了好多好多,呀!山上的空气比山下的空气好得多呀!舅妈从口袋里拿出几根蜡烛,想点燃蜡烛,立刻想起以前森林火灾,在山上不能放火。我飞快的跑上去阻止舅妈,没想到火已经点燃了,纸钱已经在烧了,我打消了上去阻止的事情,没一会儿,“噼噼啪啪……″舅舅点燃了鞭炮,顿时。一阵烟雾弥漫在坟地上空,似乎要将我们的思念带给了在天堂的外曾祖母了。马上就帮忙打扫垃圾了,呀!一年下来,树叶可真不少啊!
时间冲冲的走了,哥哥。和我还有妹妹和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妈还有爸爸妈妈一起离开了我们去外曾祖父那里去给他扫墓了。
家乡风俗作文12
在我们老家年年都会跳火坑。天黑时分。吃过晚饭。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找来了稻草,在门前空地上沿着空地堆长一垛儿,用火一点,顿时眼前一片火红。
我站在十米外屏声敛气,双眼注视着一米多高的火焰,心里既害怕又激动,我鼓励自己,一定可以,我终于助跑起来,热浪迎面扑来,寒冷一扫而空,身上洋溢着浓浓的暖意。跳过火坑,身上的晦气一扫而尽,一切不顺心的事儿也会随之飘落于世界各地。我们又反反复复跳了几遍,火焰就如同灰尘渐渐散去,我跟奶奶往回走时,我问奶奶:“为什么会有跳火坑这一习俗呢?”
妈妈和奶奶一同说:“这个是习俗,可大有来头呢!”
传说蒲州城民风顽劣,人神共愤,惹怒了玉皇大帝,准备于正月二十三夜间用火烧了蒲州城。为避免误烧好人,玉皇大帝派来了太白金星在人间调查。太白金星变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年轻女子,敲开了一家的'门,请求留宿,并要点儿吃的。这家不但让她在这里留一晚,还给他准备了丰富的食物,太白金星心想:这是个好人家,不能冤枉好人。便把消息告诉了这一家人,让他们在正月二十三点火就可以保全家安全。便回了天上,这家人把消息告诉了亲戚,亲戚们一传十,十传百,顿时全地的人都知道了,结果正月二十三这天家家门前火光冲天,太白金星认不出哪家是好人,就向玉皇大帝谎报蒲州城已经烧了。蒲州城得以幸免。从此在正月二十三晚上,家家门前燃放火堆,便成了一个固定的习俗。
“年兜夜,跳火坑,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跳火坑之伴,来年定会更加红红火火,欢欢喜喜。
家乡风俗作文13
我的家乡在福建长汀,每年一到清明节我们老家的人都会去上山拜祭祖先,也叫扫墓。
我们清明节一大早就去山上扫墓,带了米粿、公鸡、猪肉、豆腐、墨鱼、酒、茶、香、蜡烛、纸钱、鞭炮。到了墓地我们先用刀把墓地上的草割干净,用锄头把墓前的泥清理干净,墓前的树太高了要砍掉,不能挡住视线。清理完开始把带来的食物放在墓碑前供蔡,在墓地前不能说不好的话,不能大声叫,烧香要说祖先保佑我们平安、健康、发财。
我发现墓碑上刻了祖先的'名字,年份,左下角还刻了我们后代男性的名字,女性的就没有。
我们老家还有一个习俗按十二生肖分类,每年都有一些生肖不能去扫墓,不然会运气不好。今年是属蛇的生肖不能去。
家乡风俗作文14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你瞧,悄悄地跟在冬爷爷身后的她,一下子从时间的道路上跳出来,春节——这红彤彤的小姑娘笑盈盈地跑来了。
这红红的、浓郁的年味,从腊月就散发开来。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熬一锅香气扑鼻、又甜又糯的腊八粥。通常啊,熬粥时会在里面放入各种的红豆、黑豆、黄豆、绿豆、莲子、黑米、栗子、花生、大枣、葡萄干、桂圆、白糖等等等等。有这么多香喷喷的材料,说它是展览会也不为过。
在除夕,家家都忙着做年夜饭,酒肉的香味四处飘散。大家全部换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福字,屋里粘好窗花以及各种小饰品,四处年味浓浓。为什么这么喜庆?因为红色是春节的代言词,红色是最最吉祥、最最快乐、最最幸运的颜色。
元宵节啦!大街上到处都像办喜事,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家家挂起灯笼,有莲花的.,有小鱼儿的,还有清一色的大红灯笼。而对一个原原本本的吃货来说,最重要的当然是吃汤圆啊!真是一件美好的事。从满地爬的小孩子、天天工作的中年人到悠闲快乐的老人,谁不喜欢汤圆呢?在这天,先把糯米面和好,取出一小块,把中间按出一个小洞洞,把圆圆黑黑的芝麻球放在中间,把面团起来,放在锅中看它上上下下、浮浮沉沉地游泳,出锅时轻轻一咬,芝麻馅喷涌而出,给人无穷的回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烟花、鞭炮擦亮天空,浓浓的年味告诉我——这是一个无比快乐的幸福节日!
家乡风俗作文15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的乡俗。在我家过年时,舞龙、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必不可少的。
在过年前的十几天,家家户户开始大量置办年货,大人们还要买过冬的衣服呢。还要在过年的那天之前进行大扫除。到了真正过年的那天,大家都开始挂灯笼、贴春联,春联是为我们迎接新的一年,而灯笼是让我们这年过得红红火火。不仅如此,还要在窗户上贴福,而且要倒着贴,意味着福倒了,福到了。春节吃饭前要先放鞭炮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吃饭时,小孩的嘴可甜了,他们走过去跟爸爸妈妈说新年快乐,就能得到红包。吃完饭后,外面开始热闹起来,一条条长龙接二连三地从巷子里跑出来,彩色的龙头欢劲地扭着,在大马路上显得格外引人入胜,路旁的烟花给舞龙的人们打气,他们舞的更欢了。
每当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点真是极为热闹,一大筒烟花排山倒海得飞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一大群烟花飞快地冲向天空,炸开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鲜花,七彩的烟花炫染了整片天空,显得格外美丽,一条长长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响着,在过年时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一只叫“年”的怪兽,喜欢在过年时去村里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过年时放鞭炮。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佮,一个不一样的习俗。
【家乡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5-20
家乡风俗作文05-13
家乡风俗作文06-29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7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6
家乡的风俗02-21
家乡的风俗节日作文02-07
【实用】家乡的风俗作文05-22
家乡的风俗武汉作文05-09
家乡的风俗作文通用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