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精华[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
“哎,小柏,你带灯笼了吗?”“带啦!”“好像出谜语有奖励哦!”“你出谜语了吗?”“……”为什么这么热闹呢?原来,今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早上同学们带着各式各样的灯笼来到了教室,有方形的、圆形的`、骰子形的、圆柱体的等等,好看极啦!好不容易等到了下午,猜灯谜活动正式开始!
来到了楼下,我看到了许多用材纸打印出来的谜语,一些用来装饰的灯笼和琳琅满目的礼品,看到这些后我迫不及待地去找一些简单的谜语兑换印章。我猜了几个之后,突然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要一半扔一半[打一字]”我想想:要一半扔一半,应该是要和扔各取一半,那么就应该是“奶”字。过去一问告知答错了,这时候我非常失望,就在我回头准备去找谜语时,我的同班同学让我回去一下。原来我还真的答对了!我凑齐了三个印章,准备去换礼品。排队的地方好拥挤呀!因为秩序问题,我排了很久后老师说换礼物要回班上换。到了班上,真的有很多礼品摆在讲台上,我换了一个用绳子一甩,两边一拉中间的圆圈就可以转动的一个小玩具,这个我小时候还自己做过呢!
这次元宵节我不仅得到了礼品,还得到了快乐和知识,我们度过了快乐而充实的一天!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2
除夕的夜晚一过,便到了初一,初一这天家家都是要去祭祖的。
初一早上妈妈早早地起床,早拿去祭祖的东西准备好放到篮子里。篮子里有猪肉有青菜和米粿,还有香,蜡烛,香纸。爸爸的手中还拿着鞭炮。
我们走过了一座桥,走到了山下,来到了坟墓前。我们将蜡烛点燃插在烛台上,再将一把香点燃了。每个人分几个。拜三拜再把香插在小香炉上。之后就是烧香纸了,把香纸叠起来,在烧是为了让它烧的更快一些之后就是放鞭炮了,这时候我便逃的远远的,生怕鞭炮炸到自己身上,而声音也是响彻云霄。
回到家里后,我们在烛台上插的蜡烛,在小香炉里插上三根香放在爷爷奶奶的遗像前。
哦,我们在上午是不能吃荤食的',必须吃素食在下午三点钟后,我们要开始祭拜了张实物摆在遗像前拜三下,然后在院子里放鞭炮放烟花。只有这些大事过后,我们才可以吃荤食。
这就是我们家乡在祭祖时的规矩,风格别出心裁,我为我们家乡别出心裁的规矩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3
过年前最兴奋的,也就是赶集,赶着去逛集市。那里有表演、小吃、酒肉,这就是我们家乡过年的习俗。
我们家乡的赶集一般在过年前三天的时候,那天的一大早,街上便挤满了人,汽车的轰鸣声、人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这时我便会拉着奶奶,提着菜篮子去赶集,虽然只有十几米,我们却挤了足足有半个小时。来到市场,哇!好热闹啊,每个摊位都摆上了新鲜的菜和肉,尽头还有个超市,后面就是一个大舞台,每次都会有表演戏曲、京剧之类的,爷爷奶奶每次都来这儿听小曲儿,过年甚至还会表演上几个小品。十分有趣!
我与奶奶买了一大堆新鲜的玩意儿,差不多是下午的三点半,还有二十分钟演出开始,我和奶奶连忙抢了个座位,与旁边的'王大姨聊了起来。“你孙子真高!”“哪能跟您孙子比啊!”聊了好久,精彩的表演开始了,首先上场的是隔壁村的陈奶奶,她热爱京剧已经长达几十年了!一上台,就获得热烈的掌声,她唱的可好了,唱得那叫一个字正腔圆!台下的欢呼声就没停止。
精彩的表演很快就结束了,我和奶奶都赞叹这表演真棒!年年赶集,我也年年期盼,这就是我们老家的习俗啊!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
在宁波,春节每户人家都要吃汤圆,尤其是大年三十。吃汤圆,预示着团团圆圆,吉祥幸福。
在宁波,汤圆不仅只有芝麻这一经典而又美味的馅料,还有猪肉馅、虾仁馅等等好几种馅料,而且每种都很好吃,吃的时候可以撒上嫩黄的'糖桂花,香味飘得老远,白生生、胖乎乎的、好看又特别好吃。
汤圆刚出锅,肯定是很烫的,肯定是不能大勺大勺往嘴里灌的,吃时必须稍凉几分钟,小心翼翼地咬开一口,缓缓地送入口中,伴着一股浓浓的香味,咽下肚子,心里就觉得舒服极了。
关于爱汤圆,还有一个十分悠久的历史。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浙江宁波)兴起的一种食物,即用黑芝麻、猪脂肪油、少许白砂糖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兴趣。因为这种糯米团在水里又浮又沉,所以最早叫“浮沉子”,后来有的地区把它改成“元宵”这种名字。
如果你们到了宁波,一定要吃一下我们宁波的汤圆哦。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5
我的家乡是个小村庄,那里的人们生活简朴,但风俗却丰富多彩。每年农历新年,我们村子里最热闹的就是舞龙灯。我记得小时候,每到这个时候,大人们就会忙碌起来,用竹子和彩纸制作长长的龙身,孩子们则兴奋地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舞龙灯那天,全村的人都会聚集在祠堂前的空地上。龙灯由十几个壮汉举着,他们随着鼓点的节奏,时而翻滚,时而盘旋,仿佛真的龙在云中穿梭。最有趣的'是,龙嘴里还含着一颗火红的“龙珠”,那是用纸糊成的,象征着吉祥和好运。村民们相信,谁能抢到这颗“龙珠”,新的一年里就会事事顺心。
除了舞龙灯,还有端午节的赛龙舟。虽然我们村的小河并不宽,但大家的热情却一点也不减。比赛那天,男人们划着龙舟,女人们在岸边呐喊助威,小朋友们则忙着往河里扔粽子,据说这样可以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
这些风俗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尽管现在我已经离开了家乡,但每当节日来临,我总会想起那些熟悉的场景,那些温暖的人们。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6
我的老家在江西,最有年味的还要数做麻糍,很多地方的人们已把传统美食制作都用机器来取代了,但我们家乡是传统的手工工艺,春节前做麻糍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制作麻糍需要的原料有糯米、熟米粉、红糖等,首先把新鲜的糯米(当年产的)用清水泡一天一夜,一定要泡透,再把湿的.糯米放到木蒸笼上蒸熟,然后把蒸熟的糯米倒进大石兜里,由两个力气比较大的人用大米槌反复捶打成柔韧的糯米糍。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最精彩的就是捶打糯米糍,这个过程只有有经验的人才能准确的把握住,捶打的太久会使糯米糍粘在石兜上,捶打的时间短糯米糍口感不好,捶打糯米糍很费力,捶打得越久才越有韧性,做出来的麻糍才更好吃。糯米糍捶打好之后放在干净的案板上伴上熟米粉揉成糯米团,用手把它压薄,里面加入芝麻红糖粉,这样好吃的麻糍就做好了。
在做麻糍时,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很有开心过年的气氛,想要制作出好吃又好看的麻糍,要注重心到、手到、眼到。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7
年前的二十三号,家家户户都要做一件事——祭灶神。
我们家的祭灶神可是一流,这蜡烛不一般,要粗要红要大,小时候也叫它“红大管”,在它的面前要放三个红苹果,三个橙子和一些祭灶果。这祭灶果,我们家前三天就买好了,到了那天在灶神面前放一大堆祭灶果,祭灶果名不虚传,有油果、有紫米做的块、有白米做的块,而我最爱吃油果,因为它甜而且脆,好吃的快要飞起来。吃不到它,我的内心就像油煎一样难受。可我想吃,我只好吃米块了,没想到这块很好吃,又甜又硬。在吃之前要先拜一拜灶神,这样可以有好运。
在后面几天还要斋饭。要放几个红盆但比一般的盆子大的多,而我就成了奶奶的`得力干将。她放完食物我用剪刀剪红色的圆圈,要一元大小的,放在食物上。放完便放几个钟头,就能换成菜了。比如鱼、芹菜炒豆干、红膏炝蟹……我在摆菜,奶奶在侧面放筷子。以前我什么都不懂,乱动椅子,还在屋子里乱跑,而现在我一点也不敢乱动,生怕惹家人们生气。
吃汤圆可是老多做法了,比如煮、炸、烤。烤可是汤圆的顶峰了,蛋挞的皮包着汤圆,而且烤出来的味道很香,外酥里嫩,一口下去全是芝麻。
过年习俗各式各样,可是在家乡宁波过年那叫一个“五彩斑斓”。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8
我的家乡在福建穆阳,那里有很多有趣的风俗。
过年时,我们那边将敬茶作为祝福,吉利温馨的一种希望给予,我们福安有一句茶语:“年初三盅茶,官符药材无交家。”意思是年初请你喝三杯茶,这一年你就不会因祸与衙门打官司也不会因病和药店打交道,大年初一我们喝的甜茶,叫“做年茶”,那是用碾碎的冰糖加上花生和红枣做的,寓意“尝甜头”,还有成婚叫“新妇茶”,出门叫“出行茶”。
大年初一的时候我们都不扫地,说是不吉利。在福建,我们大多都是吃年糕,不吃饺子的,而且新年的第一道菜一定是素菜,之后就是长寿面,寓意年年长寿,我家乡的线面可是特产,历史悠久,至少有680历史呢,而且一直是手工制作的,经发、捶、挤、搓、拉等九道而成,每次走出家门就能看见门前挂着细而长的线面,密密麻麻的,完全看不见对面的人了。
我家乡的.特产是水蜜桃,在水蜜桃成熟的季节,我们还会在举办一年一度的“蜜桃节”。那时候,会在穆阳大桥下的文化广场举行,会有很多与水蜜桃有关的活动。
这就是我们穆阳的风俗,你喜欢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9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风俗也有所不同。
什么吃饺子,放鞭炮,吃小菜,煮粥啦,等等。都为过年时各地风俗习惯。
河南镇平,是一个稍微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地方,但这却完好的保留了它的古色古香。这个被绿色植物覆盖的城市,第一次,便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这个古老的村庄内,飘出了过年的味道。
在茫茫无边的田地中,矗立着一个墓碑,那就是整个田地的起源——我们的祖先。在田地中,他就如此安详地望着自己的田地,慢慢成长。太阳落下,但鞭炮声却仍旧如此,夜中的村子点上了一把火,顺着小道,我们来到了祖先墓碑之前,草儿们雨后那独有的清香扑面而来。我们一行人无论男女老少,统统站在了坟墓之前。在这安静的田地上放起了鞭炮,这是为了告诉祖先们,我们过年啦!一把格外明亮的火,烧在了墓前的一堆堆纸钱之上。
透过火光,我看见了每一个人脸上写满了郑重。那火在我的`眼中,悄悄地灭了,爆竹也放完了,田地上又恢复了安静。我们在明亮红火的鞭炮和孩子们的笑声中享受着幸福与快乐。
村庄,在渐渐退去的鞭炮声和笑声中渐渐沉睡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0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每个家庭都充满了喜庆和欢乐。梅州的春节第一件事要做的是先买年货,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陆续来到超市,买糖果、花生、瓜子之类的食品,鸡肉、鸭肉、猪肉、鱼肉这些东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件事就是大扫除,爸爸、妈妈、奶奶、姑姑、姑丈一起上阵,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
到了年三十的晚上大家一起吃团圆饭,然后一起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晚上十二点屋外响起来鞭炮声,大家都知道春节有个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名字叫年的怪物,每到腊月,这个叫年的怪物就会出来伤人,后来,人们为了不让年伤害人把食物放在门外让年吃饱了不在伤害人。有一次,年被一户人家门口晒的`红色衣服吓跑了。人们发年怕红色、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每逢过年便在大门口贴对联,挂红灯笼,放爆竹。
年初一店铺都休息,到了年初二才开门,年初一大家都去拜访亲朋好友。
一眨眼,春节过去了,大人都会到了忙碌中过去,小学生都回到学校上课,过春节的时候是大家最闲的时候,春节过去了,大家又忙着工作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1
我的家乡特产丰富,最有名的要数宁波汤圆了。
一到春节,每人每家都要吃汤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寓意团圆,所以每个人家都要吃。
据传说,宋代就已经有人开始做汤圆了,就是用糯米粉裹住芝麻馅,最后再把汤圆搓成一个球形,就做成了一个珍珠般的汤圆,可爱极了。汤圆也有别的名字,比如“浮沉子”,因为汤圆会在水中浮沉不定,所以我们就会称为“浮沉子”,但是后来,就不这么叫了,就叫元宵了。
其实汤圆用水煮起来是最美味的,先装入碗中,再放凉一会儿,用勺子轻轻舀起一个白色的“胖娃娃”,把汤圆吹凉,就用牙齿轻轻咬破一个小口子后,那美味的.芝麻糊就像流水一样从破口里流了出来,吃上去美味极了。单吃些芝麻,就变为一股暖流,传到整个身体。
我们宁波的汤圆,只要你吃上一碗,就一定能让你流连忘返,如果你来宁波,千万不要忘了吃一碗宁波汤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2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特殊的风俗,当然,我的家乡也不例外,我的家乡的风俗是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每到这天,牧民们都要成群结队地前往敖包祭祀,他们要在敖包上安放佛像,竖立经幡,并将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后,喇嘛们开始焚香燃灯,诵经念咒,乞求神灵保佑,群众们则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三圈,希望迎来丰收年。
敖包是蒙古语,意义堆子或鼓包。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因为他们认为高大雄伟的`山上,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敖包是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脚石;在敖包旁边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们焚香燃灯,颂词念经。
正因为有了各个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才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下来。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3
母亲的家乡在长江中游,那里沃野千里,盛产水稻。从古至今,人们将秧苗插入田中,也将那悠远的稻作文化埋入了土地。
农民插秧时,头上顶着烈日,双脚陷入泥潭,背上压着酸痛。望着遥无边际的田地,无人不会渺茫。于是一切的.烦闷霎时间爆发,高亢悠长的劳动号子“啰啰咚”响彻田野。
作为劳动的人民,他们唱出的号子都是从心底流出的。田间,一个人直起身子来,仰面向天,喊起“啰啰咚”。随后一呼百应,田间农民接二连三,你一句我一句地传唱起来。唱时不用顾及内容,有时甚至全是衬词的组合。唱响劳动的热情,吐尽心中的冤屈。人们以歌唱出原生态的生活,便是稻田文化在音乐上的体现,人们代代传唱,这曲便让历史有了温度,成为一块块“活化石”,经久不衰。
如今,机械化耕作取代了人力,因为不再需要劳动时的鼓舞打气,于是“啰啰咚”逐渐从田间消失。但那文化的种子早已埋下,“啰啰咚”以稻田文化的形式流传于世。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0xx年随着时间悄悄离去,欢乐的20xx年向我们迎来。
在过年的早上,大人们就把放着的鞭炮拿出来放,那一阵阵的鞭炮声犹如雷声一般洪亮,那鞭炮留下的“红衣裳”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红色的地毯。大人们换上新衣裳非常欢快,小孩那更是欢快不已。
小朋友们踩着“红地毯”伴着小河叮叮咚咚的歌声,开开心心的玩耍着,大人们就不同了,在那忙着贴对联,那红红的对联上写着祝福语,应该也是为了迎接新年吧。
那红红火火的灯笼犹如一个大苹果灯笼,真的好漂亮!有些是普通灯笼,有一些则是写着关于过新年的`诗,还有一些上面印着《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图画。
过年这几天,大人们总是要做些灰水板、油果之类的,好像是为了送给别人,代表着自己的祝福吧。
接下来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了一一拜年,因为对孩子们来说,拜年就可以收红包了,拜年的时候孩子们收到了红包后,立马就开心的笑了。
吃过年夜饭后,孩子们就会立刻跑到楼顶,在那看烟花看得津津有味,那烟花犹如一副美丽的画一般应在孩子们的心中,烟花五颜六色,给黑暗的天空添上了色彩。
新的一年犹如一幅画般深深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15
我的家乡在洛南县一个安静、优美的小村庄。因为远离城市的喧闹,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好,空气很清新,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习俗,我非常喜欢这里。
每年快过年时,一到腊月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开始蒸馒头、包包子,都是自己磨的面,味道好极了。最好吃的是一种叫“油馃子”的面食,发好的面,做出特有的造型在油锅里一炸,变得金灿灿、圆滚滚的,像一个个金色的元宝,吃了这个“元宝”来年一定大吉大利。
到了除夕夜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就围着火炉开始包饺子,奶奶就会在饺子里悄悄地放上几枚硬币,这里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来庆祝新一年的开始。吃饺子时大家都在试谁的运气好,奶奶说,吃到硬币的`人来年一定有好运。
整个正月,小村庄都是年味十足,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多的数不清。我喜欢这里,这儿的习俗真有趣。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6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14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5-20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7
家乡风俗作文06-29
家乡风俗作文05-13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7-28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09-30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02-24
家乡的风俗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