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家乡的风俗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风俗作文1
我的家乡在浦城,这是个很小的县城,但仅管如此,浦城的人民一直崇尚着中华的传统民俗,这表示着大家对祖先的尊重。
那我就先从春节开始说起吧!除夕之夜,家家3点多就开始吃年夜饭,“蛋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的颜色是金黄色的,象征着家家年年都繁荣,儿女能够孝敬长辈。吃完晚饭后,我们是从不出门的,听奶奶说:“若出了门会把大家的好运给带走的。”虽然我们不能出门,但是在家中,我们不能出门,但是在家中,我们依然能够玩的有声有色。大人们在家中打牌打个通宵,孩子们放烟火放得起劲!这表示大家的好运年年,财运年年……除夕过后,换来的正月初一也是很受人欢迎哦!早晨起来,洗漱完毕后就先喝一杯“桂花蜜”,这是我们孩子的.最爱,味道甜甜的,香香的……这表示希望大家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甜甜美美……吃完饭后就给长辈们拜年,长辈们就要包压岁钱,孩子们得到压岁钱后可开心了,但初一至初三是不可以乱花钱的,这又代表着大人们在这一年里很难很难挣到钱,运气也不太好……给长辈们拜完年后,女孩在家帮父母干活,男孩就跟随大人们去各自的亲戚好友家去拜年,大家都过的十分开心。而正月初四,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庙里去烧香,给菩萨请安,让菩萨保佑子孙满堂,儿女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过了初六,大家就一切都恢复正常了,大人们工作的就继续工作,孩子们该去复习功课,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了,这个春节是令人难忘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2
岳飞大将军曾有一句诗说:“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将军一生奔波在边疆守卫国家,难得有机会能欣赏祖国的壮丽山河,他的首选便是去往九华山下的“翠微”,探访它独特的美。而这“翠微”便是指代了我的家乡——池州。
在我们池州有一种独特的小吃名为“粑”,虽然长相平平无奇,吃起来却会让你的味蕾“心花怒放”。池州有句民谚叫“三月三,鬼下山。”那里的人们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要吃粑,以求把魂“粑”住,和已逝的亲人“团聚”。
每年寒假回老家时,外婆总会做一盘香喷喷的粑为我们“接风洗尘”。而且在早饭时,粑也是必不可少的食物。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外婆做粑。外婆的手法刚劲有力,揉出来的面团都弹性十足,为口感增添了许多分数。每次外婆做粑时都喜欢用萝卜和肉丁做馅料,而这样做出来的粑口味也是我最喜欢的。当一块块的粑下锅时,那“滋啦滋啦”的`声音总让我感到非常享受,当我看到那一块块煎好的金黄的粑时,我总是在垂涎欲滴时也为外婆感到自豪——外婆的粑在我心中永远都是最好吃的。
每年春节,你总能在我们的饭桌上看见一盘一盘的粑。这粑总是饭桌上最炙手可热的小食。不仅小孩抢,大人也跟着抢。吃粑时,你每每都能听见人们对这粑止不住的赞美。不仅大人说,小孩也随着说。总有那么几个小孩“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吃完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这时,外婆就会开始第二轮的工作,为所有人再做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粑,满足所有人流着口水的嘴巴。吃粑,就是我们饭桌上最其乐融融的场景了。
现在在上海,我不能常常吃到外婆做的粑,就只能在吃早饭时对着那一盘盘的包子做“思想斗争”。每次回想起那美味的池州小粑,我也会打心底里怀念我最爱的家乡。小粑凝聚了外婆的汗水和对我们的爱意,承载了我在家乡点点滴滴的回忆,这家乡的风俗,我永生难以忘记。
家乡的风俗作文3
我的家乡在山东胶东地区的烟台。那儿有着许多的风俗,例如:饺子、剪纸、花饽饽……
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在我的老家,人人爱吃饺子。具体爱到什么程度呢?就这样说吧,逢年过节必吃饺子,哪怕是中秋节,哪怕是公历的元旦、国庆、周末;家里来了客人必吃饺子;今天不知道吃什么?那就吃饺子吧!烟台人最常吃的'就是鲅鱼馅饺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胶东地区位于渤海湾和黄海交界处,水产丰富,有不错的鲅鱼资源。鲅鱼饺子的馅以鲅鱼肉为主,剁好的鱼肉馅中还要加入五花肉和鸡蛋,用猪肉的脂肪和鸡蛋防止鱼肉过干过柴、还能去腥。饺子皮要大且薄,要能包进很多的馅。这样的饺子肉质滑嫩,好吃极了。
烟台剪纸相当有名。在烟台各地窗花以大红颜色为最多见,因为窗上糊白纸半透明,自然以大红最显眼,最易造成热烈、吉祥的气氛。除了用单色大红纸制作窗花外,烟台还历来做半剪半染的窗花,名称也改作“窗染花”。这种窗花,用白纸剪出轮廓,叫做“坯儿”,然后在“坯儿”上施色勾勒。烟台剪纸以画面精美,线条流畅而著称,作品注重内容实质,不拘泥于形式的美感,主要表达富贵、吉祥、多子、长寿等生活理想。在20xx年,烟台剪纸还被录入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呢。
花饽饽是胶东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传统美食,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时候,人们都要蒸制花饽饽进行祈福和纪念。过大年蒸饽饽也是胶东年俗之一,寓意让来年的日子“蒸蒸日上”。花饽饽有许多的样子,比如:鸳鸯、鲤鱼、龙、凤、寿桃等等,这些用面做的花样饽饽,既好看又好吃,还蕴含求吉纳福的愿望。
我家乡的风俗很特别吧,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吃鲅鱼饺子、花饽饽、学剪纸。
家乡的风俗作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每当这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放鞭炮。
春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除夕,人们通常叫它大年三十,傍晚,大扫除后的.妈妈打电话的声音不绝于耳——“喂,三舅,三十儿了,来我家吃饭吧。”“是二姑吧,来我家吃年夜饭吧!”“哎哟!来我这吃饭吧,好啊!你早来啊!”……妈妈恨不得把我的三姑四婆,七大叔八大姨全请过来。
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做好了。瞧!有年年有“鱼”、“团团”圆圆、恭喜发“菜”、“鱼”跃“龙”门……堪比同珍海味!这些年夜饭可真让人垂涎三尺,那些亲戚们也都陆陆续续地来到了。
吃饭了,我给自己倒了一杯橙汁,看向爷爷、奶奶,说:“祝爷爷、奶奶健康长寿、牛年平安!”我再看向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祝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生意兴隆、大吉大利!”爸爸也给大家敬酒,我们几个小孩不想听在大人们的客套话,拿起“酒杯,互敬饮料,嘴里还讲着笑话,在一旁嘻嘻哈哈。
吃完年夜饭后,爸爸和几位叔叔在一个桌子上打牌和打麻将,妈妈和阿姨们边聊天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而我和几个小孩子则在院子里玩摔炮,直到夜里十二点才各自回家。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的风俗,我爱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5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中秋节,我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春节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中国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我最喜欢过春节了,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们家乡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家乡的风俗作文6
每年正月初一,我的早餐午餐都会被甜软的汤圆馅包裹起来,早上是芝麻,中午是红糖,吃得我满嘴甜乎乎、油腻腻的。与别家不同的是,我家的红糖和芝麻汤圆都是自己做的。
在大年三十也就是做汤圆的前一天,我们会去奶奶家,拿她老人家熬好的芝麻糊和从米易带回来的红糖,用保鲜膜盖好芝麻糊,把红糖塞进冷冻层里,准备晚上开始动手包汤圆。在一个下午的盼望之后,终于开始包汤圆了,我和几个小表弟、小表妹围着大人们做汤圆。首先应该是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可妈妈一看糯米粉用完了,她只好打发我去楼下超市买一袋,这一下可惨了,我要吭哧吭哧着提一个大袋子爬三层楼呢,这可怎么办呢?我只好自己跑到超市买了糯米粉后,找朋友借上他的小推车,把那一大袋东西给拽上了3层楼,终于在我的拼命努力下包着灰尘的.糯米粉,终于成功到站。在我满是汗水的背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显得更加可贵,更加值得期待了。
妈妈先按照大姨经过千百次尝试的2:1和1:2秘方调制糯米团,首先把糯米粉加水不断的又推又揉裹成一个糯米团,再把这个糯米团切成小块擀成皮加上红糖块或芝麻糊,弄成一个球就好了。
在小表妹无数次央求下,妈妈塞给她一小块多余的糯米团,她把糯米团捏了又捏,最后也就捏了个“四不像”,我看不下去了,这分明就是一种对于艺术的轻视嘛,我直接把“四不像”捏成一个球,丢进了她那小胖手够不到的蒸笼里。
终于盼到了正月初一的这一天,我们终于可以大口吃汤圆了,太棒了!我已经馋了一夜了。
妈妈把五个白胖的脸上有微微红晕的红糖汤圆放进我的碗里,我看着汤圆不由得思绪万千。那小小的碗里承载着的是中国的民以食为天的文化,是大唐盛世繁荣的后续,是风雅宋朝美味的传承,是家人间一碗浓厚的爱。
家乡的风俗作文7
中秋节在农历8月15日,那一天的月亮和平时截然不同,月亮像夜明珠一般皎洁明亮。在古时候那些背井离乡的人们总会在中秋节怀恋和家人的点点滴滴,思念热闹非凡的故乡。中秋是一位传信使者是他把四面八方不在故乡的人们心中想说的话都传到了自己家人的心中。
中秋、清明、端午、春节并称中国四大民间传说节日,他们有的张灯结彩,有的喜庆洋洋,有的伤心落泪。
中秋有许许多多的风俗习惯。吃月饼是过中秋必不可少的习俗,人们常把赏月和吃月饼结合在一起,寄托思。这个简简单单的吃月饼却是中秋时朋友间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中秋除了吃月饼、赏月,还有赏桂花、桂花酒的习俗。在古时候桂花开放的花青就在农历8月左右所以农历8月又称桂月在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桂花的气息再加上美味可口的桂花蜜酒,合家欢庆、甜甜蜜蜜这才是最快乐的。
吃月饼相传在元朝末年有一位明朝的开国元勋刘伯温那时他想让人们团结起来推翻元末的统治,刘伯温就想到了一条妙计。他先到处散布流言说冬温流行,家家户户必须在中秋夜买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传染。后来人们发现月饼中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人们就在中秋之夜团结一心,发起了起义战争,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8月15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诗《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吃月饼一起寓意团团圆圆。吃月饼是人们喜欢的一种美食这种美食常常在中秋时出现在人们的手上。月饼虽然美味但是月饼却有着不同的意思和味道。
中秋月饼是中国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中国民间美食的起源,阅兵本周是美食但它美的味道却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中秋节是人们最喜欢,最难忘的日子。
家乡的风俗作文8
早上,我提着我的手工灯笼满心欢喜的来到了多彩而又美丽的学校。
你知道为什么我提着灯笼吗?因为今天是元宵节,我们班同学都带了灯笼。老师说:“下午有猜字迷活动,而且是整一个下午。”“哇哇哇——”霎时,整伞班的同学像一只只蜜蜂样叫个不停。
终于等到了下午。老师给了我门班每个人一大张纸,说:“只要猜迷对了一个,就能得到一个印章。印章可以换礼物。
下午之后我们班三五成群一起去猜谜。下去到一楼后,映入眼帘的是许许多多的'各式各样的灯笼,和五颜六色的色彩缤纷的纸迷,我跑来跑去差不多一个小时了才猜对两个。我心里想:要不先换一点东西吧。于是我去换了两个礼物,之后我打算玩一会儿游戏,不猜灯谜了,于是我就找了一个叫你演我演的游戏,游戏是两个人参加,一个人演一个人猜,演的人根据指定的词语表演,可以说话,但不能说要演的词语。
我找到了我们组的导学长,我说:“我们去玩你演我猜吧!”“好。”“可是在哪呢?”他说,“在那边。”我开心的说。于是我和他去了那里。我演他猜。我抽到一个“孙悟空。”我说:“我是一个
西游记里最厉害的那个。”他一下说:“是孙悟空!”“对”我说。我们两个都觉很简单就又玩了两次。最后礼物卖完了,就没换了。
我今天非常的开心!
家乡的风俗作文9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我的家乡就用隆重的仪式迎接着这个端午节的到来。家乡的风俗有不少,不过在家乡的这些风俗之中,家乡的端午节是最为隆重,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
端午节,清晨河面上的水雾还在荡漾着,不过随着人群的集中,这些水雾悄然的散去。等到一阵阵的鼓声响起,家乡的那一条河流上已经停放了不少的龙舟,河两岸也都挤满了前来观看划龙舟比赛的人群。
在鼓声中,换龙舟比赛的所有准备全都齐全,所有的划龙舟的选手也都上了船。等到时辰一到,三声鼓声响起,随后一声尖锐的枪声响起,河道里所有的龙舟一时间全都争先恐后的向前追逐起来。家乡热闹的端午节,随着划龙舟比赛开始渐渐进入到高潮阶段。
在整个划龙舟比赛的过程中,在场的所有人都显得无比的激动,口号声,欢呼声,惊叫声在同一时间响起。让整个场面都热闹至极,所有人的脸上都充满着兴奋与激动,大家都在等待着划龙舟比赛结束,然后看到今年划龙舟比赛的冠军。
每一年家乡的端午节都会为划龙舟比赛的冠军送给上一份大礼,这份大礼可是不少人都想争夺的。
随着划龙舟比赛结束,人们等来了冠军,接着河两边的`人群也就都一一散去。你们可不要以为我家乡的端午节就此结束了,当然还没有的,在家乡的晚上,街道两旁都亮着彩灯,不少的商铺上摆着大大小小的粽子,整个街道上都热闹极了。晚上的人们也都从家里出来,都置身在这条热闹又繁华的街道,在这一天结束的最后时刻感受着端午的精彩。
今年的端午节又过去了,我的心里立即期待起了明年的端午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国有句俗话:“年小十五大”,说明正月十五和过年一样隆重。“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元宵也叫汤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汤圆,有些地方还会猜灯谜以示庆祝。
元宵节这天,人们一般会自己做元宵,一是高兴,二是有趣。我想“元宵”这个“元”和团圆的“圆”是谐音,大概就是把元宵搓得圆圆,一家人更能团团圆圆了。
做元宵时,要先取一小坨糯米糕在手中搓圆,然后捏一个小窝,再舀一勺馅料在小窝里。元宵里可以加入各种馅儿:芝麻、豆沙、果仁、盐菜、肉馅等。装好了馅儿,小心地封住口,双手均匀用力把它搓圆就好了。你还别说,搓汤圆也是一项技术活!如果你不会做的话,不但搓不圆,而且还会把馅儿搓出来。好不容易包好元宵,将它放入锅中水煮,直到一个个漂浮起来,就说明熟透了。煮熟的元宵一个个白白的、胖胖的,像雪球。
我最喜欢吃芝麻馅儿的元宵,又香又甜,口感丝滑,一下子就能吞进肚子里去了。
除了好吃的,元宵节这天大街上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在办喜事一样,热闹而美丽。这一天还可以猜灯谜看花灯:在灯笼下贴上一张张灯谜,观花灯,动脑筋,如果猜正确了还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礼物,真是一举多得啊!
热闹了的'元宵节落幕,新年就彻底过完了,迎接我们的就是新一年的新日子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蹒跚学步的小孩子,劳碌奔波的大孩子,白发苍苍的老孩子,提到拗九粥,谁不是嘴里就立即生出那香甜软糯的滋味呢?相传,有一位孝顺的孩子名叫目连。担心为牢中母亲送的吃食全被看阴牢狱卒吃掉,于是用数种食材煮成甜粥,再在表面上洒上黑芝麻让狱卒误以为是乌垢不敢吃,粥才得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因为目连浓厚的孝心感动了百姓,而这天正好是正月二十九,所以拗九粥从此成了我们家乡特有的风俗。
以前,总看到外婆一人坐在矮凳上,一碗杂米一个盆,半天时间筛选,半天时间淘米。在煤炉子上煮一夜,第二天一睁眼,用勺子轻搅两下,晶莹剔透的糯米散发着软玉似的亮光,乌黑铮亮的.黑米流露着古铜的色泽,红枣已有三四倍大,桂圆、马蹄、花生也悄无声息地融进了浓香中。高捧一碗,大口灌下。让杂米的轻糯,红糖的甜腻,马蹄的清爽顺喉而下,一口气喝上几碗才算过瘾。
就这么喝着拗九粥长大的我,看到外婆的满头青丝不知不觉已成了苍苍白发。今年拗九节就让我来为你熬粥吧!说干就干,我买回了食材,回忆着外婆旧日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淘洗起来,熬煮正式开始了!大火烧开,小火慢炖。“咕噜咕噜”“吱滋吱滋”这不是熬粥,这是一场小型家庭音乐会。数分钟后,一股烧焦的糊味扑鼻而来。我方才慌忙地打开锅盖,往锅里探了探头,不禁吓了一跳。这锅中水是水,豆是豆,“伤痕累累”……“唉,做拗九粥怎么这么难啊?我努力了这么久还做成这样……要不,算了?”我在心中默默打起了退堂鼓,正当我准备收拾“战场”,猛一回头,妈妈神不知鬼不觉地站在我身后。“外婆喝得不是区区一碗拗九粥,还是你一片赤诚的孝心啊!”妈妈语重心长道,“别气馁,我们重头来过。”揣着对外婆的感恩之心,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成功了!外婆默默无言地品着粥,两粒珍珠般晶莹剔透的东西滑过她历经沧桑的脸,“嘀嗒”落进了粥里,但她笑了。
浓浓拗九粥,深深感恩情。不仅是拗九粥,各地的特色民俗各有千秋。让我们一起好好传承、保护、尊重传统文化。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我们国家的节日有很多,比如:六一儿童节、五一劳动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但是我最喜欢的就要属正月十五元宵节了。
我的家乡每到元宵节这一天,就要吃元宵。先准备好材料:糯米粉、馅料(蓝莓酱,草莓酱等等)。先加入水和糯米粉揉成面团,然后稍微醒一醒,醒完后,就要制作元宵了,把大面团分成好几个小面团,把小面团压扁,再在里面加入馅料,我包了好几个汤圆,但是都失败了,不是馅太少,就是馅太多,要不然就是没有包好,都露出来馅了。后来,我向妈妈请教了一下,妈妈边做边向我说,听了妈妈说的话后,我成功包出了汤圆,后来,我包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了。包完后就要下锅煮了,先把水烧开,然后把汤圆下里面。煮到你觉得软软糯糯的就行了。在等待的时间里,我对锅中的一切只能是猜测:汤圆必定大了两三倍了吧,汤也有了汤圆的味道了吧。想着想着,锅开了,上面飘着汤圆的香味,忍不住让人多吃几口。把汤圆盛在碗里,我看着这些汤圆,情不自禁地用汤匙盛了一个汤圆,刚想往嘴里送,妈妈说道:"一会儿再吃,刚做好的太热了。"虽然听了妈妈的'话,但是汤圆好像在让我把它吃掉,我不禁张开了嘴,把汤圆放进了嘴里,"啊,好烫啊!"我不禁又大叫了一声,我赶忙把汤圆吐了出来,过了好一会儿,汤圆有些凉了,我才把汤圆送进嘴里,软软糯糯的太好吃了,里面的馅也好吃,不一会儿,我就吃了两碗,听妈妈说,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晚上,我们在赏花灯,上面的图案各式各样,还有猜灯谜,我抽选了一张字谜,上面写着"一头牛被吞了牛尾巴",我一想,答道:"告!是告!"妈妈说我答对了,我特别高兴,于是又猜了下一个"顺着念,采花蜜;倒着念,比蜜甜”,我一想,肯定是蜜蜂,于是答道:"是蜜蜂。"我又答对了,一轮下来,属我答对的多。
元宵节可以赏花灯,吃汤圆,还有多种活动,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我们天门的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的讨论声音大得盖过了汽车的喧嚣声。
我立马打了通电话,戏谑地说道:“手术刀同志,请快到陆羽广场来。”“诶!等等,我……”她还没说完,我便挂了电话,我站在角落看着眼前的人们:有的人太矮了,拼命地往上跳,想看到那壮丽的景象;有的人太胖被卡在中间,进不去出不来;有的'人拼命往里面挤;有的人受不了,闹着要从里面出去……什么?你问我这是在干什么?哦,对了,忘记告诉你了,今年是闰年,我们天门举办了四年一度的元宵表演,这可是天门的习俗呢!
过了一会儿,那位“手术刀同志”赶了过来气愤地问:“什么事这么急,你知道我多忙吗?”“走,看表演去,我敢打赌你绝对没看过这么热闹的场面。”我拖着她往人群里走,我心想:这下一定让你来了不后悔。
我们成功挤进人群,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果然来对地方了,这地儿啊,可真是年味十足啊!”我的闺蜜激动的握着我的手说。彩莲船、舞龙灯、舞狮……这些我们只能在课文中看见的景象,在现实中也见到了!我们相视一笑。只见那龙,快速地舞动着,有节奏地跟着绣球摇摆,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不得不说,这些人的配合简直妙极了,周围的人连连拍手叫好。
还有彩莲船,左边一男,右边一女,站在“船”边,“船”上,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坐”在被装饰得花里胡哨的船上笑容满面,如花似玉。
“呀!这不是舞狮么?”“哈哈,还真是,我没想到以前看得十分枯燥的文章,现在竟如此栩栩如生。”说完我们的目光一起投向了舞狮,舞狮的人很默契很配合。我的心情由淡定到讶异:天哪,为什么这么默契?是神仙吗?狮子上蹿下跳,每一步都是极大的挑战!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哄声,我问朋友:“他们这么配合,为什么我们不能?”她笑笑:“其实很默契啊,是你没发现,拜托,我们相处六年了!”我赞同地点点头。
这天的“闹元宵”结束了,人群陆续地离开,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人生中第一次看舞龙、舞狮这些,但这个第一次将变成过往,相信接下来的精彩会越来越多!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每逢端午节,我的家乡——浙江金华都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上吊唁屈原。渔民们划着小船,在江面上来回穿梭,打捞屈原真身。几名渔民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扔进河里,说鱼龙虾螃蟹吃饱了就不咬曲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太医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在河里,说是要用这药把龙水兽弄昏,免得伤了曲太医。这些后来就发展成了今天的端午节习俗。
说起龙舟赛,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我永远忘不了……
五月初五,人们早起,聚集在乌江边。比赛还没开始,岸边就已经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人们已经将一条长长的河岸围了内外三层!为了找个好地方,我和妈妈几乎挤破了脑袋!比赛开始了!人们兴奋地看向东方。 “轰——轰——轰!”乌江远处,渐渐传来低沉的鼓声,夹杂着铿锵有力的口号声。近一点,近一点!隐约看到五六艘龙舟向这边驶来,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
龙舟龙头高高扬起,通体闪耀着七彩光芒,宛如一条腾龙穿云破雾。划船的壮汉们喊着响亮的口号,手上的动作整齐划一。几艘船速度相等,相互追逐,人化龙,龙似神,矫健的龙在江面上激起一排排白色的波浪。身后的人群欢呼起来,为他们的.龙舟队鼓掌喝彩。相机和手机拍照的声音不断响起,所有人都想留住这难忘的镜头。龙舟从我们面前驶过的那一刻,我什至看到了划船的壮汉手臂上紧绷的肌肉和鼓手额头上豆大的汗珠。
不难看出,他们已经很累了,龙舟的速度也慢了下来,但他们依然在坚持,用口号鼓励自己,用尽全力冲向终点!乌江上,这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比赛结束,人群缓缓“退去”,河岸也渐渐安静下来。我和妈妈走在岸边,岸边的广播里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的历史……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一句话二十三烙火烧。
在腊月二十三,我们家也与别人家一样,都要烙火烧,火烧与馅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烙得脆脆的面皮与中间那鲜嫩可口的馅,只是回想起来就又觉得饮肚子里的馋虫被勾起来了。
腊月二十三早上刚醒来就就能闻到已经快好了的'火烧,还能听到正在厨房忙碌的爸爸妈妈的声音。
起了床。便看到把已经好了的火烧往外端的爸爸,爸爸把火烧放在桌上看见了我于是对我说:“快去喊你姐姐出来吃火烧。”叫醒了姐姐后。使看见那正在冒热气的火烧,我想也不就拿起一个吃了起来。咬上一口,那味儿真是好极了!不说那迷人的香气,也不说那诱人的色泽,还不说那酥脆的表皮。只说那美味的馅儿就令人难以自拔。
我三下五除二的吃捕掉了这个火烧,爸便无奈的说:“怎么不等它凉一点再吃呢?”我这时才反映过来那真的很热。
不过,那天我非常开心。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6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14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5-20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7
家乡风俗作文06-29
家乡风俗作文05-13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7-28
家乡的风俗02-21
家乡风俗的小学作文11-13
【热】家乡的风俗作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