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写景作文>家乡的特产作文

家乡的特产作文

时间:2024-08-04 16:26:03 写景作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特产作文15篇[精]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特产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的特产作文15篇[精]

家乡的特产作文1

  我的老家在樟村,樟村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那里不但风景优美,还出产名贵的药材——贝母。它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

  每当秋天,人们把地下的贝母种子掘起来,重新一行一行整齐地种下去。到明年的春天,再把一部分的贝母掘起来而把-另一部分依旧留在地里,作为种子。

  听爷爷说:“一个贝母种下去只能生两个,原来的贝母却烂掉了。所以说贝母的发展特别慢,这也更显得它的珍贵。上几年每斤贝母能卖一百多元钱,使许多老家的农民发了财。

  春天,远远望去地里到处都是一片绿油油的贝母干,开着把白白的花,绿白相间,显得格外优雅美丽!

  我的家乡在海丰,那儿算半个城市,要说我家乡的特产可多了,最著名的.还是咸茶,无聊的时候,喝上一碗咸茶,下花生,黑芝麻等。保证你喝了还想喝。 家乡的咸茶,有着淡淡的薄荷香味,闻起来香,喝起来滋味更不错。如果你想喝,那么请来我的家乡,随时欢迎。

家乡的特产作文2

  秦岭最美是商洛,商洛最驰名的土特产是核桃。我的老家就盛产核桃。

  我家门口生长着一株150年树龄的大核桃树,树高约23米,粗5.8米,树冠雄伟,占地将近0.3亩,爷爷、爸爸和我,三代人都曾在树下乘凉,做游戏。

  爷爷告诉我,核桃树一般2-3月发芽,4-5月开花,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下垂,雌花序簇状顶生、直立、风媒传粉,5月中旬核桃开始迅速成长,8-9月果实开始成熟。

  暑假期间,我回家避暑,和几个小伙伴外出玩耍,摘了几个核桃,细细观察,核桃的果实接近球体。外果皮肉质呈深绿色,非常光滑,去皮后,内果皮骨质坚硬,呈棕褐色,表面布满凹凸不平的皱棱,两条纵棱凸起,内部被一层隔皮分成两瓣核桃仁。

  开学不久,爷爷从老家给我带来满满一袋核桃,我吃了几个,又油又香,好吃极了。为了了解更多关于核桃的知识,我开始查阅资料,从而得知:核桃的药用价值也很高,中医应用广泛,祖国医学认为核桃性温、味甘、无毒,有健康、补血、润肺、养神之功效;而《神农本草经》中又将核桃列为久服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上品;唐代孟诜著《食疗本草》中讲道,吃核桃仁可以开胃、通润血脉,使骨肉细腻;宋代刘翰等写的《开宝本草》中著核桃仁食之肥健、润肌、黑须发,多食利小水;就连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述,核桃仁有补血养气、润燥化痰、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咳、脚腰重疼等功效。

  核桃的`果实营养十分丰富。核桃仁含脂肪63%,最高达80%,含有蛋白质17%-27%,碳水化合物10.7%,粗纤维5.8%,灰分1.5%,及钙、磷、镁、锰、铁、铬、碘等矿物质和胡萝卜素、维生素B、E、尼克酸等,所以,核桃又被人们誉为“营养宝库”。

  核桃极易生长,营养丰富,它正如商洛人民一样默默奉献、朴实无华,啊!家乡的核桃,我爱你!

家乡的特产作文3

  我的家乡在陕西榆林,我爱家乡的大红枣。

  农历三月,枣树发芽。四月,枣树开花。枣花有小鸡的眼睛大小,嫩黄嫩黄的枣花非常不起眼,但是非常多。枣树叶子是一簇一簇的,一串叶子十多片,一片叶子一簇花,一树的'叶子一树的花。花儿次第开放,延绵月余。花期来到的时候,田野中充满了浓郁的花香,香甜香甜的。开花期是蜜蜂采蜜最忙的时候,在所有花蜜中,枣花蜜的品质是最优质的。

  到了九月,枣子成熟了,一串串红枣挂在枝头像是一颗颗的红色玛瑙。因为个大,形如狗头所以才叫狗头枣。

  最难忘的要数狗头枣的味道了,你摘一个咬一口,脆脆的,十分爽口,甜甜的,沁人心脾,这样脆这样甜,真叫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家乡的特产作文4

  我的家乡在山东,那里风光秀丽,景色怡人。还盛产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土特产——花生。

  花生可是我们家乡最有名的土特产了。每年到了秋天,到了花生成熟的时候,每家每户院子里,屋顶上晒得全是花生。我们家乡还给花生起了一个别名叫“萝参”,意思是说花生的营养很丰富。我家乡的花生有两种颜色的外壳:土黄色和深褐色。在这两种不同颜色的壳内,有两种颜色的花生豆,很有趣吧!当你剥开一个个像胖娃娃一样的花生,把花生仁儿放到嘴里会感到香香脆脆的非常好吃。

  到了我的家乡,你还可以品尝到花生饼,也是香香脆脆的,我相信你一定会喜欢的.。

  怎么样?我的家乡不错吧!对了,我家乡的人都很好客,如果你去了,一定会端出好吃的花生招待你的,到我的家乡来做客吧!

家乡的特产作文5

  我的妈妈和爸爸都是内蒙古人,我的家乡在内蒙古,内蒙古有一项特产非常有名,那就是内蒙古风干牛肉。

  牛肉干时内蒙古特产,被誉为成吉思汗行军粮,携带方便,有丰富的营养。他选用大草原优质无污染新鲜牛肉,结合蒙古传统手工与现代先进工艺制作而成。时居家路由办公的饮食佳品。

  牛肉干原料是大草原上的'优质牛肉。它的制作工艺极其特别草原上的空气函令而干燥,将新鲜的牛肉,在自然环境中冷冻,然后再通风的环境悬挂4-5个月,这样的工艺不仅是肉中的水分全无,油分也失散掉了,而且肉质变得相对松散,香味也凝结得愈发浓厚,然后浸泡入味再烤干即成,吃起来口味独特。

  我吃过牛肉干,他被风干过,特别有韧性,咬上一口就很难撕下来。吃完以后感觉嘴里咸咸的,想吃第二个,吃完一条又想吃一条,咸了,去喝几杯水,这时你就饱了。

  而且,探访亲友的时候吧牛肉干当做礼品也很好。我在内蒙古的亲人,每次听说我来,就要给我几包,走的时候也要带上几包。

  牛肉干,那么好吃,真是回味无穷。

  老师点评:写风干牛肉,不仅写出它的特点,还告诉读者有关风干牛肉的传说,成吉思汗的大名给风干牛肉增色不少。由于你亲自尝过这种特产,所以能把它的口感写得很清楚,这是你习作的特色。

家乡的特产作文6

  我的家乡在顺德大良,那里有许多美味的土特产,比如说:双皮奶、牛乳、南乳花生等,让我来介绍介绍吧!

  双皮奶,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它有两层,第一层甘甜,第二层柔嫩,那甘甜可和糖媲美,但又不腻;那柔嫩,可和豆腐脑媲美,但它却带着一种香甜,回味无穷。

  牛乳,顾名思义,就是用牛奶做的奶制品。从牛奶起经过好几道工序,滑而不腻的牛乳就做好了,好的牛乳是用手工做的,那种牛乳才不失传统之味。

  龙耳,是北方的叫法,因形状酷似耳朵,其味又百变而得名。龙耳,经过李禧记的改良,又香又脆又多味,有南乳味、原味、芝麻味,十分多样化。

  南乳花生,有着南方的味道,精选大粒,3~4颗以上的花生,经过多道工序,让你吃一粒,就口有余香,让你恨不得再吃一粒,一粒又一粒,一包转眼间就吃完了。

  我爱顺德的人民,是他们用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如此多的'土特产。它们非常好吃,可我们有没有想过那是经过几代人之手传下来的呢?

  我爱大良,我爱顺德,但我更爱祖国和劳动人民,祖国给了我们生活,劳动人民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我爱家乡的土特产。

家乡的特产作文7

  中国的杨梅,最好的要数我们家乡仙居产的了。

  杨梅圆圆的,它的颜色比深红深那么一点点,比黑又浅那么一点点。它的颗粒非常饱满,靠近核的地方,是一簇簇直的、白中带红、细细的晶体状的筋;而外表,则是呈一粒粒小水滴状的圆点。许许多多晶莹饱满的颗粒,紧密地围绕着一个核,就构成了一颗甜中带酸、散发着一股清香,健康美味的杨梅了。

  因为杨梅是红红的,所以我就叫它“小红”了。仙居的“小红”分为两类,一类是荸荠种,个头较小,和一个一元硬币的直径差不多,成熟期较早。你别看它个小,其味道可不亚于林海音《苦念北平》中描写的“冰糖包葡萄”的味道。另一类是东魁,个头小的和乒乓球差不多,再大的比乒乓球还要大,东魁的成熟期比荸荠种的要晚。东魁杨梅并不是“四肢发达,味道简单”,它的个头可不是白长的,它酸味更少甜味更足,一口咬进去满嘴的清新酸甜味道,满足了更多人的味蕾要求。

  “小红”不仅味道好,还有医疗养生价值。消化不好的人,吃了“小红”,就会有助于消除积食,通畅肠道。而很多病,都是由于消化不良引起的哦,从这个角度说,那“小红”可谓可以“医治百病”。

  “小红”还可以榨成杨梅汁或者煮成杨梅汁,夏日里,把杨梅汁冰冻起来可以消暑。想像一下,如果在炎炎夏日,能够喝上一杯红彤彤、酸爽爽、冰冰凉的杨梅汁,那是多么的惬意啊!杨梅还可以酿成杨梅酒、晒成杨梅干,还有当地的'村民将杨梅与美食结合在一起,开发出新的菜品……六七月份,我们仙居还会举办美食节,有许多外地的宾客千里迢迢来到仙居,就为一品仙居杨梅的味道。

  吃杨梅的同时,如果能够亲自体验一下摘杨梅的感觉,一边摘、一边吃,让杨梅的清新、鲜美与大汗淋漓的畅快结合起来,那是别样的一份感受。

  来我们仙居吃杨梅吧!

家乡的特产作文8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谷城县。家乡的酸菜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乾隆年间的方志记载,明末清初,酸菜就在家乡广泛流传。

  酸菜呈“带”形,通常有20或25厘米长。酸菜的颜色并不绚丽多彩,翠绿的叶片,洁白的叶杆,看到它就想起家乡的乡土人情。

  盛夏,喝上一碗冰凉的酸汤,会生津止渴。严冬,喝上一碗热乎乎的.酸汤,你会感觉寒气四散。

  酸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做,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准备一些水分充足的青菜或白菜、一只玻璃罐子和一些玉米面。用清水漂洗菜叶数次,用80℃或60℃的温开水煮5—8分钟,然后捞起,挤掉水分,用玉米面,加入一些温开水,做成面汤,均匀撒在菜叶上,最后放入一只罐子中,在罐子中放入少许酸汤种(就是已经做好的酸汤分泌出的“液体”),放在火灶边,加热发酵。加热期间千万不能揭开盖子,要不然会影响“酸”味,因为乳酸菌是厌氧细菌。过一个星期后,把罐子移至阴凉之处存放,可保存1—3个月,仍风味独特。吃的时候,要先从酸汤中捞起酸菜,用清水去一部分“酸味”,接着就可以做各种菜肴了,如果你在煮四季豆汤时,放入一些细末酸菜,加上调味品,这道菜便酸而不涩,生津止渴,消气提神。

  酸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含有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特别含有一种谷酸素,对骨骼的发育很有帮助。多年来,家乡人民不断改进酸菜的制作方法、吃法。我想,在不久的将来,酸菜就会走出家乡山门,走向更远。

家乡的特产作文9

  我喜欢吃驰名中外的吐鲁番葡萄,也喜欢吃酥脆可口的河北雪梨,但我更爱吃家乡那香甜可口的小野果。

  阳春三月,绿树成荫,当漫山遍野开满了野花,天气暖和得穿不住棉袄时,满山的茶苞也熟了。一放学,我们一群孩子就每人挎一只篮子,到山上去摘茶苞。茶苞大的像拳头,小的像鸡蛋,尚未脱去胎衣的通体银白,已脱去胎衣的晶莹剔透,可爱极了。摘一个放在嘴里,啊,脆脆的,甜甜的,大概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好吃的野果了,何况还是免费的。大伙七手八脚,一会儿就把一棵棵树上的茶苞摘了个精光,边摘边不时地把茶苞放人嘴里。等到篮子装满时,肚子也装不下了,大伙这才恋恋不舍地往家赶。

  到了四五月间,漫山遍野的樱桃树又把它的果实骄傲地展示出来了。那一树树樱桃结得非常密,一串串,一簇簇,挨挨挤挤地挂在枝头,还没熟透的樱桃青里透红,熟透了的红得发黑。摘一把放在手里,一粒粒圆滚滚的,光溜溜的,足有小指头大小:用两只手指捏起一粒放在嘴里轻轻一咬,那种甜味儿,能让人感到生活都是甜的。这时节,不管男女老少都会争先恐后地来到树下,大把大把地摘下樱桃,尽情享受这大自然的恩赐。

  秋天,正是丰收的`季节。大人们正忙着抢收,小孩子们放学后不到天黑绝不肯回家。这时节,最吸引我们的还是山中的八月瓜。八月瓜结在高挂在树上的藤儿上,几个一串,大的有手电筒粗。一到成熟的时节,它们就咧开了大口,露出自己肚子里白色的瓤子,里面还点缀着一些黑色的籽,好看极了。我们像猴子一样攀上树去摘下几个,接着便迫不及待地将已敞开肚皮的瓜彻底剥开,将那软绵绵的瓤子(我们称之为肉)送进嘴里,轻轻地抿上一口,哇,好甜啊!只是那挨着皮的瓜瓤稍微有点苦,不过我觉得苦得恰到好处。品尝八月瓜,就像品尝人生一样,有苦也有甜。

  当然,八月瓜好吃却很难摘到。山中还有其他的野果子等着我们,什么野葡萄、野核桃、野栗子呀,什么称猴桃、苦李子呀,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儿来的小玩意儿,每一种都足以让我们一饱口福,敞开肚皮吃个痛快。

  冬天,天气渐渐冷了起来,各种动物都躲起来越冬了,好吃的野果却仍为我们留着。偶尔一次寒流过去,棠梨树上结了冰,远看那些黄澄澄的棠梨就像一串串的珍珠玛瑙,美丽极了。我们把它摘下来,放在嘴里一咬,发出“咯嘣咯嘣”的脆响,那味道酸酸的,甜甜的,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放开喉咙唱一曲:“都说冰糖葫芦儿酸……”

  家乡的野果四季不断,它们不仅陪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也让我最先品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家乡的野果默默无闻,可我爱它,胜过任何水果。

家乡的特产作文10

  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我最喜欢自己家乡的杨梅。因为那里成熟了的杨梅特别甜。

  家乡的杨梅园四周都是茂密的杨梅树。漫山遍野的杨梅树密密麻麻,枝头长满了红红的杨梅,碧绿枝叶撑开后,真像五彩的大花伞。老的杨梅树枝繁叶茂,年年结果,从不停下来歇歇脚。而且老杨梅树结出的果实肉厚,味甜,色红,闻名全市。难怪在端午节前后,大家不约而同地提着竹篮到这里摘杨梅。杨梅树上结满了汤圆一样的杨梅,有的白中带红,有的晶莹剔透的暗红,还有的是绿中带白看上去垂涎三尺。我最喜欢那紫中带黑的“杨梅王子”,有的人称它们“火炭杨梅”,它的味道是最佳的。

  杨梅树高大,我们小孩子无法摘下,只能站在树底下一手用竹钩子把枝条钩下来,一手小心翼翼地摘下最红的杨梅,轻轻地放在篮子里。有时我不小心使劲地把枝条往下拉,杨梅就一个劲地掉下来,像淘气的小朋友似的.往山脚奔跑,你怎么也追不到它。看,果农们各自都忙着摘杨梅,捡杨梅。我和家人去摘杨梅,左邻右舍也去摘杨梅,有的架着梯子在摘,有的爬到树上摘。人们边摘边吃,到处是一片欢声笑语。我也情不自禁地选一颗又大又圆的放到嘴里吃了起来,兴奋地叫了起来:“哇!”好甜啊!"

  不一会儿,我竹篓里的杨梅越来越多,越来越满。只见果农们把摘下的一担担杨梅挑到家里,装在塑料筐里,装到汽车上,有的运到外国去,有的运到上海大城市去,有的运到丽水各个水果店去,还有的送亲朋好友,人们的脸上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人们全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一边乘凉,一边吃杨梅,既解渴又解暑。他们还把剩下的杨梅晒成杨梅干,做成杨梅酒,如果你到那里去,热情好客的老乡准会让你们吃个够。

  杨梅是家乡的特产,能给家乡的人们带来快乐和幸福,让大家走上致富的道路。

家乡的特产作文11

  我的家乡在温州,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还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特产小吃。比如说有:瓯柑、杨梅、瓯绣、瓯塑.....

  瓯柑是温州的最著名的特产。风味独特,初食时有微苦,肉质柔软多汁,清甜可口。温州民间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的美谈。瓯柑历史悠久,距今至少有一千多年。主要集中瓯海的梧田、三??一带。

  宋元明清时被朝廷列为贡品。并有“有林皆桔树,无水不荷花”的'诗句。

  瓯柑经久不衰,不断发展。至今,已名传全球,远销国内外,深受人们喜爱,在国际市场享有较大名誉。

  这就是我们的故乡——温州,漂亮的温州!

家乡的特产作文12

  听说江阴西门桥下的马蹄酥十分有名。周日那天,我和爸爸便前往西门寻找这家店。果然,我们在一条小马路上找到了这家店。

  “天哪!”马蹄酥的品种还真是不少,有的如拳头那么大,有的像一个碗口;有的是瓜子仁馅的,还有的.是核桃仁馅的……看得我眼花缭乱,难以抉择,最终选中了一个核桃仁馅的。

  回到家,我立即打开包装。瞧,马蹄酥裹着一件土黄色的外衣,四周厚,中间薄,还被均匀地分成了十多份,好似一朵盛开的菊花,又宛如一个展开的烟花,煞是好看;银黄色的面饼与黑色的豆沙交相辉映,一粒粒芝麻如天女散花般撒落在上面;芝麻间镶嵌着一粒粒香喷喷的南瓜子肉,交融在银黄色面饼中的豆沙,拼命地从缝隙中挣脱出来,就像快要把面饼给胀破了一般。有诗为证:“乍经面起还留迹,不踏花蹄也自香。”

  我用嗅觉灵敏的鼻子深深一吸,一股豆沙的香气扑鼻而来,所有香甜的滋味融合在了一起,这的确是一份家乡的完美美食。我闻着享受着……

  真的,真的忍不住了!我轻轻捏下一小块马蹄酥放入嘴中,酥酥的,香香的芝麻味在唇齿之间来回穿梭,一不小心嚼破了一粒白芝麻,瞬间,芝麻浓浓的香味,在我的嘴中立马蔓延了开来,这一小块马蹄酥完全是芝麻味,仿佛满嘴都是芝麻香。

  我又张嘴咬上一口,哇!配料还真不少,嗯!咬到了核桃。我将马蹄酥含在嘴中细细咀嚼,一股豆沙的甜味,融汇着核桃仁特有的脆香,在舌尖的味蕾上蔓延开来:豆沙甜而不腻,面饼脆而且酥,我将嚼碎的马蹄酥咽入了胃中,顿时,使我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

  “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江阴不吃马蹄酥会遗憾!”

家乡的特产作文13

  寒风一起,童稚的心最开心的期待就是过年。过年时,最开心的事就是跟着姥姥去作坊做年糕。刚成品的年糕,香气四溢,姥姥会在一小段年糕上撒上红糖,甜和香,裹挟着冬天里的我,热乎,烫手,递给迫不及待等在一边的我……

  做年糕的小作坊热气腾腾,混乱而热闹。好几个加工点前都站着围着围裙的老爷爷和老奶奶,脸上淌着汗,一边干活一边冷不丁地爆出几句方言,引发大家的哄堂大笑。一张张黝黑的脸上,一双双深陷的眼,有莫名的感动和亲切。

  我帮着姥姥把一大袋大米拎进作坊,心花怒放,啊啊,又能吃上刚出炉的年糕了。洗干净的大米被送进蒸锅里蒸,一时间小作坊便烟雾缭绕,不一会米的清香便沁人心脾。老奶奶将木盖揭开,满屋的米香让人沉醉。一部分蒸熟的大米倒进机器中搅拌,剩下的`一些则被送到作坊的石槽中,两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光着膀子开始噼里啪啦轮番敲打,还不时乘着空隙将那年糕翻面。经过机器搅拌和捶打后的年糕已经变得很有筋骨与粘性了。肩上搭着围巾的一个老爷爷便从机器下面将通道打开,半成型的年糕就这样缓慢地滑进下面的木桶里了。这时,心急的我早已经迫不及待,常忍不住不顾烫手抢先去揪一块来尝鲜。

  半成型年糕的木桶被搬到另一个机器前,粘稠的米糊经过机器的挤压,成了长条状,机器徐徐吐出年糕条,老爷爷瞅准时机将从机器里出来的年糕干脆利落一分为二。姥姥让我找了个竹架,把年糕放到竹架上晾晒。整排的年糕摆完后,姥姥把一段年糕递给我,同时从怀中变戏法似的掏出一个袋子,把里面的红糖撒了一些在年糕上,按捺不住等待已久的心,一口咬下去,啊呜!姥姥望着我笑,一脸宠溺,她的笑容就仿佛这甜而不腻的年糕芬芳。

  拽着姥姥的衣襟,心满意足地走出小作坊,走过小巷,还没到家,我手里长长的年糕早已落入肚中。

  现在,街上的年糕店里,一节节的年糕规规矩矩地躺在四四方方的盒子里,像被关在监狱中的囚犯,吃起来,再无清香,只是粘齿。这时候我就会无比的想念小时候姥姥家大米做的年糕,记忆里无法复制的温暖。

  有一次,偶尔在小巷一家不起眼的小铺子里吃到一碗年糕,甜得那么自然。当那种熟悉的味道滑过食道,我似乎看见我的姥姥,后面跟着矮矮的我,消失在另一条巷子中……

家乡的特产作文14

  春节的时候,我去奶奶家拜年,在小房间的墙壁上看见一顶草帽,吸引到了我。那草帽的帽檐上绣着一排小老虎,穿着花衣服,好像是正赶着去看冬奥会,为中国体育健儿呐喊助威呢!我情不自禁地戴起了草帽。

  奶奶看见了,对我说:“既然你那么喜欢草帽,你就尝试自己做一顶吧!”我爽快地答应了。

  只见奶奶从储物间拿出了一沓花片、剪刀,找出了模板。奶奶熟练地拿起模板,摁在花片上,用记号笔画出图案,我也像模像样地学了起来。在画的过程中,一些难画的地方我总是画的歪歪扭扭。我抬头看了看奶奶,奶奶画的速度飞快,我想,奶奶画的这么快,肯定画的不怎么样。真当我得意时,奶奶也画完了,我万万没有想到奶奶画的竟然和图纸上一模一样,再看看我的,简直惨不忍睹。奶奶帮我修改好以后,我就要按图纸剪下来。剪花片看似简单,可剪完后我的手都起水泡了,历尽千辛万苦,花片终于剪完了。奶奶把花片拿到缝纫机上去一片片拼起来,拼完后,帽子的雏形出来了。我恨不得现在就戴上,这时奶奶说:“着啥急呀!得绣完花才算成品。”刚说完,奶奶就拿来各种颜色的线和一枚针,并给我演示如何绣花。我按照奶奶的方法绣了一只冰墩墩。草编活终于完工了!

  就在我欣赏帽子的时候,爷爷走了进来。得知我自己加工了草编活,就给我普及了关于草编的'知识:余姚草编技艺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余姚草编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就已在余姚农村普及,成为当地妇女的一项重要手艺。余姚草编业的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明清时期。草编原料多为就地取材的早稻草和麦秆芯。用早稻草编织的有草鞋、草包等,用麦秆芯编织的有扇、帽等,麦秆扇是新女婿在第一个端午节前送岳父家的必备礼品,而且数量要数十把至上百把,岳父家的亲友邻舍都要分到,以此炫耀女婿的孝心。第二阶段为民国至解放初期。是编织金丝草帽的高峰时期,1925年,法商永兴洋行闻知余姚一带有编织草帽的传统,且技术精湛手艺高超,就将菲律宾所产的金丝草运到余姚长河,发放给附近农妇编织草帽,收购后销往欧美国家。第三阶段为改革开放后至今。随着金丝草帽生产的衰退,余姚草编已向工艺化和多样化发展,原料已不再是金丝草了。

  回家之后,我又去网上查了查资料,余姚特有的技艺还有:盘纽、土布、姚剧……

  我们要把这些技艺都传承下去,不让中国的传统技艺失传。

家乡的特产作文15

  我的家乡在湖南,那里物产丰富是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我的家乡的特产有很多,其中我最爱的是家乡产的蜜桔。

  在乡下,我的老家里几乎每家每户都种了蜜桔树,到了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树叶纷纷突出嫩路的枝叶,在一颗颗树上。为光驱驱的树干添加了一比灵动的气息,蜜桔的花是白色的,很小却又天空中好看极了有一股奇特的香气,墨绿的树叶搭配白色的花朵,远处看好像是夜晚的小星星挂在天空中好看极了。渐渐的蜜桔结果了,他的果实也和蜜桔树一样其貌不扬,是一个个墨绿色的小圆果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蜜桔渐渐的长大,由墨绿色变成翠绿色,再变成黄色。就代表着可以收获蜜桔啦,秋天蜜桔就成了点缀家乡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黄彤彤的果实,圆圆的色,囊壁薄,不易破碎,与果肉较易分离;汗胞粗壮,纺缍形,橙黄色,质柔嫩,果汁多,味浓甜,微酸,且香气浓郁。是居家必备的良品,每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人总是把自家种的最大最好的蜜桔拿出来给客人食用。

  蜜桔浑身都是宝,它还还具有药的功效,蜜桔富含维生素C与柠檬酸有美容、消除疲劳的作用。他还能促进通便,并且可以降低胆固醇。经研究证实,食用柑橘可以降低沉积在动脉血管中的胆固醇,有助于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逆转在鲜柑橘汁中等等好处,记得小时候肚子痛,或者感冒奶奶总会用橘子皮熬水给我喝,效果总是很好。现在想想,蜜桔在我的记忆力是无处不在的,我爱吃蜜桔。这就是我家乡的特产——蜜桔。

【家乡的特产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特产作文03-08

家乡的特产作文02-02

(经典)家乡的特产作文06-01

家乡特产的作文06-01

家乡特产作文04-20

家乡的特产作文(优秀)07-29

介绍家乡特产作文07-12

写家乡的特产作文06-18

家乡的特产作文[热]04-09

家乡的特产作文(推荐)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