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汇总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乡的风俗作文1
“几经磨转豆流浆,点卤成型玉溢香。百姓高官皆喜爱,时当供品给神尝。”这说的不正是美味可口的豆腐吗?古时候,豆腐可是珍品呢!它物美价廉,又不易变质,便于保存,怎会不让人喜爱?腊月二十五,要问谁家豆腐香?当然属咱们家乡了!每逢春节,我们都会做豆腐。
要做出美味可口的豆腐,就要在这天叫村民们集合――毕竟人多力量大嘛!首先,将黄豆做成豆瓣,放入自制的机器加水碾成浆,装在盆里,把豆浆和豆渣一起倒入布里过滤,途中要不停的抖动。不一会儿,豆浆已经被装入了塑料桶,等待加热。全村的儿童都已经迫不及待,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时,豆浆终于被倒入了铁锅中,用柴火开始加热,一直等到它成了甜甜的豆花。将豆花裏好,使劲挤压出多余的水分,盖上木板,不出半个小时,豆腐已经上锅了。现在,要开始煮豆腐了!
我一边焦急的等待豆腐煮熟,一边问正在掌握柴火的奶奶:“奶奶,腊月二十五日这天吃豆腐有什么含义吗?”奶奶的脸被柴火照得通红,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呵呵,这含义可多了,豆腐豆腐,头福头福,象征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呢!而且啊,我们这有个传说,据说玉皇大帝这天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呢!可他哪里会知道,豆腐可是我们人间的美味呢!奶奶那个时候,筷子碰一下豆腐就能多吃半碗饭呢!”原来豆腐还有这样的传说啊!我望着锅中那“白胖子”似的豆腐,下意识地咽了几口唾沫,越发越显得焦急了。
随着豆腐炉中热气腾腾的香味扑地而来,锅中的白气也一个劲的往上冲,惹得孩子们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了”。个个都咽着唾沫,兴奋又焦急地挤在锅旁边,都想第一个品尝豆腐的鲜美。
“出炉喽!”奶奶这一声,好比军官一声令下,“小兵们”争先恐后地赶来,围在奶奶身边,看着她把出炉的.豆腐做成一桌的美食,不出半小时,桌上已经摆满了盛宴:麻婆豆腐、水晶豆腐、豆腐炒肉、豆腐干炒竹笋,还有甜点豆腐花呢!大家个个吃得心满意足,仿佛那个鲜美的滋味还在自己口中,久久难以忘怀,因为这毕竟是“特殊”的味道。
腊月二十五做豆腐的习俗,是我们故乡的味道。我坚信我会陶醉于家乡的传统风俗,是做豆腐,带给了我久久难忘的味道;带给了我过年的喜庆与兴奋;带给了我对家乡的喜爱与赞美!
家乡的风俗作文2
据老一辈所说,祭祖活动的存在是为了纪念已故的祖先,亲戚。从前古时,只是烧纸钱,撒白酒。而发展至今,变得隆重,复杂了许多。
对于大部分地方的人而言,祭祖活动毫无疑问是庄重严肃,一丝不苟的。可在我的家乡,却截然不同,在这里祭祖是红红火火,热闹非凡的。
我们家像人祭祖,并不古板,大约是在清明节和新年的`第一天进行,在这里,人们不拘小节,极少有人会去细细忌日等特别重要的日子。都不约而同的在清明节同新年祭祖,每到这两天,山中遍青烟袅袅,整个小镇仿佛都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
祭祖是一个隆重的活动,过程讲究而又复杂,因此提前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通常心思细腻的老一辈们都会提前个三两天,背上一个大箩筐,到祖先坟的周围探路,割野草,将割的野草放进箩筐中。山中地势陡峭,草木繁茂,若没有事先准备安全隐患,变很大,更好的野草不能丢,需背至山下找一片空旷的地方,像野草放在一起,一把大火将其烧光,据传闻,这样做是因为有人认为祖先坟边的草不是草,而是金银财宝,谁烧谁得财!
祭祖的前一天必须到集市上买几袋钱纸,高香,烛等东西。躺若是放在几年前,还会给大孩子和小孩子买一些火炮,大小不一,花色各异,年年不重样儿。
等到了真正祭祖的日子,就更热闹了,当家的带着一家老小开着小汽车翻上山坡,有时车若走不通,还得下车走山路,孩子们一路上不能跳跳,手牵着手,大人们也有说有笑,好不欢喜。来到坟前,先用小锄头轻轻挖松碑前的土块,在点燃蜡烛插上去,随后便各自分工合作,男人们手持一人高的纸箱,依借烛的火焰点燃,女人们负责一边撕钱指,一边嘴里嘀咕着,有时说:“多拿些钱去享福吧!”有时说:“您在天有灵,神通广大,保佑我们一家平安喜乐……”有时说:“你呀,小时候我受伤,你老护着我……”,孩子们咋找一个安全的地方铺上纸贷,向已逝的祖先们拜年问候,或许下心愿和立下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一片繁忙的景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就连离开时也有讲究,不能走来时的路,老一辈口中这寓意在全新的一年中“不走回头路”
“中国百善孝为先,各地风俗皆新鲜”在中国文化的深海中,祭祖习俗仅仅只是沧海一粟,因此我们更应该热爱民族,不断探索民族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3
春节来了,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春节风俗。我们家乡的风俗就由我来介绍一下吧。
春节的时候,我们家乡不会忘记的`一件事就是在家里和面包饺子,这时候,家里人会想出许多的办法来让家里人幸福,好运。比如说有些人会把一个红枣放进饺子皮让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运。还有一些人把一个杏子放进了饺子皮让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对了,家乡还有一些人玩一种东西来庆祝新年,那就是红红的鞭炮。吃完热乎乎的饺子就会来放鞭炮,人们把鞭炮立在雪堆上点燃了就马上跑去远处看。“砰!砰!砰!”鞭炮炸开一团火焰出了来,代表着红红火火。
这就是家乡的风俗。
我竞争的目标是我原来的职位——班长,原因是我很快乐我也要带给同学们快乐,建立心中快乐星球!
家乡的风俗作文4
今天是大年三十的第29天,因为今年是小年三十。没有第30天,我妈说相当于第30个除夕。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忙着做年夜饭。看到妈妈忙碌的身影,我自告奋勇的对妈妈说:“我来帮忙贴对联吧”。妈妈说:“好吧!”
所以,我先拿了透明胶带,然后是一个“福”字。我妈把“福”字倒过来贴在门上。我把胶带撕了,交给我妈帮她按住“福”字。我问我妈为什么“福”字倒贴?"伏伏,伏伏,伏到."妈妈高兴地说。哦,我明白了。把“福”倒过来就是福。我妈还跟我说对联分三部分,要贴在门的左右两边。左右两边的对联叫上联和下联,嘴边的短的叫横批。对联又叫对联、对联、门对、春贴、春联、对、桃符号等。它是一种对立的文学,简洁、工整、和谐。对联的传说起源于五代以后蜀国的'宗师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期间悬挂的对联被称为春联,代表着生活的繁荣、幸福与和谐。
我把对联递给妈妈,妈妈把它们贴在门边的墙上。我站在椅子上,把透明胶带从上到下粘在墙和对联的接缝处,然后用手从上到下轻轻擦拭对联。对联平贴在墙上,最后贴上。“哦,”我手臂酸痛。贴对联好像这么简单,里面隐藏了这么多知识!
看着红色的对联,我想:要是爸爸在家过年就好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5
每逢新年,广东,就分外热闹。
每年年三十那天晚上,姥姥都会做出大盘大盘晶莹剔透的饺子;弟弟都会搬个小板凳,踩在上面贴春联;姐姐和我都会往那一幅幅对联上涂浆糊;爸爸总会泡一杯茶坐在电视前悠哉游哉;而妈妈则张罗着亲戚……而当姥姥走出厨房,喊一嗓子“开饭了”时,所有人都会围坐在饭桌前,大人们杯子里盛着红酒、白酒。而我们总是趁妈妈不注意从冰箱里偷着掖着拿出饮料……而餐桌上只有饺子似乎单调了些,“叮咚”,打开门,是叔叔来了!跟着叔叔来的是一只大盆,特别特别大,比我家里任何一口锅都要大,扣着盖子,但我们都清楚,盖子下面藏的是什么。叔叔将盆放到桌子中间空着的位置上,揭开盖子,内里果有乾坤:鲜美多汁的鲍鱼、咸甜适中的萝卜香菇、甘脆爽口鱿鱼、质嫩可口鸡鸭、麻辣鲜香的大虾……应有尽有,各色各样的美食整整齐齐的排成了一座小山,且越是在盆深处的菜,味道越是鲜美。一家人从盆中夹出合自己胃口的菜,其乐融融,这就是吃盆菜的`乐趣!
吃完晚饭,窗外响起阵阵烟花声,我们站在阳台上,望着那一道道划开黑夜的烟火,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美满的笑容,迎接新的一年。
家乡的风俗作文6
过年,不仅有五花八门的活动,更有平时吃不到的美味。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好吃的酱油肉了。在温州,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阳台晒酱油肉,那场面想起来就让人流口水呢!
冬至的前几天,我们去外婆家做酱油肉。可是酱油肉怎么做呢?怎么做才好吃呢,外婆说,酱油肉一定要在冬至前后这几天晒,因为西风比较干燥,腌制酱油肉更容易晒干,不易坏。
外婆开始示范起来:先把五花肉去皮,切成大约5厘米左右厚度的长条,然后放入一些叫做“二锅头”的白酒和酱油腌半天,最后放入花椒,蒜,姜片....外婆说,酱油肉好不好吃,取决于酱油好不好,是否有腌入味。然后问我:“萌萌,你要试试吗?”我当然愿意。洗好手后,外婆指导我不停的搅拌,揉捏,给五花肉按摩,这样能让肉更快的入味。大约过了十分钟,肉的颜色明显变深了。接下来大概要晒3—5天,我们就能吃到美味的酱油肉啦!
冬至来临,“酱油肉来啦———”妈妈把热气腾腾的酱油肉端出来了。我好奇的看着酱油肉:肉已经完全染上酱油的红褐色了,里面的`酱油似乎被蒸出来了,在碗底还不安分的吹出一股股热气。闻了一口,酱油的微甜和肉特别的鲜香融合到一起,形成一股特别的味道。轻咬一口,开始微微的鲜甜味充斥在嘴间,转眼间肉的鲜味就迫不及待的钻进喉咙……因为晒干了,肉质很有嚼劲,鲜味也很好的锁在里面,让人回味无穷......
吃着美味的酱油肉,我们听着妈妈讲起酱油肉的寓意:“你们看酱油肉的颜色是不是红褐色?因此过年吃酱油肉也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原来如此呀!
我们的家乡风俗很多,想了解吗?来我的家乡——温州看看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7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国有句俗话:“年小十五大”,说明正月十五和过年一样隆重。“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元宵也叫汤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汤圆,有些地方还会猜灯谜以示庆祝。
元宵节这天,人们一般会自己做元宵,一是高兴,二是有趣。我想“元宵”这个“元”和团圆的“圆”是谐音,大概就是把元宵搓得圆圆,一家人更能团团圆圆了。
做元宵时,要先取一小坨糯米糕在手中搓圆,然后捏一个小窝,再舀一勺馅料在小窝里。元宵里可以加入各种馅儿:芝麻、豆沙、果仁、盐菜、肉馅等。装好了馅儿,小心地封住口,双手均匀用力把它搓圆就好了。你还别说,搓汤圆也是一项技术活!如果你不会做的话,不但搓不圆,而且还会把馅儿搓出来。好不容易包好元宵,将它放入锅中水煮,直到一个个漂浮起来,就说明熟透了。煮熟的元宵一个个白白的、胖胖的,像雪球。
我最喜欢吃芝麻馅儿的元宵,又香又甜,口感丝滑,一下子就能吞进肚子里去了。
除了好吃的,元宵节这天大街上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在办喜事一样,热闹而美丽。这一天还可以猜灯谜看花灯:在灯笼下贴上一张张灯谜,观花灯,动脑筋,如果猜正确了还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礼物,真是一举多得啊!
热闹了的元宵节落幕,新年就彻底过完了,迎接我们的'就是新一年的新日子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8
春节,春节悄悄的跟着冬天的脚步,欢天喜地的.来和我们欢聚一起。你看!家家户户的门前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街上一个个灯笼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春节是中国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忙碌的节日。已经腊月,人们就像蜂蜜一样忙碌了起来:晒腊肠,腌白菜。在春节啊!也可以买到一些小东西:糖葫芦,玩具,风筝。各式各样的都有。
你的家乡是不是也是这样吗?
家乡的风俗作文9
又是一年最热闹最喜庆的时候。
我独自趴在窗前,望向楼下空无一人的广场。原本灰白空旷的水泥柱上,因为节日的原因挂了几只红灯笼,就连破旧的没了板砖的石桥上,也应景的贴了张“福”字。一栋栋楼整齐排列,沉默地静坐着,被风吹着摇曳的灯笼映出幽幽的红光。
今年的年过的十分安静啊!安静的没有年节的气氛,也越发让人怀念以前的情景了。
除夕本是个十分重要的日子,一家子人聚在奶奶家的小屋里,其乐融融,满庭院张灯结彩,好不热闹。在天空中绽放的一朵朵烟花,一闪一闪,似给天边挂上了霓虹灯,坠落的星火照映出人们幸福的面容,一闪一闪,似永远也不会停歇。耳边被接连不断的鞭炮声充盈着,忽远忽近,抑扬顿挫,此起彼伏。
推开门,一溜长长的红炮仗静静躺在院中,大人拿着点燃的香头触及引线,火花立即沿着引线窜了过去,小孩们连忙捂耳后退。“嘭啪啪嘭……”,炸开的炮仗四处蹦跳,即使捂紧耳朵,也挡作文/不住那隆隆的震动声。当小孩们只顾捂耳逃窜时,原本一大串的鞭炮已燃到尽头,只剩下红碎屑四处飘散,和那还未消散的浓烟与火药味。
我喜欢老家的年,喜欢它那独一无二的气氛,喜欢它那得天独厚的环境。
在那黄昏太阳还未消逝前,阳光象破碎的蛋黄倾泄下来,金黄的浓汁流淌天边。一望无际的田野与天在远处合为一线,微风轻轻拨撩着人们的鬓发,吹起黄河之水簌簌的波澜。火苗在风间跳动,吞噬着金色的元宝纸钱,直到它化为一缕细灰,随风飘散于天地间。村民们手拿香柱,在这广阔的.天地间,祭拜着自己的祖辈们。这一刻,他们就像那天地之子,融入那壮阔的天地中。周围静默下来,只有风还在轻轻拨动人们的碎发。远处树林摇动,似是天地给人们的回声……
风声过去,一切又在眼底瞬息模糊起来,灯笼依旧散发着幽幽的红光,漆黑的夜晚依旧冷冷清清。我离开窗台,默默回到了自己屋内。这么多年没有比在老家过的更好的年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大家都知道春节吧?热热闹闹,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但你们一定不知道长达半个月的春节里,还藏着我们是所有人类的生日吧?那就是人节。
人节传说是人的生日。因为当年女娲依次造出鸡、狗、猪、羊、牛、马后,终于在第七天,按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人,所以正月初七这一天就成了所有人类的生日,又称人胜节、人口节、人庆节、人七日等等。
传说到了这一天,我们人类就要吃七宝羹。所谓七宝羹,就是由七种有特殊寓意的蔬菜做的,比如使用芥菜、芹菜和蒜苗,就分别代表了长寿、聪明、精于计算的寓意。熬粥在这一天吃,是希望我们大家幸福、吉祥、发财,祝愿老人们长寿、平安、如意。
可在我们家,正月初七是吃面条。因为七宝羹太难做,7种不同寓意的蔬菜很难找齐。所以妈妈总是一大早就起床,为我们做好面条,而且特意把面拉得很长,说吃了有长寿之意。当妈妈做好后,无论我们剩下的.人多么贪睡,妈妈总是毫不留情地叫醒我们。当我们一家子围在桌子旁,一起吃这碗“长寿面”的时候,妈妈才会心满意足地感叹:这才有吉祥的寓意。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节这个节日已经在许多家庭都慢慢消失了,还好我家没有。我希望所有人们都能和我们一样:一年过两个生日,这多好!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二月二,龙抬头”又是一年农历二月初二。在这一天里,我这样地道的温州人,自然要吃芥菜饭的啦。芥菜饭是温州的一种传统小吃,它营养丰富,含有大量叶绿素,有防止疥疮的功效,因此,温州民间有“吃了芥菜不生疥疮”的说法。妈妈告诉我,关于芥菜饭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一天,乾隆皇帝来民间考察,来到了穷困书生张某家中。热情好客的张某正准备请皇帝吃顿便饭,却发现家中米不够,也没有菜肴,于是他灵机一动,把芥菜炒成饭端给皇帝吃。皇帝吃了赞不绝口,忙问这是什么饭。张妻回答说,这是芥菜饭,吃了不会长疥疮。恰好这天二月初二,于是二月二吃芥菜饭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听妈妈讲完,我就跑去看爸爸炒芥菜饭。我们老家在苍南宜山,所以选用了宜山芥菜。芥菜味虽微苦,却有一股淡淡的清香。爸爸把芥菜、酱油肉,以及其它佐料,切好放在一起炒。各种食材在锅中翻滚,上下抖动,香味也随之散开,有香菇的香味,虾米的鲜味,但更多的是芥菜的清香。我深吸一口气,香气直冲鼻尖。我直勾勾的盯着锅里,已经迫不及待想吃饭了。爸爸却抿嘴一笑,盖上了锅盖:“还要再闷一会儿。”我如同一个泄气了的皮球离开了厨房。
过了一会儿,芥菜饭终于出锅了,我冲向饭桌。出锅的芥菜饭绿里透白,还夹杂着几片酱油肉,它在油的衬托下闪闪发亮,吃一口,更是清香四溢,简直美味到极致。我不禁叫了起来:“nice!”妈妈也砸巴砸巴嘴,眯上眼,一副对饭的'味道挺满意的样子。很快,饭碗就空了,我摸摸肚子,十分满足。
饭后,我想着二月二的芥菜饭是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我心中家乡的味道,我希望能将这道传统美食发扬开去,让更多人认识它!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细伢儿细伢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听到这首歌谣,我就知道,家乡的春节就要来了。
在腊八这天,人们都要喝上几口热乎乎的腊八粥。春节的序幕便由此拉开了。腊月下旬,人们便开始做过新年的准备了。买年货、买新衣。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每家每户都要祭灶神以庇护一家平安和丰衣足食。腊月二十四,这是约定俗成的“除尘日”,全家人都一起大扫除,辞旧迎新。除夕来到了,人们贴春联、放鞭炮。从早晨开始,便不绝于耳。
春节的高潮来到了。无论是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一大早,我就跟爷爷和奶奶道贺:“新年好!”中午之时,先祭祖,奉上自家做的饭菜。之后,便可享用午饭。吃完午饭后,我和家人一起去亲戚家拜年。无论遇到谁,都要说:“新年快乐”。每户人家都准备了瓜子、葡萄干等来招待客人。并还其乐融融的聊天呢。一下午的拜访结束了。家人们都给了我压岁钱,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夜晚来临,邻家的孩子正玩烟花呢,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在空中划过。远处,一道道烟花在空中绽放开来,既明亮又格外美丽。春节,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至今,我还记得每一年的'春节,是那么美好又快乐。
家乡的春节,的确是一个美好的节日。这是一年中,人们最喜爱与向往的节日。每一天都是热热闹闹的,也是团圆美好的。春节,它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春晚,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大家欢聚一堂,满脸喜悦,开心的忙碌着。你猜猜我们要干什么呢,哈哈答对了,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盘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年饭当然是很丰富的啦,大鱼大肉。着时候大家都坐在椅子上,眼睛瞄着一盘一盘的菜,便津津有味的吃起来。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我在看春晚联欢晚会之前,我最期待的是:“到了正月初一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爸爸一个,妈妈一个,爷爷一个……大家都忙完了活,该做下来休息了。”想到这里我便兴奋起来。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联欢晚会。我们边看边聊边啃瓜子,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十二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各样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缤纷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哥哥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地直跳心想:“我这次苦熬到十二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也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了,你们也听说了。
新的一年来临了,我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我的家乡的风俗也是如此吧!
我的家乡坐落河北省与山东省的交际处——沧州市盐山县的一个小村庄。这里虽然比不上繁华的大都市,但是我们这里民风淳朴。每年一进腊月,村里热闹得很,妇女们忙着扫房屋,蒸年糕、蒸馒头,男儿们则忙着杀鸡宰羊,置办年货,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了,他们都变成了“牛皮糖”粘得很,围着母亲要这要那。大街小巷的喜气洋洋,商店的橱窗里,琳琅满目,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品;在外工作或上学的亲人们陆续返乡,你看,商场里人山人海,街道上车水马龙,人们忙忙碌碌的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母亲做的`丰盛的饭菜,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不知道别人家是怎么样,反正我们家是一定会看完的,这个习惯可能是在小时候养成的吧,除夕夜里还会放美丽的烟花,美丽极了。
大年初一,一般凌晨五点钟就要起床,爸爸或爷爷先去请神的,先给灶王老爷供上香甜可口的饭菜再吃早饭。然后去给长辈们拜年,他们会给压岁钱。大人们也会挨家挨户的走亲串邻,嘘寒问暖。大家见面都会先说一句“过年好”啊!
我的家乡民风淳朴,我的家乡有着浓浓的乡情,乡情是一杯香醇的酒,令人回味无穷;乡情是一首无声的歌,令人难以忘怀;乡情是一阵清凉的风,缭绕在心头。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对中国人来说,过完元宵节才是过完一个完整的年。
元宵节说起来有两件大事,就是吃元宵,赏灯。用古人的语言来说元宵节就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春节一口暖融融火辣辣的长气吹到元宵…。
说到元宵节,不得不提到汤圆,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元宵与汤圆有什么不同呢?直到今天我才发现元宵是“摇滚青年”,而汤圆是“包工大师”管他是不是呢帮汤圆才是最精彩的部分,每到这一天孩子们最盼着妈妈包的汤圆。汤圆快成形时,锅中慢慢飘出一股淡淡的香甜味。过几片刻,小小的汤圆便躺入碗中,细腻软糯的糯米团,静静的泡在温水中,慢慢的香味越来越浓郁,摆到桌子前,使人忍不住要咽几口唾沫。用筷子轻轻咬开,一股香甜的气味扑面而来。好像绿水荡漾一般舒畅,慢慢的便散成一个圆,黑芝麻香甜可口,豆沙甜而不腻,水果馅儿流出各种颜色,嘴间流露着糯米的香甜,馅料甜味。让人回味无穷。
家家门口前,挂着“满色天仙”,门口外可能是素白的.纸质彩花,也有可能是“扬帆纸船”还有可能是色彩绚烂的长龙,但无论是什么,人们都在上面附上了对新一年的盼望与美好。
边赏烟花,原来赏花灯,每年,宽阔的马路上被堵得水泄不通,星星点灯,灯火通明。
“元宵”,更是一家团聚在一起的日子,“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我更希望所有的家庭,日子就像这元硕的汤圆一样,“团团圆圆”。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6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14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5-20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7
家乡风俗作文06-29
家乡风俗作文05-13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7-28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7-30
家乡的风俗02-21
家乡风俗的小学作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