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乡的风俗作文1
说到我最喜欢的节日那当然是——春节啦。
一说到春节,就会联想到“红色”。红色的春联;红色的灯笼;红色的压岁钱;红色的衣服还有红色的鞭炮。到处都是浓浓的'过年的气氛。
除了联想到“红色”还会联想到“热闹”这个词。一家人围在一起,嗑嗑瓜子,唠唠家常。看看春晚,抢抢红包。每一个人都很开心。
再吃年夜饭之前,我们都要祭拜祖先,祝全家人身体健康、幸福美满……各种各样祝福的词,获得祖先的庇护和保佑。
拜完祖先后,爷爷把几杯黄酒倒在地上围成一个半圆。我们把拜祖先的香插在了泥土里,做完这些之后,就开始烧纸钱了。除了纸钱,里面有纸做的别墅;纸做的衣服;纸做的手机等等,各种各样纸做的东西。爷爷用一根铁棍不停地翻动着,让这些纸做的东西慢慢地变为灰烬,飞向天空。
妈妈说,他们已经把这些纸钱以这种方式拿走了。
纸钱烧完,我们把菜从祭拜祖先的桌子放在了灶台上。我原来还想直接放在餐桌上,但是奶奶说:“因为那是祖先吃“完”的,所以要把菜重新放到台子上,最后在放到桌子上,这样就代表是我们重新做的了。”
吃完饭,全家坐在一起,看看电视,说说笑笑,很温馨,很温暖。
虽然外面一个人都没有,十分冷清,但是在家里却格外的热闹。
家乡的风俗作文2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又称“龙舟节”。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自然是赛龙舟了。
妈妈说,赛龙舟这一习俗在战国时期就形成了。据说,楚国诗人屈原因国家衰亡而投江,楚国人们急忙划船找屈原。他们争先恐后,一直没有找到。之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就借龙舟驱散江中鱼虾,从春秋到现在,人们常常划动龙舟,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
龙舟,自然是与龙相似的船。它们往往像一条条在水中遨游的水龙,龙首高昂,好似随时准备腾空而起。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地区不同,龙舟也不同。如杭州的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舟狭长,龙头呈黑色。整条龙舟上都有木雕鳞甲,有时还会有纱灯、锣鼓、旗帜等装饰。
宋代诗人张榘在《念奴桥》中写: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这让我想到了五月初五河边龙舟争相竞赛,高举旗帜,奋擂击鼓,一争高下的场景。那一天,无论小孩、大人,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都早早到河边等龙舟,给宁静的河岸增添了几分热闹。人们焦急地等待龙舟出现。不知谁大喊一声:“龙舟来了!”成百上千人的目光一瞬间聚集在河的上游。“咚咚咚”一艘龙舟伴着喜庆的锣鼓声出现了。接着,第二艘、第三艘……一条条龙舟飞驰而过。后面的紧追不舍,前面的也不甘示弱。龙舟在这样你追我赶中,随着锣鼓消失在河的尽头。
赛龙舟,是中国的重要风俗,它不仅是一次比赛,还是工业水平的展示会。
家乡的风俗作文3
我的家乡不像大城市那么豪华和美丽,但是一但到过年,是多么令人难以忘记的,下面,让我来告诉你吧。
每当快要到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把家里打扫干净,一尘不染。之后,人们会去彩虹、大型超市出售各种水果,比如糖、年货等,这些都会放回袋子里。
你知道为什么人们在新年时要在家里贴春联和鞭炮吗?让我给你解释一下。
很久以前,在一个有着黑暗洞穴的山谷里,山洞里住着一只名叫“年”的怪物。这个山谷下面有一个小村庄。当新年来到新年的最后一天,它会降临到人们的身上。这个村子里的人会把门关上。但是,村里村民还是有办法进去吃村民的,村民们也没办法。许多村民到城里过年去了。一年,村民们正在去城里的路上,一个仙女对村民说:“怪物最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听了村民们的话,他们把红色对联放在门上,把鞭炮放在门前。当怪物来了,他们会看到红色的东西和砰的巨响,跑到山上的恐惧。这样,燃放爆竹和坚持新年权利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当我的家乡在新的一年里,每个家庭都会有一顿丰盛的.饭——一年的晚餐。家家户户忙东忙西的,烧着一桌的菜、有鸡、鱼等。让我们看看口水流不停。吃完后,妈妈会给我一件很帅的衣服,大人会给我们压岁钱,里面有很多钱呢!
这真是令人难忘的新年!
家乡的风俗作文4
我的家乡在淄博,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包粽子变成了过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粽子做法并不单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红枣的等,五花八门,在端午这一天,家家都会包各式各样的粽子。
小时的回忆,爷爷摸着黑就会起床,忙前忙后,先用水把粽叶洗净,晾干,再准备好糯米,洗净放在一边一会儿用,再拿出豆沙,红枣,黑米放在一边。等一切准备停当,我们就开始盼着爷爷的话了。
爷爷是一个比较守旧的人,定要等到十点十分——十全十美,而我们却不敢顶撞爷爷,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点十分爷爷一起身,我们就来桌前,爷爷可是一个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爷爷一边包,一遍不一会儿,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却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个,一拿,米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样冲了出来,满地都是,而大人们呢,则在一旁哈哈大笑,爷爷却和蔼的看着我。
这包进去的',是我的快乐,包进去的是馅,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心和耐心。
没过一会儿,一锅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开一层粽叶,吃到了那甜甜的腻腻的味道,吃到了爷爷那辈的老手艺,带着对岁月沧桑的处置坦然,,带着对传统的毕恭毕敬,带着对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愿。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家乡的风俗作文5
我们家乡的民俗风情可多了,有“走大王”、“舞火捞”、“烧大炮”等等。在我的亲眼所见中,“烧大炮”是一件最让我难忘、最可喜可贺的事。
在天堂墟这一带地方烧大炮的时间是: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各村庄及墟镇街道可热闹了。这一风俗盛事在莲塘村和朱所村尤为特别隆重。
我们小孩子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烧大炮活动开始啦!有人把灯笼挂起来了,那火点在灯笼中闪烁着,仿佛在跟现场的人们说:烧大炮正式开始。
人们把现场围成一个大圈。村长把炮竹在禾地的中间,手执着火种,点燃了炮竹。顿时,四、五个小炮从炮筒里射出来 ,并飞快地升到了高空,又慢慢地从天而降……
“轰隆!”一声炮响,别紧张,现在这枚花炮才是主要的。围在现场的'人立即争先恐后跟着花炮,只要捡到了花炮,就会有利是领的哟。当然,花炮也不是只有一个,还有很多在后边争着要上场呢。
烧完大炮后,会有舞狮来助兴,还有八音为人们演奏,还有趣味浓郁的曲艺表演来献给人们欣赏……总之,节目繁多,热闹非凡,令人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家乡的烧大炮活动虽然规模不大,但人们已经是喜悦满怀,精神抖擞。这项民间风俗同时会带给大家美好的祝福,人们祈祷村子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事事顺利。
家乡的风俗作文6
其它地方都是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而我们宁海是以正月十四为元宵节,俗称“十四夜”。这一天我们也有很多吃的习俗:比如做汤包,糯米团,麦饺筒,三粉馏……其中有一个习俗,就是弹址界。
白天家家户户会去折樟树枝,这是弹址界需要的一种特殊材料。首先,我们要去把高高的樟树上的树枝折下来,可是我的身高有限,连碰都碰不到。于是我灵机一动,就拿起了外公家的锄头,往树上的树枝一勾,一大把树枝就被我恶狠狠地搞了下来,按这样子,弄下好几大串,足够我们用了。
大家肯定在想“弹址界”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个习俗里隐藏着一个民间故事,晚上烧新鲜樟枝叶发出僻啪作响,叫“弹址界”以除晦气,图吉利。外婆告诉我,因为樟树的叶子有油性,易于燃烧,还会发出啪啪啪的响声。
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把早已准备好的干柴火和稻草铺在樟树枝叶的底下,当做引火燃料。用打火枪把稻草引燃,火越烧越旺,一团团黑烟往上冒,似乎魔鬼正在跳舞。这时只听见外婆嘴巴不停的在念:“十四夜,弹址界,银子哗哗响,樟树叶,银子叠打叠,金银财宝弹进界,腌渍晦气弹出外……”慢慢的,火逐渐将树枝一点一点给吞噬掉了,场面也有点壮观。
我们小孩子虽然还不太懂什么意思,但还是非常喜欢看的。宁海的十四夜很博大精深,我还要继续了解更多的我们当地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7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迈着矫健的步伐一分一秒向我们走来,小轿车堵满了各家门口,到处都散发着喜庆的气息!幸福的笑容无处不在!
除夕这一天,大家都在为过年做最后的准备,等到中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大红的春联。不到一会儿各家争先恐后放起了鞭炮、烟花,即使烟花不如夜晚时那么璀璨,人们依然笑靥满面。
吃完午饭后,小孩子出去玩耍,大人们则为年夜饭开始准备食材。我家做年夜饭,每年都有鱼,“鱼”代表年年有余;当然也会做一些猪蹄,寓意是:“过年吃猪蹄吃穿没问题。”一边细细品味丰盛的年夜饭,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
忽然我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鼓声,本来还没太在意,但随着那整齐的鼓点“咚恰恰!咚恰恰……”越来越清楚,我冲出门外,没想到以前很难见到人的街道,今夜却人头攒动,声势浩大。人们用简单的旋律,表演出对除夕之夜最真实的吟唱。有小娃自己跑出来看;有年迈的老者被人掺扶着欣赏;还有几个月大的婴儿被大人抱着观看,人们用发自内心的笑声表达了对新年的喜悦。
几小时后,新年的钟声响了,刹那间,黑色的天空变得五彩斑斓。一道道烟花划开那黑漆漆的天空,绽放出绚丽的色彩……烟花此起彼伏在天空飞驰,就像要丢弃今年的不愉快,将新一年的目标、理想挂在空中。如果今后的`某一天,我们变得颓废,那你就想想定下的目标,你去刻苦努力,认真的完成它!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我爱家乡的除夕夜,更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风俗作文8
对于我和家乡来说,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
在两点钟时,姑姑便开始煮饭,等到焖鸡出锅后,一起端到茶几上,摆上六个酒杯、六晚饭、六双筷子、三炷香。再把另外三炷香分别放在厨房、门口和阳台上,点上火,上供就此开始。
首先是家里的老人倒酒,并说一些祝福的话,再是由家里的小孩倒酒,然后再倒一次,一共要倒三次酒,最后请老祖宗们慢慢吃。奶奶告诉我,上供时不能开电视,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能随意坐在沙发上。最后还要烧一些纸钱,上供方可结束。
年夜饭时,菜肴丰盛,大家开怀畅饮,以酬一年的'艰辛和合家之乐,而且这一餐的菜肴要有所剩余,表示"年年有余"。晚饭的八道菜中少不了"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会炖猪脚、炖整鸡。米饭要做得很多,即"压年饭",剩到第二天吃,象征着富裕。
贺年时并非只是套套近乎,而是出自真诚的祝福。在大年时节,不论亲友乡邻,碰上面都道“新年好”、“恭喜发财”。初二,儿女,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外公、外婆看着外孙又是亲又是抱,高兴异常。
当然,初一不杀生,午餐素食,晚餐吃年前剩余菜肴。大人还要给小孩压岁钱。
初一和初二,都不能打扫卫生,拿扫把和洗澡。主因是怕把这一年的富裕和喜气扫掉,使得这一年都变得晦气。
老家的习俗是不是非常奇特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9
新年开始了,家家户户都团圆,除夕夜可真热闹呀!家家户户都会弥漫着饭菜的香味,每家都是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圆满的结束,庆祝新的一年美好的开始。
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做年夜饭。早上,刚睁开眼,就闻到香喷喷的饭菜香气。平时很难遇见的家人在今日终于可以团圆了。大家还会给小孩零花钱,而小孩在新年时是最高兴的,因为每逢新年时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江西,而且在新年,还可以穿好看的衣服。最高兴的在春节还要贴春联“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全家幸福安康的意思。
在春节时,最有意思的就是放鞭炮了,人们抱一大串鞭炮放在门口,拿着打火设备一手点火,一手掩耳,“那场面“惊心动魄”极了。一个一个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响,瞬间一下子窜上了天,在天空中炸裂开来,火光四射。孩子们四散跑开,高兴极了。
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团圆饭,半夜还要吃饺子,每年过年家人都会把一些松子、花生、核桃仁等坚果包到饺子里,谁吃到说明谁会在新的一年里会有好的运气,但是不管是吃到的,还是没吃到的.也好,家庭那种热闹的气氛是难以忘怀的。
晚上八点整,全家围在电视机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曼妙的舞姿,令人捧腹的小品、相声使人陶醉,让人赞不绝口,好的节目会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每一年的春节都是那么热闹,家庭相聚的场境总会在我紧张的课余时间闪现,解除我的疲劳。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年前的二十三号,家家户户都要做一件事——祭灶神。
我们家的祭灶神可是一流,这蜡烛不一般,要粗要红要大,小时候也叫它“红大管”,在它的面前要放三个红苹果,三个橙子和一些祭灶果。这祭灶果,我们家前三天就买好了,到了那天在灶神面前放一大堆祭灶果,祭灶果名不虚传,有油果、有紫米做的块、有白米做的块,而我最爱吃油果,因为它甜而且脆,好吃的快要飞起来。吃不到它,我的`内心就像油煎一样难受。可我想吃,我只好吃米块了,没想到这块很好吃,又甜又硬。在吃之前要先拜一拜灶神,这样可以有好运。
在后面几天还要斋饭。要放几个红盆但比一般的盆子大的多,而我就成了奶奶的得力干将。她放完食物我用剪刀剪红色的圆圈,要一元大小的,放在食物上。放完便放几个钟头,就能换成菜了。比如鱼、芹菜炒豆干、红膏炝蟹……我在摆菜,奶奶在侧面放筷子。以前我什么都不懂,乱动椅子,还在屋子里乱跑,而现在我一点也不敢乱动,生怕惹家人们生气。
吃汤圆可是老多做法了,比如煮、炸、烤。烤可是汤圆的顶峰了,蛋挞的皮包着汤圆,而且烤出来的味道很香,外酥里嫩,一口下去全是芝麻。
过年习俗各式各样,可是在家乡宁波过年那叫一个“五彩斑斓”。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说起我们家乡的风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一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了”。就餐时,除每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正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石岁;吃到钱就能发大财。不管谁吃到其中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地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去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我的家乡在连云港,那里的风俗和泰州不太一样。
譬如在年三十这一天吃年夜饭通常选择中午来吃团圆饭,在吃中午饭之前,我们都要烧纸来拜祭家里死去的老人们,给他们磕头祷告,祈求他们在新的一年里保佑我们事事平安,之后才能一家上座吃饭。
在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则把平常用的锅洗的干干净净,把馒头、豆腐、桃枝放在锅里,预示着把“晦气”冲走,来年步步高升。这叫“压锅”。
年三十的这一天还要干很多的事情,比如要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大门上还要贴鲜红的对联。接下来就是“守岁”了,到凌晨十二点的时候各家就开始放鞭炮。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初一的早晨,晚辈要给家里的长辈磕头拜年,说吉利话,长辈给晚辈们发红包压岁,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应为“岁”与“祟”谐音,晚辈们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吃过早饭就可以走亲串友。
初一的这一天不宜扫地,不宜动气,忌讳拿剪子一类的东西。
这是我家乡有关春节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卖汤圆,卖汤圆,小哥的汤圆是圆又圆……”随着这首童谣响起,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
刚起床,我就嚷嚷着吃汤圆。“我吃六个,六六大顺……”看着我调皮的样子,妈妈点了下我的鼻子说:“吃十个,十全十美!”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午饭时,家家户户都吃汤圆。家乡的汤圆很特别,大米做的._,都说“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当天大家都去井口旁打水,打成面后捏汤圆。捏汤圆时会加一小撮的小麦粉,家乡人们说小麦金灿灿的,寓意着这年丰收满满,象征着金灿灿的金子,吃了生活就富起来。中午,一家人团团圆围坐在一起吃着“金汤圆”过元宵。
元宵的晚饭,大人们早已做好了饺子。大人往往会做一个裹着硬币的饺子,谁吃到了那只“硬币饺子”象征着他一整年都很幸运,财源滚滚来。每年元宵,我都眼巴巴地望着饺子,希望自己能吃到这只“硬币饺子”。每次我嘴里念念有词“这只”“那只”犹豫不决的时候,硬币饺子早已被别人吃到碗里了。每逢这时,总引来大家的哈哈大笑。
元宵节,一个寓意满满的节日。“闹”圆宵,"闹”出一年的幸福。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做?是家乡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在农历十二月廿八日这天起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或已经开始做了。“?”是粤西地区最有特色的一种食品,以高州地区的最为出名,有点类似北方的糍粑,材料主要有糯米粉、绿豆或黄豆、虾米仁、花生、木耳、芝麻、香肠或火腿肉、香料等等,做成一个个如半桃子状的外形,因而又叫它“寿桃?”,但它风味独特,食后让人回味无穷,是本土家居必备的应节食品。
一大早,奶奶就买好了材料,用葱、猪肉、香菇、木耳放在锅里翻炒,再加上一点蚝油,馅儿就炒好了。这是奶奶煮了一锅子沸水,倒在糯米粉上,再用手大力地揉,这米粉会越来越有弹性,吃起来也会有嚼劲。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了,开始做。扯一个小剂子出来,搓圆,压扁,然后用手凹造型,把皮放在手里,舀一点刚才炒好的馅,然后像包饺子一样,对折回来,捏紧,这样就捏好了一个。别看它简单,也是有讲究的:馅一定要放饱满,不能瘦,要装多点馅,不然太扁会很难看,但也不能装得太饱满,会对折不回来的,最好放馅儿放得刚刚好,这样包的才好看。这就是煮汤?了。
奶奶除了煮汤?,还做了一种椰丝花生芝麻馅的甜?,吃起来甜甜的',这也是小朋友最喜欢吃的,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
朋友,你喜欢吃?吗?欢迎你到高州来!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风俗节日,但是,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
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竟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申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向因屈原的堤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吃黄鱼,黄鳝,和美味的豆腐。可是,另我最深刻的是包粽子和吃粽子。粽子的外形是一个棱形的,外皮是用绿油油的粽叶包裹着的,里面的馅有红枣的,鲜肉的',蛋黄的……它的色泽诱人,让人一看就很鲜美,十分有食欲。
说实话,我也体验过做粽子的,也是有一些挑战性的!
首先,我们把糯米、猪肉、酱油、盐、味精,然后,把它拌个一拌,然后,把它均匀的时,就可以开始包了。我们得先把粽叫折得像三角形似的小喇叭,中间是不能有洞洞的,不然的活糯米就会漏出来,然后,我们再把粽叶剩下的一段,朝一个方向折,最后,再用红线多缠几圈,就好了!
端午节还是挺有意恩的,所以,我很喜欢这个风俗和节日哦!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14
家乡风俗作文05-13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6
家乡风俗作文06-29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5-20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7
家乡的风俗02-21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选)05-22
【荐】家乡的风俗作文12-29
家乡的风俗作文【热】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