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写景作文>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4-08-05 12:56:51 写景作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15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15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1

  我的家乡,位于安徽省的西南边陲的一个县城--宿松。这里既没有城市的繁华,也没有密集的人口,但是有一种独特的记忆,印在60年代的宿松人脑中,这项活动就是舞龙灯。

  别看舞龙灯各地过节基本都有,但家乡的龙灯还一点儿都不一样。首先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就是:家乡的龙灯大多是纸糊的,也不是一整条的,而是一段一段的,这不仅代表着龙灯的制作难度提高,更需要舞龙时的配合。而且,家乡的龙灯除了敲锣击鼓,还会有人吆喝呢!

  我的爷爷是在1953年出生,在他的.记忆里,每村都会有舞龙灯的。村长一通知舞龙的人要来,那个小山村立刻就会沸腾起来了。一阵飞来飞去的纸屑和“噼里啪啦”的炮声过后,舞龙的人经过各家门前,他们的动作是那么流畅和连贯,轻松娴熟地在空地上转着圈。一阵阵乐器、歌曲、吆喝声相混的声音,将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三三五五地聚在一起,聊着、笑着,互相嚼着白白的贡糕,条件好些的就吃水果糖;大人们凑在一起谈着家长里短,也有的低头弯腰,准备一卷卷红鞭炮。随着存着一声吼,龙头映入了大家眼中。就像提前约定好似的,同时“噼里啪啦”响起来。小孩都捂住耳,闭上眼,大声“啊啊啊”地叫起来;而大人们一点儿都不怕,饶有兴趣地观赏着。鞭炮声过后,音乐和锣鼓声又争先恐后地开始“大闹”,与那行云流水连贯大气的动作独成一派。大家都被吸引住了,眼睛都直直地盯着。“咣咣咚咚”的锣鼓声,伴着喜庆的音乐,大家的心也“咚咚咚”跳得更快了。一阵高潮后,孩子们兴奋劲尚未散去,而大人们也拿着准备的赏钱去了,顺便拜个年。

  听完爷爷的讲述,再看他那激动的神情,我也兴奋极了,下次回家过年,我如果也能参与这个活动该多好啊!

家乡的风俗作文2

  蹒跚学步的小孩子,劳碌奔波的大孩子,白发苍苍的老孩子,提到拗九粥,谁不是嘴里就立即生出那香甜软糯的滋味呢?相传,有一位孝顺的孩子名叫目连。担心为牢中母亲送的吃食全被看阴牢狱卒吃掉,于是用数种食材煮成甜粥,再在表面上洒上黑芝麻让狱卒误以为是乌垢不敢吃,粥才得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因为目连浓厚的孝心感动了百姓,而这天正好是正月二十九,所以拗九粥从此成了我们家乡特有的风俗。

  以前,总看到外婆一人坐在矮凳上,一碗杂米一个盆,半天时间筛选,半天时间淘米。在煤炉子上煮一夜,第二天一睁眼,用勺子轻搅两下,晶莹剔透的糯米散发着软玉似的亮光,乌黑铮亮的黑米流露着古铜的色泽,红枣已有三四倍大,桂圆、马蹄、花生也悄无声息地融进了浓香中。高捧一碗,大口灌下。让杂米的轻糯,红糖的甜腻,马蹄的清爽顺喉而下,一口气喝上几碗才算过瘾。

  就这么喝着拗九粥长大的我,看到外婆的满头青丝不知不觉已成了苍苍白发。今年拗九节就让我来为你熬粥吧!说干就干,我买回了食材,回忆着外婆旧日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淘洗起来,熬煮正式开始了!大火烧开,小火慢炖。“咕噜咕噜”“吱滋吱滋”这不是熬粥,这是一场小型家庭音乐会。数分钟后,一股烧焦的糊味扑鼻而来。我方才慌忙地打开锅盖,往锅里探了探头,不禁吓了一跳。这锅中水是水,豆是豆,“伤痕累累”……“唉,做拗九粥怎么这么难啊?我努力了这么久还做成这样……要不,算了?”我在心中默默打起了退堂鼓,正当我准备收拾“战场”,猛一回头,妈妈神不知鬼不觉地站在我身后。“外婆喝得不是区区一碗拗九粥,还是你一片赤诚的'孝心啊!”妈妈语重心长道,“别气馁,我们重头来过。”揣着对外婆的感恩之心,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成功了!外婆默默无言地品着粥,两粒珍珠般晶莹剔透的东西滑过她历经沧桑的脸,“嘀嗒”落进了粥里,但她笑了。

  浓浓拗九粥,深深感恩情。不仅是拗九粥,各地的特色民俗各有千秋。让我们一起好好传承、保护、尊重传统文化。

家乡的风俗作文3

  春节,春节悄悄的跟着冬天的脚步,欢天喜地的来和我们欢聚一起。你看!家家户户的门前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街上一个个灯笼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春节是中国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忙碌的节日。已经腊月,人们就像蜂蜜一样忙碌了起来:晒腊肠,腌白菜。在春节啊!也可以买到一些小东西:糖葫芦,玩具,风筝。各式各样的'都有。

  你的家乡是不是也是这样吗?

家乡的风俗作文4

  在我的家乡里节日可多了呢!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样样都热闹。但这些节日怎能比得了春节呢?

  春节前几天我们这都会去赶集,我们这一般在星期五赶集,可这一天不管是星期几,都会去赶集。在这一天街道上挤满了人,想挤进去那可不容易。

  街上有好多卖爆竹的'人,我们这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会买好多爆竹,等腊月三十同烟花一齐放。贴在家门口的对联必须在这一天买,再不买就晚了。

  腊月三十早晨,天还没亮家家就赶着起来做年夜饭,有时赶不急,饭点

  过去了都没做好。腊月三十每吃一顿饭就要放一串鞭炮。在这天,在门口看

  自己家感觉焕然一新,那是因为腊月三十前家家都要大扫除一次。年夜饭我敢说这顿饭是最好吃的!

  大年初一一般去拜年,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初四一般会去外婆家。

  倒是大年十五上灯……倒了晚上满山闪亮亮。

  我的家乡虽是乡下,但是一样热闹。

家乡的风俗作文5

  大年初一的早上,爸爸就带上我赶回博罗乡下参加祭天,这是老家春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刚到老家门口,隔着一扇大铁门,就有一股水蒸鸡的香味涌入我的鼻子,使我的精神为之一振。我急忙上前询问正在布置香火的奶奶:“奶奶,等一下祭完天我能不能吃这只鸡?”一边说,一边做出撕鸡的样子。奶奶和气地笑笑说:“乖孙子,这鸡祭完天是要给神仙吃的。”看到我遗憾的表情,奶奶笑着说:“放心,给你打算了萝卜?,保证你喜爱吃!”

  打算好香火后,祭天就正式开始了。爸爸递给我三炷香,说:“儿子,你要双手拿香,对着四面八方拜一拜,这是请神仙来我们家。然后对着正门默念出今年的心愿,不过注重,不能念出声哦,念出声就没效果了哦!最后再把香插在香炉上面,上香就完成了。”我按照爸爸说的做完这一步。

  “儿子,”爸爸摇了摇手里装着酒的小红壶,“接下来我们要为神仙倒酒。”我小心翼翼地捧着壶,向四个酒杯倒满酒,摆在祭天的鸡肉旁边。看来这是请神仙来我们家吃肉喝酒啊!

  “接下来是祭天的重头戏!”爸爸激动地说,“放五十响鞭炮,今年就由你来放吧。”“啊?”我吃惊了,“鞭炮会炸到手的!”“没事,你拿着这只香,把引线点燃了就赶紧跑开。爸爸相信你可以的.!”爸爸摇摇手里的香,微笑望着我。

  好吧,既然爸爸都说我可以的,我哪能有不放的理由呢?于是,我们把一大长串的鞭炮摆到院子外面,然后我点着香,小心翼翼地往鞭炮的引线上碰了一下,顿时,绿色的引线冒出金色的火花,我吓得立即夹起“尾巴”,朝着院子里落荒而逃。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在我身后炸响,真壮观!那一地鞭炮碎,就像为神仙铺成的红地毯,迎接着神仙的到来。我看着这勇敢的杰作,内心涌出一股得意,宛如登科后的诗囚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相传以前祭天是古代天子才干主持的活动仪式,十分隆重热闹,此刻进入到我们百姓家,人人都可以向上天表达自己的感恩,祈祷新的一年的愿望。我想,祭天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仪式,还是家乡习俗文化的一种传承!

家乡的风俗作文6

  端午节,很多地方都要举行龙舟比赛,我的家乡——重庆,也要举行龙舟比赛。龙舟是这里的传统节目,也是一个观赏性极强的竞技活动。

  端午节那天,我们一家6点出发,早早抵达合川滨江路看比赛。江边人山人海,早已没了位置。还好妈妈眼尖,看到了一空隙处,才让我得以隔着护栏,近距离看龙舟。

  岸边并排停靠着四只龙舟,分别是合川队的红龙舟,万州队的黑龙舟,沙坪坝队的白龙舟,以及江北队的绿龙舟。每一只龙舟都跃跃欲试,像一条条即将要飞驰的巨龙。

  比赛即将开始,四只龙舟已在起点线准备就绪。每个龙舟上的船员早已身子前倾,抬头盯着对方,做好预备姿势,随时等着发令枪的一声枪响,立刻出发。现场的气氛有一些紧张。

  “砰”,发令枪响了,只见所有龙舟那船首击鼓的人都用尽全力,挥舞双手,用力将把鼓声敲到最大,敲到最快,让鼓槌如同暴雨般敲打在鼓面上,发出一阵阵急促、响亮的响声。那鼓声听得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而船上,每个船员都和着击鼓声,喊着“12,12,12……”的口号,每个人都快速地身体前倾,手往前打直,拿着桨,朝水里奋力一划,再前倾、打直、划桨……所有人的`动作完全一致,像机器人一样,不出一点差错,每一只龙舟都飞快地向终点疾驰而去。四只龙舟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出“V”字形,你追我赶、奋力向前。

  最后50米,击鼓手击得更快了,船员们划得也更快了,每一只龙舟都像快艇一样,用时速100的速度冲向终点,龙舟让江面弄得水花四溅,恐怕搅得水底的小鱼也不安宁了。

  最后10米!岸上欢呼声越来越高,我手上也紧紧捏了把汗,瞪大眼睛,舍不得眨一下。“哔——”裁判一声长哨,比赛结束,合川队获得第一!

  岸上的人们不停地欢呼尖叫,我也在这片欢声笑语中忍不住感慨:端午节,曾经只是一个纪念屈原的祭祀活动,大家划龙舟、丢粽子,都是表达屈原的怀念;而今天,这些传统的习俗已经焕发了新的生机,它变成了一个举国同庆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变成了所有人拼搏顽强、决不认输的竞技项目。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未来,它也许还会被赋予其他新的意义,但它传承的历史,焕发的生机,都将继续感动更多的人。

家乡的风俗作文7

  中国人过年别有一番韵味……

  “哎呀,明天就过年了。大孙女儿,去洗两个硬币……”奶奶说。

  我赶紧起床,兴高采烈地又有些不解地问:“奶奶,为什么要洗硬币啊?”

  “过年包饺子用,吃饺子时如果谁吃到了硬币,就代表新的一年里会大吉大利,财源广进。”奶奶很耐心地回答着我。

  可能因为过年的缘故,所以我感觉这一天过得非常慢……

  看,全家人都在忙里忙外,热闹得很!我也穿好衣服“混进”其中去“帮忙”。

  说是帮忙,无非是凑热闹。不一会儿又传来了奶奶的声音“大孙女儿,快过来帮忙!”

  “哎——来啦!”我一边应声,一边跑向奶奶。

  “呐,拿着这个小刷子,往对联上刷胶。擦完,就给你爸送过去。”

  就这样,我忙里忙外地跑着,累得满头大汗,似乎成了大功臣。

  家里的团圆饭开幕了,简直就是满汉全席,全家人喝的喝,吃的吃,热闹非凡……

  很快,夜幕降临了。天上一颗星星都没有,月亮也被挡住了。但是,万家灯火通明,大地也被照得一片明亮。

  空闲时刻,我问爸爸:“爸爸,为什么要过年呢?”

  “哦,这个呀,很久以前……有个叫“夕”的.怪物,一到“三十”的时候就来给人们添乱,弄得民不聊生。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告诉人们“夕”怕红色、亮光和响声。于是人们就穿红衣、贴对联、放鞭炮,还整夜开着灯。久而久之,就保留了下来,成为了“除夕”……

  我似乎听懂了什么,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伴随着新年钟声的响起,新旧年的交接仪式完成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8

  听到《屈原投江》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而且觉得十分凄凉与惋惜吧。天下人为纪念屈原,就成立了端午节。

  端午节,说到这个话题,有谁不是想到“粽子”呢!有谁不是嘴里就立刻生出一种甜甜腻腻的感觉呢。让糯米一股脑放些水在锅里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发疯似的吸收着水。

  提到习俗活动那是“赛龙舟”了,何为“赛龙舟”。让我们再过一次端午节吧!

  端午节这天,进行龙舟大赛,每艘龙舟,都做工精细,好看无比。大家在西湖举办龙舟大赛,这天,湖边人山人海,大家都来观赏端午节这天的赛龙舟。

  “三!二!一!开始!”裁判大喊开始,大家都叫起来,咋咋呼呼,好不热闹。水手们快速划了起来,他们都很快,好像在说,冠军是他们的。第一慢慢诞生了,但第二也穷追不舍,慢慢第三也赶上来了,大家也喊,有趣!加油!有的`兴奋的跳起来了,有的加油助威,有的紧握双拳,担心不已。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大家按耐不住,都脸上皱紧眉头,手在颤抖,第三被第二和第一甩的很远,但在最后,前面的指挥和观众都为第三加油,第三发疯似的向前冲,众志成城,最后,赶上了,关键时刻,大家都屏住呼吸,霎时,好安静,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突然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今年,获胜者是三号选手们!”大家都惊讶极了,居然是他们赢了,真是让人心服口服啊!真是只有努力过才知道成不成功啊!

  等等,我突然想起来,在锅里蒸煮的糯米好了,我和妈妈回到家中包粽子,把大蜜枣一个一个塞进去,一家人围在桌旁,大口大口的吃着刚包好的粽子。粽香溢满整个屋子……

家乡的风俗作文9

  我最爱的就是除夕了。美味的食物,缤纷的色彩,正红的灯笼……我们的除夕是有大讲究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除夕别有一番风味。

  早晨五六点,照我们家乡人的说法,得赶“早市”,为准备年夜饭的新鲜食材,家中长辈要整理旧物,买新物,讲究“辞旧迎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家乡的人挑选食材也有讲究:要买竹笋,图个“节节高”;鱼年年都买,说是“年年有余”;最重要的自然是年糕了,毕竟可得“年年高”嘛!

  与此同时,大红的灯笼布满了整个家乡,街上灯火通明,家家都格外欢喜。当然,此时此刻,大多数人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贴春联。

  春联就像是过节的信号枪,当人们用胶水将其贴上的一刻,大家的'脸上都仿佛多出了一道红光,一笑就合不拢嘴了,给冷冰冰的大楼都染上了一丝人间烟火气。

  全家还得大扫除,在家乡,这被称为“掸新”。到了下午,各种各样的香味从每家每户中传出,“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

  主厨奶奶早已准备就绪,开始做菜。酱油肉蚰蠓鳗鳖……家乡临海,海鲜颇多,金黄的小黄鱼在油锅里冒着泡泡;白色的年糕与白菜香菇们在锅中跳着圆舞曲;海参鱼皮汤纯白而浓稠;色如翡翠的冒菜切得整整齐齐。

  桌上摆了四个红色大盘,周围如众星拱月般围着六个红色高脚碗,正是“六六大顺”之意。盘子中间摆着主菜,盘沿周围则是一圈各式各样的水果,这叫“盘头”。杯子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把欢喜带给了每个人。大家大快朵颐,朱红的碗筷与窗外的灯笼遥相呼应。热腾腾的饭菜升起阵阵水汽,逐渐被大家你一块我一块全部扫荡,“干杯!”家中晚辈起身敬酒。

  春晚开始,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块,孩子们则开开心心的拿出鞭炮来放,家族群里红包如雨,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

  十二点的钟声响了,新年到了!

  家乡的除夕总是那么温馨且充满了家乡味儿。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风俗。我的家乡的风俗从南至北各有各自的特点,有的与众不同,有的新鲜有趣。

  我的村子里最为热闹的就是端午那一天做粽子的场面了,别看这粽子很小,这里面的学问可不小哦!

  首先,妈妈准备好令人眼花缭乱的配料,把他们一股脑倒一个大盆,放着备用。那一块块五花肉在盆中滚动,方方正正的看起来就像一幢楼。甜枣在盆中躺着,活像几颗珍珠玛瑙。蛋黄是最让人煎熬的配料,煮熟后的口感绵密,香气扑鼻。令人欲罢不能。妈妈再摘了几堆粽叶,远远闻着就有一股清香。奶奶把粽叶搬到屋中,带上老花镜,一个一个的仔细端详,挑拣着好的'粽叶。奶奶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刚从朋友家回来的我见状,也帮起奶奶来。

  不一会儿,材料已经备好了。开始把米倒入锅中,并铲起一勺子的大米放入粽叶里,再用手压实一块块米粽就大功告成了。我们身后的时钟不知响了多少声,终于做出了满满一箩筐的米粽。

  爸爸买来两只盘子,妈妈在灶前生火,水“嘟嘟”地响着,粽子那独特的清香很快把厨房里面的焦味给驱散开,在千里之外仿佛都能闻到那股清香。

  突然,我想知道为什么要吃粽子。爸爸告诉我:“当年屈原跳入汨罗江,平民百姓听后划船去汨罗江,想把屈原的遗体捞出,可是没有捞到,便想到用三角状的米食吸引鱼群,不让鱼群吃掉屈原的尸体。所以,粽子是为了纪念忠臣的。”我听后恍然大悟。

  粽子香飘四溢,连隔壁的小狗都来了。我们掀开盖子,差一点被那香气迷的神魂离身。吃了一口,仿佛躺在了荷叶上,看着四周的美景,让人欲罢不能,赞不绝口。

  看来这小小的粽子里面还有不少的礼规!这些都是中华儿女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我们应该保护他,传承他,不要让他失传。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回到老家,心里可开心了,新年风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常见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姥姥姥爷满脸喜悦,高兴地忙碌着。对,今天大家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下面,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伙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姥爷姥姥这个时候候可就忙咯!吃年饭,是新年的要紧风俗之一,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大伙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块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伙总有不少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同的,只须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间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姥姥一个……大伙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大家便团聚在一块看春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伴随1、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漂亮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大概是每一个地方都有些风俗,大概是大家家乡特有些一种风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每一个地方的新年风俗多少都有的不一样吧,你们是否也该让我长开眼界了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的风俗,虽然我也不太了解我家乡的风俗,我想我的家乡跟其他地方差不多,但也还是有一些常人没注意的区别,那便成了风俗特色。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家的风俗。

  在我家乡,过年时特别热闹,家里都挤满了人,家里的主人忙的热火朝天的,都在开开心心的忙活着。家里的客人有说有笑,小孩子们跑的家家户户的去玩儿,跑到邻居家去拜年,好一副热闹的景象呀,没有一个人会不高兴,人们个个都穿上了新衣,有些大人会陪小孩子玩,还会给红包,多的口袋都装不下。

  我们过年也没有固定的食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做几道拿手好菜,做丰盛点,摆满一桌子,叫大家一起吃饭。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看春晚。顺便包几个可可爱爱的小饺子,白白糯糯的年糕,来作为看春晚的下酒菜。几个白白胖胖的饺子聚在一起,像是你挤我我挤你的相靠着,含在嘴里口感顺滑,一咬开,里面的'汁就争先恐后的跑出来,配上料,让人忍不住多吃几个,年糕一碗一碗的装着,一块一块的挤在一起,咬下去一口,滑的直通口腔,口腔里装满了年糕的香气,整个口腔瞬间变得非常爽滑。那么美味的食物再配上看春晚,也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呢!

  我们家乡还有一处外人都注意不到的风俗小细节,那就是我们会做粿子。平时也会做,我们那边特别爱吃粿子。特别是过年时,做的非常多。用面团和一下面,把面团用力地搓揉,放进白糖和自己想要的材料,揉成一根一根的条形,放进烤箱里烤一会儿,慢慢的都变成小胖子,酥酥脆脆的粿子就做好了。

  春节过得特别的快乐,可又在我睡梦中悄悄离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端午节这天,我们家总会包粽子、吃粽子。包粽子要准备棕叶,棕叶必须是现摘的,摘下来的粽叶先用热水烫一烫,再放进凉水里备用。包粽子所需的糯米可以提前一两天用热水泡胀。此外,还要准备包粽子的馅儿。我们家经常会准备两种馅儿,一种是用来包咸粽子的馅儿,有腊肉、咸蛋黄等;另一种是用来包甜粽子的',主要有蜜饯和大枣。

  包粽子的步骤很简单。左手拿一片棕叶,右手拿着棕叶的一角绕一圈,粽叶就变成漏斗的样子。接着就可以把泡软的糯米放进“漏斗”里。注意糯米不要放得太满,记着把馅儿放进去就行了。如果你要包咸粽子就放咸的馅儿;如果你要包甜粽子,就放甜的馅儿。

  我带着小侄女在一旁看外婆和舅妈包粽子。小侄女看得可认真了,她那张小嘴巴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祖祖!祖祖!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呀?”外婆边包边讲起了故事:“古时候,有个叫屈原的爱国诗人跳河自尽了。为了不让河里的鱼虾啃食屈原的尸体,老百姓就把粽子扔进河里。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包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屈原。”“哦!原来是这样啊!”侄女似乎明白了很多,一个劲儿地点头。

  煮粽子了!我和侄女又跑到灶台前守着。不知煮了多久,蜜饯和大枣的清香,腊肉的咸香,混合在一起,慢慢地挥发出来,刺激着我们的味蕾,馋得我们直流口水。揭开锅盖,香味就更浓了。外婆把粽子装到盘子里,端到客厅一起分享。我和侄女早就在桌子边守株待兔了。我把包粽子的丝绳解开,再把棕叶扒下,白胖胖的粽子就呈现出来了,一颗大红枣嵌在粽子里,把周围的糯米都染红了,原来这是一个甜粽子。侄女的粽子里面有一块腊肉,她那个当然就是咸粽子了。我和侄女一连拆了好几个不同口味的粽子,直到吃撑为止。

  粽子虽然好吃,却不能多吃!因为吃多了就不消化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我的外婆家在连云港,这里的春节有大量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是不同的,下面就让我来带你去我外婆家的春节看一看吧!

  小的时候,我就特别喜爱在外婆家过年,大概也知道并参与过一些过年时要做的风俗活动。譬如:采购瓜子、花生、小果子、桃酥、小麻饼……这些过年应具备的零食。

  过年前外婆肯定会包大量包子和蒸大量馒头,外婆说过年那几天,必定会有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所以馒头,包子这些主食要多筹备一些,预防人来多了不够吃。而蒸馒头,包子,也有来年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除去包子和馒头,外婆家每年还会做一道菜——炸丸子,外婆把丸子叫做“驼着”,这可是年夜饭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紧接着就是“祭灶”风俗。农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等于小年,晚上要在灶前供上糖饼、糕点、糖果之类的甜食,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说。

  紧接着就是年三十了,年三十的要做的事就可多了,譬如一早把大门上贴上鲜红的对联,挂红灯笼。最有意思的是在自家院子内种上“摇钱树”,所谓“摇钱树”,便是从集市上买来的青竹子上系红绿两种颜色花生,固定在院子的柱子上,竹子的叶子越多,叶子越大,意味着来年财源越旺盛。还有还有,好多地方都是在下午三四点钟吃年夜饭,而外婆家这边一般选择中午来吃团圆饭,哈哈,有意思吧。

  年三十晚上守岁,凌晨十二点的时候各家开始放鞭炮。在外婆家舅舅还会放一种叫“高升”的东西,声音很响,威力也比鞭炮大大量。大年七年级的早晨吃饺子,然后拜年,说吉利话,当然最快乐的是大家孩子啦,占足了实惠,收到了大量红包。再有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团团圆圆。

  这就是我在外婆家过春节的认知的一些风俗习惯,快来共享你们家乡的风俗习惯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龙头节又称春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我们的.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也将龙头节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通常要吃面条或者是猪头,可惜我们因为雾霾无法上街买食材,只得做几道家常菜凑合着吃。家门口挨着北大校园有一座很小的关帝庙,那里现在是一家商店,不过关帝像还在。我趁骑车顺路也去那里转了转,顺便向神像三鞠躬以祈福。

  天气极为阴沉,白色的雾气笼罩着京师大地。我不由得怀疑是不是那条巨龙抬头时要吐一口灰气,才搞得今天的天气那么灰暗呢?如果真是这样,那条巨龙恐怕得洗一洗它的嘴了,因为这口灰气里面的灰尘杂质可是不少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风俗作文05-13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7-28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7-30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7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6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14

家乡风俗作文06-29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5-20

家乡的风俗02-21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