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写景作文>家乡风俗作文

家乡风俗作文

时间:2024-08-06 09:02:14 写景作文 我要投稿

(必备)家乡风俗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风俗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家乡风俗作文

家乡风俗作文1

  河南人,过年时的风俗非常传统,处处体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

  一般,我们腊月23便开始准备了。23我们便打扫房子,把各个房子里的东西都搬到院子里,开始洗洗刷刷,然后把屋子里积一年了的灰尘全都打扫干净,再把洗好的件件东西搬回屋里去。

  到了24,便要把那些需要做的鱼肉、鸡肉、菜类等年货备齐,然后能洗的拿出来洗,活的要宰杀为后面要做的几道食品做准备,而二十五这天变的`无所事事。而这天更多的是休息。

  腊月二十六到了,这天可没有前一天舒服了,人们又忙前忙后了,这不,又开始发面,和面,蒸馒头。慢慢的几大盆子面要一个一个把馒头做出来。

  到了二十七,也是人们在厨房里徘徊奔忙的日子,这一天要煮肉,先买来的猪肉,切成像要上供那样的方块,然后便放到锅里煮,腊月二十八,炸家里的鱼,炸了以后再吃。

  到了二十九,真是忙上加忙”,过完这天,就是真真正正的过年了。

  大年三十到了,这天要包饺子,在家里基本都是奶奶包,我们也帮一下小忙下午便要开始贴对联,贴在大门上,然后在院子里的每个屋门上贴上喜庆的对联和年画。到了晚上吃饺子,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的风俗。

家乡风俗作文2

  我记忆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过新年,按照四川的风俗习惯,过新年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准备了,家家户户都要挂长长的香肠,而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你们知道人日是什么吗?听爸爸说这个节日大有来历呢!人日,又称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传说女娲出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生日。当然了,对于一个吃货来说,我更在意的是过节这一天吃什么,至于习俗什么的一提到吃,我就把它们抛之脑后了。人日这一天要吃面条,寓意是长寿;戴人胜,所谓的人胜就是头饰;登高,这个习俗可不是只有在清明节的时候才有的;吃七宝羹,所说的七宝就是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称为“七宝羹”。有新年大丰收的寓意!

  在初七这一天更是热闹,我们家院子里传来一阵阵笑声,这个笑声自然不是那些古板的大人们弄出来的,而是由“开心果”本人弄出来的。初七早上,我看见桌子上摆着一碗又一碗的“白条子”,我走近一看原来是面条,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今天为什么吃面条啊?”妈妈说:“因为今天是人日!”我说吃面条是不是有长寿之意?”妈妈说:“对!我急忙跑去找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你们今天要多吃面条!”爷爷奶奶一脸惊奇的问:“为什么?”我说:“因为吃面条有长寿之意呀!”不出半秒,一屋子的'人哄堂大笑,虽然不知道在笑什么,反正跟着笑就是了。

  每当回想起这一切时,就好像自己还留在那时候一样,热闹的大街,特别的风俗,欢乐的笑声,那里的一切让我无法忘怀!

家乡风俗作文3

  一乡一风俗,每个地方的人对于传统节日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我的家乡在上海,别看它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它也有着对春节独有的表达方式,从祖辈开始,一直传承至今。

  上海的春节是从农历12月23日进入“过年”,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南方城市比北方城市晚一天“祭灶”。这天夜里,每家每户或祀灶神于堂,更多是在贴着灶神像的厨房灶台上,供酒、果、还必供荸荠、茨菰以及好鱼好肉。有竹枝词这么说:“名利亨通少是非,全叼神佑默相依。今朝酌献无他物,鱼买新鲜肉买肥。”送灶时人们还要供上糖元宝,据说是为了让灶神不说人间的坏话。

  腊月二十五,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清除一年的积灰,清理平时乱堆的'杂物等。也从此日起,家家户户开始忙着过年的各种张罗。首先要购买备足食品,其次是准备新衣,再次是贴春联、年画。除夕夜人们就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

  我觉得有趣的是元宵节,年幼的时候爸爸每年都会给我买个兔子灯,听爸爸讲在他小的时候可都是自己做的。在元宵节这天,包汤圆是我家的重头戏。每年奶奶都会早早的准备好包汤圆的各种材料,我们全家就会围坐在一起包汤圆。在雪白的水磨粉中加入热水,揉捏出软糯的面团,把甜甜蜜蜜的豆沙包入和好的面团中,希望新一年生活美满,团团圆圆。

  过了元宵节,春节差不多就结束了。春节悄悄地到来,又随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悄悄地溜走。春节,承载着我们的期望与欢笑。

家乡风俗作文4

  每年春节,我们一家人都会回到妈妈的家乡——客家古邑河源。在河源过年很热闹,除了团圆饭,最过瘾的就是看“打火龙”了。

  “打火龙”是客家乡村的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乡俗活动。火龙是由木棍和稻草扎成的,长达10几米,龙身上插满了香烛。

  每年除夕,大家早早吃完团圆饭,“打火龙”活动就开始了。照例是一轮烟花炮竹,这时,龙身上的香烛已被点燃,八个经验丰富的壮汉将火龙高高举起,舞动着行走起来。围观人群激动起来了,发出雷霆般的欢呼声。我和村里孩子们在几条火龙之间来回穿梭着,边跑边叫,嗓子都喊哑了。人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热闹,火龙走到哪,人们也跟到哪。远远望去,火龙身上闪着的灯火绵延几百米,场面十分壮观。火龙上下舞动着、跳跃着、欢腾着,龙身越烧越旺,在夜色的映衬之下,显得格外耀眼。在一条条火龙的.舞动之下,客家乡村的春节也渐入佳境了。

  每次看“打火龙”,兴奋和热闹过后,心里总是暖暖的。妈妈说“打火龙”的习俗在她小时候就有了。传说是神龙下凡赶走妖魔鬼怪,驱邪避灾,来年就会风调雨顺,老百姓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现在,我想起“打火龙”,在心里默默地盼望着,盼望客家人的火龙能驱除瘟疫,驱走冠状病毒,让我们早点开学。

  明年过年,我要回河源看一场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打火龙”。

家乡风俗作文5

  今天是大年三十的第29天,因为今年是小年三十。没有第30天,我妈说相当于第30个除夕。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忙着做年夜饭。看到妈妈忙碌的身影,我自告奋勇的对妈妈说:“我来帮忙贴对联吧”。妈妈说:“好吧!”

  所以,我先拿了透明胶带,然后是一个“福”字。我妈把“福”字倒过来贴在门上。我把胶带撕了,交给我妈帮她按住“福”字。我问我妈为什么“福”字倒贴?"伏伏,伏伏,伏到."妈妈高兴地说。哦,我明白了。把“福”倒过来就是福。我妈还跟我说对联分三部分,要贴在门的左右两边。左右两边的对联叫上联和下联,嘴边的短的叫横批。对联又叫对联、对联、门对、春贴、春联、对、桃符号等。它是一种对立的文学,简洁、工整、和谐。对联的`传说起源于五代以后蜀国的宗师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期间悬挂的对联被称为春联,代表着生活的繁荣、幸福与和谐。

  我把对联递给妈妈,妈妈把它们贴在门边的墙上。我站在椅子上,把透明胶带从上到下粘在墙和对联的接缝处,然后用手从上到下轻轻擦拭对联。对联平贴在墙上,最后贴上。“哦,”我手臂酸痛。贴对联好像这么简单,里面隐藏了这么多知识!

  看着红色的对联,我想:要是爸爸在家过年就好了!

家乡风俗作文6

  还记得,自己以前被外面的声音惊醒,转头望望窗外,才发现自己是被外面那放鞭炮的给吵的,成为那条小道上,几个孩子往地上不停的扔炮,整条小路都被炸得乒乓响,扭头再看看日历,是新年到了!

  迷迷糊糊出了房间,看看外头,奶奶正拿着几只肥肥的鸡,和邻居一起杀上来吃。我揉揉眼睛,下了楼,本想下楼看看她们杀鸡,却正巧碰见了正在贴对联的爷爷,听说对联能辟邪,还能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毕竟是习俗,我们便一起把爷爷亲手写的对联给涂上胶水。每个人都很小心,怕一不小心胶水粘到自己手上了,涂胶水的速度得快,不然这边没涂完,另一边就已经干了,小心翼翼的把对联粘到大门的附近,年味儿就来了。

  事都做完了,就去洗个澡,换上新衣服新鞋,家里人变为围成一桌,吃起了年夜饭。听父亲说,有些地方过年都是吃饺子汤圆,虽说我从来都没有这样过,但看着桌上的鸡汤鱼肉,那也是十分的'诱人。

  年夜饭后,再多摆些水果零食,就盼着天黑。虽说自己家里也没什么烟花爆竹,但还是迫不及待等到夜晚,吃吃零食,看看电视,时不时外面还会响起烟花和爆竹的声音,不得不说,放烟花是所有习俗中我最喜欢的一个。

  昏暗的夜空,被绚丽的烟花照亮,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沙发上,一会儿,家里的大人们都拿起了一个个已经包好的红包,这也就是压岁钱,孩子们,双手接过红包,便兴奋得直跺脚。

  还记得,那是多么的美好啊!这就是我们家乡过年的习俗,这些习都是这里特殊的民俗文化,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家乡风俗作文7

  在我的家乡, 有这么一个规定,在过年的时候,无论是谁,都需要要赶回去跟家人团圆,吃“团圆饭”。

  在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说说笑笑,那是一幅多么幸福的画卷。在平常,由于各自工作和学习的繁忙,大伙很难聚合在一起。作为孩子,总对每年这种团聚的日子充满了期盼。

  在吃“团圆饭”的'时候,大家一家人都要互相碰杯,可是大家这些孩子子不会喝酒,这可如何解决呢?哈哈,大伙肯定听说过“以茶代酒”这句话吧,大家小朋友就会用饮料或是茶来代替酒来互相碰杯。大伙相互间的碰杯,代表着对过去一年的概括;代表着彼此间新年的期待与祝福;代表着家庭的和谐与美满。大伙围在一起谈谈自身今年在平时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计划,将它们与我们的亲人进行共享,并相互鼓励和支持。

  “团圆饭”代表着大家生活的团团圆圆,日子的美美满满,祖国大伙庭的和和美美!

家乡风俗作文8

  春节,春节悄悄的跟着冬天的脚步,欢天喜地的来和我们欢聚一起。你看!家家户户的门前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街上一个个灯笼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春节是中国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忙碌的'节日。已经腊月,人们就像蜂蜜一样忙碌了起来:晒腊肠,腌白菜。在春节啊!也可以买到一些小东西:糖葫芦,玩具,风筝。各式各样的都有。

  你的家乡是不是也是这样吗?

家乡风俗作文9

  又是一阵淡淡的粽叶气息萦绕在我的心间,雪白的糯米在光的照耀下如清泉般在心灵上跳舞,袅袅的炊烟慢慢地散开,记忆深处那个粽子包裹着的温暖,如栀子花般在指尖上绽开了!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是最会包粽子的了——谁让我从小嘴馋呢?有一次看到邻居小伙伴拿着粽子大口大口地吞咽,我便非拽着在田中干农活的奶奶去包粽子。那时的我只知道粽子的`香甜,却不知道奶奶要到几里地外的小河滩上摘上好的粽叶,只为满足孙子这个刻薄的小胃口。

  和奶奶去河边摘粽叶,这一大片的芦苇叶中,她只挑不留一丝黑点、没有一点枯叶,甚至连一个小洞眼都找不到的新鲜翠叶放在竹篮中。摘得一篮,奶奶朝我微微一笑,背起我回家了。路上静悄悄的,只有汗水洒在竹篮上的“啪嗒”声。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厨房淘米、洗叶,这时的我坐在灶台边上,不耐烦地玩弄着稻草。奶奶就这样一边准备馅料,一边还不忘为我披上一件衣服。

  “奶奶,包好了没!”我焦急又有些无奈地喊道。“好了,快来!”我兴奋地跑过去,只见奶奶熟练地把一张粽叶卷起来,做成一个小尖锥,放进几勺糯米,均匀地填满,又放上几粒葡萄干,接着用手压紧,把小尖锥裹成三角状,最后再用线捆扎起来,就这样一个粽子便做好了!“我也要,我也要!”我吵着闹着也要去做。“好,好啊!奶奶教你做!”说罢,奶奶伸出右手,将我抱在她腿上,一只苍老的大手握着一只幼嫩的小手,轻轻地一卷、一放、一压、一裹……整个屋中是如此安静,一阵微风吹来,轻拂我的头发,把屋中的一丝潮湿也带走了。

  粽子在锅中不知过了多久,连锅盖都急得跳了起来。终于,奶奶把冒着热气的粽子端在我的面前,我依偎在奶奶怀中,吃着粽子,心如同被云朵包围着,又仿佛沐浴在阳光中,温暖扩散到了全身。我知道,带给我温暖的不仅是这个粽子,更是奶奶对我的爱!

  如今我回到老家,眼前依然是一盆奶奶早就准备好的粽子。又是那个粽子,又回到那个童年,又是一种温暖包裹全身。粽子的味道,雪白的糯米,袅袅的炊烟,全映照着我那位挚爱的人——奶奶!

家乡风俗作文10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的家乡有这一习俗——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守岁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吃年夜饭。晚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桌上摆着丰盛的菜肴:鸡、鸭、鱼、肉……大家在一起推杯换盏谈论一年的工作、生活……一切都显得其乐融融。

  对于孩子们来说,守岁最高兴的事,莫过于领压岁钱。饭后,家里的长辈都会给晚辈准备压岁钱。“压岁钱”实为“压祟钱”。祟,据说是曾经猖獗一时,残害儿童的鬼怪,传说八仙曾变了八枚铜钱来躲在孩子枕头下,吓退了万恶的祟。后来就形成了新年给孩子压祟钱,以祝福孩子平安的俗。“祟”与“岁”谐音,“压祟钱”现在都通称“压岁钱”了。当然也有家庭会在年初一给孩子压岁钱,不管什么时候给,都是意味着祝愿孩子新一年平平安安。

  孩子们领了压岁钱后也会和大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吃吃水果、看看春晚,一起等待新年的到来。随着12点钟声响起。家里的`男主人都会拿着一串鞭炮,一个打火机出门——放鞭炮。以迎接新年到来,也有妈妈会带着孩子一起去放些烟花,希望新一年像五彩的烟花一样灿烂夺目。

  烟花结束后,一般家庭都会选择休息,也有家庭会一直守岁到天亮。其实,不管以怎样的方式守岁,都是意味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迎来平安幸福的新年。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守岁这一习俗一直在,也将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永远传下去。

家乡风俗作文11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想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风俗吗?请听我慢慢道来。

  每到农历正月,我们苗族便要开始赶年场,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约定。每到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穿着美丽的服饰,成群结队地来到年场。

  你瞧,年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各种活动,有舞狮子的,有上刀梯的,还有玩龙灯的。青年少男少女也利用这种机会谈情说爱,俊俏的歌娘更是大展身手,三五结队,引吭高歌,互相唱和。听的'人兴质高昂,即使下大雪,也抵挡不住人们对连场的热情。

  更多时候有逢晨便是看龙场日,习惯称作看龙头后十二天又轮转辰日,再看龙场时,不管是什么人,都得休息一天,如果干了什么农活,那就犯忌了。因此,我们苗家人。看龙场那天都会踊跃参加。大家对看龙十分重视。看龙日定在农历的三月三。我们苗族人的一个节日,这时你就想问是什么节日了吧?是湘西的一个传统歌舞节日,这一天。所有的苗族人都会在约定好的地点。尽情地唱,快乐地跳。一片喜气洋洋的气象。

  这就是我们苗族人的风俗,你喜欢吗?

家乡风俗作文12

  我的家乡在陕西,我从小在西安长大,是个土生土长的陕西娃,所以我也知道许多独特的陕西风俗。

  奶奶给我说过,陕西的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一般的农家,要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关中腊月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户豆要蒸好多馍和包子,并准备礼馍。

  礼馍分为三种:一种是妇要给娘家带的“大馍”,状如蜗牛壳,里面包的是菜油、干面、葱花合的馅:一种是带给不太走动的远方亲戚的“小锁”,形如菱角:另外是自家吃的'馍,做成老虎、小鸟、鱼等各种吉祥动物的形状,在馍顶部表面会用红色颜料点上红点,象征吉祥。在我的小时候,奶奶就经常给我做这样的花馍,既好吃又好看,我特别喜欢。

  但是这些馍和包子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毕竟奶奶说:“正月十五前不擀面”。每次过年,我都十分盼望奶奶的花馍。

  我的家乡还有很多的习俗,但唯独花馍是我的最爱!

家乡风俗作文13

  家乡的冬天来的挺早,转眼就已经进入深冬时分了。家乡的深冬寒意很重,但是丝毫不减少它的美,我始终觉得深冬时分是家乡最美的时刻。

  家乡的深冬,有着晶莹的洁白。雪,当然是冬的主角,冬姑娘昨天还穿着金色的盛装,今天,又换成了一片粉妆玉砌的景象。你看:漫天的雪花,像无数洁白可爱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天空中飞落下来。他们天空中翩翩起舞,是多么的洁白,多么的轻柔,似玉、像雾,不一会儿,地上就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正如诗中所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不由令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这是一片热闹的景象:年轻人在雪中漫步、嬉戏,严冬掩盖不住他们身上迸发出的活力和热情,他们尽情享受着冬特有的魅力。小孩子们在雪中堆雪人,打雪仗,享受着冬为他们带来的欢乐,爽朗的笑声伴着纷飞的雪花飘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告诉人们:冬来了!

  我也走出家门,漫步在宁静的'雪中,看到这晶莹洁白的世界,听到雪从树梢上落下的声音,闻到一股梦幻般的清新,一片雪花飞入口中,透心的清凉、甘甜,令我心旷神怡。我张开双臂贪婪地享受着,享受着这圣洁、静谧的气氛。

  家乡的深冬,没有刺骨的寒冷,有的是凉爽而又梦幻的气息,家乡的冬天,没有凛冽的寒风,有的是清凉而又柔和的清新。

  我爱家乡的深冬时节,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很多美丽的画面,还有很多很多的欢乐,让人怎么能不喜欢呢?

家乡风俗作文14

  春节即将来临,很多人的家里都热热闹闹的,但是,因为地区的不同,习俗也就不同,我们家乡的风俗非常“好吃”,因为它就是——包饺子。

  包饺子看起来很简单,但自己操作起来可不容易呢!如果你的饺子皮不是从超市买来的话,光靠擀饺子皮就够累得你动也不想动了,饺子馅还算简单,如果喜欢吃肉,那就用刀把一块猪肉来回剁,直到它已经变成了肉泥的'样子就行,里面还可以再适当加一点别的,比如说韭菜、玉米、香菇、虾仁等等好多配料。包饺子时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舀的太多了,不然在包的时候很难保证馅料不会从缝隙中“溜”出来,好像在对你抗议:里面太挤了,还是外面更舒服点。轻轻的捏好缝隙,一个完美的饺子就诞生啦!

  饺子不但美味,而且还有非常好的寓意:因为它的样子很像一个元宝,所以它又代表着招财进宝的意思,说不定吃了它呀,你就能发财哦!

  而且,水饺还有一种很特别的吃法:在包饺子时,往一个饺子馅里塞一个硬币,不但硬币归你了,还能让你在这一年过得很幸福,更幸运。不过,千万不要不小心把那个硬币吞到肚子里,那可就不好了。你就反而把“幸福”变成:“倒霉”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希望它能一直传承下去,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过个美好的春节!

家乡风俗作文15

  过了春节就是元宵节,元宵节这一天,濮阳的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小孩儿和不上班的大人们都走出家门,前往中心广场观看表演。有扭秧歌,有舞狮子,有踩高跷,大路两边站满了看节目人群。有的小孩看不见,就让大人架起来坐在肩膀上,有的大人看不见就站在三轮儿车上观看。几个小时的活动结束后,人群陆续散开,每个人带着快乐的心情满载而归。

  到了晚上,人们早早地吃完元宵和饺子,不约而同地来到街道上看灯展。中心广场的灯种类繁多,前来观赏灯的人也很多,除了广场有好多观赏灯的'人,还有好多人也三五成群地驾车赶往绿色庄园去看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的烟花就像一大朵牡丹,一眨眼,一大朵花就变成无数朵小花,有黄的,有绿的,在天空中四散开来,绚烂无比,非常好看。

  有的人除了不看灯展之外,都去了超市猜灯谜。超市的货架上贴满了写着各种灯谜的小纸条,小孩儿们叽叽喳喳的在灯谜前讨论着,猜对了以后赶快撕下来纸条,高高兴兴地跑到售货员跟前去兑换奖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濮阳的元宵节办得越来越好。20xx年春节,大街小巷布置了很多彩灯,由于疫情来临,濮阳今年取消了元宵节的活动,大家都待在家里,不让外出。真是“灯依旧,不见人”啊!今年的元宵,不过节,只求平安。

【家乡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风俗作文05-13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7-28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7-30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7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6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14

家乡风俗作文06-29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5-20

家乡的风俗02-21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