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推荐】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乡的风俗作文1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小的乡镇——张家港市合兴镇。但在这个小镇中,却流传着许多习俗。比如新娘离开娘家时,一定要痛哭,意示对娘家的依恋;来迎接新娘的新郎不能直接进入新娘家中,而要在新娘家门口等候多时,表示对新娘的真心。而使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过年时做馒头与吃馒头时的情景。
在我的家乡,每逢过年都要做馒头。馒头做得越多越大就说明来年的运气越好,财气越旺。一般做馒头会选在过年前的某一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围着一张圆桌坐在一起,会包馒头的包馒头,会做馒头馅的做馒头馅,分工明确,井井有条。只见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年人,一手抓起一个面团,在手心里来回的一搓一揉,然后两手一合,就压成一个扁扁的圆形,把馅放入其中,再把四周的边一拗一拧,一个馒头就做成了。那些不熟练的'人,就连抓起一团面疙瘩也要一段时间。做完了馒头,就把馒头一个一个地放入蒸笼中。大约蒸了一个多小时,馒头就可以出炉了,一个个馒头热气腾腾,那么丰满,活像一个个挺着大肚子耀武扬威的将军。这时,我们就会冲上去,抢馒头吃,不管馒头烫手不烫手,抢到以后就一个劲地往嘴里塞,哟,新出炉的馒头又软又香,别提有多好吃!有的小孩长得矮小,还没来得及挤上去抢就被别人抢光了,只能在一旁伤心地哭。每当这个时候,大人就会拿着一个大馒头,逗他说:“你不哭,我就把这个大馒头给你。”那小孩便立即停止哭声从大人手中抢过馒头就吃,这时周围的人看见那小孩狼吞虎咽的样子,都会忍俊不禁的大笑起来。
可见我们家乡的风俗是多么富有乐趣呀!
家乡的风俗作文2
中秋,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它是代表着团圆,无论大人多忙,他们也一定会赶回来吃团圆饭的。
在东莞,每年八月初一,外婆会带糖果、花生、饼干等很多好吃的东西给我们来庆祝中秋节。如果小孩生出的第一年的中秋节,外婆就送他一座宝塔,祝福小孩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小孩子们就特别期待八月初一外婆的到来。听爸爸说,他小时候因为条件有限,没有许多的休闲活动,从八月初一到八月十五的晚饭过后的'这段时间,他就会和别的小伙伴一起提着灯笼从街头玩到街尾,那一个个小小的灯笼,就像一只只萤火中在漆黑的夜晚翩翩起舞。
我们这一代的生活班的越来越好了,有电脑、电视、手机各种各样的高科技电子产品,反而少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少了以前那种热热闹闹的场景。
到了八月十五的那一天,我们大家会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地把团圆饭吃完。大家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奶奶会炒上一盘香喷喷的田螺和一锅热气腾腾的鸡粥,我吃得津津有味。饭后,我就像一根离了弦的箭提着灯笼跑到院子里叫上小伙伴一起赏月。我们一边吃月饼一边仰望天空,看着天渐渐变得明朗起来,几颗星星眨着小眼睛,月亮从云层探头出头,看着我们在院子里开心的玩耍。起初,月光渐渐地,温柔地沐浴着这一喜庆的中秋之夜,慢慢地,月光越来越亮,最后,一轮明月像一个银色的大圆盘高高挂在天空,中秋之夜真美!我心里也墨墨的献上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家乡的风俗作文3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春节。据说它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今年春节,虽然我们没有回老家,但是也过得很开心。早在除夕之前,我们就已经准备好了年货。除夕前一天,我们买来了春联,福字贴在了门上。我自己从网上学习了怎么剪窗花,好不容易才剪出来一张有四只小老鼠的窗花(今年的生肖是鼠),把它贴在了窗户上;还和妹妹一起学习了画年画,画了两张财神爷爷和送财童子的年画挂在了墙上。
除夕那天,我们激动极了。毕竟过了那晚就是新的一年了呀!而且,除夕晚上还要熬夜守岁,领红包呢!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我们开始包饺子了。先拿起一张饺子皮,用筷子夹点馅放到饺子皮上,我却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好像接连几年,包饺子的时候,我都捏的歪歪扭扭的`,一直没学会像妈妈那样左左右右捏一下,就把饺子包得像朵花一样。于是,我匆匆捏了几个“饺子”,就跟妹妹开始“堆雪人”了。我们从姥姥那里偷偷拿了一些面团,堆出了一个雪人(其实是捏出来的),还撒了点“雪花”(面粉)。对我和妹妹来说,这个包饺子的过程,才是玩的呢!
过了一会,饺子就被煮在了锅里,香气从厨房里飘了出来。
吃过了年夜饭,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手里拿着刚刚收到的压岁钱。除夕,真是快乐啊!
家乡的习俗,虽然我们不在老家,但是习俗永远都不会变。
家乡的风俗作文4
汉族的元宵节风俗:一般以吃元宵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看花灯与猜灯谜亦是一种独特风俗文化。
星期五的下午,六年级的教室充满了欢声笑语,原来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包汤圆大赛呢!
汤圆甜甜的糯糯的,但用的材料却十分简单:首先把面粉和成面团,然后将黑芝麻和花生压成小块,撒上碎糖块,这就完成了初步步骤。
接下来就是包汤圆了,我们全神贯注地盯着阿姨示范,大致了解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团面团制作起来,先将面团压成饼,注意不要压太薄。需要挖适量的馅儿,不然会包不住。我都是按照阿姨讲的细心制作,可捏来捏去不是方的'就是扁的,正当我懊恼时,小芳似是看穿了我的心思,过来指导道:“你把面饼的边缘粘紧,就不用担心会揉散了。”我既紧张又好奇地试了试,果真捏的又好看又圆。
回到家,我开始执行重要任务——煮汤圆,我利用以前看妈妈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汤圆浮出水面,看着它们一个个膨胀,我兴高采烈地喊到:“汤圆要出锅了。”大家高兴地品尝了我煮的汤圆,各个叫好。
在这节日的温馨之夜,感受着一种少有的欢乐和情趣,全家人的心情都显得格外激动。
家乡的风俗作文5
我的爸爸是河南郑州人,我的妈妈是江苏扬州人,所以我的户口本上标注着我是河南郑州人,可是我不喜欢做河南人,因为那里的雾霾比西安还要严重。我喜欢扬州,那里到处都有漂亮的小池塘、蜿蜒的小河、郁郁葱葱的`野花野草,如果夏天的清晨你起得够早,也许还能看到一只野兔慌慌张张的窜过带着露珠的田野。所以我想讲讲我的“家乡”扬州的冬至习俗。
在扬州,我们把“冬至”叫做“大冬”,当然它不是用普通话来念,可是我不会说扬州话,在百度查了之后找到了“大冬”这个名称。和在西安不同,扬州人过冬至不吃饺子,我们吃汤圆,就像我们在大年三十晚上也不吃饺子吃汤圆一样,似乎汤圆、团子这种圆形的糯米制品,在我的家乡代表着一种团团圆圆的特殊意义,因为这些不仅过年过节时吃,平时我们也会做很多糯米团子或者汤圆煮在稀饭里当早饭吃。所以冬至吃汤圆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啦!除了吃汤圆,在这一天我们还要烧纸拜祭死去的人,我家就会烧纸给我的太爷爷,我从来没见过他,他的照片挂在堂屋,所以我家人就在堂屋烧纸,可他们都嘻嘻啊哈的一点也不严肃,我不懂为什么,也许是太爷爷已经死去很久了吧!
听我爷爷说,他们以前还会画一种画,叫“九九消寒图”,我没见过这种话,可我百度了一张,上面五颜六色地画着三个胖娃娃,爷爷说这种画上有一句诗“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这句诗一共81画,每天用毛笔写一划,等这句诗全部写完,冬天也就过去了。我猜大概因为有81画,而且乘法口诀有九九八十一这句,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图”。
这些就是我的老家扬州的冬至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6
“二十八贴花花。”这花花就是指对联。在西来镇的人们便写起了对联,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平平安安。
“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开始?”
“不要那么着急,先把东西准备好。”
我将毛笔、墨汁、砚台,拿来并放在了桌子上,将毛垫放在已准备好对联底下。倒出墨汁,将笔进入,完全吸收了墨汁,之后再将比搁置在笔架上,将对联放在面前。看着笔头一点点的吸收着墨汁,逐渐张开,变得饱满。那心也似跟着激动起来。
“妈,妈!可以开始了吗?我快等不及啦!”
“可以了!你开始吧!”
那心一下子放荡起来,心中的激情,一下子流露至笔尖,瞬间,那墨汁独有的'醇香在屋内绽放开来,索散在周遭,那空气也雨墨香交汁,共舞。一比下去,那耀眼的墨纸顿时被增添了几分色彩,那金粉也随之摆动。将激情挡开,挥洒在纸上,这第二笔,富有我的情感。
这时,墨汁出来捣乱,硬生生的将我的“半成品”给跳上了几笔。顿时,这对联不再美观。这可怎么办啊?好不容易才这么多的。正当我心急如焚时,妈妈走了过来,握住了我的手,开始写。只见她的手稍微斜倾了一点,再将手一滑,那几点墨汁就全部融进了这红纸黑字里面。
我再次提起笔,一钩,一撇,一挪……少倾,几幅春联便落笔完成。未干的墨反射着灯光。愈加光亮,似乎是有涌动的生命力在舞蹈。平铺在白地砖上,衬的更加传神。
这时,妈妈爸爸都来了,看见对联不禁夸赞,随即屋里依然回荡着欢声笑语。
看着春联,一家人围着他,每个人的脸上多大放光彩,只让人觉得少了冷意多了暖意……
家乡的风俗作文7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一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号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鱼虾蟹”,时不时连小孩子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往去赌一赌,因为过年开心。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小孩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临,又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亲戚家拜年,小孩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说着“新年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到下午时会有舞狮不断进入一户户人家,舞狮代表吉祥,意味福气来了,大家都十分乐意它们进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过去了。在正月十七过去,家乡的新年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小孩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过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8
我的家乡在浦城,这是个很小的县城,但仅管如此,浦城的人民一直崇尚着中华的传统民俗,这表示着大家对祖先的尊重。
那我就先从春节开始说起吧!除夕之夜,家家3点多就开始吃年夜饭,“蛋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的颜色是金黄色的,象征着家家年年都繁荣,儿女能够孝敬长辈。吃完晚饭后,我们是从不出门的,听奶奶说:“若出了门会把大家的好运给带走的。”
虽然我们不能出门,但是在家中,我们不能出门,但是在家中,我们依然能够玩的有声有色。大人们在家中打牌打个通宵,孩子们放烟火放得起劲!这表示大家的好运年年,财运年年……
除夕过后,换来的正月初一也是很受人欢迎哦!早晨起来,洗漱完毕后就先喝一杯“桂花蜜”,这是我们孩子的最爱,味道甜甜的,香香的……这表示希望大家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甜甜美美……吃完饭后就给长辈们拜年,长辈们就要包压岁钱,孩子们得到压岁钱后可开心了,但初一至初三是不可以乱花钱的.,这又代表着大人们在这一年里很难很难挣到钱,运气也不太好……给长辈们拜完年后,女孩在家帮父母干活,男孩就跟随大人们去各自的亲戚好友家去拜年,大家都过的十分开心。
而正月初四,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庙里去烧香,给菩萨请安,让菩萨保佑子孙满堂,儿女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过了初六,大家就一切都恢复正常了,大人们工作的就继续工作,孩子们该去复习功课,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了,这个春节是令人难忘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9
我的家乡在吴川,飘色、泥塑、花桥仅有我们家乡才有,被称为吴川三绝! 我喜欢飘色,飘色以儿童乔装各种人物,站在或坐在“色板”上头,在游行时手舞足蹈!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十六、十七日,吴川三绝便会隆重登场。首先是飘色,一个个小娃儿穿着像神仙样的服饰,头上带着闪闪发光的头饰,让人心慕手追。看到他们站在或坐在钢丝上,似乎有点害怕,可是小娃儿们把怕变成兴奋!传说中的神仙会飞,小娃儿们也会“飞”,并且在“飞”的过程中,摆出各种奇形怪状的姿态,让人觉得精彩!
今年的孔雀开屏和游龙封神正是数一数二,游龙封神大概有12米长,小娃儿们坐在上头代表着不一样人物。孔雀开屏象征着新的一年将会财源广进,吉星高照,多福多寿,給人们带来新的期望! 会做泥塑的人可灵活了,将泥塑做得与现实一般,就像真的神仙下凡一样,这边的“财神爷”在給我们发钱,让我们发财,那边的“八仙过海”正在飘来飘去,正准备把你也带上,一齐遨游东海呢!每一个泥塑都象征着一个传说,它们正向你描绘一个个神话故事! 最终一个绝艺那可数花桥了,说起来还真的有一段典故呢。吴川人民是根据牛郎织女这一段传说造了一座桥,每年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将桥放上桃花等装饰,把桥打造的.漂漂亮亮,光彩耀眼!传说如果有情人从桥上走过便有桃花运。此刻不止了,有一家大小的,朋友的,同学们的一齐走花桥,祈求新的一年好运连连,真热闹啊! 我们既爱演又爱看,家乡的习俗也将一代一代地传授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春节”是一年中最欢快的节日,也是人们最惬意地时候,然而在这个节日中,它有许许多多的风俗。
给“压岁钱”就是其中之一。传说,人间有一个野兽,叫做“岁”,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作怪,专门来吃小孩子,闹得人心惶惶。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睡觉的时候将长辈给的`钱放在枕头底下。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可怕的野兽“岁”跑出来了,正巧跑到那户人家里,看到那细皮嫩肉的孩子,顿时口水直流,邪恶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枕头底下的钱发出了闪闪的金光。“岁”像触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们知道了制服岁的办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后来给“压岁钱”不只是为了赶跑可怕的“岁”,更是长辈对晚辈美好的祝福。
除了给“压岁钱”,在春节中还有人人重视的团圆饭。
团圆饭不同于平常的饭菜,除了菜品很丰富之外,还有象征意义。例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年糕象征着“步步高升”,芋头和腐竹象征着“富裕”,这些共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吃团圆饭时,每一个亲人都要到场,缺一不可。长辈们还要一一敬酒,晚辈们也应一一回敬,表示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我喜欢春节,因为它不仅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风俗,更让远在四方的亲戚朋友都聚集了,让彼此间的血脉亲情更加浓厚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外婆说:“只有吃了冬至的饺子,耳朵才不会被冻伤。”每当快到冬至时,家中就会出现一大堆食材,比如说韭菜、白菜、肉、数不清的饺子皮……
这天中午,我见外婆在餐桌上放了两个很大很大的碗,立马知道外婆要开始包饺子了。
包饺子可好玩了!虽然我包的饺子不成样子,但我早已摆好了架势,系起来围裙,洗好了手,等着外婆把包饺子的菜拿过来。
外婆拿着材料走过来说:“你呀,上次包的饺子啊都没包紧,一下锅就散了。”我笑着摸了摸脑袋,假装抱歉地说:“这次肯定不会了。”
外婆摇摇头,又教了我一遍如何包饺子:“我们先把饺子皮放在手掌上,用勺子往饺子皮里放入适量的饺子馅儿,然后两手一起,把饺子皮沿边一捏,边沿就被捏在了一起,再适当的调整一下形状,饺子就好了。”
一开始我觉得经过外婆这样一教还挺简单。可是说起来容易,包起来的`确很难。那饺子馅儿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必须要不多不少刚刚好。至于捏饺子,到底怎么捏呀?外婆捏的饺子就像几个胖嘟嘟的娃娃,而我包的饺子不是像胖娃娃的肚子吃撑了——皮开肉绽的,就是像是胖娃娃被饿得皮包骨头——瘪瘪的。好难呀!包饺子也这么难。
外婆劝我不要气馁,我也鼓足一股劲儿依旧努力地包着,还时不时地请教外婆,每个步骤都不嫌麻烦地问。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终于我包出了几个勉强像样的饺子了。外婆一高兴,还教了我如何把饺子包成了月牙状和元宝状。我更开心了,像个小兔子似的蹦蹦跳跳的。
包完饺子以后,便下锅煮。
当外婆端来一盘热腾腾的饺子,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饺子,说着笑着,感受着这滴水成冰的日子里最温馨的幸福。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一样地方的风俗文化肯定也会不一样,我家乡有很多趣味的风俗,下头我就给大家介绍我们家乡最趣味的风俗之一——龙灯会。
在我们兰溪,到了正月初十,是我们那边一年一度的龙灯会。龙灯是灯会的主灯,龙灯中最有代表性的数“桥灯”,一般均有百余桥,长者数百桥,甚至千桥。龙头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龙形状。灯内燃点蜡烛,色彩鲜艳夺目。灯桥下托木板,板上设有灯架,每板两枝。龙尾是最末一桥,呈龙尾巴形状,披以绸缎彩虹。
在那天夜里,街上都会挤满了众多的人前来观看。大家聚在一齐,有说有笑的。一齐等待着精彩的舞龙灯。远远望去,好像是一片黑色的海洋。我也在这片“海洋”中等待。最终,在远方有了一片红红的灯火在这热闹的人群中蠕动。我背在爸爸的背上,向远方眺望。“哈!是舞龙灯的队伍来了。”我十分得兴奋,十分期待龙灯在我身边“游”过的.那一瞬间。很快,前面的人渐渐散开。只见一条体型硕大的龙,在我的面前游现。
在我们那里,谁也不能从龙灯那里跨过,因为龙灯是具有威严的,谁也不允许有人这样侮辱他。要是谁敢这样做,指不定是一份打。
很快,龙灯在我们的眼前慢慢移动,我们也一步一步的跟着龙灯。想在他身上沾点光……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龙灯会,是不是很趣味呢,如果有机会,必须要亲眼来看看,相信你必须会喜欢这个趣味的活动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又是一年元宵节,我笑靥如花地迎接它的到来,又依依不舍的送她归去。
在大家的期盼下,元宵节如期而至,热气腾腾的汤圆被阿姨们搬了上来,我迫不及待的尝了一口——啊,热乎乎、软绵绵、甜而不腻的花生馅,让我欲罢不能。我却浅尝辄止,帮同学们端上了汤圆。喜庆的灯笼,整齐地挂在天花板上,放眼望去,一片耀眼的红色映衬着大家幸福的笑脸,元宵味儿也由此展现出来。转眼间汤圆便被我们吃得一干二净,大家的眼中流露出满足的神情。
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猜谜活动开始了,同学们纷纷涌向了猜谜区。谜语都是由喜庆的红包做成的,增加了不少节日的'气氛。这个“有腿不能走”,不就是桌子吗?我略微思索一下,便迅速地将它撕了下来,很快兑换了一支笔。小黄也正在猜谜,她苦苦思索着,突然两眼发光,毫不犹豫地撕下谜语,兴冲冲地兑到了奖品。班上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窗外轻轻拂来一阵微风,吹动了灯笼,也将大家的情绪吹得愈发活跃起来。
没多久,我们便去往体育馆参与猜谜了。大家都穿的十分喜庆,使人感受到元宵的味道。然而看到那些谜面,我愁眉苦脸地开口了:“这些谜面都好难啊!”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不懈地一道道看过去,苍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一副自己会的谜语!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很快便兑了一张奖券。
元宵节就在这暖意融融的地方,与我挥手道别……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一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号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鱼虾蟹”,时不时连孩童子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往去赌一赌,因为过年开心。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孩童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亲戚家拜年,孩童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说着“新年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到下午时会有舞狮不断进入一户户人家,舞狮代表吉祥,意味福气来了,大家都十分乐意它们进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过去了。在正月十七过去,家乡的新年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孩童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过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提起大秧歌,在我的家乡那真可以说是家家都知道。家乡的男女老少,个个都能扭上一段!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家乡的大大小小的广场上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和优美唢呐声,这声音像一种号令,不一会儿人们便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广场上。他们有的`手中拿着扇子和手绢,有的携着妻子和儿女。小小商贩们干脆在周边摆起了摊儿。一时间,广场上变得热闹非凡了。
大秧歌扭起来了,虽然队伍中多是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是手中拿着扇子和手绢,舞得出神入化,舞出了别样的风采,尽情得挥舞着挥洒着他们的内心的喜悦和欢喜,这样也引逗着孩子的欢心和心里发痒;也想扭一段也争着加入秧歌队伍当中,那一条条彩色的“长龙”越来越长了。
队伍的四周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欣赏,一边唠着家常之类的,自在悠闲。唢呐不时地变换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随着变化,让人久看不厌。
家乡的大秧歌,不仅是人们每日的精神大餐,每到节日,秧歌手们便身穿彩装,那些小孩们像风一样跑到了台下,是因为孩子们喜欢”大头娃娃”“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啊!家乡的大秧歌,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沉醉着家乡的人们。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风俗作文05-13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7-28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7-30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7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6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14
家乡风俗作文06-29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5-20
家乡的风俗02-21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