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精选1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1
在中国,每个地方都有自己过年的习俗。我这次过年就回了老家——山东,在那儿我又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新年。
我和爸爸,准备回山东过新年,让我十分高兴,我们准备提前两天回家,到了出发的日子,我就和妈妈道了别,提上行李坐火车回家,到了山东,我下了火车,我们就开车回老家,到了老家后,我听奶奶说三十那天晚上有一个庙会,我十分期待。两天后我和奶奶去了庙会,我们发现庙会有做糖人的、有买纪念品的、有写春联的,十分热闹。我左看看,右看看,觉得哪个都很好。
走着走着,我发现庙会里有一个很大的湖,周围有各种表演,听爸爸说那个很大的湖叫大明湖,在三十夜上那里会有一个盛大的.灯会,灯会中有高跷、杂耍、舞狮、舞龙……还有各种小吃,十分美味。从庙会回来我们就开始包饺子,我们就在欢声笑语中过了这个快乐的新年。初一那天,是拜年的日子,拜完年之后我们又去上香,求新年平安,年年有余,又去了孔子庙,真是好不开心。
这几天真是过得飞快,过完年后,我们就要回去了,这个春节过得即难忘又充实,我真希望明年也可以回家过年。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2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说的就是如此吧我的家乡坐落在鲁山脚下,这里群山环绕,溪流清澈,是夏天乘凉的好去处,好地方怎能没有好风俗相伴呢?
每逢临近春节的那几天,村里热闹得很,妇女们忙着打扫房屋,男儿们则忙着杀鸡宰羊,置办年货,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了,他们都变成了“牛皮糖”粘得很,围着母亲要这要那。我的家乡包的水饺与其他地方不同,其他地方都用圆形的面皮包,而我的家乡则用梯形的面皮包,包出来像一个个“金元宝”
除夕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母亲做的饭菜,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不知道别人家是怎么样,反正我们家是一定会看完的,这个习惯可能是在小时候养成的吧,午夜十二点还会放美丽的烟花,美丽极了。
第二天一般凌晨五点钟就要起床,先给灶王老爷供上香甜可口的饭菜在吃早饭。然后去给爷爷奶奶拜年,他们会给压岁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哦。我回家后会先找爸爸给我的压岁钱,我有一点不明白,别人家都是直接给孩子,而我父亲非要藏起来,他还会给我指定范围,其实不用指我也知道,一定夹在书里,可是我的书太多了找起来很麻烦,但找到后会有一种成就感。
忙完这些事后,新的一年便真的开始了。
乡情是一杯香醇的酒,令人回味无穷;乡情是一首无声的歌,令人难以忘怀;乡情是一阵清凉的风,缭绕在心头。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3
有一幅画需要八十一天才干画完,不多不少,正好八十一天。这是什么画呢?
没错,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冬至“数九”图。“数九”,相传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中国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处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怖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漫长。那时中国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呈现的心理危机。
又是一年冬至,我和父母走在街上,打量着一旁的各色小摊,我们在一家售卖着九九消寒图的店铺前停下了脚步。这九九消寒图有两种:一种是双钩描红书法,有“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和“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字样;还有一种是一枝有九朵梅花,每朵有九个花瓣的梅花。最终,我们选了那幅九朵梅花的.。
回到家,我们把那幅九九消寒图挂在了墙上,并且拿出一杆毛笔,蘸着曙红的颜料轻轻画在了一个花瓣上。画完后,我问爸爸:“数九这个习俗有什么寓意吗,为什么要这样呢?”
爸爸笑着回答说:“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很有趣的节日,而且特殊有纪念意义在。只是小时候我们都是自己画的九九消寒图,有意思多了,不像此刻,都是买的。”爸爸面露惋惜之色。我也跟着叹气。
突然,我想到家里有毛笔,有墨汁,有颜料,不正好可以自己制作吗?我们立即开始行动起来。
因为之前学过国画,所以画起梅花来十分顺手,先蘸上浓墨,调和适量的淡水,在试笔纸上划了两下,见到色彩适宜,才放心地画起来。线条有疏有密,有的留白,有的浓墨重彩,当最后一瓣花瓣的那一勾完成后,我望向爸爸,他正在一笔一划地写着“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字样,他把宣纸覆在打印好的样子上,用墨笔勾出他们的轮廓,让我感觉就像印刷的一样。
我们总共画了三幅九九消寒图,家里三个人一人一幅,在这样严寒的日子,每人天天一笔,或欣赏,或调侃,既其乐融融,又书写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4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这不,我已经过了12个元宵节了。
在元宵节那天,我们家有个不变的习俗,就是早餐一定要吃汤圆。汤圆有煮的、炸的、蒸的。汤圆馅有黑芝麻、五仁、果脯、巧克力等等。而我们家只吃煮的黑芝麻或五仁馅的汤圆。中午,通常都吃炖菜,比如说酸菜炖排骨、小鸡炖蘑菇、鱼、泥鳅等。晚上则出去走一走,顺便吃一些路边小吃,有烤冷面、炸串、豆干、臭豆腐……光是想想我都会流口水。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就会出去看烟花。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烟花。烟花有红色的,旁边有黄色点缀,还有绿色的.是用金色装点其间。但这些我都不大喜欢,我喜欢的是秀丽的金色烟花,中间和四周还用黄色和红色做装饰。看到这么美丽的烟花,我不禁感叹:烟花为了给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绽放出美丽的色彩。看到这么美丽的烟花,我按奈不住了,于是买了“摇摇花”玩。“刺啦”一声,烟花亮了,火星不断地向下掉,向左划半圈,再向右划半圈,一个爱心便出来了。烟花也玩够了,那就要看看那些路边摊里都有什么了。
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些卖小玩意儿的路边摊。每次我都会买一些头饰,比如说带变色灯的花环、猫耳朵发夹或是一些可爱的小挂件。最为重要的就是那些好吃的。有我爱吃的棉花糖、糖葫芦、烤冷面,还有毛蛋、烤串、手抓饼等。
烟花一停,元宵节也就要过去了,真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呀!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5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逢春节来临之际,全国各地的习俗都各有不同。比如:东北喜欢吃饺子,山东热爱吃面食,广西习惯吃粽子,而在我的家乡江南,吃春卷特别流行。春卷一定是江南人家的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点心。
春卷的历史十分久远,可以追溯到晋朝,是从晋朝的春盘演化而来的,把菜摊在薄饼上食用。后来,春盘又变成了馅饼状,唤作春饼。再后来,才有了现在的春卷。春卷的馅料通常是雪菜豆腐干(咸)或是豆沙馅(甜)。春节年年有,春卷也年年包,传统的馅料已经满足不了我的口味了,在今年,我家就开拓了新思路,准备在馅料上作出创新。
鸡肉鲜美,芝士浓郁,放在一起味道应该不错,但会不会太腻了一点呢?加点爽口的食材应该会更完美。于是,我想到了韩国泡菜。泡菜不仅爽口,而且酸酸辣辣的感觉也能更加凸显出鸡肉的鲜嫩,使口感更丰富,更有层次感。
有一个好的想法还需要一双勤劳的手。准备好食材:把一片片金黄的芝士均匀地切成细条;将腌制好的鸡肉切成条状并用少油炒熟;把泡菜切成小块。开始制作:把春卷皮摊平;靠近其中一角的位置整齐的放上鸡肉、芝士各一条,泡菜少量;将春卷皮的一角盖在香喷喷的馅料上,两边往里一收,再让它在顺势“滚”一圈,一个白白嫩嫩的春卷就诞生了。就这样,我负责摆馅料,爸爸妈妈负责包春卷,一个个的春卷演奏出了和谐与快乐的音符。一家人坐在桌边包春卷,其乐融融。我看着那一个个春卷,感觉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爸爸起了油锅,热油在锅里呼噜咕噜地冒泡,一个个的'春卷被放进了锅子里,它们在油里翻滚,不一会儿就穿上了金黄的外衣,很快,一个个散发着香味的春卷就出锅啦!我迫不及待地想尝一个,我刚咬下去,已经被高温熔化的芝士蕴含着醇厚的香味流入了我的口中,鸡肉很嫩,泡菜脆脆的,与鸡肉交融在一起,不一会儿,桌上就只剩下空盘子了。
春卷这一传统的美食虽然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但还是经久不衰,春卷包含的久远的历史气息使我们了解了过去,又将它添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这个风俗真的是有滋有味有意义啊!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6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一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号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鱼虾蟹”,时不时连孩童子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往去赌一赌,因为过年开心。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孩童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亲戚家拜年,孩童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说着“新年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到下午时会有舞狮不断进入一户户人家,舞狮代表吉祥,意味福气来了,大家都十分乐意它们进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过去了。在正月十七过去,家乡的新年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孩童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过去。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7
我家乡有很多习俗,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等,这些节日有故事,有美食,但国外也有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粽子。饺子中的陷阱种类繁多,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些人可能会在水边放粽子来祭拜屈原。我家乡也有这样的风俗。人们会在水边放上粽子,在地上倒上一杯酒。是为了尊重屈原,也是为了和平!端午节也有龙舟。场面很热闹呀!龙舟划动还未开始,人山人海。有时候挤不进去,最好早点来。划龙舟开始,场面更热闹了。身边的人会端着粽子在旁边喊:“加油!想都没想,当然是粽子了。
中秋节对我来说也是一个传统节日。中秋节,一定要吃好吃的月饼。月饼的种类很多,人们都喜欢吃。关于中秋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嫦娥为了防止小人得到仙丹,吃了仙丹终于升天了。为了纪念嫦娥,人们把这一天称为中秋节。中秋节的.由来真是悲哀!
不过,也有人月下拜月,大概是为了赞美嫦娥的高贵品质。中秋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奶奶会给我讲好听的故事。吃饭的时候,少不了吃月饼。有时候外婆要哄我的时候,就会夹上月饼,讲几个故事。,再给我吃。
在我的家乡,每逢中秋节,每个人都要一口气吃上好几个月的糕点。月饼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味道鲜美,所以中秋节我总是很开心。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
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通俗有趣的习俗,其中我最喜爱观看舞龙和舞狮了。
舞龙舞狮的人身穿金色衣服,上面绣着金龙的图案。通常领头人会穿着与其他人不同的衣服,比如红色的衣服,而这金色与红色的巧妙搭配则给这支队伍新增了一份过年的喜庆与欢快的氛围。在我们的家乡每到新年初一就会有龙队每家每户的串门“划彩”。听说在不同环境的人家有不同的“划彩”的方式呢。虽然我搞不懂这是为什么,但是听字面意思华彩应该就是讨彩头喜庆的意思吧。当他们要来到哪一家时那家就要放鞭炮迎接它。然后,他们会在客厅里把龙盘成一个圆形。领头人会拿着龙珠划着彩,带龙身的人就跟着吆喝!而他们要离开时你家也要放鞭炮送它,而且还要给他们红包香烟什么的。
最有趣的,假如两队(条)龙碰到了一起,那村民们就作兴要他们舞龙啦。当然舞龙就得找一块很宽大场地,村民们要打算许多的鞭炮了。这不,你瞧!舞龙已经开始啦。这两条龙足足有十米长,身上的鳞片金光闪闪,漆黑发亮的眼睛眨呀眨,那龙头硕大而散发着威严,长长的龙须随风飘动着,目光如炬。他们不停地表演着各种出色的动作,蛟龙出海,穿插前行,龙游四海,腾飞云霄,真有种不是真龙胜似真龙的感觉,大有一种风流潇洒气势。
“咚!咚咚!咚咚咚!”随着密集的`锣鼓声和鞭炮声,表演也越来越出色了。时而双龙戏珠,时而双龙盘金柱。场面越来越热闹啦!在他们表演盘龙时,人们会点上鞭炮往龙身上扔,“检测”那些舞龙的人技艺高不高超。假如鞭炮炸到了他们,那他们的表演就还欠佳;假如根本就炸不到他们的话,那就说明他们的技艺十分的高超啦。我也不会闲着,从爸爸手上拿了一挂鞭炮用香烟火点着往龙身上扔去,有没有炸到他们我就不知道,但我自己是捂着耳朵躲一边去了。
舞龙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那一天他们会找到一条清清的又流动水的小河,把龙衣和各种道具都取下来烧了。寓意为在青青的小河边,送龙上“青”天。这时全村的村民都会在那里跪拜,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就这样,年算过完了。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9
当我们还沉浸在春节欢天喜地的气氛里,元宵节又接踵而来。元宵节在我的老家青岛是一个倍受重视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猜灯谜、包汤圆、写福字、贴春联,是十分忙碌的一天。
为什么叫元宵节呢?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把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灯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谜语悬之于灯,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每年元宵节,小区都会举办猜灯谜的活动,我为了大显身手,一早就拉着奶奶来到了活动现场。一进茶楼,就见里面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一个个灯谜被写在了红纸上,挂在如精灵般在空中跳舞的花灯上,漂亮极了。
只见一张红纸上写着:“三水压倒山”,我立即就猜了出来:“当”!这时,只见前面围了一堆人,我和奶奶过去一看,是一个灯谜:“72小时(打一字)”。只见人们有的嘴里念念有词,有的站着静静思考,还有的打开手机搜索答案,就是没一人能说出答案。这时,奶奶说了一句:“72小时不就是三天嘛,三天……”我顿时恍然大悟,喊道:“晶”!果然,我又猜中了。
这时,我看见姥爷在人群里奋笔疾书。过去一看,原来他在写福字。这个福字是楷体的,方方正正,很是漂亮。我一时兴起,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五福临门”。人群里传出一阵喝彩声。
看见奶奶正在包汤圆,我也想试试。奶奶对我说:“汤圆因为会让人联想到月亮,所以有着团圆、吉利的寓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包好一个汤圆也不容易,你要多加练习。”果真如奶奶所说,包汤圆可不容易,我忙活了大半天,结果馅儿放多了,溢了出来,造型也不好看,像一堆歪七扭八的.饺子。我又总结了经验,将汤圆皮搓圆,捏成薄片,将圆滚滚的馅儿塞进汤圆皮里,收口、掐边、揉成球,一个个白白胖胖的汤圆就做好了。品尝着自己的作品,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一股大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家乡的元宵节既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又是那么快乐,那么有趣,始终让我难以忘怀。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10
说起习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过年的习俗了,在过年期间,我们会做很多好吃的零食和食物,而且基本上每一样都是需要自己亲手做的。所以在春节的时候我们都飞车的忙碌。几乎从小年开始就要洗刷家里的东西,而且要准备食材,尤其是过年送礼的一些食品,比如说萝卜糕和煎堆,是需要提前准备好的。
虽然店铺里有的是糕点可以买,不过人们似乎更喜欢自己做。我最喜欢和外婆一起做萝卜糕。每次,我都会帮着外婆把萝卜磨成丝,看着外婆准备好腊肉、虾米,还有粘米粉,我的味蕾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外婆熟练地把磨成丝的萝卜炒香,放调味料,然后用粘米粉和起来。最后把切成一粒粒的腊肉和虾米放进去,就可以开始蒸了。一会儿,整个房子都会被萝卜糕的香味溢满,我也迫不及待准备大饱口福了。妈妈说,春节吃萝卜糕寓意着快高长大,平安富贵。这天晚上,如果你回了乡下,走出门,就会听到一阵阵炸蛋散的声音。这声音夹带着各家各户团圆的味道和喜庆从四面八方赶到你身旁,向你诉说那团圆的幸福。蛋散在锅里起起伏伏,从白色慢慢变成漂亮的金黄色,这寓意着家肥屋润的灿烂颜色,在北风呼号的寒冬温暖着人们的'心。
当然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一些独特的食物,我们这边还有很多很多的过年小吃,不过都是需要自己动手做的。过年是一个一家人团员的日子,自己动手做东西不仅能够增加团聚的氛围,还能够彼此之间交流一年的感情,或许这些习俗就是为了能够增加彼此之间的友谊吧。不过自从我们去市里面住以后就没有了这种习俗,只有每年回老家的时候还会动手做东西,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称之为习俗的原因吧。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11
腊月二十三这个日子,让大人更忙乱一些,让孩子们的心跳得更快一些。
一大早,大人们就干脆利落地下床忙活,可孩子们也一改原来赖床的习惯,干脆利落地下床看大人们忙活,趁机偷拿点糖吃。
我就是这么个孩子,缠着奶奶要糖,奶奶却总是笑呵呵:“不急啊!等我忙完!”我听了这样的泄气话,一屁股坐在门槛上,嘴嘟得高高的。
奶奶的双手像是两只上下飞腾的白鸽子,肉馅和饺子皮在她手中成了一个个挺着大肚皮的元宝饺子,我看着看着,嘟着的嘴也不由得放了下来,越张越大,能吞下整个鸡蛋。
奶奶果真不出一会儿就包好了饺子,拉着我出去买糖了。
一上街,眼前五彩缤纷一片,好看极了:白的水仙花,红的大灯笼,闪着光泽的.糖葫芦,热气腾腾的面条……琳琅满目。到了卖糖的摊子前,口水更是止不住了:万字糕、麻芝、金钱饼、灶公灶嬷饼、炒米,芝麻等等等等,每一样都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啊!
奶奶不仅买了糖饼,还买了一个花面具给我,说是戴上后免灾去病,躲避瘟神。
回到家,奶奶又张罗着忙起来,红盘里装满糖饼,红杯中倒入美酒,糖饼粘牙,美酒醉人,灶王爷吃下喝下就不会向玉帝汇报家中坏事了。奶奶叫我和她一起拜拜灶王爷,我愣愣地看着那画着神像的纸,忍不住问:“这不就是一张纸吗?”奶奶拍了下我的头,轻声道:“不能乱说!”说着往我嘴里塞了颗糖,我一边舔着糖,一边想:“没想到糖不但粘灶王嘴,还粘小孩儿嘴哩!”拜完灶王,奶奶将旧的灶王像带到屋外烧了。
我却是很怀疑:“刚刚不是还在拜吗?怎么现在就烧了呢?”奶奶说明着:“那是因为灶王吃完糖要回到天上去啊,要去找玉皇大帝汇报呢!”原来是这样啊!我哈哈笑了起来。
腊月二十三,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甜蜜的日子,是一个华蜜的日子。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12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期间家家户户会涌现出许多美食,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饺子。
饺子,是北方人家在除夕夜晚必须要吃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是由东汉南阳涅阳(今河南南阳邓州)人张仲景发明,原名“娇耳”,起初是为了药用。
饺子馅也各式各样,不同的饺子馅也代表着各种各样的寓意。比如,韭菜馅代表着长长久久,白菜馅代表了财源滚滚,豆腐馅则代表福气满满。
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我家也不例外。准备工作做好后,姥姥开始包饺子了,而我在一旁先看着学习一下。只见她拿小勺挖了一点饺子馅儿,然后把馅儿放到面皮的中间部分,再把饺子皮对折,两手一夹,将其余的面皮部分全部捏紧,就好似施了魔法一般,不让馅儿有一丁点逃出去的.机会。姥姥还说,除夕夜守岁吃饺子,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团圆美满、吉祥平安。
姥姥做完示范后,我二话不说立马动起手来。可是包饺子看着好像容易,实际做起来还真不好干。我包的饺子形状七扭八歪的,饺子馅儿也一会儿进一会儿出,忙活半天,包出来的饺子总是不如意。
姥姥在一旁耐心地教导我,只见她轻巧地舀了半勺馅儿,放在饺子皮中间,然后提醒我说:“你要放少一点馅儿,这样它就不会跑出来了。”然后她又把饺子捧起来,捏成个拱形。而后两手左一捏右一捏,一只漂亮的饺子就这样在她手上变出来了。按照姥姥的方法,我也一鼓作气,一口气包了好几个饺子。
到了晚饭时间了,香喷喷的饺子从厨房里一盘盘地端到餐桌上,热腾腾的香气扑面而来,胖乎乎的饺子像一个个小绒球。咬一口我们包的饺子,满满的馅汁儿漏了出来,油而不腻,咸淡适中,那味道顿时在嘴里化了开来。有时还会吃到我们在幸运饺子里塞进去个别香甜的枣和栗子,谁能吃到就好像中奖了一般,寓意着来年日子会更加甜蜜幸福呢!
一个小小的饺子里装满了幸福和美好,装满了与家人在一起无尽的爱。过年吃饺子,是我们家永远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13
这年,我要和一起回与亲人们团聚。因此,在二月十三日的时候,我们坐汽车回去了。路上,窗外的景色很美,到处一片绿色,当然也有盛开的花朵。我久久陶醉在这窗外的`美景中,不知不觉我们就到了。于是,我们一家三口特别想见见乡亲们,因为必定有很多年没有碰面了,所以,大家都想团聚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打打牌…。.等等。这些我都不感兴趣,因为这些都全是大人做的事,我是个小孩儿,我当然只想放鞭炮,以及和小们玩耍嬉戏。大家自娱自乐,多有意思呀!
时间过的真快,一眨眼,吃饭的时间来临了,我兴奋到了极点,原因在于我非常饿了。于是把自己变的勤劳起来,使劲帮着檫桌子,摆碗,倒饮料,端凳子等一些事情。妈妈看见我今天这样勤劳呢?便大吃一惊。我装着骄傲的。样子,心想我就有这么勤劳。于是我们大家做在桌上高举着杯子,祝贺的来到。最后等着大家吃饱了饭后,围在电视机跟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每当看到一个精彩的节目,我们所有人都使劲拍手鼓掌,嘴里大声喊着:“好!好!”屋子里真热闹啊!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开心。
我偷偷溜出门去,眼看着正在的场景,这外面好安静。草坪上仍然有盛开的花朵,雨水滴在了花瓣上,正在悠然的摇曳着花枝。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14
在我老家陕西那里,过年会举行社火活动。
一次,我回老家过年,就看到了社火。
那天,听到外面锣鼓喧天,人们就知道社火队来了。
孩子们、大人们、老人们都立刻放下手头的事情,迫不及待地出门看社火。
道路两旁,观者如堵。我睁大了眼睛,踮起了脚尖,探出了脑袋,张望着,满怀期待地等着社火队的到来。
锣鼓声越来越响,社火队一边表演一边向我们走来。有扭秧歌的,有划旱船的,有舞龙舞狮的……当然了,还有敲锣打鼓的。场面十分热闹。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踩高跷和抬阁。高跷演员们踩着四尺多高的木棍,表演着各种动作,时而挥舞着衣袖,时而时而旋转着身子,时而又扭动着腰肢,如履平地般,全然忘却了脚下的两根木棍。
而抬阁是有两三个人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一个人用几根棍子居然抬起了两三个人,还能游行一圈而不倒。这实在让人称奇,我看得两眼发直,忍不住鼓起了掌。
妈妈告诉我:“相传水神共工的儿子勾龙见父亲闯了大祸,十分难过。于是他填平了九州大裂缝。黄帝让他丈量并掌管土地,从此勾龙便成了社神。
那时有瘟疫鬼到处散播瘟疫,但他怕响器烟火,这就产生了击器而歌、燃放烟火以消灾祈福的民俗。还有人说社火是苗庄王率军乔装打扮逃离琐阳城时流传下来的。”
社火队渐渐远去,我的眼睛久久跟随着他们的背影。社火年年都演,人们也年年都看。无论将来怎么发展,社火的热闹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想对家乡陕西来说都是永存的。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15
俗话说“百里风不一样,千里风不一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节日习俗。安徽的春节也不例外。这不,春节就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来临了,处处洋溢着过年的.气氛。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清晨家家团聚,男丁贴春联、挂灯笼、贴吉祥。女人上街买年货。街上很热闹:有卖年糕的,有卖花的,尤其是卖鱼的,卖豆腐的。街道上全是水,到处都是喊叫声。高峰期过后,人数逐渐减少,都回家吃午饭了。不一会儿,街上安静了下来,空无一人。
午餐不丰盛,晚餐却丰盛。年夜饭前,先放一次鞭炮,然后关上全家的门,点上全家的灯,通宵还得点灯。要在公柜上烧一炷香,磕三个头,拜神佛祖。这些都做完之后,我们就可以吃饭了。菜品也很有讲究:桌上必有一盘红烧鲤鱼,寓意年年有余;还必须有一道青菜炒豆腐,因为古语有“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说法。上菜后,大家举杯庆祝,举杯祝酒。吃完饭,孩子们要向长辈要红包。
餐桌上每个人的碗里都会剩下一些未吃完的食物?。餐中也可能有两条鱼或一块豆腐。杯子里还有半杯酒。
晚饭后,一家人围着炭火吃瓜子、花生。 12点以后才能睡觉,这叫守岁。睡前放鞭炮,以迎新、辞旧。夜深了,灯却还亮了一整夜。
新的一年,大家互祝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日兴旺,四时平安,五福六六,七星璀璨,财源滚滚,九十九同心,圆满圆满方方面面,万物兴旺,四方兴旺。万事如意,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06-17
(合集)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08-08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热】06-19
家乡的风俗作文14篇【优秀】06-29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4篇)04-06
家乡的风俗作文3篇(优秀)07-14
家乡风俗作文05-13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7-28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7-30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7